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慧昕觀
-
2 # 豐繪心語
看來你在這兩者中間怎麼更好選擇需要提供幫助了。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來了解心理諮詢做的是什麼?
一、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是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透過解除諮詢物件的心理問題,來維護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的過程。一般擁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且擁有個人督導體驗豐富的諮詢師才有資格,與來訪者屬於諮訪關係。
多為正常人;預防為主;可在醫院外;多介入來訪者生活環境,與親朋取得聯絡;一般1~6次。
二、心理治療
狹義的心理治療屬於醫療範圍,精神科醫生才具備資格,專門訓練的人員以慎重認真態度與病人建立一種職業性的關係,是醫患關係,以消除、矯正或緩解現有症狀。諮訪關係是退居次要地位。
多為較嚴重的人格、行為、情緒等障礙病人;治療為主;在醫院;針對病人本身,較少介入其生活環境,常輔助藥物治療;一般大於6次,時間看恢復程度。
三、有心理障礙的還需要找心理諮詢師嗎?
心理障礙也得看程度的輕重,比如你說得強迫症,已經達到症狀程度,影響了生活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了,那就需要心理治療。如果只是強迫傾向,還可以優先進行心理諮詢。
是不是完全沒有必要心理諮詢呢?
我們一般不是這麼二選一,我們是看程度,比如精神病性患者,當邏輯出現混亂時,是無法進行內心對話,思想交流的,此時只能進行藥物治療,而病情好轉時,輔助心理諮詢效果就會更好。
強迫症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同時輔助心理諮詢,也一樣事半功倍。因為治療的時候,精神科醫生不會那麼深入的走進你的心靈,而諮詢師一對一的陪伴,傾聽,深入潛意識層的去尋找你的表面症狀下面的情結創傷在哪裡。所以得看具體患者的症狀程度。
四、願大家多重視心理健康,在內心有困惑的時候,及時聯絡心理諮詢師,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才去求助。心理諮詢面對的都是正常人,這是我們華人需要普及的一個常識,我們就像健康管理專家一樣,他們呵護身體健康,我們呵護心靈健康。預防大於治療!
尤其是兒童早期的創傷,心理問題,對以後的人生影響都具有整體普遍性,有一句話是這麼說得:有的人用一生去療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去療愈一生!
-
3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師不能做心理治療,只是對於這個“治療”“治病”做出來規範。不能出現“無證行醫”問題的出現,並不是不讓心理諮詢師解決問題。
心理諮詢師可以幫助求助者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很多很多的求助者因為心理諮詢服務、心理干預、心理訓練而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從而徹底解決了他們的生活中的各種症狀狀態。比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疑病症”躁鬱症”等症狀狀態都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心理諮詢、心理干預而徹底解決、化解產生問題的心理問題,從而改變、改善、消除症狀狀態。
-
4 # lady請淡定
如果不是很嚴重到精神分裂的話可以尋找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如果嚴重到上升到器質性病變必須去精神康復醫院治療。
-
5 # 喜陽羊
有心理障礙的人群並不都需要服藥,不少人員可以透過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達到緩解症狀甚至自我療愈。
建議可以先找心理諮詢師,他站在專業角度判斷是否需要找心理醫生進行診治。
輕度的心理問題,一般都可以找心理諮詢師幫助解決,有利於省時、省錢、消除壓力。
-
6 # 煮酒論道嚴天海
我們都知道心理諮詢師不能做心理治療,其區別在於,心理治療師首先是個醫生,而心理諮詢師不具體相信資質。換句話說,心理諮詢師可以接受心理諮詢也可以進行治療,而心理諮詢師只能接受心理諮詢而沒有資格給予治療。
心理諮詢師是一個職業,而且是一個相當有前途的職業,心理疾病有很多,心理干預與藥物治療,其目的都是解除病人的痛苦,但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藥物干預。所以有心理障礙的人是有必要找心理諮詢師的。
-
7 # 健康管理專家屈無為
治療和輔導主要在於心理諮詢師不能對患者的生理進行治療如藥物治療,但是輔導患者自我努力的必要性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當然如果確診是精神類疾病還是需要找有執業醫師資質的精神科醫師治療。
-
8 # 心理諮詢師施啟香
心理諮詢師不能做心理治療,原因是,首先: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是兩種不同而有密切關係的專業,心理諮詢師一般在心理機構,心理治療師一般在醫院執業。再者:物件、內容和目標不同:心理諮詢師是幫助心理正常而又存在心理困擾的來訪者透過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來減輕他們內心世界的衝突,使他們在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為上能有所改善,挖掘他們內在潛能,完善自我,促進發展,更好地生活。而心理治療師是針對心理異常的來訪者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干預,糾正異常心理,緩解或消除病理症狀,恢復他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心理異常的來訪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諮詢,會更好地促進來訪者的療愈。
-
9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我們來看一下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範圍:
心理諮詢師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疑似神經症(神經症性心理問題的診斷治療,這個區間內的問題都屬於心理正常的範圍。
而心理異常的部分,一般是由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診斷治療,需要介入藥物。
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詢師之間的區別:
心理諮詢師不具備處方權(不可以開藥) ,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師具有處方權(可以開藥);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小部分心理治療師採用藥物加心理諮詢的方式治療;心理諮詢師只可以採用心理諮詢的方式幫助來訪者;就像有些心理諮詢師完全不具備使用藥物的知識,有些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完全不具備心理諮詢的知識講到這裡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對於題主的所謂有心理障礙的人來說,也就是神經症及更嚴重的情況的朋友,採用藥物➕心理諮詢的方式的治療效果最好,藥物調整情緒水平保證患者的安全及生活質量(治標);心理諮詢師從根源上幫助案主更好的面對心理問題,找回面對現實的勇氣(治本);
如果您的心理治療師可以提供心理諮詢的話更好,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在有醫囑的情況下,尋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
10 # 霍體清
心理諮詢師既然不能做心理治療,那麼有心理障礙的人群(比如強迫症)還有必要去尋找心理諮詢師嗎?
怎麼界定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什麼樣的心理問題需要心理諮詢就可以,什麼樣的心理問題需要心理治療,這個是怎麼區分的。
我們知道心理醫師有治療的資格,他們有處方權,能開藥。就拿強迫症來說,核心問題就是怕,怕發生不好的事情,怕對自己有危險,這些怕,只有透過改變認知思維方式完成,而這個過程就是諮詢的過程,絕不是吃藥能解決的。
-
11 # 生活來點心理學
您的問題非常好,是很多人在面對心理不適,去尋求社會支援時的困惑
首先要先明確心理諮詢師的諮詢範圍:
一、心理危機干預
一個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創傷和打擊,如理想、目標和事業的喪失、親人的意外死亡、人際關係的惡化等導致急劇的精神崩潰時採取的心理諮詢。
二、生活問題諮詢
包括戀愛、婚姻、家庭及性問題,*和就業的選擇,適應不良,學習困難,兒童行為不良,人際關係問題,以及酒和藥物依賴等各種心理衛生問題。
三、身心疾病諮詢
許多軀體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等,其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也均與心理社會因素有一定關係,可以及時進行心理諮詢,從而解除心理壓力,以防止軀體疾病加劇。
四、其他問題諮詢
如家庭、群體的心理衛生問題,亦可進行心理諮詢。
總的來說,心理問題都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幫助,精神問題也需要心理諮詢師的協助治療。
您說的強迫症是確診的嗎?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您說的是強迫神經症。如果是,那是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
-
12 # 張鐵軍158
第一,廣義的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是同義詞。
心理諮詢的定義是:心理諮詢師用心理的方法解決求助著的心理問題;
心理治療的定義是:心理治療師用心理的方法解決求助著的心理問題。
第二,狹義的心理治療,比如脫敏療法、厭惡療法、滿灌療法等是錯的,無效,用了也沒用。
第三,①強迫症用藥治不好,這一點在許又新《神經症》中早有定論。
②用厭惡療法、滿灌療法、脫敏療法等所謂的心理治療無效。
④有改變願望,又能按照心理諮詢師的建議付出行動的人,透過心理諮詢陶冶性格,就可以解決。
第四,心理諮詢師用心理諮詢的方法,而不用第二項之中的無效的又叫心理療法,就不犯法。
-
13 # 憨媽想說
其實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此一問,心理諮詢的過程就是在針對心理問題作心理治療了。療效如何,一看諮詢師是否“對症下藥”,二是求助者是否真心配合。逐一分析排除“心理的雷”,這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點對點治療。方案、實施、效果,每一步都需要看得到,這不同於吃藥打針那麼立竿見影,但心一旦走出陰影,解開心結,它的效果可是持久的。
所以心有千千結,仍需心理醫生治。
-
14 # 磊珞
“心病還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成熟的人,心理產生了疾病或者心理受到了傷害,主要還得靠自己寬慰自己,自己解除自己的心理障礙。其他的人,很難了解成熟者的實際心理狀況,並切中要害地解決問題的。
一般來說,別的人,即使是心理諮詢師,也只能給心理障礙者某些指導,或曰“點化”。自己不願意或者走不出來的,是很難排除心理障礙的。
所謂的那個“繫鈴人”,善良的,可能會回心轉意給你安慰;如果心硬似鐵,那也是不能指望的。
去找心理諮詢師解決心理障礙的,往往是心理不成熟的人,或者是孩子的父母帶著孩子,去解除孩子的心理障礙。因為,心理不成熟的人,不自信,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從這個意義講,心理諮詢師還是具有存在價值的。
-
15 # AsmeraldaTarot
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從狹義上說,或者世俗簡單的區分,大概是否有開藥的權利。
那這個問題的回答,或許可以簡化為:世界上所有的病痛症狀,一定是需要吃藥才能解決嗎?
舉一個物理上的例子,頸椎病有時候按摩比藥物更管用。
即,藥物看起來似乎對症明晰、是“真正的醫療”,但對藥物的使用,在心理問題上,有幾個不一樣的情況:
1、對於精神疾病等需要壓抑或者改善的情況,藥物的作用是比較明顯,而且對於有些控制上是必要的。
2、目前國內的藥物使用,並不真正的規範。我也有來訪者曾經去了醫院心理科,不到二十分鐘醫生就給開藥了,說有抑鬱症。但經過我們的諮詢,這個來訪者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抑鬱症,只是抑鬱情緒。當然,這個也跟國內的醫療制度有關,一個心理醫生,跟其他看器質病變的醫生一樣,每天要接待那麼多的“病號”,他們是有診療時間的規定的,這一點的確不如心理諮詢師。
3、有些來訪者,想要開藥,並不是真的有藥物治療的需求,而是沒有將責任真正的擔負起來,即不從自身找原因,還是依賴於藥物能夠“神奇治癒”,這對於物理病痛或許有用,但對於心理問題,基本很難實現真正的修通。反而成為繼續迴避的障礙。
4、自古以來,醫者仁心,中國曆代中醫名家,基本都是大慈,除了高超的醫術,也會進行心理上的疏通,只不過當初並沒有心理學這個分科。因為所有的表象,講起來都是心理上的原因。
5、再多說一點,病症是現象,不是敵人,不管是治療師,還是諮詢師,都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病症(比如強迫症),看到一個個曾經經受過痛苦沒有得到過想要對待的人。
-
16 # 佛系少年凱森
以教科書上的標準來定的話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
心理諮詢師只負責治療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的人,這類人我們一般稱其為求助者。另外,心理諮詢師更加側重心理層面的治療,且一般無處方權。
心理治療師(又稱心理醫生)負責心理異常的人,你可以理解為患有精神病的患者。注意,這類人我們一般就稱其為病人了。由於這類病人除心理問題外,身體上一般也有病變,因此心理治療師更側重於身體層面的治療,一般都有處方權。
瞭解這兩種職業的工作範疇,相信你的疑問已經得到解答了。
-
17 # 心海沉思
第一,如果確診的話,找專業醫院的專業醫生。之前有個笑談,有個心理諮詢師在諮詢時轉介求助者到另一個專業醫院求治,求助者到醫院掛診發現,看病的醫生就是之前轉介ta來的心理諮詢師。兩者角色的不同,職業範圍也不同。
第二,很多人對於到醫院就診抱有疑慮,對於心理諮詢也一知半解。舉例子說吧,你感冒了會去醫院看,還是去衛生院看,是去診所看,還是自己去百度,或者自己熬過去就好了?你知道你不舒服,那病因是什麼,該怎麼處理,要不要吃藥打點滴打針等等嗎?
第三,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崗位存在是有它的價值和意義的。你不能因為某個崗位不能做它職業範圍以外的事,就說沒有必要找它,這個崗位的存在意義有問題吧?轉介也是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之一。
回覆列表
在專業醫生治療用藥的同時做一些心理訓練與諮詢會讓效果更好更鞏固,就像人生病了要治療要吃藥,同時要飲食補充營養做調理適當運動提升免疫力才不會讓體質陷入惡性迴圈的狀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