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辰易經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餘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書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習書法,所謂“深得山陰真傳”,就是指他深諳王羲之的筆法。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代自太宗以下,歷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書體為楷模。太宗曾“以金帛賜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虞的書法,繼承多於創造,加上虞世南博學卓識,坦誠忠直,故而深得寵幸。太宗誓言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足見其影響力。“虞體”後世評述不一,他那筆圓體方,外柔內剛,幾無一點雕飾或火氣,也自鹹書風,而他的行草書,則幾乎是王羲之行草諸帖的嫡傳。

  • 2 # 如若風兮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餘姚( 今浙江省)人。祖儉仕梁為始興王諮議,其父荔,為陳太子中庶子,其兄世基為隋內史侍郎,門閥貴族世家。在唐太宗為秦王時,被舉薦為秦王參軍,賢土逢明主,世南幸運地在雅好書法的帝王面前展雄才。

    虞世南書法師承智永禪師,可追溯至王右軍晉朝遺風,加之大姿脫慧,領帽桃強,博學識廣,所以與歐陽詢在唐初楷書大家中各領風騷,歐陽詢以峻整勝,皮州南以瀟酒勝。隋朝甚短,但留下了著名的碑刻《眉法寺碑》《龍藏寺碑》, 虞世南受慧頗深。丁道護的《啟法寺碑》妍整方直,端莊體正,虞世南將其作為學楷書的範本。隋《龍藏寺碑》,虞世南極用心學其結體、用筆和氣勢,每個字的寫法都恭謹嚴肅,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

    虞世南傳世碑帖有《孔子廟堂碑》《汝南公主墓誌》《千人齋疏》《破邪論序》《道場碑》《心經》等少數作品,還有《黃庭經》《蘭亭序》臨帖。其中《孔子廟堂碑》與《破邪論序》為其代表作。

    至於價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真跡是沒有價值的,這裡有兩個層面的理解,真跡對個人而言,只有收藏價值,而這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意思,而對於文化而言,真跡又是無價的,因為承載了中國的文化底蘊。

    也就是說,真貼是無價的,而《虞世南楷書水寫帖》這些並不貴,喜歡的話有嘗試價值。

  • 3 # 麓風軒

    實話實說,從附圖來看,這只是虞世南行書拓本的影印件(印刷本),雖然有些年頭,有一定收藏價值,但是並不值什麼錢。

    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開唐功臣,深受李世民所器重。虞世南自幼跟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學習書法,所以是王羲之筆法的重要傳承人,深諳王羲之的筆法,甚得王書神髓,與褚遂良、薛稷、歐陽詢一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

    題主所附的圖中,其中之一是虞世南行書《去月帖》拓本,又稱《左腳帖》、《朝會帖》,寫的內容是:

    世南從去月廿七八,率一兩日行,左腳更痛,遂不朝會。至今未好,亦得時向本省,猶不入內。冀少日望可自力。脫降訪問,願為奉答。虞世南諮

    這個帖現藏上海博物館藏,題主說附圖是真帖,那就不太可能的了!況且,這個帖雖然書法風格平正婉和,氣韻清朗,但是書法界認為並不是虞世南本人所書,可能是後人根據他的字集字而成,存疑。

    一般來說,拓本可以拓很多,影印件就更多,所以價值難以提升。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如果刻字的原石被毀,拓本原跡成了孤本,那會有價值,所以“物以稀為貴”!像圖上這一本,應該是一本字帖,出版的年代比較久,僅僅具有古舊圖書的收藏價值。

    透過以上分析和綜合判斷,題主所附的這個只是虞世南行書拓本的影印件,雖然有些年頭,但是並不值什麼錢,可以留著當字帖使用吧!

  • 4 # 天府文藝

    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 四卷。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真正的中醫高手選擇大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