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誠地看著你

    梃擊案:發生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場宮廷懸案。 當時,神宗皇后無子嗣。開始,因鄭貴妃得寵,神宗想違背“立嗣以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這時,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結果以瘋癲之罪公開殺死了張差。又在宮中密殺了龐、劉二太監,以了此案。 經過此案鄭貴妃的勢力被大大削弱,神宗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

    紅丸案:紅丸案是指明朝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帝朱常洛疑似服用李可灼進獻的“仙方”紅丸而猝死的可疑案件。被稱為明末三大案件之一。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帝病死。朱常洛繼位為泰昌帝。登基十天後,泰昌帝卻一病不起。泰昌帝病重,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 泰昌帝服後死去,而在當天,首輔方從哲擬遺旨賞了進獻紅丸的李可灼。隨即有人懷疑是鄭貴妃唆使下毒,並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眾矣。

    移宮案: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為泰昌元年,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不到一個月後,光宗死於紅丸案。李氏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欲居乾清宮,企圖挾皇長子自重;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為防其干預朝事,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噦鸞宮。此事件史稱“移宮案”。

    這應該是一系列螳螂捕蟬式的奪嫡鬥爭。

  • 2 # 鑑鏡

    先說是什麼,再說為什麼,咱們先看看晚明三大案都是什麼:

    第一疑案:梃擊案

    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執政長達48年,萬曆皇帝曾28年不上朝,曾因為立太子一事和朝廷群臣爭執長達十餘年。萬曆帝的長子朱常洛是太后宮中的一位宮女王氏所生,所以萬曆帝對這個兒子並不上心,因為萬曆帝寵愛鄭貴妃,鄭貴妃經常在萬曆帝的枕邊私語,所以萬曆帝對鄭貴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格外喜歡,萬曆帝常常悄悄和鄭貴妃透露要立他們的兒子三皇子朱常洵為太子,將來繼承皇帝位。

     

    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中,皇位的繼承人嫡長子繼制,按照嫡子為先,無嫡立長的皇位規矩,皇長子朱常洛才是太子的唯一人選,群臣也一直催促萬曆帝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是萬曆帝想立朱常洵,總是閉口不提立太子之事,直到群臣聯合皇太后一起施壓,萬曆才在朝堂上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也封常洵為福王。

     

    萬曆四十三年,一個瘋漢張差卻能夠一路暢通無阻地從戒備森嚴的皇宮外面一直闖入太子宮,持棍亂打太子朱常洛,後被趕來的禁衛軍制服,此事一出,朝野震驚。萬曆帝派人查案,主審官查到案件與鄭貴妃身邊的太監有關,萬曆知道後令人迅速殺了張差了結案件,而朝中一些主張繼續查案的大臣事後都受到牽連和處分,因為案件中與鄭貴妃身邊的人有關,如果不是宮中有人接應安排,一個男子如何能順利進入守衛森嚴的皇宮毆打太子。萬曆帝知道內情,不願追究,梃擊疑案也只能草草了結收場。

    第二疑案:紅丸案

    萬曆帝死後,朱常洛以太子之位順利即位,是為明光宗,明光宗繼位之後,萬曆帝的鄭貴妃又開始拉攏朱常洛的寵妃李選侍,二人私下密謀,在皇帝面前相互稱讚,讓皇帝分別賜給兩人皇太后和皇后的封號,而這件事最終因為群臣的反對而作罷,朱常洛即位之後經常沉迷後宮,縱慾無度,還沒有一個月就病倒了。

     

    光宗服用鄭貴妃身邊太監崔文升所呈上的藥物,結果導致病情加劇,而此時任鴻臚寺丞的李可灼獻上一枚紅丸,光宗服用後,病情大好,光宗覺得紅丸如此有效,便令李可灼再獻上一枚紅丸,不料,光宗服完沒多久當晚就死了,結果朝中謠言四起,紛紛彈劾而獻藥的李可灼和崔文升弒君,而大學士方可哲卻認為李可灼有功,下詔賞賜五十兩白銀,結果如此弒君大事也是不了了之!

     

    第三疑案:移宮案

    光宗服藥去世後,李選侍與魏忠賢在乾清宮內把持皇太子,要求冊立立自己為皇太后,而宮外的百官不見皇太子,登基大典都無法正常如期舉行,李選侍把百官拒之宮外,在群臣力爭之下,皇太子才得以出來遷居太子宮,接受百官的朝拜,而李選侍卻待在乾清宮住下了,要求封自己為皇太后才答應遷居後宮。

    此事傳出,群臣紛紛拒絕,茅盾日漸激化。而太子在乾清宮的登基大典漸進,李選侍卻沒有絲毫的移宮之意,百官站在乾清宮外,迫使李選侍移宮,群臣無奈之下,太子隨便太監王安帶人驅逐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太子朱由校最終順利在乾清宮登基,而李選侍的皇太后的大夢也最終破碎,移宮風波才算結束!

    明末這“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給案件卻牽扯出來三朝風波,看似不大,卻反映出來大明後宮權力之爭的險惡,梃擊案中謀害萬曆帝當朝太子,紅丸案中使明光宗朱常洛喪命,移宮案中李選侍與魏忠賢挾天子把持朝政。而這些宮闈之中明爭暗鬥更能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皇室內部權力之爭的殘酷與險惡,而這些在爭鬥中的真實而複雜的人性,更值得讓人深思!

  • 3 # 青衫隱逸

    萬曆朝的梃擊案、泰昌朝的紅丸案、移宮案,並稱“明末三大疑案”。這三大案集中發生在明朝萬曆末以及泰昌、天啟初這幾年裡,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嗎?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這三大案分別是什麼。

    梃擊案

    首先來說說梃擊案。梃擊案發生在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簡單來講就是一場關於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案件。

    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48年)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即位之初,任用張居正為首輔,採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但是到了執政後期,荒於政事,竟出現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情況。

    明神宗的長子朱常洛為宮女出生的恭妃所生,次子朱常漵生下一年後便夭折了,三子福王朱常洵為鄭貴妃所生。按照明朝的祖制以及前朝歷代的繼位原則,應當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並且要儘早確立下來以定“國本”。

    神宗寵幸鄭貴妃,因此想違背祖訓立三子朱常洵為太子,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於是就在群臣、神宗和鄭貴妃之間展開了長期的鬥爭,這就是所謂的“國本之爭”。最終神宗不得已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後來,在萬曆四十三年,有一個叫張差的男子,手裡拿著木棍,闖進了當時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慶宮,打傷了守門的太監,被侍衛抓住送進了牢裡。後來在審張差時,他供出了鄭貴妃手下的太監。於是當時就有人懷疑是鄭貴妃要謀殺太子,但最後只是將張差處死,兩個太監在宮中被秘密處置,這個案子就告一段落了。

    但究竟背後的主謀是不是鄭貴妃我們無從得知,也有可能是太子所使的苦肉計,目的是為了陷害鄭貴妃。至於真相如何,無人知曉,因此成了一個疑案。

    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病死,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為泰昌。可是,剛剛即位的光宗卻在登基後僅十天就一病不起。他登基後,鄭貴妃使用美人計,給他送來了八個美姬,並且安排自己的貼身太監崔文升來服侍他,崔文升又悄悄給他服了大量瀉藥。這場病大概是因為沉迷女色,過度縱慾加上服用瀉藥所致。

    於是內閣首輔方從哲推薦了鴻臚寺丞李可灼,李可灼進獻了“仙丹”紅丸。光宗連續服用了紅丸,病情稍緩,精神好轉,直贊李可灼為“忠臣”。但不久就於九月一日五更時暴斃,在位僅29天。

    朱常洛之死,驚動朝野,眾說紛紜,史稱“紅丸案”。有認為是鄭貴妃便是幕後主使,為光宗送美女令其縱慾,又暗中指使崔文升下藥,李可灼進獻有毒藥丸等,這乃是弒逆。首輔方從哲也因為推薦李可灼進藥而成為眾矢之的。也有認為紅丸並非毒藥,只是普通的春藥,只是病重難救,他也跟著倒黴罷了。

    這一小小的紅丸案雖然因方從哲隱退,李可灼被判刑流戍,崔文升被貶南京告終。但餘波未平,成為此後天啟、崇禎年間的黨爭的藉口。

    移宮案

    光宗剛剛即位後,其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了乾清宮。一個月後,光宗死於紅丸案,李選侍便控制了乾清宮,和太監魏忠賢密謀要挾持朱由校,企圖自己當皇太后把持朝政。

    先是李選侍阻攔朝臣見皇長子未果,後來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這遭到朝臣們的強烈反對。

    非但目的未達成,朝臣們還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李選侍自然不肯移宮。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先封自己為皇太后,然後令朱由校即位,這也遭大臣們的拒絕。

    朱由校在乾清宮的登基大典將近,李選侍卻沒有要移宮的意思,還要繼續延期移出乾清宮。內閣諸大臣站在乾清宮門外,迫促李選侍移出。

    最終李選侍萬般無奈,懷抱所生八公主,倉促離開乾清宮,移居仁壽宮內的噦鸞宮。九月六日,朱由校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天啟(1621年為天啟元年),史稱天啟帝。至此,李選侍爭當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圖落空。

    李選侍搬去仁壽殿以後就失火了,差點把這個剛剛失去依仗的先皇寵妃給燒死。不過也沒查出來是誰放的火,也就成了一樁迷案。

    總而言之,三大案被一條線連了起來,那就是權力鬥爭。從萬曆末年開始,到天啟初年基本結束,餘波不斷,伴隨著明朝皇帝子孫三代的權力繼承問題。梃擊案是鄭貴妃與太子的矛盾,紅丸案是二人矛盾的延續,移宮案則是李選侍與群臣及皇長子的矛盾。歸根結底都是皇位的繼承與鞏固所引起的宮廷鬥爭。

    除了對當時的影響,三大案也成為此後黨爭的一個突破口,藉助翻案重審,來打擊對手。拖垮了朝政,削弱了明朝的力量,最終無力迴天,走向滅亡。可以說明末三大疑案標誌著明朝的紛亂和衰亡。

  • 4 # 陽明先生的小雅

    有聯絡,很大的聯絡,三案的起因追根溯源的話就是萬曆的問題!萬曆皇帝遲遲不立太子,長子朱常洛(光宗)因為是庶出,特別不受待見,老是以皇后還年輕作為藉口搪塞,等嫡子出生!後來皇三子朱常洵(福王)出生,因為是鄭貴妃所生,子以母貴,萬曆非常喜歡,想冊立他為太子,但是有違祖制,受到了滿朝大臣的激烈反對,於是,萬曆皇帝開始深居大內,閉門不出,開啟了殆政時光!

    後來終於拗不過,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但是福王沒有就藩,依然留在京城,這就很麻煩,因為只要福王還留在京城,太子的地位就會持續受到威脅!這時,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死。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以了此案。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是不是鄭貴妃並無定論,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真相如何,無人知曉!反正福王之國就藩,太子地位得到了穩固!

    多年媳婦熬成婆,神宗龍馭歸天,光宗繼位了,可能是前期受了太多委屈,壓抑了太久,一朝翻身農奴把歌唱,沒有收住,不到一個月就把身體給掏空了,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泰昌帝服用兩顆後猝然死去,而在當天,首輔方從哲擬遺旨賞了進獻紅丸的李可灼。又有人懷疑是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光宗寵妃也參與進來,後在天啟朝韓爌的建議下,給與了相關人員相應的處分,為照顧皇家顏面,不再深究,真相依然不明!

    光宗之後,朱由校繼位,是為天啟皇帝!朱由校小時候與弟弟朱由檢被光宗交給寵妃李氏照顧,後來光宗病逝,李氏為了掌控太子朱由校,與太監李進忠(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舉引起朝臣的極力反對!後在楊漣左光斗劉一燝等朝中大臣的努力下,擁護太子登基,逼迫李氏搬出乾清宮,粉碎了李氏的陰謀!

    至是,明末三大疑案在天啟朝結束,沒有定論!事件的起因環環相扣,背後利益權力衝突錯綜複雜,無人知曉真正的真相,以至於在崇禎十七年後,北京城破,在小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南明朝依然颳起了一陣狂風,直到明朝滅亡!

  • 5 # 穿越再現彼岸

    明朝萬曆年間黨爭激烈,很多官員都牽扯到黨爭之中,或為自保,或為權力冠以大義的名頭,鞏固自己黨派的政治版圖。矛盾的聚集點在萬曆皇帝廢立太子的事務之上,1601年萬曆皇帝冊立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鄭貴妃之子),其他萬曆皇帝的兒子也大都獲得封王,政治內鬥告一段落。

    為了最終的皇權以及確立皇權後權力的分割,圍繞太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兒子明熹宗朱由校依次發生了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這三大案件成為晚明的三大疑案。而《明史》對這三大案件的記載多有偏頗,按照正常的邏輯分析,很多記載是站不住腳的!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分析每次事件後利益的最終獲得者來分析這些案件的始作俑者,俗話說“無利不起早”,涉及皇室的三大案件肯定有幕後黑手操作。(只做了一個月皇帝的明光宗像)

    梃擊案真的是鄭貴妃指使乾的嗎?

    1605年5月初四傍晚,一個叫張差的人拿著木棒闖入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寧宮,見人就打,很快被慈寧宮侍衛人員抓到,這事自然驚動了萬曆皇帝以及朝野大臣。

    審訊手持木棒行兇的張差的供詞幾經反覆,最後交代是鄭貴妃的貼身太監龐保、劉成,下一級太監馬三道。供詞中稱讓張差到慈寧宮見人就打,尤其是碰到穿明黃衣服的人要下死手,太子宮中能穿明黃服飾的只有太子朱常洛一人而已。(木棍圖,聽說過拿著木棍刺殺守衛森嚴的皇太子的嗎?居然還牽扯到這麼多人,明朝審案件就是一個奇葩)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人沒有多少武功,拿著木棒闖進太子的宮殿,要殺太子,這是不可能事件!鄭貴妃不會愚蠢到用這種人去刺殺、恐嚇皇太子朱常洛。問題的關鍵是審訊的結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變化,而且打死了兩個牽連的人,最終居然牽扯到鄭貴妃頭上,這裡面難免有某些人的一番政治操作,其政治目的昭然若揭——打壓鄭貴妃,斷絕再擁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的念頭。這是萬曆年間“國本之爭”的延續,或許鄭貴妃又產生擁立自己兒子朱常洵的念頭,而且經常在萬曆皇帝身邊吹枕頭風!

    在萬曆皇帝的調解下,鄭貴妃向太子朱常洛低頭認錯,《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

    (萬曆皇帝)帝曰:“外廷語不易解,若須自求太子。”貴妃向太子號訴。貴妃拜,太子亦拜。帝又於慈寧宮太后几筵前召見群臣,令太子降諭禁株連,於是張差獄乃定。

    外朝紛紛指責鄭貴妃,鄭貴妃怕了,向萬曆皇帝求救,萬曆皇帝要她求太子朱常洛,於是太子和鄭貴妃冰釋前嫌。萬曆皇帝召見群臣,命令太子公佈“梃擊案”處理結果,只有張差被處死,馬三道等人流放,鄭貴妃的貼身太監龐保、劉成免於處罰。關鍵是張差赴死之時說了這樣的話:

    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

    看看張差說的話,是一個瘋子的表現嗎?

    這起案件的結果看似皆大歡喜,只有張差一人被殺,兩個涉案人被打死,但太子朱常洛的地位越來越牢固,最終的得益者是朱常洛!

    推斷1:太子朱常洛自導自演的一處鬧劇,目的打壓鄭貴妃的勢力

    推斷2:萬曆皇帝厭煩了鄭貴妃頻繁要求立自己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和太子朱常洛合謀導演一齣戲,壓制鄭貴妃。(梃擊案被針對的物件,鄭貴妃劇照)

    我覺得第二種推斷更符合歷史,萬曆皇帝既然選擇了朱常洛為太子,那就不會再動搖,如果改變會影響明朝的大局,寵妃鄭貴妃不知就裡,頻繁要求朱常洵上位,這動搖了明朝的根本,必須進行壓制。

    紅丸案(1620年八月初十-八月二十九,農曆)最終真正的政治目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還是英明睿智的,看一看萬曆最後二位內閣首輔:第一位,葉向高,內閣首輔任職1609-1614年;第二位,方從哲,內閣首輔在職1614-1620年。這兩個人都是“獨相”,內閣中經常性就一個人而已,而且兩個人沒有明顯的黨派特色,萬曆對外朝文官黨派還是有警惕的。

    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十天後,突然病倒,朱常洛斥退太醫而讓宦官崔文升(原來服侍鄭貴妃)開出藥方服用,一日之間連瀉幾十次,處於昏迷狀態,太醫們茫然無措。

    明光宗還是非常清醒的,他不相信太醫院的御醫們。正當束手無策之時,鴻臚寺丞李可灼敬獻“紅丸”給明光宗。方從哲和大臣們商議決定,遵照明光宗自己的意見,服食了李可灼敬獻的“紅丸”。明光宗服食紅丸後,迴光返照了幾天,突然在一天夜裡去世了。

    本來明光宗好女色,身體虛弱,突然得病也在情理之中,自己堅持服用李可灼敬獻的“紅丸”,內閣首輔方從哲也和群臣商議過,一切程式沒有過錯,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明光宗突然去世引來了朝廷上的黨爭,報私仇的也來了,本來十分清晰的明光宗去世的“紅丸案”由於朝野內鬥變得撲朔迷離了!(內閣首輔方從哲劇照,紅丸案被針對的政治人物)

    朝野上下針對的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無黨派特色的內閣首輔方從哲;第二個就是萬曆皇帝的鄭貴妃、明光宗的寵妃李選侍(李康妃,撫養了朱由校、朱由檢兄弟,是他們的養母)。文官各黨派針對的目標是大權在握的無黨派特色方以哲,扳倒他各黨派可以再爭奪內閣首輔的位置,其次是朱由檢、朱由校的養母李選侍,因為即位的朱由校年齡尚小,後宮有相當大的權力,黨派官員就是要打擊他(她)們,然後分割權力,目的非常明確。

    其實“紅丸案”是明光宗朱常洛好色,掏空了身體,各種疾病紛至沓來,又不能對症下藥,最後導致一命嗚呼,事實非常明確。朱常洛的死自己的決策用藥有很大關係,並不是什麼疑案!“紅丸案”被所謂的“東林黨”、“浙黨”、“楚黨”等利用為自己爭取權力的機遇而已!

    移宮案(1620年8月-1620年9月6日前)就只是為了挪一下李選侍宮殿位置嗎?

    李選侍因得到朱常洛的寵愛,撫養朱由校、朱由檢兄弟,自己雖然生育了朱常洛的第四子朱由模但早夭,另生育了朱常洛第八女。明光宗即位之初,李選侍入住乾清宮。

    乾清宮是天子的住所,李選侍在明光宗去世後想繼續呆在乾清宮照顧明熹宗朱由校,目的非常明確,趁著天子年幼撈取一定的政治利益。

    李選侍的支持者主要有鄭貴妃(送李選侍到朱常洛身邊)、宦官李進忠(既魏忠賢)等。內廷宦官、外朝文官都想在明光宗去世後分割到更多的權力,移宮案由此而爆發。

    明光宗去世前頭腦還是清醒的,他打算封李選侍為皇太妃,畢竟照顧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朱由檢、朱由校,而李選侍則希望以養母的身份封皇太后,此事只得作罷。朝堂之中的文臣們也堅決反對李選侍為皇太后,若果如此,李選侍可以名正言順的干預朝政。(李選侍形象圖,移宮案被針對的物件)

    李選侍賴在乾清宮不走,不過她的政治勢力很弱小,面對日益臨近的明熹宗登基大典臨近,只能由宦官和朝廷們的大臣們親自出手干預搬移到其他宮殿了。參與強迫李選侍搬移宮殿的宦官首領為王安(明熹宗伴讀太監),文官有劉一燝、楊漣、左光斗等。李選侍在宦官、大臣的逼迫下狼狽搬離乾清宮到仁壽宮內的噦鸞宮,抱著年有的八公主。

    明熹宗即位後,宦官王安繼續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穩坐內廷首席,而內閣首輔方以哲被迫辭職,換上了逼宮李選侍的劉一燝,其他參與逼宮的官員大都得到重用,畢竟明熹宗年幼,由大臣們操控罷了。

    移宮案案最終的得益者是劉一燝等所謂的東林黨官員,他們和司禮監太監王安聯合了。

    《明史》中記載,李選侍凌辱致死了明熹宗、明思宗母親,並留下所謂“我與西李(即李選侍)有仇,負恨難伸”的遺言,真如是,明熹宗、明思宗登基之後對於殺母之仇應該用手段處理李選侍,但並沒有採取什麼手段處死李選侍,只是不再對李選侍的封號不再增加而已,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可見這些記載有明顯的黨派特色。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者有什麼聯絡?

    晚明時期,文官黨派林立,有東林黨、浙黨、楚黨、昆黨、閹黨等,他們為了自己所謂“黨派”(朋黨,非政黨)利益,充分利用牽扯明朝皇室的一些案件,無限放大,追究責任,打擊政敵。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本來的事情不算大,被有心的的朝臣利用了,在表面上看以鄭貴妃為首立朱常洵為太子一派官員,立太子朱常洛為一派官員,互相打擊。晚明三大疑案結束後,鄭貴妃一派的政治勢力徹底終結。這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是官員派系之爭,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附註:

    明熹宗朱由校的嫡母是郭皇后,生母是王才人,養母李選侍,乳母客氏,客氏的對食人是魏忠賢。

  • 6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明朝那些事兒,發生在明朝三大疑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震驚明朝的三大案為什麼會發生,三大案震驚朝野,天下顫動,首先是梃擊案,起因就是國本之爭,朝臣依據封建王朝太子立嫡,無嫡立長的規定,萬曆十四年1586年,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始不愛江山愛美人,開始沉迷於酒色之中,身體虛弱,萬曆皇帝朱翊鈞執政中後幾乎很少上朝,不和朝中大臣共同商議國家大事,處理政事透過諭旨形式向下傳達,萬曆皇帝朱翊鈞日夜縱飲作樂,從這年開始為爭立皇太子,演變成國本之爭,明朝未年朝廷官僚黨派林立,門戶之爭日盛一曰,越演越烈,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萬曆皇帝朱翊鈞寵愛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不給足四萬頃莊田,就是不離開北京城,於是朝廷又掀起長達七年的福王莊田之爭,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又發生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作案是一個叫張差的薊州男子,史稱梃擊案,太子朱常洛也認為必有主使之人,大長子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臨幸一名王宮女生下大兒子朱常洛,然後與鄭貴妃生下三子朱常洵,萬曆皇帝朱翊鈞想立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萬曆43年1615年,這個叫張差的男子持棗木梃進入慈慶宮門,擊傷守門內侍李鑑,因為慈慶宮居住太子朱常洛,就變成驚天大案,經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會審,認為叫張差的兇犯是瘋癲者,在家鄉受到刺激,來京上訪,誤闖慈寧宮,但是也有蛛絲馬跡可供深查,如果是陰謀,太子身亡,鄭貴妃和她兒子朱常洵就是最大受益者,有大臣懷疑是鄭貴妃和其兄弟鄭國泰策劃的,堅決要求追查到底,萬曆皇帝朱翊鈞一反常態,破例25年來第一次召次大臣,因為有大臣一直議論他不善待皇長子朱常洛,親定張差為瘋癲奸徒殺了完事,因太子之事,萬曆皇帝朱翊鈞與內閣爭執長達15年,最後任性30多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朱翊鈞親政後,查抄張居正,馮保的家產,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所有支配,為了掠奪錢政,還派出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四處搜查民財,萬曆皇帝朱翊鈞死後,朱常洛當上皇帝,就是明光宗泰昌皇帝,國號泰昌,是為明光宗朱常洛,然而他作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當皇帝不到一個月,突然暴病死去,稱為一月天子,話說明光宗朱常洛泰昌皇帝剛登基不久,就暴病而亡,引發轟動朝廷的紅丸案,起因是原來處處為難太子的鄭貴妃,將許多金銀珠寶和八名美女進獻給太子,其中一名叫李選侍的美女深受朱常洛喜愛,朱常洛開始肆無忌憚縱慾淫樂,身體被淘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太醫崔文升應該使用固本藥物,反而使用去熱通利藥物,病情加重一直腹瀉,明光宗召見重臣方從哲,方從哲推薦鴻臚寺丞李可灼為其治病,吃下第一顆紅色藥丸,感覺滋滋通暢,吃下第二顆紅色藥丸,明光宗朱常洛突然暴亡。當時李選侍得到朱常洛喜愛,很快移宮僅次於皇后的位子,移宮數日,居住宮殿起火,全力搶救將李選侍救出,有人斥責東林黨欺人太甚,天啟皇帝朱由校當政,晉封李選侍為康妃,厚養其他七位皇八妹,移宮風波才結束。

  • 7 # 文史印象

    皇權在古代君主專職制度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皇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不同時代,受到文官集團、外戚、宦官等勢力制約,幾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影響著中國三千年以來的專制皇權。

    歷史上,當皇權收到威脅時,皇帝往往會將權利傾斜於某一方,以平衡各方勢力。例如,明朝末期文官勢力強大,皇帝透過提拔宦官,賦予一部分皇權,讓他們干預朝政,達到抗衡文官的目的,而宦官得勢需高度依賴於皇權,對皇帝威脅最小,因而明朝皇帝更願意將皇權賦於宦官,設定了錦衣衛、東廠、西廠等太監特務機構。

    晚明廷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大案件在如今看來實際上有些小題大做的嫌疑,寒冰三日,非一日之寒,這些歷史鬧劇是明朝統治集團內部各方勢力長期爭權奪勢產生巨大矛盾的反映, 預示著明末皇權的衰落與政治的混亂。

    這三大案件都和明光宗朱常洛有關,朱常洛生於明萬曆十年,為明神宗寵幸宮女意外所生,為明神宗皇長子。朱常洛在東林黨人等眾大臣力諫下19歲時被立為皇太子,但僅僅在位一個月,病逝而去,留下了與之相關的三大疑案。

    “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一男子手持棗木棍棒擅闖慈慶宮,刺殺太子。擊傷太子宮兩名太監後,被數護衛太監拘捕,據供認受鄭貴妃門下重用的兩名太監所指使,並供報出兩名太監的姓名,此事件後,太子作為受害人,勸誡父皇大事化小,釋放鄭貴妃門下正受刑的兩位太監,神宗為保護鄭貴妃亦草草結案,防止生變,秘密處死兩位受牽連太監,最後僅作案男子因罪被誅。

    該案件引起不小轟動,眾大臣甚至皇上有所懷疑為鄭貴妃所為,神宗不得不放棄立鄭貴妃所生福王為太子的計劃,確立朱常洛皇太子為皇位唯一繼承人,再無它念。皇太子在該事件中成了最大的獲益人。

    今天看來鄭貴妃作為被寵幸38年的妃子,側面證明皇貴妃擁有足夠的才智,不太可能策劃出如此不堪一擊的宮廷政變,破綻百出。而反觀太子,面對危及自己政治前途,甚至生命的敵對勢力,卻主動要求寬大處理,不想過多追究,且稱帝后對鄭貴妃能夠寬厚對待,更像是為穩保皇太子之位而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紅丸案”

    泰昌帝朱常洛繼位後一個月即病逝,病倒後疑因服用李可灼進貢的"紅丸"仙丹而加深病情,不日撒手人寰,時臣多懷疑為鄭貴妃所唆使,經過精密的調查,最終還是無果而終。

    紅丸疑和嘉靖帝服用仙丹相似,由道士用砒霜,水銀,雄黃,硃砂等煉製而成。

    “移宮案”

    朱常洛離世後,其寵妃李選侍同魏忠賢策劃仍欲居住乾清宮,疑有干預朝政的傾向,東林黨人為防其專權,逼迫李選侍移居噦鸞宮,此事件歷史上被稱為“移宮案”。

    這三個案件本身均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件,但在當時被無限放大,成為文臣宦官、太子貴妃進行黨爭打擊對手的武器,三大案件後來成為黨爭的代名詞。

    歸根結底,三案背後的鬥爭,從萬曆朝便已敲響戰鼓,導致晚明在以上案件為代表的政治鬥爭中元氣大傷。

  • 8 # 愛冬的文

    這是明末三大疑案。按照疑案發生順序是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是由明朝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也就是太子之爭的後續。

    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也就是“太子之爭”。因中國古代有“太子,國之根本”的說法而來。

    萬曆十五年開始,明神宗和朝廷大臣們因冊立太子事產生爭執。朝廷大臣們依明朝開國以來的祖訓,建議明神宗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歡宮女所生的朱常洛,因寵愛鄭貴妃,有意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受到大臣與慈聖皇太后極力反對。

    影視形象

    明神宗和大臣們爭執不下。大臣中也分成兩派,大部分官員支援皇長子朱常洛。朝廷大臣以集體辭職嚮明神宗施加壓力。甚至公然批評皇帝隱私。

    雙方爭吵了十五年。至萬曆三十年,明神宗才立朱常洛為太子,結束了太子之爭。

    太子之爭時,內閣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幾人被迫去職。一百多位中央及地方官員被罷官、解職、發配充軍。

    在明神宗解職的官員中,有一個叫顧憲成的官員回到家鄉,在一個叫東林學社的地方開始講學議政。

    太子之爭最後以明神宗讓步而結束。

    影視形象

    “梃擊案”是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因刺殺者手持的兇器是棍子,又稱“梃”,所以稱為“梃擊案”。

    萬曆四十三年,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死。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了結此案。

    朱常洛是明神宗在朝廷大臣們的重壓下才冊立為太子的。在冊立朱常洛為太子時,明神宗把鄭貴妃所生的朱常洵封為福王。鄭貴妃和福王一直沒有放棄太子之位。

    刺殺案發生後,刑部官員為了迎和皇帝,將此案定為“瘋癲奸徒做的瘋事”。朝廷中東林黨官員稟持公正,查明是鄭貴妃手下太監引進的。

    朱常洛在明神宗的壓力下,無奈地表示此案和鄭貴妃無關。自此開始,朱常洛穩固了太子之位。

    查明案情的東林黨官員後被明神宗尋由罷官入獄。

    “梃擊案”是皇室內部的權利鬥爭。也是朝廷大臣與後宮閹黨的權力之爭。

    “紅丸案”,朱常洛生病後因服用紅色“仙丹”,致使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死後,太子朱常洛繼位。繼位十天後,朱常洛生病,命太監崔文升診治,服藥後狂瀉不止。朱常洛又命李可灼呈上“仙丹”,首輔勸阻不聽。服用後病請加重而亡。

    朱常洛即位一月即駕崩。朝廷中東林黨人藉機伐異。因太監崔文升曾是鄭貴妃宮中太監,便將此案和“梃擊案”聯絡起來。

    明廷將首輔大臣貶職回鄉,崔文升發遣南京,李可灼遣戍邊疆。草草結案了事。

    “紅丸案”究竟是不是後宮閹黨所為,沒有定論。東林黨人則藉機對後宮閹黨進行打擊。

    “移宮案”是東林黨人為主的朝廷大臣與後宮閹黨的直接衝突。

    明光宗朱常洛死後,立明熹宗朱由校為帝。明光宗寵妃李選侍想控制明熹宗朱由校,李選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宮內。

    當時,鄭貴妃、李選侍、魏忠賢來往密切。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機,把持朝政大權。

    朝中大臣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為防其干預朝事,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噦鸞宮。此事件史稱“移宮案”。

    文說

    長達十五年的太子之爭中,朝廷大臣為求自保,抱團取暖,東林黨,齊黨,浙黨開始成形。明神宗惱怒之下,重用太監插手朝政,閹黨成形。明神宗則開始奢靡享受,不理朝政。

    三大案都和朱常洛有關,實際是與太子地位有關。

    明神宗在太子之爭的讓步。顯示出皇權的仲裁和影響的弱化。明神宗縱容後宮閹黨,就是要培植出與朝廷東林黨人對抗的力量。

    三大案的發生是後宮閹黨以太子地位為目標的爭權之舉。

  • 9 # 心恬澹

    明朝末年,紫禁城連續發生三件疑案,史稱“晚明三大疑案”。分別為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這三起案件彼此牽連,關係到明朝末期政治權力的爭鬥,其真相一直撲朔迷離。 “明末三大疑案”的起因,和萬曆皇帝立太子的態度和其本人的行事有關。先來了解下萬曆皇帝。

    朱翊鈞,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明朝最有爭議的皇帝。朱翊鈞繼位初期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執政後期,據史書記載,他貪財好色,懶散拖沓,多年倦於朝政,對國事漠不關心,創下二十幾年不上早朝的記錄。 “明末三大疑案”也是因萬曆皇帝在立太子一事上拖沓猶豫造成的。 梃擊案

    事件描述:萬曆皇帝立太子不久,皇宮內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天,一箇中年漢子手持木棍跌跌撞撞直奔太子朱常洛居住的宮殿,將保守太監擊傷。闖入前殿才被太子內侍捉住。

    事件發生後:

    1、大臣為何認為鄭貴妃是主謀?

    此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關注,京師百官群情洶湧,都懷疑是鄭貴妃要害太子。萬曆皇帝不能明顯包庇命令刑部審理。審理結果:闖入太子宮的人叫張差,闖宮原因是被人燒了供應差役的糧草,一氣之下來到京城,要向朝廷申冤,誤闖宮門。張差語言混亂是個瘋子,最後以“瘋癲闖宮”罪論處就此結案。 供詞一出,舉朝一片譁然,大臣紛紛向皇帝上奏摺要求徹底查清幕後主使。

    大臣們的懷疑紛紛指向鄭貴妃及其兄弟鄭國泰。“梃擊案”之前發生過針對太子的“妖書案”,當時種種跡象都與鄭國泰有關。

    2、鄭貴妃為何敢對太子下手?太子的身世如何?

    太子的身世:萬曆皇帝的王皇后十分賢惠可是沒有生育。長子朱常洛是萬曆皇帝在偶然的機會和一個宮女生的,對此萬曆皇帝早就忘記了。宮女是太后的婢女,有一次萬曆皇帝看望太后,一時興起就和宮女發生關係,當太后告訴皇帝那個宮女懷上孩子時,他矢口否認。皇宮對皇帝的言行十分重視,飲食起居都有人記錄,對此萬曆皇帝不得不承認,因不喜歡這個宮女,連帶不喜歡長子朱常洛。雖說宮女出身不高,但皇位立嫡立長,皇后有子立為太子,皇后無子立嬪妃生育的庶長子,長子朱常洛被視為皇位繼承人,也得到太后和群臣的認可。

    鄭貴妃恃寵生嬌,有恃無恐:鄭貴妃極受萬曆皇帝寵愛,並生下三皇子,被封為皇貴妃,皇帝和鄭貴妃有秘密約定,許諾將皇位傳給皇三子。於是,在太后,大臣和皇帝,鄭貴妃之間就形成長達10多年的立儲之爭。萬曆皇帝四十歲時,眾大臣鍥而不捨要求立太子的奏章越來越多,萬曆皇帝只得立朱常洛為太子。鄭貴妃並不死心,仍藉機廢掉朱常洛,由於支援太子的李太后還在,鄭貴妃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李太后去世第二年就發生了“挺擊案”。不得不讓眾大臣懷疑鄭貴妃。

    3、草草結案讓案件撲朔迷離

    萬曆皇帝被弄得沒法,只好讓鄭貴妃向太子表明她是愛護太子的,而另一邊讓太子向廷臣表示此事與鄭貴妃無關。身為太子的朱常洛長期處於擔驚受怕的境況下,也想快點了解此案。皇帝召叢集臣公開處理此案,宣佈幕後主使:龐保、劉成,兇犯張差是精神病人,下令將三人處決,此事就此了結。

    總結: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使得鄭貴妃恃寵生嬌,有恃無恐,對立皇太子一直猶豫不決的態度,引發此次案件。梃擊案因萬曆皇帝包庇,和此案沒有引起太子傷亡,最終,肇事者判處死刑,牽連人員秘密處置,此案就草草結案了,令案件至今撲朔迷離。

    二、紅丸案

    事件描述:據《明史》記載:鄭貴妃與明光宗的李選侍相勾結。向皇帝進獻了八個美女,致使皇帝過度縱慾,鄭貴妃又暗中指使太監崔文昇給皇帝服下大黃類的瀉藥。致使明光宗一天內腹瀉三四十次,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病倒了。 明光宗朱常洛未登基前,長期擔驚受怕,使得他在擺脫威脅之後放縱自己的慾望,盡情享樂。史書雖沒明確記載,但卻能反映明光宗病倒確實與縱慾有關。 《明史.周嘉謨傳》記載,八月二十六那天,史部尚書周嘉謨勸皇帝不要過度縱慾,可見皇帝縱慾眾人皆知。明光宗還試圖掩蓋有關傳聞維護帝王尊嚴。八月二十九日,病情越來越重,朱常洛召集大臣考慮自己死後寢殿建設之事。大臣則要求皇帝儘快立太子,同時,鴻臚寺官員李可灼向皇帝進了一種紅色藥丸。據說此藥丸是得道士傳授的仙方而煉製成,吃下去可治癒皇帝的病。在場大臣們心存疑心,但皇帝卻要吃?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李可灼並非醫生,只是負責朝廷慶賀禮儀的官員。李可灼向皇帝進了兩粒藥丸,據說皇帝開始服下了後,感覺確實挺好。可到了九月初一早上,宮中就突然傳出皇帝駕崩的訊息。宮廷內外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事件發生後

    首先受到懷疑的是:崔文昇和進紅丸的李可灼。楊漣認為在此之前宮廷內外傳言皇上縱慾,實際上是崔文昇用來掩蓋他用藥害死明光宗的藉口。楊漣的說法得到了御史左光斗等支援。崔文昇懂得醫藥,又指出幕後主使是鄭貴妃,要求嚴懲崔文昇等人。 崔文昇的指控並不順利,一直到明熹宗天啟二年,中間幾經反覆。原因:除了楊漣,左光斗等大臣,朝中大臣大多認為是內閣首輔大學士方從哲。從中摻雜了很濃重的權力傾軋。這和方從哲處置不當有關。最初,李可灼進紅丸致死皇帝應該治死罪,眾大臣都同意,方從哲不同意,還下令讓李可灼以疾病引退,並送他很多錢財。其敵對的官員抓住把柄,認為方從哲同意李可灼進藥。雖無害君之心,卻有弒君之實。最後,方從哲只好一面竭力為自己辯護,一面自請削職為民,遠離中原。 涉案人李可灼被髮配貴州,崔文昇被貶到南京,都是很輕的處罰。

    總結:此案件裡也牽扯到了鄭貴妃,紅丸案,演變成朝廷大臣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牽連受死的人很多。涉案人員最終以輕判結束,究竟幕後主使是誰,至今仍然是個謎。

    三、移宮案

    事件描述:移宮案,發生於明泰昌元年。光宗即位時,鄭貴妃派侍女李選侍侍奉光宗。光宗因紅丸案死後,立熹宗為帝。李選侍又想繼續侍奉熹宗。當時,鄭貴妃、李選侍、魏忠賢來往甚密。魏忠賢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機,把持朝政大權,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幹清宮內。而朝臣楊漣、左光斗等人極力反對他和熹宗同居一宮。終於迫使李選侍移居噦鸞宮。史稱移宮案。李選侍在移居噦鸞宮之後,遭遇了一場大火災,當時宮人們拼盡全力才將李選侍母女救了出來。

    事件發生後

    這次火災,一些反對移宮的官員認為是朱由校主使的,目的就是為了除掉李選侍,認為他違背孝悌之道。朱由校表示他並沒有做這樣的事情,同時他也表示會善待李選侍母女。就這樣,一場“移宮”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了。

    總結:此案件或多或少牽連了鄭貴妃,至於那場大火到底是誰放的,也給後人留下很多疑團。

  • 10 # 大山裡的幼稚鬼

    明朝萬曆末年,先後發生了梃擊、紅丸、移宮三個宮廷按鍵,這三個案子在當時都波及京城內外,直至邊關和江南各地。而其影響力之所以如此之大,在於其歷時長達數十年,無數大小官僚捲入其中,有的傾家蕩產、有的顛沛流離,更有甚者死於非命。

    梃擊案發生於萬曆43年(1615),萬曆寵妃真貴妃為了立其子朱常洵為太子,指使宮內左右監事太監龐保、劉成設計暗殺皇太子朱常洛。這兩個人售賣薊州人張差,於五月初四晚上由龐保帶入宮中,來到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張差用棍擊傷守門內侍李鑑用,在闖入前殿簷下時,被內侍韓本用等人制服。此案張差、龐保、劉成3人被斬而結。

    紅丸案發生於1620年7月,萬曆去世,太子朱常洛即位,然而朱常洛是明代在位最短的一個皇帝,從即位道駕崩一共30天。紅丸案即與其死亡有關。

    由於沉迷酒色,朱常洛即位時已經是重病纏身,勉強完成即位大典後便臥床不起了。期間,內監崔文升給他用過一副瀉藥,更加重了病情。後來聽鴻臚寺丞李可灼說有仙方,便明內閣首輔方從哲帶李可灼入宮獻藥,李可灼帶來了一顆紅色藥丸,朱常洛吃了之後感覺棒棒噠,於是讓李可灼再來一顆,誰知,第二日便一命嗚呼了.....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相當大的風波,後世稱之為紅丸案,該案以崔文升發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而告終。

    朱常洛去世後,她生前最寵愛的妃子李選侍霸佔乾清宮不走,朝廷部分大臣紛紛要求李選侍遷出乾清宮,雙方几經較量,最終朝臣們勝出,新天子天啟皇帝朱由校如期搬入乾清宮,這便是移宮案,期間為李選侍說話的御史賈繼春受到“除名永錮”的處分,即永不錄用為官。

    三個案子中,充斥其中的是內外廷各大排期藉機拉幫結派,或以奏疏彈劾對付,或祭出殺手企圖置對付於死地,其本質上是權力的爭奪。

    梃擊案表面上是一出太子爭奪的惡性謀殺案件,但從根本上講是外廷文臣們與皇帝爭奪話語權,萬曆想立福王,但文臣們捍衛“祖制”立嫡立長。它實際上是“爭國本”的延續,表面上只是處理了涉案相關人員,實際上卻是朝臣們逼迫萬曆徹底放棄了立福王的心思,使得萬貴妃勢力徹底失勢,朝臣們鞏固了話語權,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得以確保而不再輕易受到撼動。而這一案件,本身處處透著詭異之處,難保不是文臣們的陰謀。

    紅丸案本身其實只是一件“病急亂投醫”的偶然事件。這件案子之所以影響之大,主要原因在於涉及到了朝廷黨爭。作為涉事人這一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他是挑起這一案件的的朝臣主要攻擊目標,攻擊他的主要群體就是因“爭國本”事件而扶搖直上的東林黨,東林黨作為一個在野的群體,需要擴大政治影響力,攫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所以把目標投降了首輔方從哲,從“紅丸”入手,試圖搬到方從哲,結局也正是如此,方從哲被迫致仕離京,東林黨大獲全盛。

    但紅丸案的影響並未因此結束,在天啟時,魏忠賢為了打擊東林黨,為“紅丸案”翻案,南明時,東林與所謂“閹黨餘孽”爭權奪利,也把這個案子翻出來打擊政敵。

    移宮案是內外廷爭奪權力所導致的,表明上,李選侍想要做皇太后,所以帶著朱由校在乾清宮不走,但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新帝天啟的權力問題。

    朝臣們逼迫李選侍移宮的目的,是從李選侍手中爭奪朱由校,從而達到擁立新君,獲得更大政治話語權的目的,而這一事件雖然也外廷文臣全面獲勝而告終,但卻也間接導致了後來一系列黨爭。

    正是因為這一次類似於逼宮的將李選侍從乾清宮請走的行為,使得天啟孤立無援,在前期受東林的控制,而導致後來天啟對東林的完全不信任,而任用魏忠賢。從皇權角度而言,扶植內廷魏忠賢對抗外廷本身就是明代政治的一貫作風,但這也間接造成了明末黨爭發展到了毫無底線地程度,東林與閹黨之間毫無顧忌,大打出手極大的惡化了明末的政治生態,這種爭鬥一直持續到了南明。

  • 11 # 蔚鸞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合稱明末三大案,這三大案的中心人物乃是明光宗朱常洛,而這三大案的幕後隱藏著一個女人,一個改變了明朝歷史走向的女人,明末三大案的發生是明末衰敗的重要推手和具體表現,那麼這三大案為什麼會發生,又有什麼聯絡呢?

    尚無定論的梃擊案

    (圖一 左萬曆帝朱翊鈞,右王恭妃)梃擊案的發生與萬曆帝的偏心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萬曆帝的皇后王氏無子,依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朱常洛應當冊立為太子,但是萬曆帝因厭惡王恭妃的宮女出身(當然,其實他的生母當年也是宮女),並且寵愛鄭貴妃和皇三子朱常洵,想冊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在一任任內閣首輔的堅持和李太后的主持下,朱常洛被冊立為皇太子,不甘心的鄭貴妃藉著萬曆帝的縱容多次破壞禮制,傾軋太子,直至萬曆四十三年。

    (圖二 影視劇中的鄭貴妃)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 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死。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以了此案。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是不是鄭貴妃並無定論,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

    梃擊案後,福王一黨基本失去了抑制太子的能力,以往不可一世的鄭貴妃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向太子和王皇后示弱,自此,鄭貴妃轉變了對太子的態度,由敵對轉向了拉攏,這也為日後的紅丸案埋下了種子。

    迷霧重重的紅丸案

    (圖三 明光宗朱常洛)梃擊案後五年,王皇后、萬曆帝相繼辭世,太子朱常洛順利即位,太孫朱由校被冊立為皇太子。在萬曆帝臨崩時,遺命封鄭貴妃為皇后,但是在群臣的反對下作罷。此時的鄭貴妃失去了靠山,因為昔日的跋扈和胡為,即將到手的皇后之位也失去了,此時的她不得不對新皇帝示好,或許也有更深層次的企圖,她向朱常洛進獻了數名美女。

    (圖四 向光宗進獻紅丸的李可灼)壓抑了多年的朱常洛終於熬成了皇帝,得到這些美女他是喜不自勝,然而朱常洛興許是過度放縱,因而生病,生病後,朱常洛服用了李可灼進獻的紅丸,也便是所謂的仙丹。朱常洛服一丸後便覺身體有所恢復便命首輔方從哲擬旨賞進獻紅丸的李可灼。然而,在服用了第二丸後,朱常洛便一命嗚呼。有人懷疑是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眾矣。到底是朱常洛求醫心切誤食紅丸還是這是鄭貴妃的謀劃又或者只是朱常洛身體虛弱又過度放縱再服烈藥導致的急病,如今已經無以求證了,但是朱常洛的驟崩卻促使了另一件大案的發生。

    各方博弈的移宮案

    (圖五 明熹宗朱由校)朱常洛在登基時,他的太子妃郭氏已經逝世多年,而皇長子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也早逝,在朱常洛後宮中,最受寵愛的是李選侍,她囂張跋扈,曾經戕害了皇長子生母王才人,並且得以撫養皇長子,撈取到了如此重要的政治資本的她自然不想屈居末流的選侍。

    李選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皇后,她結交萬曆帝的寵妃鄭貴妃,彼此吹捧。

    鄭貴妃請求封李氏為皇后,李氏則請求封鄭貴妃為皇太后。當時泰昌帝生病,病中也得不到好好休息,經不起兩個女人一再嘮叨,於是召集大臣,命封李氏為皇貴妃。但是李氏躲在帷幕後偷聽,她不滿自己只是皇貴妃,把朱由校從帷幕後推出來,說要封皇后,大臣愕然,皇帝不應。禮部侍郎孫如游上奏說:“太后、元妃等人的諡號還沒有尊上,把這些事情解決後再封皇貴妃不晚。”巧妙地將李氏封皇后一事拖延下來。

    (圖六 影視劇中的李選侍挾持朱由校片段)然而,泰昌帝暴崩,在鄭貴妃的教唆下,李選侍賴在乾清宮不走,以攻為守,唆使一些老臣為她討封。同時,將明熹宗朱由校扣押,又命令朝廷的所有奏章都必須交由自己過目。李氏一個小小的選侍,居然敢扣押新帝,霸住乾清宮,導致朱由校無法舉行登基大典。所幸後來,大臣們搶回了朱由校,並逼迫李選侍移居噦鸞宮,最終李氏得不償失,連皇貴妃的地位都沒有得到。

    (圖七 象徵皇權的紫禁城)這三件大案的發生是萬曆朝國本之爭的延續,三大案環環相扣,可謂存在著內在的因果聯絡。而這根苗上也只是萬曆帝的私心而已,但是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正是因為他的私心和對鄭貴妃的驕縱卻給明朝帶來了如此強烈的連環地震,可想,如果萬曆帝對朱常洛多加教撫,讓他能多多歷練,幫他樹立一個太子應有的威信,不再專寵鄭貴妃,對她百般縱容,或許明朝的歷史真的能夠改變也說不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和妻子商量著丁克,父母堅決不同意,這算不算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