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暴走慈溪

    主張招安的頭領大致有: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灼、花榮、朱仝、楊志、徐寧、董平、索超、黃信、宣贊、韓滔、單廷圭、魏定國、安道全、蕭讓、金大堅、龔旺、丁得孫、彭玘、郝思文、皇甫端等。這些人大多原本就是體制內的,或是被梁山好漢使計賺上山的,上山落草事出有因,皆為無奈之舉,意圖有朝一日招安,可東山再起,或報效朝廷,或落得清白。

    梁山集團最終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是因為其大部分成員都是希望迴歸正常社會的。而接受了朝廷招安,是他們迴歸正常社會的有效途徑,而且可能還是唯一途徑。所以,除李逵外,其他頭領幾乎都是願意被招安的,也以行動擁護了宋江的決策。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注意到,《水滸傳》中最早提出招安的不是宋江,而是所謂的“打虎英雄”武松。

  • 2 # 鄒密密

    1.盧俊義

    說起這盧俊義盧員外那可真是憋屈,你說一個好好的員外在家享著清福,卻被宋江和吳用用那些下三濫的手段害得他家破人亡,最後被逼上梁山當賊,他這是招誰惹誰了?對的宋江看上了你,你就必須上梁山,梁山就是你的家了。妻子嘛,你看那秦明不是娶了花榮的嗎?梁山家屬多資源多。其實盧俊義看重的不是這些,他心中還是想為朝廷效力的,他之所以上梁山。原因是宋江的招安政策打動了他。算了梁山混一下也可以重新復出何樂不為?

    2.呼延灼

    呼延灼是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上梁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稜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後來吳用設計先擒呼延灼,最後呼延灼於陷坑中被活捉,在宋江的好言相勸之下,正式歸順梁山,重獲踢雪烏騅 ,獻計打破青州,三山聚義,眾好漢同歸水泊。成為梁山馬軍的一員重要將領。要說這呼延灼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難道真的心甘情願當賊嗎?當然不願意了,他也是無時無刻不想著被招安。

    3.關勝

    關勝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精通兵法,使一把青龍偃月刀。他原是蒲東巡檢,因梁山攻打北京,被宣贊推薦給蔡京,領兵攻打梁山以解北京之圍。關勝一人大戰林沖、秦明兩人,在即將落敗之時,宋江怕關勝戰亡叫停。呼延灼用假投降的辦法引關勝兵馬進入宋江的大寨,被撓掛鉤拖下馬鞍活捉。關勝感到宋江有膽識重義氣,便歸順了梁山。關勝是被宋江感化的才願意歸降的,怎麼感化呢?宋江肯定說,你先來梁山做,梁山的目標是招安,你來梁山將來也可以為朝廷效力的,關勝一聽確實有理,本來想以身殉國的他,就投降了。

    4.朱仝

    朱仝綽號美髯公,鄆城縣人氏,出身富戶,原為縣馬兵都頭,曾先後義釋晁蓋、宋江等人。後改任當牢節級,又義釋雷橫,被刺配滄州。因失卻滄州府小衙內,被迫上梁山落草。朱仝可真夠慘的幫助了那麼多的梁山好漢,最後的回報確是逼上梁山,你說他心裡不氣那是騙人的。宋江說招安,他又可以回到官場上去,他肯定非常樂意了。不過後來招安後,還是這兄弟官場上混的最好當了地方的節度使,確是這招安對他來說太好了。

  • 3 # 有為a小青年

    《水滸傳》中同意招安的主要有盧俊義、吳用、楊志、燕青、扈三娘、呼延灼等人是比較典型的。這些人在入夥之前大多都是達官貴人有權有勢,都是被威逼利誘上的梁山。一來同意招安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忠義思想,是宋朝時一種嚴重的社會觀念。宋江等人曾經身為官吏,這種思想更是十分深入。也是深受封建殘餘的迫害。二來宋江內心也是為梁山的前途考慮,畢竟梁山是落草,年年飽受朝廷的征討,梁山上的眾人也都在老去,要是梁山敗了,遍會敗的一塌塗地。

    而武松、劉唐、林沖等人是反對招安的典型代表人物。

  • 4 # 老虎LH

    願意被招安的人有: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灼,花榮,楊志等人。他們都是在被騙或者是被逼的情況下才上梁山的,有的以前本來就是當官的或者是達官貴人,對朝廷還抱有一絲的幻想。跟著宋江以後招安,還能混個一官半職或者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5 # 秋水文瀾原創

    《水滸傳》不單單宋江願意招安,大多數人都願意招安的,也有後來招安後混的不錯的。像魯智深,武松無妻兒老小的都不願意招安。我想晁蓋要是沒死可能會有一部分人跟著絕對不選擇招安,這樣就會產生內部矛盾。內部矛盾加劇就會導致滅亡。大多數農民軍起義滅亡大部分來自於內訌,可以說成是內部矛盾。

    那麼為什麼說很多人願意招安呢?因為除了招安他們沒有別的路可走。

    第一,他們之所以佔山為王是因為犯了死罪,抱著橫豎都是死,起來造反也許會有一條活路的想法。一旦朝廷招安免去處罰就會很快歸順朝廷。你不可能當一輩子土匪吧,如果鬧的越來越厲害,朝廷總有一天會收拾的。請問一幫子草寇能跟跟一個國家戰鬥?勝算一目瞭然,不管從將領軍事修養,文化。軍隊素質,後勤調配都是無法與宋朝抗衡的。儘管宋朝再不濟,皇帝在昏庸,短期可能會贏區域性勝利,進入後期沒有能力戰勝宋朝的。

    第二,這些人當土匪也是被迫或者形式所逼。你不可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都當土匪吧,那也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吧。你想你當土匪以後肯定有家不能回,親人不能相認。後續子孫都會被世人所不齒,因為是土匪的後代。

    綜上所述,《水滸傳》那些難兄難弟,打家劫舍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宋江是有點本事的,畢竟讀過書,見識要遠一點,也有點軍事才華,才敢跟朝廷抗爭。他深深知道他鬥爭的越厲害,跟朝廷談判的籌碼會多一些。所以他必須贏,否則這些兄弟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並不是說宋江投降軟弱無能貪生怕死之輩,他本身就是個死囚,也是有血性有抱負的人,願意為國家效力,這是文人通病。他想帶領弟兄們有個好的歸宿和前程,除了為國家效力,建功立業別無出路!

  • 6 # 風露中宵2

    一部《水滸》,圍繞著招安問題,基本上形成兩派。

    一派是招安的擁護者。以宋江為首,自入水泊,爭取朝廷招安即是其最大目標。正如他在江州酒後“反詩”中寫的那樣:“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為了早日實現理想,他招降納叛,積聚實力,提高與朝廷談判的籌碼;為了招安,他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義釋包括高太尉在內的朝廷將領,為的就讓他的願望上達天聽,讓皇帝知道;為了招安,他率柴進、燕青等透過重金結交名妓李師師,得與趙佶見面,暗通款曲。等等。真可謂苦心孤詣,捨得下本錢。追隨宋江渴望招安的主要有這麼幾類人:一曰梁山早期骨幹中的朝廷官吏。如林沖、花榮、楊志、孫立、朱仝、雷橫、徐寧、李英等,由於不同遭遇被迫上梁山,想透過招安洗白自己的犯罪經歷,迴歸當年生活軌跡,過上比從前更好的生活;二曰原朝廷降將。如關勝、呼延灼、董平、聞達、索超、張清等。這些人都是征討梁山兵敗被俘人員,是宋江“招安”大旗的感召下加入水泊,為的就是招安後免受戰敗的懲罰,並在仕途上得到更大發展;最後一種就是諸如柴進(前朝遺老)、盧俊義(河北名士、大地主)等出身上層社會的人士,落草對他們也是權宜之計,走封妻廕子之路才為正途。以上三類人構成招安派的基本陣容,聲勢浩大。

    另一派是招安的反對者。如武松、李逵、李俊、張橫、張順、阮氏兄弟等等。這些人在上梁山前大都出身社會底層,深受來自各方面的壓迫侵害,對朝廷及其官吏刻骨仇恨,毫無妥協之心。之所以後來"保留意見”,完全是基於“義”字,給大哥宋江面子,因此在整個招安過程中,這些人一直持反對態度,以至一度遲滯了招安程序。但是,同強大的招安派相比,反對派顯得勢單力孤,不但人數不成比例,級別也無以望其項背,因而難成主流,最後終於讓宋公明引上了一條招安的不歸路。

  • 7 # S魏

    梁山上大部人還是願意招安的,像原為朝廷命官的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張清,徐寧,索超等等,地煞星中幾乎全是朝廷軍官,他們也是梁山戰鬥力最強的,招安肯定是同意的,盧俊義他是大地主,大商人內心也是不願意落草為寇的,所以招安是必然的。

  • 8 # 豌豆老射手

    除了宋江,最同意招安的有盧俊義、關勝等大部分原官軍投降梁山的那一批將領,吳用態度曖昧,但是也間接推動了宋江招安的步伐。

    在對招安的不同態度上,來自社會底層的李逵等人是堅決反對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吳用主張有條件的招安;來自官軍的絕大部分的將領則是殷切地盼望著招安。這種不同的態度,可以從他們各自的身份、經歷中找到充分的根據。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透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鬥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侷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透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 9 # 影視達人—果果

    宋江自然是想招安的,而梁山上對待招安的人群按態度以及身份不同可以分類,分為四股:

    第一股:朝廷叛將,這類以關勝、林沖、秦明等人為主,也包括像楊志這樣的將門之後,他們本身有很強的身份榮譽感,也希望光宗耀祖不願做強盜,這類人不能說完全忠於宋江 (除了花榮)但是肯定希望招安。

    第二股:地方土紳,以柴進、盧俊義、李應為主,他們江湖地位高,聲望好,而且多半是被迫上山,對招安持有偏愛態度,對宋江也不能算完全忠心,但路線基本一致。

    第三股:惡霸地痞,本身即為匪類,極其反對招安,以李逵為代表,這類人也多半都是地煞星(可能最高的排名就是劉唐、李逵)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對招安路線極其不屑的人卻對宋江異常忠誠。

    第四股:技術型人才(或者說有特殊技藝),如果算上吳用的話,那麼這裡面可能也就是他唯一對宋江忠誠了,這類人包括神醫安道全、書生蕭讓、金大堅等技工人才,也包括公孫勝這樣的奇人異士,他們對宋江忠誠度未必高,同時也對招安持有中立或者無所謂的態度,因為這些人本身除了吳用、公孫勝以外,對梁山的具體發展方略也說不上話。

    總之,希望招安的人還是佔多數,而且這些人在梁山的排名相對較高,而對宋江完全忠誠的人並不見得很多,李逵、花榮、吳用這些最終為其自殺的人算是他的鐵桿粉絲。

  • 10 # 假操換真鈔

    除了宋江外就是原來是朝庭將領的,吳用為獲得教獸稱號拋棄教輸先森恥辱稱號也願意投降。三十六天罡裡林沖魯智深史進武松燕青石秀李鬼阮氏三兄弟不願投降.公孫勝屬於沒錢賺就走人,扈三娘屬於沒腦子的人宋江投降他也投降,老婆矮腳虎王英反正聽老公的,七十二地煞的副將和一些特殊技能的願意投降其於出生不好不願投降但本事低沒有話語權[摳鼻][驚呆][鼾睡][錢][吃瓜群眾][呆無辜][再見]

  • 11 # 不扇煙雨

    一部《水滸》,圍繞著招安問題,基本上形成兩派。

    一派是招安的擁護者。以宋江為首,自入水泊,爭取朝廷招安即是其最大目標。正如他在江州酒後“反詩”中寫的那樣:“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為了早日實現理想,他招降納叛,積聚實力,提高與朝廷談判的籌碼;為了招安,他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義釋包括高太尉在內的朝廷將領,為的就讓他的願望上達天庭,讓皇帝知道;為了招安,他率柴進、燕青等透過重金結交名妓李師師,得與趙佶見面,暗通款曲。等等。真可謂苦心孤詣,捨得下本錢。追隨宋江渴望招安的主要有這麼幾類人:一曰梁山早期骨幹中的朝廷官吏。如林沖丶花榮、楊志、孫立、朱仝、雷橫、徐寧、李英等,由於不同遭遇被迫上梁山,想透過招安洗白自己的犯罪經歷,迴歸當年生活軌跡,過上比從前更好的生活;二曰原朝廷降將。如關勝、呼延灼、董平、聞達、索超、張清等。這些人都是征討梁山兵敗被俘人員,是宋江“招安”大旗的感召下加入水泊,為的就是招安後免受戰敗的懲罰,並在仕途上得到更大發展;最後一種就是諸如柴進(前朝遺老)、盧俊義(河北名士、大地主)等出身上層社會的人士,落草對他們也是權宜之計,走封妻廕子之路才為正途。以上三類人構成招安派的基本陣容,聲勢浩大。

    另一派是招安的反對者。如武松、李逵、李俊、張橫、張順、阮氏兄弟等等。這些人在上梁山前大都出身社會底層,深受來自各方面的壓迫侵害,對朝廷及其官吏刻骨仇恨,毫無妥協之心。之所以後來"保留意見”,完全是基於“義”字,給大哥宋江面子,因此在整個招安過程中,這些人一直持反對態度,以至一度遲滯了招安程序。但是,同強大的招安派相比,反對派顯得勢單力孤,不但人數不成比例,級別也無以望其項背,因而難成主流,最後終於讓宋公明引上了一條招安的不歸路。

  • 12 # 文化課

    《水滸傳》中的故事,歷史的定性是農民起義,其實質為官吏造反,因為他的大部分主要成員是朝廷官員、叛將和資本家(柴進、盧俊義)組成。所以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招安,為了蠱惑真正起義的農民追隨者才豎起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這點可以從方臘起義做對比,方臘是扯的杏黃大龍旗,身上穿的是龍袍,人家是直接改朝換代做皇帝了。

    由於座頭把交椅的帶頭大哥堅持招安期待招安可以從此改變命運,光宗耀祖。所以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終身成就以及家庭家族利益和榮耀,水滸108將形成兩條戰線,主戰派大都出身社會下層,沒有話語權,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招安派序列如下:

    司令:宋江

    叛吏:華榮、楊志、孫立、朱仝、戴宗、雷橫、徐寧、李英

    叛將:關勝、呼延灼、董平、聞達、索超、秦明、張清

    貴族:柴進

    財閥:盧俊義

  • 13 # mario

    還有那些被宋江和無用坑上梁山的公務員,如徐寧、盧俊義、呼延灼、秦明等 為了增強梁山隊伍也是啥事都能幹得出來,義在哪?這幾個人世代為官,你要知道在古代落草是非常大逆不孝的舉動。

  • 14 # 喬爹簡錄

    首先宋江是堅決主張招安的,此外盧俊義也主張招安.吳用原本是晁蓋的人,都知道晁蓋的人包括三阮,劉唐,白勝,公孫勝是反對招安的,但晁蓋死後吳用也逐漸傾向招安

    凡是朝廷中過來的(除了林沖)都力主招安,這些人原本就是朝廷中的官吏,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才被迫上梁山,只要時機成熟,這些人肯定還是要下山回朝廷的.其實林沖也不反對招安,只是因為個人的一些恩怨才對招安抱有疑慮.別的人如呼延,楊志,楊雄,秦明等都是想為國效力的.這在梁山中佔了絕大部分.

    至於別的人,比如李逵,三阮,王英等,這些人原本都是些平民百姓,再加上性格豪爽,屬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種,所以他們對未來也沒那麼多的看法,他們只覺得現在在梁山就挺好,去當官適應不了當官的那種環境,所以反對招安

    還有一類人就是盧智深,武松等,這些人生性豁達,不甘於在官場仰人鼻息,又對官場的黑暗有切身體會,所以這些人最反對招安

    忠君報國是貫穿水滸傳的主線,作者在打造梁山英雄義氣,豪爽,仗義的同時,也想塑造他們忠君愛國的另一面,所以絕大多數梁山好漢不反對招安也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了

  • 15 # 易木電影

    《水滸傳》裡面宋江同意詔安,其實所有的梁山好漢中,大多數的人也都是很願意的,其實宋江自己也明白,只有選擇詔安才能夠讓自己的兄弟犧牲最少

    當然,詔安也犧牲了一部分梁山好漢,比如說像李逵等!但是,絕大部分人都還是得到了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從根本上來說是保全了他們的性命

    如果當時不接受詔安,真的與朝廷對抗的話,僅僅憑藉著梁山的好漢,無法與朝廷對抗的,最後只能犧牲更多的人

    當時,堅決反對詔安的人比如說:武松、李逵、魯智深。非常支援詔安的人有:花容、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當時的盧俊義本來就不願意上山,所以就很支援詔安,而吳用其實就是宋江詔安的幕後策劃人,肯定支援,神行太保戴宗,宋江嫡系,肯定不會反對,穆弘,富家子弟,無依無求,詔安對他來說無所謂!

  • 16 # 月影桂花樹

    《詩話.水滸.宋江》

    家住鄆城宋家莊,熟讀文史敬高堂。

    愛好槍棒喜交友,疏財仗義濟人慷。

    七星生辰綱智取,案發公明報信慌。

    晁蓋做了梁山主,派遣劉唐金謝幫。

    閻氏發現蓋信物,威脅逼迫吵告嚷。

    宋江情急婆惜戮,避匿清風心雪霜。

    宋清送信謊父逝,奔喪失魂捕鋃鐺。

    刺配江州滿腹怨,潯陽醉題反詩狂。

    晁蓋營救劫法場,救出宋江氣勢昂。

    替天行道大旗豎,好漢慕名投身旁。

    三打祝家財庫洗,金銀繳獲運糧忙。

    攻陷高唐柴進救,三山首領贊三郎。

    火燒大名翠雲館、搶救員外遁牢房。

    誘敵曾家襲營地,丁馬覆滅全殲光。

    十萬宋兵八路將,童貫率領趾高昂。

    九宮八卦迎敵陣,十面埋伏奇兵藏。

    八個都監全殺死,三亭官兵二亭亡。

    兩贏童貫勢力大,派遣高俅剿怯惶。

    劉唐放火燒船艦,人仰馬翻掉河塘。

    張順鑿船漏沉底,太尉被捉招安商。

    平定遼國徵方臘,兄弟十有八死喪。

    迷戀功名富貴場,浮雲散去水茫茫。

    宋江的左臂小李廣花榮,也想招安。宋江殺了閻婆惜,投奔清風寨副寨主花榮,花榮為了宋江不惜與正知寨劉高火拼鬧翻。

    玉麒麟盧俊義,也想招安。盧俊義本是河北大名府首富大財主。被宋江、吳用,用計使詐逼上梁山。

    雙鞭呼延灼,肯定也想招安,本來他是率領官兵剿滅梁山,結果被金槍將徐寧的飛鐮槍,破了他的鐵甲連環馬,被捕投降。

    包括病尉池孫立,美髯公朱仝,鎮三山黃信,雙槍槍將董平等,他們本來都是官府的將領。孫立投奔,金槍將徐寧,朱仝被逼無奈,黃信,董平戰敗投降。他們都不想,落草為寇。因此想和宋江招安。封妻廕子,光宗耀祖。

  • 17 # 王炳森周易工作室

    小時候讀《水滸傳》,覺得宋江活得太窩囊,林沖太隱忍,只有武松、李逵最灑脫,到了成年成家立業,才明白宋江、林沖這些人的無奈,也才明白接受朝廷招安,才是水滸英雄的最好出路。

    階層出身就決定了人的我眼界和選擇,這個觀點用在水滸英雄對於招安的態度最好不過了。

    《水滸傳》中,願意招安的人,除了宋江,還有很多人,例如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灼,花榮,朱仝,楊志,徐寧,董平,索超,黃信,宣贊,韓滔,單廷圭,魏定國,安道全,蕭讓,金大堅,龔旺,丁得孫,彭玘,郝思文,皇甫端等。

    他們的出身和宋江類似,都是出身中下級官僚、中小地主。這些人大都是被逼,或是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暫時上梁山,鐵心了跟定宋江以後招安,以圖報效國家也好,一官半職也好,榮華富貴也好。這些人擁護替天行道,反貪官不反皇帝,就是為了將來能迴歸正統,有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

    從家庭出身和社會背景來說,這些擁護招安的人也分為幾個類別。

    一類是朝廷降將,這類人是支援招安的主要勢力,他們人數眾多,且勢力龐大,在梁山很有影響力,主要有關勝、呼延灼、秦明、關勝、索朝、董平、張清等,他們是被迫投靠梁山的,但不甘心做一個賊寇。因此,想透過招安洗白,重回朝中做官。

    二是宋朝中下級官吏,例如戴宗、朱仝、安道全、蕭讓等,他們明白當官的好處,也知道做賊終究不能長久,

    三是出身地主的富人階層。例如天貴星小旋風柴進、玉麒麟盧俊義等。

    除了這三股勢力,還有一類人,對招安沒有主見,但他們卻堅定的主持宋江,屬於挺宋派,如宋清、戴宗、孔明、孔亮等,因為宋江主張招安,因而他們也支援招安。

  • 18 # M易2

    在《水滸傳》中,招安一事成為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意向的分水嶺,分為願意接受招安和抵制招安兩派。接受招安的人,除了宋江以外,還有朝廷降將派:如關勝、董平、張清、呼延灼、魏定國、索超、單廷矽、韓韜等,以及最後上山的盧俊義和燕青,他們本來就有著很好的前程,從沒有做過殺人掠貨,罪惡滔天的事情,如果透過這次招安能迴歸正途,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好事,高俅征討梁山時,不也一樣被梁山俘虜過嗎。

    抵制詔安的代表人物有:武松、李逵、魯智深、王英、陳達、朱武、史進、楊春、段景柱和阮氏三雄等。公孫勝早就看出宋江的野心,於是就下山雲遊四海去了,梁山最受排擠而又令人同情的是林沖,宋江不讓扈三娘嫁給林沖便可見一斑,後來宋江又放走了害得他家破人亡、不死不休的高球,氣得他當場吐血昏死過去,這樣的林沖誓死也不會接受招安的。還有就是陰晴不定的楊志,他曾一心要去朝廷做官,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王倫第一次要留他在梁山時,他都沒有答應,後來走投無路才上了二龍山,如果透過招安能效力朝廷,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說楊志還是希望朝廷招安。

    作為梁山首領宋江,他為何執著於詔安呢?因為招安相比於造反來說,是一個讓大家的犧牲減少到最小的方法,在招安之後,大多數人還是能安身立命的,得到了一個較好的結局。而宋江接受招安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封建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任何一個朝代,朝廷都會培養子民忠君愛國、建功立業的觀念和思想,而宋江則表現的淋漓盡致,高官厚祿、光宗耀祖的思想在宋江心裡早已根深蒂固。所以說,招安的想法在宋江上梁山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大家知道,宋江上山後暗中拉幫結派架空了晁蓋,宋江在水泊梁山的聲望日益高漲。後來晁蓋死亡後,宋江成為梁山的真正首領,他燒的第一把火,就是把梁山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由此可以看出他將歸順朝廷的決心。

    也許是為了想給梁山的兄弟們找一條好的出路,改變落草為寇的命運,改變後面子子孫孫的命運,宋江終於實現了帶領梁山好漢接受招安的宏偉目標,接受招安後,他把原來梁山的“替天行道”旗幟改為了“順天護國”,從這一行徑看,宋江是成功的,他帶領梁山好漢們又翻開了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 19 # 山谷大師

    梁山排座次,其實是各個將領小山頭權力的劃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算公平,如宋江的弟弟鐵扇子宋清就是一百零八人最後。

    招安,是盤踞宋江的心結,當年他見到武松,勸他:邊庭上一刀一槍搏個封妻廕子,也不枉了為人一世。宋江為什麼堅持招安,到底是對或是錯?如不招安,梁山結局是否會更好?

    宋江招安,原因主要是:十萬人馬的軍需,就是錢糧用度開支費用。當初梁山人不多,王倫時只有七八百人,曾頭市之戰後隊伍增加五千人,到宋江主事,108將聚義,梁山達到鼎盛時期,梁山實力有十萬之眾。十萬人十萬張嘴,每天消耗糧食不少,每人每天吃一斤米,就需要十萬斤,如加上肉菜蛋奶,折半也要五萬斤。

    眾所周知,梁山水泊,一窪之水,雖然說八百里,好漢們不種田,不養豬羊雞鴨,又要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所以即便有一定的庫存,也要坐吃山空的。正因為如此,每次作戰都要帶回大量的糧食實物,代價忒大。

    於是掠奪糧食搶掠財務是梁山的既定政策,如曾頭市“抄擄到金銀財寶米麥糧食,盡行裝載上車。”祝家莊,給每家賜米一石,仍然有五十萬石糧食,另外晁蓋他們智取生辰綱的財寶,都充填梁山作為開支消耗。再如油鹽布匹生活必需品,十萬人的開銷是什麼成色,試想不招安,以後怎麼辦,吃飯就是大問題。

    當高俅率領朝廷十節度使征剿梁山,吳用認為梁山英雄們年輕力壯,戰力方銳,必操勝算。但是將來好漢們一個個老之將至,不要說打仗,怎麼安置他們就是個大問題。還有一大批家眷,以後永遠都要頭上安上反賊土匪的名號,子孫們的前程?

    在要不要招安的問題上,持反對意見的最堅決的就是魯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等人。宋江必須全盤考慮,這些概念,促使宋江必須完成招安大業。

    宋江的逼上梁山,完全是另有原因,他的心裡並非藏著什麼反心,也不會有做皇帝的想法,報效朝廷是他的真心。

    忠義,替天行道,是梁山的宗旨,梁山其實是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當何濤追殺三阮,阮小五唱: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自始至終沒有聽到好漢們罵皇帝的話。

    宋江也不可能和方臘聯手,因為其實真正禍害 百姓的就是方臘,方臘沒有梁山這麼有明確替天行道的綱領。也有人說如晁蓋活著,他不會招安,事實上晁蓋也是主張招安的,由此可見如果晁蓋不死當上寨主,最終還是要招安的,因為當時條件下,除了招安別無選擇,即使是魯智深李逵他們堅持不投降,最後還是會順應宋江的,吳用也會幫宋江做他們的工作的。

  • 20 # 北門猿

    對於招安的態度,理論上可以分為三派:支援、中立、反對(廢話)。

    中立派不多說了,因為不好斷定是真中立,還是作者沒寫到。

    反對派還是不少的。比如武松,這個是吃過朝廷虧的,對官老爺毫無好感:

    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

    比如說魯智深:

    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當然,最激烈的反對派還是李逵:

    “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顛做粉碎。

    你像林沖、武松這樣被朝廷逼得落草,或者像燕順、王英這路主動上山當土匪的,反對招安是自然而言的事。不過像盧俊義這樣被梁山綁來的,或者關勝呼延灼這樣朝廷軍官出身,按人之常情推斷,應該站在支援招安的一方。

    但支援歸支援,不同人對招安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

    比方說吳用,梁山受招安大小策劃均出自他一人之手,他和宋江構成的領導集團,可以說決定了方針路線。這麼看應該是個招安黨吧?

    但是,在初次招安失敗時:

    宋江道:“雖是朝廷詔旨不明,你們眾人也忒性躁。”吳用道:“哥哥,你休執迷!招安須自有日,如何怪得眾兄弟們發怒?朝廷忒不將人為念!如今閒話都打疊起,兄長且傳將令:馬軍拴束馬匹,步軍安排軍器,水軍整頓船隻,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

    一對比就很鮮明瞭,對招安有執念的只是宋江。吳用對形勢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以宋江的目的為目的而已。

    再比如說,被梁山坑蒙拐騙上山的一眾朝廷軍官,應該是很樂於被招安的吧?

    但是,在第一次招安,陳太尉來宣旨前:

    林沖道:“朝廷中貴官來時,有多少裝么,中間未必是好事。”關勝便道:“詔書上必然寫著些恐嚇的言語,來驚我們。”徐寧又道:“來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門下。”

    關勝和徐寧也不看好招安(林沖不算這個分類裡的),對前景並不抱希望。

    所以,真打心眼裡支援招安的,並且熱心推動的,怕只有一個宋江。他有這個想法,甚至不是從上梁山開始,早在第三十一回,他就對武松這麼說:

    宋江道:“不須如此;自古道:‘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後來到了梁山,他還是心心念念不忘招安。

    所以說,在梁山上,從頭到尾,熱衷於招安的,只有一個宋江。可以說,帶點黑色幽默的是,幹吏出身,絕對不乏手段的宋江,在這事上反倒是個理想主義者。梗著脖子一條筋,死也要忠君愛國。

    當然,最後他也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羅米修斯里》造物主的目的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