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言碎語嘮實嗑

    《詠春》

    春時春風春意濃,

    春聞春雷春之景。

    春雲春雨春天到,

    春花春草春發生。

    春遊春景春常在,

    春緣春結春深情。

    春心春動春會友,

    春來春往春送行。

    《春》

    春秀春天春至早,

    春風春吻春芽生。

    春雨春潤春心動,

    春花春豔春嬌容。

    春雷春喚春山綠,

    春燕春歸春飛鳴。

    春遊春景春色美,

    春客春贊春抒情。

    兩首小詩

    其中各八句詩,共五十六個字,裡面鑲嵌了,二十四個春字。充分體現出,小詩別有一凡風趣。

    溫柔二月春風早,

    吻蘇萬物春雨到。

    陽光浴愛春心動,

    滿園盡賞春花嬌。

    知足常樂

    2019年2月9日

  • 2 # 星座命理風水

    《春日》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青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合聲細細,

    鞦韆院落夜沉沉。

  • 3 # 虎氣生生

    古代詩詞中詠春的作品很多,也很美,但是別出心裁的要數韋莊的“思帝鄉”一詞,它描述了:“在杏花盛開的春天,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女,偶遇一個翩翩瀟灑的少年,少女心中充滿了勇敢追求幸福的渴望……”此情此景清俊明麗,令人耳目一新。

  • 4 # 棲哈丶

    描寫春天的詞,這是一個有點模糊但也較寬泛的概念。為什麼這樣說,詞,可以相對於詩,有唐詩宋詞的說法。詞,也可以理解為文章寫作運用中的詞語。但仔細看題,後面又有一首,無疑提問者還是問的是哪一首詩詞。

    春天到來,陽光明媚,春和景明。人們的感覺也變得興奮起來。抬頭看著藍天,孩子們放飛的風箏越飄越高,越飄越遠;漫步青青草地,空氣格外清新;更有鶯歌燕舞,花香盈袖,真是賞春樂無窮!

    但春天的到來,也會時時伴著風風雨雨,這像極了人生的經歷,不會總是一路花香,一路坦途。因此,我喜歡唐朝詩人孟浩然的那首《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抒寫詩人的情懷,如行雲流水。夜裡瀟瀟風雨,睡到天明。清晨醒來,聽那戶外鳥鳴雀啾,好不熱鬧。誰知道,這一夜風雨,又使多少花落枝折。詩人把春天大自然的景象,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來,道出了他內心的喜悅,同時也留給我們無盡的想象空間。

    春天的自然風光如此美好,我們又該如何趁著著大好時光,去描繪自己人生的畫卷呢?我想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夢想,各自的藍圖吧!

  • 5 # 劉楚雲817

    韓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都己過春節了,卻還未有芬芳的鮮花,到了二月,突然看到小草破土而出,萌動著春色,心中充滿了驚喜。春雪彷彿再也等不及姍姍來遲的春天,競然穿庭入樹,紛紛揚揚飄灑而下,自己裝點出一派春色。

    欣賞這首詩

  • 6 # 張家公子名無忌

    我推薦一首蘇軾的七律,這首七律可能很多人沒見過,但我保證大家讀了,絕對能被蘇軾描寫的春景所折服。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學家,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他的詞自不必說,名篇比比皆是,像《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他的詩,似乎以七絕見長,像大家熟悉的《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海棠》等都是七絕。蘇軾七律中的名篇倒是很少見,比較出名的應該是那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其他的,似乎大家都不熟悉了,其實蘇軾的七律寫的也很好,這不,有一天蘇軾在路上,看到了一幅春日景象,寫了一篇七律,簡直美爆了。這首詩如下: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 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這首七律是蘇軾在杭州時候所做,當時蘇軾任職杭州通判,巡視轄下各縣,這一天,蘇軾巡查完富陽縣,趕赴新城縣的途中,看到一片勃勃生機的春日景象,詩興大發,就做了兩首七律《新城道中二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我們一起跟著蘇軾領略一下杭州郊縣的美麗春天吧。

    首聯蘇軾用擬人化的手段,表達了行旅路上一種輕鬆歡快的心情:春日裡的東風好像知道我要出行一般,非常及時的吹散了陰雲,一連幾日的小雨也及時收斂。說明蘇軾的此次出行非常順利,“簷間積雨”表明了這場春雨已經下了很多天,但是作者一準備出行,春風就好像知我意一般,把陰雲吹走,頓時雨過天晴,詩人心裡非常高興,把東風比作老朋友一般知我心。

    頷聯寫作者抬頭望到眼中的春日景色:山嶺上浮著的雲,在晴空萬里下,就好像給一座座山峰戴上白白的棉帽一般,朝陽剛剛升起,才到樹頂,遠遠望去,彷彿在樹頭上掛著一個圓圓的銅鉦一樣。銅鉦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是圓的,這裡比作太陽。這兩句比喻非常俏皮,反應出作者在路上歡快的心情。

    頸聯寫作者觀望四周看到的景象。大家看看這美麗的景色:野生的桃花鮮豔嬌美,像在對著行人微笑,矮矮的竹籬笆,繞著一戶一戶的人家,碧玉般的柳樹在小溪旁隨風搖曳,而春日裡的溪水永遠那麼的清澈。作者這兩句,把路上見到的美景用短短的十個字概括進去,字數雖然不多,但讀罷景色躍然紙上。

    光有景顯得太單調了,作者在尾聯就寫人了,寫什麼人呢?寫得是春日裡忙於春耕的人們,詩人說住在西崦的人家應該是世界上最歡樂的人了吧,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食其力,婦女們煮芹燒筍餉春耕,這真如同世外桃源一般。這句充分反應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喜愛,也是是作者一路上歡樂心情的反映。

    蘇軾這首七律,以歡樂明快的筆調,描繪了一幅絕美的春日行旅途,是他七律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篇。

  • 7 # l貓眼

    盼望著,盼望著,我最喜歡的是朱自清的春,這篇散文詩把作者和我們一樣盼春的心理一句點到位了,然後又擬人化的描述了春天的景,物,春天帶給我們的陽光和喜悅。朱自清的春是我們學習過的最優秀的作品吧。

  • 8 # 我就是竹韻

    比較喜歡溫庭筠的《思帝鄉·花花》

    思帝鄉·花花/溫庭筠

    花花,滿枝紅似霞。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閒語,戰篦金鳳斜。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該詞寫女子在漫天春光裡對愛人無限的眷戀之情:千萬朵花兒開滿枝頭,像天邊的那滿目紅霞。美人佇立在香車上,收卷畫簾的羅袖,心神搖曳,對愛人牽腸掛肚。回頭與人閒語的時候,只見鳳釵金篦斜斜地簪住濃髮。莫非她的愛人也做了阮郎,春光都逝盡卻還不歸家。

    思帝鄉,詞牌名,又名“萬斯年曲”“兩心知”,由唐代詞人溫庭筠創調。

    帝鄉:指皇帝住的地方,即京城。

    這首詞以春景起興,開頭“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春光爛熳,百花盛開,環境很美。“羅袖”二句寫像花一樣、羅衣飄颻的女主人美人佇立香車、面對畫簾,觸景生情,思念愛人寸腸欲斷。由春日美景突轉到相思之情,“腸斷”二字把景與情的和諧氣氛打破,樂景哀情相映,使情更哀。

    “回面”二句寫女主人公坐在車上回頭與街上的熟人說話,看似平靜,實則內心焦躁、坐臥不安,頭上的鳳釵金篦都不停晃動,神態綽約,給人說話實為排除心中思念和煩惱。最後借用劉晨、阮肇典故,哀嘆愛人久出未歸。一個“惟”字,表現出女子的哀怨和無奈,也是對愛的專一和執著,使意更切。

    “斷腸”二字是文章靈魂,全詞時而繪景,時而抒情,時而將心情隱於動作之中,寄之於話語之內,運筆惟妙惟肖,將人的內在心曲揭示無遺,極富神韻。

  • 9 # 鴻鵠迎罡

    春天百花爭妍,萬物復甦,展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完全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季節。但在多愁善感的詩人眼裡,好花美麗不常在,美好景象是那麼短暫,人們還沒有好好享受春暖花開所帶來的悅目賞心,春天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了。

    於是,便有了傷春悲秋,詩人往往會把春天的短暫聯想到生命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唱出許多感傷春天的悲歌,詩詞裡散發著淡淡的憂傷,如同一個個被愛情傷害了的女子,春心被囚禁,悽美的讓人心生憐愛。

    實際上,關於傷春感懷的詩詞非常多,在我的印象裡,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無疑是最讓我喜歡的一首。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前一段寫春天的景色,杏花落了,小青杏長出來,燕子嘰嘰喳喳在屋簷下築巢,清清河水圍繞著錯落。寥寥數字把春天的美好景象描述十分生動。

    但接下來,筆鋒一轉,用柳絮這個容易隨風而飄的意象,反襯了春天雖然美好,但也有無情的一面,春風會把柳絮帶到天涯海角,這不正是跟遊子一樣,離開了家,四處漂泊的寫照嗎?

    第一段中的“殘”、“繞”、“天涯”等字詞用得非常巧妙,它們隱藏在春景的美好裡,給整首詞埋下了傷春的基調,這是蘇軾的高明之處。

    第二段透過描寫一牆之隔的佳人和行人,年輕的佳人在牆裡笑聲燦爛,春心蕩漾,沉浸在美好春景的喜悅裡,而牆外的行人,或許是一位歷盡滄桑的人,他先是被佳人動聽的笑聲感染,從這些笑聲裡回味到了曾經的自己,但他又無法一睹佳人的芳容,隨著佳人笑聲的消失,他就產生了莫名其妙的傷感。

    這情形就像在博物館裡看到了一幅令人怦然心動的藝術品,只能遠遠欣賞,卻無法佔為己有,所以就會產生寂寥惆悵的心情。

    當一個人的心靈從浮華歸於沉靜,從感性迴歸理智,面對自己曾經的年少輕狂和無知無畏,是否會感嘆生活的磨礪和恩賜呢?

    蘇軾這首哀婉清新的詞作,從開頭描寫春景,到最後上升到對人生況味的剖析,層層遞進,託物言志,寫進了生命的喜怒哀樂,實乃婉約詞中的上乘之作。

  • 10 # 簡秋習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因是自小生在北京,對“皇都”二字頗感熟悉,又因為經過漫長的寒冷的冬天,對春天的企盼分外強烈我對“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比較偏好。

    早春時節,韓愈說“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個感受我們應該都有過。遠遠看,連成片的草地似乎已滿是濛濛的綠色了,但走近了看,卻好像沒有了,在遠方看到的淡淡的一抹綠,在眼前消失了,依然枯黃一片。

    而“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句那就是正是春天最好的時光了,那種早春幾近透明的綠,淺淺的,淡淡的,朦朦朧朧的,這一點嬌嫩撩人的萌動的春色,還真勝過了滿城柳絲的濃春景緻呢!

    更何況從小到大,我大北京一到了濃春之際,漫天飄散的柳絮著實讓人不堪,平添了些許煩躁,實在不如早春時分更令人歡暢。

    春天與我而言,是心中朦朧的憧憬,是對新的一年乃至於新的生命的寄予與希望。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光中,時間剛剛開始,人們可以一點一滴地把夢想播種在現實的土地上。看它開花,看它抽穗,看它結果。在這個生長與成熟的過程中,還可以企望。

    人對春天的憧憬總是來得格外細膩,詩情畫意總是在早春時節活潑的醒來,彷彿歲月在春光中甦醒,一切美景如此舒展,又帶著些許惆悵。

  • 11 # 元元的天下

    關於春的詩詞無數,其中南宋詩人蔣捷這首最為別緻。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帶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有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第一次讀此詞,就被驚豔了。"風又飄飄,雨又瀟瀟”春愁似意,可不覺哀傷,待到"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朗朗上口的詞韻富於音樂節感,流淌出的全是清新的詩意了。

    紅櫻桃帶水滴的鮮嫩,襯著綠油油的新蕉葉,春深似海愁什麼?詩人在顛沛流離途中心緒惆悵,良辰美景也無法趨散的相思。

    有家難歸的遊子思鄉情切,在這江南姑蘇太湖之濱,水柔山暖卻前程茫然,四顧春色無邊入目,恰似酒入愁腸,稍有欣喜,卻難解心中千百結。

    楊柳風吹酒醒,寒從心底生,家中笑顏紅透,軟語盈盈的妻子。奈何流光容易拋散,春易逝花漸殘,嬌顏難常在,常恨春歸無覓處,朱顏已改。

    詩人不免嘆息,何日才能歸家洗盡旅塵,與佳人相守長相依,守著春光慢慢老去啊……

    實際上這首詞,並非簡單的"傷春”之情,詩人不過以家喻國事凋零,看似明媚暢快的詞句,哀傷瀰漫其底色。

    深懷國亡之痛的竹山先生蔣捷隱居不仕,氣節為時人所重,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因此詞人又稱其為"櫻桃進士"。

    《一剪梅》此詞牌的特點在於,急促與舒緩即四字疊字的排句與七字句,節奏齊整的交替中,顯現出明快的音樂節拍感,突出畫面或心境的重疊。

    周邦彥、辛棄疾等名篇不少,李易安的"才上眉梢,又上心頭”,也極為世人讚賞的。

  • 12 # 每天讀宋詞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詩詞裡的春天,醉在光陰中。誰不想把韶華留給春光?柳永7句話把春天寫得淋漓盡致,回味無窮,怎能不喜歡呢?且來看看。

    柳永《黃鶯兒》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溼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遊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

    當上苑柳穠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鳥雀嘰喳,櫻花、桃花競相開放于山寺之中。柳葉含情,垂絲於“學海”邊,孔子石像慈祥,百年前,曾有學子在此閉關多日,或聆聽恩師教誨,或苦思冥想,在考場上思如泉湧。那些穿戴講究的考官,來回踱著步,目光透出一個有尊嚴的考官的森嚴,透著透著幾日監考的疲倦,偶爾遇到那麼幾個妙筆生花的考生,那目光立時變得璀璨。他一步、一步,鞋敲打著地板,亦敲打著每一個考生的心。

    這裡是位於雲南省建水縣的文廟和學政考棚,前者敬千古聖人孔夫子,後者則為百年前科舉院試之所。

    幾根擎天香柱燃得正旺,孔子石像屹立於煙霧之中,平添幾分仙氣。幾座石碑赫然聳立,有些是修復過的,有些帶著泥土的痕跡,觸手或光滑或粗糙,明代、清代,幾十年,幾百年,無數次重新修葺,時光的滄桑,已然深深篆刻在石碑上,虔誠訴說著往事。

    素聞建水孔廟大名,來此進香者數不勝數,給這個寂靜的小縣城平添了幾分熱鬧。

    春色正好,我心虔誠,唯願夢成,不負這條漫漫求學之路。

    閉目,合掌,三叩首。

    這裡的人淳樸得可愛,一頓飯要不了多少錢,一百個燒豆腐,吃得全家人滿腹歡喜。有了問題還沒開口,對方已給了答案。一個小小的鋪子,一家四口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大笑著,不相識的糙漢子打趣著賣豆腐的小妹子,小妹子羞紅著臉默默烤著豆腐。遊人路過,當家主母聲音洪亮,男人卻嗓音溫柔,“燒豆腐、涼卷粉、木瓜水誒!”

    一切都剛剛好,一如這裡的春色,正好。

    掌聲雷動,久久不息。

    淳樸的生命,靈動的城市。

    不由想到一首柳詞,“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

    柳永置身於一個園林中,冬日寒冰融化,春日暖暖,幽暗中亮起天光,只見樹木蒼翠挺拔,黃鸝清脆鳴啼——美景委實太多太多,到底誰才是這春日的主宰?

    霧氣氤氳,露珠圓潤,顧不得衣服溼透,只想穿梭於樹叢中,同它抒發一下對春天的喜愛。陽光擁抱著翠葉,似乎想把那葉片穿透。

    “觀露溼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

    不由爽朗一笑,樹枝上的那些小傢伙,自有一番情趣——人家在說著情話呢,纏纏綿綿的,害羞著呢!我湊過去幹什麼?真是多事!

    “無據。”人生難得幾回閒,既然來了,我也懶得動腦子了,單純賞景,莫要妄加揣測我的思想感情!我就看看暖煙騰起,遊蜂翩躚,他們一起跳著舞,風還為他們打著節拍,“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

    啊,怎麼能漏了岸邊柳和園中花?“當上苑柳穠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

    當園中柳色濃密的時候,當別館花色嬌豔的時候,當燕子飛來的時候,哪個不是把韶華留給春光?

    這就是春天啊,鳥語花香,草長鶯飛,這裡,春色正好!

  • 13 # 墨幹古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晉陵是江蘇常州。陸丞的名不詳,當時為晉陵縣城,作《早春遊望》一詩。杜審言這首詩是與其同遊時的唱和詩,約在杜審言對江陰縣任職時所作,此詩是因春遊踩青而生情,感慨自己在他鄉的不幸和失意。

    作者以獨和偏字開頭,語氣從感情強烈地說出了宦遊人在異鄉,對氣候景物而變化優其感嘆。這詞將作者和陸丞聯絡到同一個情境裡。第二句出和渡用了擬人手法寫出梅柳變化。生動,說從早晨海上升起了一輪紅日,使海上形成璀璨輝煌的朝霞,從春風吹來,江南江北楊柳依依穿上了新妝。又從催和轉使人從冬天走進春日和暖的氣候中,似乎催著黃鸝婉轉活潑的歡唱,晴朗的日光也似乎使蘋草的顏色轉得更加嫩綠。三四五六這四句順著一二句寫物候之新的。雲霞、梅柳丶黃鳥、綠蘋為物、淑氣、為候,前後銜接照應互動,把這兩句的感覺似乎只在寫春光的明媚賞新,其實,最後兩句不僅對一二兩句乎應,從而使中間兩句的描寫的用意表達出來。使得風光無限的展現。即乎應宦遊人的獨與偏,更顯示了對宦遊人的不幸遭遇的反襯,春光的美好對正處於遭遇中人的一個諷刺。

    這首詩全詩緊扣主題,起程轉合的手法運用的很好,表現了近體詩很高的藝術風格。

  • 14 # 學文說話

    描寫春天的詞,你最喜歡哪一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這是白居易的《憶江南》中的一首。這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時所做的。這首詞是追憶江南春日美景。

    以“江南好”開頭,總領全詞,是對江南美景脫口而出的讚頌。“風景舊曾諳”意思是,江南美景雖然不在眼前,但卻是極為熟悉的,包含了無限的懷念之情。

    詩人祖籍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鄭,為什麼對江南熟悉,懷念江南呢?原來白居易少年時期,隨家遷居江南,多年旅居蘇州,杭州一帶,後來又擔任過蘇杭兩州的刺史,前後在江南生活十年之久。因此,一句“風景舊曾諳”是有豐富的生活基礎的,也是作者真是感情的流露。

    白居易既然這麼熟悉江南美景,那麼,他最懷念江南什麼美景呢?這就是下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詞人追憶江南美景印象最深刻的東西,也是“江南好”的具體內容。這兩句詞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江南畫卷: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一片早霞倒映在江面上,上下輝映,絢爛多姿,光彩奪目;江邊帶著晨露的紅花是那麼的鮮豔奪目,在漫天朝霞映襯下“紅勝火”,江水如藍,紅花似火,朝霞滿天,紅日,紅花,紅霞,這是多麼豔麗,多麼絢爛,多麼迷人的畫面啊!

    春日美景蓬蓬勃勃,引人入勝,使人不由得發出“能不憶江南”這句熱烈的讚頌,渲染出一派欣欣向榮,積極向上的氛圍。

  • 15 # 深海11468

    …………春…………

    和風細雨潤萬物,

    草含露珠細聲語,

    待放花兒已飄香,

    紫燕銜泥報早春。

  • 16 # 驕然

    我自己也曾寫過春天的詩,下面我就把發表在黑龍江電力報上的詩——《春》,貼在這裡,供大家欣賞。

    握著冬天的手,

    漸漸鬆開,

    原野講述的,

    是春的獨白。

    採一縷南來的風,

    種在腳下,

    繁衍起生命的萌動,

    從此,我默畫的,

    便不再是,

    那段蒼白的素描。

  • 17 # 路尋寫作創富

    描寫春天的詞,我最喜歡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

    一起來欣賞下!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春天的時候,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

    詩人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透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在老白的筆下,江南的春色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 18 # 聚散流沙嘆流年

    描寫春天的詩詞很多,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等等,而我最喜歡的是韋莊這首《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江南水鄉,只有在這裡才能體會到春的多情。這首詞沒有春的紅花綠葉,也沒有清風明月,一句“人人盡說江南好”便讓人感到實至名歸。一句“還鄉須斷腸”頓時感到意猶未盡此生有憾。

  • 19 # 荼蘼香晚

    很多回復中提到的大多是耳熟能詳的名作,荼蘼我專注冷僻詩詞,推薦一首關於暮春的絕妙好辭。

    柳梢青

    (宋)吳潛

    襯步花茵,穿簾柳絮,堆地榆錢。

    乍暖仍寒,欲晴還雨,春事都圓。

    午窗睡起厭厭。

    屋角外、初啼杜鵑。

    百種淒涼,幾般煩惱,沒個人憐。

    吳潛是南宋的狀元,也是一個被忽視的詩人、詞人。這首《柳稍青》,我很是喜歡。

    暮春時節,團花錦簇,競相開放,步履所至,百花相隨。暮春時節,“晚來風緊處,飛絮滿人家”,“楊花漫漫攪天飛”,飛絮癲狂,以至穿過垂簾,飛入閨房。暮春時節,榆錢墜落,層層疊疊,鋪滿青草地。

    “襯步花茵”、“穿簾柳絮”、“堆地榆錢”,三句排比,春之繁華,於斯為盛。

    暮春天氣,一陣暖和,一陣陰冷,一時晴朗,一時細雨,百變無常,春風老盡,春事圓滿。

    慵懶少女,午睡難起,屋外杜鵑啼聲,淒涼入耳。顧身自憐,心無所依,煩惱頓起,難以釋懷,原來是,身邊沒有疼愛自己的人。

    上闕言“春意圓滿”,下闕言“芳心有缺”,形成強烈對比,更顯失落。

    上闕言“春景燦爛”,下闕言“春心蕩漾”,比興思春,春意撩人,情難自禁!

  • 20 # 111270668718藍天白雲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麗、最溫馨、

    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季節了,她就像一位情竇初開的花季少女,含情脈脈,楚楚動人,動人心絃。在這樣美麗而多情的季節裡,你的心潮怎能平靜如鏡呢?

    《初春》

    鳥語院內話春光,陽光偷偷住西牆。

    盆中冰凌猶還在,羞得不知何處藏。

    《春遊》

    曲徑尋幽蝶引路,古剎滄桑碑載述。

    晨鐘暮鼓千年遠,寶塔身影擎天孤。

    《春景》

    春上柳枝頭,百鳥競歌喉。

    山野翠欲滴,融水百舸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後期有可能引發第二次羅賓爭奪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