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一樣的馬哥

    丁原屬於主公,呂布是他的義子,這是為了籠絡他,其實呂布是帶兵的武將,呂布勇武,士卒歸心,就是說呂布已經掌握了軍權,殺了丁原和現代兵變一樣,掌握了軍隊沒人給丁原報仇的

  • 2 # 婁南散客

    丁原之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自己識人不明,沒能讓屬下忠心。

    在三國前期,曹孫劉三方尚未佔據歷史舞臺,整個天下間兵鋒最強的莫過於鎮守北部邊疆的三大軍團,分別是董卓的涼州兵團,丁原的幷州兵團和公孫瓚的幽州兵團。

    董卓之所以能夠把持朝政,正是因為他不但掌控著強大的西涼鐵騎,而且在呂布的幫助下吞併了丁原最精銳的幷州狼騎,三大軍團坐擁其二。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有足夠的底氣敢於廢立皇帝,與天下諸侯為敵。

    那麼,曾經也是一方諸侯的丁原為何在死後他的幷州軍團這麼容易就投降董卓了呢?

    首先,呂布的背叛是對丁原的重大打擊。

    身處在異族廝殺的邊境,幷州軍士們都彪悍勇猛,這帶來的後果就是,他們往往崇拜和追隨強者。而呂布作為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橫勇無敵,帶領他們衝鋒陷陣,不斷取得勝利,慢慢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對呂布的敬畏更在丁原之上。

    其次,丁原不善於夠籠絡人心。

    呂布背叛殺死丁原後,明目張膽地就開始遣散效忠丁原的人馬時,丁原的老部下,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丁原申冤或報仇的。可見這個丁原,雖然胸懷大義,但著實不是一個善用手段拉攏人心的人。

    最後,董卓佔據著正統大義。

    董卓當時已經佔據朝堂,無論是官職還是爵位都比丁原更高,而能夠借用天子這面大旗。董卓授意呂布殺死丁原,完全可以假借丁原意圖謀反。而士兵們如果不服從,與董卓為敵,那就是與整個朝廷為敵。在當時漢室的威權還沒有衰落的情況下,就很難有人去反抗。

    總的來說,董卓佔據著正統大義,加上丁原不善於夠籠絡人心,導致呂布被董卓誘惑而背叛,最終卻無人為他報仇。

  • 3 # 歷史微點

    丁原是東漢末年的幷州刺史,也算是一方諸侯。幷州地處偏僻,是胡人和漢人雜居的區域,民風強悍,幷州部隊戰鬥力也非常勇猛。丁原手下兵多將廣,其中不乏張遼、張揚等名將,呂布是其義子,也是他最重要的助手。

    丁原出生於貧苦家庭,身強力壯,身手不凡。原來是在縣裡做一名毫不起眼的小官,後來因為身先士卒,作戰勇猛,並每次都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開始逐漸的成長起來,並且在原幷州刺史與胡人作戰中戰死以後,接任幷州刺史。

    在這期間,丁原招兵買馬,壯大隊伍,呂布、張遼等先後被他招入麾下,並將呂布收為義子,任命他主管部隊一切事宜,可以說是把部隊交給了呂布,足以看出他對呂布的信任。呂布的武藝當時天下無敵,單打獨鬥少有對手。加上丁原的任可,大權在握,所以在幷州部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漢靈帝死後,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爭權奪利,相互混戰。丁原也想從中漁利。帶部隊趕到首都,因政見不一與董卓產生矛盾,堇卓派人誘惑呂布,呂布見利忘義,殺了丁原,投靠董卓。

    當時幷州的軍隊基本上由呂布掌制,丁原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者,但部隊的具體事宜,均由呂布發號施令,軍隊的將領也都聽從呂布的調遣,所以呂布殺了丁原以後,並沒有引起部隊太大的騷動,呂布又把丁原的親兵心腹分別遣散,消除了部隊中的原有丁原的勢力,況且呂布武藝高強,勇猛過人,所以也沒有人敢去找他理論。加上丁原一死,軍心渙散,沒有了凝聚力,就如同一盤散沙,所以報仇、叛亂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沒有了。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丁原並沒有什麼實力,其手下能用之人也廖廖無幾。

    丁原出身貧寒,不像董卓出身地方豪強,丁原能夠當官完全靠自已的能力,因為殺敵勇猛,後來做了地方的小吏,公元188年的幷州刺史還是張懿,張懿在隨後發生的匈奴休屠部叛亂中被殺害,於是朝廷派丁原擔任幷州刺史。

    同年十月,漢靈帝為平衡大將軍何進的權力,建立屬於自已的武裝,於西園設定八校尉,歸屬自已直接領導,八校尉的首領是宦官蹇碩,為了組建這支軍隊,朝廷下令從各地徵調外軍入京,當時的幷州刺史丁原就派出手下張揚和張遼進京,其中張揚被蹇碩收為部下,而張遼則歸屬何進。

    公元189年,朝廷派董卓擔任幷州牧,丁原調任武猛都尉,武猛都尉應該是幷州的武將職,這個時候董卓與丁原有了交集,並且董卓還是丁原的上司。

    沒多久,漢靈帝去世,朝廷發生內亂,首先是大宦官蹇碩被何進所殺,丁原部將張揚和張遼都歸屬何進,何進派出張揚和張遼外出徵兵,同時何進讓丁原在河內郡作亂,火燒孟津,同時丁原上書彈劾宦官。

    很快,丁原被何進召到京城擔任執金吾,執金吾是保衛京城和皇宮的武將官員,相當於西漢時期的北軍中尉,丁原就帶著自已手上的幷州軍入京,這其中就有呂布,從丁原一系列的動作來看,丁原深受大將軍何進的賞識,算是何進的親信,而且在京城身居要職,掌握京城的北軍。

    公元189年8月,宮廷內發生政變,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所殺,袁紹、袁術等人領兵殺盡宦官,同時何進的部下吳匡與董卓的弟弟董旻攻殺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接著董卓進京,接收了何進與何苗的部隊,控制了京城和朝政。

    這個時候丁原作為何進的原部下,情況已經比較危險,論實力,董卓勢力比他大,論威望,董卓遠強於丁原,論職務,董卓高於丁原,而且丁原舊部張揚還在幷州上黨郡討伐山賊,張遼還在外召兵未回,丁原身邊只有一個呂布。

    這個時候,丁原本人及所屬部下人心惶惶,也正是這個時候,董卓引誘呂布殺丁原,呂布殺丁原很可能並不是呂布一個人的背叛,而是整個幷州軍的背叛,如果呂布等人不背叛,很可能整個幷州軍都會被董卓團滅。

    上司的上司董卓命令呂布殺上司丁原,很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呂布這幫人為了保全性命,只有投靠董卓,整個京城除了幷州軍,幾乎都歸屬於董卓,幷州軍不投降還能怎麼辦?打又打不過董卓的西涼軍,只有投降或者逃離。

    呂布殺丁原後投靠董卓,張遼帶著千餘人回到京城,順勢也跟著投降董卓,而遠在上黨郡的張揚什麼也做不了,幷州軍團滅,哪裡還有人為丁原報仇?

    當時的整個朝廷一片混亂,被殺的高官多的是,比如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以及所有的宦官,亂世之中,人人都為著保全自已性命,哪裡顧得上為別人報仇,除非是特別親近的感情和關係。

  • 5 # 天天爆開心

    呂布能讓董卓都畏懼他的武力。丁原死掉了,誰敢過來報仇!

    張遼、高順有點能力,都是呂布的部將。他們打不過呂布。就算設計殺了呂布,在當時講究忠義名節的時代,背上噬主的惡名,誰都不敢用,就真的沒有立足之地了。他們地位也不高,沒有號召力。丁原死了也沒地方容身,所以也跟著呂布了。

    呂布有董卓做靠山,背後幾十萬的西涼鐵騎!其他人不是歸順就解散了。不可能跟呂布乾的。

    從側面反應,丁原對下屬並不是太好。呂布都是乾兒子,還防著。其他有能力、有身份的武將更加不敢重用。畢竟是門閥世家士族的時代。丁原出身不高,肯定怕人奪位。不然也不用跟公孫瓚一樣,底盤靠近邊疆。對比一下袁紹、袁術、劉表、劉焉就知道了。

    不會重用人才,小家子氣,肯定不會贏得部下的真心。就算不被呂布殺掉,也沒有人投靠,最後被吞併。

  • 6 # 職業減肥營養師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很簡單,當時幷州軍團世紀的首腦人物其實是呂布。

    1、幷州軍隊由呂布掌控,丁原心腹很少,軍中只知呂布,標杆效應。

    丁原年少時,家境貧寒,但也是勇猛過人,屢次殺敵,累計軍功升到幷州刺史。後來,成為了首腦,不需要時時刻刻上陣了,就招募了張遼、呂布等將領,並把呂布認為義子,軍隊由呂布率領。

    大部分士兵只認識和他們朝夕相處的呂布,而不是見面很少的丁原。

    加上呂布和丁原本身就有一些矛盾,所以部下也會對丁原不是很感冒。加上呂布是軍中武藝第一,是標杆,自然沒人想去給丁原報仇,而放棄自己本來擁有的一切。

    2、呂布武藝全軍第一,具有強大的威懾力。沒人打得過,不敢報仇。

    呂布武藝在三國中屬於超一流武將,張遼武藝雖然可以,但也不及呂布。而且張遼、高順等對呂布忠心耿耿,也不會像著報仇。

    丁原忠心部下很少,就是有,也不一定是呂布張遼等人的對手,既然如此,還不如放棄報仇年頭,保住自己平安才是王道。

    勃勃說:

    想報仇的沒有實力,有實力的都是呂布的心腹,這樣自然沒人想報仇,也沒有他敢報仇。而且,呂布在軍中威望很高,就更沒有人敢這麼做了,也就沒有叛亂什麼的了。

  • 7 # 李治亞文史部落格

    只能說明丁原其實並不得民心,作為一個軍閥,他相信的也只是乾兒子呂布。同時呂布統領了丁原最精銳的軍隊。這些人深知呂布的厲害。

    另外呂布當時血氣方剛,臂力過人,號稱飛將,深得部隊的愛戴。比如張遼高順就對呂布頂禮膜拜。

  • 8 # 漩渦鳴人yy

    在古代時候呢,尤其是漢王朝時期,那個時候每一個將軍手底下都是有自己的私兵的,什麼意思?除了這些私兵是朝廷默許你的主子認可你擁有的軍隊以外,其他計程車兵都是臨時徵召起來的。

    直到唐朝才出現了一些僱傭兵,其他的時候都是臨時組建,臨時解散這樣的一些軍隊體系,也就是說組建起來的軍隊不一定是屬於你的,過一段時間他自己就解散,這也是朝廷為了方便控制那些將軍,比如說後來的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青州的刺史還沒有從自己地界上面出發,自己的軍隊就被當時的黃巾亂賊給擊敗了,這支軍隊就沒走出過青州,由此可見,當時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臨時執照起來的。

    但是如果你要說最窩囊的是哪支軍隊,那毫無疑問就是丁原手底下的幷州兵團,為什麼?幷州當時防禦的重心是什麼?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禦匈奴,當時北匈奴由於漢王朝的進攻已經向北逃遁,南匈奴則是歸建到了幷州的附近,平常的情況之下,幷州兵團只需要重點監管一下這些在北方的南匈奴人,打過幾場硬仗的,主要還是面臨那些黃巾賊,相比較於混亂的幽州和涼州,很顯然幷州兵團真正實際作戰的機會有限,所以丁原手底下能夠掌握的兵力也有限,況且相比較於出生於名師,並且最後傍上大款的公孫瓚,以及本來就出身豪門的董卓,這些人夾子雄厚,能夠給這些士兵出得起錢,丁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早些年就是憑藉戰功才打上了這個統帥的位置,所以手底下真正忠於他計程車兵不多,不像西涼董卓,朝廷都不讓他擁有西涼兵的,結果自己依靠自家的財力,仍然還可以維持西涼兵的正常維持,所以說西涼兵對於董卓的歸屬感特別強烈。

    終於我們把目光定到主角的身上,也就是丁原,沒有那麼多的錢去養活一支龐大的軍隊,那這隻龐大的軍隊肯定就是臨時組建起來的,能夠忠於丁原的也就那幾百號人,所以說一旦丁原死了以後,這支軍隊裡面真正能夠替丁原復仇的也就那幾百號人,呂布這個人下手還特別快,他把丁元手底下幾百號人全部分割了,遣散到其他的軍隊裡面,這一下子他們就算想復仇都不可能。

    除此以外,這支軍隊由於是臨時組建起來的,所以呂布使用這支軍隊的時候,它可以借用朝廷大義的名義,畢竟董卓手裡面掌握著天子隨便利用天子的名義,發一個開張,或者是直接就說董卓的意思,就代表天子的意思,那手底下計程車兵不想聽她的也得聽。

    總之,丁原死得不冤,本身西涼董卓的這件事情就不是他所能夠決定了,畢竟董卓手裡面有天子丁原,無論再怎麼鬧騰,難不成他還可以不顧天子的安危去把董卓給殺了?必定是受了別人的蠱惑,比如說朝廷大臣給他瞎說了一番道義以後,義憤填膺,然後腦袋一發熱,去找董卓單挑了,亦或者沒有人去勸他去做這件事情,丁原只不過想做第二個董卓。

  • 9 # 三國逐鹿

    丁原,字建陽,出身貧寒卑微,因會寫文章,年少時被任用為官吏,因作戰時勇猛,之後立功任幷州刺史。手下幷州軍團有呂布、張遼、張楊這三位猛將。這三人後來在三國中大放光彩,都成為一代名將。

    漢靈帝駕崩後,丁原受大將軍何進所邀,入洛陽誅殺十常侍。他還未趕到洛陽,何進已被十常侍所殺。之後,京城動盪,十常侍脅迫天子與陳留王出宮,董卓帶西涼軍入京後先找到天子,一舉控制朝廷,把持朝政。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卓視之,乃荊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董卓欲廢天子立陳留王為帝,丁原不同意,與董卓發生衝突,董卓想殺了丁原,因懾於呂布之威才罷手。次日,丁原與董卓兩人於城外交戰,呂布勇不可擋,董卓大敗,退軍三十餘里。

    董卓心焦,得知呂布唯利是圖,便派遣部下李肅去挑撥誘惑呂布,呂布果然中計,轉投董卓,將丁原殺害。後丁原的大部分兵馬隨呂布轉投董卓。

    幷州軍團實力強橫,內有猛將,像之前所說的呂布,張遼、張楊,都是一代豪傑。雖說呂布是先投董卓,再殺丁原。但為何丁原死後,無人為他報仇?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丁原與董卓就是權力相爭,只是董卓先搶得先機,丁原在這場爭權中失敗,其他人只能去投勝利者,所以無人給他報仇。

    丁原和董卓一樣,都是受大將軍何進所邀來洛陽殺十常侍。只是董卓先到京城,最先找到天子,隨後控制了朝廷。等丁原率幷州軍團到京的時候,大事已經塵埃落定。

    董卓把肉全吃了,連湯都沒給丁原留。丁原是一步慢步步慢,只能受制於人。但強大的幷州軍團到京,什麼都沒撈著,丁原也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董卓提議立新帝時,第一個站起來反對的人就是丁原。他們二人相爭,完全就是為了利益,丁原想要在權力之爭時分一杯羹,而董卓也看上了丁原的人馬。所以二人相爭,是不可避免的。

    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眾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眾,故京都兵權唯在卓。

    丁原曾經也有機會戰勝董卓,董卓進京時,帶的人並不多,後還敗於呂布之手。若丁原心狠一點,既和董卓撕破了臉,就應該乘勝追擊,至董卓於死地。

    丁原就不應該給機會董卓,讓他有時間去策反呂布。丁原若是更狠辣一些,有更清晰的大局觀,真的有可能手握大權,自己也不會死於非命。

    在丁原被呂布殺後,他的手下不同意呂布的都走了,同意呂布的都跟著他轉投了董卓。他的手下都明白,爭權失敗後跟著勝利者會更有前途,自然就沒有人為丁原報仇了。

    二、丁原根基薄弱,雖有識人之能,但缺少對部下的駕馭,手下對他忠誠度不夠,就沒有人為他報仇。

    丁原家境並不好,能得呂布、張遼、張楊這些大將,可見他很能識才,也能籠絡部下。但他馭下應該是有問題的,能用不能降服,這樣的部下對他的忠誠度不夠,也就沒有人為他報仇。

    在《三國演義》中,丁原是呂布的義父,這種不是血緣的父子之情,雖不像親生父子那麼真摯,但是也超脫了一般的關係。記載中丁原待呂布是極其好的,可呂布還是一刀就要他的命。

    這有可能是呂布天性涼薄,但也間接反映了丁原馭下的能力,在部下面前,缺少威嚴,呂布不怕他,甚至有些看不起他,是無奈才會跟著他。

    肅大笑曰:“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

    丁原帶軍來京城建功,按說應該帶的都是親信,都是尊他為主的人。可是呂布能輕易出賣他,這樣的人,就算要用,也不能放在自己的身邊。丁原能識呂布之才,卻不識呂布之心,視他為親信,就是把命置於對方手上。

    三、丁原被呂布所殺,此為內訌,其他人不會牽涉進去。當時張遼和張楊皆不在,以呂布之威,無人敢為丁原報仇。

    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

    從《三國志》張遼傳中,顯示了丁原被殺死時,張遼在河北那邊募兵。等他回到洛陽,大勢已去,丁原已死,原來的戰友,已都在董卓的手下效力,他若想活著,只能放棄反抗,效命董卓。

    而張楊,早就被丁原派遣去蹇碩處,拜為假司馬。他跟丁原早就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丁原身死後,他聽到可能會難過,但不會覺得一定要為他報仇。

    呂布殺死丁原,屬於內訌,丁原和呂布的手下會覺得他們就是權力之爭。若不是幷州軍團內部的人殺死丁原,而是其他人,幷州軍團為了面子還有可能為丁原報仇。

    而丁原被殺後,他的手下沒有發生叛亂,一是因為呂布驍勇,震懾住場面;其次是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大家沒反應過來;最後是沒有人出頭,效忠丁原的人走了,不效忠他的人跟著呂布投了董卓。

    從丁原的結局來看,權力之爭從來都是無情的。竟然進入了權力的漩渦,就要努力的儲存自己。對敵人要無情,對品性不好的人要防範,丁原因為錯失機會,被呂布所害,也是自己的實力不夠。

    你是如何看待丁原的?

  • 10 # 狗哥說奇葩

    丁原雖然是幷州刺史,但幷州軍的軍事主官是呂布,底下計程車兵自然也要聽命與呂布。丁原能指揮呂布和幾個高階軍官,底層士兵認識你丁原是誰?

    丁原,董卓雖然對立,但是都是漢臣,對於幷州軍來說沒有區別,董卓控制皇帝,把持朝政,漢獻帝下令讓你呂布殺丁原,名正言順。

    董卓和丁原誰的大腿粗誰都看得出來,幷州軍投降後必定升官發財,誰愛在幷州苦寒之地熬著,犧牲一個丁原換取大家的榮華富貴,報個屁仇。

    丁原作為幷州刺史,對呂布有知遇之恩,把幷州軍權委任給呂布,去洛陽也只帶的呂布率軍保護自己,說明呂布就是丁原最親近的人。呂布受了丁原這麼大恩情,為了高官厚祿就把丁原宰了,其他人能說什麼呢。

  • 11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作為三國第一位“大魔王”,董卓解決丁原集團的手法乾淨利落,表現出了陰謀家令人窒息的洞察力!

    幷州軍實力強,是董卓專權的攔路虎

    董卓進京後,一切都很順利。袁紹、袁術這些公子哥實在不經嚇,原屬於何進、何苗的禁軍瞬間就被董卓收下了。

    可是,丁原卻是不好搞的主。

    與董卓的涼州一樣,幷州也是大漢朝西北抗擊羌族的前線,飽受漢羌戰爭的洗禮,士兵驍勇善戰!因此,幷州軍與涼州軍並稱為“並涼勁兵”,戰鬥力在伯仲之間!

    《三國演義》中,把此時幷州軍的強悍全部付諸於呂布一人身上。

    當然,就整體實力而言,董卓軍隊的實力還是要強於丁原的。可問題是:變數多,拖不起!

    此時洛陽城裡想掌權的人多的是,一旦董卓與丁原短期分不出勝負,格局很可能複雜化!

    所以,不能來硬的!

    高手出招,一招就打在對方的軟肋上!

    虛弱的丁原

    看不出對手的軟肋,紙老虎也變真老虎;看出對手軟肋,真老虎也變紙老虎!

    董卓和他的謀士們看出了丁原的軟肋!

    1、文明人先講法!

    幷州軍,理應是屬於幷州牧管轄。

    否則,你就是搞個人軍閥,不守朝廷的規矩!

    董卓和丁原名義上可以掌握的部隊,都在對方手中。

    此時的幷州牧,正是董卓本人!

    原來,朝廷見董卓久在涼州,實力太大,為了制約他,任命他為幷州牧,要求他交出涼州兵馬,去幷州上任!

    董卓耍無賴,牢牢拿著涼州軍不交出來,沒有去幷州上任!

    沒去幷州上任,不代表我不是朝廷任命的幷州牧呀!你丁原的官職是執金吾呀!你執金吾拿著幷州軍不交出來,是幾個意思?

    2、講形勢,丁原根基不穩

    當然,丁原也可以懟回去:你董卓是幷州牧,拿著涼州軍不交出來,是幾個意思?

    所以,在力量分出勝負之前,都是鬼扯。

    那就講力量吧!

    比起久在涼州的董卓,丁原的根基十分薄弱!

    他是兗州人,家境一般,靠著自己一路打拼混上來的。所以,與在涼州廣結豪帥的董卓相比,丁原在幷州的根基很淺。

    舉個例子:丁原讓早就以“輕俠勇武”聞名的呂布當主管文書的主薄!

    就軍隊的根基來看,他也根基很淺!

    188年,也就是1年前,前任幷州刺史被殺,他才臨時頂了上來!頂上來沒多久吧,朝廷又把幷州刺史給了董卓,要他騰地方出來!

    顯然,一沒有人脈根基,二來時間太短,樹立威望、根基的時間又有限!

    3、失衡的權力結構

    當然,基礎薄弱不怕,只要軍隊鐵板一塊,丁原也不好搞!

    偏偏,此時丁原集團的權力結構極不穩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領導一任班子。因此,丁原上臺後,對軍隊人事進行了重新安排!

    具體哪些安排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亮點:(1)、張楊(武猛從事)、張遼(從事)這些前任領導的人,都“支援”中央了。丁原響應中央號召,把這些將都派到洛陽跟何進混了!

    (2)、提拔了呂布。

    可以想象的是:此時,填補張遼、張楊空缺的“自己人”,此時都還沒有樹立威信,在軍中影響力有限。而呂布這種能力較強,又深得信任的人自然在軍中如日中天了!

    恐怖的呂布

    暫時把“有勇無謀”、“反覆小人”這些標籤忘記,呂布絕對是一個有領導力的人物。

    若非如此,後來他的幷州軍又怎麼會跟著他一起出生入死、四處漂泊,一直到兵敗呢?

    看看早早被丁原派到洛陽的張楊、張遼就知道:呂布與幷州眾將早已建立了很好的個人關係和信任!

    張楊,後來積極參與討伐董卓。可是他卻與呂布感情深厚,後來呂布流亡時,張楊後來還數次收留呂布,甚至在呂布快被滅時還出兵相救(死在救呂布的路上);早已隨著何進部眾投入董卓軍的張遼,在董卓死後,更是帶兵長期跟著呂布一起混!

    可見,在“董卓陰影”去掉後,幷州集團的人物依然沒有表現出對老領導的留戀,他們依然沒有怪過呂布殺掉老領導!

    看來:幷州軍,他們願意跟隨呂布,不是形勢所迫,而是呂布確實有個人魅力!

    於公於私,他為啥要“給丁原報仇”?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也能深刻地洞察客戶、合作物件的內部關係結構,選擇最易突破的點用巧力,是不是也可以事半功倍呢?

    祝君事半功倍,無往不利!

  • 12 # 史研

    一個最主要的就是呂布的武功實在是太厲害了,想要報仇的話必須要打敗呂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呂布是那麼的厲害,自己在他手底下做事自然是對呂布心服口服。呂布雖然說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但是武功確是很多人佩服,在當時有一句話就是這樣講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很多人都想要成為呂布這樣的大英雄。所以他們不僅不會報仇,而是想要在呂布手底下做事情,儘量的讓呂布多教教自己武功或者是自己偷偷學習一下,這樣才能夠進步。

    寫很多人並不是像丁原這樣有情有義,很多人都是無情無義的,在這個亂世之中,只要自己能夠生存的好一點,根本不會去考慮太多的問題。雖然董卓時非常的殘酷,但是他當時是擁有很大的權力,根本沒有人能夠自殺,他很多人都想要刺殺他,就連曹操都沒有成功,換做是他們能夠成功嗎?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亂世之中,根本不願意去替丁原報仇,只想要讓自己過得舒坦一點。

    那個亂世之中很難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想當初曹操在詩裡也描寫過這樣的場景,白骨落於野,千里無雞鳴。當時曹操就非常的感嘆,這樣生活下去,人們又怎麼能夠過上好日子呢?他可憐所有的人,所以才會從這個亂世之中佔了起來,想要為所有人服務,最終是打下了很好的江山,可惜是沒有徹底的統一中國。

    這樣曹操這麼好的人也是僅有的,但是就這樣的好人都被罵成了奸雄,可想而知就算有很多人都是好人的話,也不一定能夠做得這麼好。而丁原也是一個非常的好人,他最初是反對董卓的,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大臣,因為他是始終忠於漢朝,信奉自己的信仰,可是這樣的人卻非常的不好。那就是他得不到很多人的喜歡,不僅是自己做的官很小,就連他的兒子呂布也做得非常的小。

    呂布去背叛,第1個原因就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呂布,可是三國中第1名將。像他這麼厲害的人,卻只能夠在丁原手下,換做其他人也是受不了的,他想要為自己的未來拼搏一下,而不想要總是寄人籬下,拿著那麼一點點薪水,過著那麼悲慘的日子,誰又能夠忍受得下去呢?像呂布這樣厲害的人真的是非常不多,而其他不厲害的人就算想要去報仇也沒有什麼機會。

    呂布和董卓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根本沒有人能夠殺他們,最後他們是靠著互相殘殺而死

    就算他們想要去殺死呂布和董卓,那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呂布,可是三國中第1名。能夠打敗他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就連關羽張飛劉備三個人合力才能夠將呂布打敗,更何況想要刺殺呂布是完全不可能的,他是專門打仗的,想要和他一起作對的人完全是在找死。

    而董卓完全是一個非常仔細的人,根本沒有人能夠殺死他。當初有很多人都想要刺殺過董卓,但是最後是被董卓發現,還且沒有殺死董卓。董卓身上穿了一件非常驚異的軟甲,這個可是經常是貼身保護的。而且呂布也經常的保護董卓,可以說是沒有人能夠刺殺董卓。

    而曹操當時也知道這樣的情況,於是為了王允借了一個8寶刀,而且也得到了董卓的信任,最後想要殺掉董卓,可是沒想到董卓突然醒了,最後這連曹操都沒有什麼辦法?

    想要殺掉這兩個人,完全是在痴人做夢,有本事的人都開始投向了他們,沒本事的人想要殺掉他也很困難,事情就是這樣子的。

  • 13 # 雪滿刀弓

    欲觀其事,先觀其人。

    丁原出身在貧寒之家,粗有謀略,勇敢有武力,善於騎馬射箭,接受使命無論有什麼困難都不推辭,出現警報和緊急情況,追殺敵寇時,都會身先士卒。

    中平五年(188)三月時,當時的幷州刺史張懿被胡人所殺,此時丁原才接任。

    到了189年,漢靈帝駕崩,丁原受何進之召,燒孟津,並帶兵到洛陽誅殺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轉拜丁原為執金吾。

    ——也就是說,丁原總共只當了1年的幷州刺史,在任時間太短,對兵士們難著恩威。

    按照東漢朝廷的異地就職原則,一地的軍政長官不可以是本土人,丁原去幷州當刺史,說明他不是幷州本土人,丁原能在幷州拉起來幾千人的幷州本土軍,靠的是自己的武勇,以及他從幷州當地招納的一批驍勇善戰的軍人頭目,其中真正負責指揮幷州軍的,是幷州本土的呂布、張遼和張楊等人。

    雖然丁原對三人頗為倚重,但是想要他們效忠仍是不易。

    正直漢靈帝末年,天下大亂,蹇碩等欲充實中央部隊,遂徵召各地勇士。丁原把自己手下的從事張遼、武猛從事張揚都派到洛陽。何進殺死蹇碩後派二人分別到河北及上黨募兵。所以當時幷州兵中軍頭只有呂布在,可以說呂布是幷州兵中除了丁原外最大的實際指揮者。

    而丁原被呂布殺死之後,幷州兵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動亂就歸降了董卓。也是因為他不是幷州本地人,幷州軍也不是丁原的私屬,他只是幷州軍的長官,單純的上下級關係,呂布張遼等人才是幷州軍的核心力量,丁原在則聽從丁原號令,丁原死則聽呂布的。對於士卒來說他們只是換了一個長官,比和董卓的西涼兵打生打死,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更何況新換的長官即是同鄉還有飛將的稱呼,本身也更親近而且令人畏懼。

    在董卓優厚的條件下,無論是赤兔馬還是金珠寶貝,又或者高官厚祿,呂布輕易地背叛了丁原,給董卓當了乾兒子。

    後來董卓死後,張遼投靠了呂布,張揚與呂布的關係也很好,幾乎沒有一個人想過要為丁原報仇的。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能夠苟全性命尚且不容易,誰又會為了一個只是上下級關係的人捨生忘死呢?

    正因為這樣的人少,關二爺千里走單騎的義薄雲天才會被傳頌千古!

  • 14 # 故事學說

    東漢末年的幷州,是一個農作力低下的偏遠貧困地區。距離政治中心洛陽較遠,基本無人問津。又因盜匪四起,胡人作亂,民不聊生!

    丁原出生貧寒卑微,做到幷州刺史實數個人實力。能騎善射,勇武過人!是一個較有理想的人。

    在任幷州刺史期間廣招能人異士,如呂布、張遼、張揚等人先後來投。一批實力大將的到來,讓他勢力大增,剿滅土匪、平叛胡人。讓幷州煥發了新的生機!同時鞏固了個人實力。

    這也只能說有自己的軍團力量,還遠遠算不上強橫。

    呂布得到了賞識被任命為主簿,又見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趕赴京城,去接受大將軍何進的領導。大將軍何進又派遣張遼前往河北募兵。

    189年,漢靈帝死後,何進也真是個人才。為了消滅幾個太監竟然調動地方軍閥!丁原就是其中一個,不過還沒等到丁原大軍的到來,何進就被太監們“玩死”在了深宮大院內。

    後來董卓手握重兵,掌控了政權。為了消除何太后的權力,決定廢掉漢少帝,擁立劉協。和丁原刀戈相見。

    此時丁原只帶了呂布一將到洛陽,張揚留守幷州。

    因雙方勢力相差懸殊太大,又幸虧呂布作戰勇猛,讓董卓忌憚。

    可惜丁原有識人之能,沒有用人之才。

    呂布被董卓帳下李肅策反,就這樣被一手提拔的人砍下了頭顱。

    張遼募得幾千人。還沒趕到洛陽,何進就死於宦官之手,舊主丁原也死了。最後帶領部隊投了董卓!

    至於丁原舊部也跟著呂布被董卓所並,遠在幷州的張揚也掀不起大浪來。

    《英雄記》:“為人粗略,有武勇。”

    可見平時人緣也不是很好。好武之人!

  • 15 # 我是趙帥鍋

    從某種意義上說,火併丁原,並不是呂布的個人選擇,而是整個幷州兵團的集體選擇。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很多人總覺得,呂布火併丁原,是因為董卓用一匹赤兔馬和一些金銀財寶收買。但其實呢,真實的過程遠不止這麼簡單。

    最簡單而言,呂布在火併丁原後,把丁原的隊伍全部拉到了董卓這一邊,如果呂布僅僅因為得到一匹赤兔馬和金銀財寶就背叛丁原,丁原集團的其他軍政大佬,又為什麼要跟著呂布一起叛變呢?他們有什麼好處?

    舉個例子,如果丁原是一個軍長,呂布是副軍長,呂布火併丁原投靠董卓後,丁原軍隊的那些師長、副師長、旅長、團長等人,他們並不是打醬油的,完全可以自己推舉一個新的首領出來,要知道當時幷州兵團裡面還有張遼、高順、張邈等牛逼人物,他們誰都不是省油的燈?

    很多人說,幷州兵團之所以跟著呂布走,是因為丁原被殺後,呂布就是老大,所以他們自然就聽呂布的話。問題是,假如關二爺把劉備給火併了,他能夠把劉備的隊伍拉走嗎?還有夏侯惇把曹操幹掉後,他能順利接管曹操的部隊嗎?我相信肯定會有人打著他們的旗號報仇。

    事實上,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在丁原的幷州兵團進入洛陽城後,以袁紹和曹操為代表計程車大夫集團立即向丁原一夥人進行拉攏,而拉攏的條件呢,就是授予丁原執金吾的職務。

    大家知道,執金吾是洛陽城禁軍兩大主管之一。丁原作為一個地方大佬,一進洛陽城,就獲得這種職務,本身就是證明袁紹、曹操一夥人那是非常想拉攏他。至於拉攏他的目的,自然就是讓他制約野心勃勃的董卓。

    與此同時,董卓肯定也向丁原的幷州兵團伸出了橄欖枝,總而言之,咱們一起抓住這個機會,聯手控制中央政府,幹一波更大的事業。

    對於丁原和他的幷州兵團來說,如果選擇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所冒得風險相對較少。因為,袁紹和曹操是士大夫集團推在前臺的少壯派代表,他們身後的力量盤根錯節、根深蒂固,如果丁原一系願意站在他們身後,自然更容易保持帝國的穩定。

    在這種背景下,丁原一系的人,就可以不用冒什麼風險,就可以比較容易獲取一些看得著的利益,比如丁原一上來就得到了執金吾的職位。問題是,丁原手下的眾多高階將領們,卻並不願意擇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

    因為,袁紹、曹操是士大夫集團的代表人物,以他們為代表的利益集團,佔據了帝國絕大多數的軍政資源,換句話說,如果繼續讓他們佔據執政地位,帝國的各種軍政職務,那大都是名花有主,因為他們自己內部人早已經將這些好職務給瓜分完畢。

    這樣一來,其它外來的力量,想進來分一小杯肉湯,本身就比較難;外來的力量如果想過來分一大碗肉湯,估計就更難。這也就意味著,士大夫集團可以單獨給丁原留下一個肥缺,但對於幷州兵團的其他高階將領,就很難留出太多的肥缺。

    也就是說,如果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丁原本人可以獲得較大的利益,但幷州兵團的其他人,那就只能原地踏步,或者充其量分到一點殘羹冷炙,對此大家顯然不滿意。

    相反,如果選擇接受董卓的拉攏,因為董卓是從地方突然闖進洛陽城的力量,並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

    換句話說,如果董卓能夠執掌帝國政權,帝國政府必然要來一次大換血,那些原先由士大夫集團佔據的軍政職務,自然就可以落到眾人的手中。在這種背景下,幷州兵團的其他軍政大佬,自然都傾向於投靠董卓。

    尤其是,這個時候洛陽的禁軍都集體選擇站在董卓一邊,這更讓大家產生許多幻想。因為,從現在的情形去看,只要幷州兵團和董卓實現了比較好的協作,就有機會控制了洛陽城,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控制整個帝國。到時大家自然都可以獲取較大的軍政利益。

    也正因為此,在丁原選擇接受袁紹、曹操的拉攏後,呂布才敢火併丁原,更是把丁原小弟全部拉走投靠董卓。而在這個過程中,幷州兵團的其他軍政大佬,都是積極主動配合呂布,沒有人去為丁原報仇。因為,呂布的行為,本事就代表著他們的利益。

  • 16 # 萬事之始

    關於丁原被呂布殺害之後,無人替他報仇並且部下沒有發生過叛亂之事,筆者認為可能有三種可能。

    幷州兵團屬於大將軍何進部屬,並不是丁原直系部下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作為被何進以誅宦官為名徵召進京的丁原火燒孟津,並要帶兵進京誅殺宦官,可隨即被何皇后制止。丁原因功被提升為執金吾。漢朝時的執金吾相當於清朝的九門提督,具有相當大的權力。

    丁原在未進京之前曾經擔任過幷州刺史,手下率領的都是幷州健兒 ,如呂布、張遼等。這批幷州健兒雖然在名義上歸丁原統領,但實質屬於原大將軍何進的部屬,並不是丁原的直系部下。董卓進京時,是漢朝委任的幷州牧,是丁原部下這些幷州健兒的父母官。在呂布被董卓收買殺死丁原之後,董卓散重金,並且以幷州牧的名義招撫這批原歸屬於大將軍何進的幷州健兒,並對這批人紛紛加官進爵,如張遼就以一個不入流的郡吏被任命為北地太守。

    因此,丁原雖然官位很高,但是直屬於自己的兵馬卻很少,又沒有多少心腹之人,所以,在呂布的威壓和董卓的利誘下,這批幷州健兒紛紛投入到董卓手下,成為了他的幫兇,也是日後呂布賴以與曹操、劉備在東郡、徐州爭雄的本錢。

    董卓以皇帝的名義招撫了幷州兵團

    董卓與丁原、與袁紹之間的爭鬥屬於神仙打架,作為普通士兵的幷州健兒們根本就不知道誰對誰錯。他們所信任的就是皇帝,因為他們當初畢竟是以誅殺宦官的名義被徵召進京的。

    董卓擅興廢立之後,把陳留王劉協扶上了皇帝的寶座,更是生殺予奪出於己心。對於普通士兵的幷州健兒而言,他們根本不關心所見、所聽到的詔書是由誰發出來的。在他們眼中,根本就分不清發出的詔書究竟是皇帝的還是董卓的,而董卓又是自己的父母官,不聽他的能聽誰的?

    董卓也正是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以皇帝的名義和自己幷州牧的身份來招撫幷州健兒,並透過高官厚祿籠絡住了這批幷州健兒。

    利用幷州軍團屠殺平民,交“投名狀”

    歷史上對董卓最為詬病的並不是他擅興廢立,而是他嗜殺。董卓進京後,利用一切手段收編了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大批部下,不然,僅以自己進京時率領的區區五千兵馬不僅無法控制住京城局勢,更無法應付來自於關東十八路諸侯的討伐。

    為了使收編的部下死心塌地的站在自己這邊,董卓下令挖掘皇陵,劫掠人民。在這個過程中,起主力作用的並不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五千人馬,而是董卓收編的原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部下。董卓就是要用交“投名狀”這種手段,使這批人做出神人共憤之事,使他們回不了頭,才能把他們更加牢固拴住。不然,董卓拿什麼來對抗來勢洶洶的關東諸侯們的討伐。

    當然了,參與這些惡行的不僅僅有幷州軍團,還包括其他軍隊。但是,幷州軍團肯定是參與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刀上沾了血計程車兵哪裡還會想著要替丁原報仇呢?至於叛亂,那就更不可能了。

    總結

    正是因為以上三種原因,使得董卓快速掌握了軍隊,穩定了朝局,擊退了關東諸侯們的討伐。而當年那支進京勤王的幷州軍團,卻由一支正義的勤王之師變成了助紂為虐的叛軍。

  • 17 # 老威觀史

    呂布殺丁原的故事,我們一般是從《三國演義》中知曉的,該事件大致就是丁原和董卓在京城發生了衝突,由於丁原手上有天下第一勇士的呂布,結果董卓給丁原打的大敗。後來董卓聽從了手下謀士李儒的建議,把赤兔馬送給了呂布,結果呂布見利忘義,為了赤兔馬便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認董卓做了新的義父。

    當然,歷史事實卻是是呂布殺了丁原,但丁原其實並不是呂布的義父,呂布殺丁原也不是為了赤兔馬,這些都是《演義》的戲說了,根據正史《三國志》的記載,關於呂布殺丁原的事情是這樣說的:

    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也就是說,根據正史記載,董卓是誘使了呂布去殺的丁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呂布殺的丁原,正史沒有說明白,這個誘字,可能是利益,也可能是別的什麼原因,如果是利益的話,究竟是什麼利益也沒有說明白,但總之應該不是赤兔馬的原因。

    那麼丁原被殺之後,他的部眾便在呂布的帶領下被董卓兼併了,為什麼丁原的部眾這麼容易被人兼併呢?為什麼他手下就沒有忠於他的人呢?要知道,如果是關羽殺了劉備要兼併劉備的勢力,劉備手下的張飛、趙雲這些人會服氣嗎?

    其實丁原的部眾之所以會被董卓兼併,原因就在於利益。

    要說到這點,我們還要從丁原進京的來龍去脈說起了。丁原出身貧寒,但勇武有力,善於騎射,武功高強,早年憑著打仗立下來的軍功進入了仕途,後來幷州刺史張懿在抵禦胡人的時候兵敗被殺,丁原便擔任了幷州刺史,成為了一方大佬。

    在成為了幷州的一方大佬後,丁原便召了不少小弟,其中最為出色的就是呂布、張遼和張揚等人了。其實我們看丁原的陣容,還是比較強大的,除了三國時期的第一勇士呂布外,還有張遼、張楊這樣有大將之才的武將。

    到了公元189年的時候,大將軍何進計劃誅殺十常侍,便召丁原帶兵到了洛陽,封他為執金吾(類似於今天的中央衛戍部隊司令)。結果何進還沒來的及誅殺十常侍,自己反倒被十常侍給殺了,頓時京城一片大亂。

    在京城的亂局中,西北的董卓先行帶兵進京,控制了京城的局勢,而董卓在進京的時候,實際上也沒帶多少人馬,此時能夠控制京城局勢的,除了董卓就只有手握重兵的丁原了。

    丁原在進京後很快就接受了袁紹、曹操等人的拉攏,得到了執金吾的職位,其實丁原的站位也就決定了他被殺的命運了。

    這點怎麼解釋呢?其實以當時的情況來說,董卓的團隊就相當於一個剛創業的企業,而以袁紹、曹操為代表的勢力就相當於一個已經成型的企業集團,代表的是大家世族的利益。在大家世族的這個集團裡,各個職務全部都已經內定好了,丁原是得到了執金吾的職位,但只是丁原一個人得了好處,而呂布等人呢?可能能升一點官,但是不會有太高的官職給他,最多就相當於一個部門經理之類的,至於要當公司的高管,根本輪不到他,因為在那些位置上早就坐滿了人了。

    而董卓這邊呢?空缺太多了,CEO、CFO這樣的職位到處都空著,只要願意過去,大把的職位隨你選,換了你是呂布,會不動心嗎?而且在丁原那邊即便做了一輩子,也很可能只是一個部門經理就到頭了,而在董卓那邊,可以說是有無限的可能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呂布的反水,同時丁原手下的部眾之所以願意跟著呂布反水,也是因為這種無限的可能。當然,這也與董卓當時的情況有關,董卓確實已經控制了朝廷,呂布這幫人對此也是看在眼裡的,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如果這個時候投靠董卓,就能和董卓一起控制朝廷,到時候董卓控制了朝廷,他當了丞相、太師,呂布自然也能當到大將軍這樣的頂級官職,自己跟著呂布混,搞不好也能封侯拜相,也正因為此,在呂布殺了丁原之後,丁原的部眾就全部跟著呂布投靠了董卓了。所以,在《三國志》當中“誘布令殺原”的誘,在我看來是用前途誘使呂布殺了丁原,而不是《演義》中的赤兔馬。

    就在呂布殺了丁原投靠董卓後,呂布很快就被董卓封為了中郎將、封都亭侯,可以說利益很快就兌現了,這個利益可是跟著丁原混一輩子都混不到的。

  • 18 # 英俊的壞蛋

    丁原擔任幷州刺史只有一年多時間,董卓進京前也擔任幷州牧接近一年(從西涼調任)。

    兩人對於幷州軍團的人來說,兩人職務都是上司,雖然二把手平時直接管自己,親疏關係沒有差太多。

    丁原是空降的領導,幷州軍團不是他帶出來,沒有多深的感情。

    因為丁原這個人小氣加廉潔,不捨得封官許願,也沒錢賞賜手下,對他忠心的人也不多,可能只有一個張揚(此時在外地剿匪)。

    事情就是一把手指使二把手的秘書(呂布職務是主簿)幹掉了二把手。雖然性質上挺惡劣,但是一把手資源豐富,能給官給錢,幷州軍待遇會立刻好很多,大家也犯不上為一個才幹了一年,不太大方的原上司報仇。

    比方說,公司到任一年多的總經理經營不佳或為人小氣,員工的年終獎和福利都不發。

    平時很少露面的董事長,這時候突然來到公司,命令保安痛打總經理,把他解僱了。

    作為員工的你,啥反應,起碼兩不相幫,甚至可能叫好吧。如果董事長宣佈補發年終獎呢,你還不三呼董事長萬歲?

  • 19 # 邵治冶

    丁原這個歷史人物,史料記載並不多,只《三國志》裡英雄記曰:原子建陽。本出身寒家,為人麤略,有武勇,善騎射。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裁知書,少有吏用。

    丁原為騎都尉,荊州刺史。漢靈帝崩,丁原率兵進駐洛陽勤王,大將軍何進為拉攏他,拜其為執金吾。何進被十常侍謀害後,朝廷動盪,又引來西涼刺史董卓之亂。

    董卓為把持朝政,欲廢少帝,立皇子協陳留王為新君,遭到了丁原的反對,於是兩人兵戎相見。

    丁原的底氣從哪兒來?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這麼個細節:董卓按劍立於園門,忽見一人躍馬持戟,於園門外往來馳驟。卓忙問女婿李儒這人是誰,李儒道:“此丁原義兒,姓呂名布,字奉先也,主公且須避之。” 桌乃入園潛避。

    李儒深知呂布的厲害。因為他經歷過黃巾起義,知道為什麼黃巾不敢犯幷州。

    由張角領導發動的黃巾起義,按道教以九數為尊的傳統理念,應九州並舉,奪取天下。而當時只有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獨缺幷州。原因就在於呂布在幷州。太平道的渠帥皆畏怯呂布驍勇強悍,誰也不敢在幷州發動起義。

    丁原手下兵馬並不多,戰將除了高順,秦宜祿,張遼,魏越等,並無頂尖高手。自呂布投奔他後,幷州軍隊的性質立馬得到了提升。就如打藍球,姚明在上海隊時,上海隊打遍國內無敵手,而姚明一走,上海隊一下就掉了檔次。更何況,古代打戰先鬥將,將一勝,誰就贏定了。

    丁原與董卓的第一仗,就靠呂布英勇,打得董卓大敗而逃。因此,董卓想辦法,最終收買了呂布。

    呂布殺了丁原,提頭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殺之。肯從吾者在此,不從者自去!” 軍士見呂布威風凜凜,誰敢自觸黴頭去為丁原報仇,一下散去大半。

    高順等將領大概平時就佩服呂布的武功,見勢如此,也就只好順應變故吧。

  • 20 # 世界人文通史

    這隻能說明丁原在軍中的根基並不深,所以在他死後幾乎沒有人願意為他報仇。

    丁原與董卓一樣都是武將出身的軍閥,如果丁原不死的話,董卓根本無法單獨挾持朝廷和廢帝皇帝。

    丁原上任的時間太短,沒有在軍中形成勢力。而他扶持的親信也都背叛了他,也可以看得出丁原識人不明

    丁原是東漢末年的幷州刺史,而東漢末年的幷州一帶受到匈奴、鮮卑南下的侵擾,已經相繼放棄了五原、雲中等地,幷州的領土和人口大幅度縮水。

    東漢末年的遊牧民族內遷運動,導致東漢王朝失去了河套等地,而幷州的中部和北部都相繼落入胡人手中。

    丁原雖然是幷州刺史,但他上任只有一年的時間,在軍中沒有形成太大的根基和勢力,所憑藉的只是朝廷的一張委任狀。由於胡人南下,導致幷州殘破不堪、人口減少,所以幷州的軍團也並非如想象中那麼強大。

    丁原在幷州時,曾先後把呂布、張遼、張楊都收到自己的麾下。可是呂布殺死丁原之後,居然沒有人為老上司丁原報仇,甚至連提都沒有人提過,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董卓接收了丁原的大部隊後,其中並沒有將領要替丁原報仇。對於士兵而言,只要能發糧餉,跟著誰打仗都是一樣的,可見丁原的威望確實不高。

    這就說明丁原在幷州時間太短,他為人不夠細緻,常逞匹夫之勇,而且沒有形成自己的親信勢力。就像史書記載的那樣:丁原為人粗略,有武勇。

    在丁原死後,沒有誰敢替他報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由於匈奴人的南下,幷州刺史的駐地也一遷再遷,最後南遷到河內郡一帶。丁原上任前後只有一年的時間,而他前任的幷州刺史就是在抵抗匈奴人的進攻時被殺。

    丁原上任以後,既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也目睹了黃巾之亂、董卓亂政的危局,而幷州的軍力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強大。

    公元189年董卓入宮以後,提出了要廢除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漢獻帝)為帝的建議。可是,同樣身在洛陽的丁原表示不同意,雙方鬧得劍拔弩張。

    如果丁原與董卓正面開戰的話,無論誰勝誰負都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董卓為了吞併丁原的地盤和軍隊,居然誘惑丁原的部將呂布殺死了上司丁原,此後丁原的幷州軍大部分都跟隨呂布一起投降了董卓,只有極少一部分人跟隨了張楊。

    張楊官至河內郡太守,可是也沒有提過要為老上司丁原報仇的事。在丁原被殺死後,張楊反倒形成了一支單獨的割據勢力,後來還參加了諸侯聯軍討伐董卓,不過不是為了替丁原報仇,而是懷有私心。

    殺死丁原的兇手明明是呂布,而丁原的舊部張楊與呂布的關係非常融洽。《三國志》還記載,曹操在198年進攻下邳的呂布時,遠在河內郡的張楊還打算髮兵去救援呂布這個老朋友,結果在出兵之前卻被自己部下楊醜給殺死了。

    由此可見,根本就沒有人把丁原當成一回事兒。這除了說明丁原因上任不久、軍心不穩以外,也說明了在漢末三國的動盪年代之下,軍閥之間毫無信譽,士兵對將軍的忠誠也是可以動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猛將張飛和張郃,究竟誰更厲害?能不能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