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彬州三笑
-
2 # 老李淘書
王猛於公元325年(太寧三年)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
王猛
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到王猛出生時,後趙已席捲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繼石勒稱帝的石虎,是個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的暴君,後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貧如洗,為了餬口,他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裡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鬚髮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這段故事說明,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象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悽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王猛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沒有誰瞧得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鑑”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期待明主的出現,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相遇桓溫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公元349年(永和五年),暴君石虎總算死了,
王猛
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兇狠的廝殺,直殺得“橫屍相枕,流血成渠”,一歲之中,帝位三易。大將冉閔乘機攻入鄴城,屠戮羯人二十餘萬,於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滅趙建魏,遂“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立國不及二載便被從東北撲進華北的鮮卑慕容氏前燕政權滅掉。鄴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了。
氐族屬於西戎族,原居今甘肅東南端,東漢末年內遷關中地帶,與漢人雜居,逐漸“漢化”。苻氏世為氐族酋長,石虎強徙苻洪及其部眾十萬至鄴城以南。冉閔稱帝后不久,苻洪自立為王,旋為部將毒死。其子苻健遵囑率眾西歸,於公元351年(永和七年)佔領關中,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稱天王、大單于,國號秦(史稱前秦)。次年稱帝,勢力日強。公元354年(永和十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爭以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聚觀。
王猛聽到這個訊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蝨(捉掐蝨子),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桓溫的心思是什麼呢?他盤算的是:自己恢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同時越發認識到面前這位捫蝨寒士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桓溫原來打算麥熟後就地籌集軍糧,不料秦軍割盡麥苗,堅壁清野。眼見得軍中乏食,士無鬥志,他只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階官職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裡,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追隨桓溫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汙清名。他回到華山向老師請教,老師也表示反對南下。於是,他便繼續隱居讀書。
出山輔主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公元355年(永和十一年),苻健去世。繼位的苻生殘忍酷虐,以殺人為兒戲,“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勝過石虎。後趙的覆轍就在眼前,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計除掉苻生。
苻堅(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傾慕漢族的先進文化,少時即拜漢人學者為師,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貴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學強記,文武雙全,而且立下了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廣招賢才,網羅英豪,以圖大舉。當他向尚書呂婆樓請教除去苻生之計時,呂力薦王猛。苻堅即派呂懇請王猛出山。
苻堅與王猛一見面便如平生知交,談及興廢大事,句句投機,苻堅覺得就象劉備當年遇到諸葛亮似的,如魚得水。於是,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357年(壽光二年),苻堅一舉誅滅苻生及其幫兇,自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
始平縣(治今咸陽市西北)是京師的西北門戶,地位極為重要。但長期以來,那裡豪強橫行,劫盜充斥,百姓叫苦連天。苻堅派王猛擔任始平縣令。王猛下車伊始,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有個樹大根深的奸吏,作惡多端,王猛把他當眾鞭死。奸吏的狐群狗黨起鬨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長安。
苻堅聞訊,親自責問王猛:“為政之體,德化為先。你蒞任不久就殺掉那麼多人,多麼殘酷啊!”王猛平靜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治安定之國可以用禮,理混亂之邦必須用法。陛下不以臣為無能,讓臣擔任難治之地的長官,臣一心一意要為明君剷除兇暴奸猾之徒。才殺掉一個奸賊,還有成千上萬的傢伙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盡殘暴、肅清枉法者而要懲罰我,臣豈敢不甘受嚴懲以謝辜負陛下之罪?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論,加給我‘為政殘酷’的罪名而要懲罰,臣實在不敢接受。”苻堅聽罷,且嘆且贊,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產一類人物呀!”赦免了王猛擅殺官吏之罪。
王猛治績卓著,很快升為尚書左丞(宰相之一尚書令的佐官)。由於他執法不阿,精明強幹,在三十六歲那年,接連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書左僕射(亦為宰相之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包括京師在內的廣大腹心地區的最高長官)等,“權傾內外”。那些皇親國舅和元老舊臣無不妒火中燒,恨得咬牙切齒。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幫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馬功勞,最先跳了出來,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麼專管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而你白揀糧食嗎!”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使你做好飯端給我吃呢!”樊世肺都氣炸了,跺著腳咆哮:“姓王的,遲早必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苻堅得知此事,果斷地說:“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群臣方能整肅。”
不久,苻堅召樊世見面,並在其面前說要讓公主嫁給已與樊世女兒訂婚的楊璧,樊世於是出言反對。王猛藉詞指樊世公然與苻堅競婚是目無君上,氣得樊世要去襲擊王猛,被侍從拉住下又以惡言破口大罵,苻堅於是命人處死樊世。其後,反對派對王猛由公開攻擊轉為暗中讒害。朝官仇騰、席寶利用職務之便,屢屢毀謗王猛。苻堅即將二人趕出朝堂。對飛長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員,苻堅甚至當堂鞭打腳踢。於是,那班人害怕,再也不敢胡說八道了。後來,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堅還要加給他位居三公之上的錄尚書事(尊稱“錄公”)。王猛對此殊寵辭而不受。
興邦強國
當時朝廷內外有一批氐族顯貴,仗恃與皇室同族或“有功於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為,無法無天。王猛的矛頭首先對準他們。
公元359年(甘露元年),王猛剛由咸陽內史調任侍中、中書令(皆為宰相之職)、兼京兆尹(京都長官),便聽說貴族大臣強德酗酒行兇,搶男霸女,但誰也不敢“太歲頭上動土”因為他是皇太后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強德,等不及奏報,便將他處死。待到苻堅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書飛馬趕到時,強德早已“陳屍於市”了!緊接著,王猛又與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徹查害民亂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氣,無所顧忌,彈指之間即將橫行不法的權貴二十多人剷除乾淨。“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令行禁止。苻堅感嘆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貴的!”王猛又讓苻堅下令挑選得力官員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區,查處地方官長刑罰失當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頓地方各級統治機構。
在“有罪必罰”的同時,王猛還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在接受司隸校尉等新職務之前,曾力薦在職官僚苻融、任群和處士朱彤等人,使他們各得要職。滅燕後,他又很快推薦房默、房曠、崔逞、韓胤、田勰等一批關東名士擔任朝官或郡縣官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王猛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對賢才遭嫉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他也象苻堅一樣保護賢才,用才不疑。苻融為人聰辯明慧,文武出眾,善斷疑獄,見識遠大。他曾因微過而侷促不安,王猛赦而不問,信用如初。燕臣梁琛於亡國後仍然不屈其志,因而未得重用。王猛不避嫌疑,推薦他做了自己的重要僚屬。反之,對居官不稱職者,王猛棄之如腐鼠。伯樂再高明,遇到的千里馬畢竟有限。王猛懂得,吏治和用人問題只有從制度上去考慮,才能有出路。他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其主要內容是:地方官長分科薦舉名為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上報中央;朝廷對被薦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職;凡所薦人才名實相符者,則薦舉人受賞,否則受罰;凡年祿百石穀米以上的各級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其不通一經一藝者統統罷官為民。薦舉賞罰制度和選官新標準的規定,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國以來許多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力、蔑棄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國各級官僚的智慧素質,“才盡其用、官稱其職”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也為之一變,賄賂請託、恣意妄舉的腐敗現象逐漸消滅,而養廉知恥、勸業競學之風日盛。
王猛治國的第二項重要措施是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在他的贊導下,前秦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苻堅每月親臨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等教官講論學問,以督察學校教育,擴大號召力和影響力。滅燕後,苻堅親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長子祭祀孔子,宣揚儒教。這樣,先進的漢族傳統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復甦和振興,而官僚後備隊伍的培養工作也走上了正規化。
其三,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國家,氐族又是少數民族中較小的一個。前秦國記憶體在著氐漢之間的矛盾,也存在著氐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王猛作為漢人而能盡忠於前秦政權,與苻堅名為君臣,形同兄弟,為氐漢兩族的團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百姓)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諸族雜居,互相融合。有人別有用心地建議苻堅把西北氐族各部盡遷入京城,而將關中各族大戶驅逐到邊地,王猛勸苻堅將其人處死。邊將賈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罷官。於是,匈奴、鮮卑、烏桓、羌、羯諸族紛紛歸服,有才幹者皆被委以要職,“四夷賓服,湊集關中,四方種人,皆奇貌異色”。
其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為解決關中少雨易旱問題,前秦政府徵調豪富僮僕三萬人開涇水上游,鑿山起堤,疏通溝渠,以灌溉梯田及鹽鹼地,“百姓賴其利”。又透過召還流民、徙民入關等途徑增加農業勞動力,並注意節約開支、降低官僚俸祿、減免部分租稅,以減輕人民負擔。前秦政府還經常派員巡察地方,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於是,荒蕪多年的田地重長五穀,空廢多年的倉庫又滿帛粟,前秦立國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帶來了一派嶄新氣象。史載,當時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賈販於道”。百姓歌唱道:“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執政號稱“公平”。他處事果斷,辦事講究效率,從不拖泥帶水。河北人麻思請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說:“您可以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縣。”待到麻思剛出潼關,就發現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並照章驗看其路照(行路護照),安排食宿。
王猛執政,苻堅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拱於上”(端坐拱手於朝堂之上)。他曾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您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優哉遊哉享清福啦!”王猛說:“沒想到陛下對臣評價如此之高,臣哪裡配得上比擬古人."苻堅說:“據我看來,姜太公豈能比您強啊!”他經常囑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說:“你們敬事王公,要像侍奉我一樣!”
剪滅群雄
王猛治國,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因而敢於與群雄角逐,並且愈戰愈強,十年之間(366—376年)便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範。
公元四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前秦四面受敵: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鮮卑拓跋氏代政權以及其他部族的軍事集團;西有盤踞今甘肅地區的漢人張氏前涼政權、氐族楊氏仇池政權以及分佈於今甘肅、青海間的吐谷渾軍事集團;東有立都鄴城的前燕鮮卑慕容氏政權;南有以建康(今南京)為都的東晉司馬氏政權。其餘尚有若干時生時滅的割據勢力。苻堅與王猛都沒有苟安關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願望是統一北方,為將來統一全國打好基礎;苻堅則更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濟蒼生”。他們的策略是:穩定西北,使無後顧之憂;爭鋒東南,以圖大業。
第一步速見成效:透過政治、軍事手段,到公元366年(建元二年)五月,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和拓跋部的代國等都先後歸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軍進攻東晉荊州北境諸郡,初戰告捷,掠取一萬餘戶北還。翌年二月,王猛討平羌族叛亂頭目斂歧;四月,大破前涼國主張天錫軍,斬首一萬七千級;繼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張氏部將李儼,奪佔重鎮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同年十月,暴君苻生之弟、晉公苻柳據軍事要衝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起兵反叛,趙公雙、魏公度(搜)、燕公武亦同時各據要衝叛亂。當初,王猛曾勸苻堅除去苻柳等,苻堅未聽。這時他們同時並起,氣勢洶洶,揚言要一舉攻下長安。翌年春,王猛與諸將前往討伐;苻柳聞訊,竟然以陝城(今河南陝縣)降燕,請兵接應並伐秦。
苻柳出城挑戰,王猛閉壘不應。苻柳以為王猛怯陣,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親率二萬人偷襲長安。王猛假裝不知,暗中卻派鄧羌率精兵伏擊柳軍,柳軍敗還,又遭王猛全師伏擊,兩萬人只有苻柳及其隨從數百騎逃入蒲坂,其餘全都當了俘虜。不久,王軍攻破蒲坂,苻柳身首異處。其餘三公也都被俘或被殺。四公叛亂被平定後,前秦掃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礙,積極準備消滅強鄰前燕。
公元369年(建元五年)四月,桓溫伐燕;七月,晉軍至枋頭(今河南浚縣西),鄴都震動,燕主慕容瑋派人求救於秦,答應割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西之地給秦。群臣反對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堅獻策:先出兵與燕共退晉軍,然後乘燕衰頹而取之,是為“先救後取”之計;否則讓桓溫攻佔了中原,則秦“大事去矣”。苻堅贊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聯軍大敗晉兵,殺敵四萬餘人,桓溫狼狽逃歸。事後,燕毀約不割地給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藉口。十二月,王猛統兵三萬伐燕;翌年正月,秦軍佔領前燕西部重鎮洛陽,王猛又遣將擊走燕樂安王慕容臧出滎陽(今滎陽東北),留兵屯守,凱旋西歸,完成了滅燕第一階段的戰略計劃。
公元370年(建元六年)六月,王猛辭苻堅於灞上,赴軍再伐前燕。苻堅表示他要親率大軍隨後東進,王猛卻胸有成竹地說:“蕩平殘胡,如風掃葉,不勞陛下親受風塵之苦,只請敕命有關部門給燕國被俘君臣預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堅大喜。王猛統領楊安等十將,戰士六萬人;前燕執政慕容評率精兵三十萬抵禦秦軍。面對著五倍於己的勁敵,王猛毫無懼色,取南路一舉攻下壺關(在今山西黎城東北太行山口),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過郡縣無不望風而降。北路楊安攻晉陽(今太原市南),因城固兵多,兩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軍隊馳赴晉陽。到了晉陽,王猛馬不停蹄,繞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癥結所在,並想出了克敵妙策。他命令士卒連夜挖通地道,繼派壯士數百人潛入城中,大呼而出,殺盡守門燕兵,開啟城門,秦軍蜂擁而入,轉瞬間佔奪了晉陽全城,又活捉了燕東海王慕容莊。慕容評聞報,魂飛膽喪。
十月,王猛揮師南下,直趨潞川(今山西東流入河北、河南交界的濁漳河),與慕容評對壘。這時,秦軍有相當數量留戍新取之地,王猛所率部隊與慕容評軍相差懸殊。慕容評認為王猛孤軍深入,糧草不濟,想以“持久”拖垮秦軍。誰知尚未開戰,王猛即派五千騎兵放火焚燒燕軍輜重,火光沖天,連鄴城官民都望見了!慕容瑋害了怕,派人嚴責慕容評,命令他將賣水賣柴、敲詐勒索來的錢帛散給士兵,並促令出戰。於是,秦燕之間的一場大戰開始了。
決戰那天早上,王猛抓緊時機於陣前誓師。他慷慨激昂地說:“我王景略受國厚恩,兼任內外要職,現在與諸君深入賊地,大家要竭力致死,有進無退,共立大功,以報答國家。在這次戰鬥中,如能克敵制勝,受賞拜爵於明君之朝,歡慶痛飲於父母之室,將士們,那該是多麼榮耀、多麼值得自豪啊!”王猛的話就象烈火一般把將士們的熱血燃燒起來了,“眾皆踴躍,破釜棄糧,大呼競進”,銳不可當。
頭一天傍晚,秦將徐成偵察敵營歸來誤期,王猛要以軍法從事,鄧羌替徐求請,未被允准,鄧便回營整隊要攻王猛。王猛出人意料地“枉法”赦徐,並讚揚鄧羌說:“將軍對同郡部將(徐與鄧同郡)尚且如此仗義,何況對國家呢?我不再憂慮敵人了!”開戰了,王猛命令鄧羌衝闖敵人密集處,不料鄧羌又討價還價地說:“如果答應給俺一頂司隸校尉的烏紗帽,那麼您就放心吧!”王猛感到為難,鄧羌便跑回營帳矇頭大睡。於是,王猛馳馬徑入鄧營,答應了條件。鄧羌樂得折身跳起,捧起酒罈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頓,然後躍馬橫槍,與猛將徐成、張蠔等直撲敵陣,往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戰到中午,燕軍大敗,損失五萬餘人。王猛指揮部隊乘勝追擊,又殲滅敵軍十萬餘人。慕容評單人匹馬逃回鄴城,殘軍四散逃盡。
鄧羌循私求情,擾亂軍法;欲攻主帥,目無上級;臨戰求位,等於要挾國君。三者有其一,便該砍頭,何況王猛一向以執法如山聞名於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鄧羌之短,因而調動了鄧羌之長,結果大獲全勝,就好像馴服猛虎、駕馭烈馬一般。在那種生死存亡一髮千鈞的緊要關頭,如按常規辦事,拘執一端,錯走半步也會全盤皆輸。王猛在處理鄧羌問題上表現出來的過人度量、通權達變和善於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實在使人驚歎不已!北魏史學家崔鴻曾對此讚不絕口。
王猛率軍長驅而東,包圍了鄴城。鄴城附近原先劫盜公行,這時變成了遠近清靜。王猛號令嚴明,官兵無人敢犯百姓,法簡政寬,燕民無不歡慶,奔走相告。同年十一月,苻堅親率十萬精兵前來會師,燕臣開城門投降,逃走的慕容幃、慕容評等全部被追拿回來,前燕滅亡了。苻堅給王猛加官晉爵,封為清河郡侯;又賜予美妾、歌舞美女共五十五人,良馬百匹,華車十乘,王猛固辭不受。他鎮守鄴城,選賢舉能,除舊佈新,安定人心,發展生產,燕國舊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歡欣雀躍。
後來,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與苻堅回過頭來解決殘存於西北等地的割據勢力,先滅仇池,孤立了前涼。當初王猛大敗張天錫時,曾俘獲其將陰據及甲士五千人,這時即派人送他們回去,並捎去王猛給張天錫親筆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論今,透闢地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涼國的危險處境,勸張翻然悔過。張見信大懼,寢食不寧,終於向秦謝罪稱藩。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等也都臣服於秦。公元373年(建元九年)至公元374年(建元十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區。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前涼與代雖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於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東南地區的晉政權已感到巨大的壓力,無人再敢“北伐”。
-
3 # 王慧毅
良禽擇木而棲 良臣擇主而事!選擇決定人生成敗、高度(也是戰略),不辨菽麥,其結果不是助紂為虐就是慷慨蹈死。
-
4 # 散戶俱樂部
王猛中國亂世中的英雄,我們學習以退為進, 沒有必要翻開歷史去專門的尋找距離我們遙遠的某個人。
在中國的坑日戰爭中,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在以往的歷史長河中有成千上萬個以退為進成功的戰列。
想學習用兵打仗的計謀,那就研究三十六計吧,三十六計新編,還把好多優秀的計謀,都已經記載入我們的史冊。
我們學習英雄就要學習他們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家,學習英雄就應該學習他們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兩袖清風的好乾部。
-
5 # 手機使用者52103914249
"以退為進"的策略,是被動中的主動,是無奈中的有為。不可多用,亦不可亂用,視情況而理智靈活用之。退而能否再進,風險極大,不是萬用萬靈,不是萬金油。退,是為了避開銳鋒,等待時機;進,善於集結力量,尋找機會,一舉成功。條件相當險峻。
-
6 # 劉坤忠120
王猛的另闢奚徑,異軍突起很適合現代的生意場上,值得借鑑。王猛是漢人,在東晉的門閥制度下入仕或出入頭地肯定難,會是懷才不遇。西出關中遇到符堅得到了用武之地,是前秦符堅的朋友老師智囊,是統帥三兵的大將軍,是治理國家的清廉賢臣,有經天偉地之才。王猛不早死,東晉會滅亡。但是王猛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值得批評,東晉五胡十六國紛雜混亂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感就不強,說王猛的文韜武略在諸葛亮之上。但諸葛亮的成就與道德情操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王猛豈能相提並論。
-
7 # 農家小輝哥
從中學到了做人做事要不拘小節,要沉得住氣胸有成竹,看似平淡無奇卻智慧無窮,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光明和利益坐井觀天,要看的更遠走的更遠才是進步的階梯。
-
8 # 瞎混幾十年的勇哥
在感情上,兩個人要互相包容,相互理解,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針對一件事,兩個人都爭論不休,誰也不讓步,事情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果雙方有一個人退一步,包容一些,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愛對方,就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體貼,生活會更加幸福的。
-
9 # 臺莊二鴿子
以退為進是指以退讓的姿態作為進取的階梯,退是一種表面現象,由於在形式上採取了退讓,使對方能從己方的退讓中得到心理滿足,不僅思想上會放鬆戒備,而且作為回報,對方也會滿足己方的某些要求,而這些要求正是己方的真實目的。商務談判中的以退為進策略表現為先讓一步,順從對方,然後爭取主動、反守為攻。
-
10 # 廣西挖機哥
“以退為進”本指以謙讓取得德行的進步,後指以退讓的姿態作為進取的手段。無論是戰爭時或現實生活中都時有用到,退不等於失財而是為了給自己自更大空間有迂迴的時間去更好的去處理這件事,以獲得更大的收穫。更能顯得理智、聰明的決擇。
-
11 # 坎坎坷坷樂呵呵
以退為進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策略。做事情要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要只看眼前的一點點小利。有舍有得,學會權衡利弊…才能另得一片天。
-
12 # 鄉村胡小妹
以退為進是指以退讓的姿態作為進取的階梯,退是一種表面現象,由於在形式上採取了退讓,使對方能從己方的退讓中得到心理滿足,不僅思想上會放鬆戒備,而且作為回報,對方也會滿足己方的某些要求,而這些要求正是己方的真實目的。商務談判中的表現為先讓一步,順從對方,然後爭取主動、反守為攻。
-
13 # 帥帥在陝西
王猛於公元325年(太寧三年)出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
王猛
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到王猛出生時,後趙已席捲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繼石勒稱帝的石虎,是個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的暴君,後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貧如洗,為了餬口,他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裡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鬚髮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這段故事說明,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象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悽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王猛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沒有誰瞧得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鑑”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期待明主的出現,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相遇桓溫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公元349年(永和五年),暴君石虎總算死了,
王猛
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兇狠的廝殺,直殺得“橫屍相枕,流血成渠”,一歲之中,帝位三易。大將冉閔乘機攻入鄴城,屠戮羯人二十餘萬,於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滅趙建魏,遂“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立國不及二載便被從東北撲進華北的鮮卑慕容氏前燕政權滅掉。鄴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了。
氐族屬於西戎族,原居今甘肅東南端,東漢末年內遷關中地帶,與漢人雜居,逐漸“漢化”。苻氏世為氐族酋長,石虎強徙苻洪及其部眾十萬至鄴城以南。冉閔稱帝后不久,苻洪自立為王,旋為部將毒死。其子苻健遵囑率眾西歸,於公元351年(永和七年)佔領關中,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稱天王、大單于,國號秦(史稱前秦)。次年稱帝,勢力日強。公元354年(永和十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爭以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聚觀。
王猛聽到這個訊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蝨(捉掐蝨子),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桓溫的心思是什麼呢?他盤算的是:自己恢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同時越發認識到面前這位捫蝨寒士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桓溫原來打算麥熟後就地籌集軍糧,不料秦軍割盡麥苗,堅壁清野。眼見得軍中乏食,士無鬥志,他只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階官職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裡,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追隨桓溫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汙清名。他回到華山向老師請教,老師也表示反對南下。於是,他便繼續隱居讀書。
出山輔主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公元355年(永和十一年),苻健去世。繼位的苻生殘忍酷虐,以殺人為兒戲,“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勝過石虎。後趙的覆轍就在眼前,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計除掉苻生。
苻堅(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傾慕漢族的先進文化,少時即拜漢人學者為師,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貴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學強記,文武雙全,而且立下了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廣招賢才,網羅英豪,以圖大舉。當他向尚書呂婆樓請教除去苻生之計時,呂力薦王猛。苻堅即派呂懇請王猛出山。
苻堅與王猛一見面便如平生知交,談及興廢大事,句句投機,苻堅覺得就象劉備當年遇到諸葛亮似的,如魚得水。於是,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357年(壽光二年),苻堅一舉誅滅苻生及其幫兇,自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
始平縣(治今咸陽市西北)是京師的西北門戶,地位極為重要。但長期以來,那裡豪強橫行,劫盜充斥,百姓叫苦連天。苻堅派王猛擔任始平縣令。王猛下車伊始,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有個樹大根深的奸吏,作惡多端,王猛把他當眾鞭死。奸吏的狐群狗黨起鬨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長安。
苻堅聞訊,親自責問王猛:“為政之體,德化為先。你蒞任不久就殺掉那麼多人,多麼殘酷啊!”王猛平靜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治安定之國可以用禮,理混亂之邦必須用法。陛下不以臣為無能,讓臣擔任難治之地的長官,臣一心一意要為明君剷除兇暴奸猾之徒。才殺掉一個奸賊,還有成千上萬的傢伙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盡殘暴、肅清枉法者而要懲罰我,臣豈敢不甘受嚴懲以謝辜負陛下之罪?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論,加給我‘為政殘酷’的罪名而要懲罰,臣實在不敢接受。”苻堅聽罷,且嘆且贊,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產一類人物呀!”赦免了王猛擅殺官吏之罪。
王猛治績卓著,很快升為尚書左丞(宰相之一尚書令的佐官)。由於他執法不阿,精明強幹,在三十六歲那年,接連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書左僕射(亦為宰相之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包括京師在內的廣大腹心地區的最高長官)等,“權傾內外”。那些皇親國舅和元老舊臣無不妒火中燒,恨得咬牙切齒。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幫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馬功勞,最先跳了出來,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麼專管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而你白揀糧食嗎!”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使你做好飯端給我吃呢!”樊世肺都氣炸了,跺著腳咆哮:“姓王的,遲早必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苻堅得知此事,果斷地說:“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群臣方能整肅。”
不久,苻堅召樊世見面,並在其面前說要讓公主嫁給已與樊世女兒訂婚的楊璧,樊世於是出言反對。王猛藉詞指樊世公然與苻堅競婚是目無君上,氣得樊世要去襲擊王猛,被侍從拉住下又以惡言破口大罵,苻堅於是命人處死樊世。其後,反對派對王猛由公開攻擊轉為暗中讒害。朝官仇騰、席寶利用職務之便,屢屢毀謗王猛。苻堅即將二人趕出朝堂。對飛長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員,苻堅甚至當堂鞭打腳踢。於是,那班人害怕,再也不敢胡說八道了。後來,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堅還要加給他位居三公之上的錄尚書事(尊稱“錄公”)。王猛對此殊寵辭而不受。
興邦強國
當時朝廷內外有一批氐族顯貴,仗恃與皇室同族或“有功於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為,無法無天。王猛的矛頭首先對準他們。
公元359年(甘露元年),王猛剛由咸陽內史調任侍中、中書令(皆為宰相之職)、兼京兆尹(京都長官),便聽說貴族大臣強德酗酒行兇,搶男霸女,但誰也不敢“太歲頭上動土”因為他是皇太后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強德,等不及奏報,便將他處死。待到苻堅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書飛馬趕到時,強德早已“陳屍於市”了!緊接著,王猛又與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徹查害民亂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氣,無所顧忌,彈指之間即將橫行不法的權貴二十多人剷除乾淨。“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令行禁止。苻堅感嘆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貴的!”王猛又讓苻堅下令挑選得力官員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區,查處地方官長刑罰失當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頓地方各級統治機構。
在“有罪必罰”的同時,王猛還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在接受司隸校尉等新職務之前,曾力薦在職官僚苻融、任群和處士朱彤等人,使他們各得要職。滅燕後,他又很快推薦房默、房曠、崔逞、韓胤、田勰等一批關東名士擔任朝官或郡縣官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王猛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對賢才遭嫉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他也象苻堅一樣保護賢才,用才不疑。苻融為人聰辯明慧,文武出眾,善斷疑獄,見識遠大。他曾因微過而侷促不安,王猛赦而不問,信用如初。燕臣梁琛於亡國後仍然不屈其志,因而未得重用。王猛不避嫌疑,推薦他做了自己的重要僚屬。反之,對居官不稱職者,王猛棄之如腐鼠。伯樂再高明,遇到的千里馬畢竟有限。王猛懂得,吏治和用人問題只有從制度上去考慮,才能有出路。他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其主要內容是:地方官長分科薦舉名為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上報中央;朝廷對被薦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職;凡所薦人才名實相符者,則薦舉人受賞,否則受罰;凡年祿百石穀米以上的各級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其不通一經一藝者統統罷官為民。薦舉賞罰制度和選官新標準的規定,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國以來許多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力、蔑棄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國各級官僚的智慧素質,“才盡其用、官稱其職”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也為之一變,賄賂請託、恣意妄舉的腐敗現象逐漸消滅,而養廉知恥、勸業競學之風日盛。
王猛治國的第二項重要措施是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在他的贊導下,前秦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苻堅每月親臨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等教官講論學問,以督察學校教育,擴大號召力和影響力。滅燕後,苻堅親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長子祭祀孔子,宣揚儒教。這樣,先進的漢族傳統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復甦和振興,而官僚後備隊伍的培養工作也走上了正規化。
其三,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國家,氐族又是少數民族中較小的一個。前秦國記憶體在著氐漢之間的矛盾,也存在著氐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王猛作為漢人而能盡忠於前秦政權,與苻堅名為君臣,形同兄弟,為氐漢兩族的團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百姓)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諸族雜居,互相融合。有人別有用心地建議苻堅把西北氐族各部盡遷入京城,而將關中各族大戶驅逐到邊地,王猛勸苻堅將其人處死。邊將賈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罷官。於是,匈奴、鮮卑、烏桓、羌、羯諸族紛紛歸服,有才幹者皆被委以要職,“四夷賓服,湊集關中,四方種人,皆奇貌異色”。
其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為解決關中少雨易旱問題,前秦政府徵調豪富僮僕三萬人開涇水上游,鑿山起堤,疏通溝渠,以灌溉梯田及鹽鹼地,“百姓賴其利”。又透過召還流民、徙民入關等途徑增加農業勞動力,並注意節約開支、降低官僚俸祿、減免部分租稅,以減輕人民負擔。前秦政府還經常派員巡察地方,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於是,荒蕪多年的田地重長五穀,空廢多年的倉庫又滿帛粟,前秦立國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帶來了一派嶄新氣象。史載,當時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賈販於道”。百姓歌唱道:“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執政號稱“公平”。他處事果斷,辦事講究效率,從不拖泥帶水。河北人麻思請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說:“您可以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縣。”待到麻思剛出潼關,就發現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並照章驗看其路照(行路護照),安排食宿。
王猛執政,苻堅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拱於上”(端坐拱手於朝堂之上)。他曾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您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優哉遊哉享清福啦!”王猛說:“沒想到陛下對臣評價如此之高,臣哪裡配得上比擬古人."苻堅說:“據我看來,姜太公豈能比您強啊!”他經常囑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說:“你們敬事王公,要像侍奉我一樣!”
剪滅群雄
王猛治國,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因而敢於與群雄角逐,並且愈戰愈強,十年之間(366—376年)便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範。
公元四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前秦四面受敵: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鮮卑拓跋氏代政權以及其他部族的軍事集團;西有盤踞今甘肅地區的漢人張氏前涼政權、氐族楊氏仇池政權以及分佈於今甘肅、青海間的吐谷渾軍事集團;東有立都鄴城的前燕鮮卑慕容氏政權;南有以建康(今南京)為都的東晉司馬氏政權。其餘尚有若干時生時滅的割據勢力。苻堅與王猛都沒有苟安關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願望是統一北方,為將來統一全國打好基礎;苻堅則更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濟蒼生”。他們的策略是:穩定西北,使無後顧之憂;爭鋒東南,以圖大業。
第一步速見成效:透過政治、軍事手段,到公元366年(建元二年)五月,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和拓跋部的代國等都先後歸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軍進攻東晉荊州北境諸郡,初戰告捷,掠取一萬餘戶北還。翌年二月,王猛討平羌族叛亂頭目斂歧;四月,大破前涼國主張天錫軍,斬首一萬七千級;繼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張氏部將李儼,奪佔重鎮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同年十月,暴君苻生之弟、晉公苻柳據軍事要衝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起兵反叛,趙公雙、魏公度(搜)、燕公武亦同時各據要衝叛亂。當初,王猛曾勸苻堅除去苻柳等,苻堅未聽。這時他們同時並起,氣勢洶洶,揚言要一舉攻下長安。翌年春,王猛與諸將前往討伐;苻柳聞訊,竟然以陝城(今河南陝縣)降燕,請兵接應並伐秦。
苻柳出城挑戰,王猛閉壘不應。苻柳以為王猛怯陣,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親率二萬人偷襲長安。王猛假裝不知,暗中卻派鄧羌率精兵伏擊柳軍,柳軍敗還,又遭王猛全師伏擊,兩萬人只有苻柳及其隨從數百騎逃入蒲坂,其餘全都當了俘虜。不久,王軍攻破蒲坂,苻柳身首異處。其餘三公也都被俘或被殺。四公叛亂被平定後,前秦掃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礙,積極準備消滅強鄰前燕。
公元369年(建元五年)四月,桓溫伐燕;七月,晉軍至枋頭(今河南浚縣西),鄴都震動,燕主慕容瑋派人求救於秦,答應割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西之地給秦。群臣反對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堅獻策:先出兵與燕共退晉軍,然後乘燕衰頹而取之,是為“先救後取”之計;否則讓桓溫攻佔了中原,則秦“大事去矣”。苻堅贊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聯軍大敗晉兵,殺敵四萬餘人,桓溫狼狽逃歸。事後,燕毀約不割地給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藉口。十二月,王猛統兵三萬伐燕;翌年正月,秦軍佔領前燕西部重鎮洛陽,王猛又遣將擊走燕樂安王慕容臧出滎陽(今滎陽東北),留兵屯守,凱旋西歸,完成了滅燕第一階段的戰略計劃。
公元370年(建元六年)六月,王猛辭苻堅於灞上,赴軍再伐前燕。苻堅表示他要親率大軍隨後東進,王猛卻胸有成竹地說:“蕩平殘胡,如風掃葉,不勞陛下親受風塵之苦,只請敕命有關部門給燕國被俘君臣預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堅大喜。王猛統領楊安等十將,戰士六萬人;前燕執政慕容評率精兵三十萬抵禦秦軍。面對著五倍於己的勁敵,王猛毫無懼色,取南路一舉攻下壺關(在今山西黎城東北太行山口),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過郡縣無不望風而降。北路楊安攻晉陽(今太原市南),因城固兵多,兩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軍隊馳赴晉陽。到了晉陽,王猛馬不停蹄,繞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癥結所在,並想出了克敵妙策。他命令士卒連夜挖通地道,繼派壯士數百人潛入城中,大呼而出,殺盡守門燕兵,開啟城門,秦軍蜂擁而入,轉瞬間佔奪了晉陽全城,又活捉了燕東海王慕容莊。慕容評聞報,魂飛膽喪。
十月,王猛揮師南下,直趨潞川(今山西東流入河北、河南交界的濁漳河),與慕容評對壘。這時,秦軍有相當數量留戍新取之地,王猛所率部隊與慕容評軍相差懸殊。慕容評認為王猛孤軍深入,糧草不濟,想以“持久”拖垮秦軍。誰知尚未開戰,王猛即派五千騎兵放火焚燒燕軍輜重,火光沖天,連鄴城官民都望見了!慕容瑋害了怕,派人嚴責慕容評,命令他將賣水賣柴、敲詐勒索來的錢帛散給士兵,並促令出戰。於是,秦燕之間的一場大戰開始了。
決戰那天早上,王猛抓緊時機於陣前誓師。他慷慨激昂地說:“我王景略受國厚恩,兼任內外要職,現在與諸君深入賊地,大家要竭力致死,有進無退,共立大功,以報答國家。在這次戰鬥中,如能克敵制勝,受賞拜爵於明君之朝,歡慶痛飲於父母之室,將士們,那該是多麼榮耀、多麼值得自豪啊!”王猛的話就象烈火一般把將士們的熱血燃燒起來了,“眾皆踴躍,破釜棄糧,大呼競進”,銳不可當。
頭一天傍晚,秦將徐成偵察敵營歸來誤期,王猛要以軍法從事,鄧羌替徐求請,未被允准,鄧便回營整隊要攻王猛。王猛出人意料地“枉法”赦徐,並讚揚鄧羌說:“將軍對同郡部將(徐與鄧同郡)尚且如此仗義,何況對國家呢?我不再憂慮敵人了!”開戰了,王猛命令鄧羌衝闖敵人密集處,不料鄧羌又討價還價地說:“如果答應給俺一頂司隸校尉的烏紗帽,那麼您就放心吧!”王猛感到為難,鄧羌便跑回營帳矇頭大睡。於是,王猛馳馬徑入鄧營,答應了條件。鄧羌樂得折身跳起,捧起酒罈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頓,然後躍馬橫槍,與猛將徐成、張蠔等直撲敵陣,往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戰到中午,燕軍大敗,損失五萬餘人。王猛指揮部隊乘勝追擊,又殲滅敵軍十萬餘人。慕容評單人匹馬逃回鄴城,殘軍四散逃盡。
鄧羌循私求情,擾亂軍法;欲攻主帥,目無上級;臨戰求位,等於要挾國君。三者有其一,便該砍頭,何況王猛一向以執法如山聞名於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鄧羌之短,因而調動了鄧羌之長,結果大獲全勝,就好像馴服猛虎、駕馭烈馬一般。在那種生死存亡一髮千鈞的緊要關頭,如按常規辦事,拘執一端,錯走半步也會全盤皆輸。王猛在處理鄧羌問題上表現出來的過人度量、通權達變和善於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實在使人驚歎不已!北魏史學家崔鴻曾對此讚不絕口。
王猛率軍長驅而東,包圍了鄴城。鄴城附近原先劫盜公行,這時變成了遠近清靜。王猛號令嚴明,官兵無人敢犯百姓,法簡政寬,燕民無不歡慶,奔走相告。同年十一月,苻堅親率十萬精兵前來會師,燕臣開城門投降,逃走的慕容幃、慕容評等全部被追拿回來,前燕滅亡了。苻堅給王猛加官晉爵,封為清河郡侯;又賜予美妾、歌舞美女共五十五人,良馬百匹,華車十乘,王猛固辭不受。他鎮守鄴城,選賢舉能,除舊佈新,安定人心,發展生產,燕國舊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歡欣雀躍。
後來,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與苻堅回過頭來解決殘存於西北等地的割據勢力,先滅仇池,孤立了前涼。當初王猛大敗張天錫時,曾俘獲其將陰據及甲士五千人,這時即派人送他們回去,並捎去王猛給張天錫親筆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論今,透闢地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涼國的危險處境,勸張翻然悔過。張見信大懼,寢食不寧,終於向秦謝罪稱藩。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等也都臣服於秦。公元373年(建元九年)至公元374年(建元十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區。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前涼與代雖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於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東南地區的晉政權已感到巨大的壓力,無人再敢“北伐”。
-
14 # 外賣大軍
王猛在治理國家上是一個能人,帶兵打仗的能力也不差。他領兵期間,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了一個一流的軍事領導者和大將風範。幫助苻堅使前秦橫掃北方,和東晉相對立。王猛的功勞不可忽視。
但王猛終究是操勞太多,最終積勞成疾得了大病,而這個時候苻堅親自為王猛祈禱,碰巧王猛病情稍微好轉,就大為欣喜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對其也是非常感動,在生命垂危之時,依舊為苻堅規劃了以後的路線,堪稱是諸葛丞相一般,為了國家君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王猛此人一生傳奇,是一個不輸給歷朝歷代任何人傑的天下奇才。但只可惜十六國的存在感太低,連帶著王猛本人也聲名不顯,很少被人談論,以及銘記傳頌。
回覆列表
王猛其人,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很陌生。
王猛其人 亂世英傑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
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後與苻堅一見如故,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苻堅即位,任中書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封清河郡侯,成為苻堅主要的謀臣。王猛在前秦任職十八年,綜合儒法,選拔廉明。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權貴,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在京城一帶堅持執法行事,數旬間誅不法貴戚豪強二十餘人,百官震肅。在軍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統兵消滅前燕,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為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在經濟上,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以致田疇開闢,倉庫充實。他執政期間,“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北方呈現小康景象。
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終年51歲,諡號“武”。
顧全大局,以退為進
王猛作風一向嚴明,但為了大局他也曾做出過退讓。進攻前燕時王猛曾派將軍徐成外出察看前燕軍隊的陣形虛實,但徐成到黃昏才回來,比原定中午的時限遲了很多,依照軍法當處死刑。御史中丞鄧羌堅持要免徐成的死罪,更請與徐成出戰將功贖罪,但王猛不允。鄧羌得不到王猛同意後竟返回自己的軍營並勒兵準備進攻王猛,王猛看準鄧羌有勇氣亦對同袍有義,於是破例赦免了徐成。不久後,當前秦軍要與慕容評所率的前燕軍決戰時,鄧羌竟向王猛要求戰後獲司隸校尉一職。王猛以職權未及為由不答允,只允以安定太守及萬戶侯,鄧羌竟不高興而從陣前離開,兩軍交戰時亦不聽王猛召見。王猛為求擊潰前燕主力,馬上答應鄧羌要求,最終大敗前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