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3D地理視覺

    公元前6000年,就有說閃語的閃米特人在兩河流域生活。兩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這個文明的歷史是由閃米特人和說印歐語的雅利安人所創造的,當然兩河流域最早的蘇美爾人的文明可能與他們沒有關係。現在一般認為,閃米特人源於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地理條件不是很好,沙漠很大。半島南部葉門自然條件好一些,可以農耕,半島北部基本上是遊牧區,北部的閃米特人叫做“貝杜因人”,意思是“荒漠遊牧民”。從葉門向北沿紅海東岸(漢志地區)可以比較方便的到達巴勒斯坦,然後經敘利亞到達歐洲,所以,這是一條傳統的商道。但是在公元7世紀前,阿拉伯半島在世界歷史上沒有什麼影響,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當落後。

    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來的雅利安人――波斯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國。這個帝國疆域空前的廣大,從印度河流域到高加索山區到小亞細亞,還包括埃及。連線兩河流域到埃及的中間部分,是窄長的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廣袤的阿拉伯半島不在波斯帝國的區域內,因為這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地區。從公元前538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和兩河流域和約旦河流域的閃米特人眾多部落打交道,但和沙漠中的貝杜因人好像沒有歷史記載的來往。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薩珊王朝。這是一個強大的波斯帝國,興盛時的區域和古波斯帝國差不多。

    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給了羅馬帝國以沉重打擊。羅馬帝國分裂後,波斯帝國又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並於公元572年佔領了阿拉伯半島的葉門地區,以切斷中國到拜占庭的海上絲綢之路。阿拉伯漢志商道被切斷,給阿拉伯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依靠商道生存的人們紛紛失業,商業貴族壓縮業務,以放高利貸為生,使阿拉伯半島各種社會矛盾增加和激化。當阿拉伯半島與世界經濟聯絡起來,半島目前的處境預示著阿拉伯人要向生存宣戰了。

    阿拉伯半島的貝杜因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得到了“真主的啟示“,並開始宣傳伊斯蘭教,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島已基本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在阿拉伯半島是第一次,這第一次撼動了以後的世界。

    當時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長期的戰爭已使他們兩敗俱傷,天賜良機與阿拉伯人。在公元651年滅掉了波斯帝國,波斯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

    在阿拉伯統治期間,波斯人逐漸信仰了伊斯蘭教。但波斯人有著遠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歷歷史和燦爛文明,波斯人在語言上、文學上等各方面影響著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在阿拉伯帝國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建立後,伊斯蘭教出現了政治派別――什葉派。作為伊斯蘭教的少數派,什葉派處在一個反對黨的地位,長期受到遜尼派的打壓,舉行了很多次起義,也建立了一些政權,但都被遜尼派滅掉了。波斯人作為一個被征服者被統治者,傾向於接受什葉派觀點,作為反抗征服者的思想武器。公元1502年波斯人推翻土庫曼人的白羊王朝,建立了波斯薩法維王朝,這個王朝一直存在到公元1736年。這個王朝將什葉派定為國教,什葉派在波斯獲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在波斯人的政治和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跡。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1258年滅亡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顯比阿拉伯人要表現的強。波斯人的薩法維王朝雄居了200多年,是西亞強國,曾經佔有過伊拉克,而阿拉伯人的區域大部分被土耳其佔領,獨立很晚。波斯人薩法維王朝與遜尼派的土耳其為了控制交通線和戰略要地,打了200多年仗,宗教因素也是一個戰爭原因。到了近代,阿拉伯諸國都成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伊朗(波斯)則成了半殖民地。

    20世紀後,阿拉伯主義盛行,一個要統一阿拉伯為一個國家的理想出現了,埃及的納賽爾成了領袖。阿拉伯主義要改波斯灣為阿拉伯灣,並向伊朗提出領土要求,對此民族感極強的波斯人對阿拉伯人很是不滿。阿拉伯人絕大多數是遜尼派,波斯人是什葉派,這種政治上的教派衝突是很難調和的,已經深刻到人們的精神之中。霍梅尼上臺後,伊朗變成了一個什葉派的神權國家,並且要向阿拉伯人的國家輸出伊斯蘭革命,給阿拉伯國家造成了很大麻煩,阿拉伯國家對伊朗抱有不可磨滅的警惕意識。霍梅尼提出了一種不分民族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實體的泛伊斯蘭主義,並對阿拉伯主義大加批評,但阿拉伯人向來對同教不同族的人有強烈的排斥性,對什麼世界伊斯蘭實體不感興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是有深刻的歷史沿襲和文化精神原因的。

    乘霍梅尼剛上臺,伊朗政局不穩,外交政策不對,在國際上處於空前孤立的時候,薩達姆的伊拉克發起了侵略伊朗的戰爭,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20世紀直接進行軍事對抗。兩伊戰爭,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支援伊拉克,美蘇及西方強國也支援伊拉克。但打了八年,伊拉克並沒有打贏,相反停戰後,伊拉克相反停戰後,伊拉克又去打阿拉伯兄弟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的發生,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現在的伊拉克是什葉派穆斯林當權,波斯人比較高興,但阿拉伯人心裡是感到不舒服的。

  • 2 # 湖北一孝感

    公元前6000年,就有說閃語的閃米特人在兩河流域生活。兩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這個文明的歷史是由閃米特人和說印歐語的雅利安人所創造的,當然兩河流域最早的蘇美爾人的文明可能與他們沒有關係。現在一般認為,閃米特人源於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地理條件不是很好,沙漠很大。半島南部葉門自然條件好一些,可以農耕,半島北部基本上是遊牧區,北部的閃米特人叫做“貝杜因人”,意思是“荒漠遊牧民”。從葉門向北沿紅海東岸(漢志地區)可以比較方便的到達巴勒斯坦,然後經敘利亞到達歐洲,所以,這是一條傳統的商道。但是在公元7世紀前,阿拉伯半島在世界歷史上沒有什麼影響,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當落後。

    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來的雅利安人――波斯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國。這個帝國疆域空前的廣大,從印度河流域到高加索山區到小亞細亞,還包括埃及。連線兩河流域到埃及的中間部分,是窄長的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廣袤的阿拉伯半島不在波斯帝國的區域內,因為這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地區。從公元前538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和兩河流域和約旦河流域的閃米特人眾多部落打交道,但和沙漠中的貝杜因人好像沒有歷史記載的來往。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薩珊王朝。這是一個強大的波斯帝國,興盛時的區域和古波斯帝國差不多。

    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給了羅馬帝國以沉重打擊。羅馬帝國分裂後,波斯帝國又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並於公元572年佔領了阿拉伯半島的葉門地區,以切斷中國到拜占庭的海上絲綢之路。阿拉伯漢志商道被切斷,給阿拉伯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依靠商道生存的人們紛紛失業,商業貴族壓縮業務,以放高利貸為生,使阿拉伯半島各種社會矛盾增加和激化。當阿拉伯半島與世界經濟聯絡起來,半島目前的處境預示著阿拉伯人要向生存宣戰了。

    阿拉伯半島的貝杜因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得到了“真主的啟示“,並開始宣傳伊斯蘭教,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島已基本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在阿拉伯半島是第一次,這第一次撼動了以後的世界。

    當時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長期的戰爭已使他們兩敗俱傷,天賜良機與阿拉伯人。在公元651年滅掉了波斯帝國,波斯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

    在阿拉伯統治期間,波斯人逐漸信仰了伊斯蘭教。但波斯人有著遠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波斯人在語言上、文學上等各方面影響著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在阿拉伯帝國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建立後,伊斯蘭教出現了政治派別――什葉派。作為伊斯蘭教的少數派,什葉派處在一個反對黨的地位,長期受到遜尼派的打壓,舉行了很多次起義,也建立了一些政權,但都被遜尼派滅掉了。波斯人作為一個被征服者被統治者,傾向於接受什葉派觀點,作為反抗征服者的思想武器。公元1502年波斯人推翻土庫曼人的白羊王朝,建立了波斯薩法維王朝,這個王朝一直存在到公元1736年。這個王朝將什葉派定為國教,什葉派在波斯獲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在波斯人的政治和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跡。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1258年滅亡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顯比阿拉伯人要表現的強。波斯人的薩法維王朝雄居了200多年,是西亞強國,曾經佔有過伊拉克,而阿拉伯人的區域大部分被土耳其佔領,獨立很晚。波斯人薩法維王朝與遜尼派的土耳其為了控制交通線和戰略要地,打了200多年仗,宗教因素也是一個戰爭原因。到了近代,阿拉伯諸國都成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伊朗(波斯)則成了半殖民地。

    20世紀後,阿拉伯主義盛行,一個要統一阿拉伯為一個國家的理想出現了,埃及的納賽爾成了領袖。阿拉伯主義要改波斯灣為阿拉伯灣,並向伊朗提出領土要求,對此民族感極強的波斯人對阿拉伯人很是不滿。阿拉伯人絕大多數是遜尼派,波斯人是什葉派,這種政治上的教派衝突是很難調和的,已經深刻到人們的精神之中。霍梅尼上臺後,伊朗變成了一個什葉派的神權國家,並且要向阿拉伯人的國家輸出伊斯蘭革命,給阿拉伯國家造成了很大麻煩,阿拉伯國家對伊朗抱有不可磨滅的警惕意識。霍梅尼提出了一種不分民族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實體,並對阿拉伯主義大加批評,但阿拉伯人向來對同教不同族的人有強烈的排斥性,對什麼世界伊斯蘭實體不感興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是有深刻的歷史沿襲和文化精神原因的。

    乘霍梅尼剛上臺,伊朗政局不穩,外交政策不對,在國際上處於空前孤立的時候,薩達姆的伊拉克發起了侵略伊朗的戰爭,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20世紀直接進行軍事對抗。兩伊戰爭,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支援伊拉克,美蘇及西方強國也支援伊拉克。但打了八年,伊拉克並沒有打贏,相反停戰後,伊拉克又去打阿拉伯兄弟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的發生,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現在的伊拉克是什葉派穆斯林當權,波斯人比較高興,但阿拉伯人心裡是感到不舒服的。

    風水來回轉,伊朗人的霍梅尼思維導致伊朗在世界上發生種種問題,有可能被西方國家打擊,阿拉伯人可能會是一種特殊的心情來看待吧!

    兩個恩恩怨怨了1000多年的民族,何時才能處於正常關係呢?

  • 3 # 2月16日晴

    阿拉伯人的民族來源可以上溯到遠古的閃米特人部落,他們認為自己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在歷史上與亞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猶太人)等有親緣關係。7世紀初,伊斯蘭教興起後,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蘭教旗幟下完成統一後迅速向外擴張。8世紀中葉建立起東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橫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中國史稱“大食”)。 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建都麥地那,後移至庫法。倭馬亞王朝(661~750)遷都大馬士革;阿拔斯王朝(750~1055)遷都巴格達。10世紀起,國勢漸衰,並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哈里發政權。1055年塞爾柱土克曼人攻佔巴格達,東部哈里發國遂亡。西部各哈里發國也隨之先後覆滅。但哈里發的名義一直延續到1258年。

    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和之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以前,阿拉伯人係指阿拉伯半島上以遊牧為生的閃米特(Semitic)居民。

    阿拉伯帝國之後,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居民接受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並且經歷了混血。形成一個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為紐帶的語言文化群體。

    近代所稱阿拉伯人包括從非洲西部摩洛哥到伊朗西南的沼澤地帶操阿拉伯語的居民,其範圍包括北非馬格里布(Maghreb)全部,阿拉伯半島以及中東等廣大地區。

    阿拉伯人把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帶到阿拉伯帝國各個角落,取代了當地語言和宗教,同時吸收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形成以巴格達、開羅和科爾多瓦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在文學、醫學、史學、數學、天文、建築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阿拉伯風格的建築物至今遍佈於西亞、中亞和北非。早在阿拔斯王朝(中國古書“黑衣大食”)時期,阿拉伯人即與中國發生貿易關係,經內陸走絲綢之路。“怛羅斯戰役”後,阿拉伯人不僅控制了中亞,還得到了造紙術。經海路到廣州、泉州、揚州等地經商,並有一些阿拉伯人留居中國。在巴格達還設有專賣中國貨的市場。

    文化思想

    阿拉伯人的歷史貢獻與其它其他民族不同,阿拉伯人的科學成就與伊斯蘭教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在伊斯蘭教進入阿拉伯土地之前的漫長歲月中,矇昧的阿拉伯人以及帝國內其他一些後來皈依。

    隨著阿拉伯人版圖與活動範圍的擴張,許多民族如波斯人成為信奉由阿拉伯人率先傳播的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由於踐行伊斯蘭所倡導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國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學文化上持寬容與兼收幷蓄的態度,從而大大推動了那個時代科學的進步和發展。

    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在亞洲和北非的影響很大,在阿拉伯帝國極盛之時,成批的阿拉伯人外出經商或是傳教,將伊斯蘭教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伊斯蘭教的傳播,古蘭經所規定的“眾穆斯林皆為兄弟”的偉大理念,使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阿拉伯氏族社會的根基受到極大的動搖,不同的穆斯林民族間得以相互團結,共同發展。崇尚伊斯蘭教寬容,自由與平等的億萬穆斯林由衷地擁護和追隨伊斯蘭教,甚至不惜以用鮮血和生命來維護伊斯蘭教的尊嚴。

    阿拉伯人的貢獻十分重大,主要在文學,數學,歷史等領域上,以及文化的交流,發揚和傳承上。阿拉伯人崇尚科學,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經說:“信徒們,去尋求知識吧,哪怕遠到中國!”穆罕默德另一句名言:“如果你有兩塊麵包,你應當用其中的一塊來換取一朵水仙花。”這表明伊斯蘭教先知提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阿拉伯的科學貢獻主要透過翻譯希臘文,拉丁文和波斯文書籍體現。在伊斯蘭黃金時代,大量文獻和科學書籍被翻譯成阿拉伯文,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在阿拉伯世界的發展。同時阿拉伯商人對文化交流的促進功不可沒。

    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人在東西方交流中的貢獻: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透過戰爭或是貿易傳入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公元830年,蘇丹馬蒙建立了翻譯機構“智慧宮”,從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阿拉伯人翻譯了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阿拉伯譯名為Almagest(至大論),西班牙人又翻譯了此書,西方人才瞭解托勒密的宇宙觀,哥白尼、伽利略才有批判的物件,牛頓最後才能發現萬有引力。上面提到的“智慧宮”,蘇丹馬蒙為了得到珍貴的典籍,不惜以與著作等質量的黃金作為酬勞。另外,西方人也將中世紀的科學形象地比作:“華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可見阿拉伯人對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

    數學

    阿拉伯人對數學的貢獻:花刺子模數學家花拉子密把代數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數學分支,他寫的《還原與物件的科學》成為數學歷史上的名著,他本人也被稱為代數之父,他的著作到16世紀的時候還是歐洲各主要大學的教科書。其他的阿拉伯數學家在三角幾何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們把三角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並把圓周率算到17位數值,打破了中國數學家祖沖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記錄。在幾何學方面,他們把圖形和代數方程式聯絡起來,成為解析幾何的先驅,後來的笛卡兒的解析幾何也是在阿拉伯人的基礎上實現的。 阿拉伯人對科學的最大貢獻是以阿拉伯數字為工具,結合古希臘的邏輯學發展出完善的代數學,今天的“代數(ALGEBRA)”一詞即來自阿拉伯語(AL-JABR)。波斯人奧瑪爾·海亞姆是《代數問題的論證》(簡稱《代數學》)一書的作者,在數學尤其是代數學歷史上堪稱最傑出者之一。另外,奧瑪爾·海亞姆還進一步發展了二項式定理。

    三角學在阿拉伯數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的產生與發展和天文學有密切關係。阿拉伯人在印度人和希臘人工作的基礎上發展了三角學。他們引進了幾種新的三角量,揭示了它們的性質和關係,建立了一些重要的三角恆等式。給出了球面三角形和平面三角形的全部解法,製造了許多較精密的三角函式表。系統而完整地論述三角學的著作是由十三世紀的學者納西爾丁完成的,該著作使三角學脫離天文學而成為數學的獨立分支,對三角學在歐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近似計算方面,十五世紀的阿爾卡西在他的《圓周論》中,敘述了圓周率π的計算方法,並得到精確到小數點後16位的圓周率,從而打破祖沖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記錄。此外,阿爾卡西在小數方面做過重要工作,亦是我們所知道的以“帕斯卡三角形”形式處理二項式定理的第一位阿拉伯學者。

    阿拉伯幾何學的成就低於代數和三角。希臘幾何學嚴密的邏輯論證沒有被阿拉伯人接受。

    總的來看,在世界上大多數地方正處於科學上貧瘠的時代,阿拉伯的數學成就很大,歐洲人主要就是透過阿拉伯數學家的譯著才瞭解古希臘和印度以及中國數學的成就,可見阿拉伯人對於數學的貢獻之巨大。

    文學

    阿拉伯人對文學的貢獻:阿拉伯文學的主要題材是詩歌和散文。《古蘭經》堪稱阿拉伯文學的典範,而且《古蘭經》不僅僅是一部宗教經典,也是一部對社會、政治、道德體系全方位規劃的經典,她使伊斯蘭更是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一千零一夜》則生動展示了古代伊斯蘭世界社會生活的斑斕畫面,高爾基在評論《一千零一夜》時,把它譽為民間口頭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里程碑”。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內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顯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給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產。除了自身的文學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譯和改編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亞洲四大文豪之一阿拉伯作家卡里·紀伯倫的詩篇號稱當代阿拉伯文學,乃至全世界文學的瑰寶。

    天文學

    阿拉伯人對天文學的貢獻:著名的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的著作《花拉子密列表》 對後世的歐洲天文學的影響極大。花拉子密自己的名字被誤傳為“algorism”,後來該詞具有“計算藝術”的意思,即我們今天所稱的“算術”(arithmetic)(而古代的所謂算術則是我們今天所謂的“數論”)。阿拉伯科學家比魯尼(973—1050)論證了地球自轉的理論,以及地球是繞太陽運轉,並精確測定了地球的經緯度。白塔尼(858—929)糾正了托勒密的許多錯誤,編制了薩比天文歷表:資料。在天文學方面,阿拉伯人在帝國境內建立了一系列天文臺,製造了大量精密的天文儀器,他們測定了地球的圓周長48001公里,已經相當準確,他們制定的太陽曆,每5000年才誤差一天。

    阿拉伯天文學家批判地球中心說,預測了地球自轉並繞太陽轉,他們還精確地測出了子午線的長度,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巴塔尼在他著作《薩比天文表》中,對托勒密的一些錯誤進行了糾正,這部書傳到歐洲,成為後來歐洲天文學發展的基礎。此外,阿拉伯人在曆法研究和制訂方面也做出了巨大成就,伊斯蘭太陽曆一年平均365天,每128年設31閏年,閏年為366天。阿拉伯天文學家使用的儀器也很先進,9世紀前後,他們已經使用了象限儀、星盤、日晷、地動儀等等。

    公元829年,巴格達建立天文臺,在這裡工作過的著名天文學家有法幹尼等人。法幹尼著有《天文學基礎》一書,對托勒密學說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賈法爾·阿布·馬舍爾著《星占學巨引》,後來在歐洲傳播甚廣,是1486年奧格斯堡第一批印刷的書籍之一。

    另外,塔比·伊本·庫拉發現歲差常數比托勒密提出的每百年移動一度要大;而黃赤交角從托勒密時的23°51"減小到23°35"。把這兩個現象結合起來,他提出了顫動理論,認為黃道和赤道的交點除了沿黃道西移以外,還以四度為半徑,以四千年為週期,作一小圓運動。為了解釋這個運動,他又在托勒密的八重天(日、月、五星和恆星)之上加上了第九重。

    哲學

    阿拉伯人對哲學的貢獻:阿拉伯學者法拉比對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與《工具論》作了全面註釋,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被譽為繼亞里士多德後的“第二導師”、“伊斯蘭東方最偉大的哲學權威”。

    7世紀初,穆罕默德(約570~632)在阿拉伯半島復興了伊斯蘭教。7世紀末,一些伊斯蘭教教徒對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和世俗傾向不滿,他們以守貧、苦行和禁慾進行消極的抗議,逐漸形成了蘇非派。該派的思想十分龐雜,除以《古蘭經》和“聖訓”(即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為根據外,還受到新柏拉圖學派和波斯、印度等東方古老思想的影響。該派的思想以神秘主義為特徵,尤其在8世紀中葉以後,宣傳神秘的愛、泛神論和神智論思想,要求奉行內心修煉、沉思入迷,以達到與真主合一。

    12世紀後,蘇菲派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該派形成許多宗派,活動遍及整個伊斯蘭世界。

    13世紀初,伊本-阿拉比創立了所謂“一元論”的學說,把客觀事物和人的自由意志都看成是真主的本質和屬性的表現,從而把神秘主義發展為有系統的泛神論思想。蘇菲派思想至今在伊斯蘭世界仍有很大的影響。

    9~12世紀,在傳播希臘哲學和波斯哲學思想的過程中,在阿拉伯伊斯蘭教徒統治下的廣大地區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哲學家。這些哲學家較多地接受古希臘羅馬哲學和各種東方傳統思想的影響,尤其推崇亞里士多德,並註釋其哲學或科學著作。他們根據社會鬥爭和生活實踐的需要,用從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那裡獲得的精神營養,對《古蘭經》及伊斯蘭教的教義進行種種解釋,同伊斯蘭教正統派經院哲學進行鬥爭。這些哲學家構成了中世紀阿拉伯哲學的主體,西方學者一般稱之為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他們對穆斯林世界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些哲學家以巴格達和西班牙的科爾多瓦為中心,分成東、西方兩支,代表人物有法拉比、伊本·西拿等。他們多為自然科學家或醫生,重視經驗知識,強調理性作用,對自然哲學問題和邏輯有濃厚的興趣,並具有強烈的世俗傾向。但他們仍未完全擺脫伊斯蘭神學的束縛,一般都承認真主作為最初實體和始因的存在,認為世界萬物是由真主透過理性、靈魂等一系列精神的實體流溢而出,但又主張世界萬物是客觀存在的,其間有著因果的關係,真主對世間的關係是透過媒介物間接地起作用。他們在一些具體哲學問題上,盡力排除神學,並或多或少得出了泛神論或唯物論的結論。

    醫學

    阿拉伯人對醫學的貢獻:在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在醫學方面積累很豐富,阿拉伯統治下的西班牙有全歐洲最好的醫院。西班牙還保留有很多清真寺。大量阿拉伯名醫的醫學著作,拉齊的24卷《醫學整合》,中亞人伊本·西納的5卷《醫典》,宰赫拉維的《醫學寶鑑》,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多次再版,在歐洲醫學界做了400到600年的教科書。

    阿拉伯人儲存和翻譯了大量古希臘、羅 馬醫學文獻,吸取了當時各族醫學上的成就。9世紀最出色的阿拉伯的翻譯家們將古代著名醫學家的著述譯為阿拉伯語,譯出了關於營養學、脈搏、藥物、發熱、結石病、胃病、癲癇、眼科、外科等醫學著作100餘卷。阿拉伯人不僅儲存了古代醫學,並且有進一步的發展。他們透過與希臘、波 斯、拜占庭、中亞各民族和中國唐代的科學文化交通,創造了興盛的阿拉伯醫學。

    物理學

    阿拉伯人對物理學的貢獻:阿拉伯人在光學上,對球面相差,透鏡的放大率,月暈,月虹等都有精湛的研究,還研究了人眼的構造,提出了現代視覺理論。在物理學方面,阿拉伯人也大量吸收了古希臘的科學成就。阿 基米德、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等人的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文。從10世紀以後, 阿拉伯人在物理學上做了許多工作,尤其是在光學和靜力學方面成果顯著。在光學方面,阿拉伯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是阿勒·哈增(約965—1038)。他曾在埃及任大臣,著有《光學全書》。阿勒·哈增從希臘人那裡學到了“反射定律”——光反射時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在此基礎上,他又進一步指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阿勒·哈增還糾正了托勒密的折射定律。托勒密斷言:入射角與反射角成正比。阿勒·哈增特地做了一個實驗來檢驗。他把一個帶有刻度的圓盤垂直地放置,一半浸入水中。入射光透過盤邊的小孔和中心的小孔射入,入射角和反射角可以從圓盤上的刻度準確讀出。他發現: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只有在入射角較小時才近似成立。可惜,他也未能得出正確的折射公式。他還研究過球面鏡和拋物柱面鏡。他發現:平行於主軸的光線入射到球面鏡上時,則反射到這個軸上。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勒·哈增 問題”:在發光點和眼睛已定的情況下,尋找球面鏡、圓錐面鏡和圓柱面鏡上的反射點。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阿勒·哈增還研究了視覺生理學。當時在阿拉伯的沙漠和熱帶地區眼病盛行,因此阿拉伯的眼病研究很發達。阿拉伯人很早已經能用手術處理眼病,關注到了眼睛的生理構造。阿勒·哈增是最早使用了“網膜”、“角膜”、 “玻璃體”、“前房液”等術語的人。他認為視覺是在玻璃體中得到的。他還反對由柏拉圖和歐幾里德提出的關於視覺是由眼睛發出光線的學說,而贊成德謨克利特的觀點,認為光線是從被觀察的物體以球面形式發射出來的。阿勒·哈增對光學的研究,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光學的誕生。

    在力學方面,阿爾·哈茲尼(生卒年不詳)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在公元1137年發表的《智慧秤的故事》一文中,詳細地描繪了他自己發明的帶有5個秤盤的桿秤。它既可以作為桿秤使用,也可用一個可動的秤盤在沒有砝 碼的情況下測量重物,還可以在水中測定物體的重量。阿爾·哈茲尼用智慧秤測物體重量,同時使用一個帶有向下傾斜的噴嘴的容器,把水灌滿容器至噴嘴口,然後把物體浸入容器,透過測量溢位的水重可以確定物體的體積。他用這個方法確定了一些物質的密度。阿爾·哈茲尼還發現空氣也有重量,因此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從液 體推廣到空氣中。他發現“大氣的密度隨高度的不斷增加,其密度越來越小,因此物體在不同高度測量時,重量會有所不同。”這也是很重要的力學規律。他還以路程與時間之比給出了速度的概念。

    阿拉伯的物理學研究和它的經濟發展聯絡極為緊密。在度過了從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的鼎盛時期後,由於阿拉伯內部灌溉農業管理不善;外部承受了基督徒十字軍的打擊以及蒙古人、韃靼人的入侵。內外交困的阿拉伯經濟衰敗了,阿拉伯物理學與數學一樣,也隨之衰落了。阿拉伯的物理學主要是繼承了希臘人的成果,並有所創新。阿拉伯物理學為中世紀的歐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實驗、理論和方法,有力地推動了歐洲物理學的復興。

    化學

    阿拉伯人對化學的貢獻:在化學上,阿拉伯人改良了許多實驗器具,運用蒸餾,昇華,過濾,溶解,結晶等方法,實驗各種鹼和酸的差別與化合力,製造出酒精,蘇打,硝酸,硫酸,鹽酸,硝酸銀,氧化汞,並運用它們發展了藥品和玻璃的製造工藝以及印染技術。阿拉伯人也曾對鍊金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 阿拉伯人對科學中最有實驗性的化學的研究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並作出了卓越的成績。阿拉伯在鍊金術方面名聲很大。阿拉伯人有 700多年的鍊金術史。他們 的工作中心先是在伊拉克,隨後遷至西班牙。

    香水歷史上的一大進步發生在中世紀早期,阿拉伯人發明了大規模的植物蒸餾法。12世紀,阿拉伯人發現將香精以酒精溶解,便可緩緩釋放出香味,部分濃縮精華也因酒精得到更好的儲存。因此阿拉伯人對香水的發展有著重大貢獻。

    地理學

    阿拉伯人對地理學的貢獻:阿拉伯帝國時期的地理學內容極為豐富而詳實,既有繪圖學與海上探測的知識,也有旅行家對山川地貌的記錄,還包括測地學如對地理學座標甚為精確的數學測量與定量的地貌研究。學者的地理學知識不僅借鑑古巴比倫、印度、波斯與希臘的成果,而且建樹頗多,對之後航海時代的到來具有重要意義。他們繪製的地圖是繼希臘人之後對世界的最重要的認知,並具有質的進步,與中世紀歐洲基督教世界通行採用的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寰宇圖”則有天壤之別。 另外:阿拉伯人當初征服北非的時候,到達了大西洋,他們認為到了世界最西方,因此稱當地為“馬格里布”,到21世紀仍然稱呼北非諸國為“馬格里布”。

    歷史學

    阿拉伯仍對歷史學的貢獻:中世紀阿拉伯史學既汲取了猶太、波斯、基督教歷史學的有益成分,又保持了伊斯蘭文化的鮮明個性。它的巨大成就體現在: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學著作;產生了燦若群星的歷史學家;具有廣博視野、深刻內容的對歷史、社會、文化的獨到見解。它還對西方歷史思想的進步產生過積極影響。 阿拉伯的史學成就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14世紀時,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赫勒敦最先將歷史視為關於諸文明起源和發展的學科,他的著作《歷史導論》在史學理論方面不僅對阿拉伯而且對世界史學研究都有很大的影響。泰伯裡和麥斯歐迪是公認最偉大的阿拉伯歷史學家,其成就是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麥斯歐迪,被稱為阿拉伯的希羅多德,他是採用紀事本末體編寫歷史的第一個阿拉伯人。他把所蒐集到的資料編成三十冊的偉大著作,可惜儲存只有一部摘要:《黃金草原和珠璣寶藏》在這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中,麥斯歐迪除研究正規的穆斯林的題目外,還用研究了印度、波斯、羅馬、猶太的歷史和宗教。麥斯歐迪還是一位博物學家,他把關於礦物、植物、動物之間的秩序的見解總結起來,寫成一本專論,叫做《提醒和監督》。

    教育

    為了普及宗教教育,古阿拉伯人建立了小學,通常就在清真寺中教學。大多數的男孩,少數女孩以及一些奴隸的孩子在這些小學中接受免費的或收費很少的教育。學校的課程大多數都與宗教有關,每個人必做祈禱,閱讀《古蘭經》,透過《古蘭經》瞭解神學、歷史、倫理學和法律。寫字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學習的一項技能。不會寫的人常僱用職業抄寫員。後來,在政府的控制下,中學也辦起來了,並且得到政府的資助變成了職業學校。在這些學校裡,學生們學習語法、語言學、修辭學、文學、邏輯學、數學和天文學。由於教師的薪金與學生的花費都是由政府和慈善家提供的,因此上學也不用交學費。有時,學生要經過長途跋涉去聽最有名的教師上課。就像拉丁文為所有的歐洲學生使用一樣,阿拉伯文也成了所有的伊斯蘭世界用於學習的語言。學生們得不到學位,但教師可以對個人身份給與認可證明。

    阿拉伯人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和大學,幾乎所有的清真寺內都有圖書館和學校。9世紀時,阿拉伯各個大城市裡都有一些大學,其中以科爾多瓦大學最為著名。這些大學不僅傳授伊斯蘭教教義,還開設了天文、數學、醫學和法律等學科,它對後來歐洲的巴黎、牛津等大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藝術與建築

    阿拉伯世界對於藝術美有獨特的追求。由於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藝術作品中缺少對人物和動物造型的塑造。藝術家們的才思智慧都集中在書法藝術、幾何圖案和巧妙別緻的構思中,具有明顯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徵。

    伊斯蘭建築別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蘭學府、哈里發宮殿、陵墓以及各種公共設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築藝術和伊斯蘭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築、中國建築並稱東方三大建築體系。阿拉伯人仿照希臘、羅馬和波斯式建築形式,創立了風格獨特優美的新樣式,阿拉伯建築以其宏偉、壯麗著稱於世,它的外觀是巍峨的穹頂和高聳的尖塔,精美樸素的內飾雕塑和花卉鳥獸等。麥加的禁寺,麥地那的先知寺,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科爾多瓦的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紅堡、烏茲別克的布哈拉古城建築群被喻為伊斯蘭古典建築的典範。

    翻譯

    阿拉伯人的翻譯運動不僅時間長,而且所涉及的範圍很廣。

    一、波斯典籍的翻譯

    阿巴斯王朝深受波斯人的影響。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國家的政治體制和文化建設上,阿拉伯人無不效仿波斯人。而皈依伊斯蘭教並掌握了阿拉伯語的波斯人更是擔負起將波斯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的重任,其中又以文學作品為主。

    二、希臘典籍的翻譯

    早在在希臘化的時代,希臘人就曾經將希臘文化散播於西亞和北非的廣大地區。直到阿拉伯人前來征服這些地區時,仍然有許多的希臘化的城市,其中著名的就有波斯的軍迪沙普爾、伊拉克的哈蘭、敘利亞的埃德薩和安條克、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等。在翻譯運動中,精通希臘文化的聶斯托裡派的基督教徒成為將希臘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的中堅力量。在阿巴斯王朝前期,數以百計的翻譯家不辭辛勞地將幾乎所有重要的古希臘科學跟哲學著作翻譯成了阿拉伯文。

    三、印度典籍的翻譯

    阿拉伯人透過翻譯已經譯為波斯語的印度典籍,或者直接翻譯印度典籍使得印度的文化得以傳播到阿拉伯世界。印度人對阿拉伯人的影響體現在數學、天文學、文學等方面。

    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後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由中亞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兩個主要民族,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語及伊朗語支始出現,他們與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蘭人。公元前九世紀出現了對波斯人的一些記載,在亞述人的文獻裡,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居住在爾米亞湖的東南岸。

    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人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者,他們統合伊朗高原各民族,建立了波斯帝國。多個世紀以來,波斯帝國受到多個王朝的統治,一些王朝由伊朗語民族統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薩珊王朝、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白益王朝、薩曼王朝及薩法維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語民族統治,如馬其頓帝國、塞琉古帝國、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伽色尼王朝、古爾王朝、塞爾柱王朝、帖木兒王朝、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阿夫沙爾王朝、贊德王朝及愷加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薩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爾斯建立的,而安息則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據在伊朗發現的一些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的楔形文字,證明波斯一詞的當地用語在王朝建立時已用以指稱伊朗。

    前伊斯蘭時期

    從220年到651年,早在中古時代開始前,波斯帝國就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他們曾經在公元前四世紀被亞歷山大征服,不過亞歷山大的帝國在他死後就分崩瓦解,給予波斯人重新整合的機會。自公元前三世紀以後,波斯人就一直受到羅馬人的侵襲。

    波斯帝國從美索不達米亞橫跨到印度,由裡海伸展到波斯灣,勢力括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斯坦,為了要控制今天的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與羅馬人和後來的拜占庭人作戰,波斯薩珊帝國的首都是泰西封,即今天的巴格達。在第三、第四世紀之間,羅馬人數度企圖征服波斯。在364年,雙方簽定了和平條約,容許波斯人加強他們在東方與北方的勢力。從第六世紀開始,波斯人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今天的土耳其等地區,展開對拜占庭帝國的攻擊。這兩個勢力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拉鋸中。在626年,波斯人圍攻拜占庭失敗,拜占庭人隨即在第二年對波斯人發動反攻。直到628年,兩個帝國才在筋疲力竭的情況下達成和平。

    薩珊王朝時期的波斯人

    第七世紀時,波斯人對於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異軍突起一事毫無防備。636年,波斯人的薩珊王朝在此時於戰亂中結束。由於波斯人沒有一個在防禦功能上可以與君士坦丁堡相比擬的首都,因而在651年被阿拉伯人伊斯蘭教徒徹底征服。

    阿拉伯帝國時期

    公元前6000年,就有說閃米特語的閃米特人在兩河流域生活。兩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之一,這個文明的歷史是由閃米特人和說印歐語的雅利安人所創造的,當然兩河流域最早的蘇美爾人的文明可能與他們沒有關係。現在一般認為,閃米特人源於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地理條件不是很好,沙漠很大。半島南部葉門自然條件好一些,可以農耕,半島北部基本上是遊牧區,北部的阿拉伯人叫做“貝都因人”,意思是“荒漠遊牧民”。從葉門向北沿紅海東岸(漢志地區)可以比較方便的到達巴勒斯坦,然後經敘利亞到達歐洲,所以,這是一條傳統的商道。但是在公元7世紀前,阿拉伯半島在世界歷史上沒有什麼影響,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當落後。 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來的波斯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國。這個帝國疆域空前的廣大,從印度河流域到高加索山區到小亞細亞,還包括埃及。連線兩河流域到埃及的中間部分,是窄長的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廣袤的阿拉伯半島不在波斯帝國的區域內,因為這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地區。從公元前538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和兩河流域和約旦河流域的閃米特人眾多民族打交道,但和沙漠中的貝杜因人好像沒有歷史記載的來往。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薩珊王朝。這是一個強大的波斯帝國,興盛時的區域和古波斯帝國差不多。

    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給了羅馬帝國以沉重打擊。羅馬帝國分裂後,波斯帝國又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並於公元572年佔領了阿拉伯半島的葉門地區,以切斷中國到拜占庭的海上絲綢之路。阿拉伯漢志商道被切斷,給阿拉伯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依靠商道生存的人們紛紛失業,商業貴族壓縮業務,以放高利貸為生,使阿拉伯半島各種社會矛盾增加和激化。當阿拉伯半島與世界經濟聯絡起來,半島目前的處境預示著阿拉伯人要向生存宣戰了。

    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得到了“真主的啟示“,並開始宣傳伊斯蘭教,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島已基本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在阿拉伯半島是第一次,這第一次撼動了以後的世界。

    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薩珊王朝之間,長期的戰爭已使他們兩敗俱傷,天賜良機與阿拉伯人。在公元651年滅掉了薩珊王朝,波斯成了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

    在阿拉伯人統治期間,波斯人逐漸信仰了伊斯蘭教。但波斯人有著遠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歷史和先進文明,波斯人在語言上、文學上等各方面影響著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在阿拉伯帝國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許多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建立後,伊斯蘭教出現了政治派別――什葉派。作為伊斯蘭教的少數派,什葉派處在一個反對黨的地位,長期受到遜尼派的打壓,舉行了很多次起義,也建立了一些政權,但都被遜尼派滅掉了。波斯人作為一個被征服者被統治者,傾向於接受什葉派觀點,作為反抗征服者的思想武器。公元1502年波斯人推翻土克曼人的白羊王朝,建立了波斯人的薩法維帝國,這個帝國一直存在到公元1736年。這個帝國將什葉派定為國教,什葉派在波斯獲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在波斯人的政治和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跡。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1258年滅亡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顯比阿拉伯人要表現得強。波斯人的薩法維帝國雄居了200多年,是西亞強國,曾經佔有過伊拉克,而阿拉伯人的區域大部分被土耳其人的奧斯曼帝國佔領,獨立很晚。波斯人薩法維帝國與遜尼派土耳其人的奧斯曼帝國為了控制交通線和戰略要地,打了200多年仗,教派因素也是一個戰爭原因。到了近代,阿拉伯諸國都成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伊朗(波斯)則成了半殖民地。

    文化

    伊朗的電影可描繪出波斯文化,伊朗電影得到不少支援及影評的讚賞,如《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及《櫻桃的味道》(Taste of Cherry)。這些電影洞悉了波斯文化的現況,是當地人文狀況的深刻寫照。

    波斯的藝術

    遺產不拘一格,具備東西方的元素。波斯藝術大量借鑑了當地的文明、及(希臘時期的雕像)。波斯地處中央,成為東西藝術及建築的融合點,希臘羅馬的影響常與印度和中國的理念和技巧結合。波斯藝術延伸至中亞、高加索、小亞細亞、伊拉克及現代的伊朗,這廣袤的地區是波斯藝術發展的核心。波斯人的藝術表達方式可追溯至時,當時出現了大量重要人物的雕像,通常具有政治及宗教意義,如波斯長生軍(帝王的精銳部隊)表示了兩河文明及古巴比倫的影響力。當地更具代表性的藝術是。的影響力也很明顯,但當地的畫家能運用各種的藝術形式,包括那些在、及宮廷內看到的畫像。

    波斯音樂的歷史可追溯至薩珊王朝巴爾巴德時期,甚至更早著它的逐漸演變,一種獨特的東部音樂風格成為了波斯的民族音樂,與現今伊朗附近的音樂近似。

    德國藝術評論家(Gottfried Semper)稱“地毯的原意是分隔空間”,因此地毯編織是以古文明建築為基礎發展出來的一種技藝。波斯地毯以手工精細聞名於世,其文明地位亦非常重要。早在公元前五世紀,以纖維交織的方法編制衣服已出現在波斯。著名希臘將領在波斯流亡時也提及到“”:“他(亞達薛西一世)讓他自由表達對希臘事務的意見。地米斯托克利說,話語就像昂貴的波斯地毯,那些美麗的圖案只能在張開它的時候才能展示,把它摺疊起來,它就不為人知,因此他要求亞達薛西一世給他一些時間。”

    建築

    波斯波里斯遺址又稱“塔赫特賈姆希德”或“賈姆希德寶座”是波斯傳統古建築的一部分。波斯人對建築的貢獻突出,波斯波利斯作為古波斯建築的表率,而現代的歷史紀念建築如的陵墓則體現了波斯變幻多端的傳統。

    伊朗的一些城市展現了在歷史上波斯的獨特建築風格,如的哈拉甘雙子塔及的。波斯建築的影響力超越了伊朗的地理界限,可見於整個中亞地區,如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Khanym Mosque)、的陵墓及西部的賈姆宣禮塔(Minaret of Jam)。是以波斯人所建立的基礎而發展出來,阿格拉的及的亦可見波斯建築技術的影子。

    波斯園林的設計反映人間樂園,英語所說的樂園(Paradise)出自波斯語“Pardis”,正是指波斯園林。波斯園林在古代已存在,在伊斯蘭時期,波斯園林更為突出,阿拉伯人統治者利用波斯人的園林技藝在安德盧斯至喀什廣建園林。《一千零一夜》及詩人的作品裡的波斯園林更是名垂千古。

    綜合來講,文化無國界,每個民族對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無大小之分

  • 4 # 卓智哥

    縱觀歷史,公園六世紀阿拉伯半島綻放一個新興的宗教-伊斯蘭教,的確不僅給阿拉伯半島,歐洲,遠東,以至於整個世界點燃一盞明燈,照亮整個世界。

    今天的歐洲文明起源於文藝復興,而文藝復興應該起源於十字軍東征。歷經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讓黑暗的中世紀看到了阿拉伯燦爛的文化,藝術,科學,人文。

    而伊斯蘭教隨著莫哈默德昇天,伊斯蘭教內部分化出兩個主要的派別,什葉派和遜尼派,波斯為什葉派,阿拉伯人為遜尼派。

    從這兩個派別來看,什葉派更開放,包容,智慧,仁慈。十字軍期間的薩拉丁做為在西方和穆斯林公認的英雄,其實薩拉丁是庫爾德族,屬於什葉派。

    而在19世紀在波斯有誕生一個新興的世界級宗教-巴哈伊教,應該是給世界一盞明燈,照亮了今天的世界民族團結與融合,宗教同源,人類一家,上帝唯一,男女平等,讓今天的世界重新看到了曙光和未來的方向。

    因此,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波斯人,都在承前啟後締造人類的文明和精神,都是同宗同源,不可分割的歷史長河。

  • 5 # 閒談西方史

    對於歷史而言波斯只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僅僅是一個強大的帝國,阿拉伯人孕育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

    阿拉伯人所在所生活的阿拉伯半島地理位置特殊,阿拉伯半島位於亞非歐的連線處,這為早期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閃族人提供了條件,他們積極的吸收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以及歐洲大陸上的希臘羅馬文明,綜合這些文明的優勢特點,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文明。中世紀末期,阿拉伯人與歐洲大陸之間的通商行為,還將各種屬於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傳播回了歐洲,當時的歐洲已經沒有希臘羅馬文明任何的影子,拜占庭以及阿拉伯人幫助歐洲人儲存了文明的火種,進而刺激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阿拉伯人還積極的與中國進行通商,絲綢之路成為了連線東西方世界的重要紐帶,古典文明時期阿拉伯人跨越歐亞大陸的經商行為促使了歐亞大陸趨於整體化,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程序。在阿拉伯人中也出現了征服世界的英雄豪傑,伍麥葉帝國以及阿巴斯帝國都曾經擁有遼闊的領土,所以阿拉伯人民也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心。

    阿拉伯人對歷史的另一個巨大貢獻就是伊斯蘭教,近年來伊斯蘭教徒做出了許多激進瘋狂的行為,導致世界人民對伊斯蘭教產生了牴觸心理。但是從歷史宏觀的角度上來看伊斯蘭教是一個偉大的宗教,伊斯蘭教是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上發現出來的宗教,信奉安拉為唯一真神,穆罕默德為神在世間的代言人,伊斯蘭教將混亂的阿拉伯半島統一了起來,過去的阿拉伯半島充斥著野蠻,搶劫行為更是賴以生存的手段,穆罕默德透過建立伊斯蘭教教化了阿拉伯人。直到現在伊斯蘭教仍舊是支撐大部分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從摩洛哥一直到印度尼西亞遍佈了伊斯蘭教的信徒,目前這些信徒仍舊嚴格的按照教規進行生活,阿拉伯人創造的伊斯蘭教對歷史的影響顯而易見。

    阿拉伯人還發展了印度人發明的數字,並在打上了自己的烙印,阿拉伯數字以及阿拉伯人開放的學術風格刺激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中世紀時期大量的歐洲科學家前往阿拉伯世界進行科學研究,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哲學、醫學、歷史、宗教、天文以及地理等方面的著作都是用阿拉伯語寫出的,這足以說明阿拉伯人對科學方面的貢獻。並且波斯語是在阿拉伯語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語言,在語言這方面波斯人已經遠遠遜於阿拉伯人。

    現代阿拉伯人已經不再擁有過去鼎盛時期的榮光,石油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石油給予了阿拉伯人財富,同時也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夢魘,由於石油,阿拉伯地區的戰火現在還沒有停歇。但是阿拉伯人對歷史的貢獻並不會因為西方人的摸黑而失去,正如西方人攻擊中國文明故步自封一樣,阿拉伯人的貢獻也正在被不斷忽視。波斯也好、阿拉伯也好,在西方掌握話語權的今天,他們都正在生活在故事無人可聽的尷尬境地。

  • 6 # 那年今夕

    世界歷史上有五個橫跨亞非歐大陸大帝國。其中波斯和阿拉伯各佔其一。

    波斯帝國更是世界文明史開端之一。直接影響後世2000多年。現今的伊朗主體民族即是波斯民族後裔。

    阿拉伯民族文明自伊斯蘭教的創立就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而影響著世界。

    文明沒有高下之分。若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哪個貢獻更大,個人認為公元8世紀之前波斯人貢獻更大,以後阿拉伯人貢獻更大。

  • 7 # 凱撒談史

    我個人認為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貢獻比較大,推廣了印度的算數,有著作天方夜譚,也在醫學方面對世界易學有著重要的作用,被稱作西方醫學的開始。並且儲存了,希臘羅馬的文化。對其後的文藝復興運動,起著很大程度上的文化和精神支撐

  • 8 # lily的天空

    如果要談文化貢獻的話,肯定是阿拉伯人貢獻最大,中國有名的四大發明都是透過阿拉伯人傳輸給西方的,現代數學的基本單位也是阿拉伯人從印度弄來傳輸給世界的,古阿拉伯帝國可是迄今為止橫跨亞歐非最大的帝國,從阿富汗,波斯一直到北非的撒哈拉,摩洛哥,還有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伊比利亞半島都在阿拉伯哈里發的統治之下,地中海基本是古阿拉伯帝國的內湖了。還有伊斯蘭教透過阿拉伯商人傳到世界各地,典型的是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所以綜上所述,阿拉伯相對於波斯,對歷史的貢獻比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上世紀末餘秋雨大紅大紫後,引起了很多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