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8
回覆列表
  • 1 # 載城

    所謂的五百校刀手實際上只是關羽的親衛隊,並沒有其他特別的性質。古時候,乃至現在的很多國家,君主為了防止部下將領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就設定了一種制度: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在平時,所有的軍隊只有君主才擁有支配權,君主的將領對軍隊沒有統帥和指揮的權力。遇到戰事,君主才將軍隊派遣給將領指揮,同時發給印信(比如虎符),這時候將領才有統兵權。到戰事結束,統兵的將領又要將印信繳給君主,軍隊則重歸君主支配。

    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就是使將領不能長時間地掌握部隊,從而防止了擁兵自重的可能。劉備集團在駐紮荊州後,可能也實行了這種制度。平時調動軍隊的權力都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手中,關羽、張飛和趙雲等將領平時都不直接掌握軍隊。如果要出征,劉備和諸葛亮才將軍隊的臨時指揮權交給他們。戰事結束,軍隊又迴歸劉備手中。

    而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和劉備的正規軍相對的,屬於關羽自己的親衛軍。這些親衛軍無論在平常還是戰時,都不歸君主支配,他們負責關羽日常的警衛、儀仗和其他一些任務。親衛軍有三個特點,一是戰鬥力肯定要比一般軍隊強,這樣才能勝任將領的保衛任務;二是對將領要絕對忠心;三是數量肯定不能多,多的話又會造成將領的傭兵自重。所以關羽的這支親衛軍也就500人,而關平和周倉就是這支親衛軍的指揮(警衛營正副營長)。

  • 2 # 流水不爭先77199892

    五代時期有銀槍效節都,也稱銀槍效節軍,為後梁時期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的私人護衛部隊,是五代時期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因兵士的武器為長槍而得名。楊師厚去世後,該部隊投靠莊宗李存勖,至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被剿滅。關羽的五百校刀手的性質跟這個一樣,後世也叫牙兵,相當於主人的尖牙利齒。

  • 3 # 冰雹藍天

    類似於今天部隊的特務連,編制小而精幹,全部裝備當時較為先進的刀,鋒利無比;人員均是從萬軍中挑選而出,忠心無二,武藝高強。

  • 4 # 啟蒙歷史觀

    1、校刀手是一種拿著和關羽的青龍雁月刀一樣的長刀,是關羽一手培訓的精銳。關羽500校刀手的戰鬥力不容小覷。精英都是燕趙勇猛之士。這500人跟著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上劫過曹操,攻打長沙戰過黃忠,最後陪著關老爺走麥城的也只有這500最親信的校刀手!也是關羽的親兵。

    2、可以說是一支非常成功的管理團隊了。關羽和500個校刀手經常溝通,理解能力也極強。最有趣的一段是:關羽簽署了軍令狀.孔明曰:“雲長可於華 容小路高山之... 將軍休得容 情.”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再如關羽動故舊之情,喝令五百校刀手讓道私放曹操。校刀手那是相當的配合。

    3、強者帶兵,部下必強。通觀整個《三國演義》,能與關羽大戰百合而不分勝負的又有幾個?一箭射中盔纓,如果低上幾分,就會貫腦而入,關羽哪裡還有命在?關羽之強,讓親兵更加信服,更加團結。

  • 5 # 九州歷史

    這個很容易理解,“五百校刀手”其實就是“私兵”。依據三國時的江湖規則,一個人想要成為將軍,必須帶著兵馬投奔主公,這支部隊就是私兵,不能算是主公的大部隊。

    是否有私兵、私兵的多少,關係到一個將軍的發展前途。如果你帶著少量人馬投奔主公,只能當個小將軍;若是帶的人多,就可以當個大將軍。比如李典,能力並不怎麼樣,但是投奔曹操時帶了七千人,在曹營地位就很顯赫。再比如馬超,投奔劉備時基本是光桿司令,在蜀漢也沒有實權。

    例子比比皆是。劉備在涿郡起兵,帶著幾百人投奔鄒靖,這支部隊永遠是劉備的,鄒靖不會留下的。許褚、樂進等人,都出身大族,帶著家財部隊投奔曹操。孫堅去世,袁術收了他的部隊,其中一部分給了孫策堂兄孫賁。孫策想在袁術帳下當個將軍,想讓袁術歸還父親舊部,袁術不同意,孫策就做不成將軍,只能自己到丹陽募兵,有兵才是將軍。呂蒙少年到江東,是姐夫部隊裡的一個小兵,姐夫戰死,呂蒙接收了孫策的七百人,才成為將軍。

    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的戰爭場景。一個主公,帶著幾十名將軍,每人帶著大概一千人的部隊。比如派于禁救援樊城,“七軍”其實就是七支部隊,大概三萬人,可能是由一百多名將軍組成的,不論部隊怎麼調遣,自己的小部隊永遠是自己帶。

    這種私兵制度,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一直到民國時代還大量存在。東漢光武帝劉秀,靠豪強地主的私兵支援得以立國,漢末天下大亂,各地豪強地主築塢堡自保。封建統治者當然想消滅豪強的私兵,實現天下歸一,但是一直不能禁絕。

    私兵也有正面作用,南宋初期岳飛等人,就是依靠收羅地主的私兵組建部隊;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是由數量眾多的小軍官組建的。

  • 6 # 一線老村長

    校(jiao)刀手,我認為是關羽訓練的特種部隊,在三國演義出現兩次,

    第一次,赤壁之戰,關羽領了將令,帶校刀手華容道狙擊曹操戰敗北逃,果然不出所料,曹操出現華容道,關羽胯下赤兔馬,手拿偃月刀,兩旁五百校刀手對峙曹操敗軍,可惜關羽放走曹操,我們沒有見到校刀手的作戰實力。

    第二次,劉備集團攻打荊州四郡,關羽攻打長沙,而長沙守將則是黃忠,諸葛亮命令關羽帶領2萬人馬,而關羽的傲氣對付一個老者,向軍事諸葛亮誇下海口我只需本部五百校刀手即可,結果這次校刀手又沒能發揮出威力,關羽和黃忠單挑兩次,最後長沙被劉備收入囊中。

  • 7 # 江暮雲

    我們熟悉的精銳部隊有曹操的青州騎,而“五百校刀手”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比較神秘的一支部隊了,全書中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關羽在華容道阻擊曹軍時出現過,第二次是在關羽攻打長沙的時候出現的,除此之外,我們就再也沒有找到這支部隊的蹤跡了,那麼這支部隊究竟是什麼樣的隊伍呢?

    校刀手,乍一看的意思就是拿刀的衛士,但實際上,“校刀手”的“校”不讀xiào,而應當讀作jiào,應該是個通假字,通“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比較的意思。從這個詞的意思我們就能看出,“校刀手”,應該就是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一支精銳部隊。

    這支部隊,就是關羽訓練出來的一支特種兵,作戰能力可以說很強,關羽對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也是十分自信。在關羽華容道阻截曹操的時候,五百名校刀手一字排開,就把潰不成軍的曹軍嚇得屁滾尿流;關羽甚至認為單靠這五百人就可以攻城,在關羽攻打長沙的時候,就和諸葛亮誇海口:“只需與某五百校刀手,便可取下長沙。”至於關羽如何訓練出來這麼一支戰鬥力強的部隊,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而最讓人疑惑不解的是,自從打長沙之後,這五百名校刀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到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身邊就只有三百餘名殘兵敗將,絲毫不見這支精銳的影子。“校刀手”倒有點儀仗隊的意思,完全就是撐了撐關羽出場的威風,沒有發揮出彩的戰鬥力。至於這支部隊到底去哪裡了,我們便不得而知了。

  • 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此。由於戰爭的需要,特種部隊其實在古代早已有之,比如秦國有鐵鷹衛士,魏國有魏武卒,而關羽的這五百校刀手就是三國時期的特種部隊關二爺這支“本部”的特種兵,舍長取短,不用步兵慣用的長槍大戟,不用弓箭。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一支經過特種訓練的突擊兵。

    其實這隻部隊並不是關羽一直都有的,特種部隊嘛,費錢,在劉備四處漂流的時候,他是沒有能力去集中財力物力訓練出一隻身經百戰的精兵的,據三國演義的介紹,校刀手第一次出廠,已經是奠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了

    事實上,關羽對手下這支部隊也是頗為自負的

    在攻打長沙的時候,關羽由於張飛趙雲都建功,自覺有點大材小用,於是向諸葛亮誇下海口:“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最後關羽也不負眾望,簡單拿下了長沙城

  • 9 # 歷史深度揭秘

    校刀手是將領親自訓練的貼身近衛,應該是所部軍馬中精英中的精英,有點類似現在的第五戰隊,放出去無差別作戰,說以一當十是瞎說,差不多能以一當好幾十,特別是在過去沒有先進火器的條件下,這樣的兵士更能發揮出他們的威力。

    古代士兵常以使用的兵器種類分類,如長槍營、大刀營、弓弩營等。校刀手也並非是什麼特種部隊,只是士兵們都使用一種刀罷了。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關羽的五百親兵,雖然說是校刀手但是也不完全是隻用刀的,這五百人多是一些江湖遊俠或者軍中老卒組成,是關羽的親信,久隨關羽征戰,戰力遠比普通士卒強大

    “最後整個白帝城都是校刀手”嗎?更何況這只是調侃厚黑學。。。不是有睿智說劉備託孤藏了五百校刀手嗎?最後劉備和諸葛亮集結蜀國所有殘部,都轉職成刀斧手,而眾所周知,諸葛亮最強的是弩兵,由於無法支撐刀斧手專職弩兵的費用,所以諸葛亮一直未能克復中原。

  • 10 # 狼的影子716

    雖然在正史中沒有關於這支部隊的記載,但是我認為在現實中肯定是存在的,這支部隊實際上就是關羽的私兵,部曲,漢末是門閥士族的興盛時代,由於黃巾起義的原因,各地的門閥士族,高官顯貴,強宗大姓,都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裝以求自保,逐步形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部曲,這樣的武裝力量有一個特點,它不屬於國家的軍隊,是屬於它的“主公”私人的軍隊,他們大都來自於“主公”的佃戶或者是依附人口,又或者是無家可歸,無地可種的流民,他們吃的是“主公”的飯,拿的是“主公”的軍餉,種的是“主公”的田地,他們本人和家庭已經跟“主公”形成了一種很深的依附關係。漢末時期的各大諸侯都是以自己的私兵部曲為主建立起軍隊的,而他們的主要將領也大多是擁有私兵部曲的一方豪強,比如曹操手下的宗室將領諸曹及夏侯氏都是帶著自己的部曲投靠曹操的,李典是乘氏豪強,與叔父一起“合賓客數千家居乘氏”,後來舉族投靠曹操,許褚“合少年賓客數千家築塢自保”,後來也帶著宗族加入曹操集團,司馬懿後來賴以發動兵變的“三千死士”說白了就是司馬家族的私兵部曲。江東孫權的手下這種情況最為明顯,各大士族都有自己的私兵,甘寧自己有兵三百,周瑜自己有兵千人,孫策又授兵千人,周瑜死後,孫權命其子周胤襲爵,統其部曲,也就是說,這些私兵部曲是將領或者士族的私產,江東的很多軍事將領都在歷次戰爭中特別是討伐山越的戰鬥中,收編了大量的流民,組建自己的部曲,鄧艾曾經上書司馬懿分析江東政局,說江東“強宗大姓,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就是說,這些門閥士族擁有的的私兵部曲的力量,強大到可以左右政局甚至稱藩建命的地步。

    劉備起自微末,但是他的這個小集團也不能免俗,雖然屬於集團的軍隊一直都不多,但是作為大股東的劉備,關羽,在集團軍隊之外都有自己的心腹部曲,劉備的部曲就是以丹揚兵為主組建的“白眊兵”,數量大概有七八百人,是蜀漢集團中最精銳的部隊,趙雲,魏延,陳到,劉封都出自於這支部隊,他們平時作為劉備的親兵侍衛,最緊要關頭也會投入戰場,劉備兵敗夷陵,就是靠陳到率七百“白眊兵”擊退陸遜的大軍,保護劉備撤到白帝城的。關羽作為蜀漢集團的二老闆,長期擔任方面大將,在長期的戰爭生涯中,建立自己的私兵部曲也是理所當然的,雖然正史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但是“三國演義”中經常被關羽掛在嘴上的“本部五百校刀手”,無疑就是關羽的私人部曲,演義中的周倉,歷史上不一定真有其人,但是他的歷史原型肯定是有的,那就是關羽的部曲將領,

  • 11 # 四川達州人

    這就是部曲。

    屬於軍事主官的私兵。

    其實唐代之前都存在這個制度,與所謂親兵並不一致。親兵還可以是主官在所屬軍隊中抽調選拔的。

    私兵部曲就是自己名下的私人武裝,自己管理,安排訓練,養活與獎勵、撫卹都是主人自己負責。絕對只屬於私人。

    這些人可以是招募,主要還是佃戶與徒附子弟,只聽從主人,不聽從別人。

    正因為部曲的私人屬性,作戰勇猛,他們的裝備待遇極好,忠誠度高,是軍事主官最有效的戰術預備隊。

  • 12 # 睡夢心經

    關羽的校刀手說白了就是關羽的私人武裝,也可以說是關羽的親兵衛隊。

    中國古代大量出現“私兵”,即私人武裝,尤其在戰亂年代,地方豪強組織私人武裝,然後再去投靠規模大一點的軍閥。

    五百校刀手出場兩次:一次是赤壁之戰時關羽立下軍令狀,只帶了五百校刀手就前去華容道伏擊曹操去了;一次是劉備攻取荊南四郡時,“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兩次出場至少能說明一點,關羽對直屬於自己的五百名校刀手的戰鬥力還是比較自信的,要不然也不會兩次都是隻帶五百人出行。

  • 13 # 百丈之溪

    “軍師何故長別人銳氣,滅自己威風?量一老卒,何足道哉!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需本部五百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

    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荊南四郡: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率兵一萬五千人拿下了零陵郡,趙雲三千兵馬拿下桂陽郡,張飛三千人攻取了武陵郡,關羽這下坐不住了,主動請戰放言以五百校刀手拿下長沙,那麼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第一,五百校刀手是關羽的親衛隊,屬於關羽自己掌控的武裝力量,其統領是關平和周倉,這裡可以做個比較,劉備有自己的親衛隊,統領是趙雲或陳到,張飛的親衛則是十八騎燕將。

    第二,赤壁之戰前後劉備的兵力本來就不多,加上劉琦的兵馬在內也才兩萬多人,關羽哪來這麼多數量的親衛隊?這可能和關羽的地位有關:首先,關羽是劉備之下第一人,其次,平時負責訓練和統兵的主要是關羽,保持五百人規模的親衛隊也不算什麼。

    第三,五百校刀手的兵源來自哪裡?一方面劉備掌控徐州時手中有為數不少的丹陽兵,所以五百校刀手的核心班底可能來自驍勇善戰的丹陽兵;其次,201年劉備敗退汝南投奔劉表時兵力不多,這個時候關羽不可能擁有五百人的親衛,所以五百校刀手應該是在荊州訓練成軍的。

    第四,五百校刀手戰鬥力應該是不錯的,否則關羽不會有那麼大的自信,後面華容道阻擊曹操時關羽也僅僅是率五百校刀手而已,不過演義中五百校刀手並沒有展現戰鬥力的機會,因為長沙之戰關羽最終也不是靠自己拿下長沙的,華容道則是沒打起來放跑了曹操。

    關羽麥城突圍身邊只有兩百多殘兵,這些人絕大多數肯定是五百校刀手,隨著關羽的戰敗被殺,五百校刀手也就這樣消亡殆盡了。

  • 14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演義》的魅力就在於此,比正史更加有趣,也更神秘。

    演義裡經常會出現刀斧手的畫面,不管是宴會、談判、還是做說客,總會看到主持的人會安排刀斧手埋伏于軍營兩側,聽其號令行事,或“摔杯為號”或“眼色行事”等等。

    羅貫中筆下的關雲長,手下有一支人數為500的校刀手部隊。這在《三國演義》裡面是獨一無二的。別的將領,不管是魏蜀吳還是呂布袁紹,都沒有組織這樣的軍事單位。

    這五百校刀手究竟是怎麼來的?校刀手是什麼兵種?這又是怎樣的一支軍隊?

    五百校刀手可能是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悍的突擊部隊

    羅貫中沒有說明這是怎樣的一支軍隊。有人解釋為"持刀的軍士",顯然這並不能解釋羅貫中為關二爺設計這個排場的原意。校,是校場的校,比較的意思。那麼引申解釋,校刀就不單是"持刀"那麼簡單,而是經過操練的特種部隊。五百名士兵,清一色地用刀。所謂一寸短,一寸險。關二爺這支"本部"的特種兵,舍長取短,不用步兵慣用的長槍長戟,不背弓箭。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一支經過特種訓練的突擊兵。

    關羽這五百校刀手的出場

    事實上,關羽對手下這支部隊也是頗為自負的,這就有了攻打長沙的時候向諸葛亮誇下海口:"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

    關羽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支特種兵?我們看看《三國演義》裡面有關的描寫。校刀手是在赤壁之戰才亮相的。在這以前,關羽並沒有所謂本部的兵馬。劉備的勢力要到古城相會才重新集結,不多久就被曹操打個大敗,依靠劉表的時候並不滿千,關羽不可能在那個時候有校刀手部隊,

    第一次明確關羽部下五百人,是在劉備離開新野以後,在逃難的路上劉備"修書令雲長同孫乾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但是,我們沒有理由相信這五百名士兵就是校刀手,不過,羅貫中在這裡第一次把五百人這個數字定了下來。這個營級單位的部隊,幸運地逃過了長坂坡慘烈的大廝殺,成建制地儲存了下來,也就可能發展成為校刀手部隊。

    赤壁之戰,諸葛亮給關羽的任務是在華容道活捉曹操,於是"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讀者第一次看到校刀手的存在,而在華容道再一次透過曹操的落魄領略到這支部隊的華麗陣容:"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對於飽受水火之苦,茫茫如喪家之犬的曹軍官兵來說,這個震撼就可想而知了。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最後的去向

    華容道關羽放了曹操,校刀手無用武之地;戰長沙,儘管關羽認為單靠這支部隊的戰鬥力足以攻取堅城,但由於魏延的投誠,也派不上用場。

    這支部隊在攻取長沙後就不再存在。以後關羽的戰事,水淹七軍、攻打襄陽、走麥城,都沒有校刀手的影子。如果關二爺手上還有這麼一隊"懷中之劍"的秘密武器,大概也不會敗的那樣狼狽,弄得最後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哪裡還有特種部隊存在過的痕跡?

    因此,所謂校刀手,不過是說書人替關羽設計的一支儀仗隊。校刀手,和青龍偃月刀、赤兔馬、周倉,同樣是為了烘托修飾關羽那個"高、大、全"形象而精心虛構的裝飾品。

  • 15 # 王俊傑猛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荊州,然後派關羽張飛趙雲攻取荊南四郡。

    當關羽攻打長沙之時 ,劉備諸葛亮問關羽需要帶多少兵馬 ,關羽傲然回答:不用兵馬,某隻帶本部500校刀手,即可奪取長沙。

    這說明,500校刀手是關羽自己的私兵。

    五百校刀手,每一個都是關羽從軍隊裡挑選出來的好手,而且經過無數戰鬥的洗禮,所以戰鬥力非常強悍。

    校刀手主要由刀斧手組成,適合野戰,其實是不適合攻城的。

    校刀手注重殺傷力,防禦不足,攻城不足,但野戰氣勢強大,逢戰不退。由於校刀手不適合攻城,所以,關羽到長沙後是叫戰,而不是攻城。

    三國裡最有名的野戰軍隊有三支,是曹操的虎豹騎,劉備的白犛兵【趙雲和陳到率領】,以及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這三支部隊的強大,遠大於關羽的校刀手。

    其實,高順死的早,否則,高順的陷陣營的戰鬥力也是高於關羽的校刀手的。

    關羽之所以敢以500校刀手攻打長沙,是因為劉備佔荊州以後,長沙已經是飛地,不可能久守,再加上關羽的心高氣傲,所以,校刀手的實力被人為拔高了。

    關羽的性格,加上關羽兵團的獨立性,後來,其實成了劉備的腋下之患。

    這也是關羽最終兵敗被殺的原因之一。

  • 16 # 歷史趣聞008

    所謂的五百校刀手實際上只是關羽的親衛隊,並沒有其他特別的性質。古時候,乃至現在的很多國家,君主為了防止部下將領擁兵自重,尾大不掉,就設定了一種制度: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在平時,所有的軍隊只有君主才擁有支配權,君主的將領對軍隊沒有統帥和指揮的權力。遇到戰事,君主才將軍隊派遣給將領指揮,同時發給印信(比如虎符),這時候將領才有統兵權。到戰事結束,統兵的將領又要將印信繳給君主,軍隊則重歸君主支配。

    調兵權和統兵權的分離,就是使將領不能長時間地掌握部隊,從而防止了擁兵自重的可能。劉備集團在駐紮荊州後,可能也實行了這種制度。平時調動軍隊的權力都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手中,關羽、張飛和趙雲等將領平時都不直接掌握軍隊。如果要出征,劉備和諸葛亮才將軍隊的臨時指揮權交給他們。戰事結束,軍隊又迴歸劉備手中。

    而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和劉備的正規軍相對的,屬於關羽自己的親衛軍。這些親衛軍無論在平常還是戰時,都不歸君主支配,他們負責關羽日常的警衛、儀仗和其他一些任務。親衛軍有三個特點,一是戰鬥力肯定要比一般軍隊強,這樣才能勝任將領的保衛任務;二是對將領要絕對忠心;三是數量肯定不能多,多的話又會造成將領的傭兵自重。所以關羽的這支親衛軍也就500人,而關平和周倉就是這支親衛軍的指揮(警衛營正副營長)。

  • 17 # 蘋果歷史

    演義中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從性質上看是親軍,也就是他的嫡系部隊五百人。但不可能全是校刀手,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冷兵器時代的部隊結構說起:

    我們知道不論古代還是現代戰爭,如果在戰鬥中指揮部被端那戰鬥也就基本結束了。舉兩個例子:在遼瀋戰役裡廖耀湘的指揮部被打掉,他的兵團立刻土崩瓦解。在亮劍裡,李雲龍一炮轟死日軍大佐,他就能擊潰坂田聯隊。失去了統一指揮,這支部隊就是一盤散沙,所以這是真實的。這說明指揮中心的安全至關重要。三國演義喜歡描寫鬥將,指揮員就是指揮中心,他的安全就靠自己的親軍保護。而親軍戰鬥力是這支部隊裡最強的,因為親軍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而且訓練也最嚴格、裝備也最好、對指揮員也最忠心。

    那為什麼說不可能是五百校刀手呢?親軍五百人可以有,但這些人裡要包括護衛、偵查、通訊、後勤幾方面人員。而專職護衛的武器只用刀太兇險了,因為比較短,短兵相接怎麼能沒有防護裝備?所以應該是一手刀一手盾。冷兵器肉搏有句話叫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五百隻拿刀的絕對打不贏五百拿長槍的,雙手舞刀要有片場地,而單手拿刀跟雙手持槍的硬碰又肯定吃虧。除非你的人個個都是武林高手,武藝高敵人一大截,但一般是不可能的。

    演義裡關羽經常提到五百校刀手是因他本人用刀,對刀的理解遠在他人之上。那麼教授、訓練自己的親軍也得心應手,這很貼合實際,而且又展現他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但在現實中不存在。

  • 1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校刀手以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就是:以較量為主的持刀士卒,可以理解為:擅長格鬥,並以刀為武器的一批士卒,這裡的刀應該就是東漢聞名的環首刀,這是一種近身肉搏的短刀,刀長一般在1米~1.2米左右,到了三國時期,基本上人手一把環首刀。

    三國時期計程車兵雖然配備了環首刀,但每個計程車兵的武器不僅僅只有一把環首刀,因為環首刀是近戰兵器,因此士兵除了環首刀之外,還有長兵器,比如長戟和長矛,再來看關羽手下的五百校刀手,似乎除了環首刀之外,沒有記載過他們使用長兵器。

    環首刀

    三國演義中,關羽出身低微,與劉備、張飛一起結拜為異姓兄弟,關羽和張飛早年跟隨劉備打天下,因為劉備沒有曹操那樣的家族勢力,也沒有孫權那樣的現有繼承勢力,劉備的一切都靠自己打出來的,所以跟隨劉備的關羽在早年也是顛沛流離,到處投靠。

    直到關羽追隨劉備南下投靠荊州牧劉表之後,劉備才在荊州安穩地度過了一段時間,當時的劉備為劉表鎮守新野,劉表為劉備提供糧食、士兵、後勤補給,雖然劉備受到劉表的猜忌,但是好歹這個時候的劉備是穩定發展,不僅在當地爭取民心,還不斷招兵買馬,因此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最有可能是在新野招募的

    校刀手

    劉備駐守新野期間,曹軍還不斷來騷擾劉備,諸葛亮也曾在新野放了一把火,把曹軍燒得大敗而逃,同時在新野保衛戰中,關羽也帶領一支軍隊參與了戰爭,但是這個時候關羽並沒有正式把手下五百人稱為校刀手這樣的部隊。

    之後,關羽隨劉備在荊州待了幾年,這幾年時間可能就是關羽手下校刀手成型的時期,因為這五百人只有近戰兵器的校刀手,很有可能是關羽精心訓練的一支特種作戰部隊,被關羽視為心腹,因為關羽後來很多重要戰役寧願不帶大部分參戰,也要帶著這五百校刀手參戰,要知道帶一支近身作戰部隊參與戰爭,其本身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是和敵人野戰,或者是騎兵對戰,五百校刀手可能是無法抵擋的,因為一寸短,一寸險。

    關羽

    關羽第一次帶著五百校刀手上戰場是在赤壁之戰後在華容道伏擊曹操,當時曹操的百萬大軍在赤壁之戰被一把大火燒了大半,只有少數人護衛曹操向荊州方向逃走,曹操逃到華容道時,手下只有300多騎兵了,並且一半是傷兵,至於兵器和裝備基本上都丟得差不多了,換句話說,曹操手下已經是一支沒有戰鬥力的軍隊,更沒有遠端攻擊武器的軍隊,也就只能近身肉搏了。

    當時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已經包圍了曹操及手下僅剩的三百多騎兵,五百校刀手原本就是特種作戰部隊,再加上以逸待勞,而曹操手下全部是潰兵,不僅沒有信心,而且沒有力氣與裝備,真打起來,基本上是一邊倒的屠殺了。

    所以,曹操聽從了程昱的建議,主動向關羽示弱,關羽向來吃軟不吃硬,曹操作為一方雄主居然都跟關羽示弱了,還把以前曹操對關羽的恩情說出來,讓關羽不忍心下手,從而放了曹操,因此華容道一戰,其實五百校刀手並沒有參戰,也不知道實際戰鬥力如何,況且面對的是曹操的潰兵,就算能打贏,也是勝之不武了。

    關羽及五百校刀手

    最能體現五百校刀手戰鬥力的戰役就是長沙之戰,這一次諸葛亮排兵佈陣時,原本想給關羽三千兵馬,並提醒關羽要注意老將黃忠,但是關羽不屑一顧地說道:不需要三千兵,只需要本部手下五百校刀手就行,於是關羽就帶著五百校刀手攻打長沙。

    要知道五百校刀手是近戰士兵,根本不能攻城,如果對方不出城迎戰的話,關羽根本沒有辦法,但也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五百校刀手是久經考驗的精銳士兵,關羽戰長沙時,韓玄手下的校尉楊齡率領一千士兵與關羽對戰,這擺明了兵力對比是2:1,對方的軍隊人數是關羽的兩倍,但是關羽絲毫不懼,而五百校刀手當然也不害怕。

    當關羽在前線單挑時,五百校刀手就結陣一字排開,所有士兵手握環手刀,列陣戒備,隨時應對敵情,雖然關羽攻打長沙一波三折,遇到了黃忠這樣的猛將,但三國演義最終的結果還是關羽拿下了長沙,這其中自然有關羽的五百校刀手。

    從這之後,三國演義中就沒有記載五百校刀手的戰事,就連後來關羽最為重要的一戰襄樊之戰,也沒有五百校刀手參戰的記錄,那麼這支部隊去了哪裡呢?

    關羽戰黃忠

    以一般的分析來說,五百校刀手應該是常年跟隨關羽作戰的一支固定部隊,因為關羽說到五百校刀手時用了“本部”這個詞,雖然三國時期很流行部曲私兵,但以關羽的經濟實力來看,他是養不起五百校刀手的,因此這五百校刀手的歸屬權還是劉備,關羽只有使用權,因為關羽是劉備手下的頭號大將,並且固定配備有軍隊,而這五百校刀手就是其中一支。

    關於五百校刀手的去向,有幾個可能:

    1、被劉備調走了。

    劉備入川帶走了荊州的一部分士兵,與劉璋發生戰爭後,又把張飛、諸葛亮、趙雲以及部分軍隊調到益州支援作戰,這五百校刀手作為一支營級規模的特種作戰部隊,很可能被劉備調到益州參戰了,因為他們不是關羽的部曲,所以劉備有權調走。

    關羽及手下

    2、隨關羽戰死或者投靠東吳了。

    襄樊之戰關羽調動了荊州所有可以調動的部隊,五百校刀手這樣一支精銳部隊,如果還在關羽手中的話,關羽一定會調動他們參戰的,以關羽最後的結局來看,不僅大意失荊州,而且本人還被孫權所殺,那五百校刀手自然也不可能活著,如果他們忠於關羽應該是戰死了,如果他們不忠於關羽,應該是投靠東吳了。

    3、解甲歸田了。

    也許這五百校刀手逃過了襄樊之戰,但是由於荊州被東吳佔領,關羽又被殺,如果五百校刀手忠心關羽,又幸運逃過了東吳的追殺,那麼這些校刀手唯一的選擇就是解甲歸田,他們是在新野被召來的,因此解散後就回到故鄉了。

  • 19 # 陶田福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是親兵,是侍衛,是特種部隊,是敢死隊,戰鬥力強悍。在重要場合或緊要關頭能出奇制勝,扭轉危局,這種部隊在平時一般是不會使用的。一旦需要使用這種部隊,情勢就非常危重了。

  • 20 # 葉榆十年

    關羽出軍有不少處描寫有五百校刀手,似乎是親兵一樣,我個人猜測這其實是中國古代軍隊建制的一種延續。

    古代中國對軍隊建制的概念經常有“六軍”、“三軍”、“千乘”等計量單位。首先來說說“乘”,比較早的是記述春秋戰國時代的軍隊,那時的軍隊佇列是一輛戰車打頭,車上是一乘的指揮官、旗手,戰車後面是75人的步卒,這就是古代“乘”的概念,也就是說“一乘”是75人的步兵。再來說“軍”,古代把“千乘”稱為“一軍”,也就是說“一軍”等於7.5萬兵卒規模。按周禮的軍隊建制,天子可以有六軍的規模,也就是隻有周天子才能維持45萬人的常備軍;諸侯是“三軍”,就是說像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樣的諸侯國軍隊規模不能大於22.5萬人;但在當時各國軍隊早已突破三軍,秦楚之戰雙方都各有六十萬,秦趙長平之戰雙方都在四十萬之上。這就是孔子說的“禮崩樂壞”。

    關羽的500校刀手我認為就是古代“乘”的概念延續,無論他帶領多少軍隊,這500人是親隨的,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期貨一年了,怎麼做都是虧,怎麼去反思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