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彥姊情感觀
-
2 # 集思廣易
時間是什麼? 時間是用來記錄資訊變化以及資訊變化週期的一個參考系數,為了好更地瞭解時間,假設我們在一間屋子裡。
我們把窗簾拉上,然後把各位的手機關機手錶摘掉不要,然後我跟大家一起待著,就幹待著,然後我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突然間問大家:時間存在嗎?有的人說存在,我說你如何告訴我時間存在?
一個人回答說,他已在心裡默數我已經數了8千多下了,你會發現,這時的時間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他記錄了這些資訊變化,他透過什麼來記錄這些資訊變化,他透過數數。
然後到了第二輪,我說禁止任何人在心裡面默數數,大家待著,什麼也不做,再假設我們不用吃飯。過了多少年我們沒有人知道了。這時我再問?時間還存在嗎?
有個人說時間存在,我說你怎麼證明,他說你看我鬍子,你的鬍子記錄了時間記錄了這個資訊變化,以前你的鬍子是這麼短的,現在你的鬍子這麼長,所以你告訴我時間是存在的,也就是說時間存在的依據是或者它的表現形式哪些?
第一,它記錄了一些資訊的變化因為變化,才讓人們感受到了時間的存在;
第二,一個是我們把窗簾拉開突然間發現,外面的天空剛才是亮的現在已經黑了然後待會又亮了說明過了一天週期。
所以,時間的存在外界的直接感知是資訊的變化、週期以及節奏,那麼我們先說資訊的變化,我們怎麼知道時間存在?
一片樹葉落了下來,一滴水落在了河裡,然後一個人從這裡走過,有的人低下了頭、有的人突然轉過了身,那我們知道因為這些東西的存在,這些資訊的變化我們發現時間是存在的,我們也感受到時間,當我說時間存在的時候,其實潛臺詞是我們將去除掉一些資訊之後,時間將不復存在。
我們來看時間的週期,我們想想如果沒有地球的自轉或者我們離開了地球,天還有意義嗎?我們的一天還有意義嗎?
你坐飛船裡面你看地球在轉,有人跟你說過了幾天了你覺得那個幾天的概念對你還有意義嗎?一點意義沒有。
如果沒有月亮繞著地球轉,1月還有意義嗎?沒有月圓月缺這樣一個週期月沒有意義,如果地球不圍著太陽公轉,年也沒有意義。
也就是說脫離了這種週期概念的話,時間記錄再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一個人坐在那一動不動、不吃米麵像一塊石頭一樣,石頭並且沒有任何變化,我們將發現時間沒有意義。
好,假設我在講課,在座的人,有的人30歲一看就跟20歲一樣,然後呢或者我們在這坐著,坐坐坐了20年結果發現我們所有人都變老了。卻只有一個人還是原來的樣子,這個時候我們就習慣說一句話,時間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那麼最後我們總結一句話,只有當產生資訊變化的時候時間才存在,如果這個世界沒有資訊變化時間將不復存在。
我們知道我們怎麼知道地球存在了多少年?是因為地球上一些資訊的記錄,我們怎麼知道人類存在多少年?
是因為人有些地方有人類的足跡、有人類遺留的東西,有哪些資訊變化被記錄了下來,如果沒有資訊變化被記錄下來時間將不復存在。
所以說時間不是一直存在的,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僅在於它記錄了資訊變化。那麼這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什麼時候時間將不復存在了,怎麼樣能讓時間不存在呢?
有一個簡單辦法抹掉資訊變化,回到我們剛才說的,我們在座的人,在這坐著當你做任何動作或者你坐在這的時候,不管過一萬年、十萬年、三億年,我們只要有人來讀取,他仍然能看見在座的各位在這坐這。
那麼我們這些影像資料什麼時候才會被抹掉,或者什麼時候別人才看不到呢?當遇上暗黑世界的時候。有兩種暗黑世界,一種是假的暗黑、一種是真暗黑。
先說假暗黑,也就是相對暗黑。我聽說有一個非常讓人受尊重的物理學家霍金,他提出了黑洞。他認為當一個物體密度極其大、引力非常大的時候然後透過吸引光光也無法逃離,那麼我們知道光在傳播過程中,我們的所有的資訊傳播,包括在座的在座的每個人資訊會變成電磁場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會它會藉助於像光一樣的物質去傳播過去,它的速度我們可以把它當成光。它透過粒子來傳播,就是所有的資訊都要藉助於物質和能量去傳播。
相當於我們有部電影,你必須藉助於電影的那個硬碟或者叫隨身碟或者光碟或者藉助一個電磁物質的東西加以儲存。它這個資訊的本身自己不能儲存自己,它必須得藉助第三方的力量來儲存自己,就是物質或者能量來儲存自己。
我們的影像資料在儲存在一個若干個粒子中在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粒子都是有質量的,那當這個粒子經過一個有一個巨大引力的物體之後,那個粒子會受到引力的干擾它就會被對方給吸進去,吸進去之後,我們的資訊就傳不過去了,傳不過去了就相當於什麼情況呢?相當於你有可能站在我的面前,但是在你我中間是一個類似於黑洞的物質,就,我本來可以看到這個星球的,但是這個光從這邊透過來的時候這個引力太大,把它吸進去了。
因此,明明它存在,我卻看不到它,這個世界是存在的,我卻看不到,因為資訊被它吸進去了。也就是說它的影像資料被它吸進去了這個時候就叫相對暗黑,就是我們無法看到資訊了,但是我們要問的問題是,它被吸進去了之後它是毀滅了嗎?不存在了嗎?還是存在?
存在。
就相當於一塊大隕石從地球旁邊飛過,飛過的時候我們那個粒子就當成這個隕石,他在地球旁邊飛過,地球引力太大直接把它給吸進來了,只要沒有被燒燬掉,它仍然在地球上存在著,而且仍然保持它原來的屬性。但是因為它的這個光沒透出來,所以我們在我們所有人的眼中這個世界已經消失了,因為我們已經無法讀取它了。
怎麼才能讀取它?好的辦法是你把自己扔進去,就像地球外表籠罩著一層巨大的霧霾也好什麼也好,讓你看不到裡面,你探測不到裡面,你不知道里面有沒有生物,那你要做的事情是把自己扔進來再看有沒有生物,這就是這跟霍金黑洞有一點差異,但是很極其的接近,就是你把自己扔進來,扔進來之後你還能看到居然地球還有這麼多人生活著,這叫相對暗黑——只是資訊沒有讀取到,但是他們仍然存在著,當然多說一句,因為引力太大,它能不能能不能出的去?
理論上來說是出不去的,出不去是因為它有質量,質量太大出不去,其實有個出去的辦法,這個世界上其實存在一種物質一種粒子,就相當於任何一個粒子它會存在反粒子一樣,就是跟它相反的粒子,這種粒子到現在我不知道找到了有沒有,但是它是客觀存在的。
它可以讓一個微粒透過輻射變的有質量,它的相反的粒子是讓一個有質量的微粒透過輻射變的沒有質量,它的能量到底要存在有沒有質量,如果大家不能理解這個的話,我告訴大家高壓線上通著巨大的能量電在走,它有質量嗎?
沒有,或者你這個質量可以忽略,忽略到簡直不太起作用啊。是高壓線上幾百萬伏上千萬伏的電壓在經過它的能力是非常大的,它直接供應整個城市,但是你會發現居然沒有質量,它有巨大能量但是沒有質量。如果你把這個物質叫它的一下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在這個電壓線上結了一層白色的結晶體,像一根柱子一樣,那是能量體,之所以它能結晶是因為給它賦予了它質量,並且有可能那些東西就被氧化,它的質量非常好,因為它的能力和質量一旦轉化為重量來賦予質量之後,成正比。
它會把一部分能量轉化成質量,那就會有可能當初通這個電,疏通方面你看到電都是一塊一塊白色的,那超強的能力。所以你想逃出這來,逃出這個相對暗黑世界的話就是拿了一個例子去照這個有能量、有質量的東西。
讓它失去質量但它能量照樣存在,就像我說的電能一樣,就像咱們說的手機訊號一樣。當它脫離到飛的脫離到脫離出這個營運範圍之後,你再照一下,它能恢復它的質量。這便是相對的暗黑世界。
如果有一天地球遭遇了相對暗黑的星球,就是地球在執行過程中,有一個相對暗黑的星球離我們越來越近,整個地球的地球上的所有資訊這些資訊都會被吸進去,吸進去之後我們的待著也好、講課也好,坐著也好,我們的影像資料仍然存在,只是暫時無法讀取。
除了相對暗黑的世界,便是絕對暗黑世界。
絕對暗黑是一個有著巨大能量的能量體,我們可以將它叫反物質。當地球遇到同等反量的反物質時,二者相撞它會發出耀眼的光芒,之後那個反物質不存在,地球也不存在了,地球上的以前的所有資訊都被被抹掉。
再回過頭來說時間,當有一天你想去認識一個事物的時候,從你發現事物的點開始那就是時間的奇點,就相當於我們說漢朝從個時間開始,然後到你想截止的點截止。
有人說宇宙的壽命有200到300億年,現在已經進行了100億年,然後還有多少億年。這是個非常荒唐的說法。
每個人是一個獨立的宇宙,你的時間只對你自己有意義,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你的時間、你的生你的那個時間是從你的母親懷上你的那一刻開始,你宇宙的截止時間是從不再有自己的情感屬性那時截止,這是一個人的宇宙時間。
《道德經》裡面有四個字叫出生入死。他對這句話的解釋非常好,就一個人從生下來那天開始它已經在走亡走向死亡了,已經在走向死亡,這便是變化。而這種變化是衰減趨勢,就是我們所有的宇宙從產生那天開始就意味著衰減,不管是每個人也好,還是那個大的宇宙,都在衰減在走向滅亡,但這個衰減過程中會形成周期。比如說地球上所有的生靈都遵照著生、長、收、藏的規律在執行。
一個人在修煉過程中要長壽的話,最基本會做什麼?古人為了延長這個週期做了一件事情,進行身體的自我欺騙。
怎麼欺騙呢?在成年以後裝嬰兒。這四個階段身體裡面有自己的一個值,一旦你到達這個指標之後,它開始啟動下一個預案了,當你比如說18歲以後,或者幾歲的時候骨骼開始封閉它就開始啟動下一個節奏生命節奏,所以說很多訓練的人他會完成身體的自我欺騙,自我欺騙我首先讓整個身體調整的像嬰兒一樣,比如說放鬆的狀態,像嬰兒一樣狀態。
透過不斷的調節進行升級自我欺騙,所以說好多人養生它是在做一個什麼呢?調整自己的時間節奏,改變這個時間週期,本來這個人能活60歲,他想透過自己的改善來到達70歲、80歲。
對極少數人來說,既然週期意味著這個世間有迴圈,這種是大迴圈小迴圈,然後生生不息,就是一個人生下來,然後又有一個人,他另外一個人再生下來,這個世界是有這個迴圈,然後這個迴圈是每個故生命都是公平的,就是你生你死你生你死。
有的訊息,有有些道家修煉的人他能活兩三百歲三四百歲,其實,如果這個人非常有能力的話,他不會想活三百歲,為什麼?
一個人的身體就像你們家住的房子一樣,房子所有的房子都有壽命。如果你能把這個房子打掃的乾淨一點、保養的好一點,這個房子的壽命可能是80年,因為你保養得太好,結果你這個房子住了個130年。
但是偏偏有一個人說我有各種辦法,要住200年,其實,你要是真有錢,就換個房子住,比如成仙或投胎。
有人認為人可以做時間旅行,人能不能改變過去?
過去成為時間的一部分,本身就跟從就向以往的資料一樣,你可以去讀取它,可以去品位它的,唯一的是不能改變它。
所以說如果有一天你用不同的方法穿越到過去,你不管穿越到哪個朝代,然後其實去的時候你走在街上,當時的人也不會看到你,因為那些人所有的那些人都只是影像資料。
但是可喜的一件事情以前我們看歷史,都要挖我們墓,挖到墓去讀取你看這個墓記載了什麼古代的事,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那樣的、應該這樣的,但是有一天中國到底有什麼樣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有一天大家可以去真的看到歷史上發生的那個事情的真相是什麼樣子的,因為這些東西,到目前為止全被記錄了下來,你可以看見真實曹操是什麼樣子,可以看到真實李白是什麼樣的,可能看他都在吃什麼,杜甫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病死的,那些問題都不在撲朔迷離迷離全部都會解決了。
-
3 # 大智若愚之空靈
時間本來是不存在的,是人們的意念構思出來的。這句話可能很多人很難理解,物質世界人們凡事要找到物質世界的證據來,這從更高層次上來說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很多年前一些頂級科學家就能預測未來很多年的事,比如愛因斯坦,當他科學研究到極致就會發現神學家早已恭候多時。本人不才,經歷了許多,認為時間這東西本不存在,只是我們意念虛構出來的,但我們每天做個不同的事這又是為什麼呢?大概因為生命不過是一場記憶吧,如果一定要確切回答時間是什麼,那生命又是什麼呢?記憶又是什麼呢??物質世界解釋不了的事,它本不存在,只是物質世界的一個稱謂罷了!-空靈上
-
4 # OSU蜜月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引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週期,地球繞太陽週期,地球自轉週期,原子震盪週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起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起點。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鐘之時間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另外,狹義相對論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在觀察者看來,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自己參考系的(靜止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慢。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重力理論、弦理論、M理論等,預言時間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克時間可能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根據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奇點沒有“之前”一說,討論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並存,只要物質存在,時間便有意義。
愛因斯坦認為:“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註明:在基本的物理學定理中沒有時間概念,時間不參與計算,這並不表明其不存在,物種衰老、晝夜更替都證明其真實存在,切莫誤解其意;相對論中,粒子的很多運動,裂變、聚變,互相之間都是這種關係,互為倒放的關係。)
從廣義上講:當一個點相對於某座標系運動時,其運動所形成的直線或線段或曲線就是相對於該座標系靜止的點的時間之一。每個點對應多個時間。相對於某一個時間,靜止的點開始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當速度與該時間中運動的點一樣時時間停止,速度超越該點時相當於正回到過去。
相對時間
即實時間,用實數表示的時間。指不在額外維運動的點所形成的時間。
絕對時間
即虛時間,用虛數表示的時間。指在額外維運動的點所形成的時間。
與空間關係
空間使事物具有了變化性,即因為空間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發生變化。空間是沒有能量的事物,即當事物能產生變化時,變化產生的能量已經和阻礙的能量相互抵消。點在空間中變化對點的描述稱為被描述點相當於該點的時間【該點運動到某一位置時,被描述點都會有唯一的對應位置,稱為此時被描述點的位置】。
與平行宇宙關係
從廣義上講:平行宇宙就是宇宙在高一維度的空間中多出來的方向上有差值的平行時空。相鄰的宇宙在多出來的維度【座標】上有著不為零的最小差距。多出來的維度便是相對於宇宙的虛時間,可以透過穿越平行宇宙穿越虛時間。
時間形式
直線時間:在直線上運動的點所形成的時間。
線段時間:線上段上運動的點所形成的時間,即時間段。
-
5 # 風雲甲023
1、時間和空間是對立統一的,時間是運動速度超過光速的暗物質,它沒有質量、不佔有空間,它是一種有能量的暗物質,一種意識狀態的靈性存在。 2、光速是時空的臨界點,光子具備陰陽波粒二象性,低於光速運動的物質是空間物質,高於光速運動的物質是時間物質。 3、時間也可叫陰間,空間也可叫陽間,性質一樣稱呯不同而已,不要一聽到陽陽就認為迷信。空間為實為有,時間為虛為無,宇宙的兩個面,二者誰都離不開,否則宇和宙不存在。4、物質運動的速度是理解時空作用機制的突破口,光速是時空能量的交換通通,換句話說,光速是三維與高維的臨界點。維度越高,其陰間物質運動速度越快。和空間世界多樣化一樣,時間世界也是由無數個運動速度不同的超光速能量團組成的世界。 5、要注意時間世界是有智慧的,這與空間世界不同。人類的意識和智慧就是時間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還處於一個很初級的階段。一人即宇宙,人的意識是人瞭解認識宇宙的切入點,向外可以瞭解空間,向內入定可以明心逐步認識時間的真諦。6、就像對空間我們人類瞭解的很少一樣,對時間的認知我們人類更膚淺。中國傳統文化對宇宙的認知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儘管我們的智慧很難去理解,但對宇宙的探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使命!
-
6 # 符號帝國
英國科學家:時間只是“幻相”,並不存在實體,沒有現在和未來
科學家依然在努力尋找和掌握宇宙的基本原則與真理。但是時間存在的想法就像空間存在的想法一樣不合理。
一個世紀以前人們開始探討時間的疑點,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特別廣為人知的相對論,打破了時間作為普通常數的想法。其中一個影響結果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絕對的。愛因斯坦的理論也開闢了物理學的一道裂縫,因為相對論的規則看來與量子物理學不相容。(相對論描述宇宙的重力和大規模結構,量子物理學則是關於微小層面的領域。)
其結果就是塊狀宇宙理論所描述的畫面:從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制高點所看到的宇宙, 過去和未來再也沒有界線。物理方程式沒有告訴我們此刻正發生的事件是什麼,他們就像是一張地圖,但沒有「你在這裡」的記號。另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沒有單一特別的「現在」,所有時刻都同樣真實。
大約四十年前,知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家約翰·惠勒與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布萊斯·德威特開發了一個奇特的方程式,它可以提供一個可能的框架來統合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但這個惠勒–德威特方程式(Wheeler-ÂDeWittequation)一直有爭議性,一方面是因為它融合兩種理論,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在我們對時間理解中增加更多難以理解的扭曲。
為什麼空間和時間有一個神秘的連結?
法國馬賽地中海大學的物理學家Carlo Rovelli 說:「 在惠勒– 德威特方程式中時間消失了。這是許多理論學家感到疑惑的地方。或許思考量子現實的最好方法就是放棄時間概念,也就是宇宙一定是永恆的概念。」
或許會有人說,當我們更好的理解意識時,我們才能更好地瞭解時間。從人類角度所看到的時間和意識的相互關係是有限的,但事實上它是無限的。
時間並不存在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理論物理學家朱利安‧巴伯(Julian Barbour)對物理學、宇宙學上關於時間的問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式,也就是一個簡單激進的陳述:「時間並不存在」
愛因斯坦將空間和時間統合為一個四維存在。但是就連愛因斯坦都在挑戰時間為變數量度的概念上失敗。朱利安‧巴伯將每個獨立的時刻視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存在。他將這些時刻稱為「現在( Nows )」。
朱利安‧巴伯:「當我們活著時,我們並不能抓住它(時間),因為它根本不存在。問題是,它們是什麼?我們擁有的只是這些經歷,而我們只在現在擁有它們。」
時間在這個觀點上,並不是一種與宇宙分開存在的東西。與牛頓相信的正好相反,我們的時鐘並不是在測量某種獨立於宇宙的東西。關於量子力學中的「力學」,如果科學界說「在沒有科學證據的情形下,討論時間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能把時間裝在瓶子裡並標上標籤。先去找找有沒有瓶子能裝進時間吧,然後替它標上標籤,之後再來找我們,然後我們再看看我們同不同意。」你們可以看到人類發展上的侷限性嗎?量子粒子的行為無法從科學的角度解釋。
我們一定要超越我們的侷限性,找到答案。
愛因斯坦一位逝去的朋友留下共同建立的、對永恆宇宙的觀點。愛因斯坦安慰那位朋友的家屬:「 現在他已經離開這個奇怪的世界,跑在我前面一點點。那不代表什麼。像我們這樣相信物理學的人,我們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區別只是一種頑固存在的錯覺。」
-
7 # 老粥科普
我個人理解: 時間是過程,是整個宇宙一切物質和資訊永續演進的過程。宇宙無始無終,時間也無始無終。儘管科學家們有各種理論,但我堅持認為關於“奇點”或“黑洞”裡沒有時間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打個比方: 如果說黑洞裡沒有時間,銀河系的中心就有個黑洞,銀河系有沒有時間? 銀河系中的太陽系有沒有時間? 我們的秒針每跳一格,整個世界就過去了一秒,沒有什麼可以倖免,這就是時間。
-
8 # 笑語生活家
目前仍未得深解,時間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表現形式,依附於物質而存在。也可以說時間是物質層面之上的精神世界。我們都知道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停運動的,沒有物質就沒有時間。用目前科學的理論我們僅能理解到此。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一切物質又是不存在的,確切的時間也當然是不存在的。但又可以理解成過去現在將來都是同時存在的,時間又是永恆的。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存在和不存在是永恆的,時間也是永恆的。
-
9 # 冷憧
1.時間究竟是什麼? 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像定義任何一個實際的事物那樣給時間下一個定義。我們可以度量時間,但不知道時間是什麼,並且還把 時間 掛在牆上或者帶在手腕上。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知道時間可以延長或是縮短。這就是物理學家為什麼把時間簡單地用作確立事件的序列,並且用時間標記它們。比如人的生日或食品的保質期等。 2.時間是像河流一樣流動還是有間斷的接替? 不幸的是,沒有一種理論或者是一項實驗能夠證實時間是以連續的方式流動還是像一部電影裡的每格畫面,給人一種連續的印象,即有間斷的接替。對時間的連續性或間斷性的研究還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時間到底有沒有開端。對此,至今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著名的大爆炸理論認為時間 空間有一個開始;而另外的一些科學家則指出, 時間 尺度沒有一個瞬間的開始,這是不必要的。這樣事情就複雜了。因為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比所謂的普朗克時間(Planck Time)小的時間間隔是不可探知的。普朗克時間單位在秒數量級。所以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內是不可能計算出新生的宇宙狀態的。總之,就現在的理論來看,有關宇宙的第一聲啼哭將永遠是個未知數。 現在我們回到時間的 連貫性 上來。奇怪的是它能夠以連續或間斷的方式流動,但最小的、可計算的時間間隔則與 普朗克時間 一樣。總之,時間是一條連續的帶子,而物理學家把它當作一條環環相扣的、不連續的項鍊。 幾年前,科學家大衛 芬克勒斯坦因(David Finkelstein)曾經提出過一種理論,但是沒有在科學界獲得很大的支援。這位物理學家假設時間原子存在。這些時間原子可能表現出了它們的間斷性。 3.對於所有人來說,時間是以同一種方式流逝嗎? 愛因斯坦的理論表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同空間一樣,時間也是相對的。相對是什麼意思呢?即為了完整地而不是模稜兩可地描述一個事件,那麼這個事件就應該被放在一個參照系裡。例如,如果我與某人在路的盡頭約會,那麼 盡頭 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可能恰好是路的開端。如果我加上 在路盡頭後面的廣場 ,那麼這個 約會事件 就準確了。帶有時間因素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我說10年過去了,那麼我就必須指出,是與哪個參照系相比過去了10年。很明顯,在每天的生活裡沒有必要拘泥於細節。但是誰又知道將來我們會不會組織星際旅行或者與外星人交流呢?到那時,時間間隔就不再這麼簡單了,就會感到時間的相對性了。 一個有名的例子能夠解釋這一切。阿爾法(Alfa )和貝塔(Beta)是一對30歲的孿生兄弟,都是宇航員。2000年,貝塔開始乘坐速度為每秒24萬公里的太空飛船向距離地球8光年的一個星球進發。以這種速度,貝塔來回單程各需要10年時間。事實是為了達到所要的平均速度,貝塔需要加快速度,而在到達目的地時還要減速。因為他們兩個的參照系不再相同,只需改變運動方向我們就可以把阿爾法和貝塔的時間分離開來。當貝塔在2020年回到地球上來時,將看到阿爾法慶祝50歲(老了20年)生日,而這時對他自己來說才剛剛過了12年,他才只有42歲。這不是一個智力測驗。時間的伸縮已經被真實的表所測量到。1971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哈費勒(J.C. Hafele)和美國海軍天文臺的理查德 基廷(Richard Keating)兩位物理學家作了環球旅行,並且測量了飛機上的4座原子鐘。飛機的速度無法和光的速度相比(相差幾百萬倍)。但是科學家們卻證實捕捉到了時間的伸縮性:在旅行結束時,飛機上的鐘表指示與地面上的鐘表相比晚了59納秒。另外,高度也影響時間的流逝,愛因斯坦的理論表明由於重力的原因,時間離地面越近流逝得就越慢。實際上,在地下室裡,時間流逝得要比在樓房頂層慢。有人曾經計算過,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是住在一層的話,可以多活一微秒,當然,這對長壽來講太微不足道了。 4.如果時間是一個尺度,那麼為什麼不能像在空間中一樣前進和後退呢? 在將來和過去的時間中旅行都屬於科學幻想。正如奧地利數學家庫爾特 歌德爾(Kurt Godel)在1949年所證實的一樣,在過去的時間裡旅行是不被物理學的法則所禁止的,然而條件是非常特殊的:宇宙要能夠轉動(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並且時間的追求者必須以大於光速71%的速度移 動。總之,菜譜是有了,但是沒有配料。正如物理學家斯蒂芬 霍金所認為的那樣,這可能是自然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同時阻止時間旅行就會避免可能帶來的悖論,例如會和自己相遇或者是改變歷史一類的現象。 5.黑洞是否真的是時間機器呢? 黑洞所提供的可能性之一是,在通過了一個時空隧道後落入它們之中,並且重新出現在過去。隧道是什麼?有各種各樣的假設,從抗重力到對映世界,再到宇宙更替。雖然假設眾多,但沒有一個是可行的。只需想一想黑洞超強的引力就夠了:時間就像一根皮筋,最後被拉長,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活著出來是毫無希望的。時間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人們仍在不斷地探索和嘗試其他的方法。
-
10 # 清請情感
這種燒腦的問題,我比較喜歡,很多時候,時間是相對於意識存在的。比如一塊岩石,幾百萬年,他還是在那裡。時間對對於岩石無意義,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就100年,那麼宇宙對於你來說也就是100年的時間,過了100年時間對於你來說是永恆的。所以說時間是意識的存在感,沒有意識,就沒有時間的感覺了。
-
11 # 路人zxl
如果宇宙的運動突然停止了,所有的事物都靜止了一段時間,然後又恢復了運動,那麼靜止的這段時間有多長就成了一個謎,因為什麼都靜止了,沒有什麼東西能測量出這段時間有多長,可能是一秒也可能是一億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靜止的這段時間裡,時間是沒有意義的或者說沒有時間。人類在世界恢復運動後依舊各行其是,可怕的是沒人知道世界曾經靜止過,因為思維也被靜止了,從人類的角度來說靜止的這段時間為零。世界恢復運動,有運動就有速度,有速度就有時間,所以我覺得時間是存在的。
-
12 # 徐不工
五地時間腕錶!五維空間。
我個人很喜歡Jacob & Co捷克寶的腕錶系列是Ghost G5。這款腕錶有著獨特的五邊形錶盤,雖然第一眼看上去感覺奇怪,但實際試戴的效果倒是很不錯。
Jacob & Co.為Ghost系列設計了幾款不同的顏色與風格,圖示的這款就是PVD鋼殼長方形鑲鑽設計。該款系列還有其他的鑽石鑲框以及拋光鋼殼設計,在最初的藍圖中甚至也出現了黃金裝飾的圖本。雖然Jacob & Co.的鑽石系列腕錶是品牌的代表產品,但該品牌其實也出品碳化纖維邊框的系列手錶,看起來也很有運動感。不過千萬別忘了,Jacob & Co.鑽石系列腕錶的價格確實也十分不菲。
該表雖然體積較大,但並不影響佩戴體驗。47mm寬的錶盤戴起來十分舒適,而且其非正統的設計理念也成功地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力。Jacob & Co.設計的腕錶總是集耀眼璀璨的外觀與頂級機械技術於一身,而這通常是
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的。
那麼這款腕錶的機芯又特殊在哪裡呢?錶盤上有六塊顯示屏,最中心的一塊顯示的是Jacob & Co的品牌logo。其餘五個顯示屏則具備多種功能,也能顯示出一定範圍內的資訊。這也就意味著你可以在錶盤上看到時間、日曆、計時器等資訊。建議購買者在使用前先查閱操作手冊。此外,為了節省電池能耗,在不進行啟用的情況下表盤會保持空白顯示—因為強烈的逆光往往對螢幕的顯示有所影響。另外,該款腕錶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顏色選擇。根據品牌方說明,此款腕錶的螢幕能夠顯示32種顏色。戴上一塊能夠不停變化顏色的腕錶,一定也是超酷的體驗—甚至在螢幕開啟時也可以隨意變化顏色。這種特徵有時會令我想起令人眼花繚亂的迪斯科舞廳。
Ghost腕錶的設計理念很有意思,這也是該款腕錶的賣點之一。人們可能會抱怨這款腕錶的外形過於奇特,或是螢幕的顏色過於複雜(從粉色到紫色,綠色到紅色等都可以滿足)。但創始人Jacob先生可能只會對這些抱怨一笑而過。眾所周知,他推出的產品一般都是高階設計,高風險,卻也高度原創的腕錶系列。Ghost系列腕錶是一款極具品牌辨識度的設計,作為腕錶愛好者的我絕對也想將其收入囊中。
-
13 # 談科論普
時間,正如已故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所說,是大自然為了確保所有的事不會一起發生所採用的方法。
不過時間還從事著許多其他工作。它讓雞蛋能夠炒熟,讓玻璃能夠碎裂,並在宇宙膨脹中起到了某種作用。時間在黑白交替日復一日的作息上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功能有幫助。時間在大腦中是感知外部世界所需的影象和聲音之間同步的基礎。
在上述工作關係中,時間引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沒有人真的知道為什麼時間總是向前行進,隨著宇宙不斷漲大以及宇宙中的不可逆過程產生了不斷增加的無序性。熱力學第二定律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大部分物理學家這樣認為。但是他們對宇宙起源初期時間方向如何確定的看法卻不能統一。
生物學家從進化史的視角琢磨出時間的概念,想知道生命形式是為什麼以及如何獲得體內的時鐘用來引導每天的生活。與睡眠,甦醒,進食以及身體化學物質的消長相關的晝夜節律反映出時間在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中所扮演的基礎角色。研究人員正在追求用多重方法研究這些生物鐘的起源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今天的生活。
生物鐘在大腦裡尤為重要,這裡保持追蹤時間對生存至關重要。人類大腦擁有一組精確的時鐘負責在不同的尺度出於不同的感官目的來保持對時間的追蹤。理解這些神經時鐘的相互作用是科學家努力解釋時間在心靈活動中所扮演角色的前沿課題。
-
14 # 高金波
時間是質量相互影響與作用,發生改變的刻度。有相互作用才有時間,沒有相互作用,時間就是停止的,最好的明證是光。光不變意味著光不受常規質量(時間)影響,青春永駐與死亡狀態2in1。時間停止=有組織控制失效=極限速度=能量態=不變=青春永駐=死亡。目的是在有效約束下實現的,但達到光速,所有有效約束(質量)消失,這實際鎖死了時間倒流的路徑,即不允許殺死外祖父事件發生。
-
15 # 建章君
時間是一種不是存在物的存在。
當我們說汽車在馬路上“行駛”時,我們會認為汽車與馬路是一種存在物,但不會認為這兩者的相互作用——“行駛”是一種存在物。
但你不能說時間是不存在的,正如不能說“行駛”是不存在的。“行駛”表述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
時間表述的是空間事物之間的運動變化關係。
其實它指的就是事物的“動”。
假設一切事物都絕對靜止了,那麼我們談論時間就沒有意義了,就不存在所謂時間。
從根本而言,空間事物有兩種不同。空間位置的不同產生不同事物的感受。同一個位置的事物的不同產生了變化感。
因此,時間其實就是人對外在事物變化產生的感受,本質上這是與客觀變化正相對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說,時間其實是對變化的意識。
我們覺得時間在流逝,其實是因為事物變化其實就是像水一樣在流動。因此,時間其實也是事物結構變化的邏輯次序。
上述講的是時間的性質。空間具有時間性質是絕對的,因為其實不存在絕對靜態的空間。
我們更熟悉的是時間的度量。
我們一般用一種週期性的運動為標準,來衡量其他事物的變化,這就是時鐘的基本原理。時間的度量是相對的,但我們經常錯覺為是絕對的。
-
16 # 陪伴有你真好
時間不是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為了方便大家生活,按照規律進行,所以制定的一種方法,就像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樣,有了時間,生活才有規律,社會才會進步。
-
17 # 原來是天意啊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只能加不能減。有的人覺得時間很寶貴,有的人覺得時間一點用都沒有。可以說歲月是一把殺豬刀。時間漸漸的流逝在了歲月中。我們曾經懷念著過去。也在為自己的努力而前進。時間就是一種只能加不能減的動力。
-
18 # 狗叔和鞋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面對茫茫宇宙都會困惑,這個世界是從何時開始的呢?也就是這個世界的起源。說到起源,就必須先明白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時間。
關於時間這個問題,霍金在他的《時間簡史》中有所提及,它提出了一個所謂奇點的概念,並將這個點定義為時間的起點,確實如此嗎?那就得首先要搞清楚時間是什麼。我們都能接受時間對生命而言非常重要這個概念,而這句話背後隱藏著另外一個概念,那就是時間對物質而言並不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為什麼為這麼說?這就要說到時間這個概念是如何產生了。
前面曾提到過內在規則的概念,與內在規則相對應的是外在形態。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永恆不變的,而後者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這讓我們透過一個例子來說明: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有一百個小球,在容器下面不斷地向上吹風,在氣流的作用下小球在容器內互相碰撞,到處飛舞。我們透過觀察就可以發現,雖然小球在容器內不斷飛舞,但是這一百個小球永遠是這一百個小球。在這一點上是永恆不變的。而發生改變的只不過是這一百個小球在容器內所處的位置。如果我們用這一百個小球來代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那麼小球在容器中各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就代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形態,就像決定這些小球的形態是由下面不斷吹上來的風一樣,我們這個世界的各種形態都是由這個世界的內在規則所制約、所決定的。那麼這些與時間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讓我們在看這些小球,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也就是永恆不變與永恆變化之間的矛盾。這一百個小球無論它們在風的作用下發生了多少種變化,但它們的本質永恆不變,也就是永遠是那一百個小球,但它們在永恆不變的同時又處於永恆的變化之中,那就是它們的位置。這就使我們在觀察上與描述上產生了困難。那麼應該如何的正確的表達這種變與不變的關係?為此,人們創造出一個相對應的概念,並將這個概念稱為時間。
我們又是如何使用時間這個概念來解決變與不變這個矛盾?時間與長度、重量這些概念一樣,就是一種用於描述這個世界的標定單位。我們還是以這一百個小球為例,每個小球有每個小球的運動軌跡,小球與小球之間有在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所以小球的位置是在不斷地變化之中。如何確定一個小球現在的位置,以及判斷它的下一個位置。當這個小球移動到下一個位置也就對應著另一個時間。同時這個位置決定了下一個位置,也就是一個時間點與下一個時間點具有必然的關聯性。可以說時間實際就是用來標定這個世界各種不同變化的一種工具。
讓我們對這些描述進行一次總結:
第一,這個世界的內在本質是永恆不變的;
第二,這個世界的外在形態在內在規則的驅動之下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第三,無論這個世界處於哪種形態中都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本身的唯一性;
第四,時間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用於區分這個世界不同外在形態的工具。
這些定義是我們來了解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概念,以此為基礎可以讓這個世界在我們面前變得逐步清晰起來。
首先無論是今天的世界,還是幾萬年以前的世界或者幾億年以前的世界都是完全相同也是唯一的一個世界,所不同的僅僅是這個世界的外在形態,將這些外在形態聯絡在一起的就是這個世界的內在規則。在這裡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無論這個世界處於哪一種外在的形態中,也無法影響這個世界本身,更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的內在規則。這些定義回答了兩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一,什麼是時間?第二,什麼是時間的起源?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時間是用於區別這個唯一世界的不同形態的一個工具或者是一個標定單位。第二個問題關於時間的起源實際所指是這個世界的起源。關於世界的起源有一個簡單的邏輯,根據前面的定義,這個世界的本質以及其內在的規則是永恆不變的,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的僅僅是這個世界的外在形態,時間是用於區分這個世界各種不同的變化形態。還有就是任何的變化都無法影響到這個世界的本質及其內在規則。那所謂這世界的起源指的是什麼?也就是說在某一個時間點上,這個世界被創造了出來。解釋得更清楚點就是這個世界是被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外在形態點所創造出來的。顯而易見,這個世界起源的觀點是建立在一個荒唐的邏輯之上。但起源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錯誤,只不過所針對的不是這個世界,而僅僅針對的是生命。
這就又回到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之上。如何對生命做出正確的解釋顯然對我們每個活著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藉助時間作為參照,如果將世界分為三部分:它分別是這個世界的內在本質、這個世界的內在規則以及這個世界的在形態。時間對這個世界本身與內在規則毫無影響,但對這個世界的外在形態影響很大,同時間對生命的影響是巨大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生命既不是這個世界的本身,也不是內在的規則。生命應該屬於這個世界的外在形態之中。也就是說,生命是這個世界無數的變化中的一種。很自然地與所有的變化一樣,生命這種變化現象也不可能永恆,於是也就有了起源,同時也有了消亡。以上這就是對我們這個世界最基本的描述。
當我們能完全理解並掌握這個世界的基本原則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在我們面前開始逐漸清晰起來。
-
19 # 實打實來
從物理上講時間就是一種尺度,是固定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人們是在利用時間,與時間賽跑,來完成想完成的任務。從出生到死亡這段叫一生的時間,所以說時間就是生命,人們每天早起晚歸利用時間工作,掙錢來維持以後的時間。人的一生擁有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
時間就是為人們服務的,利用好時間不能讓它白白流失,它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你從時間裡得到了什麼,收益了嗎?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賣寸光陰。說明了時間的價值。國家實現偉大復興需要時間,十三五規劃實現需要時間,每年的各專案標需要時間來完成。我們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實現我們目標。
-
20 # 冰糖化作心
時間是生命!
時間是生活!
時間是希望!
時間是奮鬥!
時間是金錢!
時間是挑戰!
時間是失敗!
時間是戰勝!
時間是過去!
時間是未來!
時間也是現在!
時間是你看到的一切的體現!
時間也是你未看到發生!
我認為時間是,空間中所有物質(包括暗物質)產生化學和物理反應的一個過程。目前來說,物質產生的化學和物理反應是不可逆的。如果這個空間中所有物質的物理化學反應,都可以逆轉(好比影片倒放),那麼這個空間的時間也就倒流了。
回覆列表
很多人都會疑惑時間到底是什麼?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時間是一種生命現象,從本質上看,時間是生命體在存續過程中所消耗的生命能。時間無處不在,時間是生命的延續,時間是快樂的源泉,時間是指縫的細沙。無論時間是什麼。珍惜時間,享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