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
2 # 寧哥說事
潔癖是一種強迫症,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把正常衛生範圍內的事物認為是骯髒的,通常感到焦慮,強迫性的清洗檢查,排斥不乾淨之物,潔癖,肉體潔癖,行為潔癖和精神潔癖。研究指出,當代家庭教育對誘發潔癖有著重要的作用。
那麼古時候的人,也有這種精神上的強迫症患者嗎?但是肯定有的,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當然精神上同樣也有。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古時候一些名人得了強迫症一些趣事:
今天就來講一講這個人,此人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他究竟是誰呢?
元末明初的畫家、詩人,他與黃公望,王蒙無鎮合稱“元四家”,此人便是倪瓚,和他的書畫同樣出名的是他的潔癖,因此留下了許多的趣聞。
倪瓚的祖父是個大地主,富甲一方,但是父親早逝,是由長兄撫養長大,他的大哥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在元代,由於統治者的扶持,道教興盛,而倪瓚的大哥又是上層人物,地位相當高。不用勞動也不需要交稅,那麼生活比較好不愁吃穿,生活比較富裕。衣服一天就換好幾套,一天換幾套就是潔癖了嗎,哦不?你真是太天真了,這些事情的潔癖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1.倪瓚用的廁所都是香的,廁所就是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著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不知道是該誇他懂享受還是有品位呢?
2.他的好朋友到他家來探訪,晚上就在他家裡睡覺,他朋友晚上咳嗽了一聲。一大清早的就命令傭人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裡,可是用人把院子翻個底朝天也沒發現在哪裡?但怕罵他,於是找了一片有點髒的葉子去糊弄他,於是他捂著鼻子對傭人說叫他把葉子扔到三里之外。
3.他看中了美女把美女帶到家裡,他把美女身上不乾淨,於是就讓他去沐浴,洗完了以後它就用鼻子從頭到腳聞了個遍,可她還是覺得哪裡不乾淨,又讓美女洗了一遍,於是一遍兩遍三遍,她總覺得美女哪裡不乾淨?於是乎就到了第二天,這樣也就作罷了。
倪瓚潔癖這麼重,有人治他嗎?話說朱元璋請他去南京當官,你不愁吃不愁穿,哪裡受得了朝廷的規規矩矩呢,於是乎不理朱元璋的。朱元璋哪受得了這氣,堂堂一個皇上,居然被人駁回好沒面子。於是決定來治治他,隨便給他定了個罪,很親民的把他綁在糞桶上,你不是愛乾淨嗎?越是讓你跟大糞接觸,噁心死你!
所以生活中的朋友愛乾淨,屬於很正常的事,但是不要太過分於愛乾淨,這樣你身邊的朋友會受不了你,你會沒有朋友的。對面的你有潔癖症嗎?
-
3 # 填哥嗑歷史
愛好乾淨,是好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愛好乾淨。衣冠整潔,儀表堂堂,誰都喜歡。如果加上才華洋溢,品德高尚,那就是人中龍鳳,可遇而不可求了。
不過愛好乾淨,也要有個度,過了這個度,那麼就是潔癖了。
說到潔癖,我們可能會想到很多自己身邊的人,和他的奇聞異事。但是填哥今天要說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他才華洋溢,可以說是學富五車,尤其是精通詩畫,他孤獨清高,甚至拒絕當官,但是他也潔癖深重,最終害死了他自己。
這個人,就是明朝有名的詩人——倪瓚。
我們可以先來認識一下這一位倪瓚大人。
倪瓚(1301-1374),初名倪珽,字泰宇,別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江蘇無錫人,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從他的號裡面,我們就能夠見識到他的不拘一格的風采啦。
在元代,很多人的生活並不如意。但是,倪瓚的生活反倒是不錯的。雖然作為大地主的父親早早就死了。但是倪瓚的大哥和二哥都是道教的上層人物。在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九儒十丐”的排行當中,道教的地位還是挺高的。更何況是道家的上層人物了。所以,倪瓚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且他也傳承道教的潔身自好的精神,加強自身修養,飽讀四書五經和佛道兩家的經典著作。
雖然後來他的兄長的去世,經濟窘迫起來,但是他還是憑藉自己的才華,小日子過得還不錯。曾經雲遊太湖,廣交朋友,寫下不少優秀的詩篇。
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遠水白雲度,晴天孤鶴還。 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躋攀。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倪瓚《對酒》他對繪畫和書法也有不少研究。
倪瓚的書畫
他還是個有名的孝子。對於母親和恩師王輔仁的去世悲傷不已。
不過,他也是一個具有潔癖的人,而且是非常嚴重。我們可以從他的衣食住行方面來看看他具有哪些潔癖。
衣著
根據記載,倪雲林每天洗頭時要換水十幾次,穿上衣服每天也要拂試至少幾十次。
同朝的,有一個叫做楊廉的,家裡面有個小腳的歌姬,楊廉夫見她的腳比較小,就把她的鞋脫下來,作為飲酒的酒器。倪瓚來了,也用這個招待,結果,倪瓚連酒桌都給翻了。起身走人。雖然楊廉夫的行為,很對不起他的“廉”字。不過倪瓚的行為,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他的愛好潔淨。
同時楊廉夫耽好聲色,每會間,見歌兒足小,即脫其鞋,載盞行酒,謂之“金蓮杯”。一日與倪會飲,楊脫妓鞋傳觴。倪怒,翻案而起。楊亦色變,席遂散。後二公竟不復面。 ——《古今笑史》房子
像倪瓚這樣的人,對住的地方當然是挺講究的。
據說,他的書房的東西,每天都要兩個書童輪番清洗。不允許片刻停留。不過這也太誇張了點,可信度不高。至少晚上要讓他們兩個睡一下吧。
輪番清洗,只不過讓兩個書童累點。但是他的一個潔癖,卻把他家庭院前的梧桐樹給害死了。
為什麼呢?隨著梧桐樹的成長,倪瓚老是覺得梧桐樹不乾淨,所以也讓僕人每天不停的清洗啊。梧桐樹的樹皮都給洗爛了。沒多久就掛了。
庭前有梧桐樹,旦夕汲水揩洗,竟至槁死。——《古今笑史》人說“愛屋及烏”,倪瓚這樣的這麼喜歡潔淨的人, 肯定不會放過他的廁所啦。他家的廁所建在一個很高的地方。高樓下面有一個敞口的木格子,裡面裝著許多鵝毛。每當上廁所的時候,需要先爬到高樓上。排洩物掉到木格子裡,又輕又軟的鵝毛會馬上飛起,將排洩物覆蓋住。如廁完畢後,僕人立刻換上新的木格子和新的鵝毛,以保證廁所環境整潔。真的是挺講究衛生的,不過害苦了僕人啊!
其溷廁以高樓為之,下設木格,中實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旁,輒易去,不聞有穢氣也”。他的香廁是一座空中樓閣,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間鋪著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雲林遺事》交往
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倪瓚也是挺講究衛生的。上面的與楊廉夫喝酒的就是一個例子。下面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
有一次,倪瓚的母親生病了。他請了當時很有名的葛仙翁來診治。不知道葛仙翁故意要整整倪瓚的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他故意要騎上倪瓚的白馬,而且專門往汙泥的地方踩。還把倪瓚的藏書樓弄得亂七八糟的。倪瓚這個大孝子,為了母親,當然是忍了。但是,大夫走了之後,他就讓人把藏書樓鎖了起來。並且不再用了。估計重新建造一座了。
有一次,倪瓚的一個朋友來到倪瓚家裡做客。他擔心朋友把家裡弄髒了。於是,半夜起來偷聽朋友的動靜。果然聽到朋友的幾聲咳嗽。這下倪瓚不高興了。早上起來,倪瓚讓書童去找一下朋友昨天吐痰的痕跡。哪裡還找得到?書童拿了一件上面似乎有一些痕跡的東西隨便交差。倪瓚掩著鼻子,讓人把它扔到很遠的地方去。
更為滑稽的是,有一次,生平很少靠近女色的倪瓚帶了一個很鐘意的女的回來了。到了晚上,倪瓚先讓她去洗一下。洗好了,在床上,倪瓚聞了一下,不乾淨,由令她再去洗,如此反反覆覆,到了最後,不用洗了。為什麼呢?天亮了。只好讓女的回去了。
食物
倪瓚對其他的都這麼講究,對吃的當然也不例外啦。
倪瓚的同鄉中有一個富翁。有一次,富翁倪瓚去家裡吃飯。倪瓚答應了。,廚師是個滿臉大鬍子的人。倪瓚一見,站起來就要走了。主人非常驚訝,這菜還沒吃一口,怎麼就要走了?倪瓚說到:“廚師那麼多鬍子,肯定好髒,我還吃他做的菜乾嘛?”
倪瓚很喜歡喝茶。有一次,倪瓚與朋友談論詩文,茶興大發,便派童子去鄧尉山中的七寶泉挑水。水挑回來之後,倪瓚問童子:你挑水的時候,哪個桶放在身前,哪個桶在身後呀?身前桶裡的水,可以用來煎茶;身後桶裡的水,就當洗腳水吧!他怕童子的屁,汙染了清水!
拒絕為官
倪瓚名氣不小。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曾經想花重金聘請他去畫畫。被他大怒拒絕。說道:“倪瓚不能為王門畫師”。張士信遇到倪瓚,差點要把他打死。眾人都來勸解,最後,張士信還是鞭打他數十下。但是倪瓚一聲不發。後來,人們問他為什麼一語不發,他說道:“一說便俗。”
後來,連大名鼎鼎的朱元璋都聽說倪瓚的名聲。想讓倪瓚出來當官。被倪瓚拒絕了。且倪瓚一生,都沒有用“洪武”年號來紀年。
作繭自縛
儘管倪瓚家大業大,但是也經不住倪瓚的折騰啊。所以,到後來,倪瓚就變賣了家產。來到太湖邊,打算了此產生。但是他還沒有交當年的賦稅。所以,官府派人抓他。本來不知道他在哪裡的,但是官兵在太湖邊問到一股龍涎香的味道。隨著香味而來,抓到了倪瓚。把他關入牢獄。
倪瓚這會兒又作死了。他要求送飯的獄卒把飯菜舉過頭頂。
這是為何,倪瓚怕獄卒的唾沫玷汙了他的飯菜啊。
獄卒勃然大怒,把他用鐵鏈鎖在廁所的馬桶旁邊。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倪瓚因此得了脾洩。洪武七年,倪瓚因脾洩病死在朋友家中。
喜好乾淨,人皆有之。喜好得像倪瓚這樣的,就少見了。也許,這才是真的性情中人吧。不過,他喜好的過了點,有點不近人情了。
-
4 # 小熊貓看歷史
說兩個極品,米芾和倪瓚,他們關於潔癖的故事絕對讓人啼笑皆非!
米芾米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有非常嚴重的潔癖。
米芾愛乾淨到什麼程度?只要用手拿過東西,就要立刻洗手,洗手還不能用盆,他嫌盆不乾淨。所以他有一個僕人,每天都帶一壺水,每次洗手時用壺倒水,他用手接著水洗,洗完也不擦,因為嫌毛巾不乾淨,只能自動晾乾!
米芾對手尚且如此,對衣物更是十分在意。有一次上朝時候,米芾的朝靴被人動了一下,這下米芾簡直心都碎了!回到家,米芾把朝靴洗刷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朝靴都被洗破了才算完。題外話:那不如直接扔了,白洗這麼多遍。
自己的衣物別人不能動,別人穿過的衣服,米芾當然更嫌棄了。
由於米芾曾擔任太常博士,主持朝廷祭祀活動的時候,要穿規定的祭服。但是祭服不是新的,都是別人穿過的,米芾嫌棄得不行,就拿回家又開始洗,得,這回衣服沒洗破,但是也被洗得變色發皺,因此被罷官。
最可笑的是,米芾的潔癖還反映在女兒的定親上。米芾挑女婿的時候,挑來選去總是感覺不合適。後來有個小夥子,名叫段拂,字去塵。這名字一下入了米芾的法眼:“這個年輕人好,已經拂去灰塵了,再去一次塵那就更乾淨。”於是就把親事定了下來。
所以,米芾的潔癖絕對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也讓我們看到了著名書法家如此有趣的另一面。
圖:米芾的書法
倪瓚倪瓚是元末明初著名書畫家和詩人,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同為四家,倪瓚在潔癖上一點也不輸給米芾。
有一天,倪瓚的一個好朋友來訪,在他家中留宿。因為擔心朋友弄髒他的家,一晚上他起床好幾次過來檢視,突然聽到朋友咳嗽一聲,他立馬開始擔心朋友在家裡吐痰,於是一宿未睡。
等到天亮朋友走之後,倪瓚趕緊讓傭人尋找朋友在哪裡吐了痰。傭人找遍了家裡也沒發現,為了完成任務,只好找了一片比較髒的樹葉糊弄倪瓚,說痰就吐在這上面。本來就極度嫌棄的倪瓚也不細看,就捂住鼻子,擺手讓傭人把葉子丟到三里外。
接下來的故事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因為倪瓚太愛乾淨,所以很少近女色。好不容易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位歌姬帶回家裡,怕她不乾淨,先叫她好好洗個澡。
等到歌姬洗完了躺到床上,倪瓚邊摸邊聞,始終覺得哪裡不乾淨,又讓她再洗,再聞再洗,這樣迴圈了幾回之後,天都亮了,倪瓚只得作罷。照現在話說,倪瓚真是十足的大直男,求那位洗了無數遍澡的歌姬心理陰影面積!
後來倪瓚坐牢時候也不忘潔癖。獄卒發飯的時候,他讓獄卒把碗舉到眉毛那裡,獄卒問他為什麼,他很直白地說:“怕你的唾沫噴到飯裡。”結果可想而知,被惹怒的獄卒把他鎖到了馬桶旁邊,讓你愛乾淨!。這下倪瓚終於自作自受,後來經人求情才被釋放。
這樣看,倪瓚的潔癖程度絕對不輸給米芾。整個歷史上名人裡面,他倆絕對都是數一數二的潔癖!
-
5 # 胡話三國
愛乾淨也是一種生活習慣,但是太在乎了也就成了一種潔癖毛病,讓人敬而遠之!世界歷史上愛乾淨的名人,比如那個納粹頭子,一天要洗九次澡,禍國殃民的慈禧老妖婆,一天要換三雙襪子,而且換下來的直接扔掉,不亡國才怪!歷史上有嚴重潔癖的名人,第一位,米芾!北宋大書法家,和蘇軾,黃庭堅,蔡京並稱“蘇黃米蔡”!米芾有嚴重潔癖,因為潔癖被朝廷貶官!祭祀用的服裝不穿,因為別人穿過,自己的鞋子被別人誤穿,要在外面擦半天!
尤其是選女婿,名字必須乾淨,至於長相這不重要,他女婿字無塵,他很高興,納悶了,為啥不選一個叫一塵不染的女婿呢第二個,倪瓚!明朝書畫家!我更納悶了,米芾和倪瓚天天和烏黑的墨水打交道為何不嫌髒?倪瓚讓人去挑水沏茶,用前面一桶水沏茶,後面的一桶用來洗腳!別人很奇怪,你猜他說啥?後面那一桶在人屁股後面,被汙染了!真的讓人啼笑皆非,別人喝酒喝吐了,他讓人把人家坐過的東西扔到幾十裡以外,免得自己看到起反應!
第三位,也是最搞笑的一位,因為嚴重潔癖丟掉了命!邾莊公!堂堂一國國君,邾國有個大夫,深受邾莊公敬重,有一次喝醉,這個大夫在花園撒尿,被邾莊公知道後,沒想到邾莊公大怒,從座位上跳起來,一下子把腿磕破了!邾莊公有嚴重的潔癖,看到血糊糊的傷口就很討厭,於是不顧勸阻,天天洗澡,最終傷口感染潰爛,邾莊公就死了!
第四位,獨孤皇后!是大隋的開國皇后!和隋文帝楊堅約法三章:不能納妃子,不能和其它女人生孩子,隋文帝的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全是獨孤皇后所生!獨孤後善妒,就連大臣納妾她都要大罵大臣畜生,隋文帝偷偷喜歡上了一個女孩,被獨孤後知道後將這個女孩活活打死,氣得隋文帝騎馬離家出走,被大臣勸回!獨孤後的“潔癖”真的很不一般,也是隋文帝是一個“妻管嚴”!
第五位,西晉富豪石崇!石崇是靠劫掠來往的商船起家,成為富可敵國的富豪,和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王愷鬥富的故事廣為流傳,連皇帝的家當都沒有石崇多!石崇家裡設宴,客人去上廁所,上完之後,身上的衣服就要換掉,不能再穿,石崇有專門的換衣房,弄得客人儘量憋著,都不好意思上廁所!石崇最終導致孫秀嫉妒,因為孫秀看上了石崇的小妾綠珠,石崇不捨得,孫秀就誣陷石崇謀反,最終被滅族,家產也成了人家的!
-
6 # 聾王異史
愛乾淨是個好習慣,太過分的,真的是病,輕則耗費錢財,重則失去朋友,還有不分場合的犯潔癖,結果要了命的。有潔癖的“樟腦丸”
先說個親自經歷的舊事,1980年代我住的大雜院裡住著一戶人家,祖上在大清朝時是管水牌的,好像就是管理城裡做生意人用水的。這家的老太太出身大戶人家,有潔癖,當時年紀有六七十歲了,白白淨淨的臉上多會都飄著雪花膏的香味,而且愛穿白襯衣,因為姓張,小孩子背後叫她“樟腦丸”。她家裡地上鋪的大青磚被老太太擦得包了漿,磚縫間半寸多深被掃得沒有填土,磚就像一塊一塊立在地上一樣;蔬菜、水果全部用紫色的“屁屁粉”水泡後才吃,上中學後才知道那叫高錳酸鉀,俗稱PP粉;他們家的孫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洗臉,不認真洗就會捱罵,夏天門口擺著大木頭水盆子,洗了澡才能進門,現在家家有浴室很普通,但在1980年代那是相當“辣眼”;他們家的小孫子們也不喜歡這樣,全部被洗怕了,放學後都不願意回家,總是在鄰居家做作業,天黑透了才溜回家;鄰居都不會去她家,因為進了門腳不知道往哪放,屁股也不知道該往哪坐,她們家就像院子裡的孤島,和有潔癖的人住在一起確實尷尬了。其實古代有潔癖的人也很多,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一次廁所換一件衣服西晉時有個文人叫石崇,他愛乾淨成癖,去濁臭的廁所成了頭疼事,於是他準備了各種的香薰、香水、香膏,每次上完廁所不但要洗手、洗臉,而且必須將出恭時穿的衣服脫下扔掉,不再穿了。因此他上一次廁所場面宏大,需要十多個婢女侍候。客人到他家也是這樣的待遇,上個廁所婢女除了伺候洗漱外,還幫客人換好全套的衣服才能出去,這種“禮遇”讓很多客人既不好意思,也接受不了,去了他家硬憋著。有個劉寔去石崇家拜訪,想上方便一下,走進廁所一看,裡支著絳色蚊帳,鋪著綢面墊子,錦絲褥子,還有兩個打扮豔麗的婢女捧著全套衣服準備給他更換,嚇得倒退出來,一臉驚恐地對石崇說:"我錯進了你的臥室了。"石崇說:"那就是廁所!"劉寔說:"這個我受不了啊!"說完捂著肚子跑出石府,找塊野地解決問題。
“一泡尿”害死潔癖君王春秋的時候有個小諸侯國叫邾國,國君曹穿特別愛乾淨,在宮中只要看到哪有一星灰塵,對侍者輕則責罵,重則毒打。當年紙張還沒有發明,上茅房時是用木頭做的小棍棍撥拉乾淨菊花,由於物質饋乏,就是這種撥拉屎蛋的“廁籌”也是清潔一下重複使用。曹穿當然噁心這個了,利用君王的特權,他讓人在廁籌的一頭裹上棉花,蘸上乾淨的水擦菊花,當然是一次性使用的。
有一天曹穿和大臣夷射姑喝小酒,夷射姑喝多了,就出去小便,一個被砍掉腳的看門人攔住他,要口酒喝,夷射姑大罵:“一個受過刑的人敢要酒喝,滾一邊去!”看門人懷恨在心,他知道君王“性急而好潔”,專門在曹穿門前的柱子下面上倒了一碗水。曹穿看到柱子上的水很像尿上去的,大怒:“這是誰幹的。”看門人說:“我看到夷射姑在這站了一會。”有潔癖的曹穿暴跳如雷,馬上派人殺了酒還沒醒的夷射姑。曹穿心裡還是感到特別噁心,餘怒未消,怒氣衝衝往屋子走,一不小心絆倒了,正好坐在火盆裡,大腿成了烤肘子,沒多久傷口潰爛死了。因為太愛乾淨,一泡假尿竟然害死了兩個人!
獄卒用糞桶當刑罰說到潔癖,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元末明初的倪瓚,因為他是不但生活上有潔癖,精神上也有潔癖,歷史找不出第二個了。
因他太愛乾淨,朋友在他家住一宿他難受半個月。但有一次,他被一個姓趙的歌姬迷住了,思前想後,終於忍不住帶回家留宿。可是等要上了床了,他的潔癖又犯了,擔心歌姬不乾淨,於是讓她好好洗個澡,洗畢上床,他用手從頭摸到腳,用鼻子從上聞到下,始終覺得哪裡還是不乾淨,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洗,再聞……折騰了一晚上,終究也沒辦成好事。
倪瓚不但生活上有潔癖,精神上也有,元朝末年張士誠造反自稱"吳王",他的弟弟張士信想讓倪瓚畫幾幅畫,就送來很多畫畫用的絹布和金錢。倪瓚大怒曰:"我不做草頭王的畫師!"撕爛了絹布退了錢。一天張士信在在太湖上划船遊玩,聞到一股很濃的香氣,抬頭一看,是從一艘整潔精緻的船上發出來的,他便問:“這船是不是倪瓚的。”得到肯定答覆後,他命人將倪瓚抓了起來,痛打了一頓,倪瓚捱打時竟然咬住牙關連哼都不哼一聲。後來朋友部他為什麼這樣,他回答:"一出聲便俗"。倪瓚還做了一首詩:
"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到了明朝的時候他被打入大牢,到吃飯的時候,獄卒給他送飯,他又犯病了,告訴獄卒送飯時要把碗舉到眉毛以上,獄卒問他為什麼,他說:"怕你的唾沫噴到飯裡。"獄卒大怒,在大牢裡了你還裝啊,我得改改你這臭毛病,於是用鐵鏈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吃飯睡覺都挨著臭哄哄的馬桶,不知道有潔癖的老頭是怎麼熬出來的。
愛乾淨是個好習慣,如果過分了,就真是病。
-
7 # 世溷濁莫
邾莊公!堂堂一國國君,邾國有個大夫,深受邾莊公敬重,有一次喝醉,這個大夫在花園撒尿,被邾莊公知道後,沒想到邾莊公大怒,從座位上跳起來,一下子把腿磕破了!邾莊公有嚴重的潔癖,看到血糊糊的傷口就很討厭,於是不顧勸阻,天天洗澡,最終傷口感染潰爛,邾莊公就死了!
-
8 # 隨手談詩
愛乾淨當然不是什麼壞事,特別是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勤消毒,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但什麼事兒都有一個度,超越了這個度就不正常了,潔癖就是愛乾淨過了度,你看癖這個字的解釋,百科裡面是這樣寫的:
“因長期的習慣而形成的對某種事物的偏好、嗜好”。古代把潔癖也叫做潔疾,可見在普通人眼裡看來,潔癖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病了,明代劉夢龍寫了一本《古今譚概》,有“怪誕”一篇,專門記錄潔癖的趣事,我們翻開這本書,看看那些古人,都能潔癖到什麼程度。
王維王維的詩清新雋雅,又崇尚佛學,詩中飽含禪意和哲學,被稱為詩佛。王維不僅在文學作品中愛乾淨,實際生活中,他也是個潔癖狂魔——他居住的院子裡,不能看到一丟丟灰塵。
可王維過分的是,看不慣也不自己個兒打掃,本來嘛,朝廷命官,要錢有錢要權有權,怎麼會自己去做這些事兒呢,王維作為唐朝時的大詩人,風流名士,他的故事自然被記錄下來了:
“王維居輞川,地不容微塵,日有十數帚掃治。專使兩僮縛帚,有時不給。”你看,他請了好多清潔工、買了好多清潔用具,每天專門負責打掃輞川別業的清潔衛生。
劉澄南朝有個小縣令,也是個潔癖狂魔。
當年,他剛到遂安縣任縣令,就搞了一出轟轟烈烈的清潔運動,到什麼程度呢:
“遂安令劉澄有潔癖,在縣掃拂郭邑,路無橫草,水翦蟲穢,百姓不堪。”路無雜草、水無蚊蟲,古代那條件,又不能修水泥路、柏油路,不長雜草真是讓人頭疼,水中滋生蚊蟲也很正常,可劉縣令就是看不慣,逼著全縣老百姓必須貫徹自己的指導思想。
結果,劉縣令被全縣老百姓聯名上告,把官都丟了。放在現代社會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愛乾淨的父母官居然會被百姓擠兌,清潔城市居然變成了苛政。不知道劉縣令泉下有知,看著現在各個城市都爭破了頭要創衛,是一種怎樣的感想。
王安石你可能會問,咦?王安石不是個髒娃娃嗎,怎麼還跟潔癖扯上關係了?其實我要說的是王安石他媳婦兒。
王安石的老婆姓吳,特別愛乾淨,兩口子沒少為這事兒吵嘴。
有一次吳氏跟別人借了一張藤床,竟想來個有借無還,王安石就不樂意了,他光著腳跳上床蹦躂了幾下,吳氏一看你這香港腳誰受得了,趕忙叫僕人把床抬走還給別人了。
還有一次因為一隻貓在布料旁邊玩耍,吳氏認為布料被貓爬過了不再幹淨,就把這塊布料堆在浴室裡面,眼不見心不煩,寧願腐爛也不再用了。
而老王呢,從來不梳洗,渾身長滿了蝨子,據說有一次和皇上聊著天,頭髮裡面蹦出個蝨子來,把皇帝噁心壞了。
就這樣兩口子,劉夢龍也拿這事兒開玩笑,說可能是月老眼瞎了吧:
“荊公終日不梳洗,蟣蝨滿衣,當是月老錯配。”月老表示,他不愛乾淨我也沒辦法啊!
米芾眾所周知,米芾大人是個潔癖狂魔,這個小把柄被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也讓米芾大人吃了不少虧。
米芾為了洗手,還發明瞭水斗——用銀做的有長柄的容器,每次洗手時,就讓僕人拿著水斗倒水,這大概是最早的“淋浴”了。洗完手後,堅決不擦手,因為嫌棄毛巾髒,拍拍手直到幹了為止。
有人到他家作客,米芾心中一萬個不願意,但面子上要過得去啊,表面笑嘻嘻,心裡XXX,客人走後,米芾要把客人坐過的地方翻來覆去洗了又洗。
衣服鞋帽更是日日新。有一次他的朝靴被別人摸了一下,米芾感到發自內心的噁心,把靴子洗了一萬遍,後來把靴子洗爛了。
上面說了,米芾在這上面吃過虧的——米芾有一天得到了一塊寶硯,喜歡的不得了,到處跟朋友炫耀,這天周仁熟問他討硯臺一觀,發現這真是了不起的好硯臺啊,心中十分歡喜,於是這貨往硯臺裡吐了一口痰,對米芾說:“還給你”。
米芾說:“滾!”
周仁熟揣著硯臺,喜滋滋地滾了。
“周非欲硯,特以米好潔,聊資嬉笑耳。周後復以硯歸米,米竟不取。”後來老周也跟米芾道歉了,說老米啊,你不要生氣,我跟你開個玩笑,並不是真心想要你的硯,現在物歸原主,還給你吧。
米芾:“滾啊!叫你滾啊!”
小結《古今譚概》,又稱《古今笑史》,是馮夢龍收集民間異聞而成的一本筆記小說,聽名字你也知道,這其實就是一本笑話書啊。
這些潔癖小故事,更被記錄在書中《怪誕·潔疾》一篇,可見無論是王維這樣的風流名士,還是劉澄這種小人物,說到底都是普通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癖好,他們的故事被記錄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
當然,這個笑並非嘲笑。
-
9 # 嶺南客家人
說到潔癖的奇人異事,我想到了後金招降洪承疇的逸事。洪承疇是一名文韜武略的明朝重臣,皇太極抓到他後如獲至寶,將他押送至瀋陽,使出各種辦法勸降洪承疇。
一、 後金軟硬兼施,洪承疇寧死不降。洪承疇抵達瀋陽後,皇太極派出各路人馬勸降他,但洪承疇就是不合作,誓死不降,最後勸降的滿將也沒耐心了,拔刀想砍他。洪承疇倒是痛快,把脖子伸出來,愛砍就砍(“延頸承刃,始終不屈”)。
據北韓王子寫的《史館錄》記載,後金還用過不給洪承疇飯吃的方法,希望以此擊潰他的意志。洪承疇也非常配合後金,你不給我飯吃,我還想以絕食相抗呢,結果洪承疇”米漿不入口者七日”,即七天不吃米粒,洪承疇希望以此了結一生,最後還是沒有餓死。
皇太極沒辦法了,不知道怎樣勸降洪承疇。民間傳說皇太極最後使出了美人計,派出了自己的愛妃博爾濟吉特氏用美色最終勸降了洪承疇。不過這是演義的說法,沒有正式史料的記載。
二、 一粒灰塵,擊中了洪承疇的軟肋。勸降的工作在漢人降臣范文程出馬後出現了轉機。洪承疇看到范文程後一開始也是大罵不止,范文程緩緩地和他溝通,縱論古今大事。就在這期間,一粒灰塵落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停下來用手拂去。看到洪承疇的這一舉動,范文程大喜過望,趕緊回去跟皇太極說,我找到了勸降洪承疇的方法了,洪承疇連自己的衣服都這麼愛惜,何況他的命?
作為投降的漢臣,范文程非常瞭解中原儒家士大夫的心理,這些儒家士人以四書五經要求自己,往往追求道德上的潔癖,無法容忍半點汙跡,他們像鳥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聲譽。想讓洪承疇這樣的道德信徒投降蠻敵,他們絕對不會願意,除非,他遇到了一個巨大的臺階。
很快,這個巨大的臺階來了:皇太極親自去看望洪承疇,並且將脫下自己的貂裘親自披給了洪承疇,並且噓寒問暖。
洪承疇很快投降了。我投降了,但我沒有給大明丟臉,後金主子在我面前屈尊屈駕,顏面掃地,我給大明祖國增光了。
總結:皇太極利用了洪承疇在道德上的潔癖,成功勸降了他。洪承疇並非不愛惜自己命,並非不想活,但如果被抓後就直接投降,他無法面對自己的儒家信仰。背叛自己的信仰,會比死更難受。這是我讀史看到的關於潔癖上的最有趣的事。
-
10 # 薩沙
作為頗有名氣的元代畫家倪雲林,是最誇張的潔癖者。
他一生留下了許多畫作,獨具風格。
此人的名氣很大,單純後世給他的稱號就有很多,比如:荊蠻民、幻霞子、淨名居士、朱陽館主、曲全叟、東海農。
然而此人有高度的潔癖,到了強迫症的地步。
倪雲林是元末明初的人,出生在魚米之鄉的無錫。
他並不是窮畫家,而是大地主家的孩子。
家族在老家梅里(就是那個梅里古鎮)是名門望族,實力強大。
倪雲林的大哥早年出家,是全國赫赫有名的道教領袖,在當地很有權勢。
所以,倪雲林雖然生活在亂世,確實一輩子衣食無憂,生活舒適,大哥還專門為他請來道教“真人”王仁輔做他的家庭老師。
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教育養成了倪雲林清高冷傲,潔身自好的品性,一生沉浸於詩畫創作,不事稼穡,不入仕途,與世無爭。
然而,倪雲林從小就有潔癖,這最初同他優越的生活有關係。
他小時候就很講究衛生:文房四寶每天都有專門的人來擦洗整理,客人來訪凡坐過的地方都必須重新刷洗乾淨,每天穿戴的衣帽要僕人擦拭多次。
更誇張的是,他還嫌院子裡的樹不乾淨,經常讓僕人去清洗。
結果幾年內,幾棵大樹都被弄死了。
據說倪雲林甚至拉屎都非常講究。
他的廁所是完全封閉的,拉完屎以後立即由僕人清洗,不能留下一點糞便痕跡。
而且廁所當然只能他一個人使用,別人根本不能用。
甚至他的僕人也必須每天洗澡更衣。
有一次,一個僕人在院子裡面遠遠放了個屁,倪雲林認為此人骯髒,不顧僕人已經跟隨他多年,將他趕走。
倪雲林最誇張的潔癖在於,連女人都不碰。
他家財萬貫,人品又正直,當地說媒的人不計其數。
但倪雲林認為同女人同床共枕,還要做夫妻之事,都很骯髒。
所以,直到20多歲,他還是孑然一身,以至於很多人懷疑他是同性戀。
結果,一次出門去拜會另一個畫家,無意中看到了一個剛剛出道的歌姬。
這個歌姬不但美貌如花,而且頗有藝術才華,可以說是色貌雙全。
倪雲林終於動心了,拿出大價錢為歌姬贖身,娶做為妾。
結果當天辦了喜事,兩人同床。
倪雲林讓歌姬先去洗澡,後者洗好了上床。但倪雲林還是覺得不乾淨,仔細檢查,覺得洗的不乾淨又讓歌妓去洗,洗完再摸一摸、聞一聞,還是覺得不乾淨,讓再去洗,反反覆覆不停洗,一直折騰到天亮。
歌姬忍無可忍,認為倪雲林是故意折磨她,放聲大哭起來。
倪雲林也很尷尬,命令僕人帶走歌姬去其他房間休息。
後來倪雲林因得罪官府,曾經被抓進去關押了幾天。到吃飯的時候,獄卒端飯給他,他卻讓獄卒把碗舉到眉毛那樣高。獄卒問他為什麼,他說:“怕你的唾沫噴到飯裡。”獄卒大怒,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後經人求情方得釋放。
其實用今天的觀點來說,他是有強迫症,不是單純的愛乾淨。
有意思的是,倪雲林壽命卻長,一直活到74歲高齡才善終。在明代,這個年齡絕對是高壽了。
-
11 # 夭之沃沃
霍華德·休斯是美國曆史上的傳奇人物,美國的第一位億萬富翁。他造飛機,開飛機,拍電影,演電影。他曾駕駛自己公司生產的飛機創下了環球飛行最快的記錄。他投資製作並導演的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他在美國就像華盛頓和林肯一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霍華德·休斯的潔癖也是全世界聞名,他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試圖躲避細菌。
在休斯童年的時候,小兒麻痺症疫苗還沒有研製出來,他母親一直擔心他會接觸細菌,害怕他會感染脊髓灰質炎。他母親每天檢查他是不是感染了,對他吃的東西也十分小心。
到了青春期,休斯忽然癱瘓了,不能走路。幾個月以後,症狀消失了。醫生認為休斯的癱瘓是基於心理的,不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休斯對細菌的恐懼隨著他的長大而加重,他同時也出現了強迫症的症狀。為了保護自己免受細菌的侵害,他給自己的工作人員寫了一本員工手冊,裡面有一個章節是說明如何開啟一個桃子罐頭。整個過程包括取下標籤,擦洗罐體直到標籤完全去除,再次清洗,然後將罐中的桃子倒入一個碗中,罐體不能碰到碗的邊緣。
他給工作人員制定了一套複雜的傳遞物品的程式,例如,在遞給休斯一把勺子之前,必須用紙巾將手柄包裹,用玻璃紙膠帶密封,然後再用第二張紙巾包在外面。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休斯在晚年卻忽視了自己的衛生,很少洗澡或刷牙。他強迫周圍的人多次用消毒皂洗手,給他送上食物時用紙巾一層層墊著。
他不相信自己身上有細菌,細菌都是從外面來的,他確信自己會受到外界的汙染。
他躲在他家附近的一間工作室裡,四個月的時間,他每天赤身裸體地坐在椅子上看許多電影。他用紙巾盒包圍著自己,不斷地調整紙巾盒的位置。當他需要與工作人員溝通時,他會在紙上寫下詳細的指示。他要求工作人員絕不看他,也不能先開口和他說話。如果他周圍的人病了,他會把自己的衣服都燒掉。
臨終時,他赤身裸體地躺在床上一個他認為沒有細菌的區域。腳上戴著紙巾盒來保護雙腳。
-
1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有潔癖的著名人物很多,並由此演繹出讓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的諸多趣事。
(王維)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大詩人王維。
據說王維平生特愛乾淨。隱居在輞川的時候,專門請了幾個僕人打掃庭院,容不得家裡有一絲塵埃,“地不容微塵”。為此還又僱請了兩個雜役專司製作和修繕掃帚,以保證每天都用十多把掃帚使用。
再比如王安石的夫人吳氏。
這可是一位大家閨秀,出身官宦之家,是王安石的表妹,也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和王安石的邋遢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一次,王夫人打算給女婿做一件衣服。在即將完工時,家裡的一隻小貓似乎瞧上了這件衣服,在上面小憩了一會兒。吳氏認為新衣已髒了,寧願扔掉都死活不給女婿穿。
後來,王安石回家養老時,將一張跟隨自己多年的藤床帶回了家。官吏前來索要,可吳氏知道王安石喜歡,想將他買下來。王安石獲知訊息後,心生一計,穿著鞋爬上藤床和衣而睡。吳氏看到後,認為這張床已被王安石搞髒了,下令手下人立即歸還了。
(王安石)這兩人的潔癖和南朝王思微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這個同王思遠同一時代的貴族,其潔癖的趣事聞所未聞。
家裡的僕人服侍王思微寬衣時,必須用乾淨的白布將手指頭纏起來,以免接觸衣服。家中的狗在門柱上撒了泡尿,王思微大發雷霆。命人用清水將門柱沖洗了若干遍還不放心,又叫人將柱子颳去一層皮。還是覺得不乾淨,最後乾脆叫人將這根柱子撤換了。
又比如北宋書法家米芾。
宋人張知甫在《可書》中記載了米芾的一些潔癖趣事。
米芾洗手從不用盆子,他嫌盆子太髒,專門製作了一個長柄銀壺,讓童子提著,從裡面放水洗手。洗完手後也不會用毛巾擦拭,因為毛巾也是髒的。
米芾的私人用品,是容不得別人染指的。有一回上朝,他錚亮的朝靴被人踩了一下。散朝後,米芾足足將朝靴刷破了才罷手。
當然了,米芾也為自己潔癖付出了一點代價。
(蘇東坡)眾所周知,米芾被稱為“宋書四家”之一,對各種名硯情有獨鍾。
有一回,米芾得了一方寶硯,請好友蘇東坡鑑賞。蘇東坡知道米芾有潔癖,於是仔仔細細地將手洗淨後,接過了寶硯端詳,果然是天下少有。
蘇東坡想看一看寶硯的實際研磨效果,就請米芾取水來。可米芾取水返回後,發現蘇東坡居然用唾液開始磨墨了。這一下,米芾只好忍痛割愛,將蘇東坡弄髒了的寶硯送給了他。
更為可笑的是,米芾還把他的潔癖用在了擇婿上。
米芾的女兒成人後,出落得貌美如花。但總是找不到如意郎君,原因就是米芾有潔癖。終於有一天,米芾相中了一位小夥子。倒不是這位小夥子有多大能耐,而是米芾對他的名字非常滿意。
小夥子名叫段拂,字去塵。米芾思忖:這名兒好,拂去塵土,夠乾淨,配當我的女婿。
(倪瓚)還有一位患潔癖的名人,能和米芾媲美,他就是明初畫家倪瓚。這位仁兄的潔癖可謂登峰造極,空前絕後。
他不但有專人隨時清洗筆墨硯臺,還僱人每日兩次清洗庭院裡的一顆梧桐樹,硬是將它活生生地洗死了。倪瓚的茅房是專門建造的,好似一座空中樓閣,還在便池中鋪上了一層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
更誇張的是,倪瓚命僕人上山取水泡茶。水取回來後,倪瓚吩咐下人,把取水人身前的一桶水用來泡茶,身後的一桶水拿去洗腳。原因是身後之水有可能被僕人的屁汙染了。
當然了,這幾人的潔癖趣事雖然好笑,但還情有可原,至少沒造成什麼嚴重後果。可春秋時期的邾莊公就不一樣了,他居然因為潔癖丟了性命。
話說在一個冰天雪地的晚上,邾莊公宴請手下大臣夷射姑。君臣二人酒酣耳熱之際,夷射姑內急,起身上茅房。剛走到門口,卻被又冷又餓的守衛攔住了,伸手向他要肉吃。
按說這個夷射姑平時待手下人不薄,轉回身給他取一點不就完了。偏偏這時夷射姑的酒勁上來了,加上他正尿急,於是奪過守衛的木棒,邊敲他的頭邊呵斥到:“不長眼的東西,沒看到我內急嗎?”
(邾莊公)這個守衛至此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夷射姑。
時間來到了第二年春天,氣溫回暖,草木復甦,鮮花綻放。邾莊公饒有興致地登上城樓賞春。
突然,一幅讓他不能容忍的畫面映入了眼簾:只見一名守衛提著水桶,將地面灑得到處都是水。這還了得,邾莊公本就是一個出了名的潔癖患者,馬上拘捕了守衛。
守衛“據實”相告:“我不是故意的,只是夷射姑在那裡撒過尿,我正在清洗。”可憐的夷射姑就這樣被邾莊公通緝了,不過他跑得倒挺快,溜之大吉了。
爆脾氣的邾莊公聽聞訊息後,一下子從床上跳了起來,準備去追。誰知不小心扎進了熊熊燃燒的取暖炭盆裡,被嚴重燒傷。後來醫治無效,送了性命。
《左傳》對這事兒記載如下:“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
(參考資料:《左傳》《宋史》《可書》等)
回覆列表
時間飛逝,每每坐下來撥弄文字的時候,不經意間,思緒就會飛馳,飛馳到往昔的場景之中,與那時的時空對話。
記得,幾年以前,我曾放下了很多牽絆,回到住處,過了一段相對安定的生活。
那個時候,不用早起,不用晚睡,一切,井井有條:餓了,自己做飯;困了,倒頭就睡;閒了,要麼翻書,要麼看電影……
這樣的日子,是我工作以後,前此未有的一段;猜想,這樣的日子,也是我再次工作之後,後此不會再有的一段;除非退休,除非人生有別的重大變動……
我不是那種大開大合的人;所以,我做不到瀟灑地放下一切,去任性地生活。雖然,我知道,人生也就那麼會事,人生也就那麼短短的一瞬;但是,還是做不到放下。
那一段安定的時光之中,我看了很多電影。那些電影,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讓我從中有太多的感悟。
那些電影,或許,劇情只是在講一個小小的人物;或許,劇情只是在關注社會之中一個非常普通的現象;或許,劇情只是在演繹一個從來沒有人注意到的微小群體……但是,其中往往能夠映射出人性的光輝,能夠照見人性的關懷……
想來,這一切,我永遠都會記得。
至今,仍然清楚記得,有一部名叫《盡善盡美》的電影。
那部電影,演的是一個有潔癖(強迫症)的老頭,演的是他與一個帶著哮喘病孩子的女人的故事,演的是他潔癖的轉變,演的是他人生態度的轉變……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回頭去查了一下《盡善盡美》的資料。
那部電影是1997年拍攝的,距今已二十餘年,恍若隔世之間,頗有值得紀念的意義。
關於那部電影,這裡我就不再多說了。
我之所以記得那部電影,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電影中那個老頭的潔癖,讓我印象至深,至今不忘。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在外在、在信仰、在表現上……是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這種不一樣,會讓大多數人不安。這種不安,會導致一些人的反感、排斥、甚至是暴力罪行等等。但是,當大家真實走進那些與我們有所不同的同類時,可能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有善良、有仁慈;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會犯錯,也能夠知錯就改……
所以,在面對我們的同類時,作為人,首先,我們要有人性的美好,這才是這個世界好下去的希望和唯一出路。
讀清人筆記,也有記載潔癖的事情。
看到關於潔癖的記述,於是,先有了上面的一段文字。
下面,就來看一看清人陳恆慶在《諫書稀庵筆記》的《潔癖》一節中,關於一例清人潔癖的載記。
在說其事之前,先說其人。
陳恆慶筆記中的這位主人公,他稱之為“裕相國齋田”。
那麼,這位相國裕齋田又是誰呢?
關於裕德的資料,並不多。
所以,這裡就只能依照《清史稿》列傳二百二十七《裕德傳》,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裕德,字壽田,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撫崇綸之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編修;累遷為侍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充鹹安宮Quattroporte;五轉至內閣學士,督山東學政。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擢升工部侍郎,調任刑部。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升遷理籓院尚書,調任兵部。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為協辦大學士,又授體仁閣大學士。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充任會試Quattroporte。明年(公元1905年),改任東閣大學士。卒,諡文慎。持躬謙謹,禮賢下士,人有一得之長,則譽之不容口,時人皆稱之。
從《清史稿》中裕德傳看,這位裕相國的仕途還算順暢,特別值得稱讚的是裕相國的禮賢下士。這一點,也是他最最值得敬仰的!下文雖然是在講裕相國的潔癖,但是,從中也可以看見他性格中從善的一面。
話說,裕齋田相國有潔癖。
因為潔癖的緣故,所以,裕相國的禁忌非常多。
據說,裕相國的家中,凡是他常坐的地方,從來都不讓別人坐。他掀動簾子、開啟風門時,手捏過的地方,也從來不讓別人捏、動。
裕相國在其執掌的部署裡面辦公,審閱簽署檔案時,部署裡辦事的官員都知道他有潔癖,在給他呈遞毛筆時,都是輕拈筆管的頂端,呈遞過去。因為筆管中間是裕相國拿捏的部位,所以,大家都會自動避開。
潔癖之外,裕相國還很講究,遇到四離四絕的日子,他一定會呆在家裡,絕對不會出門,也不會審閱檔案。
所謂四離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稱為離日;四絕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四離為四季之開始,四絕為四季之終末,古人害怕窮盡,總結之後,認為這幾個日子不吉。所以,一般不在四離和四絕之日操辦大事,因為他們覺得,這幾個日子於事多有妨害。
裕相國所穿的衣服,乾淨整潔,纖塵不染,而且平整妥帖,不見一絲皺褶與印痕。
裕相國在所執掌的部署辦公時,坐得時間久了,衣服上偶爾會有褶疊,回家之後,他會讓人用熨斗熨燙平整。
有一天,天已傍晚,裕相國步行到了一個巷子口。
巷子口有一家賣烤羊肉的,裕相國就在那邊吃了起來。
那個時候,一到冬天,京師滿街都是手挽車。
手挽車上載著羊肉、鍋壚、酒壺、木炭等。做小買賣的人,會現切羊肉用木炭來烤,然後賣給行人。
這似乎就和現在的燒烤差不多。
雖然都是燒烤,但是,那個時候的吃法和現在還是略有不同:
吃燒烤羊肉的食客,都站立在手挽車旁邊,一隻腳踏在地上,一隻腳蹬在手挽車上,拿著筷子吃。
這一天,剛好下過雪,突然間跑過來一隻狗。這隻狗聞著肉香味,一下子就竄到了手挽車邊。因為下雪,所以,狗的身上全是還沒有融化的雪花。
裕相國吃得正香,這隻狗忽然就從他的兩腿之間鑽了過去。這一鑽,事情就大了。裕相國的白狐裘衣,被這隻狗給弄髒了。
這隻狗的動作,一下子就中了裕相國的忌諱。他非常懊惱恨氣,羊肉也不能吃下去了。
然後,裕相國就命令僕從把那隻狗給抓起來綁了,然後,還剁掉了那隻狗的尾巴以發洩心中的惱恨。
這個做法,其實還是很可議的。
裕相國虐狗這件事情,正好被筆記作者陳恆慶給碰到了。
陳恆慶笑謔著對裕相國說:
“古語有云‘貂不足,狗尾續’(即所謂的狗尾續貂),請裕相國把狗尾巴給我吧,正好我的貂皮褂子壞了,我好拿回家去用這狗尾巴補一補。”
陳恆慶接著又說道:
“今天的天氣太冷了,我的裘皮褂子沒辦法禦寒過冬,如果相國嫌棄自己的狐裘被狗弄髒了,您可以把它送給我啊!”
然後,大家一笑而散。
看來,那個時候的相國,官架子似乎並不是那麼大;
看來,那個時候,相國並不那麼森嚴可憎。
裕相國回家之後,對自己的家人說:
“剛才那位在路上與我笑謔的人,是位山東漢子,他現在在朝廷做給諫(清為六科給事中別稱),是我的朋友。”
裕相國還說:
“這位山東人,他似乎不那麼愛乾淨,食量很大,身體強健,他已經五六十歲了,仍然可以徒步走十多里路。”
裕相國最後感嘆到:
“看來,我以後也不要再自討苦吃了。”
從這以後,裕相國的潔癖慢慢就改過了。
陳恆慶聽到這些話之後,說道:
“我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對裕相國進行勸諫,裕相國能夠從諫如流,真可以說是賢良的相國了!”
最後,再補充一下文中的相關資料:
四離四絕。
中國古人透過對自然和天體執行的研究,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四離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稱為離日;四絕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叫做絕日。
《玉門經》中說:
“離者,陰陽分至前一辰也。”
分就是春分和秋分,至就是夏至和冬至;前一辰就是前一天的意思。
春分前一日叫做木離;夏至前一日叫做火離;秋分前一日叫做金離;冬至前一日叫做水離。
四離日在“黃曆”上一定是寫著“日值四離,大事勿用”的字樣,是一般擇日忌用的日子。
《玉門經》中說:
“四絕者,四立前一辰也。”
一年中共有四個“絕日”。
“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故先一日為絕也”。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