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儒風
-
2 # 老蟲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是政治婚姻,雖然兩人婚後一度很恩愛,但這都不能改變趙明誠父親的投機行為。趙明誠家為新黨,李家是元佑黨人,此時新黨日漸式微,趙明誠聯姻李家向元佑黨人示好。
沒兩年,朝廷局勢發生變化,元佑黨人被劃為”奸黨“,皇上下旨,將元祐黨人”逐出京城,永不續用“。而建議皇上這麼做的,就是趙明誠的父親、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
由於李清照入門兩年都沒生孩子,趙挺之就想讓趙明誠納妾,又見這趙、李兩人很恩愛,怕兩人不答應,就出此陰謀,藉機將李清照逐出趙家。
李清照回孃家後,趙明誠也在父親庇佑下做了官,沒多久,趙明誠就納了妾,這讓一心認為兩人是真愛的李清照,心裡很是痛苦。
又過了兩年,天下大赦,李清照回到趙家。這時李清照發現,趙明誠有了妾室,收了丫鬟,還經常出入煙花柳巷,對李清照也沒有之前的恩愛了。整天見不到人,一回來就是後半夜,還有一身的胭脂花酒的味道,李清照滿是心酸。這才有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3 # 水墨鄂州
己。
我們先來看,“人比黃花瘦”出自公元1104年,李清照的別怨詞《醉花陰·重陽》,當時的李清照21歲,與趙明誠結婚三年。等我們搞清楚李清照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詞,就能明白,這“黃花”究竟在指什麼了?
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官太學,轉博士,以文章受之蘇軾,母親王氏是狀元的孫女,善詩文。李清照12歲時,學寫詩文,日漸成氣。15到18歲時,已經寫出了"常憶溪亭"、"昨夜雨疏"、“蹴罷鞦韆”、“湖上風來”、“淡蕩春光”等佳詞名句。18歲,嫁於趙明誠。
李清照19歲那年,也就是公元1102年,趙佶登皇位,改年號崇寧。趙佶是個藝術家,此人沒接受過正經的帝王教育,讓他做皇帝,既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
趙佶眼瞎到讓蔡京做了宰相。蔡京有治國之才,但他為人兇狠,睚眥必報。蔡京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成立了新黨派,還大力打擊舊黨人士。李清照的父親屬於舊黨,雖不是個領頭的,可因其官位不小,也是樹大招風。而李清照的公公是個見風使舵的主,當初看舊黨風頭正盛,才拿兒女婚姻巴結上了李家。當然,能娶到李清照這樣年少成名的才女,也是趙家的榮耀。如今形勢轉變,李清照的公公後悔莫及,趕緊轉頭巴結蔡京去了,還做了害李清照父親的幫兇。7月,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被列為“元祐黨籍”,被遣出京。
李清照畢竟是個年輕的文人,哪裡懂得世道人情。按照古時候的規矩,李清照已經結婚了,已經是趙家的人了,就得為趙家的利益考慮了。但,李清照不能罔顧親情人倫。她寫了一首詩給自己的公公,詩已經遺落,只留其中一句“何況人間父子情”,令“識者哀之”。但是,公公不予理會。李清照還因此被趙家人認為她不懂事。
李清照的公公雖然是一棵牆頭草,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種人也是無奈地選擇了一種不為人所齒的生存方式而已。蔡京太狠毒了。李清照的父親被害後,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也受了牽連,連個小官也沒得做了。好在李清照公公巴結了蔡京,趙家才得以保全。不得已,在公元1103年,也就是李清照20歲時,她被迫離京,返回明水老家,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才又做回了小官。
公元1104年,李清照21歲。6月,李清照父親被合定在了“元祐黨籍”名單中,後被流放廣西象郡,李清照也受黨爭株連,往返鄉京兩地。
正是這一年的重陽節,李清照寫下了這首詞:《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05年,李清照22歲。蔡京罷相,李清照的公公步步高昇。李清照公公怕引起蔡京嫉妒,故意說自己身體有恙,辭去一些官位。皇帝趙佶還大大嘉賞了趙家,並讓趙家的三個兒子都當了官。李清照贈詩公公,只存句“炙手可熱心可寒”,以詩諷刺他。
1106年,李清照23歲。正月,皇帝大赦天下,李清照父親也平安無事了。
1107年,李清照24歲。正月,蔡京復位,李清照公公罷相。公公罷相後5天,就死了,他死後沒過3天,趙家所有的親屬都被捕入獄。因查無事實,7月,趙家人及親屬才重獲自由。同年,李清照婆婆帶著兒子趙明誠和兒媳李清照,一起回了老家青州。
……
1121年,李清照38歲。趙明誠守萊州,李清照獨留青州。
所以,從整個事件的時間線來看,李清照在19歲之前,過得無憂無慮、幸福順遂,且年少成名。可以說,這個期間的李清照對社會現實殘酷的一面,知之甚少,有其幼稚的一面。
趙家娶李清照進門,一為官場仕途,二為李清照的名氣。自從李清照父親被蔡京所害後,李清照公公的表現讓李清照頓覺寒涼。在這個世界上,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老公趙明誠了。所以,6月份,她在得知父親被合定在流放人員名單中以後,她還在做各種努力、奔波。人呢,孃家遭此變故,也確實瘦了很多。於是,藉著9月份團圓的節日,寫下《醉花陰·重陽》,為的就是打動自己的老公來幫助自己,去救自己的父親。
女人求老公幫忙,無非就是,我嫁你之前怎麼怎麼滴,嫁你之後怎麼怎麼滴。讓男人覺得,她白白跟了他一場,他沒給她好日子過,覺得有愧於她。但李清照畢竟是文人啊,必須婉約表達,於是,來了一個“人比黃花瘦”。
就是說,我現在因為父親被害,我也被株連,在這個九九重陽,本該團圓的日子裡,我卻與自己的父親分離,與自己的丈夫分離,內心愁苦,借酒消愁,但是,自黃昏喝醉後,半夜才醒來,還是被捲簾的西風給凍醒的。看著鏡中的自己,形影相弔。想我結婚前,日子過得多開心啊,如今,房間裡冷冰冰的,我內心苦悶無處訴啊,人也比對鏡貼花黃的“少女時期”的自己更瘦了。
有人說,李清照說的是“她比花瘦”。李清照作為一個優秀的詞人,她會不知道,這首詞是寫給誰看的嗎?她是要寄給遠在外地的老公看的。“她比花瘦”,他老公又沒看到“瘦花”,沒法比較,怎麼能想象出李清照瘦了,瘦到什麼程度了呢?
有人說這黃花是菊花,那就更不靠譜了。重陽節的菊花,那是開得正“肥美”的時候,即便有秋風吹來,吹落幾片花瓣,也不影響花貌,怎麼可能一下子變成“瘦花”呢?
我說,李清照說的是“她比少女時期還瘦”。李清照老公一看詩詞,立馬就能想象出來,三四年前,李清照嫁他之前的少女之態,嫋嫋婷婷。美好、憐惜之情,立馬湧上心頭。
大家都知道,女人在十幾歲的時候,都是很瘦很瘦的,因為得先長個子呢。看看周圍的美少女們,雖然個子還不高,但個個擁有模特的身材,手長腳長的。等個子長得差不多了,女人就開始長肉肉了。大家想,結婚後的女人,比少女們還瘦,那得多瘦啊?
難怪,李清照老公在看了她的這首詞以後,加班加點、搜腸刮肚地動筆寫了50首詞,然後與這一首混合後,讓別人來看,哪一句最好。當年的學士們,細細品味後,不約而同,對李清照的這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讚不絕口。自此,李清照老公對她的才情心服口服。
而李清照的老公這麼做,把詩詞讓大家看,那是因為,他也知道李清照是想找人救她的父親。而他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這一句寫得能不讓人心服嗎?李清照待字閨中之時,就顯早慧了。當年《如夢令》、《點絳唇》一出,老的、少的,多少人仰慕其才華。那麼一個16歲、17歲的黃花大閨女,竟然能寫出那麼美的詞句來,讓人歎為觀止,就這麼嫁進了趙家。如今結婚三年,也是正當21歲妙齡。古時候,婚後的女子是不去外面拋頭露面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句一出,得惹來多少的疼惜啊!
我也很喜歡寫詩詞,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在很多好的詩詞裡面,你都能發現,作者都是有一個“落腳點”的。當然,詞人有可能“移步換景”,但必定是“有跡可循”的。
大家再來看這首詞: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從這首詩中,不難看出,作者李清照的落腳點就在閨房中。"瑞腦消金獸""玉枕紗廚"說的都是作者醒來後,看到的房中之物。然後回憶起“黃昏後把酒”,再一抬手“有暗香盈袖”,這裡說的是自己的手上還有酒味。為什麼說是“暗香”呢?當然是指,酒喝得不多,才是“暗香”啊,淡淡的酒香味。但是,弱質女流嘛,佔了一點點的酒,就醉倒了。李清照總不能說自己是個酒鬼,喝多了才醉成那樣的吧?
有人說,“暗香”指的是菊花的香味。花香怎麼來的,去折花了嗎?當然不是。李清照此時,希望別人做個憐花、惜花之人,她孃家遭此劫難,她希望別人能幫就幫她把父親救出來。她都已經嫁人了,可不希望別人打“折花”的主意。再說,既然前面說“把酒”了,自然“手上留香”,詩詞中,以袖代手,自然是“暗香盈袖”了。
大家想象一下,這首詞有四句。前兩句,李清照還是躺著的。第一句是聞到薰香味了,第二句在紗帳中,覺得有點涼。第三句“有暗香盈袖”,不難想象,此時的李清照,已經坐起來了,很可能就坐在床沿上。最後一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個時候,作者李清照已經在房中站起來了。
半夜酒醒,覺得涼,於是起身關窗。但是,真的是喝醉了,殘酒未消,所以,走路的時候,有點飄忽忽的。再加上自己這一年來在鄉京之間奔波操勞,已經骨瘦如柴。被夜晚的秋風一吹,感覺自己真的快被吹倒了。赫然在鏡中看到自己的樣子,原來已經瘦成這樣,比少女時期的自己,還要瘦幾分,正如這秋風中被吹捲了的簾子搬。
-
4 # 山顛一壺清酒r
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她生於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計程車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當時李清照之父作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作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階官吏。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滿。
李清照出嫁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其時被列黨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罷提點京東路刑獄之職。李清照、趙明誠屏居青州,始於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歲,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
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隨帝蹤流徙浙東一帶。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紹興),居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她悲痛不已,重立賞收贖。至此,所有圖書文物大部散失。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
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
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被除名編管柳州。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9日之後獲釋。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越十餘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至於這首詩是寫於公元1104年,李清照21歲。6月,李清照父親被合定在了“元祐黨籍”名單中,後被流放廣西象郡,李清照也受黨爭株連,往返鄉京兩地。與丈夫分開的不捨以及自己所受的處境。正是這一年的重陽節,李清照寫下了這首詞:《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資料參考文獻) ♪晚安♪
-
5 # 科普道人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
你心中的李清照是怎樣的呢?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傷情懷,還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興致歡快,不管是怎樣的,她給人的感覺就是表達的內容差別很大,確實她是不幸的。
早年間出生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家學薰陶,生活富裕,加之父親氣的影響,自己也學會了一些詩書禮儀,加之自身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讚,在18歲的時候和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婚後還是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婚後和丈夫一起收集整理藏書,在《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表達的是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
後兩年,趙明誠進入仕途,雖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夫婦二人仍然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可是對於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於是他們便透過親友故舊,想方設法,把朝廷館閣收藏的罕見珍本秘籍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然而,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錢20萬文。他們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但是,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捨地歸還了人家。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
可惜後來,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捲了進去,李清照一家被指定為元祐奸黨,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就這樣,一對恩愛夫妻被拆散了,因為當時的各種制度都沒現在這麼好,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防抗在一起是會遭到懲罰的,嚴重則滅門,在汴京,已經沒有了李清照的立錐之地,無奈之下,,不得不只身離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還好,崇寧四年(1105年)暮春,趙挺之始除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六月,“(因)與(蔡)京爭權,屢陳其奸惡,且請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罷右僕射(《宋史·趙挺之傳》)。僅僅過了半年多,崇寧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罷相,趙挺之復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此同時,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格非等“並令吏部與監廟差遣”(《續資治通鑑拾補》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但是,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三月,趙挺之被罷右僕射後五日病卒。卒後三日,即被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不久即獲釋。但趙挺之贈官卻被追奪,其子的蔭封之官亦因而丟失,趙家亦難以繼續留居京師。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
就這樣夫妻二人的生活還是持續到了1129年八月,丈夫因感染不幸辭去,趙明誠卒後,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紹 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49歲)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自己也因為告丈夫被關押了9個月。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繫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上。紹興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籤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古詩、律詩各一首為二公送行。詩中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表達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關念故國的情懷。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越十餘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她的前半生雖然家境上有轉變,但是和興趣相投的丈夫一起生活還是挺幸福的,後半生更多的是表達對丈夫的思念,對國家興亡的關心,“婉約”一次對李清照的評價似乎不是很貼切,後人只瞭解她多愁善感,卻不懂她的身世處境。
-
6 # 飛翔48615
李清照被稱為三瘦詩人。在1127年金軍南下,爆發了靖難之役。她和丈夫也去南方逃難。不料兩年後,丈夫趙明誠病故,將她一人留在這風雨飄搖的世上。她日夜思念,身體也每況愈下,後來在逃難中遇到了市井小人張汝州,他騙婚想奪取李清照鍾愛一生手中的金石畫。她寧願坐牢也要解脫這段骯髒的婚姻。所以,李清照詩中在晚年多以酒消愁,人也消瘦。
-
7 # 歷史是啥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丈夫死了,睹物思人,悲從中來,人已經廋的不成樣子了,而後改嫁的人也不如意。李清照一代才女可是婚姻生活著實不如意。人有一得必有一失啊。
-
8 # 中孚鑑
李清照,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女詞人。她是婉約派代表人物,同時又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在她的一些文學作品中,體現出她的愛國思想和熱愛祖國之心,這對社會意義具有積極的作用,就以她的作品,對後世有深的影響,她本人在古代文學史上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李清照寫過一句“人比花黃瘦”,那“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背後經歷了怎樣的辛酸呢。
人比黃花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詞的白話意思想必都清楚,這裡就不多做解釋。這裡簡單講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這首詞是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後,她的丈夫趙明誠就出去遠遊了,一個人在家的李清照很懷念遠在他鄉的丈夫,所以後來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重陽節時,李清照就寫了這首詞,以抒發對她丈夫趙明誠的思念之情。
其實,李清照雖然和她的丈夫趙明誠非常恩愛,然而在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卻遇人不淑,不免有些讓人嘆息。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她在一個有很好的文學環境中長大,這給她以後能成為一個著名的女詞人奠定了良好了基礎。後來在她十八歲的時候,嫁給了二十一歲的趙明誠。
那時李清照和趙明誠的父親一個是禮部員外郎,一個是吏部侍郎,所以他們還是門當戶對的,而主要的是他們之間互敬互愛,如此夫妻感情很好。同時李清照和趙明誠還志趣相投,曾一起致力於收集整理書畫金石,這不僅是具有很大價值意義的,而且還是非常高的財富。
然而後來在趙明誠去世後,在加上處於亂世之際,這些書畫金石流失不少,同時李清照又在喪夫之下活著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這讓李清照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而這時一個叫張汝舟的卻出現了,這也正是李清照遇人不淑的開始。張汝舟知道李清照曾和趙明誠收集書畫金石,就認為此時喪夫的李清照家中一定有不少的財物,所以他百般的討好追求李清照,當他和李清照成親後,卻發現李清照家中的書畫金石財物已經流失的所剩無幾,這讓張汝舟很失望。
失望之下的張汝舟就不在像以前那樣對李清照,他動不動就謾罵李清照,甚至還動手打李清照。張汝舟的做法是李清照所不能忍受的。而後來李清照發現張汝舟有營私舞弊、騙取官職的罪名,所以她就決定告發張汝舟,並且還要求離婚。
當時畢竟是封建社會,也就是男尊女卑的情況。雖然張汝舟有罪名,但宋代法律規定的是,妻告夫要處三年徒刑。但李清照情願被判三年徒刑還是毅然告發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結果當然是李清照得以獲准離婚,好在李清照之後又不少親友營救她,故而她的三年徒刑沒多久就被放了出來。
李清照經歷了這次的遇人不淑,可想而知那時李清照的痛苦和悲傷。但李清照並沒有因為她遇人不淑和告發張汝舟離異事故而意義消沉,她化悲傷為力量,從而在她的詩詞創作上更加充滿熱情。並且她還開始關注於當時國家大事上,這則體現出她的愛國之情。
在公元1143年左右,李清照將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經過整理後,就表進於朝。大約在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懷著對逝者親人的思念,以及在她的孤苦、淒涼中,離開了人世,走完了她的一生。
-
9 # 5有5
李清照是宋婉約派的代表詩人,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詩人,其才可見不俗。人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出身於書香門第,少年時代因一首《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而轟動京師。王灼《碧雞漫志》贊其:“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瞻,逼近前輩。”
文學創作不論形式如何,都是一種心境的表達。因為那個時候她無憂無慮,所以寫的詩清新明快,有一種歡樂的感覺躍然紙上。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論是父母之命還是一見鍾情,她結婚了。由於趙明誠也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二人婚後,常常吟詩作詞,非常恩愛。
因當時男人必須以仕途為重,婚後兩年,兩人兩地分居,這時她的詞風思情悠悠,愁腸綿綿。詞作多以思夫為主。
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靖康之變,國破家亡,她和丈夫一起南渡。因兩人酷愛收藏,在南渡時帶了大量的典籍和藏品。趙明誠不幸途中病逝。這對李清照的打擊很大。看著那麼多的珍貴文物,回想之前的點點滴滴,再回到現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悽悽慘慘慼慼丈夫病逝後,李清照對藏品盡心保護,但無奈一人之力有限,部分藏品遺失。紹興二年,她輾轉來到杭州。
典籍的遺失,丈夫的去世,國家的動盪,逃亡的生活使她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就在這時,一個名叫張汝舟的人走進了她的生活,對她關懷備至。最終,飄零許久的李清照選擇改嫁給他。
無奈張汝舟居心不良,向李清照索要藏品,遭到拒絕後便對李清照不斷謾罵,甚者拳打腳踢。張汝舟因醉酒透漏自己科考作弊。李清照向官府揭發(宋代《刑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亦應徒刑兩年。)李清照經過親友營救,免去牢獄之災。
晚年的李清照校勘整理了《金石錄》,並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也是一種感情的寄託。
一代才女從優渥到顛沛流離的生活;愛人的去世;再嫁的背叛……種種,詩人是否曾對孤燈發出一聲哀嘆...
-
10 # 歷史怪誕說
你心中的李清照是怎樣的呢?
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傷情懷?
還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興致歡快?
不管是怎樣的,她給人的感覺就是表達的內容差別很大,確實她是不幸的。
早年間出生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家學薰陶,生活富裕,加之父親氣的影響,自己也學會了一些詩書禮儀,加之自身才華過人。
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讚。
在18歲那年和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
婚後還是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婚後和丈夫一起收集整理藏書。
在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中: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表達的是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
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可是對於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
於是他們便透過親友故舊,想方設法,把朝廷館閣收藏的罕見珍本秘籍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
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
然而,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
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錢20萬文。
他們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
但是,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捨地歸還了人家。
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
可惜後來,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捲了進去,李清照一家被指定為元祐奸黨,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
就這樣,一對恩愛夫妻被拆散了,因為當時的各種制度都沒現在這麼好,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防抗在一起是會遭到懲罰的,嚴重則滅門,在汴京,已經沒有了李清照的立錐之地,無奈之下,不得不只身離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崇寧四年暮春,趙挺之始除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六月,“與京爭權,屢陳其奸惡,且請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罷右僕射。
僅僅過了半年多,崇寧五年二月,蔡京罷相,趙挺之復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與此同時,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格非等“並令吏部與監廟差遣”,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
但是,宋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
三月,趙挺之被罷右僕射後五日病卒。
卒後三日,即被蔡京誣陷。
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不久即獲釋。
但趙挺之贈官卻被追奪,其子的蔭封之官亦因而丟失,趙家亦難以繼續留居京師。
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
就這樣夫妻二人的生活還是持續到了1129年八月,丈夫因感染不幸辭去,趙明誠卒後,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紹興二年,四十九歲的李清照到達杭州。
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
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
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
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
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
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
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自己也因為告丈夫被關押了9個月。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繫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
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上。
紹興三年五月,朝廷派同籤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朝。
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古詩、律詩各一首為二公送行。
詩中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表達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關念故國的情懷。
紹興十三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
越十餘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她的前半生雖然家境上有轉變,但是和興趣相投的丈夫一起生活還是挺幸福的,後半生更多的是表達對丈夫的思念,對國家興亡的關心。
“婉約”一詞對李清照的評價似乎不是很貼切,後人只瞭解她多愁善感,卻不懂她的身世處境。
-
11 # 欣悅CCli
你心中的李清照是怎樣的呢?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傷情懷,還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興致歡快,不管是怎樣的,她給人的感覺就是表達的內容差別很大,確實她是不幸的。
早年間出生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家學薰陶,生活富裕,加之父親氣的影響,自己也學會了一些詩書禮儀,加之自身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讚,在18歲的時候和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婚後還是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婚後和丈夫一起收集整理藏書,在《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表達的是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
後兩年,趙明誠進入仕途,雖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夫婦二人仍然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可是對於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於是他們便透過親友故舊,想方設法,把朝廷館閣收藏的罕見珍本秘籍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然而,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錢20萬文。他們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但是,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捨地歸還了人家。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
-
12 # Big很高的吃貨
18歲的時候嫁給趙明誠,婚後很幸福,夫妻倆都愛收藏書畫,後來,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捲了進去,李清照一家被指定為元祐奸黨,硬生生夫妻倆被拆散了,後來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兩人才得以團聚。後來蔡京又復相,相繼丈夫又因病去世,49歲的李清照無依無靠,沒有錢,珍藏也沒有了,還要逃亡,又嫁給了張汝舟,婚後發現李清照沒什麼財務,對他又打又罵,期間李清照還發現他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報官離婚,自己也被關了9個月。73歲時,在失望孤獨中死去。
-
13 # 老張的貓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之家,家中藏書無數,所以從小就讀了很多書,在少女時期,她的才華就名噪一時,而且有著 “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初遇趙明誠十八歲的李清照在家中盪鞦韆,英姿颯爽的趙明誠敲開了這家小院,她第一眼看到這個男人,就暗自喜歡,可是還不敢作聲,就慌忙的跑到了裡屋,慌亂中居然跑丟了一隻鞋。自此兩人就認識了,趙明誠的父親是吏部侍郎,兩人都是官宦之家,又彼此都愛好文學,算是門當戶對的人了。婚後由於趙明誠還在讀書,所以兩人時常分離,而孤單寂寞的李清照,卻常作出一些讓人歎為觀止的詩詞。
重陽節思夫有一天,正值重陽節,又是孤單一人的李清照,想念遠在他鄉的丈夫,就寫下了這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激發丈夫鬥志從詩裡我們看出李清照的思念之情,當李清照寄給丈夫這首相思詩的時候,趙明誠被妻子的這份真情感動,更激發了他的詩詞鬥志,他想寫出一首超過妻子的詞。幾天時間寫了幾十首,將妻子的詞也混在其中,當他讓朋友點評時,朋友卻說只有這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於是趙明誠只能感嘆才華不如妻子。
因為愛情,也使得李清照收穫了更多的靈感,寫出來一首首的千古佳作,可是她也是可憐的,因為和丈夫聚少離多,所以她的詩也更多是表達思念之情。
-
14 # 海浮人
她是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為婉約派詞人傑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一生頗受時局影響,詞作風格呈兩極變化。 前期反映閨中生活,多是離愁別緒,風格清麗明快。 後期經歷國破家亡,詩詞變得淒涼悲痛,既抒發懷鄉悼亡之情,也寄託沉痛亡國之思。
用她的詞來形容,北宋之前她是“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南渡之後,她是“ 人比黃花瘦。”
是啊!人比黃花瘦,怎曾想,後期遇到的盡是捲簾西風。這首《醉花陰》寫於她南渡之前,當時她還有幸福美滿的家庭。誰想到,這卻成了她後半生的寫照。
她嫁與趙明誠,兩人是情投意合,新婚之後更是如膠似漆。甚至因為志趣相投,她又能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自己鍾愛的文學藝術和金石文字上。兩人砥礪前行,技法也日益成熟起來。特別是後來趙明誠外出為官久矣,又到一年重陽節,她不禁思念起遠在地方的丈夫,終於是寫下了這篇名垂千古的《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可好景不長,前半輩子的順風順水,似乎用掉了這位詞人一生的運氣。
公元1127年,發生靖康之變,李清照夫婦流落江南。漂泊異地,飽經戰亂,多年珍藏的金石書畫皆遺失殆盡,這給她帶來了極大的打擊。特別是不久之後,趙明誠病死於南京,更是給她帶來了難以承受的悲痛。
可嘆上天再沒有眷顧於她,到了晚年竟所託非人,被張汝舟欺騙了感情。封建禮教的束縛使她即使知道了對方的虛情假意也要依舊保持沉默,可換來的還是是拳打腳踢。等到她終於與丈夫離婚之後,她又因為告發丈夫要經受牢獄之苦。人生已是如此艱難,可命運還是要把她撞得支離破碎。
-
15 # 夢圓史話
李清照(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前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二首,活潑清新,語意雋秀。[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描繪了孤寂的生活,抒發了對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轉,清俊疏朗,表現出作者熱愛大自然,憧憬美好的愛情生活,衝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南宋時,李清照的作品與前期相比變化較大,表現出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了自己堅持民族氣節的決心。如《詠史》、《上樞密韓公詩》、《夏日絕句》等,詩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南渡後的詞也與前期風格迥異,變清麗明快為淒涼沉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如[菩薩蠻]、[蝶戀花]以及慢詞[永遇樂]等,寄託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聲聲慢]、[清平樂]等,將亡國之痛與個人孤苦悽慘的生活晚景融為一體,悲傷愁緒渲染極致,可以說這是時代的苦難與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歎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於建康(南京)。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淒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摻慼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兩盞三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
16 # 小航說歷史
金兵開始向南入侵,不久便攻佔了汴京,北宋滅亡了。李清照夫婦也隨著難民流落到了江南,漂流不定,流離失所。不久之後,她的丈夫就在健康病故了。現在這樣的打擊讓李清照心神俱疲。就在李清照孤寂,痛苦的時候,張汝舟進入了她的人生,對她百般的好。最後的結果大家應該都知道,他得手了。你想啊,在一個女人心灰意冷,痛苦萬分的時候,一個男人若對她百般的好,她肯定是會愛上這個男人的,對於女人來說,這個男人就像冬日的一縷陽光,照亮了她的世界,照暖了她的身心。於是,李清照不顧世俗的眼光,再婚了。婚後的生活並不似想象中的那麼幸福快樂,李清照嫁給張汝舟是為了溫暖,張汝舟娶李清照是為了圖她的錢財。在古代,一個女子再嫁可是大逆不道的。更不要說娶一個死過丈夫的女人了,若不是貪李清照的錢財,估計張汝舟並不會娶一個喪夫的女人。婚後,兩個人都發現自己受騙了。張汝舟並不愛她,更是拳腳相向。而李清照也根本沒有多少錢,已經在流落中錢財花盡了。就這樣,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就這樣無疾而終了。目睹了國家的滅亡,目睹了家人的離散,經歷了兩段痛心的婚姻,此時的李清照已經被生活摧殘的支離破碎了。生活把她的少女情懷,快樂無憂消磨的一乾二淨了,只給她剩下了傷國傷身,背井離鄉之痛。她的改嫁又受到了當時人們的汙垢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最後淒涼地死在了江南。這樣一個傑出女詞人的一生就這樣悽慘地結束了。
-
17 # 朝話夕辭
李清照的一生是先甜後苦,這是最悲慘的人生型別。她後半生不僅是心酸的問題,而且是受到接連重創,最後居無定所,無依無靠,死無葬身之地。
"人比黃花瘦"是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詞中的句子,全詞是這樣的: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01、翻譯詞文全詞意思: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煩悶,龍香在金碧香爐中繚繞。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滲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捺黃花還瘦。
02、賞析詞句全詞上節詠節令,說明時間是秋天的重陽節,“霧”“、雲”、“愁”,加上香爐裡的香慢慢縈繞,烘托出時間是多麼的漫長和難熬,愁苦的思緒和時間一樣的綿綿不絕。又到每年的重陽節,更感覺到了秋愁的滋味,孤獨的半夜,涼風也很傷人了。這是描寫時節對人的思緒的影響,以及人的孤獨之苦。
下節說人的感傷,在秋日裡賞菊時,喝酒解愁可是越喝越愁,雙袖裡侵滿了秋菊的清香味道。借酒澆愁愁更愁的道理誰都懂,與其如不喝酒清醒地發愁,還不如喝醉了不知道愁了。
不要說秋愁不傷人魂魄,來看看,門簾被西風吹起,屋內的人兒,猶如那風中的黃色秋菊一樣消瘦。這裡把人和黃花對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揭示了人的消瘦,是因為情緒愁苦的原因。
那麼李清照這位大家閨秀,官宦子弟,名門的媳婦,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她內心的苦楚和孤獨呢?
03、人物經歷李清照的命運從中年時期開始轉折。
幼年時期出身書香門第,飽讀詩書,幸福得像個花兒一樣。青年時期,有幸遇到門當戶對的婚姻,嫁給了高幹子弟趙明誠,夫君又是金石領域的專家學者,這樣的家庭自然是幸福美滿的。
04、厄運連連可是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再次進攻開封。閏十一月,開封陷落。第二年二月,金人廢黜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滅亡。
在這樣大背景下,李清照開始被迫南下逃難,她們家是家大業大,趙明誠的金石文物,多得拉也拉不完,路途遙遠,顛沛流離,十幾車的文物就在路上遺失了,損失慘重。
禍不單行,不久後,李清照的夫君趙明誠又離世,留下她孤苦伶仃地在流亡的路上,她承受了國破家亡,破產的幾重遭難,怎堪負重,心理的創傷是巨大且無人訴說。
只能借酒澆愁,寫詞抒懷,還又什麼法子呢?
再後來就是她寫此詞之後的身世了,她再婚被騙,還被家暴,又離婚,無依無靠過完自己最悽慘的晚年,死到哪裡都沒人知道。
-
18 # 使用者9635879133446
李清照遇趙明城
(藏頭詩)
郎君你從天上來
才勝潘安超陸海
女兒閨閣繪德容
貌似初夏牡丹開
李杏桃花悄隱去
清風月下訴情懷
照鏡梳妝弄倩影
諸多心事誰能猜
城傾國傾羞花貌
知心痴心不能改
遇求千載喜相逢
趙李收藏無限愛
明珠金石相輝映
誠心誠意誠相待
(海洋)
李清照嫁給了宰相兒子趙明城做了山東諸城的媳婦。
回覆列表
你心中的李清照是怎樣的呢?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傷情懷,還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的興致歡快,不管是怎樣的,她給人的感覺就是表達的內容差別很大,確實她是不幸的。
早年間出生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家學薰陶,生活富裕,加之父親氣的影響,自己也學會了一些詩書禮儀,加之自身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讚,在18歲的時候和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婚後還是有了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婚後和丈夫一起收集整理藏書,在《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表達的是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
後兩年,趙明誠進入仕途,雖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夫婦二人仍然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可是對於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於是他們便透過親友故舊,想方設法,把朝廷館閣收藏的罕見珍本秘籍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然而,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錢20萬文。他們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但是,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捨地歸還了人家。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可惜後來,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捲了進去,李清照一家被指定為元祐奸黨,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就這樣,一對恩愛夫妻被拆散了,因為當時的各種制度都沒現在這麼好,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防抗在一起是會遭到懲罰的,嚴重則滅門,在汴京,已經沒有了李清照的立錐之地,無奈之下,,不得不只身離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還好,崇寧四年暮春,趙挺之始除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六月,“與京爭權,屢陳其奸惡,且請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罷右僕射。僅僅過了半年多,崇寧五年二月,蔡京罷相,趙挺之復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此同時,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格非等“並令吏部與監廟差遣”,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但是,宋徽宗大觀元年正月,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三月,趙挺之被罷右僕射後五日病卒。卒後三日,即被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不久即獲釋。但趙挺之贈官卻被追奪,其子的蔭封之官亦因而丟失,趙家亦難以繼續留居京師。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
就這樣夫妻二人的生活還是持續到了1129年八月,丈夫因感染不幸辭去,趙明誠卒後,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紹興二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自己也因為告丈夫被關押了9個月。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繫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上。紹興三年五月,朝廷派同籤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古詩、律詩各一首為二公送行。詩中有“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表達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關念故國的情懷。
紹興十三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越十餘年,約在紹興二十五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她的前半生雖然家境上有轉變,但是和興趣相投的丈夫一起生活還是挺幸福的,後半生更多的是表達對丈夫的思念,對國家興亡的關心,“婉約”一次對李清照的評價似乎不是很貼切,後人只瞭解她多愁善感,卻不懂她的身世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