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上人279
-
2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叫“親家”可能有點倉促和自以為是,也只能正常的社交會面稱“兄弟”、“姐妹”。
一般來說,兒子找到女朋友,做父母的都感到心慰高興,很容易脫口而出;“親家”,如果對方沒有反對和厭煩,也說明已經得到女方父母的認可,其實這也不失是投石問路的途經,接下來的事也容易多了。
但如果對方不高興這種稱呼,也可能說明對方父母沒看好這問親事,那就該耐心做好思想工作。
-
3 # 閒言碎語不逾矩
這好像也確實是個“問題”呀。心裡沒底兒,可“詢問”兒子,讓其與女朋友“協商”,最後得出“皆大歡喜”的“結論”來。其實,稱呼對方某先生、某女士(自然要先弄準確對方的姓氏)或某兄、某嫂子是正常情況(在孩子未婚前勿計較彼此間年齡大小);對方有職位(官位),也可稱呼某局、局夫人(只要對方不介意)等等。“準親家”第一次會晤,稱謂略帶恭維但不巴結,充滿尊重但勿“自來熟”。要結合你所處地域的風俗,稱呼準確、得體、大方即可,無需化簡為繁耳。
-
4 # 紅蓼5084565091
初次見面可以稱呼她爸爸兄弟,稱呼她媽媽為嫂子或者是妹妹啊!熟悉了以後你直接叫親家公親家母或者是可以直接叫他們的姓:“老李老張老劉老王啊”等等都行啊。你如果再幽默點叫他們:“帥哥,美女”也行啊。這是為了活躍氣氛,顯得你很陽光開朗活潑啊!
-
5 # 用心愛你40
既然還沒結婚,叫“親家”顯然不合適,那麼按理應該以兄弟姐妹相稱。但有些人並不喜歡這種稱呼,因此讓兩個年輕人詢問各自的父母:“希望對方如何稱呼您?”這樣的結論就比較可靠了。
-
6 # 稻香806
兒子找了個物件,雙方父母見面怎麼稱呼對方?
雙方父母見面,在孩子未領證前,都應該以兄弟姐妹相稱,領證以後就可以改口稱親家,為表示親切,也可以繼續以兄弟姐妹相稱。
-
7 # 愛的箴言
這個其實很好解決,要麼就瞭解一下兒子的女朋友的名字,去了就稱呼叫“XXX媽媽”和“XXX爸爸”,要麼就是見了面彼此寒暄一下,然後雙方父母相互做個自我介紹,聊開了就是叫個“親家”也不為過。
至於稱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沒什麼限制吧,這個因人而異了。也可能有的家庭比較講究,會稱呼對方子/女的父母為“X先生”或“X女士”,當然,這個就是讓人覺得不是那麼親切了吧。
稱呼這件事,初次見面得話,還是雙方父母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和溝通效果更好吧,至於具體怎麼稱呼,就看各地方和各人的習慣了。
-
8 # 藍天58568
這樣的問題拿到網上問不覺得有點小題大做嗎?
我認為,只要不差輩兒,怎麼稱呼無所謂啦!但是,剛見面決不能稱親戚,既使願意也不能這樣稱呼,顯得你有些太急於求成了吧!
-
9 # 使用者68063485589天山
其實,對這個問題的處理也不難,應該持有兩種觀念,即傳統的稱呼和現代觀念的稱呼。
傳統的稱呼,按照一般的習俗,當確定了關係,可直接稱呼親家也無妨,很正常的,沒什麼尷尬。一來表示尊敬,二來也使兩家人的關係得到進一步深化。
再者,就是按現實、現代人的觀念來稱呼,只要不出洋象,該怎樣稱呼就怎樣稱呼,等以後事情完全成了時又改口。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持有態度和觀點,屬個人的看法,望自己酌情!
-
10 # 老蔣閒言
兒子和女朋友能做出讓雙方父母見面的決定,標誌著他們即將結束戀愛期,雙方能夠志同道合的融合在一起,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準備步入婚姻的殿堂。否則,他們是不會輕易的作出這種決定讓雙方父母見面的。
第一次和準親家見面,一般都是在女方家裡,這叫上門求親。因為是他們的女兒要嫁給你的兒子,作為男方的父母一定要帶上像樣的禮品,在選擇禮品上最好是先向準兒媳瞭解一下她父母的嗜好,這很重要。
如果他們選擇的是在賓館飯店碰頭,說明他們是見過大世面,喜歡熱鬧,不拘小節,心胸開闊的人。這種人善於調談條件,作為男方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沉著應對,落落大方,能答應的條件就答應,不能答應你的條件不失禮貌,只要含蓄的不予應承就夠了,其目的就是讓對方知難而退,臨走時自己別忘了買單就行。
雙方見面,在稱呼上老王老李都行,怎麼隨和親切就怎麼稱呼。在談話進入到雙方都很投入,有認可的跡象時,又可以把稱呼再拉近一點距離,改成老哥老弟或者是老姐老妹,當完全認可了對方,在稱呼上可以零距離,直接稱呼親家。這叫步步蠶食,步步親近,只要能把準時間的結點更改稱呼,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次見面。
-
11 # 五穀情
這個事情在我們農村是這樣做的,雙方父母見面都是先稱呼她姨或她叔好。不會直接叫親家,訂親確立婚姻關係後可叫親家
-
12 # 農民工248510435
在我們家鄉,(魯西南)有一個傳統的稱呼,不問對方年齡,一律互稱對方為大哥大嫂,以示對對方的遵敬,但現在很多人覺得彆扭,見面後問對方的年齡,或生月,以男人為準,大的就是哥嫂,小的是弟,妹。
-
13 # 人民公社門市部
在沒有下聘禮之前可稱呼老李老張或嫂子,比你小就稱呼黎老弟及弟妹等。如果下聘禮定親了,那就叫親家,如雙方都隨和,咋稱呼都行,但是記住,男方一定要姿態低一點
-
14 # 迷你氣缸
還早著呢!別以為見著一面可定了,問題還多著呢,與中美談判差不多了多少呢!還在乎見一面稱呼而放不下,後面的彩禮,房子,車子,…等不知那裡達不到而談不弄,看似簡單的,也看你經濟實力,現在的婚姻不好說,可以說你一生一世難以完成的任務,現在的剩男其本上是難以達到任務而剩的,難道男方老婆不要嗎?非也!而是困難重重也。
-
15 # 牛角尖0579
叫孩子爸,孩子媽,就很好呀!即親熱又體貼。成不了親也不尷尬,成得了親也可以這樣叫,把雙方的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很親熱。親如一家!
-
16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兒子找了個物件,父母雙方見面怎麼稱呼對方比較合適呢?做為過來人,我來說說吧。
我兒子一一年經人介紹,與下縣一個姑娘處起了物件。經過接觸,交往,便進入下一個程式――相女婿和相家。雙方父母都沒有意見後,便進入雙方父母見面的議題。
那天,我們和媒人,五弟和五弟妹等驅車到了女方家。他們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
因為他們的歲數小就直接喊我們哥哥和嫂子。我們呢,就稱呼他們為兄弟和弟妹。
這樣稱呼,親近、自然,沒有生疏感。非常適合即將成為親家的人群的氣氛。這時候如果直呼其名或老張老王什麼的,就會顯得生疏,產生距離感。如果喊親家,是不是也會有些唐突呢!
-
17 # 泰山木32140178
不管遠近,有平輩親戚關係先按親戚稱呼;扯不上親戚關係或親戚不同輩的改按年齡稱大哥嫂子(姐)兄弟弟媳(妹);不算陌生的街坊、同事、同學的,也可稱不帶姓的名字顯得親近自然。假若一方有職務的,別忘了加上個職務,對方要是讓糾正,隨即再把職務省略。第一次見面用親家這個稱呼略有冒失,最快也要在訂婚以後。除非原來很熟悉。稱呼上也就是這些。我感覺還有四個方面要注意。
一、第一次會面前僅管有孩子通氣,結合見面的當場介紹很有必要,因為雙方如果有其他年齡相近的人員參加,別把人員的角色和關係搞錯了。
二、見面以後的話題,是整個會面過程的重頭戲,自己想說什麼,估計(或孩子遞過話)對方想說什麼,心中要有個提綱和答覆方案。
三、只要不冷場,由誰先提話頭並不重要,一般是男方父先做徵求意見性發言;女方然後答覆表示認可。也有女方先提出意見男方然後答覆的。
四、如果沒有其他原因,第一次見面主要是個過程,有些有些爭論性的事或現時難以確定的事不要急於求成,當然並不是說可以一事無成。
-
18 # 古荼荼
可以問問親朋好友,他們都是怎麼稱呼的,或者見面了,看對方怎麼稱呼,就怎麼稱呼。我是覺得雖然場合比較嚴肅,但不要氛圍太嚴肅,現在基本家裡都一個孩子,之後接觸的時間多了呢,特別是過年,或許可能兩家一起,稱呼就比較沒有那麼格式化,怎麼舒服怎麼來。
-
19 # 使用者9379002326840
我家女兒也在談快到雙方要見面的時候了,我也經常在想彼此怎麼稱呼,想想覺得還是叫*媽*爸比較合適,叫什麼哥嫂 什麼親家?覺得汗毛管都豎起來了 也許自己內心都沒長大的緣故吧 哈哈
-
20 # 颯颯暖陽
首先恭喜你家兒子找到物件!
雙方父母見面,我建議按以下幾種方式稱呼。
一是去掉姓,互相稱呼對方名字,親切大方、自然得體。
二是按年齡大小,年輕的稱呼年長的為哥嫂,年長的稱呼對方名字。
三是主動稱呼對方“親家”,這一般都是男方家長主動些,女方家長含笑預設,兩個孩子的婚事也就基本告成!
總之,按照我國傳統風俗,“低頭娶媳婦,抬頭嫁閨女”,雙方家長見面,建議男方家長主動些、親和些,兒子娶個稱心的好媳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
回覆列表
結婚了,就直接叫“親家”或稱“大哥,大嫂。兄弟,弟妹。”
沒結婚原來又不認識的,那就和平常人打招呼一樣稱“老李,老張,小王,小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