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民學歷史
-
2 # 魁哥說歷史
諸葛亮,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本來是一個躬耕南陽的隱士,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從此開始了報答知遇之恩生涯。
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隆中對》戰略,並以此為藍本,開始聯合東吳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收割荊州,進入益州,奪權漢中,開創了霸業。尤其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更加兢兢業業,為國操勞。
新登基的小皇帝劉禪啥都不懂什麼事情都依仗著“相父”諸葛亮。“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無論是蜀漢的內政,還是打仗的事,諸葛亮就可以處理,劉禪一般只是在年終時管管祭祀的事情。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積勞成疾,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累倒在工作崗位之上,於五丈原前線溘然長逝。他本想的是在臨終前,發揮一下餘熱,為蜀漢多打下一片土地,為蜀漢解決掉勁敵司馬懿。然而,司馬懿採用“烏龜戰術”,打死不出戰。
諸葛亮為引誘司馬懿出兵,用了各種辦法,如送給司馬懿女人穿的衣服,嘲笑司馬懿不敢出戰,還不如當個女人,回家看孩子去。然而,善於隱忍的司馬懿欣然接受諸葛亮的李文文,不但沒上當,還套出使者的話,知道諸葛亮命不久矣。
司馬懿能耗得起,諸葛亮的身體耗不起啊。他在臨終前,向後主劉禪的使者尚書僕射李福託付後事。諸葛亮說道:“在我百年之後,蔣琬可以委以重任,執掌國家大事,蔣琬之後,費禕也可以管理國家大事。”李福連忙又問道,那麼蔣琬和費禕這兩位賢臣之後,誰還可以擔負國家重任。諸葛亮沒有回答,表示他也不知道了。
諸葛亮在託付國家大事之前,曾向後主劉禪報告了自己的家產,到底有幾畝地我,幾棵樹。那麼他為什麼要如實上報自己的家產底細呢?
有人說,這是後主劉禪要求的,在國家法律裡面規定的,開展廉潔勤政建設?整個國家大事都是丞相諸葛亮管理,大部分制度都是諸葛亮決定的,他並沒有規定上報家產這項制度。當時蜀漢有錢有勢的官員,也不會非常配合,如實上報自己到底有幾畝幾分地的。
諸葛亮自己主動申報家產,其實是為了廉政建設。他深知,一個國家能否繁榮昌盛,主要看這個國家的官員是否廉潔奉公。“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諸葛亮為了搞好廉政建設,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清官的旗幟,先報告自己的家產。諸葛亮是百官之首,他報告了自己的家產,做了表率,手下官員自然會跟著報告自己的財產。只有官員財產透明瞭,才能防止有人中飽私囊,貪汙腐化。
那麼,諸葛亮到底有多少財產呢?他算不算一個清官呢?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諸葛亮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還有十五頃土地,足夠我的子孫衣食無憂了。至於我外出北伐,有國家供應,我也不需要其他奢侈品。我若死了,也沒什麼多餘的錢財,沒有辜負皇帝的重託。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派人調查諸葛亮家產,真的就是諸葛亮所說的那些,沒有多餘的了。
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書信中,表明自己僅有十五頃土地,八百株桑樹,家產到底是多,還是少呢?
八百株桑樹看著數目不少了,十五頃土地看著也是非常多的樣子。由於三國時期距離現在非常久遠,不知道八百株桑樹到底價值多少,而十五頃土地根據東漢時期的度量衡制度,相當於一千五百畝,然而東漢的一畝約等於現在的0.5畝,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十五頃土地大約是現在的七百五十畝,即499500平方米,確實不小了。也有讀者認為諸葛亮佔據如此大面積的土地,應該不是一個清官吧?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清官,他的土地面積和其他官員比較一二便知。參考《晉書食貨志》中西晉官員的土地面積,可以比較一二。
該書記載:“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
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肯定是一品大員,只有十五頃土地,竟然只和第八品官吏的土地一樣多。他難道不算一個天大的清官嗎?答案顯而易見,諸葛亮是蜀漢,乃至整個三國時期的一位難得的清官。
-
3 # 般若自在
首先諸葛亮是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外交家,書法家,他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謀略過人,輔助劉備建立蜀國基業,令天下三分,是歷史上了不起的預言家,智慧的化身。莫說桑樹八百,田地十五頃,再多十倍,諸葛亮也值得擁有,他生活素樸,不貪求名利,已經不能用清官二字來形容他,劉備去世後,他實際上就是蜀國的核心力量,所有的事務都要他去操心,七出祁山,壯志未酬身先死,也可以說諸葛亮是被活活累死的啊,他真正做到了,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如神一般存在的人生,受到後世後人景仰,他的才華也猶如點點繁星,千百年來光耀中國歷史的大地。
-
4 # 西門不帶刀
我不想憑著一腔熱血說諸葛亮是個清官或者說是個貪官,我想完全透過資料來說話。
在評價諸葛亮的800顆桑樹,十五頃田地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三個前提條件:
1.桑樹的特性。
2.漢代的田畝。
3.成都的面積。
1.桑樹的特性。桑樹是高大樹木,一顆10年以上的桑樹直徑可以達到一米。高度可以達到15米以上。諸葛亮做了蜀國十幾年的丞相。我們相信這些桑樹都是差不多這個尺寸。
這樣一顆桑樹的佔地面積大約為50-70平方米(要考慮到樹冠)。我們取中間60平方米計算。
800顆桑樹,佔地面積大約為5萬平方米。
2.漢代的田畝大小漢代一頃地大小相當於現代的50畝地。現在的一畝地等於666平方米。
諸葛亮有15頃地等於750畝地,約等於50萬平方米。
3.成都有多大?現在成都的面積,大約為1.45萬平方公里。我相信在蜀漢的時候,成都肯定沒有現在大。為了計算方便,我把三國時的成都按照1萬平方公里計算,也是隻多不少的。
而成都的1萬平方公里也不可能全部都是耕地。按照中國耕地平均佔比大約20%計算。三國時成都的可耕地面積約為2000平方公里。
一平方公里約等於100萬平方米。
諸葛亮擁有的土地面積佔比等於:
55萬平方米÷2000平方公里×100萬平方米×100%=0.0275%
諸葛亮個人擁有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成都可耕地面積的只佔萬分之三不到。
家有千萬,帶毛的不算,固定資產也不算。不說諸葛亮有沒有錢,只說諸葛亮所擁有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成都不到萬分之三。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清官,我就不敢多做評價。
-
5 # 好奇觀古今
算,你能想象當時的丞相的權利到了什麼程度嗎?丞相利用這些權利做了什麼?
歷史上少見的各項業務能力都到達了一流水準,而且私德無可挑剔,為了極度難以實現的理想(奮鬥半生,能讓政敵心服口服,司馬炎令人蒐集村夫生平著書十餘萬字給下屬當楷模學習,這種人在中國歷史上又有幾個呢
尚未出山便寫出隆中對分析天下局勢,重要的是還做到了
從未獨當一面領軍打仗,第一次掛帥就一戰平定南蠻,並培養出無當飛軍擁有了較高戰鬥力的野戰部隊
五伐中原,收姜維斬張郃敗司馬,以劣勢國力逼得司馬懿當時一線統帥龜縮不出
國家治理,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同時期國力最強的魏國可是民有菜色
為人者忠君愛國,不以權謀私,出師表流傳千古,一國丞相留給後代的只有八百桑樹,薄田十五頃,諸葛瞻以死報國,幼子拒絕仕晉,黃權在諸葛亮死後反應: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陳壽的父親是馬謖參軍,遭到了諸葛亮的髡刑,而陳壽作《三國志》,上表給已經統一天下的司馬炎,其中評價諸葛亮:
“應變將略,不是他所擅長的”“他的才能也就跟管仲、蕭何差不多吧”
然後司馬炎看完說:
“哎!如果這個人來輔佐我,我還怎麼會費這麼多功夫呢?”
-
6 # 街談巷議
諸葛亮何止是個清官,按照他的地位和應得的俸祿,應該遠遠不止這點的財產,我反而覺得六次北伐導致蜀漢兵疲民困,國庫空虛,軍需供給不足,諸葛亮應該縮減和捐獻了自己該得的俸祿,還把一部分俸祿充入了國庫,這才是為什麼他的遺產僅有八百株桑樹和十五頃田的原因。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國志》
如上,諸葛亮的財產詳情來自於他向後主的上書中,裡面提到自己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以及十五頃薄田,以作子弟衣食之資,略有餘至於自己的隨身衣食皆來自朝堂供給,衣食既足,也就無需再新增其他產業,再置辦家財。等自己去世的時候,家裡沒有多餘的衣食,外面沒有多餘的財產,以不負陛下。
後來諸葛亮死後,果如其言。
為什麼諸葛亮後來能封神?並且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對民間崇拜諸葛亮的風氣推波助瀾?並不單單是因為諸葛亮智計過人,更重要的還是他克己奉公,真的是為蜀漢鞠躬盡瘁,可以說是人臣的典範。
做臣子能做到諸葛亮這份上,也是千古難得。
我們算一算諸葛亮的俸祿。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建興元年,後主登基後,又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又領了益州牧。
蜀漢的制度和爵軼幾乎都承襲自漢朝。
丞相是百官之首,輔佐天子,助理萬機,早期的時候丞相能開府,其下置兩個長史,秩比千石。而丞相本身則是金印紫綬,秩俸萬石。
而諸葛亮的爵位是武鄉侯,鄉候是漢朝的爵位,蜀漢封侯都是實封的,都有實際的封地,可以“食邑可臨民,臨民可治事”,也就是說可以前去就國。雖然這個國比較小,也就一個鄉制。
漢代的計量標準是30斤為1鈞,4鈞為1石。漢代的斤比現在的斤小,大約只有現在斤的一半,而漢代的一畝也比現在的一畝稍小,漢代的一畝大約465平方米,而現代的一畝大約為666平方米。
因此我們可以大約算出,諸葛亮作為一個丞相,一年的俸祿大概價值1200000(漢)斤。而漢代的糧食畝產量是非常低的,而且這個畝產量長期沒有任何的進步。
《前漢紀》中有記載說,一個農戶家有五口人,成(男)丁的兩個,能耕種不到百畝的土地,一百畝地,一年的收成也就300石,也就是說1畝地一年也就產糧3石,也就是360(漢)斤,換算現代的計量標準,也就是257斤。這裡的作物大多是指粟。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
也就是說諸葛亮一年的俸祿大約相當於3340(漢)畝地的產出。
當然也有一些良田,畝產會稍微好一點,畝產能達到300~400斤的也有,不過這種畝產這麼高的田很少,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會在上書中寫著“薄田十五頃”的緣故,說明他的這14頃田產量不高,屬於質量一般的中田。
州牧作為一方主政,軼比二千石。
秦漢的糧價有低有高,地價也有高有低,我們按一般來算。平均價格大約是1石糧食=60錢。
漢代的土地價格有高有低,從文獻記載來看,一畝地的價格從一千多錢到三四千錢的價格都出現過。漢武帝時地價一畝一千多錢,到了漢末地價漲到了一畝地三千。我們也取箇中值。
坐詔賜冢地陽陵,當得二十畝,蔡盜取三頃,頗賣得四十餘萬。
田五畝,畝三千並直萬五千。《漢樊利家買地鉛券》
也就是說諸葛亮一年的俸祿12000石,大約能買3.6頃地。這只是單純的俸祿,還不包括諸葛亮身兼的其他職務的俸祿、爵位所帶來的產出以及皇帝三不五時的賞賜。
比如入蜀之後,劉備就曾經對功臣大肆封賞。這些賞賜就足以讓諸葛亮置辦其日後所有的財產還有餘。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一般來說,錢能生錢,原始資本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窮人很難翻身的原因,因為沒有原始資本。所以能買得起地的人憑藉產出,能夠地滾地買到更多的地,這也是為什麼土地兼併到了後期,地主尤其是大地主手中的土地會越來越多的原因。
比如下面這個圖,一個小農家庭一年下來能有個收支平衡都是老天眷顧,風調雨順的好年成才能有這種好日子,稍微一遭災,家庭就會破產。
所以諸葛亮留下的那些遺產最多也就相當於其四五年的俸祿。
他在蜀漢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即便就拿個死工資,不搞一丁點兒貪汙腐敗之類的勾當,也不可能只留下這麼一點財產。
所以我個人覺得他是把自己絕大部分家財填充了國庫,以供軍需。
-
7 # 開著皮卡打坦克
怎麼可能就這一點,我不知道的這是不是三國演義裡寫的好長時間沒有看三國了,細節基本上都忘乾淨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完了諸葛亮連自己都養不活更不用談養家了。在漢朝一名成年男子至少需要100畝地才能養家,詳情見《漢書,食貨志》中提到: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這裡解釋一下漢代的一畝和東周的一畝相同,100畝大約是現代的22.4畝,1石(計量糧食的石是容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糧食約等於27斤,也就是說100畝產糧約2700斤。如果按照漢代的計量單位來說的話諸葛亮家只有15畝的話,那他家每年也就能產405斤糧食,這給誰吃?所以可以確定的是這句話肯定是後世人寫的,肯定不是諸葛亮的真實情況。
實際上諸葛家本身就是當時的世家大族,在漢初就是名門望族,他老婆黃月英家裡也是荊州的傳統世家,這麼可能會缺錢缺地。首先我宣告一下我是很討厭清官這種說法的,自己看看歷史上那些所謂的清官,不是懶官當幾年混工資啥貢獻不做就滾蛋的,就是一天到晚不知道在搞些什麼破事的,具體參考明代的清流,人家是不貪啊但人家有的是辦法搞錢啊,比如經商然後阻止國家收商業稅還美其名曰:陛下不可與民爭利,最後搞得國家財政崩潰,說實話這些人還不如嚴嵩、魏忠賢呢。
至於諸葛亮,他清不清官已經不重要了,人家能保證一個戶籍人口只有94萬的國家能在兩大強敵的夾縫之中生存那麼多年,而且內部矛盾平衡的那麼好,他幹啥都不為過。
-
8 # 百里無風
按這個標準的話,肯定是個清官,我們大概算一下古代一頃相當於50畝地,15頃是750畝,外加800株桑樹,相當於現在的半個村子的土地。那時相當於一個小地主的家庭。我們還要明白三國時期,戰爭頻發,地廣人稀,農民的耕地還是比較多的,那時一畝地的糧食產量較低,那時五畝地的嗯量相當於今天一畝地的產量,桑樹就是養蠶抽絲,做衣服用的。一國丞相有這點資產,已經算是清貧的好官了,他還要養活一家人,家丁們也是靠他養著呢?還有諸葛亮封的是武鄉侯,就相當於現在一個鄉鎮的稅收歸他支配了。
所以說諸葛亮算是一個清正廉明,為國家鞠躬盡瘁的好官了。
看到這裡了,麻煩給個贊吧
-
9 # 漢闕故人
當然算是清官。因為當時土地多,人口少,不象現在人口多,土地少。作為一個丞相,特別是諸葛亮這個丞相,是軍國大事,一切皆由亮決的丞相,可謂位高權重,炙手可熱。家中僅桑八百株,田地十五頃,其實是很少的。諸葛亮的確是忠臣,清官。他的優秀品質是官員們的楷模和榜樣。
-
10 # 董江波
三國時期蜀漢的臣相諸葛亮,那絕對算是清官了。
第一,諸葛亮自己家,本身就是當地的豪門富戶,雖然兄弟幾人,但每個都分得豐厚的田產,那是沒問題的。何況,他的兩個兄弟,一往東吳,一往魏國,三國全投資。而身在蜀國的田產,大多歸了諸葛亮。
第二,諸葛亮老婆黃月英家,更是當地的大戶,而且,黃月英家是當地名士兼大戶,且岳父黃承彥僅此一女。所以,黃家的房產,也均歸諸葛亮了。
按常理,諸葛亮本身的家產,可不止桑樹八百株,田地十五頃,應該是數倍甚至十數倍這個數字。
這個數字,在當時,最多就算是一個小地主了,跟諸葛亮臣相的身份,根本不相配。
但身為蜀漢的臣相,諸葛亮肯定深諳教子育人之道,所以,知道留給子孫後代,不要過多的財富,才是安身之道。
同時,諸葛亮當然知道,後主劉禪,甚至劉關張三家的勢力,對他是有忌憚的,因此,這財富,夠用就行,再多,意義不大。
-
11 # 內蒙農夫
武候家的這點資產,相當於成都的一個大戶而己,子孫皆靠自身努力,也就是我們說的自力更生吧,身為蜀漢丞相,年俸多少,還用算麼,其妻黃氏乃名家之後,其父黃承彥老先生也不是一般的人,這點家底,說明諸葛高明,財大易招殺身之禍,要不然,諸葛死後,後主查其家,深為感動,對其家族依然如故,不說別的,為相多年,光賞賜也不止這點吧,諸葛軍師競然分給了軍隊,否則,豈是這點薄財。
-
12 # 中國龍507
諸葛亮當然是清官在丞相位子上
1`桑樹八百株
2丶田地十五頃
不算富裕這些桑樹、田地僅供相府日常生活開支都困難根本算不得貪官!
八百株桑樹不過佔地幾畝能養多少蠶?
田地十五頃在漢代生產力低下能產出多少糧食?能夠供多少人一年之用食用?
假如按今天1公頃=15畝粗略演算法也就二百來畝充其量就是一個生產隊的土地面積!就按今天的水平每畝1千斤的產量也就2萬多斤糧食折價每斤1.30元計算又能賣多少錢?所以說諸葛亮根本不算貪官!
-
13 # 雪流星落
古時一頃50畝,十五頃不到1000畝地,800棵桑樹!放在現在,種糧大戶?農場主?估計連一個縣城首富都混不上!放在諸葛亮身上,高度拔的有點高!
首先我們要看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應該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一份奏摺“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啥意思?意思是臣有桑樹800株薄田十五頃,足夠安頓子孫後代了!
出處找到了,那麼我們來看這所謂800桑樹,十五頃田到底什麼價值?購買力咱們不說,就說吳國蕩寇將軍蔣欽去世,孫權賜予其兒女200頃田!《晉書》中記載,九品官十頃,八品官十五頃,七品官二十頃……這樣難道還不清官?這是什麼精神?這可以算是高官主動申報財產明細啊!
再看800桑樹,這些樹在哪?誰的?據傳,諸葛亮看到家中院子太大,於是在其種了800桑樹,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尚還問,種桑樹幹什麼?諸葛亮讓其思考,後回答,可以養蠶,紡絲!你看看,人家自己種的樹,留給自己後代,還不清廉?
享受八品的待遇,自己種樹留給孩子,這樣再不清官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
三國演義中劉備入川封賞群臣,因為關羽不在蜀中,劉備遣使齎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蜀錦一千匹,賜與雲長。其餘官將,給賞有差。殺牛宰馬,大餉士卒。開倉賑濟百姓,軍民大悅。這樣看,給諸葛亮的封賞絕對不會少!演義雖然不是正史,但絕對不會沒邊沒際!
這樣再看諸葛亮的800桑樹,十五頃田,真的很少很少!在當時的蜀國,其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以他的貢獻,輔佐劉備父子,這些受之無愧!
-
14 # 老狼4499
我認為貪官和清官,決定於當時的社會制度,在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統治下。他的分配製度是了為了皇權制度而服務的。要按當時的標準他是一個清官,
-
15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了諸葛亮的生平事蹟。在這個傳記中,詳細記錄了諸葛亮為了蜀漢政權嘔心瀝血的所作所為。他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就一心一意的為劉備政權服務,他為劉備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劉備去世時,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了劉備的託孤重任,許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從此,為了實現他的諾言,他開始了獨立支撐蜀漢政權的歷程。
諸葛亮先是南征蠻中,八月渡瀘,七擒七縱孟獲,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然後又集中兵力,開始了對曹魏的北伐。諸葛亮一生中,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他在戰爭中逐漸成長,到最後,曹魏對他只能避而不戰。可惜天不假年,由於多年的勞累,諸葛亮積勞成疾,終於病死在第五次北伐中。
在《諸葛亮傳》中,還專門提到了一件事。就是諸葛亮曾經專門向劉禪上表,說起自己的家事。在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諸葛亮向劉禪上表說到自己的家事,無非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讓劉禪安心。當時的諸葛亮大權在握,可以說,蜀漢的軍政大權都在自己的手中。有權臣之名,又有權臣之實的諸葛亮,為了解除蜀漢君臣的疑懼,明明白白的說明,自己將全部家族安置在成都,就在劉禪的眼皮底下。以自己全家的生命安全向劉禪表白,自己對漢室的忠心耿耿不會改變的。
另一方面,則是向全天下的百姓和三軍將士昭示,自己為了光復漢室江山的理想,與大家同甘共苦,不營私利。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本是不應該親自率領軍隊出征的。但是,諸葛亮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還是決定幹冒矢石,不懼威脅,親自指揮軍隊作戰。
在這種戰爭的狀態下,蜀漢百姓的負擔是很重的。作為一國的實際掌控者,諸葛亮要以自己做榜樣,樹立起堂堂的正氣。只有這樣,蜀漢才能上下一心,共度難關。
但是,有人提出來,諸葛亮自己說,他的家裡有八百棵桑樹,還有十五頃的土地。這在一般人的眼裡,也是一筆比較大的財富。這樣看,諸葛亮是不是一個清官呢?
我們可以先看看當時蜀國的情況。當時的蜀國並不缺乏土地,缺的是人口。在三國時期,蜀國是人口最少的國家。正是因為人口少,諸葛亮費盡心神,連少數民族的人員都徵調了,才建立起十三四萬的軍隊。
十五頃薄田,在當時的蜀漢根本就不算什麼。可以說,如果你想要土地,到處都有荒地讓你耕種。在當時的關中、漢中,經過長期的戰爭破壞,和曹操的遷民,可以說是赤地千里,萬畝良田都無人耕種,無主之地到處都是。
而諸葛亮只佔有了十五頃的薄田,八百株的桑樹,而不是去佔有更多的土地和桑樹,這是因為,這些家產是他留給家中子弟的生活根本。他是按照自己家族力所能及的情況去擁有的。他這樣做,也是出於自食其力的態度。
如果諸葛亮想要多佔土地,他一不會去佔有貧瘠的薄田,二不會去只佔有僅夠家族人口生存的土地。從這一點上看,諸葛亮恰恰是一個清官。
有人又有了疑問,認為諸葛亮的家產從何而來?他既然說他的一切供給都是來自公家。而且他說自己死的時候要做到“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而且史書記載,他死的時候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那麼他哪裡來的錢財購買產業呢?
我們如果仔細看史書,就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三國志蜀書六》中,記載了劉備在奪取西川后,對諸葛亮等人的賞賜情況。史書記載道: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這次賞賜是史書明確記載的,這是劉備為了表彰這些功臣的業績,同時也是為了給他們安家的獎勵。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死時家無餘財,那麼這筆錢除了日常花銷,那就只能是用來購買家產了。
五百斤金子,一千斤銀子,加上五千萬錢及錦緞,就算是諸葛亮日常花銷一部分,也會剩下不少。以這麼一筆鉅款去購買十五頃薄田,八百棵桑樹,作為身為丞相的諸葛亮,能不是清官嗎?
-
16 # 微山秋水
諸葛亮這15頃土地,如果放在現在的深圳白石洲,確實是值錢了,問題是那時是蜀漢時期的漢中,靠天吃飯的年代,這點地充其量也就是個小地主的水準。
桑樹八百,更不值得一提,咱是種過桑養過蠶的人,知道這東西的投入產出比,毛毛雨。
要看一個人是不是清官,看看他的遺產就知道了。據說,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後,劉禪派人查過他的財產,結果這丞相一家生活拮据,家人連一件新衣服都不捨的置辦。
因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評價諸葛亮的字可不是壘出來的。他不僅僅是個清官,又是能官,還是個賢臣。
-
17 # 王__浩
諸葛亮 原則上面不是一個好官,為了一己之私,一心北伐,致蜀國頹廢,如果不是人言可畏,估計自己得做蜀國君主了!
-
18 # 靈石蘊
諸葛亮是正兒八經的以國為家
凡事就怕對比,我們先來看看十五頃地在當時屬於什麼概念在晉書中有記載,司馬炎滅掉東吳之後分地定租收稅,收多少租稅不提,每一家有多少地呢?史書中說,兩口之家,男子一人佔地70畝,女子佔地30畝,這就是說兩口人一共有地100畝
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古代一頃地100畝,諸葛亮家的十五頃地,就是1500畝
諸葛亮一家有多少人?諸葛亮早年沒生出兒子,他大哥給他一個,叫諸葛喬,後來自己又生了一個,叫諸葛瞻。如此,理論上,諸葛家能分出三個兩口之家,按照兩口之家100畝地算,諸葛亮家總共應有地300畝
諸葛家有田1500畝,這樣看來,如果諸葛家是普通百姓,他們家超過標準1200畝,也就是說他們家佔了12家的地
可諸葛亮家不是普通百姓啊,他是士大夫階層
我們再來看士大夫階層在那時候是什麼待遇,還是以晉書為標準。西晉王朝實行九品中正制,每一品待遇都不相同,就土地來說,晉朝規定
第一品佔地50傾,而後每次一級別遞減5傾,這樣到第八品時,他們就佔地15傾,第九品則佔地10傾
其官品第一至於第九,各以貴賤佔田,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諸葛亮家的15傾地,放在西晉王朝,相當於一個八品小官
按照諸葛地位而言,他拿50傾綽綽有餘吧,這麼一比較,諸葛亮還少了35傾,也就是少了3500畝
其實,按照晉朝規矩,諸葛亮為武鄉侯,是有封國的
而有封國就可以在京城有田,諸葛算不得親王享受不了大國待遇,拿個次國待遇應該沒問題,如此,京城應該有地10傾,合計有地4500畝
國王公侯,京城得有一宅之處。近郊田,大國田十五頃,次國十頃,小國七頃綜上,桑樹一塊不說了,就土地而言,諸葛亮如果是普通百姓,他們家就侵佔了12家良田,如果是士大夫階層,諸葛亮則少了4500畝地(不算封國土地)
而諸葛亮真的是士大夫階層
-
19 # 小島知風
諸葛亮的地位可是蜀漢政權中的攝政王啊,也是相當於國家第二把手,他只有這麼點財產,還質疑他是不是清官?
在漢晉時期王公貴族像諸葛亮這個級別的人物,都是至少擁有幾百頃地,而諸葛亮的財產頂多和當時一個鄉村土財主財富差不多,要知道諸葛亮是屬於國家級領袖,如果他擁有三五百頃地都不為過,哪怕他擁有三五十頃地後世都能算他是清官,可是諸葛亮只有十五頃地,國家級高官的財產居然和小吏的財產差不多。
諸葛亮真是用一生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那句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放眼整個三國時代,除了吳國陸績和魏國田豫能與諸葛亮相比,整個三國時代沒有一個能再比諸葛亮為官清廉的人了。
吳國陸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清官,他也是《三國演義》小說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其中之一,但是陸績的個人品行遠比小說中高尚得多,前幾年陸績的事蹟還被拍成電視劇,由於榮光老師出演的《廉石傳奇》。陸績一生為官清廉,死後家無餘財,比諸葛亮還慘,但是陸績的官位比諸葛亮可差遠了。
魏國田豫是魏國時期著名的戍邊名將,最初是劉備在河北任平原令時期的幕僚,後來由於母喪辭別了劉備,之後河北被曹操統一,田豫就被曹操徵用。在曹彰離開河北之後向魏國中央推薦了田豫代替自己戍邊抵抗匈奴,田豫終其一生因為曾經和劉備關係親密,不被曹魏所重用,只是成為一方太守,始終不能進入中央任職,但是田豫為曹魏北御匈奴,南征東吳,立下很多大功,他始終清廉自守,臨死時連出殯的錢都沒有。
所以整個三國曆史中能和諸葛亮比廉潔的也只有田豫和陸績,但是他們倆都只是一方太守,沒有達到諸葛亮那個級別位置,所以在諸葛亮這個級別的高官,只有這麼些財產,恐怕諸葛亮的財產都不如咱們現代某些村長財產多。
-
20 # lyg影片君
原文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首先是桑樹八百棵真不算多,一大家穿衣服用。“薄田十五頃”的具體面積。按照東漢的度量衡制度,十五頃相當於一千五百畝,但東漢的一畝約等於如今的0.5畝,也就是今天的約七百五十畝,即499500平方米,其面積的確不少。按照當時的標準,這個面積其實是當時低階官吏的佔田標準。雖然並無漢末官吏佔田標準的具體數字,但從《晉書•食貨志》中西晉的制度可推測出漢末的標準。據該書記載:“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高居一品,竟然是第八品官吏的佔田標準,
回覆列表
我認為算是清官
一 我們不要已俸祿多少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清官,一個人的俸祿提現了官職和當政者對他的嘉許和能力的肯定,更何況高薪養廉是很多政府做的事情,尤其以新加坡為代表二 清官重要?清官重要,但是千萬不要是那種碌碌無為的那種庸官,比如明朝的海瑞,被各方勢力所利用,陷入黨爭,沒有給國家,百姓帶來更多的改變,我們需要那種治世之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