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砸鍋賣鐵炒股

    因為做量化的大部分都是搞計算機、搞數學的出身 他們都不是在股市實戰多年的老股民 他們沒有掌握 做股票實戰的策略和技術系統 沒掌握炒股的技術盈利方法 他們從大學直接進入量化 他們認為股市是程式模型 數學模式 前幾天在一個程式化群 一個人跟我說 如果搞投機有效 誰還做套利 對沖啊 這都不是股市長期實戰盈利技術派

    我做股票20年 職業做股票13年 我告訴你們 用技術分析 基本面分析長期盈利的方法很多 理性投機 價值投機 價值投資 都可以做到長期穩定盈利 在熟悉價值股或etf基金上搞理性投機 成功率可以到80%以上 因為價值和熟悉、技術共振可以3重提高成功率

  • 2 # 順風逆勢講道理

    近年來,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推出, 專業投資管理人在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中佔比越來越大,相應的也形成了私募裡各具特色的投資策略和盈利模式,但是實際上不同的投資策略有其不同的使用情況。

    1、套利策略

    套利策略分為無風險套利和統計套利兩種。其中無風險套利只要等待一定的時間就會把收益收入囊中,所以稱其所選取的套利物件具有收斂的必然性,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策略有期限套利策略,封閉基金轉開放基金套利策略,ETF套利策略,要約收購事件套利策略等。

    而統計套利所選取的套利物件在一定的統計學基礎上會大機率的收斂,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跨期套利,場內外分級基金套利策略等。兩者相比較,統計套利的風險性要大於無風險套利策略,因為統計套利雖然會大機率收斂但是依然存在到期不收斂的可能性。套利策略適應的是極度活躍和波動性大的市場。

    2、高頻交易策略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高頻子策略有,高頻事件套利策略、高頻統計套利策略、高頻趨勢策略以及高頻做市商策略。高頻交易策略適應散戶交易活躍的市場。

    3、期貨CTA策略

    CTA策略稱為商品交易顧問策略,也稱作管理期貨。商品交易顧問對商品等投資標的走勢做出預判,透過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在投資中進行做多、做空或多空雙向的投資操作,為投資者獲取來自於傳統股票、債券等資產類別之外的投資回報。期貨CTA策略適應的是趨勢明顯的市場。

    由於趨勢交易屬於單邊敞口策略,為了控制其風險暴露,市面上大多這類產品大都以日內短期趨勢跟蹤策略為主,其他策略為輔。

    高頻交易實際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簡單,真正的高頻交易的速度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需要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離交易所的計算機更近的地方,希望藉此縮短交易指令透過光纜以光速傳遞的時間。而套利則是透過買進、賣出獲得價差。

    之所以私募更願意講自己的策略為高頻和套利猜測可能是因為兩者要求較高看起來比較高大上,能夠吸引更多一部分資金的注入。

  • 3 # 凡事金融

    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1、既然叫“量化私募”,當然應該堅守套利或高頻,而不是趨勢策略。趨勢策略,其實不能算是量化,最多叫做程式化交易。

    量化和程式化是不同的概念,程式化只是把交易邏輯用程式語言寫出來,交給電腦執行。而量化,從獲取行情資料、資料分析處理、形成交易規則、掛單下單撤單等一條龍,完全用程式來做。

    換句話說,趨勢策略用人工還是可以做的,但是量化策略用人工根本完不成。

    2、有些私募,掛著“量化”的羊頭,用套利和高頻作為噱頭招攬資金。

    現在出去路演招攬資金,沒有點逼格是不行了。動輒就是華爾街英才、數學物理博士、分形理論神經網路等一大堆高精尖名詞。

    套利和高頻,這些詞恰恰符合這個市場大部分人的喜好,就有人投其所好。

    3、2017年至今,趨勢交易收益明顯下滑,有些私募開始轉向“量化”。

    2013-2016這四年,趨勢策略賺翻了,每年都是50%以上的平均收益,但是從2016年開始,趨勢策略的收益大幅下滑。

    按道理說這很正常,沒有什麼策略能夠永遠賺大錢,有輝煌的時候,就要有暗淡的時光。趨勢策略,已經是最常青的一種策略了。

    做量化的,和做趨勢的,基本上談不到一塊兒去。做量化的人,投資理念就是:去市場中糾錯。做趨勢的人,投資理念就是:市場永遠是對的。

    做趨勢的,目標是捕捉趨勢行情,對於入場的滑點、當下價格的相對偏離都不在意,這兩者,恰好是高頻和套利交易的目標。

    事實上,從整個私募行業來看,做趨勢的仍然有很多,即便近幾年收益下滑,還是有不少人在堅守。

  • 4 # 交易關點

    第一:我們要知道國內基金不管私募還是公募,主要收入是來源於管理費(豐年除外)。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廣告詞好不好和實際效果好不好,沒有必然聯絡。舉個例子,標註為單向纖維增強的高分子奈米馬桶蓋。跟普通聚乙烯塑膠馬桶蓋,說的是同一個東西,在價格上因為廣告語的不同可以達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宣傳針對的是客戶心理,廣告給的是客戶預期。不同的是而交易產品是不需要負責結果的。那麼怎麼立概念吸引投資者,這就是廣告學和傳播學的範疇了,跟交易實際是無關,也就談不上好壞。

    第二:從去年後臺數據上我們可以知道。不倫盈虧情況,國內基金,50~70%的基民持有原有基金不會超過3個月。時間拉長到一年這個資料會更恐怖。而去年大白馬茅臺說國內基金長期持有茅臺都很少有超過一年以上的。說明國內普遍投資環境絕大多數還是以投機為目的,基金最大問題估計是如何應對流動性而不是盈利。短期需要資金快進快出符合現實情況,所以長期趨勢跟蹤對於機構來說是賭博也可能是基於這一點。

    第三:交易市場裡每天都有新概念新方法產生,一百多年下來,現在依舊還在市場中執行的,個人認為,才能證明是長期有效經的起檢驗的。交易中的二八定律不會因為採用哪種方式或策略會有改變。即時全市場都是量化對沖也只有站在20的那方才有可能盈利。只要交易的人沒有變化,交易裡沒有新鮮事,。

  • 5 # 交易匠人

    雖然量化交易也是在交易市場,他是它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屬於投機的範疇,而是屬於技術的範疇比如,高頻交易的本質是提前知道了市場的底牌,就好比是幾個人一起打牌,他能先看到你的牌,並且能搶在你前面出牌,實際上這是利用自己的又是製造了一種不公平,這也是監管層嚴控的原因。

    實際上量化交易拋開這些非對稱行優勢,他在預測行情方面並不比主觀交易者高明多少,因為量化終歸還是人設計的,曾經一個華爾街量化大師說過,我有很多種不錯的量化交易策略但是我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選擇使用哪一套。

    單就賺錢的結果來說,人都厭惡風險,所以傾向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法,我可以幾乎不怎麼承擔風險的賺錢,哪怕只賺一點點,那也沒有必要冒大的風險去多賺一點了,不要低估了賺錢的快感。

  • 6 # 西格瑪的化學

    量化投資是個美化的詞,量化看似一種科學的行為,感覺像量子力學那麼高大上,就像A股有個公司叫量子生物,其實是個農業股,與量子沒絲毫關係。

    量化交易,實際上是透過利用軟體買賣股票,設定買賣條件,比如設定某個股票下跌一定的百分比就是買入條件,下跌一定幅度就是賣出條件,或者設計某個技術指標作為買賣條件,比如kdj,Macd,說量化交易是賭博行為就是這樣,如果由人為按照這些條件去買賣,心理受不了,無法執行,因為怕錯,所以讓電腦承擔責任,自己不用下單,心情舒暢,這就是一種賭博行為。

    量化交易能夠贏沒有,有些基金宣稱是量化交易,實際上操作是有一套人為買賣的套路,有機會贏,宣傳量化交易,只是為了吸引一些搞不明白實際情況的顧客而已,並非真的讓電腦交易,只有一家這樣的私募,是長期盈利的。

  • 7 # 天啟量投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覺得更有意思。

    因為趨勢跟蹤策略,邏輯太過於清晰。大道,太特麼簡單了…

    首先,我們先來看高頻。什麼是高頻?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价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透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

    這個官方解釋我覺得很到位,所謂的高頻,不是指某一個交易員在今天日內來來回回交易了100多筆,那隻能叫“超高頻率的短線交易”而已。這個的本質還是一個短線交易。真正的高頻,其大多數屬於演算法,基於盤口等資料,進行的超大規模的計算機交易。

    這種交易模式,國內真正在做的人根本就沒有多少,而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因為少,所以,它神秘,它高大上。

    然後我們再來看套利。

    所謂的套利,就不看官方解釋了。粗略來講,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一個做多,一個做空,做的是什麼?是兩個標的物之間的價差。

    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市場上普遍的預設是:套利的風險更小。

    我從剛開始交易至今,一直都能聽到很多人這樣講,已經到了一種,談起套利,人們的腦海裡直接就付出了“風險小”三個字。這也算是非常神奇。

    所以,為什麼私募更愛講自己的策略大多數都是做套利和高頻的?不排除,某些私募本身真的就是做這個的,但是我覺得,裡面依然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因為高頻高大上,套利聽起來風險小。而且這兩種模式,真正深入研究的過的人不多,因此,在說服投資人方面,這兩種交易模式具有天然的優勢。

    別的先不說,各種專業詞彙,跟高頻和套利組合到一起,配合上幾張嚇死人的淨值圖,攻擊力超級高…

    這是我認為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國內真正能夠掌握純粹高頻交易的,並且能夠執行到國內的市場上的,根本就沒有多少,而套利風險小,更是片面又無聊,風險小,收益就小,收益由敞口決定,並不是由交易方式決定的。你一手玉米09空,套利一手玉米09多,敞口為0,上哪弄利潤?你一手玉米09多,1手玉米05空,累死你,你又能賺多少錢?

    真相總是冰冷的。

    而趨勢跟蹤?存在已久,誰能覺得自己瞭解一些。我記得某一次去參加一個會議,會議的主辦方某領導,竟然面對一群做私募的人說:XXX公司水平根本不行,因為他們的策略竟然還是老掉牙的趨勢跟蹤…我不知道那群人聽完是什麼感覺,反正我尷尬癌都快犯了…

    因此趨勢跟蹤存在久,門檻比前兩者偏低,私募跟投資人談起的話,對方不知道有會有什麼樣的理解,人們都相信自己的判斷,很難對專業人士付出信任,尤其是在交易領域。所以,為了方便快捷,就算你做的趨勢跟蹤,你也要盡力迴避,在趨勢跟蹤上大量宣傳是沒有意義的,而如果你的策略能夠跟高頻和套利掛上鉤,某不如直接丟擲高頻套利大殺器,來的痛快果斷一些…

    也就是說,這是在較為合理的範圍內,更快更效率促進成交的一種方式而已,沒有對錯。

  • 8 # 無名者無名

    趨勢策略一般成交很慢,在等的過程中也要賺錢,讓平均的收益最大化。

    也相當於給趨勢的策略模型,加個保險。

    趨勢交易肯定要扛虧損,利用高頻日內交易把趨勢的小虧損給打回來,收益曲線也更好看。

    把趨勢策略和高頻日內相結合就是很好的策略模型,相當於把回測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 9 # 聯聯周邊遊新鄉站

    為何量化私募裡大多都是做套利、高頻,趨勢策略做的很少甚至會被鄙視為“賭博”行為呢?

    雖然量化交易也是在交易市場,他是它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屬於投機的範疇,而是屬於技術的範疇比如,高頻交易的本質是提前知道了市場的底牌,就好比是幾個人一起打牌,他能先看到你的牌,並且能搶在你前面出牌,實際上這是利用自己的又是製造了一種不公平,這也是監管層嚴控的原因。

    這種交易模式,國內真正在做的人根本就沒有多少,而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因為少,所以,它神秘,它高大上。

    然後我們再來看套利。

    所謂的套利,就不看官方解釋了。粗略來講,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一個做多,一個做空,做的是什麼?是兩個標的物之間的價差。

    這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市場上普遍的預設是:套利的風險更小。

    量化交易能夠贏沒有,有些基金宣稱是量化交易,實際上操作是有一套人為買賣的套路,有機會贏,宣傳量化交易,只是為了吸引一些搞不明白實際情況的顧客而已,並非真的讓電腦交易,只有一家這樣的私募,是長期盈利的。

    其實想要做好期貨也沒有這麼的難,找到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幫助交易者。

  • 10 # 使用者364626327906855

    為何量化私募裡大多都是做套利、高頻,趨勢策略做的很少甚至會被鄙視為“賭博”行為呢?

    雖然量化交易也是在交易市場,他是它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屬於投機的範疇,而是屬於技術的範疇比如,高頻交易的本質是提前知道了市場的底牌,就好比是幾個人一起打牌,他能先看到你的牌,並且能搶在你前面出牌,實際上這是利用自己的又是製造了一種不公平,這也是監管層嚴控的原因。

    這種交易模式,國內真正在做的人根本就沒有多少,而真正理解的人,就更少了。但是,因為少,所以,它神秘,它高大上。

    然後我們再來看套利。

    所謂的套利,就不看官方解釋了。粗略來講,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是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一個做多,一個做空,做的是什麼?是兩個標的物之間的價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月入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