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把自己養好

    《紅樓夢》作為小說,並不像史書一樣把年曆紀事逐一寫明,所以在黛玉離開蘇州去都中(即京城)時,是小說第三回。書中只從林如海口中說:“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

    這出月是指本月完結,初二即次月初二,但小說並沒有交代本月為哪月,所以無從查出黛玉是哪年哪月離開蘇州。

    小說之所以沒有具體年月刻度,是因小說以情節為重。並且小說有倒敘插敘,情節複雜交錯,若刻意在年曆上詳細先後,小說不免遭捆綁而顯刻板無趣。

    但人物的年齡需要具體數字,是因為人物在性格刻畫上,不同年齡有其不同的語言點。小說表達了人物的特別人格,也是因小說情節的需要,如劉姥姥。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時,在吃飯前被鳳姐與鴛鴦兩人搞鬼,想作弄劉姥姥,活躍席間氣氛。而劉姥姥為迎合富貴,也不在乎獻醜,在吃飯間突然站起來說:“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這時的劉姥姥之所以特別滑稽,也是作者營造了年齡與語言反差的效果。

    史書重紀年,小說重情節。

    歷史紀年可以順算倒推,記載確切。

    而小說的紀年表與不表,要根據情節的需要,若情節不需要而強行加上,就破壞了小說的情景、情感、情趣、文筆造詣等諸多豐富性。

    所以小說的紀年,只是作者構思作品的框架,並不能進行實際考證。作品所想表達的,是大時代的縮影,不能嵌入年月而縮小時代表達的廣度。

  • 2 # 好玩的非遺

    《紅樓夢》本就是曹公假言從石頭上抄錄而來,並不是史實,所以並沒有具體的時日,《紅樓夢》描寫了數百人物,歷時數年演進,其中確實也有矛盾之處。但這並不影響以《紅樓夢》的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歷史地位。

    林黛玉具體在幾年幾月幾日上的京城,原文中並沒有描寫,但在書中也能找到一二佐證:黛玉初到賈府,奶孃來請問黛玉之房舍.賈母說:“今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兒裡,把你林姑娘暫安置碧紗櫥裡.等過了殘冬,春天再與他們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罷。”這說明黛玉入京時間是殘冬。殘冬一般是指農曆的十二月。所以林黛玉應該是在農曆十二月之前不久入的京城。

  • 3 # 蟪蛄之音

    《紅樓夢》裡,林黛玉是何年何月何日進京的,小說裡並沒有具體描寫,但是透過細讀文字,還是可以找到一些關聯。文字上寫“如海乃說:“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出月就是出了本月,下個月的意思,所以這句話並沒有點出月份。林如海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季節?當然小說裡也沒有明確寫出,然而林府的西賓賈雨村,吃過飯後便出來瞎溜達。文字上寫“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鑑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如果在北方“茂林深竹”基本上是形容夏秋兩個季節,但是蘇州是江南,江南冬天也有不少綠色植物,故而“茂林深竹”,在江南似乎也適合用於冬天山林的形容。

    但是賈雨村從智通寺出來,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飲三杯,以助野趣。秋高氣爽,適合外出遊玩。如果季節是冬天的話,朔風寒冷,遊人基本上是沒有興趣在村肆中喝酒挨凍的。所以“茂林深竹”在小說裡應該指的就是秋天這個季節。賈雨村正因為去村肆喝酒,才遇見張如圭,得知都中奏準起復舊員之信,次日面謀林如海,林如海才說出“已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根據這些資訊可以確定,林黛玉上京的季節是在秋天。

    在後文中,林如海是九月初三日巳時去世的。然而賈敏是什麼時候去世的,小說裡沒有寫。六十四回裡有這樣一段文字“或者是姑爹、姑媽的忌辰,但我記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餚饌,送去與林妹妹私祭,此時已過。大約是因七月為瓜果之節,家家都上秋祭的墳,林妹妹有感於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禮記》‘春秋薦其時食’之意,也未可定。”寶玉說林如海賈敏的忌辰已過,而林黛玉之所以私自祭奠,大約是因七月為瓜果之節,家家都上秋祭的墳的緣故。其實林如海的忌辰並沒有到,因為林如海是九月去世,而賈敏去世的日子沒有說,但是七月上墳秋祭已經過了賈敏的忌辰,這說明賈敏的忌辰是在七月十五之前,或許是六月或許是七月初。因為林黛玉是在賈敏去世後,才被榮府的船接去京城,也就是說林黛玉上京城的時間至少在七月以後。

    在第五回的枉凝眉的判曲中,最後一句是這樣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林黛玉自從秋天乘船北上開始,沒有一天不流淚的。所以才會說“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等林黛玉進入賈府後,賈母說等過了殘冬,春天再與他們收拾房屋。一年四季,冬季的月份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既然是殘冬,至少說明林黛玉進入賈府已經是十二月份了。從揚州到北京大約是兩千四百多里,如果乘船一日行三十里,也需要八十多天的時間,所以推算一下,林黛玉上京的時間,應該是九月初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生活是自由自在重要,還是儀式感重要。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