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戒學棋
-
2 # 心向往看釣魚
我是最喜歡野釣的。現在收費的那些黑坑和斤塘。那些魚根本吃不成。油煎吧,就是一層皮還容易碎。煮湯吧筷子一夾,就是一副骨架。除非你用雞蛋澱粉裹一層。油炸還將就。但哪是魚的味道嗎?野釣就不一樣。水好,魚也好。煮出來的湯像牛奶一樣。就是釣不著魚,出去看看山水。呼吸一下飽含負氧離子的空氣。對身體也是好處。說跑題了啊。野釣,適不適合打窩。這種情況分兩種。一是你是定點釣還是走釣。這就是想釣大魚還是鯽魚為主。如果你是定點釣只是釣點鯽魚之類的小型魚類。建議你就是拉餌。耳的霧化要做好。餌坨稍微帶大點,這樣也是一邊釣一邊打窩了。一天下來魚獲也很可觀了。你要是走釣還想釣大魚的話,建議你。打大窩還要勤補。祝各位釣友出釣,大鯽大鯉
-
3 # 野戰漁人
野釣的時候商品餌拉絲一分鐘三到四次抽窩,等上魚了,換搓餌。因為野釣魚種比較複雜,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來大魚了,所以搓餌的廣譜性強些。
-
4 # 老河口小陳
拉餌是邊釣邊誘,隨著每次拋竿頻率,鉤上霧化的餌料有一部分落入水底,會引誘一些底層魚類來吃食,開始作釣肯定會釣一些上層魚,比如白條翹嘴,但是根據魚情環境的決定,如果水深的話拉餌肯定不行,因為還沒落底餌料全部都霧化了,到達水底都空鉤了,建議用搓餌搓硬點,我自己也喜歡用拉餌,速度快!上午頻率也快,沒有蚯蚓紅蟲那樣上餌頻繁
-
5 # 山東海廟強子
這個需要分季節和對所釣水域的瞭解情況,冬季垂釣鯽魚還是需要打窩的,而且儘可能多打幾個魚窩,冬季鯽魚活性低,想要把魚誘到窩裡需要一定的時間,垂釣時可輪流垂釣,哪個魚窩有魚釣哪個。
現在春季沒有打窩的必要,鯽魚剛剛產卵,急需補充身體。淺灘處食物充足,陽光明媚的天氣鯽魚會在淺灘處聚集覓食。只要高頻率拋竿,鯽魚會很快進窩。
春季風大,窩料在水流的晃動中很容易偏離窩點,高頻率拋竿誘魚窩點更加準確,而且更容易把魚控制在底部。
在不瞭解所釣水域的情況時,剛開始垂釣可拉大餌或搓餌,個人垂釣多年,在有小雜魚鬧窩的季節,如果魚情不是特別好,一般都會選擇兩種餌料,一種腥香餌做窩,腥香餌不光對小雜魚有誘惑力,對鯽魚誘惑力也非常大,待窩裡有足夠的鯽魚,改變餌料的味型,穀物類餌料或本味餌料可有效的避免小魚鬧鉤,大個體魚類警惕性較高,這類餌料可使大個體鯽魚放鬆警惕。濃引淡釣,一舉兩得。
很多釣友,在沒有魚獲的情況下,會考慮窩料是否打少了,會瘋狂補窩,鯽魚不像鯉魚需要大量窩料,鯉魚天生膽小,進窩會反覆試探,而鯽魚窩量過大很有可能會出現死窩。此時垂釣應考慮天氣以及垂釣水深是否合適,春季天氣多變,會使水溫或水中溶氧量發生變化,選擇適合的天氣以及水深才是春季垂釣的關鍵。
-
6 # 釣魚倌
題主的這個問題要根據實際的水情和魚情來調整。
我們首先要充分的瞭解打窩在作釣中所起的實際作用。我們釣魚,為了提高釣獲率,需要把水中分散的魚兒透過餌料引誘的方式聚攏到釣點中來,並以此來刺激魚兒的攝食主動性,以達到快速且高效的垂釣效果。因此,釣者就需要把所釣物件魚喜歡的味型的餌料投放進釣點中招誘魚兒入窩攝食。特別是在大水面野釣時,更需要在釣點中打下誘餌來把深水中、遠水處的物件魚引誘到釣點來覓食。這就是打窩在垂釣中所起的實際意義。
那麼,作釣時什麼情況下需要打窩,而什麼情況下可打可不打呢?我們從釣場的水情和魚情兩個方面的維度來具體看看。
釣場的水情●大水域
大水域由於水域廣闊,魚兒分佈情況複雜,在短時間內想要使魚兒進入釣點覓食,就需要誘餌來充分的發揮誘魚入窩的作用。很多時候不僅要打窩,而且還要打重窩,如在大水庫野釣鯉魚、草魚以及青魚時,尤其是野釣大個體的物件魚時,打重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誘魚方式。但是打重窩也要有度,適可而止,像有些釣友大盆大盆的往釣點裡投放窩料的方法還是不要去跟風和模仿。
●小水域
在小水域中作釣,由於水域範圍有限,魚兒一般都躲藏在水草豐茂處或者水下有溝、有坎、有坑處棲身,只要在這些魚兒棲息以及常來常往的釣點垂釣,用蚯蚓等葷餌作釣時,由於這類釣餌本身的誘魚持續性較差,因此就要在釣點打下少許誘餌誘魚入窩覓食。但是如果是面餌和拉餌的話,由於釣餌源源不斷的入水落底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散化和誘魚作用,所以,可以不打窩,透過提高揚竿率來達到誘釣結合的作用。因此,臺釣越來越被釣友們所推崇和青睞。
釣場物件魚的密度(魚情)●密度稀疏
野釣水域中的物件魚密度稀疏的情況下,一定要用打窩的方式來誘魚入窩,根據水域面積的大小來掌握打窩的窩量。大水域窩量可以適當的多一些;小水面窩量要小,過多的窩量會使入窩的魚兒只吃窩料而不吃釣餌,應當以乒乓球大小為準打下一團或者兩團即可。
●密度稠密
當作釣水域物件魚的密度稠密時,用面餌或拉餌垂釣則可以少打窩或者不打窩,透過提窩(提高提竿頻率)的方法就可以誘魚入窩覓食,當接連釣獲幾尾魚之後,就可以放慢提竿的頻率;如果釣點魚口慢慢稀疏或者停口時,則再次提高提窩的頻率以達到誘魚的目的。
垂釣,由於地域之差以及魚情之別,所以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釣無定法,而是需要釣者自身在實際的垂釣實踐中探索、運用和積累、總結有效和實用的釣技釣法,只有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才能掌握垂釣的相關專業技能,才能在各種垂釣環境中游刃有餘。
-
7 # 眼鏡哥說魚
使用拉餌釣鯽魚是一定需要打窩的,這是由拉餌本身的狀態所決定的。拉餌的特點是較為蓬鬆,而且比重較輕,這樣的狀態最大的優勢是適口性好,能夠讓魚很輕鬆的把餌團吸進嘴。但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狀態,導致拉餌內部實質性的餌料較少,沉入水底之後隨著拉餌的霧化最終能夠留在窩點裡的餌料很少,所以使用拉餌釣魚是需要打窩的。
夏季多打窩,冬季少打窩夏季魚的食量較大,所以夏季釣魚必須要多打窩才能避免窩料被魚吃光,從而將魚長時間留在窩點裡。冬季水溫降低之後,魚的食量會明顯變小,所以冬季釣魚可以減少打窩量,如果窩量過大就很可能出現魚只吃窩料不咬鉤的情況。
小雜魚多多打窩,小雜魚少少打窩小雜魚消耗窩料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為小雜魚的群體數量龐大,雖然每一條小魚都不會吃釣太多的窩料,但是數量多了也是非常嚇人的。所以在小雜魚較多的時候應該多打窩,小雜魚較少的時候可以少打窩。最終的目的就是保證窩點裡始終有剩餘的窩料,只有這樣才能把大魚誘進窩。
魚口快多打窩,魚口慢少打窩釣魚的時間長了總會碰到幾次魚口非常好的情況,一旦開始連竿上魚,就說明窩子裡的魚很多,這時就需要多打窩,力爭把魚留在窩點裡。如果魚口較慢,說明窩子裡的魚數量較少,此時就應該少量打窩,但是要增加打窩的頻率,也就是每一次至打很少的窩料,但是打窩的頻率要高,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把魚誘進窩。
-
8 # LAOFANG928
這要你看釣什麼魚?釣大,魚基本都要打大窩重窩,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僅憑拉餌打,頻率是誘不到遠方的大魚的。釣鯽鯽魚在魚的密度大的水域和魚攝食的旺季打不打窩倒無所謂,但是在作釣前期,也要搓幾桿大餌誘魚,魚進窩了可以用拉餌主釣,但是一定要保持頻率,以保證窩裡有料誘,和聚魚捨不得打窩又捨不得拉餌的是釣不,好鯽魚的。
-
9 # 柯南釣魚
很難回答的一個問題,釣什麼魚跟打不打窩沒有絲毫關係。打窩的前提是魚情需要我們打窩才行,比如鬧小魚或者魚密度太稀少或者我們連續作釣幾天都可以提前打個窩!如果魚密度夠同時我們無法長時間作釣,我反而不建議打窩!
-
10 # 老楊說釣魚
這個季節釣鯽魚打窩還是有必要的,但前提是量要少,不能打多了,不然會造成魚光吃窩料不吃餌的情況!窩怎麼打呢?老楊經常釣鯽魚,個人覺得用小雞飼料和酒米攪拌,乒乓球大小的打2到3個,然後在拉餌打頻率,直到上了第一尾鯽魚以後,保持一分鐘2杆左右的頻率最好!
-
11 # 白條小哥
野釣鯽魚通常如果沒有提前打好窩,其實是可以釣的,但方法是:一定要釣搓餌,開始時搓大顆粒,勤抽竿,以此來跳過打窩誘魚的過程。假如不打窩又只釣搓餌的話很難達到快速誘魚聚魚的效果,因為拉餌通常來說顆粒較小,就算是頻繁的抽竿也很能達到快速聚魚誘魚的效果。
如果真的打算用拉餌不打窩野釣鯽魚,我建議先釣搓餌,搓大顆粒勤抽竿,等魚慢慢聚攏過來再換拉餌垂釣。
-
12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拉餌因其適口性極佳,現在在野釣中也被廣泛應用,尤其是針對小個體的魚類,如鯽魚。甚至有一些初學者,直接跳過了搓餌這個臺釣基本功的環節,上手就是拉餌。這個嘛,也沒什麼,反正釣魚者都是娛樂,只要能釣到魚,只要能開心就好。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我個人覺得無所謂,可打可不打,我本人基本上是從來不打窩,包裡倒是備了一瓶普通的酒米,不過一般一年到頭也用不了。
1. 為什麼可以不打窩
產生這樣疑問的依據,應該是基於拉餌的下餌量少,實性成份不足,擔心誘魚效果不佳,尤其是誘魚效率。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起碼從我平時的野釣經歷來看,是多餘的。試想一下,誘魚的過程,自從第一竿餌料投下釣點,釣點底部就開始有餌料,就能起到引魚的作用,是不是?只不過是量略少,可能味型的濃度不夠,味型是遠距誘魚的關鍵。
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早期將餌團拉大一點,加快一點頻率即可。每一竿到位穩定後,三五秒鐘即揚竿,揚竿時靠手腕的寸勁將鉤上的餌料抖落在原地即可,這個過程也就是抽窩。除非是盛夏季節,否則一款拉絲成份適量的拉餌,在早期約25~20分鐘的時間內,餌料內的拉絲成分是沒有完全成型的,也就是說餌料尚較散。而這個狀態,也恰適合用來抽窩,再不濟,可以將餌料搓捏在鉤上,餌團稍上大一點總可以了吧。最後還有一點,就是鯽魚的食量不大,如果是釣大魚,那可能就不行了,但專攻大魚多數也不用拉餌了。
據我觀察,在魚情尚可的水域,這樣的抽窩操作,約10竿之後,即可略變慢節奏,比方說餌料到位後,觀漂半分鐘以內,看是不是有魚進窩的跡象。如果有,即逮口作釣,如果沒有,可以適當的以高頻率追加數竿。當然,有些水域,或者像冬季,發窩較慢,那也沒有必要全程就頻率,直至魚口出現,還是一樣,抽個十來竿就可放慢節奏,因為底下散落的餌料已經足以起到誘魚的作用。
2. 打窩不衝突
拉餌作釣鯽魚,可以不打,那能不能打呢?當然可以,打窩的作用就是誘魚,有什麼不能的?誘釣的基本原則是,誘餌不要超過釣餌,一般情況下用酒米打窩的話,除非水域裡的魚存在對酒米嚴重的偏口,否則,多數酒米是勝不了商品餌的。如果是扔一小團釣餌下去,那更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3. 特殊情況最好打窩
既然是特殊情況,那就肯定不會多,具體有哪些呢?第一種,在白條非常多的水域,傍晚天黑前下竿,準備夜釣的,建議一次性下足誘餌,因為這種情況下,如果靠拉餌抽窩誘魚的話,可能會誘來很多的白條。本來天黑後下竿,你抽窩是可以的,但是天黑前下竿抽的話,抽來的白條可能等天黑了也不會散去。第二種,白條有一定的密度,但不瘋狂,正常慢節奏作釣,配合一些操作,比如點送式拋竿、拋竿後前送魚竿、搓滑餌料表面等,多數能到底。也就是說拉餌不能高頻的,也可能一次性下足窩料。第三種,發窩特別慢(水域特點或季節特點),又不願意抽窩的,可以布窩誘魚。不過啊,不願意抽窩誘魚的臺釣手不是稱職的臺釣手,因為這是練竿的機會。
寫到最後
以本人自身的常年作釣經歷來看,野釣用拉餌釣鯽魚,是肯定可以不打窩的,因為我就是這麼幹的,不跟別人比魚獲,單看誘魚時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比魚獲的話,更能說明問題。但是打窩與拉餌作釣不衝突,你願打就打,無所謂。上面第三種情況建議打窩,但畢竟是少數。
-
13 # 大王的釣魚日記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拉餌釣法,是我們釣鯽魚時最常用的釣法!它的優點是:上餌速度快,餌料比重輕、霧化好,餌球大小適中、適口性高!拉餌透過頻率和自身的霧化效果,起到很好的誘釣結合效果。那麼在用拉餌作釣時,需不需要另外打窩呢?首先我們要明白打窩的目的!打窩是為了能更快的誘魚入窩,同時透過食物把魚留在窩中!既然打窩的優勢也比較明顯,那麼是不是就必須打窩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定,不能說必須打窩,也不能說不用打窩!具體要不要打窩,就要看實際作釣情況了!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野釣鯽魚,拉餌作釣時,什麼時候不需要打窩,什麼時候需要打窩!
一、拉餌作釣鯽魚,不需要打窩的魚情1:鯽魚吃口積極時不需要打窩自然水域中野釣鯽魚,只要有一定的密度,加上合適的天氣,作釣中的魚口是非常好的!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不用打窩。透過前期拉大餌打頻率,就能夠起到快速誘魚的效果。一般拉花生大小的餌料,保持一分鐘兩竿左右的速度,20竿左右就能把魚誘集在窩點,然後拉小餌,保持一定頻率作釣即可!這種情況下打窩,有時反而起到反作用,窩料少了無誘魚效果,窩料多了前期上魚率低!所以鯽魚吃口積極時,也就不需要單獨打窩了!
2:鯽魚吃口輕時不需要打窩這裡說的鯽魚吃口輕,並不是指冬天水冷,鯽魚活動量小的時候的吃口輕,而是指春末至仲秋氣溫較高時,因水溶氧量的不足,引起的鯽魚吃口輕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鯽魚活躍度差,覓食不積極,並且很有可能出現離底上浮現象。這時作釣,大多會尋找鯽魚泳層,採用釣離底或釣浮的釣法!如果打窩,窩料沉入水底不在釣層,不但起不到誘魚效果,反而亂了魚層!這時多采用長子線拉餌打頻率的方式作釣。長子線拉餌能加大餌料在水中下降的時間和幅度,起到動態誘魚的效果,而且長子線更柔軟,拉餌適口性更好,降低了因鯽魚口小出現的擋口現象!
3:鯽魚個體偏小時不需要打窩現在的野釣資源,因捕撈過度,很多水域中的鯽魚個體都不大,甚至多為“麻將鯽”,但是數量上卻非常大!在這種水域釣“麻將鯽”時,一般不用單獨打窩,可以透過拉餌打頻率的方式,邊釣別續窩。原因是這些“麻將鯽”個體太小,食量也不大,拉餌打頻率的方法已經滿足了作釣時的誘魚需求!另外因其食量偏小,窩料過多時,容易使小鯽魚出現吃窩不吃餌的現象!
4:無小魚鬧窩時這種水域野釣環境並不多,大部分自然水域中,小魚鬧窩現象嚴重!但是在個別季節、個別天氣,也會出現無小魚鬧窩現象。比如現在仲春季節,小魚鬧窩就很輕!這時作釣鯽魚就可以不用打窩,透過拉餌打頻率誘釣結合的方法作釣!
本段小結:以上4種不用打窩的魚情,就是拉餌作釣鯽魚時最常見的!遇到這些魚情,我們完全可以透過打頻率的作釣方式,使其做到誘釣結合,而不用去另外打窩。
雖然上面說的4種魚情下,拉餌作釣鯽魚不需要打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魚情都不需要打窩,下面就分析幾種需要打窩的魚情。
二、拉餌作釣鯽魚,需要打窩的魚情1:水廣魚稀鯽魚密度不大時其實大部分的自然水域,鯽魚的密度都不是很大。想要在大面積水域中,快速把鯽魚誘至窩點,只靠拉餌打頻率見效有點慢,這時我們可以適量的打一定窩料,從而提高誘魚的速度!這也是我們野釣時打窩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打窩時一定注意一次的打窩量,切不可用量過多,使鯽魚進窩後出現吃窩不吃餌的現象!
2:作釣水域有小魚鬧窩時上個段落我們說過,自然水域野釣鯽魚,小魚不鬧窩的時候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會有小魚鬧窩!這時我們作釣前就要先打窩了,透過窩料把鯽魚先誘到釣點,從而減輕作釣時小魚鬧窩的現象。如果不打窩,直接拉餌打頻率誘魚,很可能鯽魚還未誘到,小雜魚就已經成群的佔領了窩點,同時搶光鉤上的餌料,使餌料無法起到誘魚效果!如此,我們作釣前就需要打窩了,並且要求不要太少,一次性打足,從而能快速的誘魚入窩。
3:天冷鯽魚活動量小的時候深秋以後到第二年的早春季節,天氣寒冷、水溫較低,鯽魚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較差,活動量與活動範圍較小。這時作釣就需要打窩,甚至是提前打窩或者打隔夜窩!原因一是冬天鯽魚活動輕,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找到窩點。二是水溫較低,窩料味道在水中擴散較差,誘魚效果有折扣。天冷作釣鯽魚,打完窩後兩三個小時不發窩都很正常,這就要求我們要提前打窩!
本段小結:以上3種需要打窩的魚情,也是我們野釣鯽魚時最常遇到的。在這3種魚情下作釣,如果想有一個好的漁獲,那麼就必須打窩了!
本文總結:打窩可以說是野釣中最常用,也是最多用的一種誘魚方式!它不只是針對鯽魚,可以說它幾乎對任何魚類都有效,只是使用窩料的品種與數量不同罷了。至於野釣鯽魚需不需要打窩,那就要根據實際作釣魚情決定了!
在此呼籲釣友們:三月已到,魚類開始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最後在這特殊的時候,祝廣大釣友們:健康平安!
-
14 # 漁意
就算使用拉餌把鯽魚誘進窩裡,但是沒有留魚的效果也是不行的。不過我們在使用拉餌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新增一點酒米來保證我們有顆粒留魚的效果。
在野釣鯽魚要不要打窩,我們還需要根據溫度來決定。冬天鯽魚開口就不行單純的拉餌什麼時候才能把鯽魚誘到窩點是關鍵。打窩對我們冬季釣魚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夏天溫度高,我們確實也可以不用打窩因為溫度高鯽魚的活動量大,根據氣味就能快速的游到窩點。但是相對的餌料的味型不能太大,不然小雜魚也會讓你頭疼不已。
不管需不需要打窩,都要根據實際的魚情來判斷沒有一定的根據。釣無定法,適者為佳,選擇你喜歡的就好。
-
15 # 汶水野釣
野釣過程中用拉餌釣鯽魚還需要打窩嗎?我個人的心得:
1.野釣環境複雜,魚的種類繁多,做釣的時候沒有定數,好多次我來到釣點直接打窩,反而把窩打死了。
2.在野釣環境中,我是用拉餌抽窩的方式聚魚,剛開始的時候抽窩注意一下頻率,我一般是2分鐘抬次杆,經過拉餌的霧化聚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3.冬天的時候,北方相對南方要冷,所以在釣鯽魚的時候,我是先用打窩器先打半杯的小米,坐等發窩,用紅蟲做釣。
-
16 # 使用者8258619451558
野釣打窩是標準操作。但是釣鯽魚我傾向不打窩子,尤其是水溫低的時候。這時候魚不活躍,索餌慾望也低。打窩不如抽窩來的準,所以拉餌打頻率效果好於打窩子。
-
17 # 周果果小果
在釣魚的時候,我們都會打窩,打窩材料的質量可以決定我們能釣到多少魚。有些釣魚朋友可能只注意魚餌,但不太在意用來打窩用的窩料,覺得窩料並不太重要。事實上,漁獲量與打窩的質量有很大關係。可以說,窩料數量佔漁獲量的70%,而誘餌只佔了30%。
野釣: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過來人的經驗總結
為什麼窩料比誘餌更重要?它很簡單,很容易解釋。只有引入大量的魚,你才有機會捕捉到它們。不管誘餌有多好,對你來說都是徒勞的。我以為有句諺語說,如果你想多捕一點,就得做個好窩。當然,只要我們好好分析一些水域和物種,做好打窩,當然,漁獲量就不會少。
拉餌因其適口性極佳,現在在野釣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針對小個體的魚類,如鯽魚。甚至有一些初學者,直接跳過了搓餌這個臺釣基本功的環節,上手就是拉餌。這個嘛,也沒什麼,反正釣魚者都是娛樂,只要能釣到魚,只要能開心就好。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我個人覺得無所謂,可打可不打,我本人基本上是從來不打窩,包裡倒是備了一瓶普通的酒米,不過一般一年到頭也用不了。
1.為什麼可以不打窩
產生這樣疑問的依據,應該是基於拉餌的下餌量少,實性成分不足,擔心誘魚效果不佳,尤其是誘魚效率。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起碼從我平時的野釣經歷來看,是多餘的。試想一下,誘魚的過程,自從第一竿餌料投下釣點,釣點底部就開始有餌料,就能起到引魚的作用,是不是?只不過是量略少,可能味型的濃度不夠,味型是遠距誘魚的關鍵。
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早期將餌團拉大一點,加快一點頻率即可。每一竿到位穩定後,三五秒鐘即揚竿,揚竿時靠手腕的寸勁將鉤上的餌料抖落在原地即可,這個過程也就是抽窩。除非是盛夏季節,否則一款拉絲成分適量的拉餌,在早期約25~20分鐘的時間內,餌料內的拉絲成分是沒有完全成型的,也就是說餌料尚較散。而這個狀態,也恰適合用來抽窩,再不濟,可以將餌料搓捏在鉤上,餌團稍上大一點總可以了吧。最後還有一點,就是鯽魚的食量不大,如果是釣大魚,那可能就不行了,但專攻大魚多數也不用拉餌了。
據我觀察,在魚情尚可的水域,這樣的抽窩操作,約10竿之後,即可略變慢節奏,比方說餌料到位後,觀漂半分鐘以內,看是不是有魚進窩的跡象。如果有,即逮口作釣,如果沒有,可以適當的以高頻率追加數竿。當然,有些水域,或者像冬季,發窩較慢,那也沒有必要全程就頻率,直至魚口出現,還是一樣,抽個十來竿就可放慢節奏,因為底下散落的餌料已經足以起到誘魚的作用。
2.打窩不衝突
拉餌作釣鯽魚,可以不打,那能不能打呢?當然可以,打窩的作用就是誘魚,有什麼不能的?誘釣的基本原則是,誘餌不要超過釣餌,一般情況下用酒米打窩的話,除非水域裡的魚存在對酒米嚴重的偏口,否則,多數酒米是勝不了商品餌的。如果是扔一小團釣餌下去,那更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3.特殊情況最好打窩
既然是特殊情況,那就肯定不會多,具體有哪些呢?第一種,在白條非常多的水域,傍晚天黑前下竿,準備夜釣的,建議一次性下足誘餌,因為這種情況下,如果靠拉餌抽窩誘魚的話,可能會誘來很多的白條。本來天黑後下竿,你抽窩是可以的,但是天黑前下竿抽的話,抽來的白條可能等天黑了也不會散去。第二種,白條有一定的密度,但不瘋狂,正常慢節奏作釣,配合一些操作,比如點送式拋竿、拋竿後前送魚竿、搓滑餌料表面等,多數能到底。也就是說拉餌不能高頻的,也可能一次性下足窩料。第三種,發窩特別慢(水域特點或季節特點),又不願意抽窩的,可以布窩誘魚。不過啊,不願意抽窩誘魚的臺釣手不是稱職的臺釣手,因為這是練竿的機會。
以本人自身的常年作釣經歷來看,野釣用拉餌釣鯽魚,是肯定可以不打窩的,因為我就是這麼幹的,不跟別人比魚獲,單看誘魚時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比魚獲的話,更能說明問題。但是打窩與拉餌作釣不衝突,你願打就打,無所謂。上面第三種情況建議打窩,但畢竟是少數。
-
18 # 姚老道
現在,用拉餌野釣鯽魚彷彿已是主流方法了!
注意:
題主問的不是用拉餌野釣鯽魚好不好用,而是問拉餌野釣鯽魚時用不用打窩?是打窩和作釣之間的辯證關係,我看好多回答都偏向介紹拉餌野釣鯽魚的優劣勢分析,真的是跑題了。
筆者也是看到有這個誤會,才嘗試以自己的觀點來解答一下題主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問的非常好,相信有不少釣魚人會有這樣的困惑,不都說拉餌釣鯽魚可以不用打窩嗎?這是不是真的?往下看!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用不用打窩和季節關係密切一年四季,魚的活性是差別很大的,而魚的活性跟水溫變化關係最為密切,水溫又和氣溫成正向關係,所以,水溫冬天冷,夏天熱!
①天氣較冷的時候,魚兒活性差,誘魚難度大,不論用什麼釣餌作釣,都儘量要打窩!
不可否認,即便是冬天也有一部分釣魚人喜歡用拉餌釣鯽魚,尤其是南方地區的釣魚人更是如此!
喜歡冬天釣鯽魚的釣魚人都知道,冬天發窩特別慢,甚至需要頭天打窩第二天才能釣,這就是因為魚兒冬天活性差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即便用拉餌作釣,也必須得打窩,再高的拉餌頻率也不可能快速誘魚進窩,單純用拉餌的話續窩量又不足,基本起不到誘魚效果。
②夏天魚兒活性強,則完全不同
而夏天則正好相反,如果不怕招來小魚的話,或者小魚不多的水域,完全可以只靠拉餌作釣就行!夏季魚的活性強,鯽魚聚窩很容易!
綜上:用不用打窩和水溫關係密切,一年當中的冬季、春初、秋末不論用什麼餌料形態作釣,都需要儘量打窩,冬季則要求必須打窩!而夏季、晚春、早秋用拉餌釣鯽魚,完全可以不打窩!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用不用打窩和拋竿頻率關係也很大如果單從操作上看,打不打窩和拋竿頻率關係巨大,即便是夏季,拋竿頻率掌握不好,拉餌不打窩的話一樣誘魚效果很差!
①垂釣初期要高頻率拋竿,俗稱抽窩,要先讓窩子有一定的留餌量。
看許多釣魚人雖然用拉餌釣魚,但從始至終一個節奏,尤其在垂釣剛開始的時候,拋竿頻率達不到,聚窩效果就會比別人慢半拍,垂釣效果也就會差一些,所以,剛開始拋竿頻率要儘量高一些,基本餌料到位就可以提竿了,抽個十到二十竿再看效果。
②垂釣中期,要穩節奏,不緊不慢
拉餌釣鯽魚,即便是野釣,中期也必須控制好節奏,還要善於發現適合當前魚情的節奏,多久拋一次竿、多久中一次魚,釣個半小時基本就全清楚了,從而找到合適的拋竿節奏,不緊不慢才最好!
垂釣後期,就需要時不時地加快一下拋竿頻率,起到續窩的作用,往往拋個五六竿就可以了,這好理解。
綜上:上面用簡短的三個段落介紹了用拉餌釣鯽魚的技術要求,注意,這可不是跑題,如果您做不到這些要求,很難控制拉餌作釣時的節奏,說實話,還是老老實實打窩垂釣吧,釣多少算多少!
此外,還和鯽魚個體大小、流水、小魚鬧窩程度等因素有關①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還和鯽魚個體大小有關!
垂釣小鯽魚,可以完全不用打窩,而垂釣大板鯽,則還是打窩效果最好,拉餌聚起來的窩子,霧化太多,大個體的野生魚都不太喜歡窩子霧濛濛的。
②有流水的地方,不適合打窩
這裡指一般性的流水,水流速度不算太大,打窩的話,窩料入水會被水流沖走,落點具體位置往往不好判斷,還是不要打窩的好,拉餌釣鯽魚只需稍微多加點拉絲即可!
可以透過減小拉餌的霧化、降低拋竿頻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小魚對窩子的衝擊,如果不打窩,單靠高頻率抽竿聚魚,小魚會越聚越多。
綜上:要不要打窩還跟一些操作細節以及外部環境因素有關,上面列舉的是較為重要的幾個方面,要多加留意。
總結一下,方便理解透過全文的分析,我想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答案了!
野釣,用拉餌釣鯽魚用不用打窩和很多因素有關,天氣涼時儘量打窩,天熱時則完全可以不打;對拉餌操作熟練掌握,頻率控制嫻熟的釣魚人才可以不打窩只拉餌作釣,反之還是老老實實打窩作釣吧。
-END-
-
19 # 野釣手小孟
以實戰經驗傳遞知識,為釣友解答疑問
對於樓主的問題:野釣用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
打窩一直被釣魚人奉為魚貨的先前條件,很多釣友在釣魚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足以看出打窩的重要性,但是釣魚一定要打窩嗎?拉餌做釣良好的霧化加上高頻率的霧化是不是可以代替窩料,這個需要適情況而定
筆者也嘗試過用拉餌做釣鯽魚代替打窩的情況,那麼本文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辨證拉餌做釣和打窩的一致性、差距性?
二:用拉餌做釣代替打窩的幾種情況選擇?
三:拉餌做窩應掌握的一些技巧
拉餌做釣,打窩,其最終的結果都是餌料在水底窩點存在,那麼這兩者的差距和一致性要了解不管是拉餌做釣還是打窩,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窩點記憶體在誘魚因素,也就是食物的存在
對於拉餌做釣來說,我們可以透過控制餌料的狀態來達到高霧化的效果,同時控制拋竿的頻率也增加餌料的聚集量,也就是說拉餌做窩是將誘魚,釣魚結合為一體
對於打窩來說,它的原理就很簡單,透過定點投放一定的誘魚食物,在配合發窩時間來達到聚魚的效果,通常我們在打窩後要等一段時間再做釣,降低了做釣時間和效果
1:一致性
對於這兩種方法來說,都是以前期誘魚聚魚為主
2:差異性
窩點內干擾因素不同:拉餌做釣需要進行抽竿,也就說明窩點內雖然有食物開始誘導,但是由於抽竿問題也就造成其干擾因素的增加,打窩則不同,打窩後窩點內的外部影響因素就非常小食物狀態不同:拉餌做釣來說,餌料是處於下降狀態,也就是說容易吸引魚的注意,對於打窩來說,食物到底後不存在動態,所以僅僅只能靠味型來誘導小結:拉餌做釣其實和打窩並不衝突,因為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連線關係,對於如何選擇,我們還得依據一致性和差異性進行選擇
對於拉餌釣鯽魚要不要打窩,我們首先得了解什麼情況下可以打窩或者不打窩對於拉餌釣鯽魚,不打窩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做釣時間短,以短暫性做釣為主可選擇不打窩
2:釣位為老釣位,經常釣魚,窩點內有食物存留量可選擇不打窩
3:做釣鯽魚個體都比較小且無大個體魚類可選擇不打窩
4:做釣水域面積比較狹小,且水草居多可選擇不打窩
5:做釣魚情比較快時可選擇不打窩
瞭解不打窩的一些情況選擇,那麼什麼時候該選擇打窩呢?
1:水域面積大,且以守釣為主
2:溫度比較低時(特別是冬季)需要進行打窩
3:魚口比較慢且確定水域中鯽魚數量密度還可以的情況下
4:微走水情況下需要定點水底打窩
小結:以上是關於打窩和不打窩的一些情況選擇,也就是說在選擇不打窩時我們可以透過拉餌進行做窩
拉餌釣鯽魚如果想進行做窩,這幾點技巧一定要熟知1:餌料的霧化狀態一定不要過於快
2:前期必須要拉大餌,先固定窩點內的食物量,然後在根據魚口情況進行選擇餌團大小
如果想用拉餌做窩,我們前期儘量餌團大一些,等浮漂下到位後進行斜拉,讓餌料脫落下來,一般來說我們前期只要控制在5—6次就可以了,然後根據魚口情況在判斷餌團大小,如果說有魚口產生,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餌團降小,來增加魚的適口性
總結一下對於野釣鯽魚來說,打不打窩都可以,主要還得根據一些情況的判斷來選擇,有依據的判斷往往更具有針對性
以上是筆者野釣的一點經驗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樓主和廣大釣友
-
20 # 胡人913
一、打窩。
1.在魚情不怎麼好的時候要打窩。
2.初到一個釣點,不清楚魚情的情況下可適量打窩。
3.釣大個體一點的魚,一般來說都要打窩。
二、不打窩。
1.魚情不好的時候。(幾乎沒口)
2.魚情很好,釣餌基本就能起到誘釣結合的時候。
3.釣小魚的時候可以少打,甚至是不打。
當然,大家對打窩與否各有各的見解,特別是在用商品餌料做釣的時候,不管是拉餌還是搓餌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誘魚的效果,至於是否補窩,個人覺得得根據魚情來定。
回覆列表
野釣鯽魚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打窩的。想打也可以打酒米,不要打重窩。打重窩的話,窩子裡面可能會有鯉魚,但也會招來小雜魚。酒米從我本人經驗來講,紅色的比綠色黃色要好。
一般情況下外出作釣,老釣點稍微搓餌抽幾桿就可以了,不需要打窩,畢竟現在的時間小魚太多了。窩大是能聚到魚,但更可能是聚到更多的小魚。
如果到了一個新釣點,可以適當的灑一點酒米,這樣的作用至少可以誘到鯽魚。最麻煩是小魚太多了,想釣到目標魚就沒那麼好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