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市情報匯
-
2 # 高維商學
任何一個產業、行業、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都會面臨週期跨越,這是事物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規律。週期跨越是科技進步,法規完善,文化演進,消費行為改變,生態系統升級、競爭加劇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產物。
那也許會有朋友問到,什麼是週期?
已經過世的前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人稱週期天王的周金濤曾經有一段經典的概述:《人生髮財靠康波,康波與大宗商品投資》——康波指代的是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週期理論週期有冷暖,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講,其出生在康波的哪個時點,就註定了人一生的經濟軌跡,某種意義上看,人生的財務由康波決定,康波在現實中的表現就是價格波動,價格波動規律為我們提供了宏觀對沖和人生財富規劃的密碼。
人生髮財必須是康波,康波就是人生的財富規劃。
比如過去的十年,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肯定大家在心裡認為煤老闆肯定是不如我有本事。為什麼他成為煤老闆,原因就是在於天時給的機會。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髮財的機會。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何為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一個迴圈是60年一次。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迴圈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
——人生髮財靠“康波”—周金濤
週期之道是自然規律,不可逆轉。投資者所能做的,就是把握週期運動的趨勢和拐點,順勢而為。到底什麼是經濟週期?
為什麼會有經濟週期?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大家思考兩個最最基本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商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是5商的學員,或者我們公號的老讀者,你一定能脫口而出: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是的。
沒有交易,就沒有商業。
你生產的產品再好,如果不跟別人進行交易,就不會形成商業。
我是種玉米的,你是養羊的,我想吃羊肉,你想吃玉米,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我們只能進行交易。
有交易就會產生交易成本,有交易才會形成商業。
第二個問題,財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是錢嗎?
不是。
錢,只是用來衡量財富的尺度。
但錢,從來都不是財富的本質。
財富,是人類透過勞動所創造出來的。
這才是財富的本質。
中國去年的GDP有90萬億,90萬億這個數字是衡量財富的尺度。
但是從財富的本質上來說,GDP90萬億,這意味著,去年華人民透過勞動創造了價值90萬億的東西。
那麼人們到底能夠擁有多少財富呢?
為什麼今天就覺得比過去有錢了呢?
因為我們勞動的生產率提升了。
什麼意思?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在過去,我一個人一天可以砍一棵樹。
後來,我有了更好的斧頭,一天可以砍兩棵樹。
再後來,我有了電鋸,一天可以砍20棵樹。
勞動的生產率大大提升。
勞動的生產率提升,意味著一個人創造財富的速度在增加。
所以,人類到底能夠擁有多少財富,能夠多麼富有?
這取決於人類的勞動生產率。
財富的增長,來自於生產率的提高。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類的生產率在一直提升。
那麼提升了生產率,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人們接下來會去幹嘛呢?
把生產出來的商品,放到市場上去交易。
有交易,就必然有買方和賣方。
買方,可以用貨幣來購買賣方的商品或服務。
而除了貨幣,買方還可以用另一種東西來購買商品或服務。
那就是:
信用。
什麼是信用?
貨幣,是你今天已經擁有的財富。
而信用,是別人相信你未來可以擁有的財富。
所以信用和貨幣一樣,其實都是財富。
貨幣是你今天的財富;而信用是你未來的財富。
今天的財富,加上未來的財富,就是你今天可以支出的總額。
那為什麼信用是未來的財富?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你今天去吃飯,刷了信用卡,在刷卡時,你吃飯的這筆錢其實並不存在。
你需要等到月底發工資,才能把這筆錢還上。
你現在沒有這筆錢,但你刷信用卡就先把飯吃了。
你看,你就拿未來的財富買了今天的東西。
那你今天其實並沒有掏這筆錢,餐廳為什麼還願意讓你刷卡呢?
是因為銀行會先把這筆錢墊付給餐廳。
那銀行為什麼會把錢墊付給餐廳呢?
是因為銀行相信到了月底你會把這筆錢還上的。
銀行對你的相信,就是你的信用。
所以信用是未來的財富。
一旦你能用未來的財富來參與今天的購買,你的支出總額就提高了。
比如,你本來只有2塊錢,現在你用信用又借到了1塊錢,那麼你本來只能用2塊錢來消費,而現在你可以用2+1=3塊錢來消費了,你的支出總額就提高了。
貨幣是今天的財富,信用是未來的財富,今天的財富加上未來的財富,就等於你今天可以支出的總額。
這句話非常重要,理解了這句話,你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經濟週期。
支出,是經濟的驅動力。
你的支出總額提高了,別人的收入也就相應提高了。
因為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
什麼意思?
你本來只有2塊錢,現在你用信用又借到了1塊錢,這個時候你的支出就從2塊錢變成了3塊錢。
當你的支出從2塊錢變成3塊錢的時候,那麼就一定有一個人本來能賺2塊,而現在能賺3塊了,他的收入也就從2塊錢變成了3塊錢。
他的收入一旦從2塊錢變成3塊錢,那麼他可以支出的錢也同時從2塊錢變成3塊錢。
同樣的道理,那就又有另外一個人本來能賺2塊,而現在能賺3塊了,那這個人的支出也同時從2塊錢變成3塊錢……
以此類推,這樣環環相扣,就因為最初一個人借了1塊錢,導致最終在整個經濟中,每個人賺的錢都多了1塊,同時每個人的支出也多了1塊。
這聽上去非常神奇,就因為一個人借了1塊錢,而最終每個人賺的錢都多了1塊。
你知道,在計算GDP的時候,需要考量4個比較重要的引數,一個是消費,一個是投資,一個是政府購買,還有一個是淨出口。
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這都屬於支出。
支出總額來自於每一筆交易。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過去大家都以2塊錢進行交易,4個人之間發生了3次交易,那麼過去的支出總額就是2*3=6塊錢。
假設沒有淨出口額,這個時候的GDP就是6塊錢。
現在有一個人借了1塊錢,所有人的支出都因此變成了3塊錢,那麼現在的支出總額就是3*3=9塊錢。
GDP就變成了9塊錢。
就因為1塊錢的借貸,GDP就從6變成了9,1塊錢的借貸撬動了GDP乘數級地增長。
所以,透過借貸,就可以刺激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經濟週期是一個客觀規律。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包括四個階段: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復甦期。
什麼是繁榮期?
只要有信用和借貸,經濟就一定會過度上漲,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
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這意味著,以現在人們創造財富的水平,是還不清當前債務的。
這個時候,經濟會經歷繁榮期,到達一個高峰,我們把它叫做“景氣高峰”。
什麼是衰退期?
到達“景氣高峰”之後,接著就會開始下滑,進入衰退期。
人們開始不敢借貸,想辦法消滅債務。
雖然債務正在被消滅,但債務的增長速度還是比生產率高。
人們還是沒有能力還清債務。
衰退期,一般會持續10年左右的時間。
什麼是蕭條期?
衰退期之後,就是蕭條期。
在蕭條期,債務已經被消滅很多了,債務的增長速度已經開始低於生產率了。
以現在人們創造財富的水平,已經可以還清債務。人們已經有能力繼續借貸了。
但是人們還是信心不足,不敢借貸。
於是,經濟繼續衰退,到達“景氣谷底”。
什麼是復甦期?
到達“景氣谷底”之後,經濟就會慢慢開始復甦。
這個時候,人們終於有信心借貸了,經濟終於開始增長,進入復甦期。
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復甦期。這四個階段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
關於應對經濟週期,橋水資金的創始人雷·達里奧給我們提過三個建議:
1、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
3、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任何一個產業、行業、企業都有周期,一億中流獨有的發現——七段論週期
與週期共舞,踏出完美節奏(7段生命週期)。是所有“一億中流”專業企業家的必修課。
1.起步期:行業萌芽,少數企業開始介入,大部分企業觀望。
在這個時期最容易犯的錯誤:
①階段不要逆勢做事。
②盲目擴張,大規模的投入。
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消費者自行購買,順勢而為。
舉例:一家餐飲店,在10年前,給自身的客單價定位在100-200之間,但是自身存在消費的起步期,肯定高了。
2.成長期:大量企業進入,互相混戰,少數企業開始領先。
在這個時期最容易犯的錯誤:
①過於保守,停止擴張,行業起飛不敢相信,導致不敢加碼,不敢投入。
②思想上總覺得新進市場的人產品不好,其實產品80分還是85分根本無意義,這個時期有產品交付就是好事。
處在這個階段應該:跑馬圈地,連鎖加盟,經銷代理,加速市場佔有率。吸納資源,順時屯糧,哪怕糧沒用。因為沒有風和日麗的年份,企業也是一樣,利於引進人才和政府談判。也是最適合強身健體的時候。
3.成熟期:行業開始集中頭部企業出現競爭格局穩定。
行業進入天花板,但不代表衰退。
處在這個階段應該:樹高牆,廣積糧。屯現金,準備打仗。
核心策略是丟棄失血項,造血,夯實客戶鏈,行業進入天花板,搶客戶時代即將到來。
4.整合期:行業產能過剩,利潤率下降,整合重塑效率。
行業大整合期,只有出清了,才有機會。
什麼叫出清?這時候有一批企業熬不住了,那麼剩下的20%的企業,賺取100%的市場。
5.涅槃期:新一輪增長,產業新機會,企業湧入。
例如眼鏡店,剩餘2個店收割行業所有盤。
這個時候製造廠商,有了定價權。企業應該與上下游保持良好的對話關係,誰能聚攏資源,誰的生意就好。風水輪流轉,上下游企業也都處於不同的階段。
6.收穫期:出現新的頭部企業。
未來15年,一億中流:步步為營,把控週期。過去只是開始,這個時期是人生財富最多也是最有價值的時期。
7.變革期:新一輪整合。
產業的演進是不可避免的,而只有沿著產業演進曲線發展,與週期共舞,才是企業成功的戰略。產業的生命週期對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共享單車行業從產生到成長到快速重構僅僅歷時5年時間,而商業的進步加速了產業演進週期。
只有對產業有足夠的認知,認清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明確產業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以及企業在所處產業價值中的地位,才能制定出明確的產業戰略定位。
對於企業來說:應做好充足的行為準備,去應對下游浪潮。誰也沒有想到疫情會來,但如果企業本身有順時屯糧的習慣,屯夠了彈藥,自身抗風險能力高了,那肯定不會是危,一定是機。而企業、行業的週期一定會到來。
好了,經濟週期,我給你係統地講完了。透徹理解週期,記住三個建議,然後,好好學習。冬天,在爐火邊讀書,等待春天。記住,不管在什麼階段,都要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
-
3 # 穿越牛熊的普通散戶
買一本經濟學原理,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經濟週期,有了基本的概念知識以後,然後對照世界經濟幾十年歷史的發展,結合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判斷出來經濟週期。
-
4 # 後花園裡的小蘑菇
首先你得有耐心,找一隻妖股(這個應該很好找)看他的執行週期,以及分時,K線的走勢,
其次你看看同時期該妖股的板塊走勢,大盤走勢。。等等。
最後你看看妖股是怎麼見頂結束的,多看幾個,你就大概有點感覺了,不過一般人沒這耐心。
-
5 # 明亞冉冉
經濟週期是大週期套小週期,每個週期分為
可以參看《濤動週期論》周金濤先生被稱為國內的週期天王,他生前的一些研究被整合到《濤動週期論》中,對經濟週期感興趣,可以參看概書。書中鄒先生對2017年以來的融資困難等有鮮明的預見,可謂是“窺見天機”。
下面是我做的一些整理,供參考。
4個常用週期最長的經濟週期是康波週期,60年,由技術推動的週期。包括蕭條-復甦-繁榮-衰退四個階段。
其次是庫茲週期,也就是地產人口週期,20年。
再次是朱格拉週期,製造業週期,10年。
最後是基欽週期,也就是庫存週期,3年左右。
一個康波週期60年,套3個地產人口週期,套6個朱格拉週期,套20個庫存週期。
人生一甲子,康波一週期中國古話,順勢而為,順的這個勢就是週期而言。我們常常說70年代的人好命,因為趕上了康波的繁榮週期。
周金濤先生對目前的週期也做了研判,大致結論是目前處於衰退蕭條期。
全球經濟和利率都處於低位全球經濟歷史看,1882年和1929年兩次谷底,目前增速回落至接近這兩個谷底的水平。
全球人口增速觸底會加劇衰退的時間長度。
我們無需做宏觀經濟學家,但需要抬頭看方向。
-
6 # 招商銀行App
經濟週期有很多,包括基欽週期、朱格拉週期、庫茲涅茨週期以及康波週期。每一個週期都有各自應用的理論,這裡以基欽週期也就是常說的“庫存週期”為例來說明。
庫存週期的劃分尚未有統一定論,傳統需求推動的庫存週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被動去庫、主動補庫、被動補庫、主動去庫。
經濟是在復甦、繁榮、衰退、蕭條中迴圈往復,庫存也躲不開經濟浪潮的起起伏伏,究竟是庫存成就了經濟,還是經濟對映著庫存呢?
從資料看,庫存週期是經濟的滯後變數,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明顯滯後於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和經濟增速。因而,庫存週期是經濟的“果”而非“因”。
從投資角度上看,主要看庫存週期、股票以及資產輪動的關係。
庫存週期與股票指數:
庫存和股市均對映需求的變化,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庫存週期滯後於經濟,所以庫存滯後於股指。大膽想象一下,若能判斷庫存頂與底的時間點,再往前推大致兩個季度左右,預測股指見頂和見底關鍵點不是夢。
庫存週期與資產輪動:
覆盤中國資料,通常來說,主動去庫存階段,適合債券投資;被動去庫存階段和主動補庫存前期,股票彈性較大;主動補庫存後段大宗商品的機會更大。
庫存週期作為一種偏經驗規律性的研究方法,具有兩面性。基於客觀規律,能夠避免受主觀判斷的干擾。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次究竟會不會一樣?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工具雖好,使用還需謹慎。
以上回答來自理財達人,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經濟週期:也稱商業週期、景氣迴圈,它是指經濟執行中週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迴圈往復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過去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現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四個階段
經濟週期觸底怎麼扭轉?
刺激。刺激就是說政府出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來扭轉頹勢。比如說2008年年底,當時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國家的經濟也迅速下行。所以,政府擔心繼續下滑可能會導致危機,然後就馬上出臺了大規模的、一攬子的經濟刺激政策,包括財政刺激,俗稱“四萬億”,配套的還有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寬鬆的產業政策。銀行系統發了很多錢,發改委批了很多專案,這樣就把經濟刺激起來,從衰退進入一個繁榮期。
消化。“經濟衰退”只是個詞語,具體表現在市場上,就是很多企業經營不善,過度擴張,或者說產品賣不出去,債務負擔過重。所以,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刺激的話,那就只能慢慢地消化這些問題了。企業關停並轉,去慢慢消化過剩的產能,把自己的債務水平壓低,慢慢地去化解這些債務。其實一般來說,過了一陣子以後,政府還是會出臺比較寬鬆的政策的,這時候往往就是週期要開始迴圈的徵兆了。
總結,經濟走出衰退,要麼靠刺激,要麼靠消化,而且慢慢消化一陣子以後,往往還是要靠刺激。現在經濟純靠慢慢消化,情況是非常少的。
週期扭轉有什麼訊號?
從分析週期的拐點,尋找投資機會的角度來說,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往往是可以在短期內扭轉趨勢,造成投資機會的。比如我剛才說的2016年到2017年,上證指數漲了15%,還有2008年10月到2009年的7月,在這個刺激政策出臺的期間,上證指數從不到1700點,上漲到差不多3500點,不到一年時間,漲了1倍。這樣的投資機會,其實真的是非常大的。
所以,從判斷短期週期形勢的角度,刺激政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般來講,可以從兩個方面尋找訊號,一個是政策面,一個是基本面。政策面主要看財政和貨幣政策,是不是有大幅的寬鬆。而基本面,就看一些經濟指標,工業生產、企業利潤、投資增速,是不是有明顯的反彈。在我們國家,有一個指標特別重要,這就是社會融資總額。如果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速顯著反彈,則很可能預示著經濟要觸底反彈了。
普通人的投資決策?
假設你判斷貨幣政策開始大幅寬鬆了,那麼債券是個很好的投資標的,然後等經濟起來了,就開始賣股票。假設你判斷財政政策要大幅寬鬆了,那更好的辦法就是買大盤股。反過來,如果你判斷經濟形勢不好,刺激政策沒來,拿著現金,或者買安全的理財產品就是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