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復興錯題本
-
2 # 畫面英語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好在哪裡?好在家長培訓這四個字!這樣的培訓機構還很稀少,但它具有廣闊的商業前景。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如下。
第一,家長理應培訓。今天在社會上,幾乎各種職業都有資格認證,連照顧產婦的人都在持證上崗:月嫂證!但是做父母的卻幾乎都是非法經營,沒有合格證。有人說,不對!他們不都有結婚證嗎?嚴格說來,那隻能算是丈夫證和妻子證!生兒育女算是超範圍經營!必須接受培訓,增補營業專案!
第二,家長需要培訓。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這兩位老師稱不稱職,優不優秀,對寶寶的行為規範、心智開發、品性習慣都有極大的影響。
另外,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內容都比以前深,方程解析、立體幾何、統計機率的部分內容早已下沉到小學五六年級的課本之中,更不要提一些刁鑽古怪的奧數內容也已融匯到小學課本里面。如果家長們接受再培訓,將過去學過的知識重新拾起,深化提高,在孩子遇到難題時,能第一時間迅速補位,在家中代替老師,給孩子及時解答,真正做到日清日結,定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諧親子關係!
第三,家長渴望培訓。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小學生知識難點以外,還有軟體程式設計,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這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什麼指標了、堆疊了、彙編了、Java了,C++了,等等,家長們如能透過再培訓,提前學習,做好這些知識儲備,那麼當孩子們開始學習程式設計這門課程時,他們就會隨時隨地有求教獲解之處。
最後,如果家長培訓抓得好,當孩子進入初、高中後,家長的知識存量和增量還能支撐孩子的進一步學習,那麼孩子的學習效率勢必大幅提高,家長也能節約很多的補習支出成本,同時也能贏得孩子由衷的親近和敬重!
一句話,家長培訓,善莫大焉!
-
3 # 系統管理學派創始人
家長培訓很多,但機構還是要甚選!
選擇家長培訓機構之前,要明確想要解決哪些問題?
家長需要成長的地方很多,不是一個單一機構可以幫助解決的!從明確問題到反思自我,到找到一個家長合適切入的成長點,是需要對家人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個最好先做一個家庭個案分析,孩子什麼情況,家長什麼情況,解決哪些問題?
其實,家人問題的出現不是一個,而是生活的綜合當面,所以,從親子關係,自我改變,行為模式,溝通能力………都需要提升和成長!建議可以從心理學類書籍學起,因為家長想學習一定是遇到問題了,家長本人一定知道什麼問題,那在一邊學習的同時,一邊反思問題的根源,然後慢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徹底解決問題需要做哪些系列成長!這樣就容易多了!
-
4 # 育鄰人
家庭教育亟待最佳化升級。
家長是最容易做的工作,也是最難做的工作。容易在於幾乎所有人都會為人父母,都能將自己的孩子帶大;難做在於,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幾乎沒有孩子能夠運用完全相同的教導方式讓他們取得相同的成長成就。家庭教育是最需要“因材施教”與“因才施教”相結合的地方,一方面家長需要根據自身具備的知識技能與家庭環境情況實際組織教導內容;另一方面就是家長也需要根據孩子成長節奏安排與孩子成長髮育相適應的學習內容,做到所教與孩子的成長生活密切結合起來。
家庭教育就是行為示範家庭教育“專家”方案落地難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家不知一家難!”“清官難斷家務事。”專家在教育知識方面確實儲備充足,對於如何教導孩子成長也的確能夠做到“胸有成竹”。但是,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昨天的生活智慧,而教導孩子卻是要解答孩子今天或者明天遇到的成長難題。家庭教育“專家”、論壇、知識多,但缺少實踐的實幹家和貼近家庭的指導員。
家庭教育應避免多頭教導
家事無小事,每件事情都關係到家中的“柴米油鹽”。家庭生活無小事,每件都是關係到家庭幸福生活大事情,沒有一種關係都是關係到家庭成長身心健康的大事件。歌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本身就是多個擁有不同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習性、不同思維方式成員相互合作的集合體。家庭成員中每個人因各自的成長環境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自然會對孩子的教導活動有不同的見解,比如媽媽會細心的照顧孩子,讓他們生活無憂無慮;爸爸會認為孩子應該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祖父母會認為生活中應該滿足孩子幾乎所有要求,不能讓孩子受委屈。如此,家庭中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都有不同見解,認為孩子應該按照自己的引導方式成長。
生活中,如果您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主莖的頂端生長很快,側芽生長很慢或潛伏不生長,這種主莖頂端生長佔優勢,阻止側芽萌發或抑制側枝生長的現象稱為頂端優勢。這現象普遍存在於植物界,但不同植物差異很大。向日葵有很強的頂端優勢,其側芽一生中都處於潛伏狀態;稻、麥頂端優勢較弱,能長出許多分櫱;灌木頂端優勢極弱,幾乎沒有主莖與分枝的區別。是的,您或許已經發現了,頂端優勢越明顯的植物會長的更為高大,而那些頂端優勢沒那麼明顯的植物則不會長的很高。
人生的成長活動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與時間內每個人都必選擇對於自己更為有利的方式才能獲得更好的人生,比如選擇投身種植、養殖業的農民肯定是沒精力弄懂金融學的;選擇運用文筆照耀他人成長的作家就必然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取物質生活資源......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必定有一箇中心,也必須有一箇中心,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同樣需要頂端優勢,也就是說在教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同的家庭成員要儘可能做到對教導孩子成長的意見統一,避免多頭教導給孩子造成成長方向上的迷失感。同時,如果家庭成員對於教導孩子成長有不同的方向,那麼孩子就會選擇相對舒適的區域,更有甚者孩子還會在不同家長間“打游擊”。如果孩子學會了如何在不同家長家“打游擊”,那麼無論是對孩子的學習成長,還是家長教導孩子都會造成無盡的麻煩。
家庭教育宜貼近生活孩子的成長是社會性的,單個家庭採用某種方法難奏效
家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組織單元,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然而社會卻是無數個家庭相互分工、協作的整體,每個家庭所進行的任何生產、生活都難免受到鄰居的影響。關於孩子的成長教育同樣如此,孩子的成長鬚和不同的夥伴兒交朋友,孩子夥伴兒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同樣十分巨大。因此,單個家庭如果採取與鄰居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勢必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合群”或者被限定在某個小圈子之內。比如在生活中有推行全腦教育的機構,號稱對孩子的智力開發非常有益,但現實卻是這項教導卻未能被推廣,那些被教導過的所謂“超能”孩子時常會表現出孤僻,他們時常以自己能力強而看不上其他夥伴兒。
人類社會是群體性的,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同時,也必須在成長過程中幫助他人,以獲得在群體中相對地位和榮譽。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行為都是社會性的,只有獲得同伴認同的行為活動才能獲得讚譽和表揚,而被表揚將是個人繼續向善成長必備能量。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弱小的動物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身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尋求各方幫助,才得以獲得在地球上的存活優勢。”人生的成長活動是正真的“馬拉松”,每個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團隊【同學】,而且需要根據自己的成長情況不斷的調整自己成長的狀態、加入不同的團隊,團隊的相互激勵才是成長進步的最佳動力源泉,離開了團隊個人將難有成長起色,終將被歷史的印記所埋沒。
家庭教育急需樸實普惠只為付費使用者提供定式服務是家庭教育服務落地的最大難點
商業就得追求效益,現行家庭教育服務同樣如此,基本邏輯就是隻為付費使用者提供定式服務,比如定課時、集中講課、分季度講課等等,大多數對孩子真實的成長情況缺乏瞭解。同時,家庭教育“專家”對被服務物件的家庭實際生活情況瞭解也不夠全面,對被服務家庭的社會生活狀況缺乏最基本的瞭解。造成家庭教育服務所講授的內容多停留在總結抽象層面,缺乏應對特定家庭服務的針對性,比如對被服務物件家庭的傳統生活習慣、家庭成員關係瞭解不夠深入。
家庭教育服務是真正的社會性工作,它深入社會家庭的每一個角落,比學校教育更為普遍、更具社會性。每個家庭都“左顧右盼”的彼此借鑑教育方法,讓朋友間對孩子成長教導的方式、方法上急具借鑑性。
育教於樂家庭教育技能不是能夠透過短期培訓提升的能力
家庭教育就是鄰里互助教育現今家庭教育的難點在於缺乏有溫度的陪伴
曾幾何時家庭教育是整個家族或者一個大院對孩子的綜合教導,也就是說早前很多孩子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自然不缺少親情與夥伴兒的陪伴。然而,今天陪伴孩子成長時間最長的已經從有溫度和情感的夥伴兒變成了“冷冰冰”的工業品,孩子每天面對最多的已經從人變成了玩具。家庭教育中,孩子戀網、痴迷遊戲、離不開手機其根本就是缺乏真人陪伴,中年父母面臨兼顧工作與育兒難題、孩子面臨陪伴為個位數玩具替代的難題......開展好家庭教育服務工作的核心就是為家庭“減負”,讓孩子們能夠有同伴同樂的遊戲實踐場所、能夠在此學習到社會性的實踐知識,為孩子們的成長增加有溫度的陪伴、讓幼小的成長心靈不再孤單。
-
5 # 百科師兄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但是我確實還沒見過家長培訓機構。
我們看著每天家長們接送孩子上下輔導機構。學生們有的學的還不錯,有的學的就有些差強人意。但是我們確實沒有考慮過。是否家長也需要培訓呢?
實際上我覺得家長是應該接受這方面的培訓的,但最好是由學校培訓。我的建議是最好每一個年級開設十天左右的家長培訓突擊班。畢竟家長。還需要賺錢還需要養家餬口。十天左右,快速培訓這方面的內容的話,可能會好。
而且孩子每升一級,那麼家長每年都需要進學校進行培訓一次。這樣的話,家長的學習程度能夠跟得上孩子的發展。也就不太會引發重大的家庭矛盾。
回覆列表
真的需要,可惜不多啊,家長是最難交的,都已經有固定思維了,需求少,不剛需,又難教,所以不太可能有。即便看起來有,預計目標還是在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