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金大霧
-
2 # 墨耕
《蜀中九日描寫》是唐代詩人王勃 在異鄉正逢重陽佳節,描寫了身處他鄉設席送客人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表達了佳節思親的感情。
-
3 # 天下神段
唐朝王勃的蜀中九日可以說是一篇名作。
詩文釋義大致: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
4 # 咫尺天雥
《蜀中九日》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要點:抒發佳節思想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此情此景這讓我想起一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自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5 # 十六度硬筆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蜀中九日》是唐代王勃的詩作。該詩於咸亨元年(670年)重陽節所做。
此詩是王勃在異鄉參加送別友人的宴會並登高回望故鄉,他在詩中表明心中已經厭倦南方的愁苦,並將思鄉之情寄託於鴻雁身上,表達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鄉的願望。這首詩前兩句交代背景,後兩句將作者的懷鄉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啟了唐人絕句寓情於景的先河。
回覆列表
最初,天下有10個太陽,一個叫后羿的,在比武招親現場,射落9個太陽,彼時,正是蜀地!於是,就有了《蜀中九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