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孑孓22001937

    跟打鐵原理是一樣的吧?燒紅過後再雨水跟淬火是相同原理,會產生細微變形還會變得堅硬易碎吧?然後再次發射的時候輕則彈道偏移打不準,重則炸膛。所以機槍一般都是自帶散熱裝置,如果一定要降溫,也應該在紅管之前降溫咯

  • 2 # 足球離我遠點

    打紅的槍管不能用水極速降溫。在我們看的電影電視過程中,可以看到用水,用雪,甚至用人尿來給槍管降溫的鏡頭。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應急使用方法。槍管甚至炮管對金屬材料的要求,要求有好的強度,又要有極高的韌度。這種急速降溫對於槍管是一種毀滅性破壞。當時看著還可以使用,但是急劇的減少了槍管和炮管的正常使用壽命。大家總以為一根槍管或炮管可以發射幾千幾萬發炮彈子彈,就以為它的使用壽命很長。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一顆子彈或者炮彈點燃發射藥金屬彈丸飛出槍口都是以毫秒計算。一根槍管或者炮管全使用壽命也就幾分鐘。這種急速降溫的後果就是,這場戰鬥過後槍管就廢了。

  • 3 # 一號射手

    槍管過熱造成的最直接影響是啥?應該是初速下降,因為槍管的熱量發散不出去堆積的比較嚴重,因此熱脹冷縮,至於卡殼啥的一般是由灰塵,火藥殘渣等髒東西造成。實際上槍管的作用除了把彈頭髮射出去,另外就是要帶走彈膛的熱量,否則下一發子彈入膛馬上會被高溫引燃(這也是無殼彈藥研製的難點)。

    現代軍事工業已經充分考慮到槍管打紅後的形變問題,尤其是槍管的垂直方向,以前由於材料原因槍管一打紅就變軟會向下彎曲,那麼挑選槍管的材料要特意考慮所謂的“紅硬性”。現在除了鋼材更加先進可靠,在加工上,槍管被加工成一定錐度,越靠近槍口越細,這樣增加了槍管垂直的強度,也保證了不會過重,此外縱向在槍管上開散熱溝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行業細化,機槍君也被大致劃分為幾大類,雖然有些情況下外觀並不是很明顯。比如輕機槍主要用於單兵的分為班用和連用,班用機槍通常是步槍的變形槍,採用和步槍相同的子彈(相對於二戰時期的步槍彈,目前步兵採用的步槍彈叫中間威力步槍彈),可以看做重槍管大彈匣的步槍,和普通步槍比,較好的火力持續性和相對更高的初速可以滿足步兵班或戰鬥組的一定火力支援任務。

    連用機槍通常採用7.62毫米或更大口徑的大威力步槍彈,可以在600到800米的距離給予敵人痛擊,其聲音和彈頭的衝擊都是小口徑中間威力彈難以企及的。 和步槍君不同,機槍君是靠點射來壓制、消滅敵人的。所謂點射不是瞄著一個點打過去,而是一次發射多發子彈,通常分為短點射3至5發,中點射5到10發,長點射15到20發左右。像電影里扣著扳機不撒手的,假如沒被對方的火力反擊幹掉,也會被自己的班長或戰友罵死。

    通常班用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和目標相對較近,所以短點射就能解決問題,考慮到尋找發現目標和轉移陣地的時間,大部分情況下,想把槍管打紅還是不那麼容易的,因此大部分班用機槍沒有考慮快速更換槍管,當然在修械所還是可以換的。而連用機槍通常承擔壓制、火力覆蓋等任務,因此快速更換槍管是基本功。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天朝的機槍副射手通常只攜帶備用槍管、修理包和彈藥,要想過過槍癮只能等正射手掛掉,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這個情況。

    有同學問,假如,輕機槍遇到特殊情況下必須連發射擊會怎麼樣?經我親身測試81式輕機槍連打兩個彈鼓(150發)就能直接點菸了(實際上護木已經開始冒煙了)。67式重機槍連打兩個彈鏈(400發),在傍晚就能明顯看到槍管變紅。那槍管熱了咋辦啊,很簡單,直接扔水裡降溫啊。當年我看到槍械研究所的高工這麼幹的時候確實吃了一驚,人家笑笑說,這是軍用品,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各種粗暴對待了,不懼冰火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你說能不能用尿?你好壞壞啊,就算你不會羞羞,難道沒看過《秦頌》嗎?葛大爺的眼睛是咋瞎的?不就是被尿燻的嗎。就算你不怕,也要考慮一下身邊的基友吧?什麼?敵人上來了,那還管他娘,有啥用啥吧,別說噓噓,就算是熱翔也得用上,保命要緊啊。

    下面小談一下重機槍君。 水冷式機槍的發明和當時的工業能力以及戰場情況是分不開的,一戰前的時代,現代步兵作戰技術還沒有雛形,大部分步兵的都是像屠宰廠待宰的豬一樣整齊的佇列前進,這時候一挺火力持久的機槍能解決大問題。這時候,馬克辛的水冷式機槍是最厲害的發明,跟蘋果手機一樣全球熱賣,李鴻章大人當年看了馬克辛機槍表演後雖連呼貴的坑爹,但也買了6挺回去。這玩意買一送一,買個機槍送個小推車,否則不用敵人打,機槍射手扛槍就能累死。我曾經很好奇這玩意為啥這麼重,去博物館看了看,原來槍架又粗又寬,材料竟然是黃銅的。 氣冷式機槍的進化和戰鬥機的發明息息相關,馬克辛雖好但又複雜又笨重,實在讓當時的飛機設計師頭疼。

    進入二十世紀,飛機開始進入戰爭舞臺,苦於沒有武器,飛行員只能用手槍對射,(其實還用過一段時間冷兵器,比方說綁在翅膀外側的片刀)。這時候飛機的馬力小的可笑,裝載武器首要考慮的是輕便,所以當時的氣冷式機槍大師劉易斯、哈奇開斯等都大發戰爭財。他們的設計大都是槍管外加工出散熱片來輔助散熱,不過這樣一來生產成本增加不少,而且後來經過測試散熱片並沒有起到想象中那麼大的作用,反而由於熱空氣的折射會干擾瞄準,有點得不償失。

    二戰後槍管設定散熱片的氣冷式機槍越來越少。(也可能是重機槍越來越少) 重機槍君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越來越少,基本上都被車載或機載了。有過統計二戰中重機槍平均三個點射就要轉移陣地,否則對方直瞄火力就馬上掃過來了。唯一例外大概是對越後期拔點,重機槍常常做遠距離壓制,由於對方沒有反擊能力,打的確實過癮。

  • 4 # 那年夜雨中的我

    不能,例如馬克沁機槍,是用水緩慢降溫,而如果突然降溫,槍管會停止運作。也有例外,例如,MG42"元首的電鋸",人家是直接換槍管,還有,火神機槍一旦過熱會自動停止運轉。我國的十二管防空機炮也是。

  • 5 # SS震旦1

    這麼做會影響射擊精度,槍管壽命。但是,作為訓練有素,懂得彈藥管制的機槍手面臨槍管發紅而沒有備用槍管的時候(備用槍管損壞或也紅了)。通常是戰局激烈需要持續火力壓制的時候,這種應急時刻不需要考慮精度和壽命,需要的是發射足夠多的子彈形成彈幕。所以這麼做完全沒有問題。

    在實戰中,大量設計人員想不到,不敢想的武器用途和戰術動作被使用,如88炮反坦克和雌鹿的滾筒等。都是發揮前線指戰員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的。並不歸技術人員考慮。

  • 6 # Q丶d

    以前有個老兵說過,他們打鬼子的據點,槍管打熱了就會從副射手揹著的牛皮水袋抽出備用槍管,然後把發熱的槍管丟進去,這可是經過實戰的抗日老英雄說的不知道你們認可嗎,如果不認可請先去戰場實踐操作後再來講解

  • 7 # 美女愛好者耶

    都把自己當專家。槍管的作用是啥,給子彈正方向用的。子彈被彈藥爆炸衝出時,子彈的方向儘管是向前,但是不是正前,方向是亂的,槍管限制著子彈的運動軌跡,因此,相對來說槍管越長,子彈射出去越直。因為子彈在槍管裡各種摩擦著,因此劇烈升溫,這個時候槍管用水來降溫,首先排除戰場上這個情況,平時訓練不可能升溫到需要降溫的情況。因此只能是說單獨說槍管能不能用水降溫。這是不能的。

  • 8 # 軍歌撩亮

    謝謝邀請。我來說個故事,我上學時學校請一位老兵給我們上愛國教育,解放錦州時他是一名炮兵,當時戰鬥很激烈,他們團的大炮都打紅了,有位戰士急了用水潑炮管,結果炮管一下就變形了,後來團政委出個主意,將炮兵團分兩撥,這撥炮管打紅了就用那撥打,炮火支援才沒間斷。炮管和槍管的性質一樣,不能用水急降溫。

  • 9 # 一剎那江湖

    槍管的發熱來自幾個方面:火藥燃氣的高溫、活塞的摩擦發熱、彈頭順著來復線高速旋轉前進的摩擦。槍管是金屬,存在著較明顯的熱脹冷縮,槍管越長線膨脹越明顯,打紅之後丟進水裡,這時候還達不到臨界溫度,是起不到淬火作用的,一般是不會當場炸裂的,但是會產生大小不等的變形,如果是豎直插入水中,那麼軸線變形較小,如果橫著放入水中,首先接觸水的一側會先冷卻收縮彎曲,即使反向的一側入水後,會把原變形拉回一部分,但不能完全恢復。何況,槍管打紅之後會變軟,在重力作用下也會彎曲,你把它丟進水裡,鬼知道它會朝哪個方向變形。所以,機槍槍管打紅之後,是不能極速冷卻的,均勻緩冷是可以的。

  • 10 # 眾禾影畫

    打紅的槍管不宜用水極速降溫,注意“不宜”這個詞。

    槍管材料通常是含鎢的合金鋼,可以保證槍管即使在發紅的情況下也保持一定的強度和硬度,不會因槍管變軟而導致無法發射,但因為熱膨脹的原因,槍管口徑會變大,可想而知,子彈的彈丸和槍管內徑之間出現間隙是什麼樣的後果:射擊精度變差,子彈得不到充分的火藥推力而使射程嚴重損失,對機槍這樣的火力壓制武器來說,在戰場上就等於失去效能。所以大部分機槍都有防止槍管過熱的措施,比如大名鼎鼎的馬克沁重機槍採用水冷措施,把槍管浸於水套中的冷卻水中,靠水吸收發射時槍管的熱量,再比如日式的九二重機槍採用風冷措施,影視劇裡經常可以看到,槍管外徑被一圈粗大的散熱翅片包裹,透過增加散熱面積的方法為槍管散熱。輕機槍們很多都釆用快速更換備用槍管的方法,讓兩支槍管輪流幹活,讓溫度高的那支槍管有時間休息冷卻,從而在不影響連續發射的情況下保證射程和射擊精度。但不管是哪種冷卻措施,都是一個溫和的過程,不應該是急速冷卻,尤其是在槍管已發紅的情況下,急速冷卻相當於淬火,將嚴重影響槍管的效能。槍管對材料的硬度和韌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一種材料,它的硬度和韌性是互相矛盾的,硬度高了,槍管耐磨性好,但韌性一定會下降,通俗地說就是槍管會發脆,易折易裂。硬度和韌性的平衡是生產時靠熱處理實現的,通常是高溫淬火+中溫回火,淬火是急冷,而回火就是淬火後再重新加熱到三四百攝氏度後緩慢冷卻,適當降低硬度而使韌性提升,這個熱處理是在槍管毛坯粗加工後做的,完了以後再精加工並做出膛線,成品的槍管就不能再熱處理了,再次淬火很容易讓槍管沿膛線產生裂紋,後果就不用說了,大家都能想象的到。

    但是在戰場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比如備用槍管損壞,或是水冷機槍的水套被敵方擊中漏水,而常溫下的槍管連續發射幾百發子彈就足以使射擊精度嚴重下降,射程嚴重受損,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嚴峻形勢下,應儘快讓武器恢復效能,蠃得戰鬥勝利、消滅敵人、保全自己比什麼都重要,這種情況下,怎麼做都不過分,拿水壺直接澆槍管也沒什麼大不了,即使用尿液冷卻槍管,那麼這泡尿也是寶貴的。戰場上對槍管的應急冷卻畢竟是有限的,遠比不上淬火的威力,既便有影響,也無非是戰鬥後一支槍管的損失,與戰鬥的勝利與戰友的生命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 11 # bigbear0118

    機槍槍管一般是不會打紅的。在戰場上最多射擊200-300發,就需要更換備用槍管了。對於哪些不能更換槍管的機槍,也不要等到真打紅了再用水降溫。因為槍管打紅再用水快速降溫,相當於給槍管做淬火。而且除非將槍管整個放入水中,否則很難對槍管均勻全面的淬火,這極容易給槍管帶來不可預測的變形,嚴重影響設計精度。不當淬火還造成槍管的韌性和硬度產生不可預見的變化,嚴重的時候甚至帶來炸膛的可能。當然,如果真到了緊急關頭,用水甚至用尿降溫也是不得已的辦法,畢竟要靠這槍來救命啊。話說回來,對於有經驗的射手,一般會用長短點射進行間隔射擊。一個是可以節省彈藥,更重要的也是可以延緩槍管升溫的速度,利於散熱。如果確實沒有備用槍管或者備用槍械可以頂替,也不要等槍管打紅了,才來想辦法降溫。應該儘早採取措施,畢竟極速降溫的溫差越大,對槍械的損傷越大。

  • 12 # 晨光176200599

    後勤跟得上的軍隊,槍永遠比人多,特別是機槍手,能換槍管的有備用槍管,不能換槍管的有幾支備用槍,看過抗美援朝的影片裡關於上甘嶺戰役裡一個機槍手備幾隻機槍,因為蘇聯轉盤機槍不能換槍管

  • 13 # 寧靜致遠WQ

    我以前在軍工廠上班,後來軍轉民了。我們主要是生產56半自動和56衝鋒槍(AK47),槍管是含鎢合金的。我們做過破壞性實用,槍不停連續射擊50:100:200:500:700-800發子彈直到槍打壞,或者射擊距離小於60米,實驗結束。其中有一個檢驗專案就是應急冷卻,通常採用水澆,或者把槍管插入水中,還真有人尿淋澆方式冷卻。這樣的檢驗通常要做多次,然後檢查槍管的變形量,能不能馬上正常射擊。通常這些專案都必須合格,保證槍在這幾種情況下能正常使用。而這幾項只是眾多檢測的中幾項。所以槍管在戰場上沒有那麼嬌氣,對壽命有影響但不是很大。

  • 14 # 落葉落飄零

    唉!你們這些人平時就知道泡妞一點知識也不學,,槍管是鋼材做的,發紅的時候溫度也就500多度,直接放水裡一下,就可以繼續使用了,這點溫度影響不到鋼材效能的,沒看過神劇?聯絡射擊幾天幾夜槍管發紅了怎麼辦,撒泡尿就可以繼續戰鬥了,,,

  • 15 # 利刃號

    就打紅的機槍槍管能不能用水極速降溫的問題,筆者的回答是有這樣先例,甚至有戰場上無水情況下,解手讓機槍管降溫的情況存在。

    就機槍的定義來說,機槍(英文:Machine gun,machine意為機器,而gun意為槍,機槍之名由此而來)又稱機關槍,是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彈或更大口徑(12.7mm/14.5mm)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透過綿密彈雨殺傷對方有生力量(步兵、騎兵)、無裝甲車輛或輕裝甲車輛以及飛機、船艇等技術兵器。

    最早的機槍是1851年,由比利時工程師加特林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挺機槍,該槍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使用過。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則是大規模用於實戰的機槍。我們在美國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早期加特林機槍的身影,其即為手搖式外部驅動轉動的六管機槍。

    而世界上第一種不借助外力,靠子彈的發射藥做動力完成自動動作的機槍由英籍美國人馬克沁於1883年研發。這種機槍就被稱為馬克沁機槍。這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種內能源式重機槍。

    而就輕機槍而言,丹麥炮兵上尉麥德森,在馬克沁發明重機槍後不久,即開始研製輕機槍。在19世紀90年代,麥德森設計製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森輕機槍。該機槍裝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全重不到10公斤。同時期,義大利人也研製出新款的輕機槍。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早期重機槍相比輕機槍的射速更快,每分鐘的子彈發射數也相當高,所以一般採用水冷式,就這點來說,機槍最早就是用水來降溫的,但之後出現了散熱片式的氣冷式機槍,所以水冷式機槍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在戰爭中,有時候因為機槍槍管連續使用時間過長,而使槍管受熱變紅,在無奈情況下,可以用水極速降溫,,但一般情況下要等它自己慢慢冷卻。總是用水澆的話時間長了槍管會變形,槍管的硬度會下降很快。就早期水冷機槍而言,其是一直處於冷卻狀態的,不是等槍管紅了再冷卻,理論上只要冷卻液能跟上,槍管是不會過熱的!End!

  • 16 # 無法無天154849050

    不行,瞬間降溫槍管會變型,哪怕是一丁點。如果直接降溫再使用很容易炸膛,影視劇直接再降溫使用的情況也是有的。特殊時期特殊對待。所以機槍一般都是兩人到三人一組,一個機槍手,一個彈藥手,攜帶彈藥和一些配件,比如可更換的槍管。還一個相當於替補的警戒人員。不過我們國內大部分就是兩人組。重機槍則看部隊自身配置,有的是一個戰鬥班負責一挺重機槍。

  • 17 # 劉博強3

    你這問題問的有毛病! 情況不緊急的情況下你用水急速降溫絕對會對槍管造成很大的傷害,這會讓槍管材料的效能發生破壞性的改變! 但是當情況危急時,是槍重要還是生命重要?槍沒了可再造人沒了就真沒了 像軍用裝置再平時訓練時應該會說要怎麼怎麼注意正確操作,但是戰時就是必須做一些應急的操作,比如戰艦在航行時前進檔要換成倒檔要等螺旋槳轉速降下來,但是如果你要躲魚雷之類的危險還管得了這麼多,直接就拉倒檔了。

  • 18 # 環球制高點

    一般都不會將機槍槍管打紅,不但精準度下降,而且還極容易炸膛。在過熱的時候,換根槍管就行了。我們看的電影電視過程中,可以看到用水、用雪,甚至用人尿來給槍管降溫的鏡頭,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應急使用方法。槍管甚至炮管對金屬材料的要求,要求有好的強度,又要有極高的韌度。這種急速降溫對於槍管是一種毀滅性破壞。當時看著還可以使用,但是急劇的減少了槍管和炮管的正常使用壽命。

  • 19 # 火線零距離

    當然可以,馬克沁重機槍便是採用的水冷槍管。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這東西就像牽引式火炮和反坦克炮,和水冷機槍真是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因為機動能力的問題而落伍。不過現代戰爭需求不強烈,不太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射擊,沒有敵人會像那個年代一樣排成密集的步兵隊形一波又一波的衝鋒.幾十個殖民地兵用馬克沁擼掉5000個祖魯土著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再發生了。水冷機槍的優點就在於散熱特別好,火力持續力特別強。缺點就是過於笨重,過於依靠水源。如果是大規模戰爭而言,機槍應當要求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打完一次戰鬥必須要立刻轉移機槍陣地,不然等會兒迫擊炮就打上來了。用彈鼓供彈的班機亦是為了增加可移動能力,降低火力持續性。就算是現代的運輸能力,清潔乾淨的水在戰場上依然還是比較寶貴的...況且現代機槍幾乎都可以快速更換槍管,偶遇實在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射擊的時候,至少能有兩支槍管輪替使用。

  • 20 # 老周新觀察

    可以使用水極速降溫,但是不太適合,槍管的材料但是含鎢的合金鋼,能夠保證槍管在高速發射之後仍然保持一定的強度和堅韌度,不會因為槍管過軟而導致無法發射,但是因為槍管過熱膨脹的緣故,子彈彈丸和槍管內壁出現較大的間隙,導致射擊精度變差,子彈得不到火藥充分的推動導致射程縮短,幾乎等於失去了作用。

    所以大部分機槍都有冷卻辦法,馬克沁機槍採取水冷式,依靠在槍管周圍包裹水套給機槍散熱,或者採取風冷的辦法增大散熱面積來散熱,或者採取更換槍管的辦法來輪流使用槍管來達到讓槍管間歇散熱的目的。

    但是不管是哪種槍管都是緩慢冷卻,而不是快速冷卻,這是因為在槍管發紅的情況下快速冷卻等同於淬火,將會嚴重影響槍管效能。

    槍管對於材料的硬度和韌性都有著較高的需求,同一種材料硬度和韌性都是矛盾的,硬度高了韌性就不怎麼樣,脆,硬度和韌性的平衡是靠冶金的時候進行熱處理的。

    這個熱處理是槍管毛坯進行加工的時候使用的,雕刻膛線完畢之後就不能夠進行淬火了,而高溫狀況下進行急速冷卻等同於淬火,很容易讓槍管沿著膛線產生裂紋,這樣做很容易毀傷槍管。

    但是在瞬息完畢的戰場上時候進行高溫淬火也不過是毀傷一根槍管,如果因為槍管過熱就耽誤戰機的話將會很大的影響戰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喜歡撒謊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