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THATGIRL135940406

    “耶誕狂歡”是文化集體無意識

      西洋文化在中國已由“微風細雨”演變成“狂風驟雨”,最為直接和集中的體現,莫過於“聖誕節”在中國的悄然興起與日趨流行。在此,我們,十位來自中國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鄭重呼籲華人慎對“聖誕節”,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每值“聖誕節”來臨,商場、飯店、賓館擺放起“耶誕樹”,懸掛起“慶祝耶誕”橫幅,員工們戴起“小紅帽”;幼兒園孩子們圍繞在“耶誕樹”前載歌載舞,期盼著老師分發“耶誕禮物”;學校裡大紅大綠的“耶誕舞會”、“耶誕聯歡”的海報佔據了搶眼的位置;網路、報刊、電視、電臺充斥著各種“耶誕資訊”;數以萬計的“耶誕賀卡”和數以億計的“耶誕簡訊”滿天飛舞;人們相逢互祝以“耶誕快樂”;“平安夜”裡,人們聚眾狂歡,流連忘返。

     種種原因使得“耶教”成為部分華人的可能與選擇,使得“聖誕節”成為華人無法躲避的文化景觀。是故,我們無意攻訐“耶教”和指責中國耶教徒過“聖誕節”。相反,值此“聖誕節”來臨之際,我們願意祝福那些真誠的和愛國的中國耶教徒愉快地度過屬於自己的節日。

      但是,我們注意到,大部分華人在不信仰“耶教”乃至對其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基督教”、“聖經”、“聖誕節”等只對耶教徒本身而言才具有神聖意味的稱謂,甚至渾然不覺地加入到“耶誕狂歡”行列。尤可痛者,在幼兒園、中小學校,教師為孩子們集體過“聖誕節”、樹“耶誕樹”、發“耶誕禮物”、做“耶誕

    賀卡”,更是無形中把一種外來文化與異質宗教人為種植在毫無文化鑑別與宗教選擇能力的孩子們的心靈之中。

      我們認為,這是華人的一種文化集體無意識,即在對“耶教”沒有任何價值認同與宗教歸屬的情況下,就隨“耶教”之波,逐“耶誕”之流,無意中為“耶教”在中國的傳播與氾濫推波助瀾,為中國的“耶教化”營造了文化氛圍,做了“傳教士”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耶教”傳播並非單純文化和宗教問題

      華人在文化上陷入集體無意識,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亦即經過百餘年來華人對自家歷史文化傳統系統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顛覆之後,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已經呈建制性退場和整體性崩潰,導致中國缺少主幹性的價值信仰和文化形態,進而導致中國現代文化的荒漠化和混亂化,從而為“西風勁吹”和“諸神亂舞”打開了方便之門。

      換而言之,“耶教”在中國氾濫並不是因為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也不是因為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不能為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撐,而是因為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亦即中國缺乏或沒有既自信又自主、既具有一貫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與信仰。我們不擬苛責華人在文化上的集體無意識,但我們呼籲華人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重建華人的生命世界和意義世界。

      歷史和現實還告訴我們,“耶教”在中國的傳播,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化問題和宗教問題,同時也是西洋國家“軟力量”在中國的滲透與擴張。這一點,即使西洋國家內部的歐洲國家也提出了抵制“美式聖誕節”的問題,呼籲過具有歐洲特色的“聖誕節”。

      我們認為,有必要從國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國的“耶教”問題,從建設中國“軟主權”、“軟力量”、“軟邊界”的角度重視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積極引導華人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警惕和防範中國的進一步“耶教化”。

    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如何慎對“聖誕節”?如何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如何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我們不揣愚陋,臚列如下幾條呼籲和建議以供華人參考:

      第一,不信奉“耶教”者,效法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和現今港臺地區的做法,把只對耶教徒而言才具有神聖意味的“基督”、“基督教”、“聖經”、“聖誕節”、“聖誕樹”等改稱為不帶感情色彩和崇拜意味的“耶酥”、“耶教”、“耶經”、“聖誕節”、“耶誕樹”等;不以任何形式有意無意地過“聖誕節”,不傳送與“聖誕節”有關的簡訊、郵件、賀卡、禮物;不舉行與“聖誕節”有關的聯歡、舞會等活動;不去“耶教教堂”祈禱禮拜等等。

      第二,有關部門應該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許的範圍內,重新審視和合理規範目前在商場、飯店、賓館、網路、報刊、電視、電臺、學校等部門和行業日漸流行的“耶誕狂潮”。尤其是,我們認為,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內的學生無意識、趕時髦地集體過“聖誕節”,甚至是老師組織孩子們過“聖誕節”,已經違背了宗教不得“防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憲法原則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教育法原則,因而亟需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嚴加規範。

      第三,對“聖誕節”流行起重要推波助瀾作用的廠家和商家,應充分挖掘中國諸多傳統節日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積極營造傳統節日文化氛圍,合理創新傳統節日活動形式。同時,不必因西洋有個“聖誕節”,中國就必須以孔子誕辰為中國“聖誕節”與之抗衡,但可以考慮將孔誕作為中國教師節,並儘可能使其變得既有神聖肅穆的節日氛圍又有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這將有可能成為校園內和年輕人有效化解“聖誕節”影響的一個重要舉措。

      第四,反思對宗教問題的傳統認識誤區,從正面意義上理解宗教的價值與功能,承認人的終極性關懷、超越性追求和團體生活、過宗教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內在願望與合理訴求。因此既需要尊重中國的耶教徒等洋教教徒的宗教信仰,更需要合理挖掘佛教、道教等中國本土宗教的作用,尤其是需要充分發揮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佔據主幹地位的儒學的宗教性社會功能,高度重視目前民間社會重建儒教的呼聲與努力,積極推動儒教的重建與復興。

      第五,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優”的文化偏見,改變“以今非古”和“崇洋媚外”的文化心態,對中國文化持以“瞭解之同情”與“溫情和敬意”的立場,迴歸傳統,承續斯文,創新與發展、恢弘與光大中國文化,樹立華人的自尊心和中國文化的自信心,重建華人的信仰體系和意義世界。這將是一個綜合性、長期性、艱鉅性的文化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與全方位的積極參與。每個有著擔當意識的華人,都應自覺肩負起這一神聖的文化使命。

      無論如何,問題關鍵在於華人是否能幡然醒悟,是否意識到了自己的文化集體無意識,是否有了走出此種文化集體無意識的自覺和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的決心和勇氣、責任和使命。我們以為,華人,應該而且必須朝此一方向努力!奮進!

  • 2 # ailinanana

    聖誕節是耶穌的誕生日,雖然氾濫成災那是商家炒作的結果,但也代表了西方文化的入侵,慢慢的腐蝕,我們是看不出來的。所以有必要反對,起碼紀念4000多年的黃帝或兩千多年的孔子要比聖誕老人有意義得多。只不過這些反對,卻不知道創造新的節日來替代,這就很無趣了。馬雲已經證明了,光棍節就是這樣誕生的,何況聖誕節呢?

  • 3 # 蘇蘇fighting

    表示以下僅個人看法。

    作為一名純種的華人,我不想看到聖誕節過得比中國傳統佳節過得還熱鬧。相對比中國商人眼裡的聖誕節無限商機,小朋友的眼裡又是什麼?或許是一種文化的遺忘,又或是一種文化的侵蝕。現在的社會變得太快,但我相信一種東西沒變,那就是我們傳承下來的文化,那是血脈裡的東西。也許華人從古至今都不算什麼虔誠的信徒,但祖宗先輩的東西從來都是不想丟掉的吧。

    過聖誕節無傷大雅,但你讓幾億的兒童少年一起過聖誕節,那就不知道是自己想忘記血脈裡的東西,還是讓自己的後輩忘記自己這個以後的先輩啊。

  • 4 # 滿樓書坊

    聖誕節是基督教中上帝耶穌的誕生日,也是目前公元紀年的開始,本是可以紀念一下的。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種洋節的不斷升溫,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出現。如2006年“十博士”倡議書即提出抵制聖誕節,這事當年鬧騰挺大,贊成者有之,嘲諷辱罵者也不在少數。

    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洋節”的盛行,又是什麼導致了傳統節日的失落?

    十博士認為,洋節的盛行並非是其自身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而是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經過百餘年來系統而又激烈地批判和顛覆之後,由此導致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並進而導致“華人在文化上陷入集體無意識”,從而為“洋節”的盛行打開了方便之門。

    芸芸大眾隨大流共赴狂歡,當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筆者以為,十博士只看到了部分因素。黑格爾曾說,存在即合理,聖誕節在國內引發熱捧,除了年輕人的盲從外,聖誕節其本身附著的現代元素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新生代華人的“文化口味”。

    在如今全球化和資訊化的時代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世界越來越小,年輕人的思想也隨之日益開放,傳統的文化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空前升級的“文化需求”。而西方文化形式的新奇和靈活,恰恰彌補了受傳統文化和節日單一僵化的重大缺陷。

    因此,當各大校園席捲而來的聖誕晚會和商場精心營造的聖誕促銷打折活動的共同推動下,聖誕節式的狂歡文化在短時間內風靡各大城市,也就不足為奇了。

    認真說,“十博士”的倡議書寫得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譬如說華人在文化上集體無意識而導致“洋節”盛行,好好的傳統佳節不過,非要去軋情人節啊聖誕節啊之類的洋鬧猛,還弄出了很多家庭矛盾之類的不和諧因素。

    更有意思的是,華人過平安夜,也是特色到讓友邦人士大跌眼鏡。每次到平安夜的那個晚上,各商家總是大肆吆喝,大搞促銷,各個商場也是人流如織,人滿為患。西方人印象中的那個恬靜安寧的平安夜,在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卻被改造成了一個狂歡購物節。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有關部門在為五一和國慶的黃金週拉動了多少消費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卻對我們的傳統節日不斷失落的狀態渾然不覺,由此,我們民族多年凝聚蘊涵的寶貴文化和習俗也正在無情的流失。

    譬如目前節假日製度,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只放三天假,而幾個重大的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也是在不斷呼籲下才在近年放假。這給老百姓帶來了方便,是大好事。

    現在的問題是,春節什麼時候可以多放幾天假?年三十就不要再上班了吧!?

  • 5 # 老虎他爹

    首先,近代以來,狹隘民族主義的影響在全球此起彼伏。

    現代民族國家意識本是舶來的,透過教育、文化、道德規訓等,逐步輸入到人們的意識中,形成一種社會公示。

    現代民族國家理論存在天然的短板,即: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幾乎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情況,民族並非國家天然的基石。它既不合乎道義,也與歷史事實不符。

    現代民族國家理論自誕生以來,帶來了更多的戰爭與傷害,事實證明,它是一種偏執的、簡單的、建構的理論體系。

    然而,現代民族國家理論滿足了人性的弱點,即“集體的自私”,能最大化地將人性的自私加上神聖的光環,將暴力、殘酷、狹隘塗抹上“種族生存”“弱肉強食”“落後就必然捱打”之類保護色。如果說,早期的民族衝突還是被動的、防禦性的,到後來,則又延伸出“生存空間”說,認為現代技術非常可怕,必須先下手為強,否則就會一步錯、步步錯,這就為侵略戰爭、主動攻擊提供了藉口。

    總之,現代民族國家理論的缺陷為狹隘民族主義的勃興提供了可能,而沿著這個思路,很可能引發苦難與戰爭。

    其次,狹隘民族主義需要尋找並建立象徵物。

    正如前面所說,現代民族國家理論是一種建構出來的理論,根本得不到歷史和實踐的支援,僅僅是迎合了人性的缺點,所以很多人主動為它去建立證據。

    然而,建立的證據註定不是客觀證據,很容易被理性推翻,所以,必須在這些證據上加上神聖的氣氛,透過模糊化、象徵化等手法,使人們不敢公開懷疑它。

    聖誕節即為其一,將它視為文化侵略,認為任由它氾濫,將動搖民族自豪感。這個推論相當不嚴謹:

    1、聖誕節進入中國已上百年,從整體看,華人的民族自信心是越來越強,可見它未必是洪水猛獸。

    2、我們說它對人有負面影響,一定要資料說話,不能想當然,目前為止,根本拿不出實實在在的資料調查,來證明聖誕節會動搖民族自尊心。

    3、從全球的角度看,日本、南韓等很強調文化自性的國家也過聖誕節,難道世界上這麼多國家都是蠢人嗎?

    4、中國最早過聖誕節的一批人,大概就是留美幼童了,可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後來死於國事,事實證明,吃西方飯,受西方教育,過西方節,並不妨礙他們是愛國者,也沒有妨礙他們為國家獻出生命。

    其三,人不能被象徵思維所左右。

    象徵思維充滿詩意,符合美學要求,但生活畢竟不是詩,很多東西需要理性面對。

    記得過去讀過一篇文章,說一個小學生突然衝到馬路上,差點被汽車撞死,司機嚇了一跳,問為什麼,小學生說:他是為了搶救一枚差點被車軋到的硬幣。司機很驚訝,說硬幣才值幾個錢,何必冒生命危險呢?

    小學生答道:不,上面有我們神聖的國徽。

    小學生的愛國情結值得尊重,但這種反智的愛國方法不值得提倡。國徽再神聖,也不必要用這種方式去保護它,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舊硬幣總要收回銷燬,難道銷燬硬幣的人就是天天在毀壞國徽嗎?那麼他們豈不是最大的賣國賊?

    象徵思維不可以用來證明,不可以用來實踐,留在審美中就可以了。如果混淆了這個界限,結果就很可怕。

    人活著,需要一點精神,正如孔子說:仁者必有勇。這勇不僅是踐行道義的勇,也是直面現實的勇,更是根據現實需要改變自己、拷問道德準則的勇。

    錯誤的道德、不合乎實際需要的道德,就應該揚棄、就應該修正。不能因為自己有道德關懷,就認為道德中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都是千年不變的,就可以坦然地用它來殺人。

    其四,糾纏在聖誕節這種小事情上,純屬無聊。

    近代以來,中國受西方文化影響非常大,這絕不是退步,而是一種進步。正如東方的智慧也曾深深地影響過西方一樣,人類文明本來就是在交融中互相成長的。沒有一種文明是所謂純而又純的,任何文明都需要以他人為參照,才可能永續發展、不斷前進。越偉大的文明,就越要學習別人,併為別人提供幫助,所謂“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聖誕節的歷史如何並不重要,畢竟絕大多數人並不關心,大家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度過這一天。正如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士兵也會經常撿美國槍使用,畢竟它也挺好用。為什麼別人的武器我們可以用,別人的節日我們就不能過呢?

    魯迅先生講過拿來主義,別人好的東西,我拿過來,扔掉姨太太和鴉片煙,用自己的方式改造它、利用它,又何不可?對過節這種小時精神過敏,只能說明文化不自信,或者是譁眾取寵。

  • 6 # 來成92975932

    個人認為,節假日是一種文化認同,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傳播也是正常的。從大的方面看,我們已經認同了以耶穌誕生日為紀元的中元紀年,那麼認同一個小的聖誕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無可非議的。文化交流融合,如果提到某個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去認識,堅守傳統的文化政治意識形態,這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實際是一股逆流。不管你用多麼充分的理由去企圖阻止,最終都是無用的。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子學說已經深得外華人追捧,孔子學院已經很受老外歡迎,其他的文化節日傳播似乎該不說了吧!至於傳播中出現的異化問題,那也是很正常的,包容理解可也,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古已有之,商業經營和文化習俗結伴而行,我們的老祖宗早就這麼做著,有啥大驚小怪的?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家喜歡,民眾接受,就是王道,誰要抵制,那就不要過元旦,星期天,不要進醫院,不要穿皮鞋,不要電視,電腦,不要漢語拼音,不要穿料子衣服,最好不要用電,不要一切洋玩意兒,……哈哈,幾個小書生髮點兒感慨,又奈何得了什麼?無事生非大可不必!

  • 7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現在,網路上有關抵制“聖"誕節和支援聖誕節及聖人成了熱詞,說應過這"聖"節,不過"聖"那節,歷史上的張三是聖人,李四不是聖人,等等。那麼,什麼是“聖”字的操作意思?不知道聖,說聖也就沒判定標準,知道了聖,如上有關聖問題的言論就自然沒有了。

    什麼是“聖”字的操作意思? “聖(聖)”字的操作意思就是:要透過不公開的渠道反映對主導意見的不同意見(耳),有効地制約壓制不同意見的行為(口),從而從根本上有效地制約管理者的“王"權的文化概括。

    例如:人在睡覺中是一種良性的“聖"人機制,“耳”聽不到公開的不同意見呼吸,正是人以不公開的呼吸氧氣,反映不同意見,制約頭腦張“口”吃飯說話的意識,從而從根本上制約住了頭腦意識、眼睛的管理的“王”權力。即"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

    明白了它,並把它用在工作中,人就都成了修身(健體)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聖人,也不會再發表如上那些有關聖的不同言論。詳見《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包括《道德經》譯文)。

    (劉樹成)

  • 8 # LLsSMDD

    堅決抵制西方神棍節!文化入侵這麼嚴重。我們要民族文化自醒。太可怕了,中華文明會被外來文化滅絕。醒醒吧,同胞們。

  • 9 # 盛京鐵筆書生-陳國堂

    自娛自樂的華人是沒心沒肺的,一幫起鬨的(商人)給玩大了,宗教是洗腦,但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是明辨是非的,人不是儒家思想佛教文化,是諸子百家的明辨是非,不管誰在混淆視聽,哪怕是程朱理學和康乾盛世的(偽大),有思想的華人是一樣看得明白。

  • 10 # 五月花開47438632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有些人別有用心,愚昧無知,僵化保守,唯我獨尊。世界已經走到21世紀,思維模式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嗎?還要挑鐵道,拔電杆,海上掀翻火輪船嗎?今天抵制這個,明天抵制那個,唯恐天下不亂呀?讓老百姓過個平安祥和的日子,你們難受呀?貌似愛國,實乃國賊

  • 11 # 歷史不冷門

    昨天是平安夜,在一些地方又出現了人山人海的情況:

    網友拍攝的平安夜

    電視臺也很應景的播放了一部與聖誕有關的電影: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些人士對於這一景象表現出極大的憂慮,抵制聲四起:

    我好痛心

    網路圖片

    其實我們都知道,中國本土宗教就是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從國外傳入。佛教、伊斯蘭教在傳播過程中雖然也出現過波折,但時至今日,爭議聲幾乎全消。但基督教卻並非這樣,關於它的種種,仍然爭論不斷。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小編認為是由於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首先,作為外來宗教,必然與本土文化產生摩擦。

    以佛教為例,既有過輝煌,如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就是其見證,也有過低谷,以“三武滅佛”最為著名。一代文豪韓愈更是因上《諫迎佛骨》險些喪命。為何會有這麼多激烈反對佛教的事情發生呢?在當時看來,因為佛教教義與佔據社會主流的儒家倫理不合,與社會治理有衝突。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經過鬥爭,佛教融入中華文明當中,對於理學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產生了直接影響,例如生老病死、現身說法、醍醐灌頂等一系列詞語就來自於佛教。

    雲岡石窟

    因此,外來宗教能否在中國生根發芽,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能否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基督教在這一點上,做的並不好。明朝雖然有利瑪竇做的很成功,號稱“西儒”,但其只是個案。那問題就來了:為何基督教做不好融合呢?

    其次,作為強勢宗教的基督教。

    基督教傳入中國時間雖長,但真正產生影響力卻是1840年以後的事情了。這就決定其具備了一個很大的特質:沒有任何必要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融合。理由就是我比你優秀,為何還要將就你呢?我就要傳播原汁原味的基督教。導致的結果就是:基督教伴隨著各種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大地傳播!

    最後,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聖誕節。

    中國傳統節日很多,但簡單說來,倫理性特色很強,娛樂性差一些。對於我們而言,西來的節日沒有那麼多嚴肅的內涵,就是一個放鬆自我的節日,該笑笑,該買買,那就夠了。而且我們還對其進行了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改造:12月24日,英文直譯就是聖誕前夜,我們改成“平安夜”,寄託了我們的美好意願;蘋果成為“平安果”,也只有漢語才能做到!

    原來我還有這功能,跳起來

    所以大可不必對聖誕節如臨大敵,這樣做,顯得我們失了自信。畢竟每年春節時,很多國外首腦也會發來祝賀,也沒聽說他們國家要怎麼抵制春節!反而前一段時間,澳洲總理一句“澳洲人民站起來了”,惹來各方嘲笑!

  • 12 # 趙愛軍36

    抵制激烈恰恰說明這個節日已被相當多的華人所接受,否則就不需要進行抵制。對我這個“老漢”來說,提倡也好,抵制也罷,我都不可能想到去過這麼個節。即便如此,我還是要說,搞轟轟烈烈的抵制聖誕節活動屬於“神經過敏”,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我想,隨著我們這些人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越來越多的人會重視聖誕節的,這個大趨勢是不會因這次強力的抵制而發生大的變化的。

  • 13 # tuye2

    中國的節日過的累,回家團圓車票買不上。無新意,看電視,吃飯年年如此。年輕人興起,資訊溝通快,求新求變,小資情調,過洋節成時尚。但要抵制,我看也無必要,一時新鮮而已,時過境遷,自然就平衡了。中國還有信基督的人,不能信仰不自由。不要將此事與政治掛鉤或是否愛國聯絡。誰都年輕過。有精力把中國的節日辦好,想起來了以前的口號_元旦起步,過革命化的春節等等。現在好多了,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中國節日增加吸引力的方向。

  • 14 # 海天一色134382086

    據我瞭解,現在大部分的人當然除了基督教徒把過聖誕節當做一種娛樂和消費的平臺,大家以此為由一塊吃吃飯,聚會聚會,僅此而已。因為,吃飯或聚會總要有個由頭,或叫有個題目,你說不是嗎?總不會沒有任何緣由你去叫人家來吃個飯或大家一起聚會吧。那樣,人家能來嗎?人家不會說你是不是閒的蛋疼吧。因此,我的觀點,就是個節日,就是人傻錢多,就是閒的想找個理由吃頓飯或聚個會,沒別的意思,僅此而已。不要把他看成洪水猛獸,更不要將其與民族傳統、中華文明等等大的沒邊的詞彙聯絡在一起。如果硬要那樣聯絡的話,可真有點閒的蛋疼了。

    2017.12.25 聖誕之夜

  • 15 # 中國原心

    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耶穌的誕生日,也就是耶誕節,不知道是哪個人非要翻譯成“聖誕節”!真是怪誕!耶穌算什麼“聖人”?他跟中國人有什麼関系?可以説是毫不相干!中國有自己的“聖人”!所以,所謂聖誕節不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

  • 16 # 鍾彥華

    外資企業的員工絕對不會抵制聖誕節,多一個節多幾天假多好,看到掛歷上那中國的節外國的節就羨慕那些外資企業的員工,每年中國的節外國的節都過,企業還嚴格執行勞動法,外國也沒有禁止華人在國外慶祝春節啊,只有心理極度變態的人才抵制聖誕節,這些人不是少數,所以現在醫院專門有心理變態科

  • 17 # 宏字號

    我要答非所問了呢,“抵制”,我以為大可不必,只要政府,學校,傳媒等做到不倡導,不壓制,不鼓勵,不反對,同時認真反省這五十年來,特別是近三十年來我們對待傳統節日的態度,我們是主動的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民俗與時俱進了呢或是讓這一切都“休假”了呢?鬼神是封建的東西,但卻是文化的起點,為何不能讓這“鬼神”與時俱進呢?不要把根拔了,讓我們努力的撿起傳統和民俗文化,並主動導向有意義的方向。譬如說:重慶有個豐都縣,在過去,這可是大名頂頂的鬼城,是“閆王爺”所在之地,是陰曹地府之所在,為什麼就不能將“鬼文化”與時俱進,發展到有意義的極致呢?讓全世界都知道:世界上有個鬼城,世界鬼城在豐都,讓封建的“鬼神”為現代社會服務,以讓傳統勸人向善的努力換個方式繼續傳承,難道不好嗎?想抹掉迷信,同樣有傳銷害人;剪除鬼神,還是會有“法輪”邪教嘛。舉個例爾,一人之見嗎?

  • 18 # 欽差達人

    不能僅僅是聖誕節,洋節都不要過。現在的社會年紀越輕,喜歡過洋節的比例越大,應該是學校的教育沒能正確引導。看看那麼多的反洋節遊行影片,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有幾個年輕人?什麼時候校園裡有這氛圍,才會擺脫洋節的盲目追崇。

  • 19 # 使用者5884203461

    我認為沒有必要抵制聖誕節等洋節。當然,我也不是推崇洋節,大部分民眾是不理性,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心智年齡沒有那麼成熟。如果提倡抵制洋節,他們可能會表現一些過激行為。根本解決辦法還是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科學技術,這些年我們發展很不錯,令世界矚目,在外華人面前華人不用卑躬屈膝,但現在有的人看到老外還是一臉崇拜,把他們供起來,因為總有一些人跪久了一時站不起來。其實還有一種表現形式,那就是抵制,只是一般的人沒有意識到而已。為什麼抵制,說白了還是對自己文化不自信,認為國外的科學技術太強大,國外的文化太強大,我們的科學文化比不上他們,更多還是長期的一種自卑。過去我們是比不過他們,但是我相信我們現在愈發強大,許多方面超過了他們,例如我們去國外玩,就感覺到他們認為我們華人很了不起,並且是由衷的佩服。未來我們會在更多方面超過西方,那麼現在就可以他們放馬過來,戰鬥遲早要打響,抵制是把他們隔絕了,我們大部分人還是會恐懼,依然站不起來。

    另一個方面,商家推崇洋節也是為了生意。他們能把什麼日子都不是的雙11跟 6.18變成購物節,跟別說洋節了。年青人推崇洋節是因為多一個節日,又多了一個表達愛意的機會,可以送上祝福或者帶著她逛街看電影品嚐美食佳餚,還可以陪著她讓她開心讓她歡樂。

    因此我認為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抵制洋節,對外來文化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首先要有包容的心態,其次更應該自信,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信心,過去能孕育出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我認為現在未來依舊可以。

  • 20 # 姚生42

    隨著IS成建制的綠馿大批湧入阿富汗,而現在正在中國政府極力想緩和與美國的關係解決北韓核危機時,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國內甚至出現了反過聖誕節等怪事~是不是內應呢還吃豬肉的人們自己想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突然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