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心血管王醫生

    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高壓偏高,低壓正常,或者低壓偏低,尤其是年齡偏大的人,大多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這樣就會導致高壓高,低壓低,壓差就會大,那麼是不是壓差越大,血管越硬化嗎?

    高壓和低壓之間的數值差,我們稱之為脈壓差,正常脈壓差為30--40mmHg。壓差大於60mmHg稱之為差值過大,小於20mmHg稱之為壓差過小。

    一、血管硬化和壓差大的關係

    凡是影響高壓或影響低壓的因素都會導致壓差變化,我們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的血管就會出現相應的硬化。血管硬化後,血管彈性降低,心臟收縮的時候,血管不能像有彈性時那麼好的舒張開,就會導致收縮壓也就是高壓升高。當心髒舒張的時候,硬化的血管,不會像彈性血管那樣很好的收縮,會導致低壓降低。高壓高,低壓低,那麼自然會出現壓差大,所以才會有這種說法:壓差大,血管硬化嚴重。其實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二、其他導致壓差大的原因

    除了血管硬化導致壓差大,別的原因也會導致壓差大,比如高血壓導致的心臟變形,高血壓性心臟病,或者別的原因導致的動脈瓣膜關閉不全,偶的甲亢性心臟病,嚴重的貧血,再比如風溼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等等都有可能導致脈壓差大。

    但是我們在醫院遇到最多的脈壓差大,多是老年人,有很多人問,那對於老年人壓差大怎麼辦?首先我們告訴大家一個數據,脈壓增大是老年人高血壓的最主要特點,單純收縮壓高佔老年高血壓的 60% ~ 80%,大於 70 歲高血壓人群中,可達80% ~90%。

    這部分老人,如果高壓高,低壓正常,甚至低壓偏低,這時候要不要吃降壓藥,需要因人而異,在患者沒有症狀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實際血壓,決定是否降壓治療。

    三、壓差小的原因

    壓差大多見於老年人,壓差小正好相反,多見於年輕人。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熬夜,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下生活工作,會導致交感興奮,交感神經興奮後,會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啟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收縮血管,增加外周阻力,使得舒張壓升高。

    比如說肥胖的人,飲食不健康,久坐不運動等等原因,心肺功能得不到有效的鍛鍊,身體內迴圈系統處於長時間的啟用狀態,心臟功能減弱,這種情況下,也會出現低壓高。

    低壓高,高壓正常,那麼自然會導致壓差小,年輕人如果發現低壓升高,除了可以在降壓藥選擇上,以沙坦或洛爾等等首選,更主要的是要健康生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這樣更利於低壓的控制,從而改善壓差小的問題。

    總之,壓差大和血管硬化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唯一關係,老年人高血壓患者,更多出現壓差大的問題,但也不能因為壓差大就判斷心血管疾病嚴重,因為老年人壓差大是一個普遍現象。

  • 22 # 張之瀛大夫

    首先說,高壓和低壓之間的差值,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脈壓差”。關於脈壓差多大最合適,醫學上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和規定。我們來評價患者的血壓,主要還是看血壓具體的高壓、低壓,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

    舉個例子說吧,對於老年人高血壓來說,單純收縮期特別常見,也就是老百姓說的“高壓高、低壓低,脈壓差大”。如果在醫學上定義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那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非同日3次測血壓,高壓≥140mmHg,低壓<90mmHg,就可以診斷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大家注意,這裡其實只是提到了高壓、低壓,並沒有提脈壓差。

    造成老年人血壓呈現這種特點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大動脈血管變硬,動脈彈性降低導致的。除此之外,其實還與老年人的臟器退行性病變、壓力感受器退化、血壓波動緩衝能力下降、老人很多反應遲鈍對血壓高已耐受等原因有關。

    說完了這些,我想肯定很多人會問:“老年人降血壓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其實,關鍵一點就是降低高壓的同時,注意低壓別降得太低,尤其是不要低於60mmHg。一般說來,高血壓指南建議對於老年高血壓病人來說,降壓目標值在150/90mmHg就能接受,而不是大家熟知的140/90mmHg。如果患者可以耐受,血壓可以更低一點,但也最好別過低,不要低於130/60mmHg,這裡再次重申低壓不要低於60mmHg,以免低壓過低引起心臟冠脈血流灌注不足,引起心肌缺血。

    說到這裡是不是各位看官都看明白了,其實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加重要的是高壓、低壓達標,但是又不能太低,脈壓差並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同時老年人血管硬化,導致了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出現,這也是老年高血壓的特點所在。

  • 23 # 營養醫師小麥姐

    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叫脈壓差,這個差值多少才算正常呢?差值越大血管就越硬嗎?這個問題在臨床上經常是被諮洵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聊聊。

    1.脈壓差多少是正常?

    高壓減去低壓就是脈壓差,比如說140/70mmHg,脈壓差就是130-70 =60mmHg,在醫學上這個脈壓差多大是合適的並無明確說法,一般來說,健康成人的脈壓差一般在30~60mmHg之間。但大家可能發現,年輕的高血壓病人,脈壓差往往偏小,可能只相差15mmHg左右,而患高血壓的老人家,脈壓差通常很大,甚至可以在100mmHg以上,常常表現為“高壓高,低壓低”的現象。

    2.脈壓差大是血管硬化嗎?差值越大血管越硬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血壓的高壓和低壓的原理。

    高壓就是當心髒收縮,將血液泵向血管時,衝擊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正常的血管壁是柔軟富有彈性的,對血液的衝擊發生一定的舒張來緩衝,保持血壓不會太高。

    低壓就是當心髒舒張時,血液迴流至心臟時血管壁的壓力。正常情況下,血液撤退,血管壁會收縮回彈,保持血壓不會太低。

    但在大動脈硬化,血管壁彈性下降情況下,血管壁不能隨著血流衝擊發生相應的舒張或者舒張程度不夠,而在血液迴流心臟時不能收縮回彈,或者回彈不夠,導致的後果就是高壓很高,低壓很低,脈壓差變大。這種情況下,脈壓差大確實反映了血管壁硬化,脈壓差越大反㬇血管硬化越明顯

    對老人而言,除了血管硬化導致脈壓差變大以外,還與臟器退行性病變、壓力感受器退化等等有關。

    此外,還有一些引起脈壓增大的原因,如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嚴重貧血、細菌性心內膜炎等也會引起脈壓增大,而且,當高血壓病程長引起高血壓心臟病時也會出現脈壓增大。

    總之,脈壓差增大很有可能是大動脈血管硬化,但也可能是別的原因導致,不能一概而論。

    3.老年人監測血壓需要重視脈壓差嗎?需要注意哪些數值?

    其實,我們高血壓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都沒有提及脈壓差的問題,需要我們注意的仍然是血壓的高壓和低壓。高血壓診治指南建議老年人的降壓目標是150/90mmHg,不強求在140/90mmHg以下,而且不要低於130/60mmHg,特別強調低壓不要低於60mmHg,避免低壓過低導致心臟冠脈灌注量不足,心肌缺血,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

  • 24 # 談健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十分關注自己的血壓。無可厚非,高血壓沒有症狀或警告訊號,卻對我們的健康危害巨大,以至於它贏得了“沉默的殺手”的綽號。當高血壓伴隨著高膽固醇和高血糖水平時,對動脈、腎臟和心臟的損害將成倍增加。

    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不應該僅僅侷限於關注自己的血壓,更應該關注自己的脈壓。其實,與高血壓相比,脈壓更是預測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有力指標。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我們既要關注血壓的高低,更應該關注脈壓。

    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多少才算正常?

    眾所周知,我們在測量血壓的時候,會有兩個數值,即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是心臟跳動時施加的最大壓力;舒張壓是心跳之間動脈壓力的量度。而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就是脈壓。例如,如果我們的收縮壓測量為110mmHg,舒張壓測量為80mmHg,那麼我們的脈壓將為30mmHg。

    脈壓的正常範圍是40-60mmHg。50歲以後,脈壓會趨於增加。這是由於我們的年齡增加,我們的動脈和血管的僵硬也會增加。當我們的脈壓小於40mmHg時,則認為脈壓較低。 一般會在心力衰竭的患者身上經常出現。

    當我們的脈壓超過60mmHg時,就被認為是很高的。雖說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脈壓範圍擴大是很普遍的。但是,脈壓差的增大更有可能是由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動脈上堆積的脂肪堆積所致。另外,缺鐵性貧血和甲狀腺功能亢進會導致脈壓升高。而且,高脈壓差一般會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尤其是在男性朋友之中。

    也就是說,脈壓比單獨的收縮壓或舒張壓更好地預測某個人的心臟健康。但是,如果單純使用脈壓來診斷心臟問題顯然是不靠譜的。因為它是根據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測量資料進行確定的,所以它實際上並不提供唯一的資訊。換句話說,某人“脈壓升高”並不等同於某人患有心臟病,我們只能說某人的高脈壓,與其他正常脈壓的高血壓患者相比,更能引起動脈血管的損傷。

    脈壓越大血管就越“硬”嗎?

    一般而言,高脈壓是主動脈瓣返流的徵兆,低脈壓是主動脈瓣狹窄的徵兆。然而,當我們沒有心臟瓣膜疾病的情況下,高脈壓更有可能是動脈血管僵硬的跡象,並且是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確實在臨床之中,與其他血壓引數相比,脈壓幾乎是更好的預測性指標。

    在正常且健康的年輕人中,動脈血管壁並不僵硬,而且是具有彈性的,正因為這樣我們的血管才能夠“緩衝”左心室的射血。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某些疾病的發展,大動脈會變得越來越僵硬,便會無法“緩衝”左心室射血,就會導致收縮壓升高和舒張壓下降。在這一升一降的過程中,脈壓也會增加。

    其實,脈壓增加導致的舒張壓下降,這會導致我們的冠狀動脈灌流受到影響,心肌也會因此受損。一個在三項高血壓老年人的試驗中發現:

    高脈壓可預測心血管併發症和死亡率,增加10mmHg的脈壓會增加心血管事件、中風或總死亡率的風險。

    確實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將脈壓確定為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因素,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壓患者中。或許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們血壓的升高,動脈血管會變得越來越硬,這會導致衰弱和致命的併發症,比如中風和心臟病發作,這對年輕人群來說,也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脈壓差增大,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無論年齡大小、無論是否存在標準的降壓藥治療,脈壓增加均反映出收縮壓升高和舒張壓降低,尤其是老年人之中。我們都知道,一旦收縮壓升高和脈壓升高,直接會導致進一步動脈血管損傷和僵硬。因此,降低收縮壓,同時保持舒張壓水平,很可能是降低脈壓的一個明確目標。如何降低收縮壓,這一定要遵循主治醫生的指導建議。

    此外,除了直接降低收縮壓,還有硝酸鹽類藥物、螺內酯藥物能夠引起動脈血管的剛度變化,也就是它們可以直接作用於大動脈,對血壓進行選擇性降低,比如選擇性降低收縮壓。當然,我們在沒有得到的指導建議之下,千萬不要私自用藥。

    我們就是進行生活方式的調整,比如每天限制鹽分的攝入,戒菸戒酒,避免一些不良習慣等等。在平時的生活之中,我們應該多吃低脂蛋白、粗糧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而多運動一直都是我們所提倡的健康習慣,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鍛鍊30分鐘,這對維持和控制血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被診斷出脈壓增大,我們的醫生會為我們考慮總體治療方案,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過分擔心。而我們只要做的就是按照醫生的指導建議,一步一個腳印去認真執行就可以了。

    結束語: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控制血壓雖然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常關注自己的脈壓。這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脈壓增大,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採取措施,切勿以自己私自用藥。

  • 25 # 心血管黃醫生

    我們都知道,血壓分為高壓和低壓,也就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對應於心髒收縮和舒張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對於血壓的正常範圍,高壓和低壓都是有標準的,因為兩者一樣重要。而除了高壓和低壓的高低外,還有一個數值也是衡量血壓正常與否的重要指標,那就是脈壓,也就是高壓和低壓的差值。

    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多少才算正常,差值越大血管就越“硬”嗎?

    血壓的正常範圍是90/60-140/90mmHg之間,相應的高壓和低壓之間的差值(脈壓)範圍就是30-50mmHg,一般認為脈壓低於20mmHg就屬於脈壓降低,高於60mmHg就屬於脈壓增大。而無論是增大還是減低,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為什麼會減低?

    我們的心臟就好比一個水泵一樣,正常情況下,它會不停地跳動,透過有節律的收縮和舒張,維持全身血液的正常迴圈。而無論是心臟收縮還是舒張,血液流動都會對血管壁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此當心髒收縮時,動脈裡的壓力最高,即為高壓,也就是收縮壓,當左心室舒張時,動脈裡的壓力最低,產生的壓力即為低壓,也就是舒張壓。

    脈壓減低預示著舒張壓升高而收縮壓降低,或者是舒張壓升高的幅度大於收縮壓升高的幅度,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更多見於中青年人群,主要原因還是心臟病變。比如嚴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率>160次/分時,極易導致脈壓減低;嚴重的心包積液導致心包填塞;低血壓;肺動脈高壓,另外還有嚴重的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嚴重的心功能不全、重度心衰等心臟疾病,末梢迴圈衰竭、休克等都可能導致脈壓減低。

    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為什麼會增大?

    相比較而言,脈壓增大更為常見,而且更常見於老年人群。脈壓增大預示著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降低,或者是收縮壓升高的幅度大於舒張壓升高的幅度。而老年人高血壓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單純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不高,甚至還有降低的表現,這與脈壓增大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因為老年人的動脈硬化有關。

    這就回答了題目中的問題,脈壓增大確實與動脈硬化息息相關。而且在臨床中,脈壓大小是評估大動脈硬化程度的主要指標之一,還可反映血液迴圈情況。這是因為動脈硬化導致動脈彈性不足,這就使得心臟收縮時血管內壓力增大,收縮壓升高;而心臟舒張時,動脈回彈性不足,就會降低血管內的壓力,導致舒張壓降低,如此脈壓就會增大。

    當然,動脈硬化雖然是導致脈壓增大的常見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很多其他的疾病也會導致脈壓增大,比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急性心功能不全、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內膜炎等心臟疾病,還有甲亢、貧血等疾病,這些也會導致脈壓增大。所以,出現脈壓增大的現象,建議先查一下心臟。

    脈壓增大應該怎麼辦?

    發現脈壓異常,先要找到原因,在排除疾病因素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對於老年人來說,脈壓增大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是因為低壓太低容易誘發心臟缺血事件。但是,降壓藥的效果是不分高低壓的,也就是說它在降低高壓的同時,也會降低低壓,所以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這件事。在關注高壓達標的同時,也不能把低壓降得太低。要注意最好的降壓藥應該是長效平穩降壓的,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隨意加量,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量即可。

  • 26 # 波波醫生說健康

    什麼是高血壓和低血壓?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

    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即發生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適宜血壓水平應有不同。

    低血壓是指體迴圈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

    由於高血壓在臨床上常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而備受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也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有明確規定,但低血壓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

    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12/8 kPa(90/60mmHg)即為低血壓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高血壓的血壓標準呢?

    一、目前國內高血壓的診斷採用2005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標準:

    1.正常血壓的收縮壓(mmHg):<120

    2.正常血壓的舒張壓(mmHg):<80

    二、可以接受的範圍:

    1.收縮壓(mmHg):120~139

    2.舒張壓(mmHg):80~89

    三、高血壓的判斷標準:

    1.收縮壓(mmHg):≥140

    2.舒張壓(mmHg):≥90

    四、1級高血壓(輕度)

    1.收縮壓(mmHg):140~159

    2.舒張壓(mmHg):90~99

    五、2級高血壓(中度)

    1.收縮壓(mmHg):160~179

    2.舒張壓(mmHg):100~109

    六、3級高血壓(重度)

    1.收縮壓(mmHg):≥180

    2.舒張壓(mmHg):≥110

    因此,高壓與低壓之間的收縮壓差值<50,舒張壓差值<30,算做正常。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越大,血管就越“硬”嗎?

    血管硬化是指血管瀰漫性粥樣硬化、管腔狹窄及小血管閉塞致使腦部血供減少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當人年輕的時候,血管壁的彈性非常好,心臟不用費力就可以輕鬆將血射出,這個時候收縮壓就不會高。

    而當人年老時,動脈會逐漸硬化,這時心臟射血的阻力就會變大,心臟就需要更高的壓力才能保證機體血液供應,這時收縮壓就會升高。

    動脈硬化了,血管的回彈性變差,舒張壓可能會降低。這個時候表現的就是脈壓差增大。

    所以說,脈壓差值大的原因,就是說明動脈發生了硬化

    因此,並不是差值越大、血管越硬,而是血管越硬、差值越大!

    總的來說,血管硬化後,血管彈性降低,心臟收縮的時候,血管不能像有彈性時那麼好的舒張開,就會導致收縮壓也就是高壓升高。當心髒舒張的時候,硬化的血管,不會像彈性血管那樣很好的收縮,會導致血壓降低。高壓高,低壓低,那麼自然會出現壓差大,所以才會有這種說法:壓差大,血管硬化嚴重。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導致血管硬化的病因除了高血壓,還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

    此外,肥胖、吸菸、大量飲酒、內分泌紊亂、壓力大、精神刺激、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運動量不足以及年齡也與血管硬化有很大的關係。

    既然血管硬化與血壓高低關係密切,那麼該如何預防血管硬化?

    合理的飲食可防治動脈硬化,因為血脂升高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所以飲食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血脂。

    合理飲食原則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適當控制總熱量:可使體重保持在正常標準範圍。超重和肥胖者,應控制好每天的進食量,但控制飲食應逐漸進行,可結合運動療法,每月體重減輕0.5~l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較高的糖果、糕點應儘量少吃。

    2、少吃高膽固醇食物: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皮蛋等應儘量少吃,特別是血漿膽固醇升高者,更應嚴格控制,但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蛋黃雖然含膽醇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對動脈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適當食用,但每天不宜超過2個。

    3、少吃動物油(豬油):防治動脈硬化應多吃不飽和脂肪酸,要以植物油為主。因為動物油中主要為飽和脂肪酸,所以應儘量少吃,但也不能完全不吃動物油,否則會給全身帶來一些其他的不良影響,一般應使動物油和植物油的比例在1:3左右為宜。

    4、多食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多種維生素都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在飲食中可多吃些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豆類、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為穀類的胚芽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E等有益成分。

    5、多吃富含鉀、碘、鉻的食物:認為鉀鹽可保護心血管,而鈉鹽會增加心臟負擔,因此動脈硬化病人,食物不宜太鹹,同時要多食含鉀豐富的食物,如蘑菇、豆類(黃豆、綠豆、赤豆、蠶豆)、菠菜、紫菜、蓮子、莧菜等。碘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對防治動脈硬化有好處,所以,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魚、海參、海蝦、海帶、海菜等應多吃。經常食用含鉻較高的食物,如豆類、雞肉、貝類等,也有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

    6、少吃多餐、禁菸酒、常喝茶:進食次數多些有利於降低機體的低密度脂蛋白,在保證每天進食總量不變的情況,可安排一天4~5餐。此外由於菸酒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故動脈硬化患者應戒除菸酒。經常喝茶是可以預防血管硬化的,因為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酸,能減輕血清膽固醇濃度和膽固醇與磷脂的比值,有增加血管柔韌性、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能預防血管硬化。

    最後,祝你身體健康、遠離疾病!

    如果有更多問題,還請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 27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血壓的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稱為脈壓差,它與血管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來看看從身體結構上來說,導致血壓長高的三種機制。

    第一,血壓與心臟的關係

    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血液被泵入血管、再回流進心臟。當心率加快時,泵出血液的速度加快,留給心臟舒張時血液迴流的時間相對縮短,血液可能迴流不完全而滯留在血管中,血壓便會升高。

    第二,血壓與血液總量的關係

    全身的血管是一個封閉的迴圈系統,當全身血液總量增加時,封閉系統中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大,血糖便會升高。

    第三,血壓與血管的關係

    心臟泵出血液後對血管產生衝擊,血管便會擴張緩衝血流的壓力,當心髒舒張時血液迴流進心臟,血管中血液量減少所受的壓力降低,血管便會回縮排行“休整”。

    由此可知,當血管彈性下降也就是發生硬化時,一方面心臟泵出血液時擴張能力下降,不能有限減輕血流阻力,表現為收縮壓即高壓的升高;當血液向心髒迴流時,由於血管硬化彈性下降,不能及時回縮,但血液因迴流進了心臟對血管的壓力減小,就表現為了舒張壓的降低;綜合起來結果就出現高壓不斷長高而低壓卻在下降,脈壓差便增大了。

    所以當脈壓差增大時,確實與血管發生硬化密切相關,脈壓差越大預示著血管的彈性越差,發生硬化的程度越嚴重,這種情況更多發生於高血壓病程較長的人群中,老年人因為自身血管自然老化表現的也會比較明顯。

    也正因如此,血壓中的高壓對血管的損害最大,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控制好收縮壓是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所有高血壓人群控制血壓的重中之重,至少應控制在140mmHg以下,力爭控制在130mmHg以下。

  • 28 # 石佛山下小醫生

    高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也被有些人稱為高血壓,舒張壓被稱為低壓。高血壓和低壓之間的差值在醫學上叫做脈壓差,脈壓差正常值在40mmHg左右,大於60mmHg,叫做脈壓差升高,低於20mmHg叫做脈壓差降低。

    收縮壓和舒張壓?

    正常人的血液大概佔體重的7%-8%左右,如果一個成年人60公斤,那麼血液大概在4200-4800ml左右。所有的血液都在心臟、動脈、靜脈組成的迴圈系統中,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壓力叫做血壓。

    心臟收縮時,會向外周射血,血液首先來到主動脈,隨著心臟射血的進行,主動脈的壓力不斷升高,當壓力升高到最大的一點,被稱為收縮壓。心臟收縮之後會進入舒張期,在心臟的舒張期,主動脈由於是有彈性的,在反彈力的作用下,血液繼續流向其他地方,這樣一來,血液對主動脈的壓力是越來越小的,壓力最小的那一點,被稱作舒張壓為什麼說脈壓差越大,血管硬化就越嚴重呢?

    脈壓差是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差值,差值越大,說明主動脈硬化嚴重。如何理解呢?還是需要從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定義來理解。

    舉個例子來說明:

    我們把主動脈分別想象成皮球氣球,按照常理,氣球的彈性比皮球要好。如果相同的血液進入主動脈,那麼彈性差的皮球擴張幅度就比較小,收縮壓就比較高;相反氣球彈性好,擴張幅度大,收縮壓就比較小。因此,血管彈性差,收縮壓自然就高,脈壓差也就大;相反血管彈性好,收縮壓小,脈壓差也小。

    這與現實中的情況也是相符的,老年人通常血管彈性不好,容易出現收縮壓高,舒張壓較低脈壓差高的情況;而年輕人,血管彈性好,收縮壓就低,再加上年輕高血壓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比較大,這就導致舒張壓比較高,脈壓差降低的情況。

    不管是收縮壓高還是舒張壓高,對人體都是有危害的。總的來說,收縮壓高危害更大一些。年輕高血壓患者,通常舒張壓會比較高,這種情況在55歲以後會逐漸得到緩解。

    脈壓差大,不僅僅就是血管硬化?血管硬化會出現脈壓差增大,但是脈壓差增大,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嚴重貧血、風溼性心臟病等等。主動脈瓣是心臟和主動脈之間的一個門戶,可以想象成一扇門。當心髒射血完成後,這扇門會關閉,不讓血液迴流到心臟。但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話,心臟射完血,一部分血液會會迴流到心臟,這樣一來,舒張壓就會降低,那麼脈壓差也就升高了。總結:脈壓差正常值在40mmHg左右,脈壓差過高,提示血管硬化比較嚴重,通常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脈壓差過高是有危害的,比如老年高血壓患者,脈壓差很高,那麼使用降壓藥的時候就比較矛盾了。如果降壓藥用的猛了,收縮壓是降到正常了,但是舒張壓就坑降得太低,這樣不利於心臟自身的血液灌注;同理,如果為了保持一定的舒張壓,那麼收縮壓就可能無法降到滿意的程度。

    我是堅持醫學科普的陳大夫,對我回答滿意的請給我點贊和關注,你的支援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 29 # 朱蕭俊說健康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如果單純從高血壓的定義來看,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作出的規定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有3次不在同一天內的診室血壓值,均高於正常,即診室收縮壓≥140mmHg(即高壓)和/或舒張壓≥90mmHg(即低壓),即可確診為高血壓。

    但是,除此以外,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資料,在臨床上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反應了我們機體的一些病理改變。

    那麼,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多少才算正常?差值越大,血管就越硬嗎?分述如下,僅供參考

    正常的脈搏差是多少?

    高壓與低壓的差值,在臨床上被稱為脈搏差,所謂的脈搏差是指我們血管中血流的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值。

    臨床通常規定:正常值脈搏差約為40毫米汞柱;若大於 60 mmHg ,一般稱為脈壓增大,而小於 20 mmHg 時,一般稱為脈壓減小。

    脈搏差是怎麼形成的?

    那麼,這個脈搏差是怎麼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最能夠影響到收縮壓的因素,即我們心臟的每搏輸出量。

    當我們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增加時,心臟泵出的血量會增大,收縮壓就會升高,如果舒張壓變化正常,那麼,結果脈壓差就加大了。

    反之,當我們心臟的每搏輸出量減少時,心臟的泵血量會減少,收縮壓就降低,如果舒張壓變化正常,那麼,脈壓差就減小了。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最能夠影響到舒張壓的因素,即我們心臟跳動時的心率。

    當我們心臟的心率減慢時,心臟在舒張期射血的時間會延長,這樣舒張末期動脈中的殘餘血量就會少,因此舒張壓就降低了,即使收縮壓變化正常,那麼也會使得脈壓差加大了;

    相反,當我們心臟的心率加快時,舒張壓就會升高,即使收縮壓變化正常,那麼,也會使得脈壓差減少了。

    脈搏差增大,說明血管變硬了嗎?

    臨床將收縮壓高於140mm Hg,但舒張壓正常(即低於90 mmHg),劃分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這說明脈搏差增大,反映出我們身體機能的病理改變。

    從目前臨床研究來看,導致脈搏差過大的病理改變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嚴重貧血,風溼性心臟病,梅毒性心臟病等等。

    由此可見,血管硬化是脈搏差增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原因。

    脈搏差減小,是否血管越健康嗎?

    那麼,脈搏差減小是否就說明血管越健康呢?顯然不是!

    臨床將收縮壓正常(低於140 mmHg),但舒張壓高於90 mmHg,劃分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這說明脈搏差減小,同樣也反映出我們身體機能的病理改變。

    從目前臨床研究來看,導致脈搏差過小的病理改變有:心包大量積液,縮窄性心包炎,嚴重的二尖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

    所以,脈搏差減小,也是機體疾病的表現。

    發現脈搏差異常該怎麼辦?

    最後,如果發現自己的脈搏差異常,我們該怎麼辦呢?四個字:“及時就醫!”應當及時就醫,查明原因,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如果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就需要積極的手術治療,如主動脈關閉不全的心臟手術等等。

    如果不是器質性疾病導致的 ,如由體質性血壓降低造成的,那麼,就需要針對體質性低血壓進行治療等等。

    總結:正常值脈搏差約為40毫米汞柱;若大於 60 mmHg ,一般稱為脈壓增大,而小於 20 mmHg 時,一般稱為脈壓減小。血管硬化是導致脈搏差增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的原因。

    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線上直播教學有沒有好的平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