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司馬光砸缸裡被救的人都說了,鑿壁偷光的人的故事也說了,那聞雞起舞故事的主角最後怎麼樣了?
3
回覆列表
  • 1 # 枕千古

    聞雞起舞所說的就是東晉時期名將祖逖和他的好友劉琨年少時聽到雞鳴聲就起床習武練劍的故事,相傳一天睡夢中的祖逖聽見雞鳴聲,覺醒了睡夢中的好友劉琨,時值半夜,離凌晨都還又一定時辰,祖逖卻對好友說道說:“我認為雞鳴並非惡聲!”。於是兩人一起到屋外練劍,兩人都進入了仕途而且頗有成就。

    祖逖是東晉的軍事家,出身貴族,青年時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來天下大亂,他率領族人和鄉人前往南方避難,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祖逖胸懷恢復中原的抱負,主動請纓,率千人渡過長江。在一番征戰之下,掃平了大片戰亂地區,其勢力甚至到了黃河。但是當時內亂不止,對他支援的人很少,祖逖征討的進度並不快。最終,在抱負實現之前就病逝了。

    祖逖還算功成名就後抱憾而終,但另一位主人公劉琨就比較悲慘了,劉琨這個人軍事才能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寫得了一手好文章,但後在北方率兵抵抗劉淵和石勒的進攻中因為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自己手裡兵力又不足,所以一直被困在幷州和幽州等地,最後因為內戰被冤殺。所以聞雞起舞現在而言,祖逖的宣告比劉琨要高的多,提到聞雞起舞很多人都把劉琨忘了。

  • 2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聞雞起舞故事裡的主角兩個主角:祖逖和劉琨

    五胡亂華之時,劉琨在北方率軍抵抗劉淵和石勒的進攻,但是因為才能有限,實力也不足,所以一直被困在幷州幽州等地,最後因內亂被冤殺。

    而祖逖,在中原大亂時,率領族人和鄉人前往南方避難。但是祖逖始終不忘恢復中原,所以後來他主動請纓,率領千餘人渡過長江,發誓“若不能蕩平中原,絕不渡江”!

    祖逖頗有將才,渡江之後,掃平了大片戰亂地區,勢力一度達到黃河。然而由於東晉朝廷偏安東南,加上內亂不止,對他的支援很少,搗亂不少,所以祖逖北伐的進展不快,導致英雄易老,最終祖逖沒能完成他的願望,就病逝了。

    想當年這兩人聞雞起舞之時,正是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情萬丈,他們絕對想不到他們後來的結局是馮唐易老,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 3 # 楚有扶蘇

    冉閔的殺胡令的頒佈也算是救了北方的漢族人民,特別是中游擊輯的氣魄,有當年項羽破釜沉舟的感覺,儘管最後兵敗被殺,但是當年的冉魏也是值得一提的。

  • 4 # 文化星河

    聞雞起舞有兩個主角:祖逖、劉琨。

    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劉琨

    劉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

    八王之亂時,效力諸王,累遷幷州刺史,封廣武侯。永嘉之亂,堅守晉陽九載,抵禦漢趙和後趙的入侵。晉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將軍、都督並冀幽諸軍事。幷州為石勒所陷後,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卻慘遭殺害。太興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贈侍中、太尉,諡號為愍。

  • 5 # 臣默讀歷史

    民對岳父都早已耳熟能詳,民族英雄、抗金英雄,如果沒有秦檜和趙構的破壞,定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直搗黃龍,恢復華北,實現再一次的大一統。然而早於岳父近千年的祖逖,雖然沒有慘死在皇帝的聖旨之下,卻也同樣的報國無門,躊躇滿志而功虧一簣!

    河北祖逖,河南嶽飛,他們是跨越千年的知己!

    在新中國的通識歷史教育,以及普及版的歷史教科書中,祖逖和劉琨的友誼,都是繞不過去的畫面。在談到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以及之後的三百年大動盪時,我們少年時代的老師們在痛斥朝廷腐敗,權貴誤國的時候,都必須提到聞雞起舞的故事。

    祖逖出生於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在他出世的八十多年前,他的同鄉劉備,公孫瓚和張飛正是在這裡長大,並投入那個著名的三國亂世裡,在史書上留下了不朽的姓名。祖逖出生的時候,蜀漢已經滅亡,他曾經擔任司馬昭椽署的父親祖武有可能參與了攻滅蜀漢的謀劃,參加過歡迎劉禪的宴會,但在司馬昭暴病去世之後,離開洛陽,去上谷郡擔任太守。上谷郡覆蓋今張家口市和北京延慶地區,治所在北官廳水庫附近。也就是說,他的父親擔任太守的地方,距離家鄉很近。也就是就在祖逖出生的這一年,曹魏禪讓於晉,晉武帝正式在法理上取得了天子地位。可以說,祖逖是西晉的同齡人,但不幸的是,他最終比西晉要長壽的多。

    在祖逖的少年時代,他的父親就已經去世,他在自己的兄長照看下長大。年少的祖逖已經顯示出亂世英雄的某些特質,不修邊幅,不好讀書,輕財任俠,家中出了這麼一個不省心的小子,兄長們在欣喜之餘,也自然不免憂心。他成年後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時人都稱其有贊世之才。

    學有所成之後,祖逖多次遊歷洛陽,很快就聲名鵲起。24歲那一年,他當官了,職位是司州主簿,後來和他一起聞雞起舞的劉琨,當時就是他的同事。

    劉琨比祖逖小5歲,成名卻比祖逖早,祖逖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劉琨就跟祖納一起以“雄豪”而聞名洛陽了。或許,劉琨和祖逖相識,就是祖納介紹的。如果這個猜測不算離譜,那麼,可能他們在出任司州主簿以前就已經是好朋友。

    祖逖與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時,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聞雞起舞而眠。一次,祖逖半夜聽到雞叫,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便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然後與劉琨到屋外舞劍練武。

    永嘉五年(311年),洛陽陷落,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避亂於淮泗。他躬自步行,把車馬讓給老弱病人,又把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給別人。逃亡途中多遇盜賊險阻,祖逖應付自如,被同行諸人推為“行主”。到達泗口(治今江蘇徐州)後,祖逖被琅琊王司馬睿任命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徵為軍諮祭酒,率部屯駐京口(治今江蘇鎮江)。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即位,以司馬睿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命其率兵赴洛陽勤王。當時,司馬睿正開拓江南,根本無意北伐。祖逖進言道:“晉室之亂,並不是皇帝無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爭權,自相殘殺,給了夷狄可乘之機。如今北地百姓備受蹂躪,都有奮起反擊之志。大王如能命將出師,讓祖逖等人為統領,江北豪傑必定會望風響應,淪亡人士也會歡欣鼓舞。如此,也許可以申雪國恥。”司馬睿雖不願北伐,卻也不便公開反對,於是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卻只撥予千人糧餉、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募戰士,自造兵器。

    他帶著隨他南下的部曲百餘家北渡長江,中流擊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至淮陰後,一面冶鑄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兩千多人,進屯雍丘(今河南杞縣)。

    當時,河南塢主(堡壁首領)各擁部曲自重,相互攻擊,依違於石勒和晉朝之間,他派人招撫,共御石勒,進克譙城(今安徽亳州)。蓬陂塢主陳川勢力較大,大掠豫州諸郡,被祖逖設伏擊潰,將所掠子女財物各歸原主,深得民心。陳川投石勒,祖逖率軍伐陳,勒遣石虎領兵五萬救援,祖逖數以奇兵擊退進犯。

    石勒統治的鎮戍多歸附祖逖,北方晉室將領李矩、郭默、上官巳、趙固等也願聽從指揮,九年即收復黃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軍紀嚴明;自奉儉約,不畜資產,勸督農桑,發展生產,深得百姓愛戴。歷經喪亂的中原父老說:“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將何恨!”

    乃在座上歌曰:

    “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恩歌且舞”(《晉書·祖逖傳》)。

    黃河北岸塢壁群眾向祖逖密報石勒的活動,迫使不敢南犯。石勒遣書求互市,他雖不答,卻任憑通商貿易,收利十倍。

    正當他營繕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秣馬厲兵,積蓄力量,準備向北岸推進時,東晉王朝內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興四年(321),晉元帝司馬睿派遣戴淵為徵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以監督祖逖。

    九月,妖星現於豫州分野。祖逖曰: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

    祖逖憂慮王敦和東晉政權對立,內亂爆發,北伐難成,當年,憂憤死於雍丘(治所在今河南杞縣),終年五十六歲。他收復的土地又被石勒攻佔。

    司馬睿自移鎮建鄴,一心在拼湊江南小朝廷,他和擁戴他的門閥士族都無意北伐。從司馬睿來說,雖然國土淪喪,他仍不失為偏安之主;如果北伐成功,這皇帝的寶座還不知究竟屬誰呢?但面對祖逖大義凜然的請求,他又不願落下阻止北伐的惡名,於是,便消極對待此事。這是東晉的自取滅亡!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祖逖北伐戰爭,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北伐。雖未有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和岳飛“直搗黃龍”的氣勢,也未能像朱元璋那樣一統中華。但祖逖的北伐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由於是白手起家,祖逖以戰養戰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祖逖雖未能收復失地,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將和宗澤、岳飛、文天祥、于謙等人一樣,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

    毛主席曾作詩:祖生擊楫至今傳。以歌頌祖逖偉大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

  • 6 # 漁夫歷史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講的是西晉時期劉琨和劉琨和祖逖,早年間互相激勵的故事。

    當時他們兩人一起當小官吏,晚上一起睡覺,半夜的時候聽見雞叫聲,祖逖就把劉琨踹醒,一起起來舞劍。

    兩個人意氣相投,看出當時天下即將大亂,互相激勵,準備在天下大亂時有所作為。

    等到天下大亂,五胡亂華之時,劉琨在北方率軍抵抗劉淵和石勒的進攻,但是因為才能有限,實力也不足,所以一直被困在幷州幽州等地,最後因內亂被冤殺。

    而祖逖,在中原大亂時,率領族人和鄉人前往南方避難。但是祖逖始終不忘恢復中原,所以後來他主動請纓,率領千餘人渡過長江,發誓“若不能蕩平中原,絕不渡江”!

    祖逖頗有將才,渡江之後,掃平了大片戰亂地區,勢力一度達到黃河。然而由於東晉朝廷偏安東南,加上內亂不止,對他的支援很少,搗亂不少,所以祖逖北伐的進展不快,導致英雄易老,最終祖逖沒能完成他的願望,就病逝了。

    想當年這兩人聞雞起舞之時,正是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情萬丈,他們絕對想不到他們後來的結局是馮唐易老,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 7 # 陌月講歷史

    聞雞起舞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祖逖,另一個是劉琨。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祖逖,東晉軍事家。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後趙明帝)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祖逖的出身是北方豪族勢力,而東晉政權是司馬氏皇族與門閥士族相結合下所建立起的政權。祖逖本身並非士族,也不是晉元帝的親戚,建立如此大的功績,功高震主自然會受到司馬睿(東晉王朝開國皇帝)的猜忌。

    東晉政權不但沒有給予祖逖軍事、後勤上的援助,更是在關鍵時刻,給了祖逖背後一刀。321年,就在祖逖平淮北,收河南,希望進一步收復洛陽,平定河北之際,司馬睿給祖逖發來一封調令。由司馬睿的心腹重臣戴若思接替祖逖,成為北伐的領導者,祖逖則改為副手,實際上架空了祖逖的權力,削奪了祖逖手中的軍權。祖逖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劉琨,字越石,中國西晉時期名將,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陽,人稱“洛中奕奕,慶孫越石”。身旁聚集了一批豪族貴戚出身的文人,互相唱和,號為"二十四友",而劉琨兄弟冊身其間,因年紀最小,排名最後。為司州主簿時,與祖逖聞雞起舞,八王之亂又經永嘉之亂,神州陸沉,北方淪陷,只有劉琨堅守在幷州,是當時北方僅存的漢人地盤。後因中伏大敗,丟失幷州,隻身投奔幽州刺史、遼西鮮卑左賢王、假撫軍大將軍段匹磾(dī),並與其結為兄弟。同年,劉曜攻破長安,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

    318年,段部鮮卑內鬥,段末杯(晉代段部鮮卑首領)俘虜了劉琨的兒子劉群。劉群得到段末杯的厚待,便給劉琨寫密信邀請他共擊段匹磾,誰料密信被段匹磾截獲。段匹磾雖相信劉琨,但最終還是將劉琨軟禁起來。劉琨被軟禁的訊息傳出後,遠近憤嘆。忠於劉琨的部下密謀偷襲段匹磾,營救劉琨。可惜謀劃洩露,諸將皆被誅殺。便有謀士對他說:”他的部下為了救他,想要殺你。不如趁機殺死劉琨,以絕後患。“段匹磾於是詐稱奉詔,縊殺劉琨,時年四十八歲。一代豪傑志士,至此殞命。

    劉琨遇害後,東晉統治者顧忌還要依賴段匹磾抵禦石勒侵擾,於是未加追究。三年後,原劉琨屬下盧諶、溫嶠等上奏晉元帝,為劉琨申訴鳴冤。晉元帝才下詔,依禮弔祭。贈劉琨為侍中、太尉,諡曰愍(mǐn)。

  • 8 # 地史館

    聞雞起舞的故事發生在西晉,講的是一個叫祖逖的人,聽到雞鳴就起床練劍,立志報國的故事。而西晉這個朝代和後面的東晉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亂世,也就有了祖逖最後憂憤而死的悲劇。

    祖逖,出生於范陽(今河北涿州)的世家大族,家裡世代都是當大官的。在那個士族門閥制度盛行的時期,只要你出生在名門望族,不論能力都是可以做官的,但祖逖卻是一個一類。

    祖逖年輕時,性情豁達,不修儀檢,十四五歲了都還不願意讀書做官,但卻輕財好俠,慷慨節尚,常常用兄弟的名義向窮苦人施捨錢財,所以祖逖的兄長們雖然對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很無奈,但也不願意逼他。

    再後來,祖逖覺得行俠仗義是小義,報效國家才是人生大義,於是開始讀書,不久就“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被舉為司州主簿。

    在就任司州主簿的期間,祖逖結識了人生知己——劉琨,關係好到“同床共枕”的那種,兩人經常激昂慷慨地談論天下大事,互相勉勵將來要為國家做一番大事。

    一日清晨,祖逖聽到外面的雞叫聲,認為是老天爺在激勵自己,於是一腳提醒了同睡的劉琨,一起起床練劍,也就有了聞雞起舞這個成語。

    然而,一個又一個大變局接踵而至,意氣風發的有志青年,最終變成雨中浮萍在悲劇落幕。

    天下大亂

    291年,八王之亂爆發,祖逖和劉琨二人在先後上場的八王之間左右浮沉

    304年,匈奴人劉淵在北方叛晉自立,尊高祖劉邦、昭烈帝劉備,自稱漢王,不久後建立漢國,史稱漢趙。

    306年,在八王之亂中獲得最終勝利的東海王司馬越,派劉琨出任幷州刺史,抵擋漢趙的南侵。

    307年,北方局勢逐漸不可收拾,司馬越派琅琊王司馬睿南下揚州,經營南方。

    310年,劉淵病逝,四子劉聰殺劉和篡位

    311年,司馬越病逝,劉聰攻克洛陽,俘晉懷帝,祖逖帶領家族宗親南渡,投靠位於江南的司馬睿。

    △311年西晉形勢

    至此,昔日聞雞起舞的好友,一個在幷州,一個在揚州,一南一北為挽救這個破碎的國家而流血奮鬥。

    祖逖北伐

    313年,劉聰殺死被俘的晉懷帝,晉愍帝在長安即位。為了收復洛陽和北方失地,晉愍帝下詔,令經營南方的司馬睿率軍勤王,但司馬睿知道晉朝已經沒有能力收復中原,只想保住東南半壁江山,不願北伐。

    △司馬睿

    祖逖得到晉愍帝下令勤王的訊息後,向司馬睿提出建議,堅持北伐:“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爭權,自相誅滅,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遺黎既被殘酷,人有奮擊之志。大王誠能發威命將,使若逖等為之統主,則郡國豪傑必因風向赴,沈弱之士欣於來蘇,庶幾國恥可雪,願大王圖之。"

    司馬睿聽後大為動容,於是封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並給了祖逖一千人和三千匹布,讓他收復中原。

    雖然司馬睿靠不住,但也算是師出有名,祖逖帶著這千把人渡江前往江陰,在過江的時候,祖逖中流擊楫,發誓說:“不收復中原,絕不回頭”。到了江陰後,祖逖開始冶煉兵器盔甲,招募士卒,拉起了一直幾千人的隊伍後,才開始中原進發。

    當時的中原,主要有兩股勢力:一是羯族石勒的勢力,二是漢人的塢堡勢力。

    劉淵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擊敗西晉,除了西晉在八王之亂中內耗嚴重,還得益於羯族石勒勢力的歸順,可在劉淵死後,石勒開始成為漢趙政權的內部隱患,並最終導致漢趙分裂為前趙和後趙。而塢堡勢力則是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二十多年的戰亂期間了,地方大族吸引流民而形成的民間武裝組織。

    祖逖進入中原最先接觸的就是這些漢人的塢堡組織,這些塢堡擁有自己的經濟圈子和軍事力量,雖然名義上屬於晉朝,但長期脫離中央政府的統治,屬於三不管的地帶,尤以佔據譙城的張平、樊雅二人勢力最大。

    祖逖進駐蘆州(今安徽毫縣)時,派人去聯絡張、樊二人,但發生衝突,導致張、樊二人與祖逖的北伐軍對抗。經過一年的對峙,祖逖才得以透過反間計殺死了張平,破降樊雅,在中原站穩腳跟。

    在三年多的北伐中,祖逖擊退了石虎和石勒的數次進攻,軍威大盛,越來越多的塢堡主和地方武裝前來歸順祖逖,“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使“石勒不敢窺兵河南”。

    在祖逖連戰連捷的同時,北方的局勢再次出現鉅變。

    316年,劉淵的侄子劉曜攻克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同年,鎮守幷州的劉琨在西晉滅亡後也被擊敗,投靠幽州刺史,鮮卑左賢王段匹磾,並在一年後死於鮮卑內鬥。

    318年,劉聰病死,漢趙帝國發生內亂,劉曜自立稱帝,都長安,史稱前趙;石勒亦反叛自立,都襄國,史稱後趙。同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即晉元帝,晉王朝進入東晉。

    320年,正當祖逖勸課農桑,練兵積穀,準備向和河北進軍時,晉元帝卻任戴淵徵西將軍,都督兗、豫等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鎮合肥,剝奪了祖逖的軍事指揮權。祖逖認為戴淵是南方人,雖然才能但沒有遠見卓識,自己辛辛苦苦收復河南,到頭來卻得不到朝廷的信任,為他人做嫁衣,很是不滿。

    321年,東晉內部局勢愈加緊張,祖逖知道北伐大功難成,最終憂憤成疾,病逝於雍丘(今河南杞縣)。

    △320年中原局勢

    北伐失敗的原因

    晉元帝司馬睿,身上流著司馬家族的血液,為什麼坐視劉淵劉聰侵佔中原,西晉滅亡,甚至在祖逖北伐取得巨大成就,漢趙政權內鬥分裂的時候,剝奪祖逖軍權,致使北伐失敗?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東晉內部的南北對立

    西晉的統一的時間太過短暫,以至於沒能有效化解南北士族間的矛盾,當司馬越派司馬睿經營江南之時,如果不是琅琊王氏居中調和,司馬睿根本無法在南方立足。永嘉南渡後,大量北方士族南下,進一步加劇了南北士族間的矛盾,北方士族佔據著高官顯位,享受政治上的特權;而南方士族作為土著,控制著江南土地和勞動力,享受經濟上的特權。

    △寫下《蘭亭集序》的王羲之,便出生於琅琊王氏家族

    南北士族在政治和經濟權益上的爭奪,是東晉內部極不穩定的因素,司馬睿維持東晉在江南的統治已經是費心費力,更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條件興兵北伐。也就有了祖逖申請北伐時,司馬睿之派了一千士卒和三千匹布,敷衍了事。

    皇權和士族的矛盾

    前面說到,司馬睿之所以能在南方立足,以王導為首的琅琊王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東晉的建立完全是建立在士族的支援上的,因此也有了“王與馬公天下”的說法。

    司馬睿作為東晉名義上的統治者,並不甘心和別人“共天下”,於是籌劃剪除士族,尤其是琅琊王氏的權力。

    司馬睿開始重用寒門出生的刁協、劉隗、戴淵等人,但當時東晉的主要軍事力量全都掌握在荊州刺史王敦的手中,如果貿然下手,王敦可以率荊州大軍順江而下,將建康城圍得水洩不通。

    為了掌握能和王敦對抗的軍事力量,司馬睿看上了祖逖的北伐軍,於是就有了戴淵都督兗豫六州軍事,奪祖逖軍權的事情。

    司馬睿雖然掌握了北伐軍,但他選用的這些人也確實草包。322年,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司馬睿戰敗求和,王敦得以順利獨掌朝政,本還可以“共天下”的司馬睿,這回變成了真傀儡。

  • 9 # 尋根拜祖

    聞雞起舞的主角祖逖(ti),在兩晉歷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是晉朝堅定的“北伐派”,主張對北方入侵的胡族採取軍事手段,恢復中原失土。自建興元年,祖逖籌備北伐起,他人生的最後八年,都在北伐的征程中度過,其中與後趙政權對抗四年之久,收復了河南大部分土地。

    祖逖出身北地豪族,家資豐富,他年輕的時候不學無術,混跡江湖,散財結士。成年後,祖逖醒悟過來,他重拾書本,發奮學習。聞雞起舞,說的是他與好友劉琨互勉互勵,共同勤學的事件。

    歷史上像祖逖這一類,年輕時候的浪蕩子,成年後改頭換面,成就一番大業的人很多。他們有個共同特點,自幼缺少管束,自由生長,社會閱歷相當豐富。在社會實踐中,他們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又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踏踏實實補足功課。他們往往比一般的讀書人,更具備卓越的見識,和高度的責任感,及超強的實際能力。

    祖逖就是這樣,少年時期的仗義疏財,和成年後的廣博學識,被世人認為有“贊世才具”(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大才)。

    這句廣告語,讓祖逖成了司馬皇族眼中的香餑餑,眾王爺競相徵招祖逖:

    “從惠帝北伐,王師敗績於蕩陰,遂退還洛。大駕西幸長安,關東諸侯范陽王虓、高密王略、平昌公模等競召之,皆不就。”

    祖逖為何“不就”?難道還有比司馬家族,能給他更大發展空間的地方?

    當然不是,史書沒交代,我認為祖逖拒絕王爺們的原因只有一個:不願意捲入皇族內部的自相殘殺!

    那時候正是“八王之亂”期間,司馬懿的子孫們,秉承了司馬家族的冷酷,相互之間殺得天下一片血腥味。祖逖的人生理想早就建立,他在與劉琨共同學習的時候,就說過:

    “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有人說,“相避於中原”就是一起到中原避禍,顯然不對。“避”是指古人之間的一種謙禮,比如退避三舍。祖逖這話的意思是說,將來早晚有一天會出現天下大亂,天下豪傑並起的局面,到那時候,你我兄弟二人肯定也是豪傑中的一員,但願我們可以並肩作戰於中原大地,而不是敵對的兩方。

    這段話包含了三層含義:一是對天下形勢的判斷,未來局勢不樂觀,尤其中原之地會成為重災區;二是我祖逖的人生目標就是平亂安天下,縱橫中原;三是希望我們未來能夠友誼與事業同步。

    也就是說,祖逖的人生理想是靖國難,而不是參與內戰,這從他後來對琅琊王司馬睿的進言中,也可以得到驗證:

    司馬睿算不上明君聖主,雖然後來被推上了東晉第一任皇帝。在北伐問題上,司馬睿表現得相當的消極,在無法推脫祖逖的請求後,給了祖逖一個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空頭銜,和千人的糧餉,敷衍了事。你不是想北伐嗎?自己想辦法招兵去吧。

    祖逖的北伐大業,就是在這麼個條件下開始的,無兵無卒,一個空頭大印。

    “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

    “中流擊楫”這個成語也來自於祖逖,他帶著自己的家族武裝數百人,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北伐之路!

    祖逖在江陰打造兵器,招兵買馬,以兩千部眾,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征服了譙城附近盤踞的地方武裝勢力,打通了北伐通路。在這裡,他碰上了一生的勁敵——後趙皇帝石勒。

    石勒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奴隸出身的皇帝,羯族人。此時石勒已經打敗前趙劉曜,基本佔領了整個北方,成為實力最強勁的一個王朝。雄心勃勃的石勒,劍指豫州,企圖攻入江南,統一天下。

    祖逖橫亙在石勒面前!

    戰爭期初,祖逖連連得勝,讓石勒在河南的勢力大大受損。眼看形勢一片大好,石勒使出了“看家本領”,他強令河南的各大塢堡堡主們,將家族子弟送到他那裡做人質,逼迫他們做鐵桿漢奸,共同對付祖逖。

    塢堡是興起於新朝末年戰亂時期的防禦工事,由各地豪族力量興建,用於家族財產保護的私人城堡。當時的河南地區塢堡遍地,每家實力雖不算強大,但合在一起卻是一支足以左右戰局的力量。

    祖逖沒有因為這些堡主們站在了石勒一邊,就對他們採取敵對態度,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條件,跟他們一起演戲給石勒看:

    “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偽抄之,明其未附。諸塢主感戴,胡中有異謀,輒密以聞。前後克獲,亦由此也。”

    表面上,祖逖與這些堡主常常發生軍事衝突,其實都是做給石勒看的。本來左右為難的堡主們,對祖逖感激不盡,逐漸地歸心祖逖,悄悄地充當祖逖的間諜。這樣一來,石勒稀裡糊塗地總是處於不利的境地。

    眼看不打過祖逖,石勒放下了皇帝的架子:

    “石勒不敢窺兵河南,使成皋縣修逖母墓,因與逖書,求通使交市,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於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為了向祖逖示好,他給祖逖的母親修了墳,並且寫信給祖逖,請求保持和平狀態,雙方互市。祖逖一時也拿不下河南,半推半就同意互市,並從貿易中大發其財,用於擴充兵馬。

    後來祖逖這邊出了叛徒,跑到石勒那裡投降,石勒二話不說,直接砍了叛徒,將人頭送還祖逖,還客客氣氣地寫信給祖逖:“天下之惡一也。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

    一個夷狄皇帝,絲毫不缺少中原漢人的禮節,讓祖逖反而不好意思起來,為了表示誠意,祖逖也下令,不得接受石勒一方的叛徒。就這樣,在血腥的世界裡,後趙和東晉的邊境,竟然出現了一派吉祥和睦的氣氛。

    祖逖就這麼沒志氣?被石勒一張感情牌就打軟了?

    不是那樣,要知道祖逖北伐,其實是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進行的,石勒是以一國之力,對付祖逖一支孤軍,無論財力還是人力,祖逖都無法與石勒抗衡。利用難得相持之際積蓄力量,恐怕也是無奈之舉。

    就在此時,出了兩件事,讓祖逖氣出了病。一件事是晉元帝司馬睿,派戴淵為徵西將軍,統帥祖逖的北伐。第二件事是王敦叛亂,司馬睿抵抗失敗,只得交權做了傀儡皇帝:

    “逖以若思是吳人,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且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來統之,意甚怏怏。且聞王敦與劉隗等構隙,慮有內難,大功不遂。感激發病。”

    祖逖認為戴淵(若思)這個人雖然有才,但沒有遠見,自己好容易憑一己之力,基本收復河南,憑空給自己頭上加了個婆婆,他心裡很不爽。王敦執掌朝政後,朝局又變得很複雜,祖逖擔心自己的功業難成,思慮之下病倒了。

    這一病,祖逖再也沒有康復,不久祖逖病逝了,終年五十四歲,壯志未酬!

    祖逖死後,石勒迅速發動進攻,祖逖的弟弟祖約不敵石勒,河南之地盡數喪失:

    “時祖逖卒,勒始侵寇邊戍。勒徵虜石他敗王師於酇西,執將軍衛榮而歸。”

  • 10 # 日航通鑑

    聞雞起舞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其中的主角祖逖因為其勤勞和遠大志向而被後人敬仰。我想大家都還記得祖逖的目的是為了北伐,為祖國收復失地。那麼祖逖最後完成了他的目標了嗎?他最終結果又是怎樣的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聞雞起舞

    既然要說祖逖,那麼我們就從聞雞起舞說起吧。祖逖出生了一個富家之中,自幼就過著非常優越的生活。祖逖還有一個意氣相投的好朋友叫做劉琨,可以說這個時候是祖逖最為幸福的生活了。按理來說,生活在一個富家之中,自然會沾染上一些富家子弟才有的脾氣,例如說是花天酒地,例如說是強搶民女之類的,祖逖都沒有,相反他還很有俠士之氣。據記載:

    “然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每至田舍,輒稱兄意,散谷帛以周貧乏,鄉黨宗族以是重之。”

    就是說祖逖非常有古代俠士的風氣,他為人慷慨,經常賙濟身邊的窮人,因此在宗族之中往往受人尊重。其實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好的將軍往往都是大方之人,也正因為如此,士兵們才願意為之效力。

    “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一次晚上,兩個人在睡覺,睡著睡著劉琨就聽見了半夜雞叫,因此劉琨便站起身來,和祖逖一起練武,想要鍛鍊自己的體魄以便更好為國家服務。

    兩個人的快樂時光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這時候的晉國爆發了八王之亂,人們紛紛從北方遷移到相對安穩的南方,祖逖和劉琨也率領其宗族進行了遷徙的作業,最終在領導力傑出的二人的帶領下,整族人安全地到達了南方。

    二、在南方的生活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遷徙後,祖逖的家產也去了一大半,因此祖逖和手下人常常過著比較貧苦的生活。說實話,如果換了一般人的話,可能就勒緊褲腰帶,努努力扛過這段苦日子。但是祖逖不一樣,祖逖不是個迂腐的人,為了不讓自己和手下餓肚子,祖逖便想到了透過打劫去謀生,據記載:

    “揚土大飢,此輩多為盜竊,攻剽富室,逖撫慰問之曰:“比復南塘一出不?”或為吏所繩,逖輒擁護救解之。”

    當時南塘一代有很多富人,祖逖和手下便依靠打劫富人為生,當時如果有手下被官府抓住了,祖逖還會出面解救自己的手下。至於說祖逖解救的時候是用什麼手段,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可以推測的是,在當時祖逖絕對是一個黑道白道都吃得開的人。

    說實話,祖逖這種做法在當時絕對是大逆不道而且極其影響自己的前程的。在魏晉時期,流行臧否人物和清談之風,人們在沒事的時候,自然喜歡互相說一些八卦或者是品評一下個人的性格品德如何,最終這些東西很有可能對你做官產生重要影響,例如說《世說新語》就是一本很有名的段子書,可見當時的風氣。祖逖以打劫為生,自然會被這些好清談的人不容,但是祖逖似乎絲毫不在意。

    後來東晉小朝廷好不容易安頓了下來,人們都人心惶惶,但是唯獨祖逖站了出來,慷慨陳詞說要北伐。皇帝需要一個這樣勇敢的人,但是皇帝內心也認為北伐不會成功,因此僅僅是給了祖逖一些象徵性的獎勵和物資:

    “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稟,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

    也就是說,皇帝僅僅是給了祖逖一千人的飯和三千匹布,不給鎧甲不給兵,全部都讓祖逖自己去準備。我猜皇帝的心裡肯定也有一個這樣的想法:你祖逖不是能搶嘛,不是大強盜嘛,那你就帶著你手下的小強盜去吧,自己去打劫物資,自己去收復北方。北賊死了除外患,祖逖死了除內憂。

    就這樣,祖逖帶著自己的小強盜和一些物資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三、祖逖北伐

    不得不說,是金子就會發光。像祖逖這樣有能力的人,不論去到哪裡都是熠熠生輝了,即便是在這種沒兵沒錢沒糧的境地之中,一樣能展現自己的光輝。

    祖逖在北方剛剛立足,就有無數北方的塢堡堡主來揍祖逖這個外來戶了。面對著氣勢洶洶的敵人,祖逖或拉或大,不久之後就將他們全部平定。

    此後祖逖將面對他人生中最大的敵人,那就是石勒了。石勒第一次發兵五萬人去攻打祖逖,結果被祖逖巧使妙計給打了回去;之後石勒又派鐵騎萬人去攻打祖逖,結果又被祖逖給打了回去。就這樣,祖逖成功地在北方建立起了一塊自己的基業。後來石勒主動求和並與祖逖開通了市場:

    “ 而聽互市,收利十倍,於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透過這一塊市場貿易,祖逖成功地掙了一大筆錢。在這之後,祖逖的人馬一天天多了起來。祖逖一直向北打,甚至打到了黃河沿岸。也就是說,從長江沿岸到黃河沿岸的地方被祖逖收復了很多。就在這個時候,天妒英才,祖逖染上了重兵,不久之後便去世了。祖逖臨死前說:

    “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殺我,此乃不祐國也。”

    我剛剛平定了黃河以北,結果老天爺就要收走我了。這是老天不保佑我們東晉啊!祖逖身死,年僅56歲。我想如果給祖逖足夠長的時間,或許他真的可以收復北方吧。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11 # 太乙伏魔錄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講的是西晉時期劉琨和劉琨和祖逖,早年間互相激勵的故事。

    當時他們兩人一起當小官吏,晚上一起睡覺,半夜的時候聽見雞叫聲,祖逖就把劉琨踹醒,一起起來舞劍。

    兩個人意氣相投,看出當時天下即將大亂,互相激勵,準備在天下大亂時有所作為。

    等到天下大亂,五胡亂華之時,劉琨在北方率軍抵抗劉淵和石勒的進攻,但是因為才能有限,實力也不足,所以一直被困在幷州幽州等地,最後因內亂被冤殺。

    而祖逖,在中原大亂時,率領族人和鄉人前往南方避難。但是祖逖始終不忘恢復中原,所以後來他主動請纓,率領千餘人渡過長江,發誓“若不能蕩平中原,絕不渡江”!

    祖逖頗有將才,渡江之後,掃平了大片戰亂地區,勢力一度達到黃河。然而由於東晉朝廷偏安東南,加上內亂不止,對他的支援很少,搗亂不少,所以祖逖北伐的進展不快,導致英雄易老,最終祖逖沒能完成他的願望,就病逝了。

    想當年這兩人聞雞起舞之時,正是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豪情萬丈,他們絕對想不到他們後來的結局是馮唐易老,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 12 # 寒梅花末

    聞雞起舞的故事主人公是東晉時期的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祖家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輕財重義,慷慨有志節,常賙濟貧困,深受鄉黨宗族敬重。他成年後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時人都稱其有贊世之才。

    太康十年(289年),僑居陽平郡的祖逖被郡府舉為孝廉,又被司隸舉為秀才,但都沒有應命。後來,祖逖與劉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兩人的關係十分融洽,常縱論世事,有時夜深還不能入睡,擁被起坐,相互勉勵道:“如果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祖逖與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時,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聽到雞叫,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便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然後與劉琨到屋外舞劍練武。 後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主要成就效力諸王,收復豫州,對抗後趙,率部北伐,收復河南。祖狄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作為現當代青年人,我們應該學習祖逖立志高遠,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在新徵途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13 # 待曉兒

    “聞雞起舞”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內容也很簡單。

    根據《晉書·祖逖傳》的說法,是講祖逖和劉琨這兩個人年少相知,經常同塌而眠。

    有一次不知什麼原因,半夜雞鳴,祖逖一腳將劉琨踹醒,兩人便起床舞劍,勤奮刻苦如此。後世用這個故事激勵年輕人要勤奮進取,不可貪圖享受。

    這個故事不陌生,但很多人估計也就瞭解到這裡了,並不知道祖逖和劉琨最後的命運如何。

    這兩個人都是東晉人,身處亂世,皆為英雄!

    劉琨:可惜幷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

    劉琨,字越石。元好問在《論詩》當中認為,以劉琨的本事,如果在三國時代,完全可以和曹劉爭鋒。

    可見這個人在後世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

    也許有人不太清楚,這個劉琨和劉備一樣,也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因為他身處東晉,劉姓已經不是皇族了,所以並沒有像劉備一樣,因為祖上受到太多的照拂。

    但劉琨的出身還是不錯的,在當時也算顯赫。祖父、父親都做過高官,並且與諸如殷仲堪、桓玄等都有交遊,說明劉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貴族,不會受到當時“九品中正制”對寒族的壓制。

    有了這一先決條件,劉琨還有“聞雞起舞”的故事,可見其非常努力,所以他的人生也是異常的精彩。

    劉琨在軍事上非常出色。

    因為當時中原動盪,諸王戰亂,304年,河間王司馬顒部將張方挾逼晉惠帝遷都長安,305年,范陽王司馬虓等人推舉東海王司馬越為盟主,準備起兵迎惠帝還都洛陽。

    這時候,任豫州刺史的劉喬與司馬越等人發生衝突,攻擊了范陽王司馬虓的據點許昌,而劉琨的父母就在這一場戰役中被俘虜。

    306年,劉琨向幽州刺史王浚借來八百騎兵,襲破東平王司馬懋,戰敗劉喬,救出了父母,並且趁勢取得了一系列戰果。因此被封廣武侯。

    也就是這一年,劉琨被任命為幷州刺史,世稱“劉幷州”,開始了和少數民族周旋、作戰的經歷。

    幷州這個地方民風比較剽悍,盛產刀具,“幷州刀”在當時是非常著名的名刀,所以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劉琨來此之時,幷州四面受敵,治所晉陽幾乎是一座空城。其南面是匈奴漢國,也就是前趙;北面就是鮮卑代國,也就是北魏的前身;東面是幽州刺史王浚。

    當此之時,劉琨與拓跋鮮卑首領拓跋猗盧結盟,一同與前趙作戰。

    晉陽等地的留存,考的正是劉琨等人從中斡旋,中原也不算完全淪陷。

    劉琨其實也有一個汙點,就是因為文學上的造詣,早年時期曾經冊身於“二十四友”之列。

    “二十四友”這個集團有很多著名的成員,比如陸機、陸雲、左思、潘岳、石崇等等,都是豪族貴戚出身,也稱“金谷友”。

    但因為其成員皆出入於權臣賈謐之門,受其名聲所累,歷來評價多負面。

    祖逖:中流擊楫,先吾著鞭

    毛主席曾經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過: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用的就是祖逖的典故。

    當時諸王戰亂,中原淪陷,山河破碎,百姓流離,祖逖面對長江,用力拍擊船楫,立誓要掃清中原: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這就是中流擊楫的由來。

    祖逖的身世同樣顯赫,出身於范陽祖氏,歷來是北地大族,世代高官。其年輕的時候就博覽群書,慷慨節義,立志報國。

    他與劉琨相交莫逆,年輕時一起“聞雞起舞”,在北伐途中也互相激勵。

    《晉書·劉琨傳》記載,劉琨曾言:

    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這個典故就是“枕戈待旦”、“先吾著鞭”的由來。

    祖逖因為其出色的軍事才華和在社會上極高的人望,被當時諸王爭搶,也曾在多位諸侯王手下效力過。但後來因為戰事不順,恰逢其母去世,祖逖也就暫時隱居避世。

    311年,洛陽淪陷,晉朝士大夫在這一段時間中都陸續南遷,史稱“永嘉南渡”。祖逖也同樣在此時攜家族南遷。

    這時候朝廷面臨了一個問題,到底是開發江南還是北伐中原。

    當權者司馬睿選擇開發江南,謀求立身之地。而祖逖則力主北伐,他認為此時出兵有利於收復民心,北地豪強、大族都將紛紛起事與朝廷配合。

    因為北伐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司馬睿雖然不看好,但也並不敢公然反對。於是在同一祖逖領軍北伐的同時,又剋扣軍餉、物資。

    祖逖北伐心切,沒有在意這些,毅然領軍從京口渡江北上,一路上不斷收復失地,招募兵勇,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318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是為晉元帝。不久之後任命戴淵為徵西將軍,總領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軍事,出任司州刺史。

    祖逖見此大為心寒,想著自己親身北伐,一路收復失地,竟然得不到朝廷信任,反倒重用戴淵這等毫無遠見卓識之人。同時又看到朝廷之內各臣工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國家無心北伐,既有戰果也將化為烏有。

    祖逖憂憤成疾,在五十六歲時便在雍丘病逝了。

    亂世易處英雄,祖逖、劉琨都是個中翹楚,但很可惜的是,這個時候的英雄往往能得民心,但並不能竟成己志。

  • 14 # 聊以自娛2

    成語“聞雞起舞” 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同時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晉書·祖逖傳》記述:東晉時期著名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我們今天就說說這個“聞雞起舞”主人公的故事。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名將、軍事家。祖逖家是北方的大姓,祖上世代擔任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他的父親祖武,曾任太谷太守,祖逖還不大時,父親就去世了。祖逖兄弟六人,性情都比較豁達。祖逖少年時比較淘氣,就是不喜歡讀書。他幹事不拘小節,輕財重義,為人慷慨,很有志向。他經常賙濟貧困百姓,別人問他,他不說自己,只是說兄弟的主意。祖逖深受鄉黨宗族敬重。他成年後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開始發奮學習,博覽書籍,涉獵古今。和他接觸過的人,都稱其有治世、輔國之才。

    24歲那年,陽平郡郡府推舉他為孝廉,司隸校尉列舉他為秀才,祖逖都不肯去應命。太康十年(289年),祖逖與劉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兩人的關係特別要好,經常在一起談論世事,有時談到深夜還不入睡,各自披著被子坐在一起,相互勉勵:“如果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公雞剛叫頭遍,祖逖就叫醒劉琨,立即拿起寶劍鍛鍊,切磋武藝。“聞雞起舞”這個成語由此產生。這種精神,後來成為美談。

    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亂”爆發。祖逖得到諸王的重視,先後效力於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豫章王司馬熾,歷任大司馬府掾屬、驃騎將軍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從事中郎。永興元年(304年),東海王司馬越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祖逖也隨軍出征,不料在蕩陰戰敗,祖逖逃回洛陽。惠帝被挾持到長安後,范陽王司馬虓、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相繼徵召祖逖,祖逖都沒有應命。輔政大臣、東海王司馬越直接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但祖逖適遇母親去世,以丁憂守孝為名沒有去任職。

    永嘉五年(311年),司馬諸王紛爭,洛陽陷落,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淮泗(今安徽、江蘇一帶)避亂。他躬自步行,把車馬讓給老弱病人,又把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給有需要的人。逃亡途中多遇盜賊險阻,祖逖應付自如,被一起逃難的人推為“行主”(管事的頭兒)。到達泗口(治今江蘇徐州)後,祖逖被琅琊王司馬睿任命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徵為軍諮祭酒,率部屯駐京口(治今江蘇鎮江)。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司馬鄴即位,侍中、左丞相、大都督司馬睿主政,命祖逖等率兵赴洛陽勤王。當時,豫州(今河南大部)地區主要有兩股勢力為大;一股是羯族首領的石勒部,一股是漢族的塢堡(非人名,是部落首領代稱)部。他們互相聯絡,表面依附晉朝,暗中對晉使絆子,八王之亂末期,這兩部分人馬後來逐漸歸後趙石勒統一指揮,多次與晉軍發生對峙,時有摩擦。

    司馬睿偏安一隅,根本無意北伐。祖逖進言道:“晉室之亂,並不是皇帝無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給了夷狄可乘之機。如今北地百姓備受蹂躪,都有奮起反擊之志。大王如能命將出師,讓祖逖等人為統領,江北豪傑必定會望風響應,淪亡人士也會歡欣鼓舞。如此,也許可以申雪國恥”。司馬睿儘管不願意北伐,但又不想公開反對,以免落下惡名。極不情願的給了祖逖一個“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空頭名譽。又象徵性的撥給他千人糧餉、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募兵士,自造兵器”。

    司馬睿的消極態度,並未動搖祖逖的北伐決心。缺兵少糧,尚可想法子,沒有兵器如何打仗?祖逖率領跟隨自己南下的宗族、舊部百餘家,毅然從京口渡江北上,並在大江之中,用力拍擊船楫,立誓說“如果不能掃平中原,祖逖就像江水一樣,有去無回”。他們渡過長江後,暫時駐紮在淮陰,開始起爐冶鐵,鍛鑄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祖逖同時訓兵備戰。

    建興四年(316年),晉愍帝司馬鄴被漢(前趙)文帝劉淵俘虜。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鄴(今南京)稱帝,史稱東晉。祖逖的軍隊得到江北老百姓大力支援,捐款捐糧,很快打下了安徽北部及河南南部豫皖地區。祖逖用離間計,引誘張平部將謝浮。謝浮借與張平商討軍情之機,殺死張平,率眾歸降。祖逖進據太丘,圍困譙城(今安徽亳州),對譙城守將曉以利害,樊雅於是率眾出城歸降。

    太興二年(319年),祖逖進一步北伐,他宣佈:原參加胡人(少數民族,這裡指石勒羯族)隊伍的人,願意參加晉北伐軍的歡迎,不願參加的回去好好幹活,繼續參加胡人的堅決打擊。陳留(今開封東)有一個叫惡霸叫陳川的,投靠了石勒。祖逖就堅決予以打擊,石勒的弟弟石虎率兵增援,被祖逖伏兵打敗,陳川捉到後,被處以極刑。大大震懾地方豪強勢力,很多人不敢明面上和石勒軍聯絡。祖逖殺了陳川,攻下浚儀(今河南開封),鎮守雍丘(今屬開封)。

    祖逖喜歡用懷柔、攻心之術。祖逖禮賢下士,善於體恤民情,即使是關係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禮遇。祖逖以後捉到了不少濮陽石勒、塢堡的部下和探子,他總是優待他們,送他們回去。家屬在這邊的,就讓他們與家屬團聚。這些人感激祖逖的恩德,聯絡了很多人過來歸附。石勒、塢堡認為這樣下去,必定會不戰而敗。石勒、塢堡派一萬多精兵抵拒,被祖逖打敗。每次打仗,石勒總是讓塢堡軍打頭陣,並扣押不少塢堡漢軍家屬做人質。塢堡由此與石勒離心離德。祖逖讓他們表面依附石勒,也假裝相互攻打,目的讓他們通風報信。塢堡感謝祖逖恩德,石勒一有什麼動靜,馬上就報告了祖逖。

    祖逖早年好友劉琨經常給石勒那邊的親戚寫信,大力稱頌祖逖威德,希望他們能為和平出一把力,並保證不會為難他們的。晉元帝司馬睿下詔擢升祖逖為鎮西將軍。石勒見祖逖勢力強盛,不敢南侵,主動命人在成皋為祖逖的母親修繕塋墓,又致信請求互市。祖逖雖未回信,卻開通了雙方互市,為此收利十倍,兵馬日益強壯。後來,祖逖部將童建叛歸後趙,石勒將其斬殺,向祖逖示好。祖逖亦與石勒修好,禁止邊將進侵後趙,邊境暫得和平。

    太興四年(321年),晉元帝任命戴淵為徵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出鎮合肥。祖逖認為戴淵雖有才望,卻無遠見卓識,而且自己辛苦收復河南,卻仍不得朝廷信任,心中甚為不快。不久,祖逖又聽聞王敦跋扈,朝廷內部矛盾日益尖銳的訊息,擔心內亂爆發,北伐難成,以致憂憤成疾。不久,便在雍丘病逝,時年五十六歲。祖逖死後,豫州百姓如喪父母一般,痛哭失聲。譙梁百姓為他修建祠堂。

    祖逖死後,後趙石勒趁機入侵河南,祖逖收復的河南大片土地,又被後趙攻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說襲人向王夫人告的是黑狀,曹雪芹為什麼還讚譽她“溫柔賢德桂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