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子聊健康

    愁的是夫妻倆分離,不能團聚之苦。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重陽佳節丈夫不在身邊,自己一個睡,喝悶酒,吹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生動形象地傳達了作者因思念而消瘦的狀態。

  • 2 # 得月重樓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重九佳節為懷念丈夫而寫。上闋寫半夜枕蓆上吹來冷氣,感到自身孤獨。重陽節也在孤獨冷寂中度過。下闋寫黃昏時在菊圃獨飲。詞人認為自身正如傍晚的黃菊,伶仃瘦損。“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傳誦千古的名句。以菊花自喻別有創意;一個“瘦”字,使一個身體清瘦滿面愁容的少婦形象活脫脫浮現出來,且符合詞自身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貼切傳神。

  • 3 # 風族詩社講詞堂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在《醉花陰》裡起拍就說了天氣,“薄霧濃雲”,這是壞天氣啊,心情怎麼會好呢?所以“愁”了,愁什麼?“永晝”啊!當時當地的地理環境,不可能出現“極晝”,意思就是白天太漫長了,寂寥啊!也就是所謂的“愁”什麼呢,白天寂寥,一筆帶過,薰香燃盡,不寫白天了,轉換到季節,又重陽,肯定一下,“又”字,不只是一年的今天的重陽節,前面多少個啊!到了晚上夜涼透,實際上是用景寫情,心涼透了都。這是上闋。基本上心情,意思都表達出來了。那下闋又怎麼寫的?寫的是什麼?

    下闋也是承著重陽節來寫,這這一天都幹啥了,因為愁“永晝”了,所以黃昏後出來散散心,我們一看到“東籬”一下就想到菊花了,這就是用典故的好處,

    後面的“黃花”也不顯得突兀。在“東籬”把酒,有菊花香縈袖,這裡面也有古代重陽節的習俗。“暗”字用的好,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也許情侶間的唱和,情書,家書啥的呢。是所以才說“莫道不銷魂”,至於“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千古名句,也迎合了前面的“暗”字,結的一點不突兀。是寄託,是傳書,傳情。

    由此看來,這是一首重陽節寫給遠方的親人的詞。愁的是未歸,不知何日相見。歇拍處,又點名了寄託給遠方的親人“我”的思念以及近況。

  • 4 # 冰凌讀書

    《醉花陰》是宋代才女李清照的作品,全詞為: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捲簾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寫的一首詞,重陽佳節思夫而作。上闋把酒賞菊,一句 “薄霧濃雲愁永晝” 道盡孤獨和寂寞,心中愁雲慘淡,情緒低落,真真一個“半夜涼初透”。

    下闋詠菊抒情,把自己的濃重感情色彩融入到黃花開遍的黃昏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寫儘自己因飽嘗相思之苦而憔悴消瘦,身心浸透苦水中,這種深沉含蓄,意味悠長的詞句,為後人廣為流傳!

    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與辛棄疾並稱 “二安”。生活在戰亂之中,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1107年,趙明城受奸臣蔡京迫害,被剝奪官職,從此隱居家鄉,不久去世。

    以後的詞還有很多關於離愁別緒的名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更是廣為傳頌!

  • 5 # 小刺蝟的吉他聲

    《醉花陰》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也做“重陽”或“九日”,詞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流傳千古的詞中名句。

    《醉花陰》全詞如下:“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詞中,李清照僅一“愁”字領銜,便道出自己幽居獨處的無限寂寞與憂愁,而此孤愁與寂寥來自於重陽佳節思念丈夫趙明誠的閨怨心情。

    李清照在靖康元年(1126)之前生活無憂,過的是夫唱婦隨的錦衣玉食生活,於書畫金石無所不研習而悠然,詞中情感也幾無《聲聲慢》之悲愴之懷,此詞亦然。

    《醉花陰》詞中之“愁”是淡淡的愁深深的思,重九感懷把酒賞菊是古人的雅好,然此時因自身孤獨而顯愁緒重重。

    詞中著筆自室外“薄霧愁雲”這些引人悲秋的慣常景色入手,移景入內靜觀香爐裡嫋嫋升起的龍腦青煙出神,概為黯然度日的百無聊賴。

    閒愁如許卻思親不見,故無法安睡而倍覺透骨的秋涼難捱,佳節獨寢的傷感不言而喻躍然紙上!

    佳節依舊是重陽,菊花依舊盈袖香,兀自一人把酒澆愁爾!勞燕分飛天各一方,詞人之心思親不見消愁無計,愁情銷魂相思難熬,幽然嘆出“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最後的幽怨一嘆化自“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之句,或曰“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然而,其筆下勾畫的深秋懷人之愁緒寂寥情思,實乃憐花以自憐的佳節冷落之清涼悽清無限也!

    愁中無愁自有愁,花瘦不瘦人更瘦,真堪為落寞無語的西風瘦菊佳人愁啊!

  • 6 # 蒼梧本草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半生煙雨,半世桃花。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罈佳釀,歷久彌香。李清照的詞屬於婉約詞派,借景抒情,入骨三分。這闕《醉花陰》中的愁,不是閒愁,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這薄霧濃雲,讓細膩的女兒心思,動了離別的惆賬。九月初九,重陽佳節,丈夫遠去他鄉,自個兒一個人,獨守空閨。偏偏這霧氣朦朧,雲層深厚,遮蔽了朗朗乾坤,連地面也變得陰暗潮溼,此情此景此節,怎麼能讓人心頭輕鬆呢?每逢佳節倍思親,良人在遠方,此時此刻,也不知怎樣了,是否也在憑欄遠眺思念家鄉的佳人呢?

    室內,瑞腦香緩緩燃燒,一縷縷輕煙輕渺,慢慢升騰,彌散在房間裡,聚攏了,又飄散開去。像極了打亂的時光,和丈夫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也似輕煙一般,聚少離多。那日君一別啊,又是菊花黃。如今人去樓空,孤獨淒涼的感覺復又襲來,緊緊包裹著她瘦弱的身軀,以及脆弱的相思。重陽節,像一個驚雷,撼動了她的脆弱。各種思緒紛至沓來,但更多的是離愁別緒。斜倚紗廚,玉鈿斜插。昨夜的涼彷彿浸透了身體。有些疼,有些痛,有些委屈。

    沒有那人陪伴在身旁,秋夜變成了一把鋒利的刀,森森地傷著這單薄瘦弱的身軀。又該怎樣去排解呢,又該怎樣去自我慰藉呢?越想越煩,越煩越愁。踏上層樓本避愁,愁卻隨我上高樓。

    還是出門走走吧,哪怕獨自一人。於是起身,行至東籬,黃昏時分,菊花叢中,獨自坐在石凳上,自斟自酌。微風輕吹,菊香氤氳,舉杯敬愁,彷彿那幽幽的香,盈滿衣袖,是酒香還是菊香已不重要。有誰知道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有人陪伴在身邊,乘此良宵,淺吟低酌,賞花賦詩該是多麼浪漫的事啊。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驀然醒轉,一切美好都如夢境一般。西風起,簾半卷,那人宛在,那人何在?簇簇黃花迎風舞,細看花影瘦,其實人比黃花瘦啊。

    清絕重陽,瘦瘦斜陰。遠去的歲月中,何曾忘記,有一女子,才貌無雙,形茗黃花——那是李易安——我前世的姐姐——清照,一個最會寫愁的詞人:總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7 # 讀書分享與推薦

    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一直是我所喜歡的,她雖然是女子(詞一直都是男人的天下),但是所寫的詞,幾乎首首都佳,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千古名句,更是讓人回味再三,很難不令人佩服。

    而《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這首詞,便是李清照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這首詞中,李清照以一個絕佳的比喻,將自己的“愁”情抒發的淋漓盡致。

    要想理解這首詞中所體現的感情,我覺得必須要了解一下關於李清照的一些背景。李清照年方十八便嫁給了趙明誠,婚後兩人琴瑟和諧,過著幸福的二人世界,但是,婚後不久,趙明誠便“負笈遠遊”,只留下李清照一人,獨守閨房,試想,李清照如何不思念丈夫呢?而作為才女的李清照,思念的方式也很特別,其中之一便是寫詞,李清照在丈夫外出後,寫了很多“相思”的詞作。

    公元1103年的重陽節,李清照仍然是獨自一人,人們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李清照亦是如此,她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醉花陰》詞作。

    我們先來看原詞,詞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這首詞,主要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說自己的相思之“愁”。

    整個上片,她只用了寥寥幾語,便將一個滿懷心事的閨中少婦形象表現了出來,她先是走到室外,看到沉悶的天氣,於是頓起思念之愁心,而回到室內,空蕩蕩地只有自己,更覺得百無聊賴了。好不容易熬過了重陽節的白天,卻深感夜晚涼氣逼人。

    要知道,重陽節是古人所重視的節日,這一天是團圓的節日,可是李清照卻獨自一人,看到別人都在團聚的時候,自己卻孤孤單單,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李清照的“愁”,是不能相見愛人、不能團圓的愁。

    下片中寫詞人喝酒賞菊,可是酒越喝,心裡就越難受,此時她的心情更是低落的,所以吟唱出了“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絕佳之句!

    其實,以花木的瘦來比喻人的“消瘦”,並不是李清照的獨創,但是李清照的這一句卻深受後人的推崇,除了比喻深刻、妙絕之外,還有便是之前她對時節、環境等方面的烘托,所有的畫面組合在一起,才創造出了這樣無比悽清的寂寥意境,也才讓這“人比黃花瘦”的比喻成為史上最知名的名句之一!

    所以,單從這首詞來看,李清照的“愁”,歸根結底還是在“相思”二字上,而她寫愁的方式,除了用比喻、烘托等手法外,還在於對環境和心情的細緻描繪,再加上她在詞作方面的大才,才有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醉花陰》。

  • 8 # 一葉孤帆行萬舟

    《醉花陰》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中國文壇幾千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有才有貌者更是鳳毛麟角,被譽為“千古女詞人”“詞中皇后”的李清照便是其中之一,她的詞婉約唯美,深深吸引和影響著後人。《醉花陰》詞中描寫了九月九日重陽佳節,她獨自一人賞菊飲酒而心生滿懷對丈夫李明誠的綿綿相思之情、悽悽慘慘慼戚的無盡愁思,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捲簾西風,人比黃花瘦。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開篇就寫出了詞人無聊的生活狀況與精神風貌,一個“愁”字引領全篇並使感情迸發而出。“佳節又重陽”點明時間是重陽佳節,從而更渲染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愁思,為不能和丈夫團聚蒙上了一層濃濃的哀愁。“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白天日子難過、難熬,晚上更加孤獨寂寞了,天氣涼涼的是身,可想念丈夫而不得見的心涼才是個透徹心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浮動”下闋起筆寫重陽節這天自己的活動,“東籬”出自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陶淵明後,“東籬”便成了菊花的象徵,此時,景色是多麼美妙,可是,沒有丈夫的陪伴,再好的風景也無心欣賞。“莫道不銷魂”句的“銷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既使面對再好再美的風景,自己也高興不起來,反而對丈夫的思念更增多了,愁思有增無減。“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西風乍起,簾內的人兒因思念丈夫而比菊花還瘦,“黃花”指菊花,此句堪稱千古絕唱。

  • 9 # 世間人物

    對於李清照,想必我們大家都很熟悉,李清照的詞被認為是“婉約之宗、詞采第一”,而在她的詞中,我們能感受到很多愁,比如,《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聲聲慢》中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以及《醉花陰》中的“薄霧濃雲愁永晝”。

    其實,總的來說,李清照的愁有兩種愁,一是“閒愁”,而另一個則是“命運之愁”。

    而《醉花陰》中的愁便是閒愁。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因何而“愁”

    李清照的愁,大的來說,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少女的相思離愁,一是少婦的命運悲慼之愁。

    而這首詞,作於南渡之前,因而,屬於第一種愁,即相思離別之愁。

    接下來,我們就來重點分析一下李清照《醉花陰》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首先,關於李清照《醉花陰》的寫作背景一直是有爭議的,主要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認為此詞是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婚後久別,思念丈夫而作,而另外一種觀點則是認為此詞是李清照父親李格非政治失勢後被趙家逐出家門後所作的。

    觀點不同,那麼,表達的愁自然不同。

    第一種觀點,是人們普遍認同的觀點。

    公元1101年,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趙明誠在汴京結婚,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遊”,於是,在家思念丈夫的李清照在重陽佳節之時寫下了這首《醉花陰》。

    可見,如果是這一種觀點,那麼,李清照的愁便是因為與丈夫分離而愁。

    接下來,我們來講一講第二種觀點。

    公元1102年,蘇軾、司馬光等人被朝廷認定為“元祐奸黨”,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作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自然而然的受到牽連。

    而在1103年,朝廷更是下令,令“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因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斷然決然的與李家劃清了界限。將已經過門的李清照單獨送回了孃家。而彼時的趙明誠不但沒有與之一起回去,更是在這期間納了妾。

    父親獲罪,自己又被遣返回孃家,再加上丈夫又納了妾,彼時的李清照怎麼不愁。

    這就是第二種觀點。如果說從第二種觀點出發,那麼,李清照的愁在這裡就不簡單的是相思離別的愁了,而更是一種哀怨。

    當然,這兩種觀點之中,到底哪一種觀點是對的,我們就需要從詞的內容出發,來品一品詞中的愁。

    如何寫愁

    關於如何寫愁這一塊,其實我們可以從“詞”、“景”、“境”三方面來分析。

    1,用詞方面,俗話說言為心聲,特別是詩詞,詞語的選用尤為重要。

    首先是,愁字,開篇點睛,給人以一種強有力的代入感。而接著便是“又”字,佳節又蟲重陽,從語法上來講,“又”字附著在動詞和形容詞的前面,起到了一種強調的作用,而從感情上來講,一個“又”字更是強化了感情,飽含了些許無奈之情。

    再往下,便是一個“涼”字,半夜涼初透,這個涼,從中,我們能感受到環境的清冷,同時我們又能感受到詞人心中的悲涼之情。

    如果說,詞的上闕是透過此來渲染環境的話,那麼,下闕便是透過詞來進行對物的描述。

    首先,是“盈”字,在詞中,有暗香盈袖,在這裡,“盈”是滿的意思,一個盈字說出了花香的多少。

    詞人,一個人漫步在家,只有家中的菊花能夠陪伴自己,同時,花香充滿了衣袖,說明,詞人一個人在家是孤獨的,是愁苦的。

    而下文中的“瘦”字更是寫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折磨。

    從開篇的“愁”字再到末尾的“瘦”字,詞人用詞給人一種更為直觀的感受,使得人們更容易感受到那份愁苦。

    2,寫景方面,在李清照的《醉花陰》中,詞人從時間的跨度以及從空間的距離來寫景。

    首先是,時間的跨度上。

    其實,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出詞人在詞中時間的跨度,從白晝到半夜再到黃昏。

    這種寫法會使得讀者感受到詞人那日夜反覆,無休無止的愁苦之情。

    反反覆覆的時間,並沒有消磨掉這種愁緒,反而在反覆之中增強了這種愁緒,所以說,這種時間上的跨多,增強了讀者的感受。

    此外,接著便是時間上的跨度。

    正所謂距離產生美,詞人在創作中的過程中,從屋內到屋外,景由內及外,而詞人的感情也由內及外的表達了出來。

    2,意象方面,在意境層面上,詞人從無我之境,到有我之境。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詞人一個人閒居在家,獨自坐在香爐旁邊,看著渺渺青煙隨風遠逝,而自己的濃稠別緒卻始終不能散開。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看著玉珍、紗櫥,寒冷的壓力詞人難以入眠,心中不禁悲涼。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下午時分,詞人漫步在陽光之下,希望藉此來排解愁緒,可是,陪伴自己的卻只有菊花,平白的增添了幾分傷感。

    愁景愁人

    詞,我們大概理解完畢,讀完此詞,我們會感受到詞中的愁已經化成了痛。

    所以說,再回歸到第一段上來講,我認為,詞人在詞中抒發的情,不僅僅是與丈夫分別的愁情,而是一種痛,是一種孤獨的痛,更是一種內心的痛。

    所以,我認為,《醉花陰》中的李清照因為父親獲罪而愁,因自己被無情被遣返回孃家而愁,更因為丈夫納妾而愁,而此詞又是透過以痛來寫愁。

  • 10 # 風雪月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在電視劇《甄嬛傳》的片尾曲出現,甄嬛出生官宦人家,選秀入宮後在後宮爭鬥生活。“宮花寂寞紅”,這首詞貼合後宮嬪妃寂寞愁怨的心境,給劇情帶來無限韻味。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詞作者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是中華文壇上鳳毛麟角的女詞人,被譽為“千古第 一女詞人”“千古第 一才女”“詞國皇后”,她的詞極具風格和韻味。這首詞作於她的前期。

    《醉花陰》中詞人因為新婚燕爾與丈夫分離而孤單寂寞滿懷愁緒。詞用白描的手法書寫愁緒,非常貼合感人。《金石錄後序》:“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李清照愁什麼呢?

    這首詞作於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的重陽節,崇寧是宋徽宗趙佶的第 二個年號。李清照出生書香門第,生活優渥。這年她年方19,跟金石家趙明誠新婚燕爾,兩個人門當戶對,有共同語言愛好,情好甚篤。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夫婦二人喜歡的遊戲是賭某事在某史書的第幾頁,猜中就能喝茶,但是贏了就哈哈大笑,茶潑了沒喝到。“賭書潑茶”傳為佳話。

    趙明誠出門在外,李清照愁在佳節重陽,卻是“良辰好景虛設”,自己要獨自度過漫長的白天,夜晚孤枕難眠。反映了已婚女子在丈夫出門後百無聊賴寂寞孤單的心境。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人生的前期,詞人未經亂離,生活悠閒,只有愛人離開的不如意,全是“薄愁”。

    “幽細悽清,聲情雙絕”。

    詞中是如何寫愁的呢?

    移情於物,用白描的手法表現對周遭景物的感觸,抒發愁緒。

    詞中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詞中只有一個愁字,寫了周遭景物,“薄霧”“濃雲”“瑞腦”“金獸”“玉枕紗櫥”,以愁眼看尋常物,物品中都浸潤了愁緒。

    “瑞腦”又稱“龍腦”,一種名貴的薰香。又稱龍腦,即冰片。“金獸”是獸形的香爐。薰香在香爐上繚繞,就如同滿懷愁緒,瀰漫開去無法排遣。

    適逢重陽佳節,家家團聚,只有自己獨自一人,半夜寒涼襲來,孤獨讓人更冷。

    想像陶淵明一樣閒適“採菊東籬下”,喝著菊花酒,聞到菊花幽香。

    別說風景不美好,但是就是不開心啊,還不是因為那個人不在身邊。

    詞中有著“色香味”多種因素,使愁緒彷彿有了形象。

    zui後一句“人比黃花瘦”,畫龍點睛。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的味道。消瘦是因為思念你啊。

    閒愁卻也如此折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zui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識盡愁滋味

    彼時詞人是閨中寂寞的“閒愁”,在她人生的後半段才真 正體會到了“愁”。公元1129年,45歲的李清照中年喪夫,又遭逢戰亂,開始逃難,身心憔悴。“而今識盡愁滋味”,李清照卻沒有“欲說還休”,而是淋漓盡致,寫出了《聲聲慢》“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白居易姑且算以詩“居易”,李易安卻並沒有因為詞“易安”,她晚年顛沛流離,想要收一個女孩做徒弟傾囊相授,卻被拒絕“辭藻非女子事也”。在婦女地位低下的時代,李清照才華超絕也面臨諸多不公。但詞人千古留名,已成為世間女子的榜樣和典範。

  • 11 # 終南望月

    《醉花陰》為李清照早年作品。李清照與趙明誠成婚後不久,趙明誠就負笈遠遊,李清照十分想念,繼而愁思滿懷,遂於重陽節寫下這首詞,鴻雁傳書,託詞抒懷,以表相思之苦。感情真切纏綿,人物形象感人。

    詞的起筆就是“愁”,愁什麼?詩人獨處閨房,悽清寂寞,相思離別之苦終日縈繞,更何況重陽佳節,思親更甚,終夜輾轉難眠,柔腸寸斷。作者極力想擺脫這種孤苦淒涼,故而黃昏後“東籬把酒”,然而,獨酌賞菊,更勾起她無限的別恨離愁。“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消魂皆因愁而起,又使得人比黃花瘦。簾外菊殘風正冷,簾內伊人獨憔悴。一個“比”字,不僅情景交織,也突出了全詞的詞眼“瘦”。“瘦”既是人物體貌特徵的準確描繪,又是內心世界孤苦淒涼的寫照。如此描寫,一個身體清瘦,滿面愁苦,思夫心切的女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這首詞的兩個核心字眼是“愁”和“瘦”。既表現了形態憔悴不堪,也表達了切切的思念,體現了詩人鮮明的藝術形象。可以說這首詞境美,情美,意更美,足見詩人精湛的煉字功力。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2 # 綠葉小杏

    李清照出生於官宦家庭,受“書香門第”的家風和古都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影響,自幼酷愛詩詞。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婚後二人夫唱婦隨,恩愛切磋,雖然歷盡宦海浮沉和由於北方金兵入侵造成的劇烈社會動盪,但二人關係固如磐石,感情彌久而堅。甚至曾與丈夫趙明誠一起屏居青州鄉里,度過了十年平民的生活。

    崇寧二年的重陽節,丈夫趙明誠在外難歸,李清照獨守閨房,思夫心切,看著萬家團圓,一派祥和的景象,百感交集,寫出了這首著名的《醉花陰》,遙寄給遠在他鄉的丈夫,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本文翻譯: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鬱悶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嫋。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麼能不令人傷感呢?風乍起,捲簾而入,簾內的人兒因過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黃花還要瘦弱。)

    這首詞字裡行間浸透著李清照對丈夫的無比眷戀。上闋寫重陽之夜愁雲慘淡,枕蓆上吹來刺骨的寒氣透過羅帷吹進枕蓆,在無限孤寂中更覺冰冷徹骨,長夜難耐。在萬家團圓的重陽節,她不能享受到任何花前月下的快樂,只能這麼悽苦的去度過。下闋寫作者黃昏時在菊圃獨飲,借酒消愁,作者覺得自己就是那孤苦伶仃的黃菊,形單影隻,花容憔悴。把自己比喻成一朵形損顏瘦的菊花,非常的貼切傳神,極為形象地刻畫了一位寂寞無助,孤苦無依,闇然神傷的古代家庭主婦形象。

    李清照在詞中寓情於物,並用了諸多意象來渲染自己的愁緒。如“薄霧濃雲”,“香爐繚繞”,“半夜的涼氣”,“獨飲黃菊酒”,“簾卷西風”,“黃花瘦”等。烘托出了濃重的悽清氛圍。層層鋪墊,環環相扣。每種事物都被賦予了一種悽清的色彩。本來秋季裡金菊怒放,秋高氣爽,正是攜家出遊賞菊的大好時節,可這一切彷彿與詞人無緣,那美麗的菊花在作者眼裡也變成了與自己同病相憐,身形消瘦的怨女。正像一部大劇,在一系列的渲染完成後,主人公驀然出現。煢煢孑立,千愁萬緒,滿懷幽怨——這就是我們的千古流芳,萬人傾慕的傑出女此人李清照,其境遇堪憐,激發讀者強烈的共鳴。

    而作者為了寫出自己的“愁”,除了烘托渲染外,還直抒胸臆,直接用“愁”、“涼”、“瘦”、“銷魂”幾個字,表達自己強烈的思夫之情。

  • 13 # 瑰谷清風

    1.《醉花陰》中,李清照愁從何來?

    佳節又重陽,正是思親日。

    酒後黃昏,闌干倚遍,吹著西風,聞著花香,頓感身涼孤獨。

    明誠啊!你在哪裡?

    新婚未久,蜜意初嘗,你就負笈遠遊,留下我羅裳自解,蘭舟獨上……

    二年了,大雁已回,月滿西樓,錦書何在?

    這孤單寂寞,你是否如我一樣?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2.李清照愁在何處?

    愁在黃昏之時,天不作美——薄霧濃雲;

    愁在西風勁吹,孤枕難眠——半夜涼透;

    愁在飲酒無味,暗香撩拔——人比花瘦……

    深秋的日子,本來很短,但愁緒滿懷的李清照,卻覺得好長好長:白天,對著香爐中,瑞腦香的嫋嫋青煙出神,晚上,紗廚裡,玉枕邊,孤獨難眠!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醉花陰》全詞: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14 # 翻書君

    【書文小品】詳解:《醉花陰》中李清照因何而“愁”?又是如何寫出“愁”的?

    解讀古詩詞中的情感,我一向主張使用“知人論世”的方式,因為凡是名作,其情感必定是真實反映作者的內心感受,李清照也不例外。

    一、李清照小傳

    李清照我們應該都不陌生,她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學識淵博,母親王氏知書達理,與太學生趙明誠伉儷情深,舉案齊眉,感情甚篤。

    靖康元年(公元1129),金揮師南下,汴京淪陷,宋徽宗、宋欽宗被擒,天下大亂,李清照被迫南渡。不久,丈夫張明成因病去世,李清照痛失愛夫,悲痛欲絕,加上逃亡途中大量金石字畫丟失,她的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再也沒有之前的明快活潑了,她的後半生幾乎是在顛沛流離、孤獨悽苦中度過的。

    李清照的家庭條件良好,加上她勤奮好學,擅長文辭,兼懂音樂和書法,在當時便是名噪一時的才女。她的詩文作品被後人收集編為《漱玉詞》。

    她寫詞和填詞基本分工明確,一般涉及政治題材的用詩來表現,而與個人生活感受有關的大多用詞來表達。她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她精神世界的喜怒哀樂,基本都在她的詩詞中。

    當代學者陳祖美將她的詩詞大概分為三個時期:少婦至青州時,多些閨中歡情和思夫,青州十年寫與丈夫相守時女性心理的多重矛盾,南渡後多寫戰爭中的感時傷懷和悼亡回憶。

    二、因何而愁:思夫心切,閒愁難消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大概是李清照21歲時寫的,詞中塑造了一個多愁善感、情思如縷、消瘦入菊的婦女,含蓄的表達了閨中少婦的寂寞和離情。詞人因何而愁,這與她的生活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李清照十八歲和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感情甚篤,家庭生活十分美滿,兩人精神相契,生活充實而有意義。趙明誠酷愛收藏金石字畫,對詩詞也感興趣,李清照是名動汴京的才女,二人志趣相投,共同撰寫金石錄,研究歷史,屬文著書。

    茶餘飯後,常常做一些有益於博聞強識的遊戲,互猜古書上記載的事,以決勝負。贏的人先飲茶一杯,每當這時,夫妻二人往往開懷大笑,由此可見他們愛情的甜蜜。

    趙明誠當時還是太學生,但收藏金石需要大量的錢財,李清照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常常節衣縮食,“食去重肉,衣去重採”。趙明誠也十分敬重這樣的妻子,他曾在《易安居士畫像》中寫到“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他們之間的情感是非常真摯的。

    然而,說也巧合,李、趙兩家雖然是姻親,但在政治上是政敵。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與蘇軾等人走得很近,所以後來被劃為元佑黨人,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則是新黨扶持的人物,在當時炙手可熱。

    這一年李清照20歲,新黨得勢,朝廷連下兩詔,讓元祐黨人及子孫離京,李清照被牽連,離開丈夫,回到原籍明水居住。一年後,佳節重陽日,遠在濟南明水的李清照飽嘗新婚離別之苦,寫下這首詞。

    有人說,這首詞是寫於趙明誠“負笈遠遊”之時,體現的是李清照懷念遠行的丈夫。思夫的情感表述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趙明誠“負笈遠遊”,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時趙挺之在朝中權勢熏天,大兒子和二兒子都被他留在汴京城內當值,更何況是小兒子趙明誠,再加上當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太學就在汴京,那趙明誠要“負笈”去哪裡遠遊呢?

    之所以糾結這個問題,是因為這首詞除了表現李清照的思夫之情外,還表現了李清照對時局敏銳的感受。我們都知道陶淵明“採取東籬下”其實是無奈之舉,他隱居完全是現實逼迫的,此時李清照與丈夫分離,也是被朝廷逼迫的。所以她的“瘦”和“愁”中除了對丈夫的思念外,還有對無法反抗的現實的憂心,只要朝廷一日不允許她回去,她便不能和丈夫長相廝守。

    以上便是我認為李清照心中的愁情,她因想見不能丈夫而愁,因無力改變的現實而憂心。

    三、如何寫愁:詞中能手,愁情外顯

    詞人從三個場景入手寫愁:“佳節又重陽”、“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

    古人十分看重重陽節,因為這一天親人團聚、結伴登高,而詞人現在登高無伴,望遠無偶,所有美好的願望只能付諸東流,心中怎麼會好過呢?

    更淒涼的是詞人半夜獨守,任憑秋風席捲愁緒,穿透重重的簾幕和羅衾,直達肌膚和孤獨無眠的心,這種無心外物的放任之感,凸顯出詞人內心的荒蕪。

    李璟用“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來描繪此種無厘頭的愁緒,李清照化用了此意境,讓讀者慢慢去體會其中的愁緒。

    緊接著,詞人悄悄把愁緒轉到第三個場景中來,“東籬把酒”既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無奈和憂心,又表達了自己想借酒消愁的思夫心切,然後再借用黃昏淒涼的氛圍渲染愁的濃烈。

    這三個場景似乎將少婦內心無處不在的閒愁按照時間點逐一展開,愁不像“載不動許多愁”那樣沉重,不像“怎一個愁字了得”那樣悽苦,這種淡淡的閒愁卻似螞蟻慢爬,讓人心癢得很。

    “人比黃花瘦”一向被看做是“愁”的結果,詞人的愁到了使她消瘦的程度,這似乎是把“愁”外化到了極致。其實用花比人,並不是從李清照開始的,康與之就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李清照化用前人佳句,在這裡用菊花自比。

    菊花的枝葉、花瓣都細長,給人一種清瘦的感覺,詞人透過“形”的聯想,進入到“神”的比較中,形成了兩重比較:

    第一重,菊花開中秋風中,秋風讓菊花瘦(因為自宋玉“悲秋文學”以來,西風往往是愁的代名詞),人處在愁和無奈的現實中,愁讓人瘦。

    第二重,菊花的清瘦形成了它高雅的品格。古人的印象中,菊花已經是高潔孤傲的象徵,在這首詞中,詞人沒有明確點出主人公的容貌、服飾,但是“人瘦”給人塑造的是一個高潔的閨閣佳人形象,菊瘦與人瘦是前因後果。

    我們也可以看出,詞人的愁緒從早上到半夜,隨著時間的推移程度不斷遞加。黃昏的“人比黃花瘦”寫愁已經到了極點,但等到後半夜時,詞人的愁才打到高潮。

    上片的“半夜涼初透”,“涼”字在深層意義上是指愁,她用了“透”來修飾,時間、地點、情景、詞中人,這才是愁的最高點,要說詞人的愁什麼時候最濃,就是在這愁“透”之時。李清照如此構思,真是別出心裁。

    詞人對菊飲酒,對菊懷人,雖然心中落寞,但是沒有“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愁情,也沒有“濃睡不消殘酒”的場面,花也不是憔悴的黃花,詞人在菊花滿園時回憶夫妻共賞時的情景,我覺除了相思之愁外,還有一種陶醉花間的美妙情感。

    她所要表達的不僅僅是閒愁,還有在閒愁中的幸福,不是失落,而是失落中瀰漫的淡淡充實,夫妻暫別,使她充分的體會到二人情感的真摯和感情的無價,而這種感情的體驗又為她提供了愁的原始材料,也就是失落和得到是相輔相成的,愛情和分離也是相輔相成的。

    “愁”字將之前夫妻的恩愛、家庭的融洽、生活的幸福、閨中的閒情逸致都包攬進去了。這正是李清照的高明之處。

    結語

    李清照前期的思夫詞中,大膽、誠摯、真實細膩地坦露了女子內心隱秘、羞澀、溫柔的情感,在黯淡的描述中表現出閒逸、清新之感,體現了她對愛情生活的追求和珍惜,這正是她前期詞的價值之一。

    圖|網路

  • 15 # 安妮夜讀

    以前學過李清照的《聲聲慢》、《醉花陰》,特別喜歡這種婉約深沉的風格,今天看到這個問題便想來說一說。詞的意思大可不必贅述了,網上隨處可查。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隻女兒花。

    1. 寫作背景以及愁從何而來?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早期,剛成婚不久,丈夫要到外地求學遠遊,閨中孤寂,表達了對丈夫深切的思念,以及盼望早日歸來的心情。

    2. 李清照的詞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前半生是閨中女子,抒發男女之情的細膩和對悠閒生活的描述。第二階段後半生家庭變故以後感嘆生活的蹉跎,悲嘆自己的身世。這首詞很明顯是出自於前半生之作,將新婚少婦思念丈夫早日歸家之情描述的甚是露骨。這也是婉約派女詞人表露男女之情的佳作。

    3. 如何寫愁的?

    上片中,先是借景抒情,薄霧瀰漫,雲層濃密,這一副光景作者怎會有一個好的心情呢,然而龍涎香還在刺激著自己的神經。“愁永晝”,一直都是白天,發愁時間怎麼過的這麼慢,真是度日如年啊!“佳節又重陽”,在古代是很注重重陽節的,家人團聚,一起登高遠望,而現在又到了重陽節,一個“又”字說明之前的重陽節也是隻有自己度過,沒有人陪伴。白天難捱,夜裡更難眠,一個人獨守空房,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半夜溼冷的空氣把自己浸透,卻沒有一個溫暖的懷抱。

    下片在東籬喝酒直至黃昏,自古借酒消愁愁更愁,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西風漸起,人比那黃菊還瘦弱,頓時悲從中來。

    “愁永晝”、“半夜”、“黃昏”、“銷魂”、“西風”、“瘦”,這些詞都體現了作者當時淒涼、哀愁的情緒。

  • 16 # 翡小洛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在看《知否》時看到她的詞竟然被網友說是“全靠辭藻堆砌,邏輯上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

    婉約即委婉含蓄,主要側重兒女風情。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每次讀她的詞文,都能感覺到女兒情的柔婉細膩。

    《醉花陰》這首詞就是典型的寓情於景的詞,於新婚不久作,表達其對丈夫的思念。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因何而愁?:身世悲慘、新婚不久與丈夫分離、恰逢重陽時節。

    1.身世:早期生活富足,晚期經歷滄桑,身世悲慘。

    2.作詞時節:重陽時節。重陽節是古代人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古代人認為這一天登高插茱萸能避災,招來吉祥。重陽節,活動豐富,登高賞菊,吃重陽糕,家人團圓,婦女兒童,佩帶茱萸,三兩好友,一起登高,共訴心事。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作詞時間: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新婚不久,趙明誠就要“負笈遠遊”,即要外出求學。這是李清照作詞風格形成的因素之一。

    4.情感不順,不得丈夫真愛:從李清照父親被捕入獄後,丈夫趙明誠就離開了她。由此可見,丈夫對她或是不太上心,不然如何新婚不久就出外求學。在此可見,情感並不是非常順利。而一般文筆較好的人內心通常比較敏感細膩。得不到丈夫的關心,這樣的女孩更是容易憂愁。

    哪裡表現“愁”

    《醉花陰》這首詞分兩部分。上片詠節日,下片抒發感情。

    上片詠節日:

    “永晝”:漫漫長日(描述丈夫不在身邊,日子的漫長難過無聊。)

    “佳節”:重陽節是一個團圓的好日子。(形成對比,本是一個佳節,自己卻一個人獨守冷清清的空房。)

    “愁”“涼”:這兩個字直接地描述作者內心的思念之愁和內心的寒涼。

    下片抒感情:

    “銷魂”:即極度憂愁。

    “比黃花瘦”:黃花即菊花。消瘦即形容其精神不好。

    李清照早期生活較好,詞的風格偏於悠閒,晚期多是偏於憂愁。因此在這樣的創作背景下,李清照詞中的景物往往都是被披上濃濃的愁意。

    李清照的十幾首詩題目都帶“醉”字,這裡可以看出其經常會喝點小酒,借酒消愁。其可稱做“女版李白”。了,而這首詩也是醉花陰,東籬把酒可見其愁之深。

  • 17 # 太極雲朵

      巜醉花陰》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千古名作。這首詞是她婚後所作。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易安居士一顆溫婉柔美又清澈通透的心,在重陽深秋,因無比思念在外求學的丈夫趙明誠而"愁"。又是如何寫出"愁"的呢?我來解讀。

      原詞如下: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從眼前所見寫起,“薄霧濃雲愁永晝",龍腦香香霧繚繞,在這重陽,秋高氣爽的秋天,可是,無比思念丈夫的妻子李清照心中卻愁雲籠罩。整個白天都在這種煙霧繚繞的環境中愁思難解,為什麼會憂愁呢?馬上就是重陽節了,可是自己的丈夫還沒有回來,自己心愛的人還遠在天涯的一方。在精緻而唯美的閨房中,卻徹夜難眠。“半夜涼初透。”一個"透"字就特別的精巧。一個思念丈夫,獨守空閨,度日如年的少婦,在深夜寒意輕輕卻徹夜難眠。這種愁思從白天到黑夜。

      就連賞菊飲酒也沒有寬解她的愁思。反而在她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情感波瀾。“有暗香盈袖。”可見菊花開的極美。讓人陶醉,可是,這麼美的眼前景,這麼美的氤氳香氣,卻無法送給自己思念的人。所以有暗香浮動,又豈止是花香?也有自己那不盡的愁思呀!

      易安居士的深情自然流淌,從早到晚籠罩在愁緒中,前面一整天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的惆悵到“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的愁思,再到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思念與哀愁,然後強打精神"東籬把酒黃昏後”的那抹“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詠歎直擊心靈。簾和風相擁,涼意中有一種不盡的繾綣。人與花比瘦,一個“瘦”字看出了“銷魂”的境!

      所以是時間的積澱,是歲月的深情,和李清照那顆深情溫婉的心靈纏綿悱惻的思念,造就了這一千古名作。對丈夫趙明誠的深深思念盡在文字中。

    我的解讀希望大家滿意。

    #泛文字寫作營#

      

  • 18 # 糖果果子呀

    前言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講一下這首詩的全詩是什麼。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是何許人也?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作家、女學者,打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奇女子,與辛棄疾並稱為濟南雙安,後期她的詩作被人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命運多舛,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①少女時期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女性。因為她出生於書香世家,工書能文,兼通韻律,心靈手巧,並且年少就名揚四方。少女時代,她曾寫下《如夢令》,描寫了“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歡快時光,她沉醉在美景當中,與友人爭相划槳,平靜的湖面上一群群白鷗驚起,從湖水叢中飛起。

    ②婚姻時期

    十八歲的時候,她與當時的太學生也就是丞相之子——趙明誠成婚,兩人相見恨晚,互相仰慕對方的才識,婚後的生活很甜蜜。但是丈夫長期在外做官,李清照獨守閨中,思念遠方的丈夫,日子過得也很煎熬。於是就有了這首詩《醉花陰》的由來。

    北宋滅亡之後,李清照懷著極大的悲痛來到了南方建康,可是次年丈夫趙明誠去世,正好金人南下攻擊建康,李清照只好孤身帶著書冊和金石刻逃離建康。此時她孤身一人,不僅有政治壓力,還有各地的流氓地痞的威脅,孤零零的獨自闖蕩逃亡,家破人亡的淒涼不言而喻。

    為什麼而“愁”?

    李清照為什麼而愁苦,就是我們在第一部分所講到的,因為閨中思夫,百般聊賴,於是在重陽時期作詩一首,遙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

    據《嫏環記》記載,丈夫趙明誠在收到了來信後,興高采烈。特意又重新寫了回信給妻子並且附上了自己的詩句。當丈夫把詩句拿給友人陸德夫看的時候,友人卻說,全篇只有3句完美,只有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深得他心。

    當時,李清照的新婚不久,小別便可引起閨中思婦的惆悵情懷。

    秋天傍晚,席子冷清,秋葉寂寥。新婚時節,共度長夜,燭光燦燦。

    如此一看,豈不淒涼?愁的是孤寂,愁的是冷秋,愁的是未見丈夫。

    怎麼寫出的“愁”?

    ①用詞

    首先,我們看一下詩詞的上闕,可能有一些詞,一看會是一頭霧水,例如“永晝”“瑞腦”“銷金獸”“瘦”“黃花”。

    “永晝”的意思顯淺,譯為“一直都是白晝”。可是“佳節又重陽”暗示著這此時的季節已經是九月九日重陽節,如何會白晝是長久的呢?

    明顯,當時的李清照在北方,秋天到了的時候,應當是“夜逐漸變長,晝逐漸變短”。這裡違背常理的說辭,實際上是詩人內心的“愁苦”所致。

    “瑞腦”是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

    “銷”也作“消”,在《花草粹編》等著作中還作“噴”。

    金獸,是獸形的銅香爐。

    "瑞腦銷金獸"意思就是,薰香片在銅黃色的獸形香爐中一點點地被點著、散發。

    “瘦”意思就是消瘦,在《如夢令》裡面,李清照也曾寫到“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的說法是在李清照獨創的一種手法,用來比擬綠葉的豐茂,紅花的寥落。

    “黃花”就是黃色的花,也就是菊花。九月九日,自然是家人團聚,欣賞菊花,共飲佳酒的大好時機。可是詩人確實獨自一人把酒黃昏後。用佳節的熱鬧非凡,烘托自己的孤獨寂寞,自嘲自己比眼前的黃花還要瘦弱憔悴。

    現代漢語中,我們有“明日黃花”之詞,明日相對而言的是今日。如果花朵開放在當天,就是最鮮豔的時候。過了今日,即為明日,花朵就會枯萎打焉。所以“明日黃花”指的是過時的事物或者新聞資訊——如果詩人想到這裡,是否會更加黯然神傷?

    所以閨中思婦的整個秋天都是難熬的啊。

    屋子裡,煙霧繚繞,夕陽垂照,簾紗飄動。

    屋子外,菊花飄香,暗香浮動,狂風乍起。

    屋裡屋外,煙霧四起,引得思夫之人憔悴,只能半夜躺在涼蓆之上,默默流淚。

    ②用句

    李清照喜歡用環境描寫來烘托自己的心情。 正所謂,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物都著我之色彩,萬物皆代表我之心。

    薄霧在半空瀰漫,愁雲在空中飄蕩,漫漫日夜為何如此煎熬?

    躺在屋子裡,銅色的香爐裡面散發出了一陣陣薰香。

    昨夜,席子和枕頭已經滲透了相思的淚水,此時已經是冰涼的一片。

    把酒話黃昏,一個人,好生寂寥。

    暗香浮動來,西風起,好生淒涼。

    詩人用淒涼的景色烘托自己的心情,使得愁更愁,淚更流。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中的“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暗香”,通常指梅花。

    北宋林逋詠梅花曾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王安石也曾寫下,“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佳句,均是用暗香寓梅花。

    李清照則是用“暗香”指代菊花。菊花在霜寒中,不敗寒霜,凌然開放,與梅花有這一樣的傲骨與風度。因此,李清照用菊花比喻自己傲然挺立,獨樹一幟的文人氣概。

    此外,用“路遠莫致之”描述出了因為路途遙遠所以不能夠得到滿懷的香味的遺憾,間接地表達了李清照因為與丈夫相隔甚遠而不能夠相遇的遺憾。

    後記

    李清照的一生,命途多舛,跌宕起伏,時勢造英雄,“千古第一才女”的詩句得以永流傳。這一生,不是為國家而愁,就是為婚姻而愁,令人嘆惋。

    END

    我是果子,歷史長河路漫漫,我們一起順著游下去~

    關注果子,陪你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轉基因食品究竟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