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light
-
2 # 羽媽-明會
自信心是在實踐活動中透過各種親身體驗及適當的教育形成的對自己能力的認識。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家長應該放手讓他們參與活動,鼓勵他們在實踐中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挑戰自我,並對其給予積極評價。
(1)不要輕率地否定孩子想要“試一試”的舉動。鼓勵孩子按他們的意願和方式去做事情,多給幼兒創設實踐做事的機會,當幼兒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時,就會增強一份自信心。
(2)適度保護,莫患“恐危症”。如果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過度的保護措施,就會使孩子對周圍環境產生恐懼感,從而影響他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和自信心。
(3)尊重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生活中不要過多地包辦代替。在生活中,不要因生活過度的包辦代替而遏止了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如果在生活中孩子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一旦進入集體生活,孩子會因為缺乏一定的生活能力,造成自卑,影響自信心的形成,因此,家長不要過多地在生活上對孩子進行包辦代替。
(4)對孩子說“你能行”,並重視欣賞孩子的每一個成績。人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別人對他的反應上,他們總是透過別人的眼睛認識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來評價自己。因此我們要用微笑、讚許的話來鼓勵幼兒。當孩子做得不好時,我們應該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縱向的比較,找出進步的地方,並用鼓勵性的語言支援孩子,使他們使終保持對自己的信心。
當孩子因為自己完成了一件事而感到喜悅時,哪怕是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成功,我們應表現出與孩子同等的喜悅。最大限度地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愉快,並鼓勵他們傾注全部熱情和聰明才智,去爭取新的成功。這樣,在內部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下,孩子的自信心就得到了發展。
針對發展較為滯後的孩子,家長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1)針對孩子現有發展水平適當降低要求,誇大孩子進步。
(2)在技能上適度進行“超前教育”,適當、適時、適度地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知識或技能,以便為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時減少障礙,幫助孩子排除導致不自信的消極因素。
總之,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導、最低程度的幫助,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
3 # yy132492671
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自信心是在實踐活動中透過各種親身體驗及適當的教育形成的對自己能力的認識。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家長應該放手讓他們參與活動,鼓勵他們在實踐中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挑戰自我,並對其給予積極評價。(1)不要輕率地否定孩子想要“試一試”的舉動。鼓勵孩子按他們的意願和方式去做事情,多給幼兒創設實踐做事的機會,當幼兒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時,就會增強一份自信心。(2)適度保護,莫患“恐危症”。如果家長對孩子採取了過度的保護措施,就會使孩子對周圍環境產生恐懼感,從而影響他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和自信心。(3)尊重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生活中不要過多地包辦代替。在生活中,不要因生活過度的包辦代替而遏止了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如果在生活中孩子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一旦進入集體生活,孩子會因為缺乏一定的生活能力,造成自卑,影響自信心的形成,因此,家長不要過多地在生活上對孩子進行包辦代替。(4)對孩子說“你能行”,並重視欣賞孩子的每一個成績。人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別人對他的反應上,他們總是透過別人的眼睛認識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來評價自己。因此我們要用微笑、讚許的話來鼓勵幼兒。當孩子做得不好時,我們應該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縱向的比較,找出進步的地方,並用鼓勵性的語言支援孩子,使他們使終保持對自己的信心。當孩子因為自己完成了一件事而感到喜悅時,哪怕是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成功,我們應表現出與孩子同等的喜悅。最大限度地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愉快,並鼓勵他們傾注全 部熱情和聰明才智,去爭取新的成功。這樣,在內部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下,孩子的自信心就得到了發展。針對發展較為滯後的孩子,家長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1)針對孩子現有發展水平適當降低要求,誇大孩子進步。(2)在技能上適度進行“超前教育”,適當、適時、適度地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知識或技能,以便為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時減少障礙,幫助孩子排除導致不自信的消極因素。總之,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導、最低程度的幫助,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
4 # 欣寶貝兒智慧屋
孩子害怕嘗試,其實是自信心不夠!信心來源於生活實踐對知識的卓有成效的運用,取得的實效;培養驕傲心(不是傲慢心)就是培養自信心;最好的超越,就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的超越。 1.孩子自信心的生存現狀(1)如今,挫折沒有少,困難沒有少——少了些物質的擔憂、卻多了些誘惑;(2)同樣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疾病、青春期、學習成績狀況、老師的批評、他人的誤解等;(3)急功近利的現實邏輯,和應試教育一道,用分數為標準的單一評價體系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2、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1)家長要善於在鍛鍊、運動、家務勞動等各種活動中,循循善誘、一起探討,幫助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千萬不能捨棄這些樹立自信心的載體。這是方法自信。(2)家長要善於從健康、態度、方法等各方面去分析,不要主觀臆斷,要找準問題的根源,採取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認清問題、有效解決。這是行為自信。(3)只要是問題,就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認識自信。有家長說:我家小孩,我最清楚,他(她)就是記性差/或動作慢……那麼我問一句“尊敬的家長,你採取了什麼措施(方法)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呢?回答是:“沒有,也是不可能解決的”。 3、按興趣打造自信心成長的個性空間(1)注重興趣/深化興趣/提升興趣/拓展興趣/提振綜合素質 在孩子喜歡的領域中,發展興趣、培養堅毅品質、歷經磨難、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增強自信心;因為喜歡,所以執著、堅持、無所畏懼。 (2)對待興趣,家長要學會由反對到支援、到大力幫助的轉變,家長的認可,這是孩子的信心之源。(3)圍繞孩子的特點,培養孩子的興趣,有特長,特長就是自信心。打造孩子的自信心空間。(4)增強孩子的執行動力(多鼓勵孩子敢於面對挑戰,鼓氣勇氣多嘗試),幫助孩子勇闖難關。家長要善於找準突破口,讓孩子取得一個個小成功,有成功的喜悅,催生出一個個自信的細胞。不要怕孩子驕傲。 4、科學比較 保護自信心(1)切忌相互攀比,重在孩子自身的不斷提高,不比當下,要比就比未來; (2)有效的方法,不一定是好方法,要不斷追求更好的方法; (3)長遠的效果是衡量好方法的標準。要說比較,實質上比的就是孩子的未來; (4)自信心,就是實現自我超越。 5、例子:三個和尚沒水吃的解決方案?(1)制度創新——分工與合作(輪流挑水等)(2)管理創新——激勵機制(競爭上崗)(3)科技創新——自來水 (4)理念創新——購買服務 這個例子,我想能說明:問題有很多解決之道,家長總可以找到適合你孩子的方法。方法對了,問題就好解決了!態度決定一切;信心勝過黃金;方法、能力高於知識。 打造美好生活空間,讓孩子的自信心在生活的沃土上瘋長。方法就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方法;能力來源於生活實踐對知識的消化應用和總結;培養驕傲心(不是傲慢心)就是培養自信心;最好的自信心培養,就是幫助孩子實現自我的超越!
-
5 # 繁華消盡
信心來源於生活實踐對知識的卓有成效的運用,取得的實效;培養驕傲心(不是傲慢心)就是培養自信心;最好的超越,就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的超越。1.孩子自信心的生存現狀(1)如今,挫折沒有少,困難沒有少——少了些物質的擔憂、卻多了些誘惑;(2)同樣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疾病、青春期、學習成績狀況、老師的批評、他人的誤解等;(3)急功近利的現實邏輯,和應試教育一道,用分數為標準的單一評價體系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2、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1)家長要善於在鍛鍊、運動、家務勞動等各種活動中,循循善誘、一起探討,幫助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千萬不能捨棄這些樹立自信心的載體。這是方法自信。(2)家長要善於從健康、態度、方法等各方面去分析,不要主觀臆斷,要找準問題的根源,採取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認清問題、有效解決。這是行為自信。(3)只要是問題,就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認識自信。有家長說:我家小孩,我最清楚,他(她)就是記性差/或動作慢……那麼我問一句“尊敬的家長,你採取了什麼措施(方法)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呢?回答是:“沒有,也是不可能解決的”。3、按興趣打造自信心成長的個性空間(1)注重興趣/深化興趣/提升興趣/拓展興趣/提振綜合素質在孩子喜歡的領域中,發展興趣、培養堅毅品質、歷經磨難、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增強自信心;因為喜歡,所以執著、堅持、無所畏懼。(2)對待興趣,家長要學會由反對到支援、到大力幫助的轉變,家長的認可,這是孩子的信心之源。(3)圍繞孩子的特點,培養孩子的興趣,有特長,特長就是自信心。打造孩子的自信心空間。(4)增強孩子的執行動力(多鼓勵孩子敢於面對挑戰,鼓氣勇氣多嘗試),幫助孩子勇闖難關。家長要善於找準突破口,讓孩子取得一個個小成功,有成功的喜悅,催生出一個個自信的細胞。不要怕孩子驕傲。 4、科學比較 保護自信心(1)切忌相互攀比,重在孩子自身的不斷提高,不比當下,要比就比未來;(2)有效的方法,不一定是好方法,要不斷追求更好的方法;(3)長遠的效果是衡量好方法的標準。要說比較,實質上比的就是孩子的未來;(4)自信心,就是實現自我超越。5、例子:三個和尚沒水吃的解決方案?(1)制度創新——分工與合作(輪流挑水等)(2)管理創新——激勵機制(競爭上崗)(3)科技創新——自來水(4)理念創新——購買服務 這個例子,我想能說明:問題有很多解決之道,家長總可以找到適合你孩子的方法。方法對了,問題就好解決了!態度決定一切;信心勝過黃金;方法、能力高於知識。打造美好生活空間,讓孩子的自信心在生活的沃土上瘋長。方法就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方法;能力來源於生活實踐對知識的消化應用和總結;培養驕傲心(不是傲慢心)就是培養自信心;最好的自信心培養,就是幫助孩子實現自我的超越。
-
6 # 瑪瑙媽媽
害怕嘗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過去的養育過程中,家長過多的干擾影響孩子自己做事,或者在孩子做完事後喜歡評價好與不好,過多的干預,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還會造成孩子在完成某事之後沒有成就感。而成就感的積累是促進孩子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關鍵,一次一次的經驗積累,使得孩子自信心逐步建立。充滿自信的孩子更願意去嘗試體驗不同的事物。面對已經不願嘗試的孩子,建議家長在平時的陪伴中,多多鼓勵孩子,在孩子不願意做的時候,起到一個示範帶頭,帶著孩子一起,多和孩子一起互動。正面引導孩子來嘗試,這個引導的過程需要多次,一次是看不出什麼的。家長要耐心陪伴。
-
7 # 阿雲1987
害怕嘗試,說明孩子會思考此事是否有把握,會去抉擇。當孩子害怕嘗試時,需要我們積極引導和鼓勵以及陪伴:
1,語言上鼓勵:“你肯定可以的”,“我們先來試一下好不好”。這樣她大腦意識會更願意接受這件事情。
2,行為上鼓勁:一開始陪著他引導完成,然後“適當放手”,讓他知道原來此事做起來真的不難。
3,激將法:你不去做太可惜了,原來你這個勇氣都沒有呀,我原來以為你很勇敢呢。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
4,擬造一些模擬環境讓他從心理上適應緊張的氛圍:比如要參加演講比賽,帶孩子去比較空曠的地方練習,稿子熟練後聚集幾個家人當聽眾。
5,做好萬全的準備,樹立自信。比如參加演講比賽,首先稿子要熟練,接下來孩子就不會擔心忘詞而怯場。
-
8 # 藍藍湖
首先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很有可能是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包辦代替太多,對人對事又要求太高,才導致孩子不敢去嘗試。如果長輩不從自身做起,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那培養自信心就無從談起。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剛要爬上一個大臺階,奶奶跑過來說,哎呀,小心摔跤。媽媽過來拉拉孩子的褲腿說,怎麼把衣服搞得這麼髒了?長此以往,當孩子遇到大臺階的時候他在那裡等別人來抱。如果四五以後,爸爸媽媽突然覺得應該他自己走了,他卻不想走了。媽媽要求他時他大哭抗議。這時如果媽媽又妥協了,在孩子的觀念裡又加了一條,哭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所以,要改變這個現狀,要大家一起努力。首先父母不要對孩子過於苛責,事情沒有做好,多教教方法,少吵少罵。然後是讓孩子從簡單的事情入手,比如幫大人提一點東西,繫鞋帶等事情,多給孩子鼓勵,這樣孩子慢慢就敢於嘗試新鮮的事情了。
-
9 # Carnation的小晴空
為什麼孩子不敢挑戰那些他未嘗試過的事物?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沒有被父母完全的接納,他們只能接受自己好的一面,卻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也就是無法接受可能要面臨的失敗。另一方面,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就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做好一件事。即使別人會告訴他做得很好,他也不會相信,甚至會認為這只是別人的鼓勵,因為他“不夠好”。
正是這種“不夠好”的信念,讓孩子不敢去嘗試新事物,而且不僅僅如此,你會發現那些不自信的孩子不敢在公眾場合發表意見,不能盡情地展示自己;即使在人際交往時,也會處於很被動的位置,他們很少主動、大聲地與別人打招呼,而是等待別人的主動,因為他們害怕被忽視和拒絕。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讓孩子嘗試一些沒做過的事情,孩子有畏難情緒,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但是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責怪孩子,就會使原本不自信的孩子更加受打擊。比如說出這樣的話: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你怎麼這麼膽小,試都不敢試,你看看人家小明。”
……
這些話無疑是對孩子的二次傷害,他們就更不願再邁出挑戰的那一步了。
-
10 # 翔遊與鵬
孩子之所以膽小,除了先天的影響,後天教養方式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其他孩子的交往,家長也往往對孩子過於溺愛,導致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時候,容易出現害怕心理。有的家長則過分嚴厲,使孩子整日戰戰兢兢,不敢嘗試新事物,久而久之也會導致膽小。所以對新事物通常不敢嘗試,不敢接觸。
-
11 # 甜甜圈伐木累
孩子為何膽小?
很多父母經常對我抱怨,孩子膽小:什麼都不敢碰,幹什麼都謹小慎微。有一些情況是家長誇大其詞,比如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歡做搖搖車,有的孩子就是怕有音樂的玩具,有些孩子怕毛絨玩具。
除了遺傳的因素,可以說孩子的膽小與父母營造的環境息息相關。
很多孩子幾個月開始,一旦在好奇心驅使下摸摸家裡的東西,家長就緊張兮兮的對孩子吼:“這個不能碰,扎到你怎麼辦?”“你怎麼上那去,摔到你怎麼辦?”“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聽話,你站在那裡多危險呀?”其實,更多的時候,孩子是被家長的緊張兮兮的表情嚇到了。
甚至有些高焦慮值的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出現意外。陪孩子玩玩具,小零件不見了,要扒開孩子的嘴反覆檢查,擔心孩子把玩具吞了;還有些家長,孩子成長路上怎可能不摔跤,可有些媽媽就是忍受不了孩子摔倒,為此過度保護;還有些時候,家長為了圖省事,孩子貪玩不回家,就嚇唬孩子說:“一會大灰狼來把你叼走了”等等……
可以說,膽小的孩子大部分是被父母嚇大的。不是營造一個外部危險的環境,就是為了讓孩子聽話編織謊言。
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表現的膽怯的時候,通常是小朋友搶他們玩具的時候。家長又開始著急了:“你去搶呀,你怎麼那麼膽小”? 事實上,孩子的心理能量已然不足,更需要父母的理解與呵護。
孩子為何磨蹭?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磨蹭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但是,幾乎所有抱怨孩子磨蹭的父母手腳麻利、甚至做事雷厲風行。為什麼孩子和父母反差這麼大?那些動作不那麼快的家長的孩子為何反而不磨蹭?
其實,恰恰是因為家長過於急,缺乏耐心,缺少共情能力。總是用自己的節奏要求孩子,孩子做不到就指責抱怨。
長此以往,孩子有苦難言。孩子心裡的不滿無處發洩,不得不被動攻擊:你越催我,越著急,我就越慢。所以,磨蹭的孩子也是家長一手逼出來的。
孩子為何邋遢?
小時候我摔倒了,腿出血了,不敢告訴我媽,怕我媽罵我把絲襪摔破了。直到她發現我的腿傷了,心疼的抱起我,我才知道我媽愛我勝過愛衣服。
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她也總因為我衣服脫下來沒有及時掛;衣服破了沒有及時縫;做飯的時候不及時穿圍裙漸上油點了等等習慣表達不滿……
她在很多人眼裡是潔癖,我在她眼裡邋遢。但是,她不在,我反而更愛護衣物。
我發現,就是因為她對衣服的整潔程度過為關注,而且在我心裡留下了很多不好的感受。我就故意與她作對:“你越是要求我,我越不收拾。”
教育是自我修行
每個人心都有向善的種子,每個孩子都有積極成長的動力。很多時候, 磨蹭、膽小、邋遢其實都是一種無言的反抗,真的是故意跟家長對立。
因為孩子處在弱勢的位置上,家長總是威逼利用,吆喝訓斥。孩子內心的那種牴觸無處言說,他們無力反抗,就只能用糟蹋自己的方式控訴家長。
做家長的別總把勁使在孩子身上。最近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家長一些當豬,卻希望孩子成龍”。這個真是大多數家長的心態。一個家長問我,我特別擔心我孩子脾氣急,因為我脾氣就急,怎麼辦呀?
她是怕孩子像她一樣脾氣急。答案就是改自己的急脾氣!
把孩子比喻成莊稼,家長就是土壤。可是很多家長只喜歡在孩子身上下功夫,如果你自己就是塊鹽鹼地,還期待長在你土地上的莊稼枝繁葉茂,你覺得可能嗎?
另外一方面上面的幾種問題的共性是家長有偏頗。《道德經》告訴我們否極泰來的道理。不要一味的追求勇敢、快、整潔,甚至達到偏激的程度。
教育是耳濡目染的過程,好的習慣無需用力孩子都可以繼承。
順著每個生命自然的軌跡成長。
把勁收回來,用在自己身上吧!教育的本質是家長的自我修行!
-
12 # 天津桐竹麻麻
孩子因為自己完成了一件事而感到喜悅時,哪怕是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成功,我們應表現出與孩子同等的喜悅。最大限度地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愉快,並鼓勵他們傾注全 部熱情和聰明才智,去爭取新的成功。這樣,在內部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下,孩子的自信心就得到了發展。針對發展較為滯後的孩子,家長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1)針對孩子現有發展水平適當降低要求,誇大孩子進步。(2)在技能上適度進行“超前教育”,適當、適時、適度地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知識或技能,以便為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時減少障礙,幫助孩子排除導致不自信的消極因素。總之,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導、最低程度的幫助,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
13 # 果果愛分享
孩子害怕嘗試,一種可能是以前經常被包辦,沒有能力,也沒有經驗,去自己嘗試。另一種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錯誤反應有點過於激烈,孩子每一次的嘗試,父母只是關注結果,並不在乎過程。對孩子的批判過多,孩子選擇性的害怕嘗試。
-
14 # 悅雨育兒
我兒子小時候也膽小,要相比同齡的孩子來說他要膽小的多,我記得他已經三歲了,還不會蹦蹦床,不敢從高處往下跳,無論你怎麼勸他都不敢。是過年的時候,家裡來了兩個同齡親戚,三個人瘋玩了有半個月的事,我兒子就敢於從高處往下蹦了,會蹦蹦床了。
所以多讓他和同齡的孩子接觸,他看到別人能跳,我知道這個東西是不危險的了,所以他就敢了。
你還有一個孩子比我兒子小,他就比我兒子更膽小一些,追究原因是因為他的媽媽就比較膽小,然後他媽媽在做什麼事的時候都會大聲的喊,哎呀,這個太可怕了,太可怕了,這樣不行,這樣太危險了,所以孩子就很膽小。
還有就是長輩包辦代替的太多了,孩子沒有自己的親自體驗過,所以他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他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個很好的判斷。
所以,多和小女的小朋友一起玩兒,家長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給孩子多鼓勵,相信你會看到孩子的變化的。
-
15 # 航媽16
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那該怎麼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呢?
1、向他徵求意見
如果孩子委託你畫一幅畫,在你動筆時讓他給你描述這幅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他沒什麼想法了,就啟發他(“你覺得這兒該不該有個小女孩兒?她的頭髮該是什麼顏色呢?她現在在做什麼呢?”)。比如你們一起拼圖時,問他下一個地方該放哪塊拼圖,或者徵求他的襪子是該拉上去還是該脫下來。
2、教他做
你的孩子猶豫著不敢嘗試也許因為他不知道怎樣做。以一個壓力很小的方式,向他示範該怎樣去拿玩具,把襪口敞開等著他腳伸進來,用顏色和形狀來拼拼圖。家長也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一下來鼓勵孩子完成簡單的事情。
讓孩子為太陽或者沙灘上的海浪塗上顏色;把最後一塊拼圖拼好;或者把手上的香皂沖洗乾淨。如果孩子猶豫著不去,也不要勉強他,但要繼續給他機會做些不威脅他的安全和比較容易成功的事。最好能保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幫忙做事的機會。例如,把你掉在地上的書撿起來,把購物袋裡的罐裝食品取出來放到櫥櫃裡,幫忙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或把衣服從甩於桶中拿出來,在你推著手推車要出去時幫你開門,你提了很多東西時會幫你分擔一小部分。幫助家長的忙可以使孩子增強自己完成任務的自信心。
4、小小的貢獻也該表揚
當孩子在你的畫上為藍天塗上顏色時,在他自己拼上最後一塊拼圖時,在他自己費力地穿襪子而沒有放棄時,在他完成任務交給你時,家長一定要對他的表現加以讚揚。如果他自己端著一杯果汁,幾乎走了從吧檯到桌子邊的全程距離而沒有摔倒,果汁也沒有濺出時,一定要表揚他“真棒!你幾乎走完了全程。”而不是責備他“走路時能不能使果汁不濺出來?”。家長對其努力的肯定將激發孩子的自信促使他下次更加努力去做。
自信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家長,對待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如果孩子不敢嘗試,也不要責備他不“你怎麼這麼膽小呢,怎麼就不敢做呢”,慢慢引導孩子,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
16 # 萌娃派
帶班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孩子,只要遇到一點他不太熟悉的玩具或活動,就會說“我不要試!”“我不行!”
每當這時,我都會很自然地鼓勵他,“不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老師看好你!你再試一試。”
可後來我發現,這些話不僅不抵用,反而會把他惹毛,最後直接甩給我一句:“你說什麼都沒用!我就是不行!”
……
面對這種局面,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紐約時報》家庭欄目撰稿人Jessica Laney寫的一篇文章裡說:“Some children have a need to maintain an image of effortless perfection to teacher or peers”(有些孩子需要在老師或同學面前,維持一個不需要努力就很完美的形象。)
這句話突然點醒了我,孩子不願嘗試,很可能是他想要你知道,他聰明絕頂,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件事幹好,而不想讓你看到他努力的過程——努力多不酷啊。這讓我聯想到這個孩子曾經做過的一件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有一天我看到他自己一個人在搭積木,一邊想,一邊比劃著一邊搭,非常地認真。
可是我剛一走過去他就譁一下把所有的積木都推倒了。我俯下身問他,“你剛才搭的很好啊,要不要試試再搭一個?” 可他直接扭過頭去大聲說,“我不行!”“我不要!”
這一系列的舉動實在讓我困惑不已,以我對他的瞭解,他明明有能力、有信心重新搭建一個比之前更好的,但正是我的出現,讓他連試都不肯試了。看了Jessica的觀點我忽然明白了,其實他心裡很擔心讓我看到他努力的過程,因為他想讓我覺得,他輕而易舉地就能把一件事幹好,可在評估了當下我對他的要求,覺得自己不努力就不能勝任時,乾脆便選擇直接拒絕、逃避。
於是,我開始反思老師們一直以來對他的態度。他確實是我們眼中特別出色的孩子之一,特別機靈,總是一點就透,一學就會。平時和他說話的時候,老師們也會總忍不住地稱讚他“你真聰明!你真棒”之類的,好像很少會對他的過程做點評,比如“你搭建得真努力,我特喜歡你這樣專注。”
可能久而久之,就引起了他對於自己“完美”形象的警惕。當他有了“我不要讓別人看到我努力”的意識之後,那麼我再說“你真努力”的話,反倒不好使了,這會更加劇他對我的反感,他心裡八成在想,“怎麼又被你看到我努力了!我就是不要你看到!”從而變得更加容易發脾氣。
看到這裡,你也許不禁扼腕嘆息掩面而泣,直恨自己一直以來都誇錯了!
那好,我們再說說從現在開始該怎麼往回扳吧!
我們可以協助他一起重構對於“努力”和“結果”的看法。
1不著急做好人,讓孩子正視“努力”
一般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完美形象的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先會藏著掖著不讓你看到。一旦超過他的嘗試次數和忍耐極限的時候,他就會纏著你說,“媽媽,這怎麼搞,你來弄!”
這時父母基本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直接教,但很多時候都會使用第二種——鼓勵他自己再嘗試一下。但這往往會招致強烈的反抗,“我都試了,就是不行嘛!就得你來!”如果你再多說兩句“加油”,反倒可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惡化,最後逼得要麼全家雞飛狗跳,要麼父母服軟就範:“好好好,我教你。”
為什麼父母原本正常的鼓勵反倒使這些孩子如此介意和惱怒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心裡知道,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事情總是不成,他們擔心再這樣下去反倒會被人看扁,所以乾脆不想去嘗試。
讓孩子釋放過激情緒的時候,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插話,等他稍微平靜些了,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很沮喪,很理解你。你可以把玩具給我,雖然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玩,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才知道怎麼玩,就算最後玩不出來我也覺得很開心。你可以在一邊看和學,但是媽媽覺得如果你自己探索會更有趣,無論最後結果怎麼樣,只要你努力了媽媽都會為你驕傲!當然,要不要看媽媽玩,是你自己的選擇,我也不強求。”
語氣要做到兩點:“calm”冷靜+“firm”堅定。
如果說完這番話,孩子把玩具從你手上再搶回去,但沒過多久又還回來的時候,你一定要給他一個臺階下,比如說,“這樣,我們要不一起努力看看,到底我們倆能否一起搞明白這玩具如何玩。”
這時你依然有意識地讓孩子來主導,你只是作為一個陪伴者,讓他心裡可以更有底氣。不管最後有沒有做成,你都要反覆給他強調“媽媽看到你在努力,真好!”
2扭轉你自己的思維,跟孩子一起正視“失敗”
孩子害怕努力,不敢嘗試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一直期待一個成功的結果,只有成功了才說明他們的努力是有用的啊!如果不具有十足的把握,就根本不會去嘗試。可問題是,我們怎麼可能保證每一次努力過後都會是好的結果呢?
所以孩子不願讓你看到他在努力,很可能也是因為對於失敗,他是打心底裡看不起的。自己假裝不努力至少心理可以得到安慰——“我是因為沒有努力才失敗的”。如果別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可還是失敗,那就直接證明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了,這是孩子不願意接受的。
他們這種對失敗錯誤的認知基本都是從自己周圍的大人那裡學來的,想要改變,父母和孩子都需要重新認識失敗——失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是隻有成功才能證明孩子的能力。
在美國上研究生的時候,我最常聽到的導師說的話就是“learn from failure”——從失敗中學習,言下之意就是“失敗”並不是不好的,反倒是筆巨大的財富!我們的馬雲爸爸就說過,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因此失敗的經歷才更寶貴,從失敗中學習才能獲益更多。
為什麼文章開始說的那個孩子拒絕再搭一次積木給我看呢?他的潛意識裡,可能就是認為“失敗”是不好的,只有“成功”才能獲得認可。因此他才會去想用一些不被人看到努力的方法獲取成功,一旦發現我注意到他在搭積木,就馬上推倒。如果說這個孩子知道其實“失敗”也沒什麼的,他也就沒有動機去遮遮掩掩自己的努力,或是拒絕和躲避了。
根源都在家長怎麼做,你是怎麼看待失敗的?在孩子嘗試失敗的時候,你通常的做法都是怎樣的?你有沒有意識到,其實“失敗”很有用?多舉一些例子,分享自己努力了很久卻依然失敗的經歷,並且跟孩子一起分享從失敗裡學到了什麼,這些都可以重新構建起他對於“失敗”的認識,從而變得不再害怕嘗試和努力。
真正的輸家,是那些害怕失敗,連嘗試都不敢的人。
-
17 # 涵妮媽媽育兒經
不著急做好人,讓孩子正視“努力”
一般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完美形象的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先會藏著掖著不讓你看到。一旦超過他的嘗試次數和忍耐極限的時候,他就會纏著你說,“媽媽,這怎麼搞,你來弄!”
這時父母基本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直接教,但很多時候都會使用第二種——鼓勵他自己再嘗試一下。但這往往會招致強烈的反抗,“我都試了,就是不行嘛!就得你來!”如果你再多說兩句“加油”,反倒可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惡化,最後逼得要麼全家雞飛狗跳,要麼父母服軟就範:“好好好,我教你。”
為什麼父母原本正常的鼓勵反倒使這些孩子如此介意和惱怒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心裡知道,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事情總是不成,他們擔心再這樣下去反倒會被人看扁,所以乾脆不想去嘗試。
讓孩子釋放過激情緒的時候,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插話,等他稍微平靜些了,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很沮喪,很理解你。你可以把玩具給我,雖然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玩,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才知道怎麼玩,就算最後玩不出來我也覺得很開心。你可以在一邊看和學,但是媽媽覺得如果你自己探索會更有趣,無論最後結果怎麼樣,只要你努力了媽媽都會為你驕傲!當然,要不要看媽媽玩,是你自己的選擇,我也不強求。”
語氣要做到兩點:“calm”冷靜+“firm”堅定。
如果說完這番話,孩子把玩具從你手上再搶回去,但沒過多久又還回來的時候,你一定要給他一個臺階下,比如說,“這樣,我們要不一起努力看看,到底我們倆能否一起搞明白這玩具如何玩。”
這時你依然有意識地讓孩子來主導,你只是作為一個陪伴者,讓他心裡可以更有底氣。不管最後有沒有做成,你都要反覆給他強調“媽媽看到你在努力,真好!”
扭轉你自己的思維,跟孩子一起正視“失敗”
孩子害怕努力,不敢嘗試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一直期待一個成功的結果,只有成功了才說明他們的努力是有用的啊!如果不具有十足的把握,就根本不會去嘗試。可問題是,我們怎麼可能保證每一次努力過後都會是好的結果呢?
所以孩子不願讓你看到他在努力,很可能也是因為對於失敗,他是打心底裡看不起的。自己假裝不努力至少心理可以得到安慰——“我是因為沒有努力才失敗的”。如果別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可還是失敗,那就直接證明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了,這是孩子不願意接受的。
他們這種對失敗錯誤的認知基本都是從自己周圍的大人那裡學來的,想要改變,父母和孩子都需要重新認識失敗——失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是隻有成功才能證明孩子的能力。
在美國上研究生的時候,我最常聽到的導師說的話就是“learn from failure”——從失敗中學習,言下之意就是“失敗”並不是不好的,反倒是筆巨大的財富!我們的馬雲爸爸就說過,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因此失敗的經歷才更寶貴,從失敗中學習才能獲益更多。
根源都在家長怎麼做,你是怎麼看待失敗的?在孩子嘗試失敗的時候,你通常的做法都是怎樣的?你有沒有意識到,其實“失敗”很有用?多舉一些例子,分享自己努力了很久卻依然失敗的經歷,並且跟孩子一起分享從失敗裡學到了什麼,這些都可以重新構建起他對於“失敗”的認識,從而變得不再害怕嘗試和努力。
真正的輸家,是那些害怕失敗,連嘗試都不敢的人。
-
18 # YoKID育兒寶典
YoKID優兒學堂心理專家李嬌老師:
5歲的寶寶害怕嘗試,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寶寶之前有失敗的經歷,而且帶給他的體驗很不好。我舉個小例子簡單說明一下。寶寶之前可能特別想去拿衣櫃頂上的小箱子,嘗試了各種辦法,最後,他找來了一個小凳子,踩著凳子去拿,正當拿到箱子的瞬間,腳踩空了,摔倒了,而且特別疼。箱子沒拿到,自己摔倒了,凳子也爛了。寶寶沒有完成他之前的目標,但是帶來了非常糟糕的體驗。還可能是寶寶喜歡小狗,想養一隻小狗,可能是養育不當加上小狗不適應,造成小狗的死亡。這兩個小例子都是給寶寶的嘗試造成了不好的體驗,讓寶寶不願意再去嘗試。
還有可能是因為家長的態度。為什麼這麼說,我給大家說一個生活場景大家就明白了。由於寶寶還小,手腳發展的還不是很穩定,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出現寶寶把杯子摔了,把垃圾筐踢到了,家長看到後,很生氣,大聲指責寶寶,因為家長看到的是寶寶做錯了事情,必須得糾正寶寶得行為。但是家長忽略了一點,他不知道寶寶為什麼做錯了,可能是他想給媽媽倒杯水,幫媽媽倒垃圾,但自己手腳還不是很利落造成了失誤。寶寶心裡就會形成一個思維定勢,他覺得他的嘗試會給別人帶來麻煩,試問,寶寶怎能不害怕去嘗試?
還有就是寶寶得性格使然,或者家長的教育方式得漏洞,都會造成寶寶害怕去嘗試。
-
19 # 葡萄老師讀書
孩子害怕嘗試,說明家庭教養肯定出了問題。
在3~6歲的孩子中,很多被人們貼上“不良行為”的標籤,其實這些所謂的“不良行為”更多地與其情感、身體發育和認知發展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正因為如此,大多數家長不理解,誤認為是孩子不聽話、故意搗亂,因此就使家長與其孩子行為發生摩擦,然後家長大打出手進行權威壓迫或者懲罰。
3~6歲這幾年,是人一生中最興奮、最忙碌的幾年。因此,我們採取傳統的懲罰的教育方法,如說教、吼叫甚至打罵,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孩子當時停止下來,只是屈服於家長的權威,並不是由衷欣然的接受。為什麼呢?
在我們學習中心,有一個小孩,平時父母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接送、吃喝以及一切的日常管理都由阿姨全全代辦,但是,當孩子發生了某些家長認為不對的行為時,這個媽媽會介入,採取的方法就是懲罰,這其中包括打罵、罰跪。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管教方法下,就對外界產生了敵對心理,具體的表現就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會用自己不良的行為試探,看看周圍人的反應;再有就是與學校幼兒園老師是以敵對方式接觸,老師越不讓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看看老師怎麼辦。還有就是家長懲罰多了,孩子會變得膽小了,什麼也不敢嘗試了,什麼也不敢體驗了、畏手畏腳。所以,懲罰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有問題,起不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懲罰解決不了問題,家長就要採取管教的方式。這個管教跟懲罰沒有任何關係。管教是管理與教育,是家長透過管理與教育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這就決定了您在管教小孩時需要怎樣做、並且在之後溫柔而堅定地堅持到底,而不是期待這你的孩子“守規矩”。父母怎麼做呢?
一、相互尊重。父母首先要尊重自己,並且讓孩子明確的能夠看到並感覺到。例如:說話算話,父母一定要堅持,既然說了就要這樣做,既是對自己尊重,又要讓孩子看你的堅持,在這個過程還要透過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讓孩子體會到溫柔。這就是溫柔的堅持。舉例說明:九月開學,三歲的寶寶開始幼兒園的生活,孩子不願意去時,父母的態度一定是堅持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上班,寶寶上幼兒園,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必須去的。並且溫柔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我們也會想你。
二、有效的溝通。主要在於父母和孩子都能很好的地傾聽,並且要用尊重的話語去跟他們溝通。這時父母就會看到,當孩子們思考並參與,而不是告訴他們要想什麼和做什麼時候,他們會更好地聽。舉例說明:孩子在玩樂高時,不會搭了,這時家長如果去了解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在試圖提出幾個解決方案,孩子會很高興的。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說不會搭好好想一想嗎?自己想,動腦筋。或者告訴幼兒這樣做那樣做,那這種溝通就是無效的。
三、發生問題,主要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發牢騷、進行責備永遠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將要決定如何解決問題,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父母將學會與孩子一起找到互相尊重的、有益的解決方案。這個問題比較好理解,當孩子打翻了水,我們一定是跟孩子商量怎麼處理,誰擦地,誰擦桌子,而不是去指責他怎麼不小心啊等等,這樣不但會讓孩子的情緒很糟糕,還沒有學會解決問題。
-
20 # 媽咪寶貝傳媒
寶貝不喜歡接受挑戰,遇事退縮,爸爸媽媽予以鼓勵本身並沒有錯,寶貝在這種無力和沮喪的狀態下的確需要最為親近的人的理解與支援,但鼓勵的態度和方式非常的重要,涉及到幾方面的因素:
1.爸爸媽媽需要放平心態。寶貝很容易捕捉到我們的態度、表情等這類非語言資訊,面對寶貝的“自暴自棄”,爸爸媽媽焦慮、急躁的態度和表情更容易給寶貝增添壓力,相反,理解、信任的態度和表情更容易讓寶貝重拾信心。
2.接納、共情感受。寶貝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先共情感受,再給予鼓勵。比如“搭了這麼久的積木,卻倒下了,的確讓人很難過。”先讓寶貝感受到理解,情緒慢慢平靜下來之後,再鼓勵寶貝去找一下積木坍塌的原因,或者重新再搭一次,這個時候,寶貝也往往更容易聽得進去我們所說的話。
3.用選擇的方式鼓勵寶貝重新嘗試。與單純的鼓勵寶貝再試一次相比,用選擇的方式鼓勵寶貝嘗試,讓寶貝擁有一些主動權,更容易幫助寶貝恢復自信,如“你覺得在底下鋪上兩層還是三層的寬積木可以讓房子更穩固?”
4.讓寶貝小步前進。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接受挑戰和遇事勇於克服困難的,有的人喜歡穩步地前進,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鼓勵寶貝每一次的微小進步,而不是突然讓寶貝去完成一個力不能及的目標。也可以把一個有難度的任務拆分成若干個單元和模組,讓寶貝分步、逐級來完成,幫助寶貝逐漸、穩步地建立起自信。
5.使用描述性的鼓勵。鼓勵的方式對寶貝的自我評價與自信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還是以搭積木為例,假設對寶貝說“太棒了!”“你搭得真好!”“你真聰明!”,這些評價式的讚美不但不會讓寶貝充滿自信地迎接挑戰,反而會削弱寶貝的自信。對於有些寶貝,他們很擔心萬一下一個搭得不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不夠聰明和不棒了?寶貝會因此增添壓力。出於壓力,可能會更願意重複相同的工作,反正這樣做事情足以獲得讚美,為什麼還要冒險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事情呢?另外,“你又成功了!”更在意的是事情的結果,萬一失敗了呢?是不是就沒有人來讚賞自己的成功了呢?為了避免失敗,乾脆什麼也不做了。
所以,鼓勵寶貝儘量用描述性的方式,如“我看到你在下面搭了兩層寬的積木,這個房子的底下更穩固了。”描述寶貝所做的努力和所經歷的過程。
回覆列表
孩子是不是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說錯了或做錯了,被人嘲笑,覺得很難堪。我是個內向的人,小時候曾經很愛說話,但被媽媽取笑後就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話就不敢說了。所以對孩子說的話,無論大人感覺怎麼荒謬,怎麼傻,都不要去嘲笑,要維護他們的傻,保護他們的純真。
另外千萬別給自己給孩子貼標籤,“我們家孩子特別內向,一遇到什麼場合肯定是往後縮的那個!”一個孩子性格內向,和他是否想要表現並不存在直接的關聯。大部分內向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感受關注度很高,只要他們覺得害怕的事情就不太願意嘗試。從一定意義上講,他們也許也更加聰明,比同齡人更早關注自己會給別人帶去的感受。在孩子不敢去嘗試的時候,我們父母成人親自上陣為他們展示一下,其實這一切並沒有那麼可怕,有點小問題也會有掌聲,你看大人也會做錯,別人並沒有因為你的失誤或小錯誤而不喜歡你,改變對你的好印象。再者來說,每個人喜好不同,即使再深思熟慮的東西也會有人不喜歡,這是個人愛好,和做得好不好沒關係。就想媽媽經常會做錯一些事,寶寶也依舊很愛媽媽,對不對。對孩子每一次小心的嘗試,不論做的好不好,都要給予護甲和可能,一個連做錯都會被讚美的孩子,一定不會太差。當然,你不用擔心這樣的孩子會自滿,這樣的孩子都是很自省的,他們會反思自己做事說話的對錯,所以不願聽別人評價太多,尤其是負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