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伯史密斯

    答: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正確,那麼根據現有的天文觀測資料,宇宙有較大可能會一直膨脹下去,具體結果取決了我們宇宙中暗能量壓強和暗能量密度之比,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準確的值。

    宇宙從何而來?宇宙最終又將如何?

    這是人類的終極問題之一,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越加深入;比如在18世紀以前,人類以為太陽系就是宇宙的全部,到了19世紀,人類以為銀河系是宇宙的全部,而現在,我們知道可觀測宇宙也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已。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描述,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目前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當中,關於宇宙未來的探討還存在爭議,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正確,那麼宇宙未來無非就三種情況:大撕裂、大坍縮和臨界膨脹。

    關於宇宙膨脹的原因,主要是暗能量的作用,天文觀測資料表明,暗能量佔了宇宙總質量的68.3%,暗物質佔了26.8%,而組成星系的常規物質只佔了不到5%,其中暗能量對宇宙加速膨脹起了決定性作用。

    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卡德威爾,在現代天文學框架下提出宇宙大撕裂理論,該理論中給出一個宇宙狀態方程,該方程描述了我們宇宙從開始到終結的發展,其中的關鍵在於暗能量壓強和暗能量密度之比,既暗能量狀態引數ω=p/ρ。

    暗能量是現代天文中,假設推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在大尺度上與萬有引力的作用相反,具有負壓強的性質,大撕裂理論認為:

    (1)若ω<-1,暗能量密度將在未來無限增大,宇宙最終會走向大撕裂;

    (2)若ω=-1,即暗能量壓強大小和密度相等,暗能量的效果與愛因斯坦假設的宇宙學常數Λ的作用相似,宇宙膨脹最終達到臨界值;

    (3)當ω>-1時,宇宙最終會走向大坍縮;

    而現有的天文觀測資料表明,我們宇宙的ω值在-1附近,而ω=-1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所以我們宇宙的未來究竟如何還無法準確進行預測。

    目前我們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當中,有相關學者認為我們宇宙最終會走向大撕裂,並在95.4%的區間內計算出,宇宙未來進入大撕裂的時間下限為167億年,最佳擬合時間為1035億年。

    數百億年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沒啥意義,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明天是否會漲工資, 房價會不會降等等實際問題,但是總得有人去思考我們宇宙最深奧的問題,這也是人類的使命之一。

  • 2 # 每日小哥哥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描述,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目前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當中,關於宇宙未來的探討還存在爭議,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正確,那麼宇宙未來無非就三種情況:大撕裂、大坍縮和臨界膨脹。

    關於宇宙膨脹的原因,主要是暗能量的作用,天文觀測資料表明,暗能量佔了宇宙總質量的68.3%,暗物質佔了26.8%,而組成星系的常規物質只佔了不到5%,其中暗能量對宇宙加速膨脹起了決定性作用。

    暗能量是現代天文中,假設推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在大尺度上與萬有引力的作用相反,具有負壓強的性質,大撕裂理論認為:

    (1)若ω<-1,暗能量密度將在未來無限增大,宇宙最終會走向大撕裂;

    (2)若ω=-1,即暗能量壓強大小和密度相等,暗能量的效果與愛因斯坦假設的宇宙學常數Λ的作用相似,宇宙膨脹最終達到臨界值;

    (3)當ω>-1時,宇宙最終會走向大坍縮;

    而現有的天文觀測資料表明,我們宇宙的ω值在-1附近,而ω=-1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所以我們宇宙的未來究竟如何還無法準確進行預測。

    目前我們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當中,有相關學者認為我們宇宙最終會走向大撕裂,並在95.4%的區間內計算出,宇宙未來進入大撕裂的時間下限為167億年,最佳擬合時間為1035億年。

    數百億年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沒啥意義,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明天是否會漲工資, 房價會不會降等等實際問題,但是總得有人去思考我們宇宙最深奧的問題,這也是人類的使命之一。

  • 3 # 淡漠乾坤

    關於宇宙膨脹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何為宇宙,宇宙膨脹的物理意義究竟是什麼?

    既然涉及到膨脹的問題,那麼宇宙就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即宇宙並不是外在客觀世界的總稱(自然界),而只是一個具體的物體。

    因此,宇宙不僅其能量和體積都必然是有限的。它們既不為零,也不會是無窮大。而且,構成宇宙的基石也一定是有限的粒子,即宇宙是由許多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構成的。

    於是,宇宙中的基本存在狀態,就是由離散的最小粒子構成的封閉系統。宇宙的膨脹就是其內部最小粒子的相互遠離。

    根據能量的不連續性,以及能量是關於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說明在我們的宇宙中,確實存在著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該粒子的角動量為普朗克常數h,具有相對於粒子能量的不變性。其具體的數值為6.623x10-27爾格秒。由此,我們可以將這一最小粒子命名為量子。

    於是,類似氣球,宇宙的膨脹與否,及其膨脹的速率大小,取決於宇宙內外部量子空間的能量密度(壓強)之比。

    這一比值是動態的,其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類似鐘擺的小幅擺動,其不斷的進行著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換。

    因此,宇宙就好比是一個一維的彈簧,其收縮時,會不斷地儲存勢能,表現為宇宙內部量子空間能量密度的增大,即單個量子的動能增大及其活動空間的減小。

    當量子之間的距離趨近於零時,宇宙內部量子空間的能量密度就會急劇增大,從而使宇宙的脈動發生反轉,由收縮轉變為膨脹,從而釋放其儲存的勢能。

    因此,宇宙初期的膨脹速度是非常快的,被形象地稱為宇宙大爆炸。然而,隨著宇宙的膨脹,宇宙的勢能會因為宇宙的對外做功以及轉化為宇宙的動能而迅速減小,從而使宇宙逐漸地失去了膨脹的動力。

    於是,宇宙在經過幾十萬年短暫的極速膨脹之後,會大幅降低其膨脹的速度,進入了相對平穩的狀態。因此,在宇宙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其膨脹的速度相對於光速而言,是非常緩慢的,近似為靜態的宇宙。

    這也是為什麼各種天體及其系統得以長期穩定存在的原因,是產生我們人類的必要條件。

    比如,銀河系存在了上百億年,太陽也有約五十億年的歷史。至於我們的地球,已經圍繞著太陽,平穩地運行了約45億年的時間,使地球上的生物有足夠的時間得以產生、繁殖和進化。

    當宇宙的勢能消耗殆盡時,其膨脹就會終止。宇宙又重新回到了被其外部空間壓縮的狀態,再次重新聚集其膨脹的勢能。

    至於萬有引力,由於物質是宇宙膨脹的副產品,其僅只是由高能量子組成的封閉體系。因此,各種不同層次的物質都會在宇宙膨脹或收縮的極限情況下,逐步還原為空間量子。所以,萬有引力對宇宙的膨脹與否並沒有任何的意義與影響。

    宇宙就是在這種收縮與膨脹的過程中存在著,只是其每一次震盪的幅度即宇宙膨脹的體積並不完全相同。當宇宙的膨脹幅度趨近於無窮大時,宇宙就解體了,迴歸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等待著下一次的形成。

    如果我們把自然界比作是一池清水的話,那麼宇宙就是因為水的湧動而產生的氣泡。自然界中的氣泡數量是非常多的,而且也是大小不一的。這些氣泡不斷地產生和破滅,我們的宇宙僅只是無數個氣泡之一。這就是平行宇宙的概念。

    總之,如果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其存在的狀態即其膨脹與否,就取決於宇宙內外部的環境與條件,它們是會隨著宇宙的變化而改變的。

    因此,宇宙的膨脹是有限的,其更不會始終保持著相同的速率進行膨脹。除非宇宙在其膨脹的過程中,逐漸解體與消亡,重新化解為自然界的一部分。

  • 4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宇宙的起源,在宗教界,在學術界還一直處於爭論之中。

    "大爆炸理論"雖己佔主導,但之前的世界處於啥狀況,無人能說得清!

    令人驚奇的是,現代"宇宙起源"最新的論述,竟與中國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的說法十分相同。

    老子在他五千言的《道德經》中,專門拿出一個章節闡述了這一問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暫曰稱道。

    其實己指出了宇宙按自己遵循的方式去遵守自己的自然規律。並進一步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

    宇宙從46億年前的大爆炸開始,至今是仍處於膨脹中還是回縮?難以下結論,抑或更多未知的東西超過人類的認知範圍。

    但最新發現,很多大於太陽幾千~幾十萬倍的"黑洞"確實存在,他們之前都是燃料充足的恆星星體。能量耗盡才變成黑洞。

    幸運的是,這些黑洞距我們至少以十幾光年計,要知道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一光秒是三十萬公里。

    所以地球人不可杞人憂天,這畢竟是很遙遠的的事情,世界天體、天文學家也在密切關注個別可能危脅地球的星體。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危機。

  • 5 # 加點藍吧

    暗能量可能不存在,膨脹還會繼續下去。

    為什麼暗能量可能不存在?因為如果宇宙結構和規模不協調,最終出現的負能量驅逐正能量,也會使宇宙產生急劇膨脹。

    假設太陽系原有兩個太陽,行星數衛星數小天體數都翻一倍。假如翻了10倍會怎樣?又假設其中一顆太陽己死了,但總數量沒有改變,又會怎麼樣?當行星等的質量能量超過恆星時,恆星會怎麼辦?

    我有這麼一個印象,外面不管如何膨脹,但太陽系行星的衛星數都有增長,而且還發現了5顆已辯認出來的矮行星。小天體的數量競然以億計。這裡面有些什麼問題嗎?

    2020--1--2

  • 6 # 宇宙探索

    按照宇宙過去138億年的歷史來看,確實會不斷地膨脹下去,而且膨脹速度會越來越快。

    從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一直在不斷膨脹,膨脹的速度並不一樣,目前來看,宇宙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遠超光速。不用質疑這種超光速,本身沒有傳遞任何能量,所以不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那麼宇宙為何會加速膨脹呢?

    科學家們分析是暗能量主導了這一切,暗能量被認為就是不斷衍生的虛空。而且暗能量佔據了整個宇宙的75%左右,剩下的20%是暗物質,只有5%是我們常見的物質,也就是恆星物質。所以暗能量和暗物質才是宇宙的主導著。

    目前暗能量佔有絕對的統治權,所以宇宙才會一直加速膨脹。而未來宇宙的走向取決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較量,要看兩者最終誰會佔據上風。

    起碼目前來看,暗能量一直佔據上風,但遙遠的未來或許會出現變化。如果暗物質佔據了統治權,宇宙的最終結局就是大崩塌。而如果暗能量一直佔據上風,宇宙就會一直膨脹下去,最終形成大撕裂!

  • 7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為了確定宇宙是否會永遠膨脹、停止膨脹或自行崩潰,取決於兩種對立力量中的哪一種將贏得宇宙拔河比賽。其中一個力是宇宙向四面八方彈射出去的爆炸力。另一種力量是引力,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的拉力。如果宇宙中的引力足夠強,它會控制膨脹,導致宇宙收縮。如果沒有,宇宙將永遠繼續膨脹。

    雖然天文學家知道宇宙正在膨脹,但他們無法精確測量膨脹的原因。相反,他們試圖測量宇宙的密度。密度越高,引力越大。應用這一邏輯,必須有一個密度閾值——一個臨界極限來決定宇宙中的重力是否足夠強,足以停止膨脹,把一切都收回來。如果密度大於臨界極限,那麼宇宙將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如果它小於臨界極限,那麼宇宙將永遠膨脹。

    天文學家用下面的等式來數學地表示這一點: ω=實際平均密度/臨界密度 如果ω大於1,那麼宇宙將收縮。如果它小於1,宇宙將是膨脹的。如果它等於1,宇宙大小將是不變的。

    基於我們能看到的星系、恆星和行星,宇宙的密度似乎低於臨界值。這將意味著一個永遠膨脹的宇宙。但是宇宙學家認為還有另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暗物質可能比普通的可見物質佔據了更多的宇宙,並且可能有足夠的引力來阻止,然後逆轉膨脹。 宇宙中還有看不見的物質:暗能量。暗能量會深刻影響宇宙的命運。

  • 8 # 踏浪而來UFO

    原創思想,我覺得宇宙既是時空性的膨脹性的而又是時空性的坍塌性的了,而宇宙既有著膨脹性的而就會有坍塌性的了。如果是這樣的,那宇宙就會有著一直的膨脹性了,以及有著一直的坍塌性了。但宇宙是沒有最終的膨脹性了,以及沒有最終的坍塌性了,而是有著相對性的相互作用性而互相的反應著而轉換著的了。由於我們是隻能觀測得到宇宙的時空性是膨脹性的一面性,而就無法可以觀測得到宇宙時空性的坍塌性的另一面性了,而就認為宇宙是在一直的膨脹了。如果宇宙是包含著空間一切的,那空間的膨脹只是空間的運動性而已的了,而不是宇宙的真正膨脹了。因為宇宙是包含著整個空間一切的,那宇宙又會向那個空間去膨脹的呢?既然沒有空間可去膨脹的了,那就只能說是空間的物質性運動性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時空性的空間性的形變性了,而不是宇宙的膨脹性了。但如果宇宙是有著另外的宇宙或另外的宇宙空間出來的,而我們這個的宇宙膨脹就是在向著其它的宇宙空間而進行膨脹的了。如果是這樣的,那就真的不知道我們的這個宇宙最終的膨脹是不是一直都是可以繼續的膨脹下去的了。但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認為,而下面就交給磚家們繼續的討論吧!

  • 9 # 擦肩而過的故事

    宇宙遠太古時期,宇宙處於停止狀態。宇宙只誕生矽基智慧物種,當時洪荒巨大星系星球空間主要處於緻密氫原子和稠密暗物質等八種物質包圍著,這顆巨大星球內部結構空間穩定,靠宇宙第五種力~原子等級支撐使這顆巨大行星沒有演變為恆星,有一天這顆巨大行星內部結構的空間支撐第五種原子等級力突然地消失了,瞬間這顆行星強力和弱力也同時消失,這顆巨大行星瞬間聚積起核聚變巨大能量發生大爆炸,從此宇宙在緻密氫原子和稠密暗物質等八種物質的能量作用下開始不斷膨脹呈正弦式地擴增,經過若干億年不斷稀釋空間氫原子和暗物質等八種物質到一定能量程度後,宇宙就停止膨脹擴增。通俗地講宇宙膨脹比喻像小孩子吹氣球吹到一定程度就沒有力氣再吹大維持著,所以宇宙不會一直膨脹下去。

  • 10 # zhenyam銘悅

    答案是:如果它是在膨脹的話它是

    不會一直膨脹下去的!

    因為1.我們知道我們生存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是有開始與結束的。

    2.聖經上說天地萬物皆是被造之物,是被造之物就有開始與結束。宇宙的膨脹也不例外。

  • 11 # 河北薛之謙

    一個時間不發生變化的空間,即靜止的宇宙是不存在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要麼變大,要麼縮小。

    這就好比氣球,你吹氣他就膨脹,但是它也是有極限的,突破極限就會爆裂,不可能一直膨脹下去。宇宙也是一樣,不過,至於是不是繼續膨脹還是塌縮,就得看宇宙外部空間是高能量空間還是低能量空間了,如果是高能量空間,就不會繼續膨脹。

    低能量空間則正好相反,直到破裂。現在的宇宙密度我不知道,不過,有科學家說密度正在減少。是因為宇宙擴張,為有限的能量製造更大的空間。這麼說你明白吧。如果暴漲理論正確那呢宇宙會不會最終又變成一個奇點,歷史重新重複一遍?

    如果宇宙外部是低能量空間,繼續膨脹,那麼能量守恆會被打破,低能量會吞噬高能量,會創造出新空間,也就是中和了低能量和我們空間能量的空間。也叫做準低能量空間。

    如果宇宙外部是高能量空間,那麼當宇宙大爆炸的能量用盡以後,在外部的高壓下,宇宙還是回到奇點,不過,至於會不會歷史重演,就不知道了。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不過,個人認為,是不會的。

  • 12 # Sunshine12689

    宇宙膨脹或者說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產生,來自於光的“紅移”現象。

    根據多普勒效應,觀察者與波源相互遠離的時候,觀察者接收到的波長會變長~我們探測到的恆星發出的光有像紅光方向偏移的現象(紅光波長在可見光當中是最長的),這說明了我們和各恆星之間在遠離~所以說宇宙在膨脹。

    由於我知識所限,對這個話題一知半解,所以只能簡單說說我的理解和疑惑,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愛因斯坦說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光速很快但有限),那麼就一定存在著光永遠也達不到的空間~我們稱之為“平行宇宙”,可是我們又說宇宙是無限大的,這一點怎麼理解?宇宙在膨脹,它們新增的勢力範圍來自哪裡呢?我們古人說,大到無外,既然無外怎麼還有”平行宇宙”?

    另一個點,宇宙膨脹,星星之間距離變大,引力減小,週期變長,引力勢能增加,動能減小,到後來世界就會靜止了……可是哲學上說,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怎麼想?

    滿紙荒唐言,一筆糊塗賬,貽笑大方

  • 13 # 科學黑洞

    按照現在的觀測結果來看,宇宙將不斷的加速膨脹下去。關於宇宙的演化目前的主流觀點是宇宙大爆炸,關於宇宙物理學家最初認為它應該是穩態的,既不膨脹也不收縮。即使愛因斯坦也不能免俗,在廣義相對論被提出後,愛因斯坦曾藉助場方程來研究宇宙,發現了動態的宇宙模型,但是為了讓宇宙重回穩態,因此在場方程中加入了“多餘”的宇宙常數。但是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哈勃透過望遠鏡發現了星系的紅移現象,提出了哈勃定律。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它們的退行速度就越快。愛因斯坦因此還曾去過哈勃工作地點親眼去觀看星系的紅移現象,並且後悔不已。宇宙既然是膨脹的那麼往前去追溯,自然會想到其會有一個起點,那就是奇點。大約138.2億年前,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發現的宇宙背景微波輻射,也證明了這一點,這是一束來自於宇宙大爆炸之初的原始之光。

    按照我們的常規思維,宇宙的膨脹模型應該是爆炸之初速度最快,因為自身的引力作用,隨著時間的流逝宇宙的膨脹應該是減速進行,直到速度為零,最後在引力作用下加速運動,這就是宇宙的大收縮。整個模型看上去有始又有終,但是這個模型卻是錯誤的。天文學家透過對Ia型超新星的大量觀測,發現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脹。應對這樣的的觀測結果,科學家是沒有辦法解釋的,因此就出現了暗能量的概念,暗能量被認為廣泛地存在於宇宙之中,作用效果和引力相反。表現出的是一種排斥力,但是隻有在距離越遠的時候,表現的才會更明顯。這就是宇宙會不斷加速膨脹的原因。如果宇宙一直加速膨脹下去,那麼人類未來可能就看不到漫天的星辰,變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島。

  • 14 # 智雲居士命理風水講堂

    宇宙的膨脹有極限!

    膨脹到一定程度開始收縮!

    宇宙膨脹的極限直徑與時間和光速有關!

    宇宙是物質世界也是能量世界,宇宙之中物質與能量之間相互轉化,宇宙之中的一切宏觀現象和微觀現象皆是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色相特徵,所以“宇宙起源”本身是一個偽命題,宇宙永遠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它是時間和質能轉化的閉環,宇宙整體自身的命運規律就是能量與質量之間的無限轉化迴圈過程,當宇宙能量達到極限臨界的時侯,開始向質量方向轉化,這個能量極限臨界就是所有物質全部轉化為沒有質量的量子能量粒子,接下來這個巨大的量子能量聚合球體從外圍開始衰減,衰減轉化成為暗物質,當宇宙能量體衰減到一定程度的時侯,也就是暗物質跟能量體的質能達到一定比例的時侯,整個宇宙能量體開始分裂,一個分裂成兩個,兩個分裂成四個,再分裂成大量大小不一的能量體,這些大小不一的能量體就是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部分黑洞,黑洞內部依然是量子態能量粒子,而決不是一個空洞的空間,不出現意外的話,這種黑洞的邊緣臨界處是向外發散的大量暗物質,暗物質繼續衰減並向外擴散,逐漸轉化成為目前宇宙中存在的各種星體,所以宇宙中的這種黑洞應該好象是在逐漸蒸發一樣,而環繞在這種黑洞周圍公轉的星系應該在不斷膨脹遠離黑洞中心,當黑洞逐漸衰減最後全部轉化成暗物質以後,這種黑洞完全消失,環繞在它周圍的恆星系等各種星系接收不到中心能量波的吸引迅速逃離中心,各自自立門戶,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失去母體的暗物質和各種星系能量的衰減速度大幅度加快,直至最後全部轉化為質量,當宇宙中的某些黑洞能量全部轉化為質量,達到質量臨界點時,從質量體的中心也可能是某個位置開始轉化形成暗能量,暗能量逐漸吞噬整個質量體,同時暗能量又逐漸轉化聚合成量子能量體,這種新生的量子能量體就是新生黑洞,新生黑洞有別於前一種黑洞,前一種黑洞是逐漸衰減,新生黑洞是逐漸成長,吸收周圍的暗能量和物質快速壯大自己,新生黑洞能夠彼此合併形成更大的黑洞,逐步吞噬宇宙中暗能量和物質,當宇宙中所有的質量體全部轉化為量子能量體以後,此時的宇宙就再次變成唯一的一個大黑洞,宇宙整體的能量衰減再次開始,就這樣,能量到質量,質量到能量,永無休止的閉環式轉化,也許整個宇宙的命運規律就是這個樣子。

    基於上面的理論猜想,暗物質可能是一種具有能量特徵的物質粒子。暗能量可能是一種具有物質特徵的能量粒子。它們可能是能量向物質轉化和物質向能量轉化過程之中形成的過渡粒子。如果真相果真是這樣,那麼暗物質和暗能量在宇宙之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各自以聚集的形式存在於宇宙空間,而且時刻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對於“大爆炸宇宙論”,我本人堅決不認同,“大爆炸宇宙論”認為宇宙在約150億年前,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點,稱為奇點,目前的宇宙就是由這個點爆炸演化形成的。那麼請問這個點從何而來,這個奇點又是如何形成的?總不能強詞奪理說“原來就有”吧!這完全不符合物質世界“變易”的科學哲學規律。根據易經哲學所提示的宇宙世界物質演化規律,我的觀點是:目前的宇宙是由一個能量量子均勻分佈的大黑洞,經過逐步分裂,能量逐步衰減轉化成物質形成的,至於那個大黑洞是怎樣形成的,上一段已經講的很明白了。宇宙整體在週而復始的質能轉化過程中,當質能比例達到臨界點時能量體內部發生分裂,就象胚胎分裂一樣自然形成大小不一的許多能量體,也許宇宙整體當初的那個能量體就象一個大黑洞,而決不是那個“奇點”,只是開始的時侯周圍的暗物質還不多,隨著周圍暗物質和物質的逐漸增加,最後分裂成各個大大小小的黑洞,這個分裂現象在宇宙空間看來不會有爆炸現象那種激烈壯觀景象,分裂過程應該屬於溫和緩慢的漸進過程,當然在分裂過程中釋放大量能量是很自然的現象,如果在宇宙空間某一點觀察,這個分裂現象過程是很壯觀的,所以我傾向於“分裂宇宙論”。對於科學家提出的奇點爆炸現象,應該屬於宇宙之中局部發生質能轉化的普遍現象,但決不可能是宇宙的起源,要說本次宇宙的開始,一定是從能量體開始演變,而不是從一個單一的質量體開始。有的科學家認為黑洞是某種星體爆炸產生的,我不認同這一說法,基於前面的理論猜想,我認為宇宙之中可能有兩種黑洞同時存在,宇宙中現有黑洞可能有兩種途徑形成,一種是宇宙能量體逐步分裂形成的,這種黑洞逐漸衰減成暗物質和物質;另一種是物質質量達到臨界點後自然向能量體轉化形成的新生黑洞,新生的黑洞會吞噬周圍的暗能量和物質逐漸成長壯大,當兩個新生黑洞相遇時會出現雙洞合併現象。有的科學家認為黑洞內部是巨大的質量體,有的科學家認為黑洞內部是質能的結合體,我本人傾向於黑洞內部是密度無比巨大的某種能量量子的聚集體,質能的等量性自然決定了它質量的無比性,因此黑洞的質量是可以大致計算出來的,黑洞的形成時間和黑洞的衰竭時間也是可以計算出來了,推而廣之,宇宙的上一次裂變時間點和下一次裂變時間點也可以計算出來。

    基於上面的理論猜想,宇宙中應該同時具有兩種黑洞,一種是衰老黑洞,一種是成長黑洞,如果要有生命體存在,那一定是在圍繞衰老黑洞周圍的行星上,而不可能存在於成長黑洞周圍的行星上,因為成長黑洞周圍早已經沒有生存環境了。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孕育我們地球的黑洞母親應該就是一個能量逐漸衰減的衰老黑洞,完全具有衰老黑洞的特徵,逐漸蒸發縮小,外部體量逐漸膨脹延伸。地外生命和宜居行星在茫茫宇宙之中肯定是有的,也許離我們地球並不是太遙遠,如果我們地球人要尋找地外生命或者尋找宜居行星,我的建議是:第一,從衰老黑洞周圍的恆星體系內的行星中尋找;第二,星際之間的跨越可能有更加便捷的工具或者途徑。

    文章摘自《揭開命運的真相》。

  • 15 # 三茅居士

    奇點爆炸膨脹論產生宇宙,現繼續膨脹中,這是奧伯斯謬說,勒梅特想象的。目前是天文界主流假說。但漏洞太多,如奇點何來?奇點外是什麼?怎麼爆炸?都不能自圓其說也無證據,可能永無證據。

    紅移確定膨脹,人太微小,宇宙太大,那宇宙就是這樣執行呢?說宇宙137億年,地球47億年左右,那或不是咱看見的宇宙是這一小片宇宙大星體相撞所爆炸產生的一角?一切皆有可能。因為科學家推測仙女系和太陽系將來要相撞,撞後會怎樣呢?那要原來比這星系還大無邊的物質相撞呢?宇宙是深秘的,人象地球上的風子,很難了解宇宙。所有假說都是靠一點不一定是真正證據的證據推測。是唯物與唯心的混合產物。總之,這個迷無解,因證明不了奇點存在和宇宙邊緣外是什麼。

  • 16 # 粒子596

    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其溫度會轉而下降,由膨脹轉而收縮,溫度一直下降,宇宙中質量一直收縮轉為熱量,也即能量,由質量轉換能量一直進行下去,……最後成為能量無限大,質量無限小的又一奇點,再次引發奇點大爆炸,又一次誕生新宇宙,由能量逐步轉成質量。

  • 17 # 宇宙時空聯盟

    如來宇宙直徑(7)

    2018.5.6統計:

    我們的宇宙----"如來宇宙"由於前階段非常努力地大力奪取許多個外宇宙精華,從而導致"如來宇宙"直徑己經爆漲到336421.6742億光年.

    最初"如來宇宙"創造成功後的直徑僅有5000億光年.

    我們宇宙裡存在的星系數量也就上漲達到64272761.56384189億個星系.

    現今"如來宇宙"的自轉的轉速己達到96.38765萬億公里/分鐘.

    最初"如來宇宙"的自轉的轉速達到7000億公里/分鐘.

    2018.5.4起全天下共劃分有108x2N個宇宙.大多數宇宙直徑是5000億光年左右.

    我們宇宙每400億年就是一次小輪迴,每6000億年就是一個大輪迴.我們現處於第三次大輪迴中的第15次小輪迴的第193億年時代.即還有207億年後這次大輪迴才結束而進入第四次大輪迴的第一次小輪迴的進化之中.

    全天下共有108x2N個宇宙存在,均各自不斷輪迴進化之中.

  • 18 # 荒石55215848

    宇宙沒有漲縮,所謂膨脹只是宇宙局域天體的膨脹,這局域的膨脹僅僅是表相,實則在膨脹的同時也在這個局域存在物質(包括暗物質)在坍塌壓縮為下一次爆炸膨脹作準備。這就是一個陰陽互動的過程!

  • 19 # 熱力恰好0772

    宇宙是物質無限的迴圈運動。

    放大、縮小,出現、消亡的無限運動過程。古人稱之為:此消彼長

    古人稱時間為宇,空間為宙。

    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及表示。

    在地球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物體,三維物體發生了位移,就是時間,再加上地球自轉就是四維空間,加上太陽系運動因素,就是五維空間,加上銀河系運動因素就是六維空間,加上無限個巨大的空間因素就是無限的多維空間。

    回到地球原點,我們活在當下的三維空間。

  • 20 # 乾坤正法

    宇宙不會無限膨脹。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從本質上講是虛幻的,是道體向道用轉換的必然結果,所以總有一天,又必然會從道用迴歸道體,也就是走向了膨脹的對立面。這讓我想起一個問題: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去?而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世界從何而來,到何處去。答案是,從無中來,到無中去。而無是什麼?無就是道,也就是道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5月31號老羅直播間的蘋果手機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