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吳一直在路上
-
2 # 財基社
不用上班也有錢花,也許是我們很多人都夢想的一件事。有多少錢一家人才能不上班?這個問題應該取決於多因素的考量。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我並不贊成不工作,不要當寄生蟲,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您可以看看擁有很多資產的富翁們都不工作嗎?馬雲、比爾.蓋茨這麼有錢,也在工作中,做慈善也好,只不過不一定是上班。
其次,回到問題本身,有多少錢才能不上班取決於多個因素的考量。
第一個因素是家庭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一個經常高消費的人肯定需要更多的財富才能支撐。
第二個因素是所在地區的消費水平。一個處在美國紐約的家庭與一個在非洲偏僻地方的家庭每年支出要求肯定不一樣。
第三個因素是家庭的人口數量與結構。兩口之家與五口之家每年需要的支出肯定不同。另外家庭結構如何也會影響,如老人或孩子多的家庭與老人或孩子少的家庭在財富支出方面要求也會不同。
最後,祝您美夢成真!
-
3 # 我心飛揚水中花
實現財務自由,不用為上班而上班
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要≥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其標準則是在擁有住宅和滿足子女教育等基礎需求基礎上,仍有足夠的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使得投資收益大於日常支出。
當你不用工作或者失去工作的時候,不為金錢而煩惱,你的資產所產生的收益,能夠讓你維持體面的生活,你依然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恭喜你已實現了財務自由。
例如,你家庭年開支是200000元,如果你不用上班,每年也有200000元及以上的睡後收入(存款利息或債券利息,或股權收益或租金收益等),那你就算實現了財務自由了。如每年被動收入(即睡後收入只有160000元),則財務自由度便只有80%,還得依靠主動上班工資予以補充。
即使現階段已達到了財務自由,由於存在貨幣購買力貶值,不意味未來還是財務自由狀態。所以建議你還得繼續工作。一方面使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能量得以發揮,技術得到鍛鍊與提高。從而達到更高程度的財務自由;另一方面可以社會接觸瞭解不同的觀點、經驗、思想潮流等。個體的社會地位也可以透過工作而得到社會承認,自身社會價值達到更大化。
-
4 # 匹夫之責
作為農村家庭和工人家庭(國營工人、民營工人)、小工商個體等家庭說,有多少錢一家人或家庭中有成員才能不用上班,一個是在目前具有一般衣食住行條件下有二十萬元以上積蓄的,就可以不上班能夠搞普通公民越來越想著順暢的一些如個體經營等,常常一年就盈利二、三十萬和以上是大家清楚的了;一個是,這是一個具體侷限的話題,比如在四、五年六、七年
內的一個(時間)範圍,想的是兒女等孫輩長到成年人瞭如考上了大學或大學畢業了等常是避不開上班的。還有,上班型別包括很多,如農村的村幹部等也可稱為上班了,當市長的也叫上班,當然服兵役、科學工作者等也叫上班了。
-
5 # 使用者曦睿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人生有兩大任務:一是用勞動創造物質財富支撐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試想,工人不做工,農民不種田,何來新的物質財富?社會是個什麼景象?一個肌體和智力健全的人白吃社會是可恥的。二是生養子女成人保證人類傳承,試想,斷子絕孫後繼無人,我們的奮鬥還有什麼意義?丁克族不可取。在社會群體中,各人能力有大小,貢獻也不同,但滴水成河,作為個人盡到了責任就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生。
-
6 # 城市裡的農村人小王
你好,以現代社會的狀態,生活標準這麼高的情況下,我覺得有1000萬的話,一家人一輩子不用上班也是可以生活的很好,那麼我們接下來就算一算,為什麼要這麼多錢?第一,我們要有房,房子現在以每一套100萬的價格來算,你需要準備兩套,一套是自己車,一套是給孩子買的,另外還需要準備兩臺十萬以上的車子,一臺給自己,一臺給孩子用,然後我們還要有旅遊資金,旅遊資金的話,一年大概需要兩萬元,那麼70年呢,我們就需要140萬,然後孩子的教育基金,從小學到大學大概全下來需要30萬元,然後孩子長大了,還要給孩子結婚成家的錢,大概需要100萬,然後平常的生活日用品,衣服,健康費用,大概需要300萬,那麼以上我們加起來的費用,是790萬,那麼我們想要,上班就錢花,就需要準備大概1000萬這樣,我們為這1000萬加油吧,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
-
7 # 明燈在路上
多少錢都跑不贏通貨膨脹,必須有睡後收入,好好思考一下,中國M 2已經突破200萬億了,M2是貨幣供應量!吃飯後我還是決定分析一下
我查了一下中國2019年GDP 接近100萬億,M2是GDP 2倍,去年中旬我記得才1.5倍,這樣增長明年M2可能300萬億了。 美國M2是15萬億美元,他們GDP 22萬億(統計不一樣。M 2沒有GDP 高,有可能不算基建)這傢伙公開統計數字可能有貓膩,壞的很!
多少錢也跑不贏透過膨脹,可以有資產,一定要躺著賺錢,睡後有收入!
2000年M2是13.5萬億,20年後現在是200萬,也就是說2000年,你有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5萬元,通賬一直在路上以後不會低於8-10%,這20年如果你買房跑贏通貨膨脹,現在你在試試,政策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樓市這個大的資金儲水池只會慢慢漲,目前的國之命脈絕不會婁底!
弄這麼多M2按理說會通貨膨脹,咱們是有制度的國家可以調控,民生裡你見過老百姓的東西漲過沒,在民生裡只見過教育和醫療拍拍的漲,漲的讓人跟不上!國家一直在弄M 2只有一種情況國家要啟動另一個比房地產還要大的資金儲水池A股,政策大家也看了,一年的LPR降息10基點,5年的降5個基點,很明顯就是要給房貸做參考,要房價穩中上升。企業不斷併購,重組,舉牌,科創更不要說了,都會調整為優質企業,讓A股進入一個長期上升的趨勢,利於企業融資,大家有錢了也利於拉動消費,200萬萬億流動站性充足,加上國家加大對外資政策,啟動股市是不二的選擇,雖然現在震盪的厲害,但是中國的經濟必然選擇!
-
8 # 掙票票的小哥哥
當你攢下的錢能讓你實現財務自由了,就可以不用再上班了。
但攢下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10多年前,99%的華人不知理財是何物,也沒聽說過“財務自由”的概念。
而今天,正如不少普通百姓也能張口就來什麼GDP、CPI一樣,不管是情感作家還是八卦寫手,隨便寫點啥東西都能脫口而出“財務自由”四個字。
許多人也隱約意識到理財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但力哥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絕大部分華人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依然存在三個巨大的誤解。
1
你以為財務自由是一個客觀的數值
朋友,財務自由是一種主觀的心態
許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觀點:認為我只要賺到了多少多少錢,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了。
錯了。
決定你是否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取決於三個因子的綜合互動。
一是你過去積累的存量財富有多大。
二是你未來錢生錢的速度有多快。
這兩者共同構成了財務資源的供給曲線。更通俗地說,就是錢生錢的本金有多少,效率又有多高。
三是你對物質的慾望有多大。
更準確的說,是你對理想中的生活狀態的預期,以及這樣的生活狀態需要你每年花費多少錢,這就是你的財務資源需求曲線。
如果是一個生活在西部農村的年輕人,現在已透過勞動積攢了50萬元,可能他真的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儘管在一線城市居民看來,50萬可能只夠買個廁所。但因為他可能物質慾望很小,當地物價也很便宜,他也沒有買房負擔,甚至可以自己種糧食吃,很可能每年花2、3萬就能維持日常生活了。所以50萬的存量金融資產足夠他在當地悠閒自得的生活了。
前兩年,我還聽過一個極端的新聞故事,說上海有一對小夫妻,宅得一塌糊塗,平時也沒啥交際應酬,頓頓飯自己做,幾乎從來不下館子,也不要孩子,也不買車,平時也很少買衣服,房子是爸媽給的,不用還貸。
當然,他們也不工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下載各種免費的影視綜藝看,居然兩人一年生活支出連2萬元都不到!
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後就抨擊他們,說年紀輕輕不工作不奮鬥不賺錢,依靠爸媽坐吃山空,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價值?
儘管我也不認同這種生活方式,但人家就是這種價值觀,人家這樣過日子,既不違反法律,也不違反道德,不買車還減少尾氣排放呢,自己家燒飯吃得更健康呢,人家也不給社會增添什麼負擔,人家就是這樣清心寡慾,不想整天打雞血去奮鬥,去公司搞複雜的人際關係,還要被老闆訓話,太累了,每天網上追追劇的日子很開心呀,礙著你什麼事了?
事實上,如果人家爸媽留了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賺租金,只要租金收益超過他們的日常開支,就算他們不怎麼懂理財,其實也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
所以決定一個人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三個要素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第三個——你的物質慾望有多大。
這不是數學問題,而是心態問題,不是財富規模大小的問題,而是價值觀取向的問題。
我們許多人對理財最大的誤解,就是隻會滿腦子想著給自己的財務資源供給曲線做加法,卻從來沒想過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的財務資源需求曲線做減法。
理財也好,工作也罷,最終目的是希望自己能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當你手裡的財務資源一時半會沒辦法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的話,那適當降低你的心理預期,一樣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感。
這種做法,你可以稱之為loser的阿Q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無能者自我麻醉的心靈雞湯,但是——
~真~的~很~管~用~
2
你以為收入高於支出就能實現財務自由
朋友,你是不是忘了先扣除通脹準備金
許多人計算自己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演算法是:假如我每年要花10萬元,我現在已經積攢了200萬可生息的金融資產,只要保證每年能獲得5%的投資回報率,就能賺到我要花的10萬元,那我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可事實上你只是實現了當下這個時間點的財務自由,你沒有實現永續的財務自由。
所謂永續的財務自由,就是你這點錢永遠能夠跑贏通脹,不管未來物價如何上漲,你的生活水平都不會下降,直到你活到100歲,1000歲,10000歲,都不會下降。
當然,所謂的永續財務自由狀態也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
人總有一死,我們自己都不可能實現永續生存,那多出來那麼多錢最後也只會成為遺產。所以當我們已是高齡老人時,沒必要繼續維持永續的財務自由狀態。
屆時,你的可支配財務資源,就算每年逐漸遞減也是非常合理的。
但當我們還很年輕或剛剛人到中年時,判斷是否已實現財務自由,就必須從永續財務自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為隨著科技飛速進步,你可能還要活很久很久。
我曾結合中國國情,做過這樣一個預測:
我認為未來30年,中國合理的年化通脹率,大機率在5%左右,而經過科學理財後,合理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8%左右。這意味著你可以最多拿出3%的投資回報率用於日常生活。
用滿足你當下理想生活所需的年度支出,去除以3%,得到的數值,就是此時此刻你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
當然,正如我上一條說的,這個標準不是死的,而是動態的。
如果未來你的慾望進一步提高了,可能就會重新從財務自由狀態退回到非自由狀態,又或者你突然離婚
-
9 # 小仙女的異常舉動
那要看自己一年花銷多少錢,如果是10萬,那麼100萬每年達到百分之十的利潤就可以了。當然這是最低的也是最靠譜的假設,因為現在很多商店的利潤基本最低也是百分之十
-
10 # 光頭甴曱
那要看在什麼地方,比如我有一千萬,在北京買套房子都不夠,要是在偏遠的大西北,鄉下有一千萬就夠了,幾十萬蓋個幾層的小樓房,剩下的錢存銀行吃利息,可以滿足曰常開銷,生老病死了。
-
11 # 萬光柱
有多少錢一家人才能不用上班?這個看你怎麼想的,有很多其實家裡面並沒有多少錢,他也不用上班的。
這主要看你追求的生活方式了,假如你每天大魚大肉,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那麼你的錢少了肯定是不行的。假如你每天有粗茶淡飯吃吃,感覺都蠻好的話,那也花不了多少錢?但前提是,你必須有一定的存款,或者不上班也有收入,那倒是可以的。
有很多這種情況不用上班的,他們的錢並不多,但生活根本不成問題。當然,他們的收入,不是來自於上班所掙來的工資。他們還有別的收入,如房租收入,投資收入等等。
現實中,有很多沒有多少錢的人,他也不上班的,並不是說他的錢夠花,而是他們寧願過著簡單,普通甚至貧窮的生活,也不想去幹活。因為上班很累呀,說實在的話,有誰願意那麼辛苦。
也就是講,不上班的不一定都是錢夠花的人。反過來講,很多追求金錢的人並不是為了享受普通的生活。
-
12 # 雨中同行一路陪伴
一家人有幾口?如果三口之家孩子多大?讀書?工作?如果是男孩,婚房是要買,還是有,或擠往一起?夫妻兩人的醫保,社保每月多少?這些都要預算在內。
生活水平決定你的財務多少。購物,衣,食,住,行,醫,做個規劃。按二線城市普通打工工資算3500一4500元,扣除社保,2千2一3千二左右。夫妻兩人不到一萬,這是一個家庭月收入。孩子結婚費(房子,車子除外),現有住房裝修,彩禮,酒席等二十到三十萬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年12萬十婚事。
平常消費,生活費等全靠工資支撐,那麼按年利潤率3.5%算,三百萬左右。如果會理財,年利潤率10%算,一百萬至120左右(平常小病,人情往來)等。
當然,有人過富貴生活,車子,海鮮魚肉,高檔生活用品,等就要幾千萬才們。
人與人條件不同,地位不同,但人格是相同的,消費開支不同!
-
13 # 侯美龍
有多少錢上不上班是兩碼事!
人想要活的舒適,金錢是重中之重!
但是不代表有錢就不需要工作或者上班!太優閒了人容易出事!
回覆列表
這個取決於你的消費水平和你的投資能力。都拿年開支20萬算。如果你的投資能力很差那就只能投資一些貨幣基金年收益大概3%左右,你就需要660多萬得本金。如果你的投資能力出色,能夠年化10%的收益,那就只需要200萬得本金。這樣你以後的每一年都會有20萬的被動收入。以上的前提是不考慮通脹的情況下,要是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起碼還要在原有的收益上加上至少3%以上的收益率,需要的本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