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夢齋主

    一是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導向問題,現在都流行快餐文化,越是淺顯的、不需要沉下心來思考領悟的東西越是受歡迎,這跟華人急功近利的思想有關,也跟國家的引導有關。一是跟現在文化藝術方式的多樣化有關,藝術的形式百花齊放,不再侷限於僅有的幾個,大家的選擇多了。並且現代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脫節,甚至認為很多傳統等於糟粕,自然關注古體詩的人就少了。

  • 2 # 蒼耳子78413762

    喜歡與寫古詩的群體並不少!只是不喜歡顯擺的很多。其原因有幾個,

    1,古詩詞的平仄對仗比較麻煩,對於普通話不太好的人來講連新韻都會感到不便。所以很多人喜歡只按格式隨意寫。

    2,多數寫詩者認為詩詞只是人用來抒發情懷的一個工具,不用那麼講究,嚴格追求平仄對仗的讓那些專業人士去搞。

    3,現在在網上看到許多詩詞,講實話,出採者不多,特別是具有詩魂的更少。

    4,現實生活的苟且與沉重,使許多有興者無暇。

  • 3 # bolihu玻璃畫

    謝邀,從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開始,白話文取代了文言文,歐洲格式的詩歌在中國開始流行,古體詩便受到了巨大沖擊,很多人認為那些古文古詩落後於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應該被拋棄了,甚至認為中國古文學與西方文學差距巨大,完全無法比。從郭沫若開始,那種自由體的歐式詩歌便如雨後春筍般的在神洲大地井噴,彷彿不如此,便不是新時代中的一份子,但僅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巨星大腕在寫古體詩,如文學泰斗魯迅,“紅太陽”李德勝同志,以及陳葉兩帥。古體詩死了嗎?沒有,中國幾幹年的文化不會斷層。也許現今那些雞湯文太多了,人們像吃西洋快餐似得,不管有沒有營養,只要大家都喜歡,哪怕是低俗,也一窩蜂的跟進,完全不去深思。想改變這種文化風氣,短時間內還沒辦法,若我們從事文學的同仁能在古體詩方面寫出比肩古人的佳作,也許會有所改觀,當然這太難太難,即便如此,我也堅信古體詩不會亡,也許有一天還會絕處逢生,誰敢說不會呢?努力便是,OK!

  • 4 # 怵怵2

    詩按照題材可大略分類為:古風,近體詩,竹枝詞三種。近體詩興盛於唐代,講究格律,是詩人們智慧的結晶,又因結構不同,可分為絕句,律詩,排律,仄韻,柏梁體,折腰體等等。人們所常說的古體詩,大約是指近體詩而言。寫近體詩需要堅實的文字功底,辨四聲,背韻書,有點像考駕照,要先考交通規則,其目的是保證駕駛員不危害他人,即使道路擁擠也不亂。隨著科舉制度的終結,這些死記硬背的東西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基礎,人們用近體詩的規範寫詩也就困難了。再一個原因是,胡適和魯迅等大師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於是在民國時,湧現了一批自由體的詩人,其實魯迅寫的詩還是很合律的,他有這方面的功底,想改作自由詩也難。推廣普通話對作近體詩也有負面影響,因為發音往往與韻書不一致,現代詩人強用古詩韻作詩,大家讀著彆扭。反過來說,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演員用普通話朗誦古詩詞,雖然表演者激情四射,卻韻味難嚼。所以,讀古詩要用古詩韻來讀。作新詩要用現代漢語來作,有餘力還是要參加個培訓班,好好學習一下近體詩的寫作方法,打好基礎,寫出來的東西就有味道了。要不怎麼傳承下來的名句都是合律的,而自由詩最流行的句子是:啊!長城,你怎麼那麼長?

    一笑。

  • 5 # 實在人說話

    在年輕人眼中,古體詩是個徹頭徹尾的“老古董”,大家對它的熟知程度僅停留在語文課本中,對他們而言,寫古體詩缺少文化積累,古體詩注重韻腳平仄,寫作不在其形式,而在其情感舒發,覺得自由發揮的東西太少、又不好讀,更難產生通感,所以寫些口水詩、新詩更容易。

    古體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在我們牙牙學語時,母親就開始教唐詩宋詞一些古體詩;寫古體詩的人,往往是兩鬢己白的老人,少之又少,他們缺乏詩詞交流的知已好友。自從白話文出現,古體詩一度銷聲匿跡,新詩大量勇現,對古體詩似從遺忘的感覺。

    所以現在去寫古體詩的人會越來越少。

  • 6 # 楓亭晚

    古體詩有很大的難度,不比新體可以天馬行空,古體詩不但要講究韻律、平仄,還要講究對仗工整。有時還要講究意境,而不是象新體詩一樣太陽沒下山月亮掛空中,大雨傾盆下彩虹掛天邊。本人也是寫詩門外漢,也說不上來啥,由於古體詩許多限制,使許多寫詩愛好者望而卻步、擋之門外。

  • 7 # 為國釣魚

    洩藥

    寫古體詩的人少嗎?不覺得!

    另一個問題,多或少有人統計過?

    .哈哈……黑完題主,心裡舒服。以下正文

    可親的“敬書”

    可愛的“老李魚06”

    可敬的“黃兮桂平”

    細膩溫婉的“靜女如瓷”

    唯美的“知足常樂144474524”\“李彬文”

    專注聯句的“塵世微粒66373486”\“玉文手機使用者45618271”

    …………

    大概數一數,不下十人。

    這比例很小嗎?

    所以嘛,“人以群分”很有道理。

    再黑了一把題主

    好題材難找,古人又不賣字,無所謂啊,怎麼漂亮怎麼寫,例如《詩經.蒹葭》,勾勒出一幅迷茫山水中男青年思慕女青年的美麗畫圖和忐忑心情。

    但是你才99個字啊,就算你字字如金,一個字十塊,加上標題也才一千塊出頭啊,燙兩頓火鍋就沒了。

    所以,現代作家們遇到這個題材,說什麼也要寫篇長散文,沒四、五萬字都不好意思發表。

    要是高大帥氣的郭小四祖墳冒煙想到這樣的題材,絕對發動團隊,再入魔幻、武俠、多角戀……先寫個百來萬字,迷倒一大批懷春男女青少年,再請來嫵媚多姿的晗晗、威武霸氣的春哥等國際著名演員狂拍八十集連續劇。

    如果認為這就完了,你就大幼稚了,不濃縮一下拍部鴻篇鉅製的大電影怎麼對得起國際著名導演的名頭。

    如果認為這就算榨乾這個題材的價值,你還是太幼稚了。不出一套漫畫?不開發一套玩偶?不將人物形象印在5毛一袋的辣條上?

    直到有一天,你看到“蒹葭”兩個字就想吐。

    唯美?咱們文藝圈唯美元,當然

    人民幣也可以嘛

  • 8 # 若羿文學屋

    不知道這個結論怎麼統計出來的。個人感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資訊傳播手段。唐人只是傳抄詩文。宋人傳唱曲子詞。明清傳播小說,戲曲。現代資訊傳播的手段越來越多,詩歌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並不是主流。現在的主流藝術形式是更加傳神,更加直觀的電影電視。時代發展如此,無可厚非。

  • 9 # 高吉明之追憶逝水年華

    我早年下功夫研習過格律詩,能輕易寫出十六個聲調譜,什麼一三五不論,二四分明;什麼平水韻、對仗等。多年不再看這些東西,已有些生疏了。毛主席說過,大意是,格律詩由於在形式有很多限制,不宜提倡年輕人寫古體格律詩。

  • 10 # 湘墨塗鴉

    喜歡中國詩詞的人還是蠻多的,這當然與所交的朋有關,只要喜歡上了中國詩詞,哪怕還不會寫一篇好的詩詞,可以從打油詩等雜體詩開始。但不論從哪開始,必須要注意押韻,否則,寫得再好也不能稱為詩了。

    愛好詩詞人蠻多,格律平仄多臨慕。莫理譏諷與讚美,對仗押韻即詩歌。

  • 11 # 東都有湘

    不是說創作詩詞的人越來越少了,而是詩詞創作在如今社會由於不具有什麼經濟價值,因此受關注度肯定無法與前人時期相比,自然就會極大被降低以及邊緣,但也不能就此說明現在寫詩詞的人越來越少了,藉此推薦個人創作的一首古體七律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南守寒蕭湘雨冷,故鄉北望雪朦朧。

    青春醉我千般浪,夢想人生一陣風。

    近水門邊樓閣遠,登高夜色霧雲空。

    子時海市邀明月,中有抒情寂寞窮。

  • 12 # 二十年目睹之奇葩

    學生時代沉迷寫詩,不過沒有堅持,談一談看法。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古體詩是不是和近體詩對應,不講究平仄對仗的,還是廣義上的古詩,所以綜合起來答一下。

    為什麼寫的人越來越少?

    1.科技發達,貼近自然的生活減少。

    很多詩詞是描寫自然景觀進而昇華的。現在都市生活看不到什麼波瀾壯闊的美景,而且隨著科技發達上天、上月亮都屬正常了,古人那種“舉頭望明月”“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情懷越來越少。

    2.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沒時間傷春悲秋。

    我最喜歡寫詩的時候是初中,中二的時候。那時候都靠家裡,沒有社會壓力、生活壓力,一點事就傷春悲秋。經常琢磨一句詩裡用哪個字更能表達自己的情感,我還記得那會兒和同學就“恨”這個字可以表達遺憾都能討論很久。語文週記上經常寫詩,然後老師會說我為賦新詞強說愁。那會兒還不太明白,現在遭遇了社會的毒打完全明白了。確實沒有閒心寫詩。

    3.現在人不學平仄對仗。

    我上學時是沒學過的,只學過什麼讀音是平音,什麼是仄音。如果要作格律詩肯定要講究這些,但是沒有系統學過,要往上套就比較困難。

    近來看了《流浪的地球》一書,後面有個短篇叫《詩云》。講的就是比人類高好幾個等級的智慧體被詩吸引,費盡心思卻作不出超越古人的詩,進而用一個其他的文明和太陽作為動力源,讓所有漢字排列組合,創造所有詩的故事。

    高智慧體一心撲在科技方向,也會失去一些東西。世上沒有兩全其美的好事。

    看到了詩的消亡,別的東西或許在悄然興起,此消彼長,生生不息,雖然沒有流芳百世的新作,但詩詞始終傳承。

    讚我呀,嘻嘻。

  • 13 # 藍鼠尾草

    小眾文化,規則繁雜,束縛思想。

    一,平仄、對仗清規戒律很多。有時寫作時為了滿足規則上的要求,不得不捨棄恰當的字和詞,退而求其次。

    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必然要以犧牲部分內容為代價。

    二,束縛思想,選成思想僵化。

    用流行語形容,寫作全是套路,不能越雷池一步。

    三,自由詩可以恣意揮灑,甚至可以掙脫語法、羅輯的羈絆,信馬由韁。典型的詩句:”我被青春撞下腰”,看得懂嗎?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裡一棵熣燦明珠,是歷史的產物。如何繼承發展,是個大題目。

    古詩寫作者寥寥,可以理解。

  • 14 # 漢子詩人

    (漢子~*夜詩*七首 )

    《荷塘月色》

    署氣

    跌月水

    夜風

    醺入睡

    浮萍

    粼粼枕

    荷紅

    挑蓋翠

    〈李恭覺~2019年6月27日*五月廿六日*夜賞一一北京頤和園夜色荷塘……〉

    《虯梅化作一柱香》

    虯梅化作      一柱香

    彎月婷婷      懸一旁

    嫋煙渺渺      繚繞上

    嵌入銀河      成淚霜

    〈李恭覺~2019年4月13日*三月初九日*6時16分於北京〉

    《夜山》

    夜尋桃梨 泥中棲

    輕吹懸月 忍淚啼

    山中金雲 滿頭擠

    銀河斕星 吹殘笛

    〈李恭覺~2019年5月1日*三月初廿七日*夜於北京密雲大月山〉

    《大運河之夜》

    殘月疏 枝停

    夜闌風 寂靜

    舟綽岸 孤影

    夢飄運 河中

    〈李恭覺~2019年4月21日*三月初十七日*3時17分夜宿好友北京通州*月亮河*寓中賦〉

    《夏夜》

    花花隱蕾紅,啾啾棲林中。

    星星浩渺燈,月月淡天空。

    沉沉山入夢,疏疏枝綽影。

    寂寂夜無聲,淅淅雨剪風。

    〈李恭覺~2019年7月17日*農曆六月十五日夜*2時17分於北京延慶松山~友之墅舍~賦……〉

    《中秋夜》

    皓月照千秋,玉盤舉夜空。

    誰呼外鄉人,不敢抬頭應。

    《北京大覺寺之夜》

    悠悶鐘聲 寺抖動

    疏煙氤氳 升夜空

    四野山風 似泣嬰

    圓月墜入 八絕中

  • 15 # 密州詩語

    為什麼寫

    舊體詩的越來越少?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究其原因是:古代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人文環境的不斷變化

    出現了文化的時代斷層和滑坡。現在人不再以詩詞作為進身升遷的階梯,詩詞也不再是現代人的必修學業。詩詞失去了生存發育的土壤和條件。淪為了極少數人的興趣和愛好,詩人的社會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敬。

    在社會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人們的審美價值取向發生了扭曲,“一切向錢看”是判斷詩詞的唯一標準,高大上的詩刊及詩詞編輯出版部門,成為了“權錢”交易的工具, 莊嚴的殿堂,蒙上J灰色的外衣。沽名釣譽者,佔領了神聖的詩詞聖地,而什麼“老皇皇體”“作協幹部體”、不知雲裡霧裡的所謂朦朧詩、印象詩,腦殘詩,被捧上了神壇,而合規合律意境優美詩意濃郁的古風、格律詩詞的創作者和經典文化的傳承人無一不被打入冷宮,創作者失去傳承的原動力,閱讀者喪失了審美的情趣和精神食糧。久而久之,現代人尤其青年一代不再閱讀古體詩詞,更不寫格律詩詞,只有極少數的民間詩人還在堅守著這最後的文化淨土。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生命, 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民族血脈的延續。幸甚,經典文化的斷層和滑坡引起國家有識之士及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古典詩詞在中小學教材的權重有了質和量的提升,經典文化成了中小學的必修課程,相信不久的將來,唐詩宋詞的光輝將在詩的國度燦爛輝煌。

  • 16 # 半世飛仙

    古體詩難寫的原因有很多。

    個人原因,文化程度不夠深,古文基礎不夠好。

    年代原因,現代寫古體的很少,因為很難懂,而且不符合潮流。自由體詩歌的泛濫也對古體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再一者,現在寫古體詩也沒有標杆,無法分清楚好壞,不過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混亂階段。

  • 17 # 老張335536

    誰說沒人寫古詩了?對於我等老年人來說,抒情放飛心情,詩是最佳的載體,是最美的精神快餐。請看老夫所寫,

    排律:翁佳娜。

    有詩為證:

    一身夏氅燃紅火,

    兩眼秋泉泛碧波。

    月貌花容仙鳳女,

    天香國色美嫦娥。

    鮮花不知那家落,

    瑞草知情應律歌。

    但願祖墳青氣冒,

    乞求月老赤繩捉。

    雲移紫壁麒麟少,

    霧抹丹墀鳳鸞多。

    玉靄升騰織幢錦,

    紅霞滿布繡山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已經出現同一個問題三次了,換過一次主機板,售後不給換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