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儂行蓋碗茶
-
2 # 南柯三境
如果說馬雲是位成功的企業家,那毋庸置疑,任正非就是位偉大的企業家;如果說馬雲是位偉大的企業家,那毋庸置疑,任正非就是比馬雲更偉大的企業家。任正非所創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國際上享受極大的知名度,名震全球,與阿里巴巴不可同日而語。
誠然,任正非的財產不足“亞洲首富”馬雲的十分之一,在亞洲富豪排行榜中他連前一百位 都排不上,但我始終堅持認為,一個企業家的優秀在於他所建立的企業的整體實力,他所建立的企業實力雄厚而即便本人無甚資產,也不失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故而,喬布斯建立了一個偉大的蘋果公司,儘管他本人的資產不過數十億美元,這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羞澀,但他仍不失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而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雖然他的個人資產不過數億美元,但華為公司在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排名285位(2014),一度被神化的阿里巴巴連門檻都進不了,偉大企業家的殊榮任正非豈非當之無愧?
平心而論,阿里巴巴雖然是家規模宏大的企業,但比起華為來著實遜色好幾分。華為2013年的營業額近40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不過近50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華為的七八分之一。華為的影響力遍佈全球,它是財富500強IT企業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截止2012年底,共擁有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萬名員工,僅外籍員工人數接近3萬。早在2010年,華為就已超越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成為全球僅次於愛立信的第二大通訊裝置製造商。美國權威商業媒體FastCompany評出2010年最具創新力公司,華為緊隨Facebook,Amazon(亞馬遜),蘋果和google(谷歌)之後位列第五。根據IDC的資料,華為於2012年7月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華為2008年PCT國際專利申請數就已達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2010年更是一躍升為全球遞交申請最多的公司(超第二大國際專列申請公司日本“大戶松下”8項,蘋果公司更是望塵莫及)。2011年1月華為反擊摩托羅拉——被華爾街日報稱為中國企業第一次智慧財產權作為武器來反擊西方企業。
華為的成就不勝列舉,這裡只是有針對性地列舉出幾項,但這也足以讓阿里巴巴汗顏。華為作為一家高科技製造業公司,於國家而言,固然比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公司更為重要,即便兩者的企業實力相比肩,也不如前者重要,更遑論前者的實力遠勝於後者了。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有媒體曾調查阿里巴巴在美國的知名度,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有八九成的美華人未聽說過阿里巴巴。事實上,阿里的顧客主要是華人,而華為不同,華為在國際市場上專有很大的份額,這也是我最佩服它之處。
早在2007年,華為的合同銷售額就達160多億美元,而令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海外銷售額竟佔有115億美元之多。據可靠資料顯示,華為的國際市場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70%以上。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由此可見,國際市場才是華為的最主要銷售市場,它是一家靠高科技智慧財產權與國外巨頭競爭的偉大公司,這也可見其創始人任正非絕非泛泛之輩。而阿里巴巴,雖然早在07年就已喊出口號要加速開闢國際市場,但就目前而言,其成績並無甚可稱讚之處。
當年我們聽說馬雲佔阿里的股份不到10%,還誤以為他看輕財富,然而事實卻令我們很尷尬。實際上,“馬雲的阿里”的佔股絕大多數被外華人佔有,日本軟銀佔股34.4%,美國雅虎佔股22.6%,而馬雲本人只佔股8.9%,保守估計,阿里的中國籍高層佔股不會超過15%,那麼阿里究竟是不是華人的公司?也有人說,馬雲只是洋人的一個高階打工仔。這是一個讓所有華人都顏面無光的事實,媒體不惜筆墨盛讚的阿里巴巴,竟然只是個賺華人錢,肥外華人腰包的買辦型公司。這話也許極端了些,但其中問題,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然而所謂深思的結果,絕不是狗屁的體制問題,別啥問題都賴體制上。
因為,同樣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華為,其狀況與阿里巴巴有云泥之別。前面業已提及,華為的國際銷售份額佔總銷售份額的70%有奇,它不是那種在國內呼風喚雨、不可一世,被媒體吹得天花亂墜而有些名不副實的公司,而是一家真正賺外華人錢的實力雄厚偉大公司。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華為公司賺外華人的錢,卻不肥外華人的腰包,而主要是讓華人得利。據資料顯示,任正非只佔華為公司1.42%的股份,公司98%以上的股份為員工佔有,這可以說是世界各民營公司極為少見,或者說從未有過的現象。這樣的公司,與其說是民營私有制公司,不如美其名曰“民營版公有制企業”。
由此可見,華為確實是家非常偉大的企業,洋人操控的阿里巴巴甚至難以望其項背。而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中國企業家領軍人物的馬雲,似乎或確實比不上低調的任正非,相比而言,中國也許更需要任正非這樣的人才。
-
3 # 人生屈指算不過36天
電商只是發展經濟的一種手段,實業和科技生產力才是經濟的根本,這兩個沒法比較,都是厲害人物,但是我更喜歡老任多一些
-
4 # 傾盡所有去愛你
他是個很強的人,能把華為做的和蘋果三星這樣世界知名,關鍵是華為的手機業務只是很小的部分。華為最大的業務就是高科技產品研究。他也許就是中國的微軟,不斷的創新,在國際之中可以讓華為立足於不敗之地。
-
5 # 大連海王八你值得擁有
華為降低了中國手機價格?
華為提升了中國手機質量?
華為通訊裝置有自己核心專利?
華為資料銀行沒倒閉?
如果說任正非有多厲害,不如說雷軍有多厲害。
-
6 # 呼市蘋果手機批發報價
長得和你媽苦瓜一樣、馬雲長得也和苦瓜一樣,就你馬化騰長得自私自利的小人樣。什麼社會,他們沒有後臺你信嗎,長得就像沒長開的苦瓜
-
7 # 夕日爆料
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表面看上去巨頭,都是受外國資本所操控,華為不僅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國民營企業,還是一家沒有上市圈錢的公司,並已成為全球通訊產業龍頭。
現狀全球已經有超過20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裝置通訊,即使在4G技術領先的歐洲,華為也有過半的市佔率。它在150多個國家擁有5百多名客戶,營收7成來自海外!
華為究竟有多牛?任正非身價究竟有多高?筆者今天來給大家來做一個分析:
1、論體量
華為的體量相當於中國網際網路最掙錢的BAT的總和!
BAT員工:阿里3萬,百度5萬,騰訊大約3萬。員工總數11萬,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為17萬!
BAT納稅,阿里納稅109億,百度納稅22億,騰訊納稅70多億,納稅總額200億;華為自己納稅337億!
BAT利潤,阿里234億,騰訊242億,百度105億,利潤總額580億;70%被外資拿走,而華為自己利潤279億!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華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
下面是華為同BAT的營收對比:華為2882億,騰訊789億,阿里708億,百度490.5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800億;
在納稅方面,華為納稅337億,阿里納稅109億,百度22億,騰訊70多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130億;
華為累積利潤、累積納稅均超過2000億!
有人說阿里巴巴只有三萬人,但是別忘了,華為在2004年員工人數也是3萬人,營收卻可以做到462億。按通貨膨脹率計算,當時的1塊錢頂現在的4塊錢!
筆者不僅又想到了小米手機,同樣做手機起家,小米雖然非常善於借勢,還沒上市就已被估值450億美元,它可謂是創造了網際網路公司發展史上的奇蹟,那時的華為依然腳踏實地的在做手機,沒有藉助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任正非也從來沒有像雷軍那樣被中國的創業者所推崇!然而時至今日,小米早已被遺忘,這個世界只有時間才是最公正的法官。
2、論結構
華為可以做到不上市、不融資就有如此業績,因為它融的是員工的心!它融的是人心,這才是未來企業的真正出路。
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數字遊戲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捲起袖子苦幹的人卻只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堅決不讓華為上市,寧可選擇把利潤分享給員工。這造就了華為的向心力。
華為沒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公司1.4%的股權。華為所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大家的,都是合夥人的。分享的是現在的82000多名的合夥人。這些股東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之外,股東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並且,每年所賺取的淨利,幾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給股東。
以2010年為例,華為淨利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人民幣238億,配出了一股人民幣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華為工作10年績效優良的資深主管,配股可達40萬股,該年光是股利就將近人民幣120萬。這個數字,甚至比許多外商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還要高!
3、論產品
華為不僅早就把小米遠遠甩了十萬八千里,並且已經超越了蘋果!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antarWorldpanel ComTech(簡稱“KWC”)釋出最新資料顯示: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間,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智慧手機銷售份額兩年來首次遭遇下滑,幅度為3.2%,最終停留在22.2%。而華為,在中國城市的智慧手機份額,是24.4%!
任正非說:“再不可以忽悠中國消費者了。什麼“物美價廉”,什麼“讓消費者享受低價”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產品品質,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決心,需要幾十年厚積薄發。你一味低價,就沒有好產品。而消費者根上的需求是好產品,是高品質的產品。企業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就把他們逼出中國,到日本等國去狂購。
這斷話狠狠的打了小米一個巴掌,一味追求低價、抄襲、以營銷擅長的雷軍,最終被我們遺忘,實踐證明:風口上的豬早晚都會摔下來!
而華為從來不做這種搶風口的營銷,水木然認為華為即使宣傳也只會宣傳自己的低調!就憑這種營銷的境界,就足以秒殺一切公司。
4、論研發
這一條,華為足以讓中國所有的企業無地自容,因為華為有1萬名博士,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而中國的企業從來不注重研發,而是以短平快著稱。華為用它今天的成果向我們證明,只有靜下心來做研發企業才有長遠前途!
我們都知道臺灣的企業很注重研發,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臺灣的牛逼科技企業前五名投入研發經費有多少?
臺積電研發費568億臺幣,富士康研發費489億臺幣,聯發科研發費433億臺幣,臺聯電研發費137億臺幣,緯創研發費134億臺幣。
而2014年,華為研發經費400億,2015年,華為研發經費預計500億!
它遠遠超過臺灣的臺積電+鴻海+聯發科+聯電+緯創的總和!
以投入研發經費計:華為最近十年研發經費已經達到1900億人民幣,從這個資料上看,如果華為在日本,僅次於豐田,排第二;遠超索尼的50億美元。如果華為在德國,僅次於大眾,排第二;遠超西門子的55億美元!
2015年,華為甚至進入了世界各國非軍工企業研發經費前10強!
請再看一組資料:中國A股154家化工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56.2億元。其中,中國石化( 600028.SH)以12.9億研發支出排各公司首位,對應淨利潤為474.3億元。其中166家機械裝置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172.7億元。三一重工以12.9億研發支出排各公司首位,中聯重科、振華重工分別位第二和三位。而中國A股67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總計約為53.56億元。‘十二五’期間,國家撥款給數控機床的研究經費總規模或將達到百億元。也就是說平均一年20億,不到4億美元。
再那華為對比一下:華為僅2014年的研發經費是400億!也就是說,華為的研發經費,比A股154家化工+166家機械裝置+14家機床業+67家醫藥的近400家企業的總和還多幾十億。
再看看BAT的研發經費,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百度70億,騰訊阿里估計是百億,總額270億,2015年BAT的研發經費總和,都不能跟華為相提並論!
另根據2006-2015財年財報顯示,聯想過去10年,聯想累計投入研發成本44.05億美元,尚不及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支出!所以水木然認為柳傳志離任正非差的境界不是一點點!
華為注重研發的最直接結果,是它已經擁有了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準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因此在100多家各種標準組織中擔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組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至少90個職務。
5、論生態
有人認為:阿里、騰訊、小米都在做平臺,華為搞的卻是產品,想想空間不夠大,但是水木然認為最好的平臺就是產品!
什麼叫平臺?說白了就是做社會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變成Sunny、空氣和水、公路、鐵路,讓別人離不開你!而華為不僅用手機做成了一個大平臺,更是一種生態系統!
華為的產品線,覆蓋範圍已經覆蓋了ICT的全產業鏈!ICT是什麼 ?就是資訊、通訊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
21世紀初,八國集團在沖繩發表的《全球資訊社會沖繩憲章》中認為:"資訊通訊技術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最強有力動力之一,並將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顯然,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和使用者,都離不開ICT。
截止2015年8月底,華為已經在全球建設了660個數據中心,其中255個是雲資料中心,這才是人類未來真正的生態基地!
華為ICT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全行業的覆蓋,被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能源等行業,以及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中。華為伺服器去年在國內電力、廣電、公安等領域市場份 額居於第一位;在銀行領域的市場份額居於第二,今年有望衝刺第一位。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BAT和小米這些網際網路生態企業,本身就是華為ICT生態圈的一部分!華為目前在為全球30億人口提供ICT服務!
再放眼世界5百強企業,9成的中國企業是靠原物料、中國內需市場等優勢擠入排行,或者依靠上市運作去圈錢,比如我發現京東的最新估值也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市值僅次於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然而又怎麼樣呢? 水木然認為任正非和馬雲之間,至少隔了10個劉強東!
華為,靠的就是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經營績效獲得今天的地位。當過去的通訊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它卻在過去10年間年年成長。
總之,從以上各種對比,筆者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中國沒有了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中國沒有了華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事業越大,心態越淡定。任正非的低調和平常心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所以年紀72歲的他還深夜獨自在機場打車。按照任正非這樣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選擇助理、保鏢前呼後擁、走VIP通道、豪車接送。
像任正非一樣低調、樸實的億萬富豪還有不少,比如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豪、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出生年僅32歲的扎克伯格個人身價高達446億美元,位列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6名,一向以低調,並且在女兒出生時捐出了99%的財產。
這讓我想起了那批土豪和暴發戶,比如動不動就買私人飛機的趙本山、7000萬嫁女兒的山西煤老闆。
作為一個80後,每當我讀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總會平靜很大一陣,筆者雖然體會不到那個歲月的艱辛,但卻總會被感動的熱淚盈眶。任正非出身於貴州貧寒家庭,家中有7個兄弟姊妹,身為老大的任正非,從小就學會要與父母一同扛起責任,他應該真正體會到了中國底層人們的苦難,並將自己深深的作為其中一員,這就是中國企業家最缺少的感恩情懷和平常心。
-
8 # 鄉下散戶
華為是中國經濟基石,高科技企業,幹實業企業。阿里巴巴雖取得成功,但只能算是投機生意,空手套白狼,沒什麼科技含量。
-
9 # 正好五個字l
華為mate9入手兩天缺點感受,大螢幕用1080p的顯示效果不理想,太大裝進口袋很尷尬,拍照還是沒蘋果好,電池耗電太快,不到半天就沒電了,黑邊還是有點大,後蓋醜了點,虛擬按鍵不好用,其他還好,至少比我之前用的金立好多了,湊合用吧。
-
10 # 凜若軒
說實話沒多厲害,一個搞實業兩個搞網路,本就不是一天平行線,如果你非得去比較,那我問你谷歌怎麼樣,它起步的時候華為已經是龐然大物了,可現在呢?所以不可比較。都詮釋了什麼叫企業
-
11 # 呆敵
根本不是一個檔次,沒得比好嗎?華為幹遍全球也沒它們任何一個張揚,華為不管多大員工始終低調,再看看其他公司的,一個淘寶客服都吊上天!
-
12 # 炎黃評論
做這樣的對比毫無意義,任正非需要靠踩馬雲來突出自己?馬雲需要靠踩馬化騰來表現自己?馬化騰需要靠踩任正非來突出自己?不過是一群無腦站隊的辣雞乾的事兒罷了。
一樓那種比法,就只能哄哄沒什麼主見和見識的人罷了。因為這幾家企業怎麼都有優勢的比法。
你說華為營收高,阿里的gmv更高,高到比肩發達國家的GDP。。。
你說華為利潤高,騰訊產品的利潤率,使用者量級,使用時長碾壓華為。。。
你說華為對員工好,華為累死員工那是出了名的事情了,華為發股票都是要員工出錢買的,阿里騰訊給員工的股票可都是免費的,很多華為的員工跳槽首選阿里騰訊,為什麼?
更別說什麼華為不可取代了,說出去笑掉別人大牙。華為死了,中興,思科,諾基亞,愛立信依舊活的很好,什麼時代了還講不可取代,這是嘲笑文明史吧。
也別比什麼低調了,真正低調就消失在公眾視野,高調地宣傳自己低調算咋回事呢。其實宣傳自己無可厚非,何必裝作白蓮花。
最煩low粉了,沒啥見識還整天嚷嚷。
更別說什麼愛國了,企業不等於國家,企業就是企業,有盈利追求的,你們把賺錢跟愛國綁在一起算個什麼事啊,煽動民族主義還真是一把好手,這種強行捆綁也就在低端人群有點兒市場罷了。
總之一句話,不要用你的價值觀去衡量這幾位企業家。。。你配嗎?
-
13 # 河馬福的暖意
時勢造英雄,時代急需要網際網路界大咖引領時代的趨勢,也需要腳踏實地,撐起民族脊樑的民族英雄;歷史也殊途同歸的,希望國家多出現一批任總,馬雲,馬化騰式風雲人物
-
14 # 風雨擺荷
凡人就是在與人比中害了自己,男人之間比誰厲害,誰偉大,誰闊氣,誰錢多,誰能力強,展示做為雄性本能的強大。女人之間比誰漂亮,誰珠寶多,誰老公行,誰地位高 而大咖們卻在忙著自己的事業,觀注事物行業發展的大方向,著眼未來,制定戰略,選人用人。引領未來! 凡夫俗子永遠用自已的思維去詮釋大咖,卻總是落入俗套!不得要領!
-
15 # 千珏之夢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
安順
地區鎮寧縣
,中共黨員,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
學院(現已併入重慶大學
),畢業後參軍從事軍事科技
研發,後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公司
的創始人兼Quattroporte。他關於企業“危機管理
”的理論與實踐曾在業內外產生過廣泛影響。2011年《財富
》雜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任正非居首。2011年任正非以11億美元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
,排名全球第1153名,中國第92名。在《財富》
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榜單中位列第一,2013年蟬聯第一。2015年2月,獲“2014中國網際網路年度人物”。2016年4月,位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第二名。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華為公司的人銷售額、營業利潤和國內納稅額從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都在持續上漲,而2016年上半年的營業利潤就高達295億元,小編算是見識了,照這樣的速度華為預計2016全年營業利潤可達到600億,而就是這麼一個天文數字網上有人計算出相當於6個格力、2個萬達、2個聯想、5箇中興、5個阿里巴巴。小編計算了一下,要是中國有和華為一樣的企業達到100個,那麼所有的企業將不用納稅就可以維持國家稅收,最讓小編驚訝的是華為居然相當於5個阿里巴巴,這下馬雲尷尬了,網友一直以為阿里才是國內最厲害的公司,沒想到華為遠超阿里
1997年,中國改革高等教育制度,開始向學生收費,而配套的
助學貸款
又沒跟上,華為集團
向教育部捐獻了2500萬元寒門學子基金。對知識的尊重,是中國知識階層的教育傳統,也是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一代知識分子,對被扭曲了的文化觀念的修正,對於身受貧窮壓榨的發展中國家
和人民,更能感受到尊重知識的重要性。從這個角度說,華為的寒門學子基金,意義等同於“希望工程
”。當時,有人提出來,基金的名字是否叫“優秀XX基金”,任正非不以為然:貧窮和出身並不可恥,高貴而沒有知識也不光榮。 -
16 # 鬼畜急先鋒王司徒
說實話,任正非我並沒有多大的感覺,就不說了。馬雲,不知道是馬雲的意思還是底下人跑偏了,現在阿里巴巴國際站正硬是在往淘寶上靠。這能是一回事嗎?現在阿里國際站就兩種方法可以提高曝光,一是推廣,掏錢的,都懂,效果因人而異,反正我們公司是買不起,一個點選一二十塊錢,一個月幾十萬,我們燒不起。二是一達通,簡單說就是線上交易量,聽起來很好,但是隱患太大。大公司自然不用怕,我們小公司真怕。千辛萬苦弄幾個客戶,一旦透過阿里走貨,這就意味著我們客戶的資訊透明瞭,對阿里透明瞭,我們自己得不到的資訊,阿里都存著呢。前一段就有人來找我們賣客戶資料了,一份5萬。
沒有了這兩個提高曝光的機會,只能透過RFQ客戶釋出需求,我們去報價。現在報價都收費了,20條2300多,這錢,真容易。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說阿里不好,而是我們公司實在太小,既不能給阿里提供多大的利潤,也買不起阿里的東西。只能放棄阿里了,確切說我們被阿里放棄了,畢竟一年才39800會員費,確實不夠人家看上眼的。我們只能另謀出路了。
-
17 # 冷靜旁觀者
任正非有多厲害我不知道,不知道我就不好拿他如和某人相比。但是網上那些傳言,我都不信,馬雲常出來說幾句,馬化騰從不多說,我認為馬化騰水平差不敢多說,任正非沒水平才不說,只有傳說,任正非肯定是人一般卻幹了一個無比正確的事,大家非要拿他當神拜,他也不願意誤導大家,所以避開大家的目光,不想說什麼,也是沒什麼可說,最好大家不要去煩他。一個普通人幹成了他今天這樣的事,就是厲害,我佩服。不過傳說中的狼文化要是你倡導的,那就真不怎麼樣。
-
18 # -左傾庸兵-
你出國,如果說起你是華為員工,多半人會尊敬你,因為這麼多年華為人吃苦耐勞,捨棄家庭幫助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建立了他們國家的通訊網路,打破了歐美廠商的壟斷。所以任老闆是可敬的,在目前,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沒辦法與之相提並論。
-
19 # 雨哥閒話
和馬雲馬化騰不同的是他們不是一個世代的企業家,雖然創業時間可能相差不多,但是馬雲馬化騰是70後,而任正非是40後。作為40後企業家他們的特點確實像狼一樣。任正非專注、踏實、堅持,他會去認認真真發展技術發展實業,並且會把一家公司一直辦下去。這是第一代企業擁有的精神。他確實很厲害,但馬雲馬化騰也厲害,他們是第二時代的企業家,他們有他們的特點。
-
20 # 盛景商業評論
盛景網聯的集團合夥人,新媒體研究院院長,知名媒體人王超曾談過這個話題《客觀平視華為和任正非到底有多了不起》分享給大家。
王超,曾於1998年創辦《IT經理世界》,擔任出版人、總編輯;2005年起,歷任廣源傳媒CEO、澳信傳媒CEO;2010年創辦族米科技有限公司,其開發的手機瀏覽器被奇虎收購,後擔任創新工場合夥人兼CMO。2000年,王超先生被《中國青年》雜誌評為21市級最有影響100人之一;2001年獲得資訊產業部“十大科技青年”。以下是他本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王超:
2016年,華為的銷售收入大約5200億人民幣,利潤超過400億人民幣,研發投入超過100億美元,研發投入在全球高科技企業排前十名。
自從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以後,從2014年之後的3年,全球電信的增量市場幾乎被華為一家獨享。排在2-5名的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中興和諾基亞幾乎沒有增長。
所以,我把華為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總結為“在高科技主戰場,在全世界取得壓倒性勝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三十年奮鬥,如果在加上白手起家,無背景,無資源,這些標籤,在看看今天公司的體量和規模,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電信領域毫無疑問是高科技的主戰場。貝爾實驗室是高科技基礎研究的象徵,任正非第一次訪問貝爾實驗室的時候甚至激動的熱淚盈眶。
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阿爾卡特都是高科技的標誌性公司,是華人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名字。但今天,都被華為踩在了腳下。
我一直認為,華為所取得的成就,含金量比BAT都要足。因為網際網路應用都有非常強烈的文化背景依賴,阿里,騰訊和百度所取得的成就當然也很了不起,但試想:如果谷歌能夠在中國自由開展業務,百度的日子會如此愜意嗎?
如果Facebook和Tiwitter能夠在中國市場上暢行無阻,騰訊也總要多花些代價才行吧。阿里電商的成功,得利於中國傳統商業的落後,巨大的人口轉移紅利使得中國的快遞行業有非常豐富的低成本勞動力。
也就是說,中國的文化背景,特別是中國特色的管制政策,以及龐大的本土市場在客觀上助力了BAT的成功。我說這個話的意思不否定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但也一定要說與BAT相比,華為和任正非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了不起。
電信裝置是硬科技產品,不具有任何文化背景。一臺電話程控交換機,能不能支援50萬門電話,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一個骨幹網路由器,它的效能如何都有客觀的技術指標,不會因為是華為還是思科有任何不同。
而且,電信裝置是高度敏感的關鍵應用,一旦出現故障,運營商的壓力可想而知。因此,在相當長時間裡,沒有人,包括華人自己,也不會相信中國的企業能夠在這樣的複雜裝置上具有與國際巨頭相同,甚至是更高的質量。
也就是說,中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不僅幫不上華為,而且是負面影響。但華為生生打下了天下。事實上,華為海外銷售收入佔比超過70%,即使是在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大本營,歐洲市場,華為的份額也超過50%。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華為與思科的智慧財產權訴訟中,有人給任正非提出建議,希望他打民族產業的旗號,博得華人的同情和政府的支援,但任正非堅定地否決了這個提議。
他說,我從來沒說過華為是民族企業,如果我們要走向世界,就更不能打民族產業的旗號。我們就是要用美華人的方式,在美國贏得這個官司。事實證明,華為做到了。
而華為累計向高通支付的智慧財產權費用超過了10億美元。而且,按照現在華為的技術研發思路,華為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還不會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
任正非說,華為不要院士,要院土,一直強調技術研發一定要產生經濟效益。
可以說,華為完全是靠自己的狼性,不僅在電信市場上打下一片天地,活了下來,而且成為令競爭對手膽寒的霸主。這是狼性的勝利。
今天的華為已經走進無人區,不再有追趕物件。華為和任正非也已經走上了神壇,有一句話說:“站到了神壇上,就不能低頭,因為一低頭,王冠就可能落地。”
我不想神話任何人,我也不相信華為沒有侷限性,但我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的侷限性被定性為是一種歷史的侷限性,那麼,他已經是一個偉大的人物”。
這就是任正非,一個攻城略地的鐵血頭狼。
回覆列表
幾十年來,他深居簡出,自我砥礪,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構造出龐大的華為帝國。最近任正非頻頻現身普通人群之間,在清晰的傳遞著一個訊號,任正非已經準備站出來,喚起公眾對於華為的全新認知。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任正非已浴火重生。華為也可以作為中國到目前為止一個最好的企業案例之一。
華為不僅是一家民營企業,還是一家沒有上市圈錢的公司,並已成為全球通訊產業龍頭。
現狀全球已經有超過20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裝置通訊,即使在4G技術領先的歐洲,華為也有過半的市佔率。它在150多個國家擁有5百多名客戶,營收7成來自海外!
華為究竟有多牛?任正非身價究竟有多高?今天來給大家來做一個分析:
一、論體量
華為的體量相當於中國網際網路最掙錢的BAT的總和!
BAT員工:阿里3萬,百度5萬,騰訊大約3萬,員工總數11萬。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為17萬!BAT納稅:阿里納稅109億,百度納稅22億,騰訊納稅70多億,納稅總額200億。華為自己納稅337億!BAT利潤:阿里234億,騰訊242億,百度105億,利潤總額580億,70%被外資拿走。而華為自己利潤279億!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華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
下面是華為同BAT的營收對比:華為2882億,騰訊789億,阿里708億,百度490.5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800億。
在納稅方面,華為納稅337億,阿里納稅109億,百度22億,騰訊70多億。華為超過BAT的總和130億。
華為累積利潤、累積納稅均超過2000億!
有人說阿里巴巴只有三萬人,但是別忘了,華為在2004年員工人數也是3萬人,營收卻可以做到462億。按通貨膨脹率計算,當時的1塊錢頂現在的4塊錢!
不僅又想到了小米手機,同樣做手機起家,小米雖然非常善於借勢,還沒上市就已被估值450億美元,它可謂是創造了網際網路公司發展史上的奇蹟,那時的華為依然腳踏實地的在做手機,沒有藉助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任正非也從來沒有像雷軍那樣被中國的創業者所推崇!然而時至今日,小米早已被遺忘,這個世界只有時間才是最公正的法官。
二、論結構
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數字遊戲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捲起袖子苦幹的人卻只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堅決不讓華為上市,寧可選擇把利潤分享給員工。這造就了華為的向心力。
華為沒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公司1.4%的股權。華為所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大家的,都是合夥人的。分享的是現在的82000多名的合夥人。這些股東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之外,股東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並且,每年所賺取的淨利,幾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給股東。
以2010年為例,華為淨利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人民幣238億,配出了一股人民幣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華為工作10年績效優良的資深主管,配股可達40萬股,該年光是股利就將近人民幣120萬。這個數字,甚至比許多外商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還要高!
三、論產品
華為不僅早就把小米遠遠甩了十萬八千里,並且已經超越了蘋果!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 Tech(簡稱“KWC”)釋出最新資料顯示: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間,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智慧手機銷售份額兩年來首次遭遇下滑,幅度為3.2%,最終停留在22.2%。而華為,在中國城市的智慧手機份額,是24.4%!
任正非說:“再不可以忽悠中國消費者了。什麼‘物美價廉’,什麼‘讓消費者享受低價’等等。這些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產品品質,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決心,需要幾十年厚積薄發。你一味低價,就沒有好產品。而消費者根上的需求是好產品,是高品質的產品。企業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就把他們逼出中國,到日本等國去狂購。”
這斷話狠狠的打了小米一個巴掌,一味追求低價、抄襲、以營銷擅長的雷軍,最終被我們遺忘。實踐證明:風口上的豬早晚都會摔下來!
而華為從來不做這種搶風口的營銷,華為即使宣傳也只會宣傳自己的低調!就憑這種營銷的境界,就足以秒殺一切公司。
四、論研發
這一條,華為足以讓中國所有的企業無地自容,因為華為有1萬名博士,幾十名俄羅斯數學家。而中國的企業從來不注重研發,而是以短平快著稱。華為用它今天的成果向我們證明,只有靜下心來做研發企業才有長遠前途!
我們都知道臺灣的企業很注重研發,那麼我們先來看看臺灣的牛逼科技企業前五名投入研發經費有多少?
臺積電研發費568億臺幣,富士康研發費489億臺幣,聯發科研發費433億臺幣,臺聯電研發費137億臺幣,緯創研發費134億臺幣。
而2014年,華為研發經費400億。2015年,華為研發經費預計500億!
它遠遠超過臺灣的臺積電+鴻海+聯發科+聯電+緯創的總和!
以投入研發經費計:華為最近十年研發經費已經達到1900億人民幣。從這個資料上看,如果華為在日本,僅次於豐田,排第二;遠超索尼的50億美元。如果華為在德國,僅次於大眾,排第二;遠超西門子的55億美元!
2015年,華為甚至進入了世界各國非軍工企業研發經費前10強!
請再看一組資料:中國A股154家化工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56.2億元。其中,中國石化( 600028.SH)以12.9億研發支出排各公司首位,對應淨利潤為474.3億元。其中166家機械裝置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總額172.7億元。
三一重工以12.9億研發支出排各公司首位,中聯重科、振華重工分別位第二和三位。而中國A股67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總計約為53.56億元。‘十二五’期間,國家撥款給數控機床的研究經費總規模或將達到百億元。也就是說平均一年20億,不到4億美元。
再那華為對比一下:華為僅2014年的研發經費是400億!也就是說,華為的研發經費,比A股154家化工+166家機械裝置+14家機床業+67家醫藥的近400家企業的總和還多幾十億。
再看看BAT的研發經費,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百度70億,騰訊阿里估計是百億,總額270億,2015年BAT的研發經費總和,都不能跟華為相提並論!
另根據2006-2015財年財報顯示,聯想過去10年,聯想累計投入研發成本44.05億美元,尚不及華為去年一年的研發支出!所以水木然認為柳傳志離任正非差的境界不是一點點!
華為注重研發的最直接結果,是它已經擁有了3萬項專利技術,其中有4成是國際標準組織或歐美國家的專利。因此在100多家各種標準組織中擔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組組長、報告人、技術編輯等至少90個職務。
五、論生態
有人認為:阿里、騰訊、小米都在做平臺,華為搞的卻是產品,想想空間不夠大,但是水木然認為最好的平臺就是產品!
什麼叫平臺?說白了就是做社會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變成Sunny、空氣和水、公路、鐵路,讓別人離不開你!而華為不僅用手機做成了一個大平臺,更是一種生態系統!
華為的產品線,覆蓋範圍已經覆蓋了ICT的全產業鏈!ICT是什麼 ?就是資訊、通訊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
21世紀初,八國集團在沖繩發表的《全球資訊社會沖繩憲章》中認為:“資訊通訊技術是21世紀社會發展的最強有力動力之一,並將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顯然,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和使用者,都離不開ICT。
截止2015年8月底,華為已經在全球建設了660個數據中心,其中255個是雲資料中心,這才是人類未來真正的生態基地!
華為ICT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全行業的覆蓋,被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能源等行業,以及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中。華為伺服器去年在國內電力、廣電、公安等領域市場份額居於第一位;在銀行領域的市場份額居於第二,今年有望衝刺第一位。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BAT和小米這些網際網路生態企業,本身就是華為ICT生態圈的一部分!華為目前在為全球30億人口提供ICT服務!
再放眼世界5百強企業,9成的中國企業是靠原物料、中國內需市場等優勢擠入排行,或者依靠上市運作去圈錢,比如我發現京東的最新估值也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市值僅次於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然而又怎麼樣呢? 水木然認為任正非和馬雲之間,至少隔了10個劉強東!
華為,靠的就是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經營績效獲得今天的地位。當過去的通訊產業巨擘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面臨衰退危機時,它卻在過去10年間年年成長。
總之,從以上各種對比,水木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中國沒有了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電子商務上分分鐘取而代之。如果中國沒有了華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事業越大,心態越淡定。任正非的低調和平常心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所以年紀72歲的他還深夜獨自在機場打車。按照任正非這樣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選擇助理、保鏢前呼後擁、走VIP通道、豪車接送。
像任正非一樣低調、樸實的億萬富豪還有不少,比如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豪、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出生年僅32歲的扎克伯格個人身價高達446億美元,位列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6名,一向以低調,並且在女兒出生時捐出了99%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