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吾趣歷史

    老趙我對於魏忠賢最初的認識來自於電視劇《江山風雨情》,其中描述的魏忠賢不同於大多數人們眼中十惡不赦的大太監。魏忠賢確實權利很大啊,也做過很多壞事,但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含糊。魏忠賢對於明朝也是有功勞的,他在邊關重用李成梁袁崇煥等人,這才讓清朝人入關日期推後了十幾年。在財政方面採用較為合理的稅務制度,而不是像東林黨那樣理想化的要求不收稅。

  • 2 # 現在與遠方

    魏忠賢,明末宦官,權傾朝野,人稱"九千歲",名乃皇帝所賜。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

    魏忠賢從一個小小的宦官因其阿諛奉承慢慢得到權勢。得勢後其獨擅朝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枉殺忠良,最終到達九千歲的位置。但是惡有惡報,魏忠賢最終被新帝剷除。

  • 3 # 挑劍論古今

    魏忠賢是一個複雜的人,不應該臉譜化,簡單把他評價為一個禍國殃民的權閹就完了,他分析來看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宦官裡面的高才生

    魏忠賢進宮當太監的時間非常的晚,年紀很大了才進宮當太監,但是他卻能比他早進宮的人提拔的快,從宮中數萬太監中脫穎而出,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可見他的情商和智商應該都是非常高的,而且絕不是運氣好,因為宮中的鬥爭尖銳複雜,一次兩次運氣好說的過去,但次次都站對隊,做對事,足見其能力。

    二、皇帝合格的御下工具

    從朱元璋廢了丞相開始,皇帝就是和文官集團在不斷角力,明朝的文官集團又是歷朝歷代裡面最為強大的,皇上立太子他們要管,皇上娶老婆他們要管,皇上修廟宇他們還是要管,因此皇帝只能把太監拉到自己這邊和文官拔河,魏忠賢也非常清楚自己角色,他操控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打擊對立的大臣,組織聽話大臣成立閹黨,為皇帝操控朝局,這樣皇帝可以開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沒有人打擾皇帝了。

    三、給國家收稅的能手

    魏忠賢治國怎麼樣不知道,但是他確實是搞錢的好手,他從不給老百姓加稅,主要徵收商人的各種賦稅,誰敢不交或者偷稅漏稅那就讓錦衣衛去查,在他自己貪汙一部分情況下保持國庫的充實,他執政期間,邊區的將士的軍餉始終沒有拖欠過,這也是為什麼他執政時候努爾哈赤始終還是小打小鬧,內部也沒有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原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崇禎皇帝一上臺,把他弄死後,錢收不上來了,軍餉沒了,稅全攤在老百姓頭上了,鬧的國內老百姓造飯,外面滿清無兵抵禦。

  • 4 # 小和天下影視庫

    我認為魏忠賢是個狠人,天啟的一條好狗,所以,可以說是個狼人?

    賭博輸光賣女兒,欠債沒法還自宮做太監,對自己狠,對家人狠。

    混了幾十年,搭上了天啟的乳母才入了皇帝的臉,做的有多少壞事也不用多說,反正替皇帝辦好了差事,然後就自己作威作福罷了,歷史上對敵人有多狠有很多記載。

    天啟吧,開始年輕聽東林黨忽悠了幾年,自己收不上錢政令也經常被推,後來回過味來知道不對,才發現還是老祖宗那一套好使。你們這幫人不可能真正是鐵板一塊,肯定有對頭,也有人想攀皇權往上爬,只是我之前沒有把他們組織起來發揮他們的力量而已。這就是常說的帝王心術,平衡之道,拉一批打一批,因為你是皇帝,天然的就很容易拉起來一批人。明朝做的最好的就是嘉靖,十四歲上臺就會搞大禮儀了,群臣被調教了四十多年,最後才勝了嘉靖一著,這就苦了後面的萬曆了。

    魏忠賢就是天啟推出來跟東林黨唱對臺戲的,圍繞魏忠賢組織起來的利益集團就是常說的閹黨,其實其中太監只是少數,大部分是朝中東林黨的對頭或者想升官發財的,黨爭就是非黑即白,不是東林黨的就容易被排擠打壓,這些都是可以團結起來的力量。

    魏忠賢夠狠,也知道自己權力來自於皇帝,所以一直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拉攏想為皇帝辦事的,打擊跟皇帝爭權的。皇帝想要充實內庫,就想盡各種辦法收錢,皇帝想要穩定國家,去除邊患,就為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出一份力,那些東林黨人能幹死的就乾死。現在幫魏忠賢翻案的,大多基於以上這幾點。

    魏忠賢本質上就是個人渣、徹徹底底的壞人,看他的人生經歷就知道了,只是後來幫皇帝做事,力圖保障鞏固皇權,天下是皇帝的自然也得保,所以做的一些事現在看來有助於明朝續命。但看歷史政治水平其實也堪憂,這樣一個人渣站到那麼個高位,隨心所欲一下造成的破壞力就太大了。

    這裡就涉及到封建王朝的本質問題,不管是東林黨還是閹黨,是文官集團武人集團還是皇帝,都屬於封建地主統治階級。只是皇帝最大,佔據了最高位置和大義名分,臣子想要更多的利益就必須跟皇帝爭,最好架空皇權,垂拱而治就是聖天子了,地方想要更多的利益就必須阻塞天聽,欺上瞞下,而他們的利益都來源於壓榨剝削被統治階級。歷史教科書上說的很明白了,君權和代表臣子的相權,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幾千年來就是如此爭鬥往復,這些都是統治集團內部矛盾。

    官僚只在乎眼前的利益,這是大多數人的本性,他們的利益來源於對人民的敲骨吸髓,土地兼併,掌控商業私吞財政收入等等,形成一張龐大的利益網路罩住這個國家。只要不動我的利益,什麼都好說,動了就不好意思,嘴炮無雙罵你一頓,不知進退就整個利益集團動起來把你幹死,然後再在書上嘴炮無雙罵你一頓,他們可不會在乎國家到底怎麼樣,改朝換代還是一個往上爬的機遇呢,反正不管誰在上面都得依靠我們這幫人,死到臨頭才會後悔(這還是有骨氣的,沒骨氣的早投滿清了大部分不用死。

    只不過皇帝和有覺悟有遠見的人,會想要維護穩定這個國家,至少不能讓國家出什麼大問題,但時代的侷限性註定了他們所作所為都只是續命一段時間。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革封建地主的命,但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所以古今中外歷史上那些改革大都不了了之,比如王安石變法,就是皇帝最後發現了,繼續改革下去就要革自己的命了。作為統治階級,能背叛自己階級的個人是很難得的,封建時代更是如此,最出名的一個當屬海瑞吧?

    封建社會就是這麼個輪迴,不可避免,明朝差不多也到了輪迴的時候,根子已經爛透了,天啟作為皇帝的本能行動,只是在強行續命。魏忠賢作為皇帝的頭號狗腿子,他的首要目標是鞏固皇權,某些作為客觀上也有助於給明朝續命,這是有這麼多人為他翻案的根本原因。而以東林黨現在的名聲,也是為九千歲加了分的。

  • 5 # 參見赫本大人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早年間魏忠賢是結過婚的,還生了一個女兒,這麼看來魏忠賢的經歷和司馬遷差不多哦,司馬遷在受宮刑之前也結過婚,而且也生了女兒。但也僅僅是經歷差不多。魏忠賢家裡很貧窮,他也經常賭博,活脫脫一個市井無賴。

    明光宗去世後,他所寵愛的妃子李氏掌握了權利,一首扶持明熹宗,但是這被當時的大臣左光斗,楊鏈看在眼裡,於是發生了著名的,移宮案。意思就是吧明熹宗和李氏兩個人分開。

    於是,明熹宗移情別戀,寵信了當時的妃子客氏和魏忠賢。魏忠賢由此登上了他的政治舞臺!

    殺死情敵

    魏忠賢進宮做太監,有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魏朝。但是,魏忠賢的目標並不在小,他假意愛上客氏,並讓客氏和自己聯手,害死了魏朝!

    害死魏朝後,魏忠賢又害死了當時的大太監王安。自此開始,魏忠賢在太監這個職業上,當時宮裡沒有人的權利超過他。

    接下來就是魏忠賢能夠遺臭萬年的原因了,那就是,迫害東林黨!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東林黨。

    當時的一些仁人志士都被認為是東林黨人,他們不僅可以左右輿論,而且大都做了高官。

    最開始魏忠賢還和東林黨沒多大冤仇,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更多的不被清流所容忍的官吏大都投靠了魏忠賢,而魏忠賢需要發展,就不得不利用這些外朝官員,於是這個團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天啟四年,也就是1624年,楊鏈,左光斗等人聯名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這兩派的人的鬥爭開始公開化!

    魏忠賢最開始想要妥協,但是眾多大臣都不同意,魏忠賢沒辦法,就和客氏兩個人聯合迷惑明熹宗,魏忠賢每次在明熹宗玩的時候就說國家大事,說的明熹宗不耐煩了,就說,這些都是小事,你好自為之吧,於是,朝政被魏忠賢把持!

    東林黨的結局可想而知了!

    魏忠賢專權期間,恐怖程度超過了以往,全國各地爭先建造魏忠賢的祠堂。

    真可謂是惡貫滿盈了!

  • 6 # 吾侯萬歲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 7 # 叫我九五二七吧

    忠心護主的老奴才啥的就不用說了,我大萌有莫誠,藝術形象比魏公公完美多了。這裡從一個問題談起,就是所謂的閹黨加“工商稅”、東林不向江南/士紳/工商等等徵稅問題。簡單來說,天啟朝的新增軍費-遼餉裡,當然有依靠商業稅的部分,但那和閹黨關係不大,反而和東林黨關係更大點兒;田賦加徵更是朝廷上下處理實務的官員的共同看法。甚至可以說,魏公公斂的財,和遼東前線沒啥關係,都用來修三大殿了。這樣看來,魏公公作為大萌帝國的執政者,恐怕並不像他的某些現代擁蠆想的那樣稱職。

    明末加賦的首要原因就是應付遼東戰事的軍費,簡稱“遼餉”。遼東戰事關乎明朝生死存亡,籌辦遼餉則是天啟年間的首要大政,本文就來談談在天啟朝前後東林、閹黨分別得勢時的遼餉政策的變動。為了管理遼餉,萬曆48年起在太倉另設“新庫”,收貯從各個渠道徵發來的遼餉,專門供應“抗金”前線。並增設戶部新餉司專門管理。遼餉中除了原來遼東鎮的軍餉外,還有田賦加派、雜項、鹽課、鈔關幾大項。以下分別說明這幾項在天啟年間的徵收情況。

    這裡先提示一下政治史時間軸的問題。萬曆45年(1617)丁巳京察,三黨大破東林;光宗一月天下,起用部分東林人物,東林借移宮案重振旗鼓;天啟初年東林得勢,天啟3年初癸亥京察,東林大勝三黨,“黨勢”達到極盛。之後閹黨開始形成。楊漣彈劾魏忠賢、萬燝被杖殺是天啟4年6月,葉向高致仕於7月,當年11月顧秉謙升任首輔。次年王紹徽、周應秋先後上任,閹黨控制吏部和都察院。閹黨控制戶部則是在天啟6年郭允厚任戶部尚書後。大致可以說天啟初政是在東林和親東林人士主導下展開的,而天啟4年的夏秋之際,是閹黨翻轉局面的開始。

    1、田賦加派

    萬曆46年(1618)9月,戶部尚書李汝華(中立)提議全國除貴州外,每畝民田加徵銀0.0035兩(三釐五毫),當時說是隻有一年的臨時性措施。次年12月,在遼東經略熊廷弼(楚黨)、閱視遼東軍務給事中姚宗文(浙黨)等人建議下,又加徵0.0035兩。萬曆48年3月,在戶部等衙門建議下又加徵0.002兩,起初分歸兵、工二部管理,天啟2年一併劃歸戶部。也就是說,從萬曆48年起,遼餉中田賦加派總額為每畝0.009兩,俗稱“九釐銀”。全國總額數是520萬兩。

    天啟年間,田賦沒有再加派,天啟2年免去了北直隸的43萬兩遼餉。同時免去了作為海運基地的山東登、萊、青三府遼餉約10萬兩。注意,魏公公是北直隸肅寧人,閹黨骨幹崔呈秀、魏廣微、馮銓等人也是北直隸人,要不要說這是閹黨給家鄉免稅呢?然而這時候根本還沒有閹黨這個政治集團,魏公公也沒那麼大影響力。恐怕明朝皇親國戚的莊田多在北直隸的原因更大。實踐中,天啟6年預徵了明年的三成的加派,天啟7年除了收齊本年的七成之外,又預徵了下年的三成。這樣相當於朝廷又臨時加收了100多萬兩。此外天啟3年起楚、桂、蜀、滇四省的遼餉加徵改用於鎮壓奢安之亂了,這樣遼餉專款中的田賦加派的收入就減少了82萬兩,天啟3年的額數是348萬兩。

    直到崇禎三年,明廷為了應付己巳之變之後大增兵的新局面,在戶部尚書畢自嚴(中立)建議下,又加派每畝0.003兩。

    2、雜項

    所謂雜項,是天啟元年的戶部尚書汪應蛟(東林)提出的多種增加收入的名目的總稱。汪應蛟在奏疏中稱每年增加收入可達296萬兩。當年開始實行,但未規定各省具體的份額,共徵得116萬兩(梁方仲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據朱慶永《明末遼餉問題》製表,誤作11.6萬)。天啟2年只收到65萬兩。天啟3年開始規定各省具體份額,其中楚、桂、蜀、滇四省雜項收入同樣鎮壓用於奢安之亂,其它各省共定額181萬兩。

    根據天啟3年的份額,簡單說明雜項中包含的各專案如下:衛所屯田的“子粒”收入,之前沒有參加遼餉田賦加派,現加收23萬兩。優免丁糧:明朝官員、有科名者、為政府服務的儒士、吏員等人分別享有免除本身的差役及減免不同數額的田賦的特權,現除秀才之外,酌情加收,共44.4萬兩。這顯然就是所謂的“向士紳收稅”。以上兩條實際上是繼續增加田賦收入。平糴倉谷:平糴倉是地方州縣的儲備倉,平時每年入藏一定數量的糧、銀,饑荒時用於賑濟。現將其中一半收入上交中央。共14.6萬兩。抽扣工食:明初地方政府所需的人力都以“役”的形式強制從民間調發,後來逐漸取消強制性,改為地方政府加收工資即“工食銀”,從民間僱傭。現將“工食銀”的一部分上交中央。共67.9萬兩。馬伕祇候:類似上條,是將給地方官服務的馬伕等人的工資支出的一部分上交中央。近10萬兩。督撫軍餉、巡按公費:各省的督撫和巡按御史以中央官員身份到地方上辦差,本無直接的地方財政收入可以支援,按例地方上要調撥辦公經費,且督撫辦案有罰金之權,也可充當經費。現將這些經費的一部分上交中央,共19.8萬兩。以上四條是中央從地方財政中爭奪收入。房產稅契:房產交易稅,稅率2%,額徵近29萬兩。典鋪酌分:將各省的典當鋪按資產分成5等,每年分別徵稅10-50兩不等,額徵19.5萬兩。以上兩條可是向金融、房地產兩大暴利行業徵的稅啊,又不影響“實業”,閹黨粉們喜不喜歡?事例:准許民眾捐銀130兩買生員身份,未見定額。生員可以不納丁銀,這實際是在出賣一種免稅特權。

    規定稅額很詳盡,然而地方財政能力有限,每年還是隻能交上來60多萬兩。到崇禎二年戶部開始做預算(之前沒這事,別信電視劇),把雜項重新規定為97萬兩,顯然是現實面前的無奈舉動。這次預算把之前徵不上來的“督撫軍餉、巡按公費”減去了,但崇禎四年預算中重新出現了這項,並開始徵收“生員優免”40餘萬兩,向之前仍然賦予免丁役特權的生員下手。

    3、鹽課

    鹽課加徵是天啟元年戶部主管遼餉的官員新餉司郎中楊嗣昌(大名人啊)提出來的。當時明廷使行“綱法”,規定一批固定的商人每年認購鹽引。本來商人在認購鹽引時就要交納“餘鹽銀”(實際上是政府失去了一部分灶戶、鹽田的控制權,反而將這筆錢轉嫁到商人頭上),現在認購鹽引時還要交額外的遼餉,天啟3年遼餉資料中有“鹽引銀”32萬兩,可能就是天啟元年定下的數目。天啟4年5月曾加徵鹽課54.7萬兩,但這筆加徵持續時間不詳,且後來敘述遼餉者都未提到這筆加徵,很可能是其它名目下(比如修三大殿、修皇陵)的加徵。之後又有一些陸續的加徵,實際數額不詳。崇禎三年將之前的鹽課加徵都歸入遼餉,並將額數增加到94萬兩。

    4、關稅

    明代在水路交通集散地設有鈔關,對過往船隻根據載貨量進行徵稅。有的鈔關還同時徵繳對商人貨物徵收的“商稅”。天啟元年在原額34.5萬兩的基礎上加徵6.5萬兩,天啟5年增加2處鈔關,並加徵13.5萬兩。這算是天啟朝的後三年【遼餉】中唯一一次增加的稅額。至於什麼“魏公公徵收工商稅“云云,除了落在這13.5萬兩上,實在是無跡可尋。要說魏公公指使人誣告徽商給人家“坐贓”沒收家產倒是有的,可惜那是為了修三大殿,本來就是另一筆不必要的開支。

    約在崇禎2年,又增加5萬兩。崇禎3年將總額加到了33.6萬兩。隨後13年又加徵20萬兩。

    總體來看,田賦加徵是萬曆朝末年定下來的政策,那時候並非東林執政;雜項、鹽課、關稅的加派全都是天啟朝初年東林執政(當然在位官員並不都是東林)時期定下來的。至於崇禎年間,雜項中的房屋交易稅費、當鋪愛國捐、鹽課、關稅等等不但繼續徵收,而且都增加了。反而天啟後三年除了搞了一次田賦臨時加徵、一次增加關稅之外,似乎沒加過什麼稅。是不是魏公公體恤民情,不願加徵擾民呢?

    當然不是。他這幾年增收鹽課(注意,鹽是專賣品,只會轉嫁給民眾、助長私鹽),鑄造劣質銅錢牟利,大肆誣告坐贓,賣紫禁城騎馬特權(這個還算像話),徵收各地方的庫銀(雜項是掐地方政府的脖子,這個是直接掏地方政府的家底),全都是打著“以助大工”的旗號,就是為了給他主子修三大殿麼。這殿工天啟初年暫停,5年二月重開,到7年8月修成(緊接著熹宗就駕崩了),兩年半修完,不可謂不快,耗銀595萬兩,將近一年的遼餉總支出。閹黨的干將崔呈秀、孫杰,天啟末年乾的就是“督察大工”的活兒。這件事,希望以後有機會再來闡明。

    =============

    補充,剛才忘了,魏公公還有一招“捐助”,一開始是號召各王府捐助,這還罷了,畢竟有固定收入,後來把任務攤派到在職官員身上,於是就搞出許多“私派”。本來官員要擅自在轄區內加稅是不行的,現在有了這個名堂,至少可以在組織內部搪塞了。

  • 8 # 破乞

    魏忠賢為啥敢這麼囂張,敢叫九千歲,敢穿藩王的制服,瘋了?說白了,就是皇帝敢讓他這麼囂張。你說皇上有病吧?皇上沒病,明代的皇帝心裡清楚得很,你不就是一個太監嗎?你還能怎麼樣?你還能翻了我的天下?

    要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宦官之禍最烈的三個朝代,東漢、唐朝和明朝,可是明朝的宦官專權和此前的兩個朝代有本質區別。東漢的十常侍和唐代後期的宦官專權的最大特徵是,宦官可以直接幹掉皇帝,宮門一關,就是爺們兒做主。也不是爺們兒了,就是老爺們幾個做主,然後我們可以言廢立,把皇上弄死,然後換一個小皇上,我們看著。這是東漢和唐代的宦官專制。

    可是明代不一樣,明代宦官再大的權力,只要宮中二指寬的條子出來,立即取你性命。我們剛才講的劉瑾不就是嗎?劉瑾多囂張啊,皇上是坐著的皇上,我是站著的皇上,史書上稱他為立皇帝。那又如何?說剮了你就剮了你,宮中的正德皇帝正玩兒呢,胡天胡地,然後有人告他,說劉瑾謀反。一看劉瑾謀反,殺了吧,就殺了。你不要以為你權傾朝野,你能有絲毫的掙扎的能力。包括成化年間那個汪直,也是大太監,也是權傾朝野,又怎麼樣?說幹你就幹你,所以魏忠賢也是這樣。

    所以明代的那個太監他的那個奴性,已經被整個中國的可以說禮法體系,已經塑造成型。所以你看,在宋代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事,什麼大將造反,取皇帝將而代之,什麼宦官能夠專權,能夠威脅皇帝本身的地位和性命,這種事在宋代之後再也不可能了。當然你說原因,那可能有科舉制的原因,有可能三綱五常的原因,禮教的原因等等,咱們不去分析。總而言之,在皇帝眼裡你就是家奴,為什麼我信任你,我不信任外朝官,因為你是家奴嘛,你缺了我,缺了我你啥都不是,對吧?所以皇帝就敢於放縱這個太監。

  • 9 # 枕籍阿杜

    我眼中的魏忠賢是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

  • 10 # Alice廖

    根據《明朝那些事兒》所說,在我看來,魏忠賢首先是一個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做太監的老百姓,他之所以進宮,就是因為沒飯吃,沒錢花,還欠債被人追。

    其次,他是一個很沒有責任心的丈夫,一位冷血的父親,在成為太監之前,他不但不顧妻子和孩子的生活,整日在外遊蕩,還沉迷賭博,欠下賭債後,甚至把妻子和孩子去抵債。

    再次,他是一個能沉得住氣,心機深沉的人,從一個底層宦官到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路上,他排除異己,與明熹宗的乳母客氏結為對食,扶持自己的實力,形成了龐大的閹黨。

    最後,他是一個眼光短淺,只知追求自身榮華富貴,而不顧廣大百姓死活,不顧國家安危的臣子。回顧他的政治生涯,他結黨沒有任何的限制,只要為他馬首是瞻即可,無論對方是怎樣的小人,做了怎樣的壞事都沒有關係。而他贊同的政治意見,從來不看是否會造福於民,是否會讓國家強大,僅僅是看是否是其同黨所提出,他能否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辛辛苦苦一字一字敲的,非歷史專業,有不符史實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 11 # 龍貝特

    魏忠賢,字完吾(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魏忠賢少時家境貧窮,混跡於街頭,不識字,但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酒色, 魏忠賢經常和一群惡少年賭博,有次,他賭博大輸後感到很苦惱,便恨而自宮,改姓名叫李進忠,因早與宮中太監熟識通融,謠傳因此未淨全身,仍有一粒睪丸。魏忠賢自萬曆年間被選入宮,隸屬於太監孫暹,靠巴結他進入了甲字型檔。他又請求做皇長孫朱由校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巴結上了魏朝。魏朝多次向王安稱讚魏忠賢,王安也就善待他。

    朱由校的乳母叫客氏,一向私下服侍魏朝,這就是所謂的對食關係,到魏忠賢進宮後,客氏又與他勾通,客氏於是冷落魏朝而喜愛魏忠賢,兩人結成了很深的關係。

    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在一個月內先後駕崩,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次年改元天啟。魏忠賢和客氏受熹宗寵愛,沒過一個月,封客氏為奉聖夫人,魏忠賢不久從惜薪司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魏忠賢不識字,按例不能進司禮監,但因客氏的緣故,他才得以破例。

    天啟元年,朱由校詔令賜給客氏香火田,給魏忠賢記治理皇祖陵墓的功勞。御史王心一勸諫,朱由校不聽。到朱由校大婚時,御史畢佐周、劉蘭請將客氏遣出宮外,大學士劉一火景也這麼說。朱由校戀戀不捨,說:"皇后年幼,尚需老媼護理,等皇祖大葬後再談。"魏忠賢獨佔客氏,逐出魏朝。他又忌恨王安主持正道,陰謀殺死了他,將他名下的閹官全部斥退。

    魏忠賢不怎麼讀書,但記憶力很好,性猜疑殘忍而且陰毒,好阿諛奉承。皇上非常信任這兩個人。兩人勢力更加囂張,他們用司禮監王體乾和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等人為羽翼,宮中人都不敢忤逆他們。後來客氏出宮,但不久又被召入。

    御史周宗建、侍郎陳邦瞻,御史馬鳴起、給事中侯震先暘後極力諫阻,都受到斥責。給事中倪思輝、朱欽相、王心一又向朱由校進言,都被貶往外地。他們都還沒有指向魏忠賢呢。魏忠賢於是勸朱由校選擇武閹人,製造火器在宮內操練,並秘密勾結大學士沈翭為援。他又每天引導朱由校沉溺於倡優聲伎、狗馬射獵之中,刑部主事劉宗周首先彈劾他,朱由校大怒,賴大學士葉向高相救,才得以獲免。

    天啟初年,大臣幾乎全被罷免斥退,有識之士已擔憂搞得過激將要發生變亂。到魏忠賢勢力形成後,他的黨徒果然圖謀要依靠他排擠東林黨。而徐大化、霍維華、孫杰首先依附魏忠賢。到了天啟二年,朱由校評修慶陵功,蔭封魏忠賢的侄兒為錦衣衛指揮僉事。給事中惠世揚、尚書王紀評論沈翭與魏忠賢、客氏交通,結果都被貶職。天啟三年春,魏忠賢引薦私人魏廣微為大學士。令御史郭鞏攻訐周宗建、劉一火景、鄒元標以及楊漣、周朝瑞等人保舉熊廷弼,說他們袒護奸邪之徒,誤了國家。周宗建反駁郭鞏受了魏忠賢的指使,御史方大任也助宗建攻擊郭鞏和魏忠賢,但都不獲勝。這年秋,朱由校詔令魏忠賢和客氏的兒子侯國興所庇廕的錦衣官准予世襲。兵部尚書董漢儒、給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論紛紛勸諫,朱由校不從。

    魏忠賢更加肆無忌憚,將內操軍增加到一萬人,內穿甲衣出入宮禁,恣意作威施虐。他假傳聖旨將朱常洛的選侍趙氏賜死。裕妃張氏有身孕,客氏陰謀殺死了她。又革除成妃李氏的封號。皇后張氏妊娠,客氏施計將她墮了胎。朱由校因此缺乏子嗣。其他被害的還有馮貴人等宮嬪,以及太監王國臣、劉克敬、馬鑑等人。禁宮事秘,無法詳盡瞭解。這年冬,魏忠賢兼領東廠事務。

    魏忠賢自領東廠之後,朝廷之中先後有朱童蒙、郭允厚。呂鵬雲、孫杰為、霍維華、郭興治、徐景濂、賈繼春、楊維垣、徐兆魁、王紹徽、喬應甲、徐紹吉、阮大鋮、陳爾翌、張養素、李應薦、李嵩、楊春懋、崔成秀等一干人投靠魏忠賢。崔呈秀還編造《天鑑錄》、《同志錄》等,王紹徽也編造《點將錄》,都以鄒元標、顧憲成、葉向高、劉一火景等為魁首,並將不依附於魏忠賢的人全部網羅進去,將他們指為東林黨人,獻給魏忠賢,魏忠賢很高興,於是這幫小人更加向魏忠賢獻媚,連手攻擊東林黨。

    當時,在明熹宗朱由校的支援下內外大權全歸於魏忠賢,閹官除王體乾等人外,還有李朝慶、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樑棟等三十餘人,做左右擁護。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稱為"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戮,稱為"五彪"。還有吏部尚書周應秋、太僕寺少卿曹欽程等人,稱為"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而做崔呈秀這幫人門下的,又不可勝數。從內閣、六部到四方總督、巡撫,都遍佈他的死黨。

    天啟六年冬,三殿建成。李永貞、周應秋上奏魏忠賢的功績,朱由校遂進封魏忠賢為上公,加恩三等。魏良卿那時已晉封肅寧侯,這時又晉封肅寧公,食祿按魏國公例發給,再加恩庇廕錦衣衛指揮使一人、同知一人。工部尚書薛鳳翔上奏給魏忠賢賜府第。不久太監陶文上奏喜峰隘口築成,督師王之臣上奏築山海關城,刑部尚書薛貞上奏大盜王之錦獄案,南京修建孝陵竣工,甘鎮奏捷,蕃育署丞張永祚擒獲盜賊,他們都說是出於魏忠賢的籌劃和計策。魏忠賢又自己上奏三年緝捕的功勞,朱由校下詔褒獎。半年之中,魏忠賢所庇廕的有錦衣衛指揮使四人、同知三人、僉事一人。又授給他的侄兒希孟世襲錦衣衛同知,外甥傅之琮、馮繼先為都督僉事,而升崔呈秀的弟弟崔凝秀為薊鎮副總兵。名器被僭越濫用,至此達到了極點。他的同黨全部坐鎮薊、遼,以及山西宣府、大同各險要之地。總兵樑柱朝、楊國棟等人每年都向他奉獻名馬以及珍玩之物,從不間斷。

    天啟七年春,又派崔文升總督漕運,李明道總督河道,胡良輔鎮守天津。崔文升原來曾侍奉光宗服藥,受到東林黨的攻擊。海內爭相望風獻媚,督撫大臣如閻鳴泰、劉詔、李精白、姚宗文等,爭相為魏忠賢頌德立祠,紛紛攘攘,唯恐不及。下及武夫、商賈小人。無賴之徒也都為他建祠。這些祠堂都建得極為工巧,他們侵佔百姓田宅,砍伐墳地樹木,誰也不敢控訴他們。而監生陸萬齡甚至請求以魏忠賢配祭孔子,以魏忠賢的父親配祭啟聖公。

    朱由校愛好木工之類的活動,好動斧鋸以及塗漆之類的事情,累年不倦。每次在拉線削墨時,魏忠賢常來奏事。朱由校很厭煩,荒謬地說:"我已知道了,你們好自為之。"魏忠賢因此便任憑自己的意願恣行威福。他一年中多次出行,每次總是坐著文軒,羽簾青蓋,四馬如飛,鐃鼓鳴鏑之聲,隨著轟隆而過的車輪,隱沒在飛揚的黃土之中。錦衣衛官校,提刀相隨,夾馳於左右,廚師、優伶、百戲、奴婢這些隨從的人,又以萬計。百官的奏章,要用快馬才能趕上。所過之處,士大夫遮道拜伏,歡呼九千歲,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舉朝阿諛順指者但拜為幹父,行五拜三叩頭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 而魏忠賢還左顧右盼,不加理睬。客氏居於宮中,脅持皇后,殘虐宮嬪。偶爾出宮回私宅,侍從聲威顯赫,光照道路,看上去就像是皇帝的儀仗隊。魏忠賢原來愚笨無所長,他的黨羽便日夜教他,又有客氏做內主,於是群凶肆虐,荼毒海內。

    天啟七年秋八月,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即位。朱由檢素來熟知魏忠賢的罪惡,自己深加戒備,魏忠賢的黨羽開始恐懼了。楊所修、楊維垣先攻擊崔呈秀以試探朱由檢心意,主事陸澄原、錢元愨,員外郎史躬盛於是紛紛論奏魏忠賢。但朱由檢隱而不發。

    於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奏疏呈上後,朱由檢召見魏忠賢,讓內官讀給他聽。魏忠賢非常恐懼,急忙用重寶賄賂信邸的太監徐應元,求他解救。徐應元是魏忠賢從前的賭友。朱由檢知道這事,便斥責徐應元。十一月,便將魏忠賢發往鳳陽安置,魏忠賢在去鳳陽的途中,仍豢養一批亡命之徒,朱由檢聞悉後大怒,命錦衣衛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審判。 李永貞得知訊息,連忙派人密報魏忠賢。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行到阜城時,聽到後一項命令,便與同夥李朝欽在阜城南關客氏旅店痛飲至四更,最後一起上吊自殺。 朱由檢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頭於河間府。

     

  • 12 # 左岸潮流

    談魏公(抱歉,我是實幹主義者,我很喜歡魏忠賢。)就不能不談天啟皇帝,天啟帝雖算不上開明之君,到也絕不是一個昏君,他只是一個懶人罷了!從小他就被當皇帝定向培養,見識水平都是一流,不過他目睹了自己爺爺的懶惰,或許是無奈,幾十年不上朝,那些文臣鬧啊!鬧啊!鬧個不停。我相信,從小他心裡就有這個一個印象,這些長鬍子的人或許天生就這樣,你出來他也鬧,你打仗,他也鬧,你加稅他要鬧,你減稅,他還是要鬧,總之他們就是要鬧,把我父親活活鬧死了!你們該安靜了吧,不他們還要鬧,還要把我養母趕走,還不讓我回家,我親政了,你們還要把我奶孃鬧走,你們想幹什麼,遼東外患你們不去解決,山東大旱你們不去想辦法,流民四起你們不去管,你們來趕走我的奶孃。你們,你們真的太過分了,哎!可惜!可惜啊!我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從了你們了。

    這個時候有個老公公出現了,他一臉慈祥,他幫著穩定流民,他幫著掉動軍隊,他幫著我保住了奶孃。他不跟我鬧哦!我說什麼他都同意,我想做什麼他也同意,區區六年,我朝除了北境的努爾哈赤,兩次打退澳門的葡萄牙人,嗯嗯!我可以安心的做木工了,我可以安心的和我的張皇后玩耍了,這一切都要感謝這個老公公啊!你們看他沒有鬍子哦!對了你叫什麼?哦,你叫魏忠賢。

    這老公公身世慘啊!對自己狠啊!有妻有女都被自己買到青樓去了,然後買的錢還沒幹什麼那就又在賭桌上輸了,哎!這人生沒什麼意義了,準備考個公務員吧!自己就給自己來了一刀。進宮後經國本、庭擊、紅丸三案雖然位置清吧但是沒被藉機清洗掉,也算是會做人了,他現在對我也好啊!會用人啊!東北用了袁崇煥、毛文龍,對內用了李三才(李三才確為魏公啟用)。國家有錢了,邊關不打了,終於送了一口氣。而且我發現了一個優點,這個不長鬍子的老爺爺,沒什麼文化,只喜歡錢。這可是好事啊!花錢辦事天經地義,他拿了錢就辦事,收了錢就有效果,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我要把他就給我弟弟,我要把他就給大明。這就是個存錢罐啊!

  • 13 # 經典守望者

    魏忠賢是明末閹黨的領袖,由於和熹宗朱由校的親密關係,他在朱由校繼位後竊取了朝廷大權。他內結朋黨,外弄國政。可以說明代的滅亡與他有直接關係。他的直接人物形象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 他是中國歷史三千年以來對於國政的參與度最高,實力最強的的宦官。漢代宦官的力量是來自於太后的支援,唐代宦官的力量是來自於軍隊的支援,明代魏忠賢的力量則是直接來自於皇帝的放任。並且,漢代有地方實力派和朝內重臣與宦官十常侍抗衡,唐代有地方藩鎮和中央武官與李輔國魚朝恩等抗衡,但是明代由於缺乏宰相,只有東林清流學士與魏忠賢對抗,實力非常不對等。王振,劉瑾,魏忠賢無疑就是朝廷當中的皇帝影武者。以至於劉瑾時期有“一個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的童謠。

    2他是滅亡的最為迅速的宦官。由於他的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隨著皇帝的更換,他的權力自然就是大廈傾頹。朱由檢繼位之後,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沒有刀光劍影,沒有軍事打擊,只通過最為基礎的政治命令,就將魏忠賢集團瓦解,他的徒子徒孫樹倒猢猻散,他自己只能自盡收場。但是看人也要看全面,魏忠賢在位期間,對於北方少數民族後金政權的威懾能力很強,後金在當時對於明朝還是俯首稱臣固守本土的。所以,魏忠賢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只是其心不正,利慾薰心。權臣與奸臣的距離往往就是一步之遙。大偽似真,大奸似忠。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內心所顧及到的地方是利己還是利國。奸臣無論再怎麼偽裝,他的利己本質都是不變的,高下也是由此立判。

  • 14 # 品經典國學

    魏忠賢在沒進宮之前,遊手好閒,嗜賭如命。因此當他輸了鉅款走投無路的時候,想起來自己和宮裡的公公有交情,就狠下心來,進宮當了個太監。

    但是他在進宮前已經有一個女兒了。而且據民間傳說他因為為人極其會巴結人,所以他並未淨身。

    賞識他的太監叫魏朝,他有一個對食叫客(qie 三聲)氏。由於魏忠賢一心巴結上司,魏朝很抬舉他,還讓他做皇帝身邊的秉筆太監,即使魏忠賢並不識字。

    好多人以為太監就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笨笨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太監也是人,也有很多聰慧的。那些聰慧的小太監,被送進了宮中私塾一樣的地方,讓他們讀書寫字,長大後常在皇帝身邊侍奉。魏忠賢顯然是不夠資格。

    但他很會拍馬屁,所以就走了後門。由於他天天去討好魏朝,和他的對食客氏經常接觸,一來二去,兩人就有了姦情。沒過多久,倆人合計著把魏朝害死了。

    既死了上司,還在皇帝身邊能說上話,這魏忠賢本身也會溜鬚拍馬,所以哄得皇帝朱立標非常開心,也極其袒護魏忠賢。

    當然客氏在這時候也沒閒著,她在太后身邊遊走,巴結太后,是太后面前的紅人。

    兩人狼狽為奸,權力滔天,在外面,所有人都把魏忠賢叫九千歲,他出行也是皇帝一樣的規格。

    那可能很多人就對這個皇帝朱立標好奇了,為何魏忠賢這個宦官如此囂張,一手遮天,皇帝對此這點也不知道嗎?

    原因就在於這個皇帝不對國家政事感興趣,他把奏摺全權交給魏忠賢處理,朱立標感興趣的事情就是木匠活兒,天天尋思著做個什麼傢俱好。

    魏忠賢權傾朝野,不少大臣上奏他,但是魏忠賢畢竟更得皇帝的喜歡,所以在皇帝面前進讒言,和他作對的人都沒有得到好下場,有些人還被抄家,殺九族,手段極其殘忍。

    魏忠賢的爪牙非常多,乾兒子也多,他們定期給魏忠賢獻禮。

    他的黨羽太多了,所謂的代表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

    看看這組織的名字,都和魏忠賢沾親帶故的。也就知道他們都是什麼德行了。

    傳言當時沒有人敢說魏忠賢壞話。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人在吃飯時,有一個人說了魏忠賢的壞話,其他兩個人嚇得不敢出聲。等過了一會,竟然有人把那個說魏忠賢壞話的人抓走了。

    這就能看出民眾對魏忠賢到底有多恐懼。

    有很多人說魏忠賢是皇帝的一隻狗,但是狗不咬主人,而魏忠賢和客氏殘害了皇帝大多數的子嗣。

    張嫣皇后就是其中一個。張嫣是中國歷史上五大豔后之一,而且為人知曉忠奸,深惡魏忠賢?當張皇后懷孕期間,覺得有些腰疼,就想找個會按摩的宮女來,誰知魏忠賢給換了人,這個人得到了好處,在按摩時下了重手,導致張皇后流產,並且終身不能再生育。

    其他妃子的孩子也相繼被客氏害死。

    後來皇帝朱立標在重病期間,張嫣勸朱立標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弟弟朱立檢,朱立標聽從了。

    後來朱立檢上位後,列出了魏忠賢的十個罪名,得以把魏忠賢剷除。

    但是魏忠賢已經把國家禍害的不成樣子,沒過多久,李自成就打進皇宮,張皇后也自盡了。

  • 15 # 中國考古發現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原名李進忠,明朝末期宦官。少年時原本是一個無賴,萬曆時因賭輸自閹入宮,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乘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將他安置到鳳陽,不久下令逮捕法辦,魏途中聞訊自縊死。,其餘黨亦被肅清。

    人稱九千歲 歷史教課書就說了“立皇帝”。

    魏忠賢,原名進忠,曾從繼父姓李。他結過婚,妻子姓馮,有個女兒,嫁於楊家。他有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準;家中貧窮,卻喜歡賭博,賭運不佳,常常受到凌辱。從他的家境和經歷來看,活脫是一個市井無賴。

    後來在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魏忠賢恚而淨身,入宮當了宦官,這是在萬曆年間。他先在司禮太監孫暹名下,後在甲子庫辦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漸富裕了起來。

    結交熹宗乳母

    魏忠賢透過太監魏朝介紹投入王安門下,頗得信用。對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機。光宗朱常洛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病死了。他生前寵愛選侍李氏,要她照料皇長子朱由校。李選侍恃寵驕妒,不許朱由校與他人交談,逐漸控制了他。朱由校即位時只有十六歲,李選侍欲繼續控制朱由校,讓他留居幹清宮。

    御史左光斗、給事中楊漣及閣臣劉一憬等倡言移宮,幾經爭執,李氏被迫移居仁壽殿。這一事件稱“移宮案”,與萬曆時的挺擊案、泰昌時的紅丸案合稱“三案”。 “三案”本身對魏忠賢的命運不會發生多少影響,但一些閣部大臣對“三案”態度曖昧,引起言官們的猛烈抨擊,門戶之見,朋黨之爭愈演愈烈,給魏忠賢造成一個十分有利的客觀環境。

    而熹宗皇帝自小由李選侍撫養,對她有依戀之情。這種關係被官僚們強迫中止,會使他對有關官員產生反感,而把感情移向其他人,諸如他的乳母客氏和宦官李進賢等人。

    與客氏交結,是魏忠賢的一大機遇。天啟初年,有道人宿朝天宮,日歌市中,曰:“委鬼當朝立,茄花滿地紅。”這被看作魏、客當道的讖語。

    謀害情敵魏朝

    明熹宗乳母客氏是北直隸定興(今屬河北)人,嫁侯二為妻,但十八歲便入宮。明朝習俗,宦官與宮中女性,主要是宮女,也包括像客氏這樣的婦女,暗中或公開結為名義上的夫妻。兩宦官爭一宮女之事,亦不乏其例。

    客氏原與魏朝相好,見到魏忠賢,便移情於他。熹宗即位,封客氏為奉聖夫人。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意義不止於爭一女,而是爭寵於熹宗,自然更為激烈,甚至夜間於宮中喧鬧。熹宗也竟然過問起此事,他問客氏看中了誰,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選擇了魏忠賢。魏忠賢與客氏合謀,矯旨將魏朝打發會鳳陽,派人在途中將他殺死。

    謀害顧命太監王安

    謀殺了魏朝後,魏忠賢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個謀害的目標。王安不同於魏朝,是顧命太監,在移宮案中與外朝大臣合作,有相當的威望。當時御史方震孺上疏,請逐客氏和魏忠賢。王安也感覺到魏忠賢的威脅,奏明熹宗,欲加懲處。但真要處治時,他又手軟了,只是令他改過新。 客氏出宮,魏忠賢一時無所作為。誰知熹宗比他更離不開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數日。不久,又把她召回宮中。魏忠賢和客氏在外朝官僚中尋找夥伴,找到魏的同鄉、給事中霍維華,指使他彈劾王安。客、魏包圍熹宗,矯旨將王安降為南海子淨軍,又派人把他殺害。

    陷害皇后妃嬪

    王安死後,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大監。這打破了常規,因為他不識字,原沒有資格人司禮監的。熹宗皇后張氏,“性嚴正”,多次向熹宗談起客氏、魏忠賢的過失。

    皇后主持後宮事務,有權直接處置客氏。她沒有這樣做,或因投鼠忌器,或希望熹宗決斷。一次,張後看書,熹宗問她在看什麼書,她答曰:“趙高傳。”張後用意很明確,熹宗默然。

    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揚言張氏非國丈張國紀女,而是盜犯所出,藉以治張家罪。另一太監王體幹說,熹宗重夫婦兄弟情誼,“脫有變,我輩無類矣”。這才保全了張後家族。儘管如此,張皇后還是深受傷害。在她有身孕時,客氏和魏忠賢派親信服侍,致使其流產。 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嬪,連性命也難保。明光宗選侍趙氏為二人所惡,被迫自經。熹宗裕妃張氏為客氏所妒,以有孕之身被禁閉,絕飲食而死。馮貴人勸熹宗罷內操,被責為誹謗,賜死。李成妃解救,被革封禁閉。

    歷史評價

    楊漣:“忠賢本市井無賴,中年淨身,夤入內地,初猶謬為小忠、小信以幸恩,繼乃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

    朱由檢:“魏忠賢擅竊國柄,奸盜內帑,誣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忠賢不過一人耳,外廷諸臣附之,遂至於此,其罪何可勝誅!”

    朱長祚:“形質豐偉,言辭佞利。”

    劉若愚:“忠賢少孤貧,好色,賭博能飲啖嬉笑,喜鮮衣馳馬,右手執弓,左手彀弦,射多奇中。不識文字,人多以傻子稱之。亦擔當能斷,顧猜很自用,喜事尚諛,是其短也。素好僧敬佛,宣武門外蒼文殊庵之僧秋月,及高橋之僧愈光法名大謙者,乃賢所禮之名衲也。如碧雲詩僧,則酒肉勢利不足齒矣。”

    張廷玉:“明代閹宦之禍酷矣,然非諸黨人附麗之,羽翼之,張其勢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葉以前,士大夫知重名節,雖以王振、汪直之橫,黨與未盛。至劉瑾竊權,焦芳以閣臣首與之比,於是列卿爭先獻媚,而司禮之權居內閣上。迨神宗末年,訛言朋興,群相敵仇,門戶之爭固結而不可解。凶豎乘其沸潰,盜弄太阿,黠桀渠憸,竄身婦寺。淫刑痡毒,快其惡正醜直之私。衣冠填於狴犴,善類殞於刀鋸。迄乎惡貫滿盈,亟伸憲典,刑書所麗,跡穢簡編,而遺孽餘燼,終以復國。”

    梁啟超:”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冑,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蔡東藩:“魏忠賢惡貫滿盈,中外切齒,但偽恭不及王莽,善詐不及曹操,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故以年少之崇禎帝,驟登大位,不假手於他人,即行誅殛,可見當日明臣,除楊、左諸人外,大都貪鄙齷齪,毫無廉恥,魏閹得勢,即附魏閹,魏閹失勢,即劾魏閹,楊維垣之行事可鑑也。”

  • 16 # 關河南望

    一提到太監這個稱號,我們都想在前面加一個“死”字,這樣聽起來會比較解氣。因為在歷史上太監扮演的角色通常都不是什麼好人,他們干涉朝政、誣陷忠良、橫徵暴斂,一股子烏煙瘴氣。今天要說的這位太監是大明王朝響噹噹的“九千歲”,光聽這稱號你就能知道他到底有多厲害了,他就是天啟年間有名的大奸臣、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在位期間確實做了很多壞事,但你不得不承認相比於東林黨那群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魏忠賢確實是一位忠臣,一位死心塌地終於明朝的大宦官,只做對了兩件事就足以拯救大明王朝。為什麼這麼說呢?

    天啟皇帝朱由校16歲登基的時候,大明王朝內外交困。國庫空虛、遼東戰事吃緊、朝廷內黨中的“楚黨、齊黨、東林黨”不僅不為國事出謀劃策,反而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執不休,這讓剛即位不久的朱由校很是頭疼,同時也看清了這群人幫不了自己。

    為了改變國庫空虛的局面,朱由校想加收江南商人的賦稅,減少北方農業的賦稅。因為當時北方農業歉收,老百姓生活困苦、流離失所。而南方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手工業、農業的發展,已經是鉅商富賈積聚的經濟發達區域。但是這種加收江南賦稅的舉動卻遭到了東林黨的一直抵制,因為他們大都來自江南地區,加收江南賦稅無異於動了他們了“乳酪”。他們為了自己階級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反而要求加重北方農業的稅收,一臉投機分子的醜惡嘴臉。

    面對這種權力遭到威脅的局面,天啟皇帝朱由校決定給予東林黨嚴重的打擊。但是這種事,身為皇帝自己出手總歸是不好的,一是怕留下罵名,二是自己以一己之力實在是對抗不了一個集團的力量。那麼,重用宦官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魏忠賢,自幼家境不好,自宮進入皇宮後開始巴結朱由校的乳母客式。朱由校即位,在客式的幫助下魏忠賢的晉升之路可算是扶搖直上。天啟三年,魏忠賢坐上了東廠的頭把交椅,開始與東林黨展開持久對抗。

    有了魏忠賢這個幫手,天啟皇帝就做起幕後“老闆”,醉心於木匠活兒。讓魏忠賢出任司禮秉筆太監,代批奏摺。之前東林黨為了江浙商人爭取到了減免鹽稅、茶稅、礦稅等,魏忠賢上位後,不但沒有減免這些稅收,而且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重設了工商稅,增加了海外貿易稅等稅種的稅負。魏忠賢為首閹黨的興起,加上手段的毒辣,足以給予東林黨最實際的打壓。這一打擊,國庫充裕起來了。對皇帝來說,魏忠賢有多壞都沒事,只要他把事就好了,國庫充裕就是最好的證據。從這一點上看,他比弟弟朱由檢更懂得帝王術。

    朱由校剛即位,北方的努爾哈赤就攻陷了瀋陽,明朝總兵尤世功、賀世賢均戰死。天啟六年,在努爾哈赤進攻寧遠的時候,袁崇煥召集將領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全城軍民誓死抵抗,用紅衣大炮擊敗了努爾哈赤的進攻,史稱“寧遠大捷”,袁崇煥成了大明王朝北方最堅固的保護屏障。這段時間正是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時候,他把從南方收回的賦稅大量投入到北方戰事中,為北方軍事提供雄厚的經濟保障,使得後金一直在山海關之外。如果這時候國庫吃緊,就會造成北方軍心不穩,大明王朝的邊界能不能守住都是未知數。

    魏忠賢雖然拉開了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序幕,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但在保護江山社稷方面也做了很多好事。起碼在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眼中,魏忠賢有效地打擊了東林黨的勢力,制衡了以東林黨為首的朝廷政局。徵收江南賦稅充裕了國庫,減少北方農業稅、減少流民暴亂,甚至在抵禦北方後金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崇禎皇帝即位後,殺魏忠賢、滅閹黨,原來的平衡被打破。得勢的東林黨將魏忠賢建立的收稅制度連根拔起,斷崖式地降低了江南富庶地區的稅負,卻加重了西北農民的稅負。一下子國庫空虛,遼東前線發不出軍餉,西北流民暴亂,直接斷送了大明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算一個真正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