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叄歲說房

    斑馬性子暴躁還膽小,還喜歡咬人

    在古代馬不僅是作為戰馬使用,在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方面可也是一把好手,可是這些對於斑馬而言完全是不一樣了,之前有人想過要去馴服斑馬為人們所用,過程中發現這斑馬不僅膽小怕事偏偏還性子暴躁,發起狂來不管是你是敵是友,直接就衝撞,英國人曾嘗試馴服斑馬,然而在過程中卻被踢壞了身子,而且斑馬特別喜歡咬人,咬住了就不鬆口,沒事還總喜歡瞎叫。

    所以古代人們雖然是利用馬作戰,運輸以及發展工業,但也不是什麼馬都可以的,斑馬就是被放棄的一種,斑馬膽小怕事、速度、耐力、視力都不行,更是不容易順服,習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馬的種類有很多,而斑馬只不過算是其中的一種,但是他們的速度以及耐力卻遠遠不如常用的戰馬,斑馬一直習慣生活在草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習慣了,要是人們想要圈養它,那作為運輸的話估計還馬馬虎虎,但是用於戰爭並不是很理想,斑馬獨居慣了無組織無紀律,去到戰場往往是還沒開始它自己就先行結束了,得不償失啊。

  • 2 # 歷史地理的那些事

    斑馬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食草性動物。這種動物體型較小,身有黑白相間的條紋,是一種群居動物。斑馬的膽子非常小,是不能騎的一個重要原因。假如真的騎上斑馬,那麼稍微有些風吹草動,斑馬都會拼命的奔跑。而且因為腿短還跑不太快,只會讓人失去控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斑馬體型較小,成年斑馬的體型比成年家馬的體型要小很多,大概就像個騾子那麼大。所以,稍微瘦點的人騎上去還行,體重稍微重點的人騎上去,都有可能把斑馬壓垮。

    另外就是斑馬的智力也不如家馬強。家馬是人類訓練了千萬年的動物,早已通曉人性,很聰明,也很容易控制,脾氣不會太暴躁。但是斑馬是妥妥的野生動物啊,本來就沒有接觸過人類,騎上它,又是害怕,又是緊張,非常容易失控。而且斑馬叫聲還特別大也特別怪異,執行任務過程中,光是斑馬的叫聲就夠吸引敵人好多回的。

    但其實也不是沒有人嘗試過騎斑馬。當初英國在進行非洲的殖民運動時就曾經試圖駕馭斑馬,但是後來發現斑馬雖然外貌上看跟家馬比較相似,但是好像完全不是一個物種,這種馬又小又慢還容易受驚,聽不懂訓話,還特別容易踢人。不少士兵在騎斑馬的過程之後被狠狠摔過,有過痛的領悟。由此可見,這個動物註定不是能上戰場的東西。就像蝸牛不是牛,壁虎不是虎一樣,斑馬也不能當家馬騎啊!

  • 3 # 蜀山精靈

    斑馬雖然是馬中一員,但是它的身體構造與其它種類的馬是相差很大的,反而更接近於驢。斑馬的腿要比一般的馬短很多,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它的奔跑速度。斑馬的奔跑速度可以算是所有馬中最慢的,這就非常不利於作戰。

    另外,斑馬的叫聲也是它成為不了戰馬的一個致命因素。斑馬的叫聲非常難聽,而且它還會不分場合以及時間亂叫。士兵晚上休息的時候,斑馬叫喚倒是可以忍忍。但是在執行隱蔽任務的時候如果斑馬隨便叫的話,就相當於直接將自己的行蹤給暴露了,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是最不能忍的。

    還有就是斑馬的膽子是非常小的,而且還是近視眼。輕微的風吹草動就會讓它四處逃竄,所以想要讓它在刀光劍影的戰場上保持冷靜,壓根就不可能。而斑馬那差勁的視力也不適合上戰場。斑馬因為視力不好而撞樹死掉的情況也是非常多的。基於以上幾點充滿笑點的理由,斑馬註定無法成為戰馬。

  • 4 # 守護家園抗外敵

    為什麼斑馬不能成為戰馬;

    其實道理很簡單,斑馬很多缺陷,不利於做戰馬上戰場,斑馬體型小,腿又短,而且膽小如鼠,聽到什麼風吹草動就要亂跑亂叫,影響行軍而且還最容易暴露自己目標,最要緊的是斑馬跑不快,所以在戰場上不管是追還是逃都不對自己不利,所以斑馬沒有人選斑馬做戰馬!

  • 5 # 蛇皮大蝦

    首先還是要知道中國古代馬都有哪些品種

    1大宛馬 2蒙古馬 3伊犁馬 4哈薩克馬 5河曲馬 6西南馬 7三河馬

    稍微懂點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漢朝早期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態度是忍氣吞聲的,那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缺少戰馬,中國南方多稻田湖泊丘陵,是不適合馬的繁殖飼養的,即使有,那也是身材較矮小但精壯的駝貨馬,這些馬壯實耐力強,但身材矮小,跑的不快,天生只能用來拖貨運糧,放在戰場上,那也是被打的角色,因此,漢朝前期就一直對匈奴人表示友好,不斷拿內地的鐵器絲綢與匈奴人換馬匹,直到漢武帝劉徹,經歷了文景之治的洗禮,漢朝國力大漲,立馬派出衛青霍去病把匈奴殺的片甲不留。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看似精壯的斑馬不能作為戰馬呢? 其實也不難理解,見過拖貨馬和斑馬的朋友肯定會發現,它們倆其實差不多大,而且斑馬生性機警,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四散奔逃,而西北地區的馬就不一樣了,舉個例子,大宛馬,又叫汗血寶馬,不僅身材高大,四肢長且有力,威風凜凜,即使遠遠的站在幾百米外都有種殺氣襲來,這樣的馬自然是戰馬的不二之選。

  • 6 # 小飛愛剪輯

    1、斑馬本身由於原產地的問題只有很少

    的國家才有,數量也不多,

    2、斑馬與普通的馬相比,耐力有不足,

    3、相比較而言,斑馬不容易訓服,

    4、現代,斑馬作為保護動物就更不能作

    為戰馬使用了。

  • 7 # 燒死的火

    非洲動物資源豐富,斑馬就是其中之一。當年西方殖民者來到非洲後,發現帶來的馬匹難以適應當地氣候,不耐當地昆蟲的叮咬,容易生病,而當沒有汽車,騎乘和挽運的主要工具就是馬匹,大量馬匹損失給殖民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非洲本地的斑馬。

    斑馬速度快,爆發力好,反敏捷,更主要的是抗病能力強,對採蠅叮咬具有免疫能力,不容易染上昏睡病。於是他們開始對斑馬進行馴化,這一過程持續了數百年,可始終沒有取得成功。

    雖然斑馬可以被馴服,英國沃爾特·羅特希爾德勳爵就坐著他馴服的斑馬拉的馬車在倫敦街上駛過。1907年肯亞內羅畢的第一位醫生就騎斑馬出診。19世紀中期,一位紐西蘭州長從南非進口了兩匹斑馬在他私人擁有的卡瓦烏島上用來拉馬車。1891年,德國人海因斯打破了一項騎行斑馬的記錄,他捕捉了一匹雄性成年斑馬騎了2天。

    但是馴服與馴化是兩回事,任何動物都會在更強大的動物面前表現得馴服,哪怕老虎獅子也不例外,人們可以控制它們進行馬戲表演。但馴服則完全不同,必須經過精心選育,使其成為能長期穩定飼養的家養動物。世界上的動物很多,可是被人類馴化的動物非常有限,一般只有豬、狗、馬、牛、雞等六種,在一些地理氣候特殊的區域性地區還有駱駝、羊駝、犛牛、大象等動物被馴化。

    動物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才能被馴化,即不能吃的太多,也不能吃的比主人吃得好。被馴化的動物生長要比較快。人可以安排他繁殖後代。野性較小。對外界刺激不要過度的警覺。能被人們驅使。對人要有利能提供肉、奶等。

    斑馬性情暴躁,野性很大,經常攻擊人,在非洲草原之上殺人最多的動物不是獅子而是斑馬。在美國,斑馬咬傷的動物園飼養員甚至比老虎咬傷的還多。斑馬屬於那種比較容易受驚的動物,即便是很小的一個動靜都有可能會導致斑馬受到驚嚇,甚至會四處亂竄。如果用作軍馬,在行軍時會導致佇列混亂。斑馬還容易興奮,經常無緣無故的嘶鳴,在部隊行軍時容易暴露目標。

    斑馬的個頭普遍比普通的種馬個頭更小一些,耐力也不如其他馬匹,它能承受的重力也就比較弱,負重奔跑距離比較短,這些都讓斑馬不適合用做軍馬。

  • 8 # 觀上靈雲

    斑馬雖然叫馬,其實它是一種驢。

    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馴服斑馬,所以人類只能把它養在動物園裡,除此之外,斑馬沒有為人類提供任何幫助。

    原因就是這傢伙比驢還倔,只要它想幹什麼就得幹什麼,人說話絕對不好使。

    用來趕車都不好使,別說戰馬(應該說戰驢才對)了

  • 9 # 百科千尋君

    斑馬在古代沒有被馴化,在近代歐洲人嘗試馴化斑馬,但都失敗了。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代的選育,才能將野生動物變成家禽家畜。開始馴化野生動物的地區,就是最早誕生文明的地區,而斑馬生存的非洲大陸文明歷程非常緩慢。除了北非璀璨的古埃及文明之外,撒哈拉以南的地區很少有發展程度很高的古代文明,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不需要戰馬,所以古代非洲土著一直沒有馴化斑馬。馬在亞歐草原被早期的遊牧部落馴化,時間約在6000年前,最早的馬匹馴養遺址於烏克蘭草原發現。家馬的祖先是祖先是歐洲野馬,又稱泰班野馬,曾經廣泛分佈於亞歐大陸中西部的中高緯度草原上。1876年最後一匹野生的歐洲野馬在烏克蘭死亡,1909年最後一匹純種的歐洲野馬在俄羅斯動物園裡死亡。

    後來有人嘗試復活歐洲野馬,培育出一些外貌和歐洲野馬相似的馬種,比如海克馬和柯尼克波蘭小馬,但也都似是而非。歐洲野馬雖然消失了,但它的馴化種,也就家馬,卻被譽為“對人類貢獻最大的家畜”,馬在古代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沒有馬的話人類的文明程序將會變得非常緩慢,馬已經成為無比重要的文明象徵。

    斑馬和經過人類長期選育的家馬比起來,並沒有多大的優勢。

    斑馬體型

    馬屬於奇蹄目,奇蹄目現存僅三科——馬科、犀科、貘科,物種共17種,其中馬科有8種。分別為普通斑馬、山斑馬、細紋斑馬、非洲野驢(家驢的祖先)、亞洲野驢、藏野驢、普氏野馬、家馬。前三種就是我們常說的斑馬,這三種斑馬身上的花紋有極大的差別,體型也有差別。普通斑馬,又稱平原斑馬,是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斑馬,分佈在東非和南非,約有50萬匹,肩高1.27-1.4米,體重175-320公斤。山斑馬,分佈在非洲南部,野生數量2.5-3萬匹。肩高1.2-1.5米,體重240-380公斤。

    細紋斑馬,是最大的斑馬,分佈在肯亞和衣索比亞,數量僅存2500匹,肩高1.4-1.6米,體重350-450公斤。

    斑馬的肩高範圍在1.2-1.6米,體重175-450公斤。對比一下一些古老的家馬品種。

    可以看出,斑馬和大多數家馬體型相似,所以有人說“斑馬比家馬小”是不對的。斑馬的速度可達70公里/時,並不比家馬慢,而且斑馬還有一個家馬比不了的優勢,那就是對采采蠅的抵抗能力很強。

    采采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廣泛分佈,是動物錐蟲病和昏睡病的主要傳播者。近代歐洲人進入非洲開拓,他們從歐洲帶來的家畜無法抵禦采采蠅的侵襲,也無法適應非洲的氣候,不管是多麼優質的良馬,進入非洲後都會變得病怏怏的甚至成批死亡。而斑馬作為本土物種,對采采蠅傳播的疾病具有免疫力,於是歐洲人就嘗試馴化斑馬作為坐騎,也隨之也發現斑馬的很多缺陷。

    斑馬的性格是馴化的最大阻礙

    1871年弗里德里希·塞盧斯來到非洲,他把在非洲的經歷寫成書籍《獵人的徘徊》,在英國極為暢銷,引發了歐洲人馴化非洲動物的狂潮。1891年德國人海因斯捕捉一匹雄斑馬並騎行兩天。1907年肯亞內羅畢的一名醫生羅森多·裡貝羅騎斑馬出診。19世紀中期,喬治·格雷把他在南非的斑馬運到了紐西蘭卡瓦烏島用來拉車。

    在馴化斑馬的眾多嘗試當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就是英國的銀行家和政治家,也是古怪的動物學家,第二代羅斯柴爾德男爵——沃爾特·羅斯柴爾德。他耗費了很多努力,訓練斑馬拉車,最終駕著6匹斑馬拉著的車抵達白金漢宮,以此向人們證實斑馬是可以被馴服的。但只僅僅是馴服,離馴化還差得遠。

    羅斯柴爾德也發現兩個問題,令他覺得斑馬不適合騎乘。

    首先,斑馬的身軀沒有家馬那麼強健,耐力也差,無法揹負重物長途行走,用來拉車最合適。其次,斑馬桀驁難馴,這是馴化斑馬的最大阻礙。斑馬名為馬,看起來也像馬,但基因上更接近驢,但它的脾氣比驢還差勁。斑馬是一種群居動物,小的十幾匹,多的數百匹,群體由一匹強壯的雄馬(牡馬)帶領,一群雌性(牝馬)和馬駒跟隨雄馬,雌馬也有等級,最強勢的走在前面,弱勢的走在後面,馬駒的地位和母親的地位保持一致。遇到危險時,領頭的雄馬會站出來保護群體。雄馬相互之間打鬥時除了踢踹之外,還會用嘴相互啃咬。

    斑馬也會使用後腿踢踹食肉動物,斑馬可以將兩條後腿並排,奮力抬起給後方追擊的食肉動物重重一擊,能夠給食肉動物頭部造成重傷,也能踢碎下顎使其無法進食而餓死。

    從已有記錄來看,斑馬踢死過母獅和獵豹,踢傷過雄獅,甚至還用嘴咬過獅子和斑鬣狗。斑馬對待同類更狠,成年雄斑馬會殺死非親生的斑馬幼崽,將它踢死或者咬住頭部按到水裡淹死。在上世紀80年代辛巴威,一群斑馬被捕獲,其中16匹斑馬被裝上一輛卡車運走,抵達目的地時人們驚訝的發現,居然只有一匹存活,其他的都在相互踩踏中死亡,這是因為斑馬很容易受驚,而且恐懼情緒還會在群體裡傳染,一匹斑馬受驚後,一群斑馬都會躁動起來。

    在1970-1980年代,辛巴威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就嘗試馴化斑馬作為畜力,但最終專案被擱置,因為想要馴化斑馬就要快速磨滅它暴躁的脾氣,要達成這個目的所作出的行為無異於虐待。

    斑馬可以被馴化嗎?

    斑馬時一種群居的食草動物,存在馴化的基礎,但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上千年甚至數千年的一代代選育,最終將動物的繁育過程完全掌控在人類手裡,並隨著人類的需要而創造出不同的品種。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名少女謝伊·英曼就購買了一匹斑馬,並訓練用來騎乘。她耐著性子使用各種溫柔的方式讓斑馬變得服服帖帖,說明斑馬這種動物或許“吃軟不吃硬”,也可能她買下的這匹斑馬脾氣好些。

    所以馴化斑馬需要耐心。

    每匹斑馬性格不同,我們就抓住一大群斑馬,從中挑選出脾氣比較溫順的個體,讓它們繁衍下一代,再從下一代中再次挑選溫順的個體,這樣幾代下去,就能逐漸改善斑馬的壞脾氣。如果要培育大個的斑馬,那就挑選強壯的個體,但強壯的斑馬和溫順的斑馬可能不是同一批,這倒有點麻煩,不過只要多挑選幾代,就能解決。近代那些人太過急功近利,因此功敗垂成,但他們是明智的,沒有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在選育斑馬上,因為這是毫無意義的。即使馴化了斑馬,其作用也比不上選育了幾千年的家馬。

    如果斑馬生活在亞歐大陸,說不定在幾千年前就被人類馴化了。

    總結一下人類沒有馴化斑馬的原因。

    1、斑馬主要分佈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裡文明起步晚,發展緩慢,沒有馴化斑馬的需求。

    2、斑馬脾氣暴躁,馴化成本高,在近代人們曾做出嘗試但都失敗了。

    3、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近代想要馴化斑馬已經來不及了,而且沒有必要。

  • 10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斑馬隸屬於奇蹄目馬科馬屬斑馬亞屬,目前在全世界共有3個種類,即平原斑馬、細紋斑馬和山斑馬,主要分佈在非洲大草原和非洲南部地區。而最常見的就是平原斑馬,包括5個亞種,分別是布氏斑馬、克氏斑馬、查氏斑馬、社氏斑馬和格蘭特斑馬。

    對於馬的馴化,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那個時期歐亞大陸上存在著眾多遊牧部落,為了提高部落的戰鬥力以及遷徙運輸能力,當時的人們在歐洲野馬的基礎上進行了長期馴化,最終演化為家馬,成為滿足日常生活和戰爭需要最重要的家畜之一。而當時作為馬科馬屬的斑馬,主要分佈在人煙稀少的非洲大草原和南部山區地帶,那裡的人類文明當時處於比較低階的狀態,文明發展速度相較於其它地區緩慢很多,對於馴化斑馬根本沒有內在的強大需求,因此也沒有大規模地加以馴化來助力文明的發展。

    從馴化的成本來看,斑馬的價值也要遠遠低於其它相似的動物。一方面,斑馬的性情非常倔強,在長期大草原生存壓力的推動下,斑馬的性情表現得十分不溫順,不但擁有著十分敏捷的靈活身體和較高的奔跑速度,而且防禦和抵抗能力出眾,特別是後腿的蹬力十分巨大,即使是非洲獅子有時候也會被踢傷甚至踢死。

    第二,斑馬的機警性很強,哪怕是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它的強烈反映,也就是說非常容易受到驚嚇,而且性情多變,就算馴服也非常困難,馴化的難度可想而知。

    第三,斑馬的體型一般較家馬要小,身型有點類似驢,它們的負重能力只能和驢子相當,根本沒有野馬和家馬的耐力強。之前有一些人做過馴化斑馬的實驗,結果都不太理想,只能臨時作為拉車或者觀賞之用,很難長期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幫手,將之趕赴戰場成為戰馬更是遙不可及。

    第四,馴化的過程非常漫長,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成千上萬年才可以。而斑馬由於歷史的原因沒有被當地的人們所馴化,現在進行馴化已經失去了必要性,人們完全可以使用馬、驢、牛或者騾子等牲畜,來輔助我們進行相應的生產生活活動,何必再費時費力應用在投入量很大的馴化斑馬身上呢。

  • 11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斑馬不能被馴養成戰馬是因為斑馬具有攻擊性、不可預測性和敏銳的反應能力,這要歸功於它們一直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它們視我們為敵,並反擊以保持野性和自由! 斑馬看起來有點可愛,幾乎沒有防禦能力,但是它們可以拼命地踢和咬來救自己。

    可憐的斑馬?如果斑馬實際上是我們想象中的無辜和溫順的動物,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斑馬馴化成家馬騎呢?它看起來肯定比普通的馬更高貴,對嗎? 如果人類文明記錄是正確的,智人最初出現在非洲,後來被“殖民”到歐亞大陸的不同地區。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基本上是四處活動,屠殺和壓迫那些地區的其他本地動物。一個例子是當我們馴養的馬原產於北美。起初,馬不知道如何對待人類,因為它們是一種已知和未知的威脅。 人類和馬的祖先接觸之後,決定必須馴服這些野獸。

    多年來,人類和馬都擴充套件到了更多的地區,這導致了各種進化發展,但是馬從來沒有發展出害怕或逃離人類的本能。似乎它們進化成了相對更平靜的自己。不幸的是,人類不知道如何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所以現在幾乎沒有什麼野馬了!你在電影中看到的自由馳騁的馬是“野性的”馬,這意味著它們是馴養的馬因此從本質上來說不是野生的。

    斑馬原產於非洲平原,也是人類起源的地方,所以它們有點了解我們。當人類殖民最終到非洲時,馬是唯一被廣泛使用的交通工具。馬構成了所有通訊和運輸網路的基礎。然而,馬不是非洲本地的,所以人們開始考慮替代物。斑馬,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至少他們是這麼想的! 斑馬理所當然地把我們視為食肉動物,不像北美的野馬不熟悉人類的生活方式。斑馬知道穴居人會獵殺它們,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還必須生存在許多其他食肉動物中,包括獅子、花豹和鬣狗。結果,它們發展了本能和反應能力,以抵禦眾多食肉動物的攻擊。趨勢和性情隨著動物的進化而發展。

    成千上萬年以來,一些行為本能成為它們大腦生理的一部分。斑馬瞭解人類的傾向,並以懷疑的眼光看待我們,而馬卻不是這樣。 這些美麗且看似無害的斑馬會嚴重傷害試圖靠近它們的人類。它們會咬人直到人死去。它們也踢得夠狠,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斑馬不聽人類的話,也不按照人類的意願繁殖。當被囚禁時,它們會變得暴躁並互相踢腿(有時會踢死對方)。它們是真正的“野生動物”,不需依靠人類來生存。 在整個19和20世紀以來,當殖民化達到高峰時,人們試圖馴服斑馬,但這種經歷很快教會了我們不要去管它們!它們的野生特性使它們非常不適合馴化。

    人類曾多次試圖馴化這些野獸,但由於它們不可預測的本性和不服輸的精神,所有人類的努力都不可避免地失敗了。斑馬過去甚至拉過馬車,但沒有人成功地真正馴化它們。 斑馬不符合馴養標準,因為人類更喜歡具有以下特徵的動物: 性情溫順、易於圈養繁殖、缺乏攻擊性。 斑馬好鬥的天性和強壯的身體結構意味著會對任何靠近它們的人造成嚴重傷害。基本上,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可馴養的,斑馬已經非常清楚地表達了它們不希望被人類馴養的觀點。

  • 12 # 鍾銘聊科學

    關於“斑馬為什麼不能成為戰馬”這個問題,其實非常有趣,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古人是怎樣馴化動物的。

    生物學家們總結了能夠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特點,一般來說只要滿足以下六點,就可以被人類馴化,我們就從這6點來分析,為什麼斑馬不能成為戰馬。

    被馴化生物不能太挑食

    如果一種生物對食物比較挑剔,那麼它們很難被人類馴化。比如:長頸鹿喜歡吃樹上的葉子,很少吃地上的草類植物。如果想要馴養長頸鹿,家裡至少需要有一片森林。除此之外駝鹿對食物的要求也比較高,它們一半的食物都是水生植物。

    人類能夠馴養的動物大多是能夠食用纖維素豐富的秸稈類植物,這種食物是人類農業的副產品,廉價易得。牛、羊、豬等家畜都能適應這種方式,所以它們在幾千年前就被人類所馴化。

    從食物的角度來看,斑馬滿足被馴化的要求,因為斑馬的食物比較複雜,除了草類植物之外,它們也吃灌木、樹葉甚至是樹皮,即使是低營養的環境,它們也能生存。

    相對較短的成長期

    公司在核算一個專案是否值得投資時,會考慮投入產出比,也就是說我投入這些錢,需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

    如果一個專案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收回成本的速度比較慢,那麼這個專案就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專案。因為投入該專案的資金,可以投入到別的專案中賺更多的錢。

    馴化動物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動物的成長期比較長,那麼人類在飼養它時需要為它投入大量的食物、精力,而在這個時間裡該生物不會為人類帶來任何收益。

    從投入產出比來看,馴化該生物投入的時間、精力過多,而回收成本速度較慢,非常不划算,所以這類生物不會被人類馴化。

    比如:大象,大象需要10多年才能成年,相比於1-2年就能成年的生物而言,馴化大象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斑馬雖然不像大象一樣需要10多年才能成年,但是雌性的斑馬需要3歲才能繁殖後代,而雄性直到5-6歲才具有生殖能力,因此馴化斑馬也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性格溫順

    除了動物園或者特定的需要除外,很少見到有人馴化大型食肉動物,這是因為這些生物性格暴躁,對人類有威脅性。

    還有一些生物具有明顯的領地意識,比如:河馬。該生物雖然是食草動物,但它們的咬合力非常強,比鱷魚的咬合力更強。再加上它們有領地意識,一旦闖入河馬的領地,暴躁的河馬便會對人類發動攻擊。

    在非洲,河馬被評為最危險的野生動物,每年河馬殺死的人類足足有1000多人,比老虎和獅子加起來都多。

    從性格來講,斑馬看起來性格溫順,實際上非常桀驁不馴,一旦被逼急了連老虎和獅子都敢直面反抗。

    膽子較大,不易恐慌

    過於機警的生物不易被馴化,比如:鹿類動物,一旦有響聲便會四處逃竄。斑馬的膽子就比較小,曾經有人想要馴化斑馬代替馬用於騎乘以及拉扯,但斑馬在壓力下容易受到驚嚇而四處逃竄,增加不確定風險。

    賀瑞斯.海斯船長曾經試圖馴化斑馬,並在《馬的特點》中總結了各種斑馬的特點,他發現斑馬的脖子很硬,當人類的韁繩套在斑馬脖子上時,很難透過韁繩控制斑馬的行走方向。

    如果這種斑馬被應用成戰馬,或可導致在戰場上斑馬容易受到驚嚇而四處逃竄,再加上人類並不能透過韁繩很好地控制斑馬的方向,因此在行軍打仗時必定會潰敗。

    能夠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繁殖後代

    如果某種生物被馴化之後不能在人工環境下繁衍後代,這意味著當該生物死亡後,人類不得不再次從野外捕獲該生物的個體進行馴化。

    和較長的成長期一樣,這樣馴化的生物投入產出比不高,人們即使曾經馴化過,也不會持續馴化該生物。

    由於斑馬沒有被大規模訓練,所以這一塊的資料缺失。

    喜歡群居

    無論是狗還是綿羊,它們在野外生活時,就喜歡群居,並且存在等級觀念。原則上它們會有一個首領,而人類馴化該生物時,只需要對頭領針對性訓練,就可以馴化整個種群。

    比如:牧人在放羊時,只需要控制頭羊前進的方向,其他羊會自動跟著頭羊移動。這種喜歡群居,並且具有等級觀念的生物無疑會提高人類馴化該生物的速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結

    雖然斑馬符合馴化中的:對食物不挑食,性格溫順,喜歡群居的特點,但由於它們的成長期較長,以及過於機警,以至於人類無法馴化它們,更無法將它們作為戰馬使用。

  • 13 # 星球上的科學

    在自然界馬的種類中,斑馬可是最突出的一種,因為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是應用很廣的。

    有很多的時尚大師就是從斑馬身上的條紋上獲得了設計靈感,於是我們現在的衣服,包包或圍巾上都有黑白條紋這種元素。

    斑馬。

    說起斑馬這一類馬科動物,在非洲是最常見的,因為其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但是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我們肯定不會發現每隻斑馬身上的條紋居然是不一樣的。

    一般斑馬站起來大約135釐米,肩寬54英寸,重量約為315公斤也就是700磅,雄性比雌性斑馬的體型要大一些。

    斑馬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黑色的鼻子和脖子上的直鬃毛,雖然斑馬這種生物長得像馬,但腦子裡想的跟馬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有著不一樣的“暴脾氣”,不難發現成年斑馬的脾氣非常暴躁,遠遠超過了野驢等其他馬科動物。

    而在美國的動物園內,據悉每年被斑馬咬傷的飼養員人數居然超過了被獅子老虎等猛獸咬傷的人數。

    戰馬。

    在中國的冷兵器時代,雖然戰馬吃的飼料特別講究,而且每一匹戰馬的草料、裝備等都能頂上五六個兵的費用,但是要想實現大統一,戰馬的功勞卻是功不可沒的,甚至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沒有戰馬就別想實現大統一的報負。

    曾經的漢朝為了民族的長遠大計,遠征匈奴,還準備了十多萬匹馬,可以說當時幾乎是把整個國庫都掏空了,也只為“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古代,戰馬在戰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中原王朝就不得不想方設法的獲得戰馬,畢竟沒有戰馬的政權,在面對北方的時候是處於被動狀態的。

    除了大明朝是由南向北統一,其他的都是由北向南來統一的,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在戰爭上,騎兵無論是機動性還靈活性,都遠勝於步兵,而在南方的政權中戰馬稀少,那在戰爭中可就只能用步兵來對抗北方的騎兵,這樣多吃虧,所以歷代王朝的大一統,幾乎都是由擁有騎兵的北方政權來完成的。

    就算在二十一世紀沒有戰爭的今天仍然還有很多人保留了對馬匹的熱愛,全國各地的馬場也是有非常多的。可是在戰馬中從來都沒有斑馬條紋的戰馬。那為什麼斑馬就不能成為戰馬呢?

    別看斑馬的身體很結實,但是相對於馬而言它們的身體素質可是差遠了,眾所周知,馬一般是能夠跑到60km/h,但是斑馬的速度卻一般只有40km/h。

    還有在耐力方面差的就更多了,雖然斑馬短時間爆發力還能說得過去,但是要想和馬一樣能夠馱著人跑上一兩百公里,基本上根本就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斑馬還是個“話癆”,一天到晚就叫個不停,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有軍隊騎著斑馬去夜襲敵軍,估計還沒到突襲的時候就已經被發現了,可想而知結果肯定是失敗,甚至連命都沒有了。

    就這兩點而言,斑馬基本就已經告別軍事界了,或許大家應該能夠發現,從古至今能夠被大規模飼養的動物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家族性,而羊、馬、雞等都是典型的家族性動物,用通俗的來說就是在家族中,所有的成員都會聽從老大的指揮,並遵循嚴格的長幼尊卑制度。

    在遇到危險時,一個家族會聯合起來對抗外敵,但斑馬則是一種比較孤獨的動物,特別是雄性細紋的斑馬更喜歡獨居,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群居,一旦繁殖完成就不見其蹤影。

    還有大部分斑馬聚在一起時都會互相撕咬爭鬥,單身的雄性斑馬甚至為了能夠搶奪別人的雌性斑馬會不斷的進行決鬥,從群體性這一點上來說,想要大規模馴化斑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就是在正常情況下,斑馬可以說是非常膽小的,而非洲大草原上可以說是危機四伏,所以生活在這裡的斑馬也養成了警覺的性格,一有風吹草動就開始馬上奔跑,我們想象一下,數萬斑馬騎兵正在向著敵軍衝擊,突然對面扔出一串炮仗,這些斑馬開始四處亂竄,其結果就是我軍死傷無數。

    最後就是斑馬不好馴化,因為斑馬的個性極強,馴化它們的時候不但要威逼利誘,還要像女朋友一樣哄著它。

    總結。

    英國人就曾經嘗試馴化過斑馬,然而經過一百多年也沒有成功,向人類就範的,不過寥寥幾隻。

    所以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也不過馴化了不到20來頭斑馬,而且可以說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馴化成功的。

  • 14 # 核先生科普

    有趣的問題。

    有個成語叫“汗馬功勞”

    馬的機動效能比人好、耐力比人強太多,在古代以及近代戰爭中,馬是貢獻最大的動物,無論是長途奔襲、出奇制勝,還是兩軍對壘、衝鋒陷陣,都少不了戰馬的身影,簡直是人類的好夥伴。

    圖釋:斑馬受驚

    斑馬的突出優點

    斑馬是非洲的特產,當今除了牛馬已經有了相當舒服的各種坐騎來代步,有人還能想到馴服斑馬的想法,在人類歷史上,馴服斑馬的想法必定無數次流過人類的腦海裡,尤其是在物資緊缺的非洲。

    斑馬全身都進化出了黑白條紋,就像“迷彩服”,隱蔽性強;斑馬消化系統也比一般的馬消化系統強,灌木、樹枝、樹葉都是它的食物,飼養成本低;此外,斑馬長期野生,免疫系統更強,抗疾病能力更強,那麼為什麼斑馬一直沒有被馴服當做戰馬呢?

    圖釋:銀行家羅斯才爾德曾經架著斑馬車在大街上行走,但僅僅是短暫的

    斑馬有優點,也有讓人無法忍受的缺點

    斑馬性子烈

    如果能辨別敵我,性子烈也許是好事兒,但是斑馬智商和視力都低,暴躁起來不辨敵我,特別喜歡咬人和踢人。去年就有女生在動物園參觀時,被斑馬咬掉手指的事件,斑馬嘴裡的4顆犬牙並沒有完全退化,暴躁起來連獅子都咬,更別說是人。

    此外斑馬的喜歡使用後腿踢人,短小粗壯的後腿可以將獅子下頜骨踢骨折,甚至一腳正中腦門,直接導致死亡。

    斑馬膽子小、容易受驚

    很多動物都有這個特點,斑馬生活在非洲草原,天敵更多,警惕性更高。戰場上無論槍林彈雨、還是刀光劍影,戰馬都需要衝鋒陷陣,如果選擇斑馬作為坐騎,很可能還沒等衝鋒了,就已經亂了陣腳了。而且斑馬沒事還總喜歡瞎叫,尤其是發情期的公馬,這點不利於軍隊隱蔽。

    斑馬體型較小

    斑馬體型普遍不如其它馬種大,雖然性子暴躁,但是耐力不行,奔跑速度僅僅每小時40公里,而普通馬可以達每小時60公里。戰馬要求機動效能好,耐力強,這是戰馬的大忌。

    綜上,斑馬不適合作為戰馬,以前沒有被馴化,現在就更沒有馴化的必要性了。

  • 15 # 獵奇動物社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其實這句話就能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只馴化了一小部分的動物。簡單的說,未被馴化的動物有以下幾個特性:野性難馴、攻擊性強、有其他的“替代品”、馴化成本高。舉個例子,雖然老虎、獅子這樣的猛獸曾經多次出現在馬戲團的表演中,但是馬戲團中的獅虎襲擊人的事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就是馴服和馴化的不同之處。前者表現為暫時的屈服,但是不確定性很強,後者則是已經將這種動物變為對人類威脅最小的動物了。

    下面,我們就來淺談一下,為什麼斑馬沒有能被馴化成戰馬?

    其實,對於馴化斑馬,人們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有資料記載的,人最早嘗試馴化斑馬是在19世紀初的南非,而馴化的初衷就是想讓斑馬成為像馬兒那樣能夠負重的動物,但是,都無疾而終。之後,英國人也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來馴化斑馬,但是也都失敗了。

    到目前為止,有記載的人類成功馴化斑馬的例項僅有20頭左右。正是這種超低的馴化率,才讓人放棄了馴化斑馬的計劃。

    那麼,斑馬為什麼如此的難以馴化呢?有四個主要的原因

    01 侷限性

    斑馬是非洲獨有的動物,它們主要分佈在中、南非的大草原上。這種地域的侷限性,註定了斑馬不能成為像馬這樣的世界通用的交通工具。

    02 習性

    斑馬雖然和馬一樣都是純正的食草動物,但是,斑馬的性格與馬卻不同,因為它比馬更烈。由於在猛獸橫行的非洲大草原上生存,所以,斑馬有著極強的攻擊性。在面對食肉動物時,如果逃跑無門,那麼它們是會拼死抵抗的。而抵抗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自己的蹄子踢,一種是用自己的牙齒撕咬。並且斑馬還有著咬住不鬆口的習性。

    所以,如果馴化斑馬是有相當的危險性的。除此之外,斑馬處於食物鏈的底端,這也就造成了斑馬非常警覺的習性,一旦有危險,它們會不顧一切的逃跑。就這種習性,如果放到戰場上,可能不等與敵人對戰,斑馬就載著你跑遠,成為“逃兵”了。

    03 繁殖能力

    人類在選擇一種動物馴化時,會綜合考慮我們開頭說過的這些特性,選擇最符合這些特性的動物。在這些特性中,繁殖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而人選擇馴化馬,而不是馴化斑馬主要的原因就是繁殖能力。

    馬的妊娠期一般在340天左右,每次產1個幼崽。雖然乍一看時間有點長而且繁殖能力有點差,但是,比起斑馬來,還是要強很多。斑馬雖然妊娠期也在12個月左右,而且每次也只產1個幼崽,但是,它的每三年才會有一次發情期。而馬則是每年都有固定的發情期(9月份左右)。

    也就是說,養一隻斑馬,3年才會有一個後代,而養馬,三年都已經有3只後代了。因此,繁殖能力較差,也是人們沒有選擇馴化斑馬的主要原因之一。

    04 外觀

    斑馬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條紋,這種條紋在自然界中,屬於一種“保護色”。有人說:這不是最明顯的條紋了嗎?為什麼是保護色?

    其實,科學的研究表明,斑馬的黑白條紋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蚊蟲的叮咬,而且斑馬還是群居動物,一群斑馬奔跑時,會讓食肉動物難以鎖定目標。因此,斑馬的外觀對於它來說確實是一種保護色。

    但是,這種保護色僅限於在野生動物眼中,在人類的眼中,這種外觀最為明顯了。如果是有人騎著斑馬當戰馬,他們很難悄無聲息的進行偷襲,因為,遠遠的就能看到斑馬了。而馬則不同,它們的顏色更接近於環境的顏色,而且較為單調,不明顯,這更有利於戰術安排。

    總結

    斑馬馴化難度大,野性較強,而且有著“膽小”、撕咬等不利於人類的習性,再加上它的繁殖能力較差、分佈也比較的侷限、外觀還太顯眼,所以它並不適合當做戰馬。

    而且不但是不適合當戰馬,斑馬負重能力差,且奔跑速度要比馬慢很多(最快也就40公里每小時左右),所以,它的綜合能力都要比馬差很多。

    因此,逐漸的人們也放棄了馴化斑馬。

  • 16 # 自然之樹

    讓非洲人馴斑馬?這不是搞笑呢?開個玩笑,言歸正傳斑馬之所以沒能成為戰馬,我覺得要從多方位說起,有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非洲人基本不用戰馬;

    這要從歷史開始說起,非洲比較著名的騎兵就屬埃及的木法抄留克騎兵,可是擊敗過大名鼎鼎的蒙古鐵騎,這也是人類進入了十三世紀的事情了。在以前非洲大地上除了埃及以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非洲人更注重部落周邊利益或者小範圍利益,沒有大規模長途奔襲的需求,大規模的戰爭衝突,那時候衝突頂多都是大家約架,所以,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很少使用騎兵。

    沒有了需求當然就沒有人閒的去馴化斑馬,而且斑馬也不是一般的好馴養的。

    原因而:耐力差

    據科學家的推算斑馬是由四百萬年前的原馬進化出來的,斑馬為非洲特產斑馬有三個物種及其亞種,其中最大的細紋斑馬為現存體型最大的野生馬類,肩高可達145-155釐米

    在是書上我們經常看到日行八百里,值得是人類騎行戰馬的行軍速度,馬匹可以做到,但是換作伴嗎就不行了,熟悉野生動物的朋友知道,斑馬作為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動物,是獅子等食肉動物的獵物,在速度上兩者不分伯仲,但是耐力上斑馬差強人意,往往在食肉動物追逐斑馬的過程中斑馬前面跑的很快,但是進入長距離的移動當中,斑馬的速度僅僅降下來知道唄食肉動物捉住,指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斑馬的耐力不是一般的差。

    騎兵作為機動部隊,首要的就是速度長距離的移動,沒有了耐力這些就成為了空談。歐洲殖民者入侵非洲的時候,曾經試圖馴化非洲的斑馬,將其作為坐騎,但是經過嘗試之後發現斑馬的耐力缺陷太大所以放棄了。

    原因三:易受驚嚇

    馬匹經過人類的長期馴化,作為軍隊的一部分,整齊劃一步伐一致,它們能面對人類或者其他野生動物的騷擾而不慌亂,除了人類的馴化之外,這根馬匹自身的性格有關,自然界有些動物易受驚嚇,有些動物能對外界的變化做出適當的反應。

    在人類對斑馬馴化過程中表明,斑馬其實一種極易受驚嚇的物種。人們發現斑馬的警覺性非常高,在激烈變化戰場活動或者人聲鼎沸干擾下,斑馬自己就會亂了陣腳,自亂陣腳是軍隊的大忌。試想,一支由斑馬組成的軍隊,那得多晃眼睛,還沒看到敵人,自己都暈掉了,那麼首先敗下陣絕對是自己的軍隊。

    因此斑馬易受驚嚇這種性格絕對不能作為戰馬來使用。

    原因四:不聽從指揮

    說到這裡,我就不舉例論證了,先說說斑馬習性與很多品種的馬相比,至於斑馬,那可是出了名的無組織無紀律。大部分斑馬聚在一起時都會互相撕咬爭鬥,單身的雄性斑馬為了搶奪別人的雌性斑馬會不斷的進行決鬥挑戰。

    設想一下兩軍準備決鬥了,按照斑馬的尿性,看見身旁的同伴不順眼直接上去幹架,自己家的坐騎都相互打起來自亂陣腳了哪裡有時間對付敵人。

    再者騎兵的作用就是出其不意的突襲,斑馬的聲音是出名了的難聽,難聽也就罷了,它喜歡一條到晚的嚎叫。在己方陣營裡,它吵得人無法休息,要是騎著斑馬進行潛伏任務,那可真是有罪受了。斑馬一嚎叫,那麼自己就會暴露,騎兵的突襲優勢就蕩然無存。

    總結:斑馬之所以不能作為戰馬,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斑馬的每個缺陷都是很致命的,如果將斑馬作為戰馬那將是這隻騎兵部隊的噩夢,斑馬就連最起碼的戰馬標準都達不到,作為類似驢一樣的牲口還差不多。

    喜歡的朋友們請在下方留言評論!

  • 17 # lipurnc

    應該是古非洲人沒有想過去訓化斑馬。因為訓化野生動物不可能訓化幾十年或者訓養一兩代就有效的,往往要經歷一兩萬年或更長久時間。

  • 18 # 香姐逛歷史

    相信大家在看影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這樣的畫面,古代士兵無論中外都是騎著戰馬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可以說戰馬是戰爭中貢獻最多的動物了,那除了馬,還有其他動物可以取代它的地位嗎,跟馬長得最像最接近的動物莫過於斑馬了,而擁有最多的斑馬的地方莫過於非洲,那非洲為何沒有組成類似蒙古帝國那樣的鐵騎部隊呢?

    其實非洲人也曾經試過馴服斑馬,成為坐騎征戰沙場,不僅非洲人這麼想,當年英國人在殖民非洲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但最後,非洲人和英國人均已失敗告終,那麼問題是出在哪裡呢?為何沒有成功?

    金庸讓更多人瞭解了蒙古,從《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率蒙古鐵騎攻打花剌子模,到《神鵰俠侶》中,蒙古鐵騎屢次侵犯襄陽。別看他們被一幫超能力大俠擋了幾十年,可是歷史上的蒙古鐵騎,真的把大片大片國家踏的稀巴爛。

    《射鵰》中有句話,很帥氣:(蒙古)曾殺得歐洲諸國聯軍望風披靡,直攻至多瑙河畔,維也納城下。

    蒙古軍隊靠啥能這麼霸氣側漏呢?——戰馬。

    當年蒙古人以20萬騎兵起家,打遍歐亞大陸無敵手,建立起的蒙古大帝國比今天的俄羅斯還要大幾倍。

    在非洲,也有一種很出名的馬:斑馬。按理說非洲斑馬的數量不少,非洲人每天和斑馬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為什麼從沒有非洲人想到馴化斑馬去打仗呢?

    難道黑人朋友們就只會插著矛,穿著草裙,唱著:斑馬,斑馬,你還記得我嗎?我是隻會唱歌的傻瓜。

    其實啊,非洲人曾經做過馴化斑馬的嘗試的。不僅是非洲人,當年英國人殖民非洲的時候,也試圖馴服過斑馬來著。但是最後,他們都以失敗告終了。

    為什麼斑馬這麼難以馴服?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之所以沒有什麼人敢騎斑馬,是因為它很傲嬌啊!而且斑馬的身體素質跟不上。看著很結實的感覺,其實跟馬相比差遠了。

    馬一般可以跑到60km/h,而斑馬的速度一般只有40km/h;耐力方面差的就更多了,斑馬的短時間爆發力還行,但想要像馬一樣馱著人跑上一兩百公里,基本上不可能。

    從斑馬的身體結構上來說,由於它的身體更加接近驢,前胸較窄,關節也不夠靈活。因此,斑馬跑起來速度不夠快,也不如馬有耐力。

    啥也不管,閉上眼就嚎

    除此之外,斑馬還是話癆,一天到晚叫個不停。不過,斑馬的叫聲讓人想起的不是它的近親馬,而是另一種動物…

    鬼畜的叫聲,再加上時常不經意間露出的二逼笑容,所以斑馬也得了個外號:馬中哈士奇…如果騎著這樣的動物去夜襲敵軍,估計還沒到敵方的軍營就會被幹掉吧。

    就這兩點來說,斑馬已經基本上可以告別軍事界了,即使馴化了也只能像驢子一樣使,平時用來拉拉貨代代步之類的。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人類不選擇馴化斑馬,拿來當驢子用呢?一般來說,能夠被大規模飼養的動物都有一個特點:家族性。羊、馬、雞等都是典型的家族性動物。在一個家族中,通常的結構是這樣的:

    在家族中,所有的成員都會聽從老大的指揮,並遵循嚴格的長幼尊卑制度,在遇到危險時,一個家族會聯合起來對抗外敵。

    將小象夾在中間是為了保護它們

    斑馬則是一種很孤獨的動物,雄性細紋斑馬甚至喜歡獨居,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群居,一旦繁殖完成立馬走人。其他品種的斑馬雖然群居在一起,但並沒有家族性,純粹是因為這樣對自己的生存有好處。一旦有獅子獵豹之類的動物攻擊它們。它們就會:“賣掉我的房子,浪跡天涯”(斑馬,斑馬)

    人類喜歡有家族性的動物,因為馴化起來很省力:只需要搞定家長,家族的成員都會成為你的小弟。以羊為例,在羊群中都會有領頭羊這樣的角色,當你想要把羊群趕回羊圈的時候,只需要驅趕頭羊就行,其他羊自然會跟隨頭羊的腳步。

    至於斑馬,那可是出了名的無組織無紀律。大部分斑馬聚在一起時都會互相撕咬爭鬥,單身的雄性斑馬為了搶奪別人的雌性斑馬會不斷的進行決鬥挑戰。總之就是雄性之間各種撕,沒有確定的首領。

    因此你要是想讓在外面吃草的斑馬回馬圈,還得一個個往圈裡趕。按照斑馬的暴脾氣,估計斑馬趕回圈裡了,趕馬的人也被懟死了…

    從群體性這一點上來說,想要大規模馴化斑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人大規模養斑馬的原因。

    有時還要上天

    那小規模的馴化斑馬做寵物之類的可行嗎?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很難,而且很危險!要說這斑馬的脾氣,總的來說就是三個字:神經質。

    正常情況下,斑馬很膽小。非洲大草原危機四伏,生活在這裡的斑馬也養成了警覺的性格,一有風吹草動那是撒丫子就跑。而且斑馬還是近視,所以把自己撞死的情況都是會發生的……這要我怎麼說?豬撞樹上了,你撞豬上了吧?

    而且這一跑不要緊啊,沒人的時候還好,有人的時候,那可就是帶著四處顛了。想想打仗的時候要是出現這樣的畫面該多酸爽:數萬斑馬騎兵正在向著敵軍衝擊,突然對面扔出一串炮仗,被嚇傻了的斑馬四處亂竄,我軍死傷無數。

    雖然膽子小,但是斑馬的脾氣比其他馬屬的動物暴躁的多。一旦它覺得你有威脅,自己又退無可退,那可是上去就跟你懟。

    蹬獅子,同類之間鬧矛盾

    不過人類被斑馬踢的機率不大,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隔著籠子或者車窗看斑馬的。但是,斑馬還有另一個絕招:咬人。而且咬上了還不鬆口。

    沒有紀律,加上斑馬脾氣暴躁,喜歡用口咬,要是養一群斑馬的話,那真是天天要打架!

    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人要是被咬一口可是會致命的,如今每年美國動物園裡被斑馬咬的人比獅子老虎咬傷的加起來還多。如果看到斑馬朝著你邪魅一笑,露出他的大板牙,你可千萬要小心,那是人家盯上你了哦!

    再者,

    斑馬的生長週期非常長。它們一般需要3-5年時間才可以長大,這個時間無疑太久了。從成本上來看,斑馬也不適合大規模的飼養,要知道人類花費同樣的時間來飼養其它的馬,所產出回報要在2倍以上,而這也是斑馬不能作為戰馬的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我們還發現斑馬的脖子非常硬。要知道,我們騎馬的時候需要透過韁繩來控制馬行動的方向,但騎斑馬的話就非常不好控制了。很多時候,斑馬一點反應都沒有,一旦到了戰場上就有可能會葬送掉整個戰局。

    但斑馬也並不是沒有優點,其實斑馬的體質和耐力都非常好,而且斑馬還不挑食。斑馬的食物非常雜,在乾旱季節的斑馬只需要一點食物就可以維持生命。但人們從綜合角度考量之後,發現還是弊大於利,所以斑馬就沒有成為人類坐騎的第一選擇。

    如果全世界只有斑馬這一種選擇,其實它還是可以成為人類戰馬的,就好像古代人類使用大象作戰一樣。其實,犀牛的攻擊力完全不弱於大象,但犀牛非常易怒而且不好控制,所以它就被排除在外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競爭上崗了

    那到底有沒有人成功馴化過斑馬呢?答案是有,但只是少數。

    但是等斑馬到了發情期仍然控制不了,看這匹斑馬妖嬈的腿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也不過馴化了不到20來頭斑馬,而且還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

    斑馬這麼廢柴,馴化出來也基本上是用來拉拉車,或者單純做觀賞用,相比較馴化斑馬時付出的精力來說,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我忍不住笑出來了~路人回頭率100%

    況且,你能想象的到,古代的大英雄,白盔白甲白束帶,手持亮銀槍,跨下一隻斑馬嗎?

  • 19 # 枝枝葉葉

    同樣的問題還可以問,驢為什麼不能成為戰驢,騾子為什麼不能成為戰騾,牛為什麼不能成為戰牛,因為騎兵戰場上關鍵是速度,慢的一方,失敗的機率大大增加,所以就是馬跑的快,還要挑品種,只有足夠快的品種才能適合做戰馬,用慢的馬,做騎兵戰鬥,還不如沒有,白送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將夜1》和《將夜2》哪一部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