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襄邑王氏
-
2 # 閫外男
我認為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確實是每一句近白話,似隨口而出,但算不上詞中上品,要算,也只能是明詞的上品。為什麼這麼講,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1.這首詞為什麼出名
①作者楊慎就是個大名人,粉絲相當多。
楊老哥作為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狀元,爹是大名鼎鼎的首輔楊廷和,可以說是一流人才加高幹子弟。老哥還是懟過兩任皇帝。第二次那是相當出名。明朝“大禮議”紛爭中,楊慎作為父親楊廷和告退後的領頭羊,先是糾結一幫人幹出了“左順門事件”,把嘉靖皇帝的新寵桂萼同志給海扁了一頓,然後又糾結二百多人,用一句“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帶著這幫官員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抗議嘉靖皇帝的所做所為。結果吃了兩次廷杖,被打了個半死以後發配到雲南保山縣一帶。流放發配以後,老哥也沒閒著,此後三十年裡遊歷於四川和雲南,專心搞學術研究,也因此被《明史》寫道:“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楊)慎第一”。《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廿一史彈詞》)正是在這個時期所作。這樣子的人,底子厚能力強事蹟牛,自然是圈粉無數啊,寫出來的東西首先就有了光環效應。
②因為楊慎老哥是個名人,這首詞跟《三國演義》很搭,在清初被毛宗崗父子修改《三國演義》(修改的同時摘錄了很多詩詞)時,放在了開篇,這下好了,大熱點又帶了一波,直接出名了,不知道楊慎的但肯定知道《三國演義》啊。
2.為啥好多人感覺這首詞似隨口而出。①首先前面講了楊慎是明朝最博學的才子,對文、詞、賦、散曲、雜劇、彈詞,都有涉獵。壞就壞在他會的太多,而且好聽個曲,所以寫的詞,風格跟曲一樣,何況《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本身就是《二十一史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彈詞是一種傳統曲藝,是有別於詩詞的“俗文學”。是流行於中國南方的用琵琶、三絃伴奏的說唱文學形式。簡單說就是說唱,自然朗朗上口。
《二十一史彈詞》其他的開場詞也基本一個風格一個意思。舉幾個例子:
廿一史彈詞第二段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喚聲。誰弱誰強多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裡聽。
廿一史彈詞第四段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這麼一看,詞風都一個樣,一個型別的懷古說今。
②這首詞裡有很多都是從前人詩句中化用而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非成敗轉頭空。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白髮漁樵江渚上。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而且這麼對比一看,楊慎寫的跟前人所做的,不論是遣詞上還是意境上都不如。等於說把前人所說的用自己的話又說了一遍。
3.這首詞為啥好多人認為是上品?我說說個人的看法。
①第一個原因前面已經提到了,這首詞自帶光環效應。
②因為這首詞寫於明朝。為什麼這麼講?明詞那是公認的比不了兩宋金元,還比不了清詞。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詞至於明,而詞亡矣。
矮子裡面拔將軍,跟別的明詞一比,這首確實算好一點的了,也因此被好多人認為是明詞之首。
先來整體看看這首詞。開篇先言他物起興,然後以實入虛,用“浪花”一詞引出英雄令人矚目但也不過歷史間一瞬,隨後感嘆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就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最後以新的意象,續上前意,進一步突出事物永恆,人生不過爾爾的意境,並引出新的精神層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後面幾句都是這麼順下來。全詞的遣詞用句亮點就是在一個“慣”字上,沁出了滄桑沉痛的感覺。其他的句句化用,有點陳詞濫調的意思。意境上逃不出有我之境,又想寫出無我之境,難免又落了俗套。當然這不能說是楊慎水平不行,因為明詞水平就這樣,他還遠在平均線之上。
所以這首詞在明朝的話,確實是能算詞中上品。放在現在?當成歌唱挺好的。
-
3 # 物華清語
該詞確為上品,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主題闊大,立意高遠
作者將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一永恆的哲學命題,放在宏大的歷史場景中進行探討:古今英雄、是非成敗、漁樵笑談,到底孰悲孰喜,究竟何去何從?
二、選景典型,景情相應
作者圍繞主題,選取長江東逝、夕陽青山、白髮漁樵、秋月春風等熟知景物,構織出動靜結合、虛實交錯、縱橫時空的意象畫面,又簡潔凝練秩序井然,使讀者猶如親見親想親感,激發起強烈共鳴和深深思索。
三、舉重若輕,功力超然
作者全篇不著一生詞冷字,看似平白如話,實則字字千鈞,句句情感充沛,能言人想言而不可言,道人想道而不能道。佈局謀篇,匠心獨運,讀來理出自然。非功力絕厚者不能為也。
-
4 # 水闊lqw
傳統詩詞都是白話,而只有文言文不是。有些詩詞,之所以會覺得難懂,是因為古人的生活事物各方面我們未必見到過,也未必瞭解,就像農村幾十年前的一些生活生產事物現在有些農村小孩都未必都熟知。再有典故我們不熟,還有有些藝術化的處理我們也有不熟悉的,而這一切都會導致我們會認為古詩詞不是大白話
-
5 # 守初心存稚氣
感覺郎朗上口,一讀起來就像身臨其境身,又不拗口簡潔易懂就是好詞……比如床前明月光,又或清明時節雨紛紛等……
-
6 # 文清之風
“黃絹幼婦,外孫齏(ji)臼”,絕妙好辭,不一定非要文縐縐的!古代很多流傳千古的名詩、名詞,往往都是朗朗上口、自然流暢的句子!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道至簡,大美天成”都是這個道理。
再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樣的風格。楊慎的這首臨江仙雖然是大白話,但是開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氣勢磅礴,把千古興亡盛衰事以及英雄人物的不世功業,都看成過眼雲煙,付笑談中,其氣魄、其灑脫、其達觀,都讓人望其項背!
楊慎,憑此詞,足以名垂千古!
-
7 # 御風1024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越是簡單的詩句越能打動人,在於越能讓更多的人產生共鳴。
引經據典、曲高和寡,只是小眾的享受
-
8 # 數字使用者19730209
能用大白話寫出意境高遠的佳作,更顯功力非凡,比如白居易的詞,不識字的人都能聽得懂,再比如李煜早期的作品用詞華麗,當俘虜後文風一變,寫出來的全是大白話,哪一類水準高?
-
9 # 風之彼岸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作者楊慎用幾近白話的語言,詮釋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作者用滾滾長江東逝水,感嘆人生的起起落落,成敗與得失,榮辱和悲歡,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切盡付之於流水。
一首好的詩詞,不在於詞藻修飾的華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能夠直指人生,打動人心,才能千古永流傳。
我對好詩詞的理解,任何一首詩詞只要能觸動你,讓你感覺有意境之美,能情不自禁的說好,就是一首好詩詞。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些名言詩句都是經典的“大白話”。
歸根結底,文字和格律只不過是詩詞的表達工具,真情實感才是一首詩詞的靈魂。唐代詩人劉禹錫說“心之精微,發而為文;文之神妙。詠而為詩”,如果一篇文章是米做的飯,詩詞就是米釀成的酒,好酒永遠都是醇香醉人,讓人難忘。
-
10 # 鰟鮍897
詩詞之美,能做到明白如話,卻又意境悠遠,引人深思和喜愛,這是最最難的。
許多人,把詩詞當作一種需要很高門檻的東西,要求對歷史典故必須熟悉才能去欣賞詩詞。
比如一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要知道藍橋上追求妻子的古代傳說,才能理解詞意,這就走彎路了。這個典故在古代大家比較熟悉,只是到了現代,瞭解的人少了,才開始覺得詩詞難懂,其實在當時,是很容易理解的東西。
與這種典故相反的,就是經歷幾百年,讀起來依然毫無障礙的那些詩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誰讀了都知道,一句話寫盡詠月。無可奈何花落去,人生常恨水長東,一點解釋都不需要。
同樣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種大徹大悟看盡紅塵的豁達,誰都有這樣感慨人生的時候,所以這首詞引起人的共鳴,是古今相通的。
-
11 # 落日孤鴻
詩莊,詞媚,曲俗,這是整體上對三者的概括。詩高雅,曲通俗,而詞則介於兩者之間,“近雅而不脫俗”。
詩詞曲的風格當然沒有標準來嚴格區分,但我們可以舉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詩;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詞;手舉著踐行杯,眼擱著離別淚。——是曲。三者的區別行家一看就懂,而初學者要仔細品。
而單從詞的語言風格上分,大體上有兩種,即“清詞”和“麗句”。這個也不是太好區分,因為不可能去定個具體標準。要說個大概都要長篇大論。還是舉例容易懂:蘇軾、幸棄疾、李清照、柳永用的是清詞。宴殊、宴幾道父子和中主李璟是麗句。而後主李煜比較有意思,我們熟悉的他的傳世之作基本上是亡國後所作,是清詞。而亡國前則多麗句。
清詞和麗句只是風格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回頭再看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毫無疑問是清詞,本來在兩宋清詞就是偏口語化的。而詞到了明代,經過元曲的薰染,詞更接近白話太正常了。
-
12 # 吞吞怪
我喝了酒以後
並不記得楊慎是誰
但是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解釋了
歷史並不一定是書上的樣子
也不是他人口中的樣子
認定道義和正氣
只做心中的自己
酒醉後論者
皆是人心所向
-
13 # 古梁古城
我感覺這詞挺好的,嘉靖皇帝恨死了楊慎,死都不願意讓楊慎回京城,一直在雲南等地,也是少年就名滿天下的才子,胸中學識都白費了,楊慎寫這詞的時候已經年紀大了,估計也是回首這輩子,年輕時的義氣,都是一場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啊,真心覺得好[呲牙][呲牙]
-
14 # 向東觀
因為他的立腳點很接地氣。前兩句頗有東坡《赤壁懷古》的氣勢,但從第三句開始,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還有一些文人的千古幽嘆,感慨物是人非,滄桑鉅變。“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以看出楊慎這首詞的上片多化用東坡的意境。
接地氣的在下片,楊慎不再跟著東坡的思路走下去了。而是極力塑造一個具有生活智慧還能洞悉歷史、宇宙、蒼生的普通人形象—江邊的白髮漁樵。有人說那白髮漁樵有楊慎的影子,其實又何止楊慎,但凡一個自命不凡卻又現實蹭蹬的凡夫俗子,都可以和詞中的白髮漁樵產生巨大的共鳴。因為誰都可以看歷史、說歷史,正如“慣看秋月春風”,正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過他們或者說是我們,只能看只能說,不能站上歷史的舞臺,去演繹去創造一段風雲變幻。遺憾的是,我們當中很多人不願面對這個事實,而非要裝扮成世外高人或似東坡那般曠達的智者,正如楊慎塑造的這麼一個“白髮漁樵”的人物形象。
很多人都這樣說著轟轟烈烈的“大江東去”,再把吞進肚子裡的苦水“都付笑談中”。
-
15 # 樓鬱
這人有幾個像楊這樣,爹權傾一世還全身而退,自己才高八斗才華橫溢,然後一生曲折離奇,但是又不是窮困潦倒。前有曹植,晏幾道,可惜結局不太好。作者首先牛,然後寫出這個詞,這個詞配上作者的生平理解。
就跟嘆亡國,看李煜寫得最好。其他人都沒有這個味道,零丁洋裡嘆零丁,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他人寫得當然很好啊,但是視角不一樣。
看這首詞,這個意境,人生起伏都付笑談中。別人寫,一個是寫不出來,一個是有強行提升逼格的嫌疑。只有真的曾經到過這種人生巔峰的人寫出來,你才覺得,哦,對味。可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
16 # 祁門小謝
先看詞。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出自楊慎《廿一史彈詞》,而且是描述秦漢時期的。所謂彈詞,說白了,就是一種說唱藝術。你想想,既然是說唱,所以是以聽的形式演繹的,最好是人能夠聽得準確無誤,搞一些生僻字,同音詞,誰能保證不聽岔劈了?所以彈詞的藝術形式,使得這首臨江仙非常近白話。
在當下,我們並沒有將這首詞放在彈詞的範圍內,而將它歸類於詩詞,在詩詞層面來看,那種白話之感又放大了。
以俚語口語入詞者也有,比如柳永。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然而柳永的詞勝在婉約嫵媚,如江南女子噥噥細語,大有意趣。
所以如楊慎臨江仙這類的語氣,就成了街頭酒樓說書人摺扇一響的張口就來。肚子裡有點墨水的還有點看不上這個,覺得人家俗。
按著我說,你要能俗出楊升庵這個水平,我就給你跪了。還有人大言不慚的叭叭叭這首詞出名是名人效應,包括毛宗崗用三國演義推廣,本來不是上品云云,你去讀讀楊升庵的詩詞著作再來說話。
去年我才看完《詞品》和《升庵詩話》,我還整理過一篇楊慎推薦的詩句,我就特別想不通,哪來的一撮人有事沒事黑我戍仙大佬。
說回這首詞。
雖然通俗,雖然白話,但這首詞毫無異義是詞中上品。
詞是拿來唱的,是一種音樂文學。所以它會有比詩更強烈的音韻節奏美。同一個詞牌的詞作,它的音韻節奏也不一定能滿足美感。可以對比一首:
臨江仙·探梅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帶溪雲。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我表示一下,我很喜歡稼軒大爺,這首詞我也是隨便挑出來的,只是和滾滾長江做個對比。你可以朗讀感覺韻律節奏,然後你會發現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韻律節奏非常舒服,但稼軒大爺這首不是那麼順暢。
這就是第一個很直觀的原因,它在韻律節奏上做得很完美。這種韻律節奏美會使得作品朗朗上口,容易記頌。從而廣為流傳。
第二是這首詞的畫面感很強,而且全是動態的。一張圖片和一張動圖,甚至可以說一張照片和一段影片,你所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完全不同。滾滾長江的流動,浪花的翻湧。夕陽漸漸落入青山……秋月,春風,酒和笑談,已經把你的感官全都帶動了,被帶動,就會產生體驗感,這個感覺不是二維能給你的。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這首詞的境界。懷古作品一向有大境界,比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歷史給人什麼感覺?滄桑感,無限感,那種滄海一粟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好形容,就好像是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感覺,那些人物事件從酒杯中湧出又被你吞嚥而下。這個境界每個人都會有,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能把它描述出來。能把你心底的感覺描述出來的,一定是絕妙之人,能描述出來還描述地那麼美的,是絕妙之詞。
楊升庵做到了,這首臨江仙也做到了。
所以這首詞是詞中上品,不輸宋詞。
臨睡前忽然看到這個問題,看了些回答,就愣是忍著睏意碼字了,如果寫了錯誤請指正。
————丸————
-
17 # 中園丁
不僅僅是楊慎的這首詞是這樣,優秀的文學作品,基本上具有這種特點:看似隨口而出,卻是文中精品。
且看: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蘇軾的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陸游的詩《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等等。
還有現代文,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開頭“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者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楊絳先生的《老王》“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閒話。”等等,看到沒,不再舉例子了,無論是古詩詞,還是現代文,好多名篇經典都有這樣特點,看似隨口而出,實則文中精品。
為什麼是這樣呢?一 易於流傳 只有隨口而出的精品,才可以做到口耳相傳,婦孺皆知,廣為人知。那種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作品,只有專業人士可看能懂,普通大眾是望而卻步,或者是望也難得望。二 樸素最美 俗話說:好吃不過家常飯,好看不過素打扮。 莊子曰:“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人性的底色是樸素,樸素的根底在於坦蕩真誠,文學作品有一種藝術魅力就是樸素美,樸素美就是脫口而出,自然真誠。
-
18 # 2020咫尺天涯
高深莫測,晦澀難懂就是佳作?當然不是!
現在有作品寫的雲裡霧裡,讓人摸不著頭腦。可是,我讀過的很多很好的詩詞,比當時代的文章更簡單明瞭,更通俗易懂!
藝術作品給誰看?肯定不是專給藝術家看,藝術家難道就不喜歡樸實無華,真情自然的作品?尤其是眼球經濟的今天,詩詞藝術更應該接地氣,真實於生活,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反對虛,假,空。尊尚真,善,美,樸實無華才是王道!
-
19 # 王祖蔭1
其實至遲從元代開始,白話已進入文學作品,這由元曲可見。元曲衍生雜劇,在舞臺上演唱給市眾聽,肯定要口語化。至遲明代章回小說開始盛行,這本是茶館酒肆說書用的(文革前還有),講一次稱為一″回″,即書上一章。表演者一上臺坐定,拍驚堂木,″啪″的一聲,然後"話說,,,″,講完一"回″,以″且聽下回分解″結束。不講口語能行嗎?所以說白話登場是文化普及的需要,是一種時代進步。也是明代資本主義性質的商業手工業開始萌生所誘發的文化普及運動。
-
20 # 己悲物囍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首詞是在《三國演義》,我也一樣,不過第一次看三國演義是還在讀初中,那時我只想快速瞭解三國裡面的內容,看這首詞時也是一掃而過,所以也沒什麼印象。直到上次看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看到這首詞,一看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反覆讀了幾遍,就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思,書再也讀不下去了。。。
楊慎的大名相信大家都有耳聞,貴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連主編《永樂大典》的解縉都要排在他之後。在”大禮議“之前的楊慎的人生像是開了掛了一樣,出身名門,作為當時德高望重權臣楊廷和之子,楊慎一出生就不同凡響,跟他老爸年少時一樣被譽為少年神童,十二歲就能作出“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這樣的詩句,24歲中狀元。一般來說有個掌權的老爸,自己如果中了狀元會被別人議論暗箱操作之類,但楊慎當年中了狀元,大家都不敢有異議,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說就是,他不中狀元才不正常,可見才情之高!如果現在要找一個跟他一樣有才華和背景的人,估計只有李家坡的Li ShenWu可以與之一比了。
楊慎年輕的時候應該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否則他就不會因為朱厚照不作為奮而辭職了。但就在他快迎來事業巔峰的時候因“大禮議”之爭落敗,慘遭嘉靖帝封殺,被髮配至滇南也就是雲南,要知道當時雲南可不像我們現在天天鬧著想去旅遊的雲南,那時候的雲南還是蠻荒之地,而且很多地方還是瘴氣環繞,在《大明王朝1566》裡面嚴世蕃就吐槽過因為瘴氣問題從雲南運不出木材,36歲的楊慎就被髮配到這樣的地方呆完他下一個36歲,直到死也沒能翻身。而且在明朝如果在仕途上被封殺了,基本上人也就被廢了,不像現在不從仕還可以在別的領域成為馬雲、馬化騰或者劉德華。說了這麼多,不是想跟大家普及一下歷史知識,楊慎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華同時也是個很有抱負的人,沒抱負的人做不出率領百官與皇帝爭權這樣的事來,雖然古往今來,浪花淘盡了不少英雄,但楊慎他自己不會覺得他自己是其中的一個。
誰小的時候沒有一個夢想,我雖然沒有楊慎的才華但也曾想自己會活得不一樣,幻想著自己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刷出一點點存在感。特別是那時我參加過數學奧林匹克大賽拿到全鎮第一,比第二名還多30分,這種感覺就更強了。(別笑,小地方出來的人是會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但後來高考失手,大學去了一個普通的二本,讀大學的時候仍不死心,我想蓋茨和喬布斯老爺子都是大學撤學創業成功的,我想我也可以在大學開始我的事業,於是拼了命地去做各種兼職,尋找機會,那怕各種掛科也在所不惜。我想當時要是真找到合適的“機會”我就真的撤學了。畢業後加入一家公司做了不到兩年在眼看著可以升為主管的時候毅然決定出來創業,就是為了心中那點夢想。
接著便迎來了痛苦的三年,我拼命工作,一度工作半年沒有休息過一天,可公司還是半死不活的,每天睡醒就開始發愁,愁著發不出工資、愁著專案的進展、愁著公司能否活過明天。就這樣每天過得都非常壓抑,甚至一度失眠、患上輕度抑鬱症,常常睡到半夜一個人坐在大廳發呆,心裡想哭但卻哭不出來,那時便開始意識到我註定成不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了。意識到這點我無比的失望,以前很怕死,因為死了便完成不了自己的夢想了,但現在不怕了,反正這世界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也不少什麼。我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死了又有什麼可以婉惜的呢?
真正努力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卻沒辦法得到時,人會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怎麼拍都彈不起來的。三年前我急不可耐地想要出來創業,任原公司和家人怎麼勸都勸不住,一刻都等不了,感覺錯過一秒就會錯失整個世界。三年後,我從自己創立的公司出來,心如死灰,時間對我來說不再重要,任世界風起雲湧,我的內心平靜如水,什麼也吸引不了我的興趣。就像人民的名義的孫連城一樣,無所謂了,工作上開始得過且過,每天不是玩玩花花草草就是看看電影,看看綜藝,成了慣看秋月春風了。但心有執念,秋月春風又能看多久呢?
不少人認為楊慎所說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表達了他的闊達之情,這樣說的人一定是沒讀懂原文,也不瞭解楊慎,他要是真闊達了,他就不會在臨死之前還會作出: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故園先隴痴兒女,泉下傷心也淚流這樣的詞了。王陽明才算是真闊達了,所以在彌留之際別人問他可有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才是真正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人生態度。事實上楊慎的心結一直都沒有解也不可能解, 我覺得真想要一樣東西是絕不會因為得到另外一樣替代品而感到滿足的,真喜歡喝小米粥,不會因為給了大米粥或者是蕃薯粥就能打發的。
就像霸王別姬裡面程蝶衣所說的,說好了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少一天 少一個時辰 少一分 少一秒都不算一輩子。真要理解了他,你就知道為什麼他最後要自殺了,我為執念而生,你卻叫我放下執念?
你問我這首詞為什麼好
回覆列表
詩詞的境界問題
詩詞最初境界就是空有詞藻,卻無甚感情,所以缺乏與讀者的情感溝通。
再一境界,有華麗詞藻,也有些許感情。
最高境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內心情感,並能與讀者產生深層次情感共鳴。比如李白,白居易,辛棄疾等詩詞
楊這首詞讓讀者能產生強烈共鳴,感受到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之感,絕對算一佳作![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