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戰國時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動家,皆以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傾其家有,犒賞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圍解。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前314-前238年),戰國四君子之一,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子之一。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被任為魏國宰相,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 2 # 許昌老倘

    戰國四公子指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 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注:春申君不是),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夕。事實上,後來秦果於秦王政十七年亡韓,二十二年亡魏。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信陵君可謂高瞻遠矚。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王請救於魏。三晉本為一家,趙魏尤其唇齒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晉鄙將十萬大軍屯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信。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君之烈王病,春申君門下賢者朱英勸春申君:“楚王卒,李園必殺君以滅口。”可憐春申君一生玩弄權術陰謀,此時居然天真左徒時,外無賓客之助,內無王室之親,說秦以存魏國,設計而歸太子,獨賴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為相國,五年將兵救趙,八年北伐滅魯,復興楚國。以非王室宗親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聽、計必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為相國實則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見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滅族於豎子之手,可憐!可嘆!   三、孟嘗君   齊田文,父為田嬰,祖為齊威王。宣王為其親叔,緡王為其堂兄。田嬰封於薛,諡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少有遠謀,深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勸田嬰舍家業而厚待賓客,由是“名聲聞於諸侯”。孟嘗君待客平等,“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且常施惠於賓客親戚,客以此多歸孟嘗君。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不得。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後欲殺之。孟嘗君賴其客中能為雞鳴狗盜者之力,得脫此難。   後孟嘗君相齊,緡王惑於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賴其客馮獾遊說秦王和齊王而得復其位。   及田甲劫緡王,緡王甚疑孟嘗君為主謀。孟嘗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剄宮門以明孟嘗君”,緡王乃“復召孟嘗君”。   孟嘗君所經此三難,卒賴賓客之力而免,故世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司馬遷以為“名不虛”。但其心胸狹隘,好為陰謀,故王安石於“雞鳴狗盜者出其門”頗有微詞,不為無因。   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脫秦難,經趙返齊。趙人聞其賢,出觀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氣量何其小哉!   孟嘗君謝病歸養後,秦逃將呂禮相齊。孟嘗君恐失勢,乃行陰謀手段排擠呂禮,後又借刀於秦相魏冉,終將呂禮逼走。   齊緡王三十八年,齊滅宋,欲廢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緡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嘗君為洩一已之憤,不思破六國之合,致使樂毅將六國之兵,下齊七十餘城。若非有田單出世,行反間計,排火牛陣,齊國幾乎宗廟無存。孟嘗君實為齊千古罪人。   戰國時諸侯爭霸,目無周王,然名義上週室仍為共主,有類於近代軍閥割據。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負,並無忠君愛國之念。魏張儀相秦,齊孫武事吳,衛吳起事魏相楚,東周蘇秦事燕並佩六國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吳,引兵伐楚,以報父兄之仇,時人未嘗稍有非議。但孟嘗君身為齊宗室嫡親,不思救國反為魏相,坐看齊幾乎滅國,實乃數典忘祖之輩。   其後田單復齊,襄王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親薛公”。孟嘗君死後,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遂絕嗣無後。   四、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乃武靈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趙之諸公子中,趙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使平原君請救於楚,賴客毛遂之力而定趙楚合縱。平原君返趙,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鄲危在旦夕。平原君聽李同之勸,盡散家財以饗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卻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軍至,邯鄲圍解。   趙勝雖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實。史書所言其“喜賓客”,其實“徒豪舉爾,不求士也”。為一美人而寒賓客之心,毛遂處其門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過爾爾。後信陵君留邯鄲,從賢者毛公、薛公遊,平原君聞之,笑信陵君妄從博徒漿者遊,致門下士“半去平原君而歸公子”。可見平原君徒好虛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雖為趙相,其實才具平庸,目光短淺。孝成王四年,秦攻韓上黨,旦夕且下。上黨守將馮亭乃使使者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趙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聖人甚禍無故之利”。趙王向無自知之明,臉皮又極厚,居然說:“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復召平原君問之。平原君同樣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禍之計,也未考慮後果。利令智昏之下勸趙王道:“發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趙王乃使趙勝受地。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鬱而死。獨平原君歷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死後,“子孫代,竟與趙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結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虛也。

    孟嘗君 孟嘗君姓田名文,字孟,封於嘗邑,故號孟嘗君。他養士數千人,成為齊國的重要政治力量,擔任了齊相,他的門客馮瑗曾到薛地為他收債,免除了部分貧苦人的債務,取得了薛地人的擁護和愛戴。當他受齊王的猜疑而罷免職務後,得以在薛地安身。馮瑗去秦國說動秦王,派車馬來接孟嘗君到秦國為相;回來後又借秦國要聘相為由,說動齊王恢復孟嘗君的職務。 當時,齊、秦、楚是三個超級大國,與齊國相鄰的宋國是第三世界中的一個弱小國家。宋國雖然國小力弱,國王卻特別驕橫,惹惱了齊國,齊王就滅掉宋國,然後強迫衛國、鄒國和魯國臣服,這三個弱國只好對齊稱臣。這一來,齊王又驕橫起來,揚言早晚有一天要問鼎周都,正號天子,以令天下。孟嘗君就勸諫齊王,說是宋國被滅掉就是因為宋王驕橫,在齊王以宋為戒。齊王一聽生氣了,就又罷免了孟嘗君的職務。 孟嘗君怕遭齊王殺害,就逃奔魏國,去依附他的朋友魏無忌。到了魏國,魏王任他為相。他又做媒,把魏無忌的姐姐嫁給了趙勝。然後把相位讓給魏無忌,回到齊國的薛地,魏王和趙王、魏無忌和趙勝都與他交好。他能與魏王、趙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齊王卻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復任國相,孟嘗君不去,齊王只好與他建交。從此,孟嘗君往來於齊、趙、魏三國之間。後來,因病而死,得以善終。但他的幾個兒子爭奪薛地,齊魏聯軍佔領薛地,孟嘗君絕後。 平原君 (?~前251)趙勝是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城,號平原君,養門客3000人。在秦軍圍困邯鄲時,魏國懼秦,晉鄙只帶兵在邊境觀望。平原君欲說服楚國出兵相救,門客無計可施,只有毛遂自薦,說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在趙、魏、楚三國軍隊夾擊下,秦軍大敗而回。平原君是“戰國四公子”中最平庸無能之人,受到秦國進攻時只會求救,國中有賢人而不知用。但他的侄兒繼位為趙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經歷了兩代國王。病死後,其位代代相傳,直到趙國被秦滅掉。 信陵君 (?~前243)魏安王之弟,即魏無忌,號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設法竊得兵符,擊殺將軍晉鄙,奪取兵權,救趙勝秦。後十年,為上將軍,聯合五國擊退秦將蒙驁的進攻。有食客三千,《漢書·藝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孟嘗君讓相位給魏無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為信陵君。信陵君也以養士出名。公元前258年,秦軍圍困趙都邯鄲,形勢危急,魏國大將晉鄙率領魏國主力,在邊境上按兵不動。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請他發兵救趙。信陵君竊得兵符,殺了晉鄙,奪得兵權,解了邯鄲之圍。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竊符殺將之罪,就在趙國住了10年。秦國得知魏國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連敗魏軍。就在魏國面臨滅亡時,信陵君借了10萬趙軍,組織了燕、韓、趙、魏、楚五國聯軍,大敗秦軍,把秦軍趕到了函谷關以西。魏王論功行賞,任用信陵君為相,國中大小政事,全交給信陵君決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動天下,秦國就想方設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鉅款,派特務到魏國,找到晉鄙的同黨,送上厚禮,讓他們散佈流言,就說信陵Regal名大盛,大家都想讓他當王,以此挑撥魏王與信陵君的關係。又以讓魏華人質太子增回國為條件,叫太子增給魏王寫信,說秦國要立信陵君為魏王。 就在魏王越來越懷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時候,秦王又派人給信陵君送去黃金和一封信,信陵君拒收黃金和信的時候,魏王派人來把黃金和信要去了。魏王開啟信一看,信上問魏王何時讓位,秦國預先祝福信陵君為魏王。接著秦國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對魏王提出對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雖然於心無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託病不再入宮,將印信兵符等都交還魏王,以美女醇酒為伴,日夜享樂,過了4年就鬱郁而死。六國中唯一能與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後,秦統一全國就成為必然了。 春申君 (?~前238)春申君名黃歇,因先祖受封於黃,其後乃以黃為姓。他為楚相20餘年。“雖名相國,其實王也。”楚國的政事都由他說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於吳,號春申君。 楚考烈王沒有生育能力,黃歇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孩子。別看現在大街小巷都貼有“專治不孕不育症”的小廣告,那時沒有這樣的“能人”,黃歇實在想不出好辦法來了。

    春申君府中有個門客叫李園,是趙華人,他有個妹妹叫李嫣,長得很漂亮。李園為了飛黃騰達,想把妹妹獻給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來會失寵,就施了個“移花接木”之計。他先請了5天假回趙國,過了10天才帶著妹妹回來。春申君責備他超假,他說齊王派使者到他家求婚,他招待齊使才回來晚了。春申君一聽,就要見李嫣。李園把妹妹盛妝打扮一番送去,春申君見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當晚侍寢,不久懷孕。李園又教妹妹說服春申君把她獻給楚王,生了雙胞胎,長子立為太子。楚王死後,李園設下伏兵,然後才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進宮門,即被殺死,然後滅族。從此,李園把持了楚國國政,楚國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國滅掉了。

  • 3 # 軌道交通設施

    戰國末期,隨著秦國的愈發強大,各國貴族為了對付秦的入侵,紛紛禮賢下士網羅人才。其中以四位政治活動家最為出名,人們將他們稱為“戰國四公子”。這四位公子或為了國家利益,或為了個人權益,都在自己門下豢養了上千的賓客。那這四人最後都是何命運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因為魏安釐王繼位後將他封在信陵,所以人們將他稱為信陵君。當魏國開始走下坡路後,信陵君仿造孟嘗君田文和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豢養了上千門客,形成自己的勢力。鼎盛時期,信陵君門下有食客三千人。後來秦國發動長平之戰,險些滅掉趙國。信陵君竊符救趙,此後在趙國住了十幾年,期間很多門客都拋棄平原君而投奔於他。後來魏王數次派人催促,信陵君才回到魏國。在帶著五國聯軍打敗秦國後,秦國派人離間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因為得不到魏安釐王的信任,所以信陵君每日沉湎酒色,抑鬱而終。

    平原君趙勝。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在趙惠文王時期,他便開始為相。趙惠文王死後,趙孝成王即位,趙勝繼續擔任相國一職。長平之戰開始後,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國求助。信陵君因為是趙勝小舅子,所以趕了過來,而楚國則由他和毛遂親自前往遊說。最終在毛遂的三寸不爛之舌下,楚王派春申君黃歇帶軍出戰。在援軍到來前,趙勝為激勵城中百姓守城,散盡家財。後來楚軍和信陵君援兵趕到,解了邯鄲之圍。後來趙勝於公元前251年去世。

    春申君黃歇。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貴族出身的人。他青年時曾四處遊學,後受到楚頃襄王的賞識。公元前272年,楚國被秦國打到遷都,黃歇奉命出使秦國求和。後來他與太子熊完一同在秦國為質十多年。楚頃襄王死後,熊完回國繼位,黃歇也被任命為楚國令尹,封春申君。之後在他的管理下,楚國國力蒸蒸日上,還曾帶領六國聯軍攻打秦軍於函谷關外。因為他擔心楚考烈王無嗣,所以用了移花接木之法,將自己的女人送入了宮中。後黃歇被家奴李園所殺。

    孟嘗君田文。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靖郭君田嬰的兒子,憑藉父親留下來的鉅額遺產,他在封地廣招各華人才,門下也有食客數千。最初田文被秦昭王請去秦國當相國,後來齊湣王繼位後,他又在齊國當了相國,還聯合韓、魏擊敗楚、秦。後來齊湣王因貴族田甲之事懷疑他,他又逃到魏國為相,並聯合秦、趙、燕滅齊,差點打得齊國國破家亡。齊襄王繼位後,田文保持中立。不久之後,他又去相秦。縱觀他的一生,就是在各國間跳來跳去,並無太大的愛國情懷。所以他死後諸子爭立,領地也被齊、魏吞併。

  • 4 # 敲門磚是土做的

    戰國四公子排名:

    一、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

    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二、平原君趙勝

    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

    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三、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

    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南韓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四、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權傾一時。

    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

  • 5 # 紅紅火火講歷史

    戰國時代,強秦崛起於關中,國力強大力壓群雄。屢次擊敗關東五國。為了救亡圖存,挽救國家,趙,魏,齊,楚四國都分別湧現了四個梟雄人物。他們分別是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為了保家衛國,都採取廣攬天下英雄為食客,從而從中挑選人才,文者出謀劃策,武則領兵打仗,文武不濟可以量才而用,以是天下稱他們四個人為戰國四公子,從而名揚天下!其中信陵君魏無忌和平原君趙勝是姻親,魏無忌的姐姐嫁給平原君趙勝為妻。另外,魏無忌,趙勝,田文都是王室子弟,只有黃歇不是。

    戰國四公子排首位當屬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是魏國第六任君主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戰敗後趙國四十萬降卒被坑殺,趙國國力越來越虛弱。公元前257年,秦國大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城,趙國滅亡迫在眉睫。以是平原君趙勝向信陵君魏無忌求救。魏安釐王就派晉鄙領兵十萬救援趙國,秦國聞報派人出使魏國,警告魏國不要救援趙國。懦弱膽小的魏安釐王怕秦國報復,命令晉鄙只駐紮鄴城觀望形勢。秦國圍攻邯鄲城日夜攻打,眼看趙國要滅亡了。信陵君魏無忌千方百計讓魏安釐王出兵,魏安釐王都是不聽。最後信陵君魏無忌聽從食客計謀,賄賂魏安釐王寵妃如姬盜取兵符,從而在鄴城殺死晉鄙奪了軍權,十萬魏軍救援邯鄲城,秦國無奈退兵。趙國才九死一生沒有滅亡。

    戰國四公子第二位當屬孟嘗君田文。田文是齊威王之孫,齊宣王之侄。史記田文生於五月初五日,齊國風俗這個日子出生孩子不吉,以是田文父親田嬰就讓妻子把他扔掉。但是田文母親捨不得兒子,偷偷把田文養大,然後告訴了田嬰,田嬰很生氣訓斥道: 五月生孩子大了高過門戶克父母。此時田文堅決抵制父親迷信思想,大聲說: 人的命運不是上天掌握的,如果我長高了,就可以把門修高!他父親聽了很驚奇田文的反應靈活敏銳,以是就接納了他。田文從此廣結人緣,招聘四方人才,終於繼承家業。最令人稱奇的是,田文曾在齊,魏,秦三個國家做過宰相。

    戰國四公子第三位就是趙國平原君趙勝。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聰明賢能,人品貴重而揚名趙國。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幾千人。重要的是他情商高,很會公關處理人際關係,嬴的了信陵君魏無忌的友誼,把姐姐嫁給他。輔佐了兩代君主,成為趙國有才幹的宰相。長平之戰後秦國兵圍邯鄲城,趙國危在旦夕之即,平原君趙勝發揮了他平時的人脈,先讓信陵君魏無忌奪兵符發兵救援,後親自到楚國求援,在門客毛遂幫助下獲得了楚國的救兵,終於挽救了趙國。

    戰國四公子最後一個是春申君黃歇。黃歇是現在河南潢川人。他學識淵博,口才善辯。自比前輩蘇秦,張儀。是戰國末年有名外交家,政治家。他一生有二大功績: 一,公元前298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巫郡,黔中郡,並攻破了都城郢都,楚國危亡懸於一線,黃歇不畏懼死亡,毅然決然出使秦國,以世子熊完為質說服秦國退兵,讓楚國避免了滅亡。同時,他敏銳的押注在世子熊完身上,陪伴世子熊完在秦國為人質十年。二,公元前263年年老的楚頃襄王去世,黃歇判斷形式準確,果斷掩護世子熊完化妝潛逃回楚國,順利繼位史稱楚考烈王。由此秦國放回黃歇,楚考烈王熊完封他為春申君,一躍成為楚國新宰相開始掌權。

  • 6 # 南苑秋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君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傾其家有,犒賞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解圍。

    楚國的春申君皇歇,戰國四君子之一,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子之一。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被任為魏國宰相,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 7 # 名人史海觀心閣

    戰國四公子是指魏無忌、趙勝、黃歇和田文。

    在中國的戰國時代末期,當時因為秦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的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避免本國的滅亡,都想盡辦法開始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以保衛國家的疆土,因此,養"士"之風頗為盛行。“養士”中的“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各類食客。在這些人中,有些的確有真才實學,也為主家獻出了良策。而大多數則是虛有其表、誇誇其談之輩。

    在這些養士的政治家中,最被世人稱道的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被後人稱為"戰國四公子"(又稱“戰國四君”)。在他們中間,除了春申君黃歇之外,魏無忌、趙勝和田文都是君王的後代。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寧陵縣), 因此後人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處在魏國走向衰落的時候,他以延攬食客的方式來輔政,並養士數千人,後來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運籌帷幄,曾在軍事上兩次擊敗強勢的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的危局。

    正是因為有了信陵君魏無忌,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他還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但是,由於魏安釐王屢次對信陵君魏無忌猜忌與防備,他因而未能被國家予以重任。信陵君魏無忌著有《魏公子兵法》。

    平原君趙勝

    趙勝是東周戰國時期趙國的宗室大臣,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他擔任過趙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他在仕途上的經歷算得上是大起大落,因為他曾經三次離開宰相職位,又三次被官復原職。封地在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

    趙勝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相,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之一。由於趙勝在諸多公子中最為賢德有才,因此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眾人都願意追隨於他。因此才在邯鄲受困時得到敢死之勇士三千人,奮力擊退秦兵三十里。後來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得以解圍。

    司馬遷的《史記》中,將平原君趙勝與虞卿合立了《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外,在《趙世家》《魏公子列傳》《範睢蔡澤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等史料中,也記載著有關趙勝的事蹟。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嬴姓,黃氏,名歇,東周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黃歇遊學博聞,能言善辯。

    當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被送到秦國後,春申君黃歇以命相抵,隨後設計將太子救回了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史上關於春申君黃歇的死亡原因,史學家們尚有分歧。

    一種說法是: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前去奔喪時,楚國權臣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了春申君及其全家。

    另一種說法是:據《越絕書》中記載,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時為幽王所殺。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名田文,自幼在臨居家放牛,官至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少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擔任齊威王時宰相一職,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權傾一時,諡為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以食客三千之眾聞名於天下。

    孟嘗君田文在前期聯合諸侯進行“合縱”對付秦國,對齊國的霸主地位的崛起與鞏固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只是,“人無完人”,到了後期,田文因為度量不夠大,他幾乎親手毀了由他一手締造起來的帝國。

    結語

    戰國時期的四位公子,若是當初沒有廣招門客,他們也不會得到對國家有益、能戰勝敵國軍隊的良策。後來他們都因為得到了眾多賢士的支援而聞名一時,也因此才對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由此,也看出他們四位都是具備一定格局的人。眼界放寬,才會看得遠。如果只是患得患失、斤斤計較的人,那就跟普通的市井小人毫無區別了。因此,想做大事者,必定把眼前的“得失”不會看得太重。

    四公子對賢士、對人才的重視,在他們的一生中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們也因為“知人善用”而流芳百世,同時,也對後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士者得民心。”這句話果然不假。

  • 8 # 寧靜致遠liu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

    一、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

    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平原君趙勝

    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

    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

    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南韓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

    信陵君魏無忌位列四公子之首,其能力也都在其他三位之上,除了個人品質上的無可挑剔之外,為了拯救趙國蒼生甘願接受客死他鄉的結果,說明此人忠肝義膽,尤其是在魏國國君猶豫不決時,明白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將活不長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長遠的戰略眼光,此外還有冷靜沉著,善於用人等特點,也都給他加了不少分。

  • 9 # 歷史黃金瞳

    趙勝最接近平常人,也就是說天分是最差的,做事毛糙,還好自吹。不過他知錯能改,犯錯多,認錯多,反而最得君主的信任。司馬遷講他翩翩濁世佳公子,應該是個大帥鍋。

    春申君應該是能力最強的,和其他幾位根正苗紅王室血統不同,春申君屌絲出身,本來是食客,做到駐秦國大使,成功制止了秦國伐楚的計劃,又擁立考烈王,終於成為四公子中唯一的非王族成員。和其他三人不同,其他三人的能耐是養士,春申君自己就是個士。雖然他晚期玩脫,政治不正確(異姓代國,反賊),但個人成就仍屬最高。

    信陵君後世評價最高,單論能力是不如春申的,但政治正確,道德正確。無忌比趙勝有城府的多,比孟嘗君來說多了股正氣。他是個保守派,不夠進擊,最適合守成。

    孟嘗君是後世黑道祖師爺,他相貌不咋樣,屬於矮富挫,出身也不完美,賤妾所生,他爹本來不想要這個孩子的,估計小時在貴族圈裡也沒少受歧視,他獨特的用人眼光,或許因此而來。

    孟嘗君結交是最下本錢的,信陵君是賢不肖皆禮交之,孟嘗君更進一步,和食客同吃同住,食客吃啥他吃啥,不搞特殊化。還有人搞檔案記錄,打聽食客的親戚,完後給親戚送禮,這份周到確實是四君子裡頭一份了。更獨特的是他不在乎人品風評,好人壞人都一樣對待,因此門下多了一種人:罪犯。

    雞鳴狗盜,雞鳴先生或許是口技師傅還算正當行業,狗盜師傅能從王宮裡偷財物,一看就是有經驗的老賊。

    孟嘗君還收納任俠,任俠是什麼,就是黑道人物,規模很大,大到改變了整個薛地的人口組成。名義上食客三千,太史公數百年後去薛地問,竟然有六萬多家!趕得上一個小國家了。

    孟嘗君養黑道養得多,成了有名的惹不起,齊王要動他,孟嘗君就投魏國,策劃諸侯討齊,把齊王打得差點亡國。這招雖然為後人不齒,但也說明孟嘗君的能量有多大了。

    題外:其實養士用士,最高的還是秦王。白起,範睢,張儀,客卿造,客卿胡,都是高階大氣上檔次的人才。魏無忌養士養到能打通如姬的門路,能知道宮廷秘事,有一個不錯的情報網了,但在秦王開動情報機器的詆譭之下,竟然也被壓倒,被魏王疏遠。秦國情報機器的強大程度還在信陵情報網之上。

  • 10 # G流沙

    戰國四公子指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 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1]、趙國的平原君趙勝[2]、楚國的春申君黃歇[3]、齊國的孟嘗君田文[4]。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注:春申君不是),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信陵君魏無忌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平原君趙勝傾其家有,犒賞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擊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國、楚國的救兵趕到,邯鄲圍解。

    春申君黃歇以辯才揚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國太子完作為人質到秦國,被扣留了下來,春申君以命相抵,設計將太子救回楚國。楚國頃襄王死後,太子完登位,就拜黃歇為國相,封為春申君。從此黃歇輔國持權二十五年,說一不二,榮寵不衰。

    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齊國宰相田嬰的庶子。被任為魏國宰相,後聯合秦、趙等國攻破齊國。從此,中立於諸侯國之間。

  • 11 # 焚劍煮酒

    戰國時期,秦國在商鞅變法和張儀的智謀之下越來越強大,而秦國的強大也令眾諸侯國膽汗,於是眾諸侯國中均有一些貴族開始網羅人才、招攬賓客,以此壯大自身力量,對內維護自己的勢力以對付政敵,對外與敵國作政治、軍事上的鬥爭,可謂是戰國時期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有戰國四公子之稱的: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與春申君。

    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為魏昭王幼子,號信陵君,乃戰國四君子之首。

    (信陵君魏無忌畫像)

    魏無忌生活的時代是魏國正走向衰敗的時期,大魏武卒風光早已不在,所佔秦河西地區也被秦國奪回,與齊國馬陵一戰大敗,大將龐涓戰死其中,魏國從此淪為二流國家。

    (堪稱當時最強戰力的大魏武卒)

    就在此青黃不接之時,魏國出現了一名天才,那便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魏無忌

    魏無忌因被封於信陵(今屬河南商丘),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在魏國走向衰敗之際,魏無忌效仿“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廣招門客,一度有數千人在其門下,受其供養。這其中有足智多謀的謀士、有力大無窮的力士,也有許多有特點的人,雖不一定都有用處,但他們有一點是共同的,那便是有“為知己而死”的勇氣,魏無忌就是他們的知己、伯樂。

    “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戰國策·楚策四》“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史記·刺客列傳》

    魏無忌憑藉自己的禮賢下士,才能使天下計程車人皆投其門下,才能兩度擊敗強大之秦國。

    魏無忌兩度敗秦:

    公元前260年,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武安君白起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在這種情況下的趙國無力再與秦國抗爭。次年,秦國再派大軍攻趙,一路打到邯鄲城下。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趙國平原君請魏無忌出兵救趙。

    (長平之戰中被殺戮的趙國降卒)

    平原君趙勝向魏王求援後,魏安釐王派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秦得此訊息後,威脅魏王說:

    “我攻下趙國,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拿下趙國後,一定調兵先攻打它。”

    安釐王是一個無能之輩,聽聞此言後更是驚恐,便命晉鄙守而不發以觀望形勢如何。但趙國的形勢之惡劣已不容許如此,於是平原君趙勝多次向魏無忌求援,先述說魏無忌之信義,再從情感上著手(魏無忌的姐姐與趙國聯姻),最終打動魏無忌。

    但此時還有一個難題,那便是兵權。魏國之主始終不是魏無忌,若是魏王不允,魏無忌也沒有辦法。而魏無忌的門客侯嬴向魏無忌獻計,可奪晉鄙兵權後率軍救趙。

    (侯嬴獻計信陵君)

    侯嬴本是大魏一守門老卒,魏無忌因知其謀而多次禮賢下士,這次侯嬴獻計,雖保魏無忌之名,卻惹怒魏王,在魏無忌奪取兵權後,侯嬴便面向北邊(魏無忌在北)而自刎了。

    魏無忌奪兵權後,率大軍前去救趙,果然,秦軍撤軍,邯鄲得以解救。從此,平原君趙勝再也不敢與其爭鋒,趙孝成王只能感嘆:“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自此,魏無忌因奪兵權一事而留在了趙國,直到秦國伐魏時方才出山。魏無忌雖是魏王的弟弟,但魏王從未信任過這個弟弟,因為魏無忌的能力太強了,強到讓魏王害怕。

    不過秦軍比起魏無忌來,還是秦軍更可怕一些,因此魏王派人請魏無忌回魏。而眾諸侯國聽說魏無忌回魏國任上將軍後,紛紛派兵支援,於是魏無忌率聯軍又一次大敗秦國,直打到函谷關下,秦軍閉關而不敢出。

    孟嘗君:田文

    田文即孟嘗君,齊威王田因齊之孫,宰相田嬰之子,戰國四君子之一。

    (孟嘗君田文畫像)

    田文先後出任過三國宰相,其能力不可謂不高,在養士之風盛行的戰國時期,開大規模養士風氣之先的,無疑就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了。

    田文或許算是最開始就命運多舛的那類人吧,其父田嬰曾視五月出生的田文為不詳,於是不許其母將其養大,但母親不忍,還是偷偷的將田文養大,雖如此,田嬰對此子還是比較厭惡,直至一日,田文與田嬰對話,這場對話展現了田文的智慧,也改變了他的一生。對話如下

    久之,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玄孫。”“玄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後宮蹈綺縠而士不得褐,僕妾餘粱肉而士不厭糟糠。今君又尚厚積餘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之。”——《史記》

    這段話的意思大致就是,田文說田嬰身居高位這麼多年,既沒有招攬四處賢士,也沒有使國家強盛等等。田嬰聽後,從此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並讓其主持家務,後又立田文為世子以繼承其爵位。後來,田文果真繼承了爵位,被封於薛邑。

    之後,田文依仗著父親留下來的豐厚財產,在其封地薛邑廣招各華人才,無論忠奸善惡,一概來者不拒,甚至一些作奸犯科之徒也跑來尋求庇護。就這樣,孟嘗君的門客越來越多,號稱“食客三千。”

    孟嘗君田文的名聲就這樣傳遍戰國,先後有秦、齊、魏三國君主請田文任本國宰相,而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率領三國聯軍大敗秦軍而攻破函谷關了。

    (孟嘗君田文率軍伐秦)

    公元前298年,孟嘗君率領齊、韓、魏三國之兵,攻入秦國的函谷關,到了鹽氏。秦國求和,以山西臨汾之西南的武遂還給南韓,今風陵渡所在之地的封陵還給魏國。

    平原君:趙勝

    趙勝號平原君,趙武靈王之子,趙惠靈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於世。

    (平原君趙勝畫像)

    趙勝曾三度任趙國宰相,同樣以養士而聞名,如其門客毛遂(毛遂自薦),曾自告奮勇同趙勝遊說楚國出兵援趙,在秦軍伐趙、邯鄲告危之際,趙勝以一紙書信勸得信陵君奪取晉鄙兵符援趙(信陵君段已介紹過),最終大敗秦軍而解邯鄲之圍。

    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位非王室貴族身份的,官至楚國令尹。

    (春申君黃歇畫像)

    春申君黃歇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戰國四公子中第一位的。黃歇年輕時曾四處拜師遊學,因見識廣博、辯才出眾而得“楚頃襄王”的賞識。後秦楚相爭,兩方和解後,楚國留太子熊完與黃歇於秦國為質子(人質),在楚頃襄王病重之際,黃歇不顧自身安危,以移花接木之法使熊完得以逃回楚國繼承王位,後被放回後,熊完已繼承王位,稱“楚考烈王”,而黃歇也得新王賞識,被任命為“令尹”(如同宰相的職位),封為“春申君。”

    這一段故事與呂不韋“奇貨可居”是何其相似,黃歇成為令尹後,在內招賢納士,與另外三君相爭;對外窮兵黷武,北征滅魯,收魯國之地歸楚。後在平原君趙勝與其門客毛遂的遊說下,帶兵援趙而解得邯鄲之圍,從此黃歇之聲威名震天下。

    結束語

    戰國中期,在強秦的壓力之下,眾諸侯國中均有一些貴族開始網羅人才、招賢納士,以此來增強自身力量,對內可以維護自己的勢力對付政敵,對外可與敵國作政治與軍事當中的鬥爭,其中最聞名者,又莫過於信陵、孟嘗、平原、春申四君。

    此四君為人賢明、禮賢下士,無一不養士數千人,四人爭相納士,他們對人才的重視以及用人的方法,一度使天下士子趨之若附,戰國四公子之名流傳千古,不得不稱為佳話。

    但他們養士雖名為國家利益,其實是為個人私利,以致於位高權重而功高震主。

    李宗吾曾評孟嘗君掛著仁義道德的招牌來網羅人才,然後藉助這些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其為齊國王室,又曾任齊國宰相,卻能在齊國危亡之際(樂毅伐齊)率魏國大軍伐齊,真的是“無君無父”之徒。再看孟嘗門下,無論是民間賢良之士,還是打家劫舍、為禍鄉里之人,因懼罪而投入孟嘗門下,而孟嘗竟也全部安置,也難怪荀子說孟嘗君:“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

    再觀平原、信陵,受君王忌憚而不得不歸於鄉里,整日飲酒放縱以消君王忌憚之心。

    範文正曾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國,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而四君身居高位而不敢為國家謀取利益,只懂得如何明哲保身以保住身家性命。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王室貴胄?也難怪古人曾說:“四君中除春申君外,皆是尸位素餐之徒。

  • 12 # 梨叔說史

    戰國四君子是指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這四人雖然號稱君子,但是,名聲與成就不一。不過,他們都豢養了大量的食客,好聽點就是門客。他們由於手下的門客較多,不乏有些本事的,因此,他們也得以左右時局,攬風雲之勝。

    一、信陵君魏無忌,兩次解救魏國,反被自己的魏王哥哥毒死

    信陵君魏無忌,魏華人,被譽為四君子之首。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當時的魏安嫠王,是他的異母兄弟。他是四君子中名聲最好,也是最為賢明的。魏國因為有魏無忌的存在,其他六國在打魏國的主意時,都首先要考慮一下魏無忌。如果魏無忌不高興,後果很嚴重。當時的魏國,已經不是戰國之初的魏國,可以隨便欺負秦國。魏安嫠王的魏國,是隨時被秦國欺負的主。秦王一不高興,魏安嫠王就膽戰心驚。沒辦法,誰讓魏國離秦國那麼近,首當其衝。即便如此,魏國因為有魏無忌的存在,竟然兩次擊敗過強大的秦軍。誰讓秦軍惹魏無忌不高興呢,魏無忌不高興,他手下的門客就不開心。他們一不開心,就敢組織敢死隊,戰鬥力相當猛,連善戰的秦軍都害怕。

    由於魏無忌實在太厲害,魏安嫠王非常忌憚他這個弟弟。秦王也利用魏安嫠王的這個心思,對他施了離間計,結果魏無忌被自己的魏王哥哥毒死了。魏無忌一死,魏國成了天天捱揍的主,誰讓魏王這麼蠢呢。

    二、平原君趙勝,貪一時之利,引發秦趙長平之戰

    平原君趙勝,在四君子中有些才名。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他的哥哥,是當時的趙王惠文王,一個敢餓死自己父親的厲害角色。趙勝活在這樣一個趙王之下,卻活得有滋有味,想必他還是有些本事的。他的門客之多,並不下於信陵君魏無忌,他手下的門客也組織過敢死隊,嚇退過秦軍。

    只是平原者,是個貪小利而忘大局的傢伙,為了一時的小便宜敢拉整個趙國下水。秦國大將白起攻打南韓,使南韓的上黨處於存亡之間。上黨太守準備投靠趙國,拉趙國下水對抗秦國。如此大事,趙王自然要諮詢君臣的意見。由於平原君的名聲比較好,趙王對他的意見非常重視。趙勝說,上黨這塊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又是白白送上門的,不要就是傻子。趙王就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秦趙長平之戰拉開。趙國40萬大軍,被白起活埋。有了這一戰,平原君的本事再大,也被掩殺了。蠢貨至極!

    三、春申君黃歇,呂不韋效法的物件,可惜所謀者大,顧慮不周

    春申君黃歇,屬於楚國的貴族,不像其他三位君子出身於君王之家。

    黃歇,很有才名,是個辯士,楚王經常派他出使各國,博得了很大的名聲。他性格上比較寬容,喜歡養士,聞名於當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形勢危急。春申君一馬當先,說服秦昭襄王退兵,看來他的辯才並不下於張儀。

    楚襄王病危,春申君抓住時機迎來了在秦國為人質的太子,成功逃回楚國當上了國君,成為了大大的功臣。繼位的楚考烈王,拜他為相,他的官職到達了頂點。並且率軍,滅亡了孔子的老家魯國,使楚國的地盤大大擴充套件。

    只是楚考烈王沒有子嗣,春申君打起了小九九。他暗暗娶了趙華人李園的美女妹妹,等到她有身孕的時候,獻給了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也因此有了兒子,並且高興之下,封兒子為太子。春申君立馬成了竊國大盜。後世的呂不韋,應該效法的春申君,多好的樣版。只是李園憑藉妹妹的裙帶關係,掌握了大權,他不想讓春申君的計劃得逞,於是,派死士謀殺了春申君。春申君大計不成,反成為了笑柄。

    四、孟嘗君田文,雞鳴狗盜的首領,聯合其他國家差點滅了生養他的齊國

    孟嘗君田文,本事不大,在四君子中的名聲十分大。他曾經一度擔任過齊國的相國,連秦王都請他擔任秦國的國相。只是他名聲實大,才能實小。他手下的門客雖然有很多,但是真正有才能的寥寥無幾。最出名的屬給他買義的馮諼,其他的門客大多是蹭吃蹭喝的傢伙,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徒。不過,也多虧了這些雞鳴狗盜之徒,才使他成功離開了虎狼之秦。

    後來,齊愍王妒忌田文,想除掉他。田文在門客的幫助下,成功逃到了魏國,又成為了相國。這傢伙的官運,就是這麼棒。他為了報復齊愍王,索性串通了燕國、趙國、魏國、楚國,還有秦國,組成五國聯軍,在大將樂毅的帶領下,差點滅掉了生他養他的齊國,真是愚蠢透頂。

  • 13 # 星官畢月烏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楚國——春申君黃歇

    趙國——平原君趙勝

    齊國——孟嘗君田文

  • 14 # 天香引

    一、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

      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二、平原君趙勝

      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

      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三、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

      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南韓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

      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戰國四公子誰最厲害?

      信陵君魏無忌位列四公子之首,其能力也都在其他三位之上,除了個人品質上的無可挑剔之外,為了拯救趙國蒼生甘願接受客死他鄉的結果,說明此人忠肝義膽,尤其是在魏國國君猶豫不決時,明白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將活不長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長遠的戰略眼光,此外還有冷靜沉著,善於用人等特點,也都給他加了不少分。

      在個人能力上,春申君可以和信陵君相媲美,尤其是在春申君成為楚國的令尹後,整個國家的實力開始走向強盛,雖然“毛遂自薦”掩蓋了春申君在支援趙國上的作用,但是其戰略眼光還是值得稱讚的也許是在楚國丞相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或者說是對權力的貪戀。想要和呂不韋一樣給大王戴綠帽子的他,最終被門下的李園給陰死了。

      提到孟嘗君,自然會想到他那三千人的門下食客,不過,能養活這平時不幹事的三千人,我們首先得佩服孟嘗君的有錢任性。總的來說,孟嘗君沒有幹出值得一提的大事。

      就對待齊國的內政事務上,孟嘗君還是比較看重個人私利。在整個戰國曆史上,趙國一直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強國。不過平原君的才能不僅不如功績赫赫的信陵君和春申君,也比不上平庸的孟嘗君。

      在上黨之爭中,平原君的目光短淺充分暴露。而讓毛遂自薦,也表明自己之前沒有知人善用。而且老好人的他,在執政趙國的過程中,政治軍事全面無能,促使趙國一步一步走向衰敗。

  • 15 # 手機使用者52228618023

    戰國四公子是太史公在《史記》中的提法,《史記》在各個篇目中都提過這麼一段話

    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

    這樣一來,後人遵從太史公的提法,就將此四人稱為戰國四公子。

    1、 在讀完四位公子列傳,我們不妨思考一個點,就是無論戰國四公子賢明也好,不賢明也罷,結果我們都很瞭解,就是戰國四公子都沒有達成一個目標。就是養士挽救國家,最後六國都被秦國所滅。這樣一來戰國四公子就要大打折扣,這四個人加起來養士不下萬人,這麼多人,怎麼就沒有完成這個使命呢? 講戰國四公子,彷彿在講四個人,這是我們固有的認知。所以有人講魏國為什麼會衰落啊,就是不用信陵君。彷彿用了信陵君,事情都解決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拋開四位公子的能力不談,談什麼?那就是他們身上最突出的特點,養士。四人的門客加起來超過萬人,怎麼就出現不了幾個定國安邦之才呢。後來的呂不韋多少還貢獻出了一個李斯呢。 所以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把信陵君作為解剖的小麻雀,好好打量這個最賢能的公子。

    2、 信陵君,魏華人,看過前面文章的人,都知道這一點。那麼魏國的衰落跟人才的直接流失是很有關係的。我們熟知的商鞅、張儀、范雎、孫臏、吳起、尉繚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富國強兵的人才流失,我們不免疑問,魏國整個是秦國的“神助攻”啊。 但是翻開魏國的歷史,並不是這樣。魏國原來是晉國的一部分,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那麼韓趙魏三家誰的實力最強呢?趙國。而魏國屬於中下層,為什麼呢? 從圖上可以看出來,魏國處於韓、趙的夾縫之中,無法擴充套件領土。並且處於四戰之地,這樣一來魏國的發展岌岌可危。但是至少,當時的魏國還沒有面對虎狼之秦。儘管是這樣不利的戰略環境,但是魏國卻成為了戰國首強。依靠什麼?人才。魏國成也人才,敗也人才。

    當時魏國的人才濟濟,據《史記·魏世家》記載 1、西河之守(吳起),臣之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李克)。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

    2、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

    那麼為什麼同樣一個魏國,一個能有這麼多人才,一個卻人才凋零呢。那麼魏國的衰落,大概有三種可能性。

    1、魏國衰落,其他國家增強

    2、魏國衰落,其他國家沒有增強

    3、魏國不變,但是其他國家增強 那麼第二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斥,而第一種、第二種到底哪個比較靠譜呢?我們從邏輯上可以複習出,第三種可能性,不可能出現。好,那麼魏國衰落的歷史,就是其他國家增強的歷史,特別是秦國的增強的歷史。

    首先我們看魏國怎麼強大的?魏國強大有兩個原因 1、重用人才 2、李悝變法 我們先不管魏國怎麼變法,我們就看最關心的問題,他怎麼招攬人才? 魏國初期招攬人才,由誰主導呢?魏文侯。

    魏文侯怎麼招攬人才,說穿了跟他的後代魏公子一樣,禮賢下士。但是不一樣的是, 1、人才數量沒有信陵君那麼多 2、人才具有互相舉薦的機制 那麼魏華人才流失的原因就找到了呢?我們再看魏文侯手底下的人和魏公子手底下的人 魏文侯手底有吳起、西門豹、樂羊、李克、屈侯鮒、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前面5個人屬於具體功用的人才,後面三位屬於學者型人才。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只有這幾位,但是武有吳起、樂羊,文有西門豹、李克、屈侯鮒。最後還有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可以作為魏文侯的老師,可以講這種人才配置是十分合理的。 相對應的信陵君的人才配置,與魏文侯就相差甚遠。 並且魏文侯的人才中有很多戰略性人才。什麼叫戰略性人才?就是在國家的發展,在戰略怎麼打仗才能對魏國最有利,有獨到見解的人才。

    魏文侯以後,魏國就是因為缺少這種人才,導致魏國的戰爭吃力不討好。 但是我們就要問了,那麼魏公子為什麼就沒有這種人才呢? 3、 原因就是君主掣肘。比如魏王對信陵君的態度,我們是知道的。那麼原因就是這麼簡單嗎?如果君主不掣肘,人才就能有嗎?那麼我們就找一個反例看。在戰國四公子裡,春申君是唯一一個被大王信任的人。 從楚考烈王做大王第一年,他就是國相,一直做到楚考烈王死。但是我們看春申君的表現 據《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 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 這段史料我們讀過,我們注意這段話裡的幾個詞。這幾個詞很重要嗎?我們想盡管楚王十分信任春申君,但是 其一春申君畢竟是臣子 其二我們看春申君想的是什麼?不是富國強兵,而是保住封地。 為什麼要保住封地?封地是分封制下的遺留產物,土地所有者對這塊土地是有稅收,徵兵的權利的。 我們再看一段史料,據《戰國策》記載 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奚以薛為?夫齊,雖隆薛之城於天,猶之無益也。 這段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大魚的故事,我們也講過。但是我們仔細想,無論是田嬰修薛邑還是在齊國專權,這都說明君主和臣子並不是一條心。那麼為什麼君主和臣子不是一條心呢?

    4、 原因就在於,這段話 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 這後半的話是不是史實我們暫且不管,但是他確實說明了君主和臣子的心態。君主認為手底下這幫人養了一大推門客不是為了國家好,而是為了專權(孟嘗君對田嬰一番話可以為證)。而公子們認為反正君主不信任我,就算君主信任我,經營自己的封地,專權是自己獲得好處(虞卿對春申君一番話可以為證)。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對信陵君評價那麼高?因為信陵君是真心為國,但是這個邏輯的駭人之處就是無論你是不是真心為國,你都逃不出這個邏輯。 那麼這個邏輯怎麼形成的呢?原因就在於時勢二字。戰國是一個什麼時代?大變革的時代,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所有制度開始向中央集權制轉變,這樣一來君主權力加大。君主權力加大,這就導致君主的位置的穩定性減弱。而戰國還殘留分封制,這樣而來交織的關係就加劇了君主的不安穩性。 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 且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慧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華人無勳,乃以君為親戚故也 這段我們也讀過,像這種親戚的詞彙就表現出血緣關係對政權的依存。 那麼君主是這麼認為的,臣下也是這麼認為的,而其中的人只能這樣向前推進。所以選上了的人才其實只聽命於公子一個人,根本不聽魏王的。不然候贏就不會出計策偷出虎符。 所以戰國四公子只能在變法程度不完善,仍然有封邑去支撐門客的花銷用度(孟嘗君叫馮驩去收債一事可以為證)的這個特殊階段的產物。 所以中央集權制下的分封體制的人才選拔,必然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全部指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