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空山新雨後19012193

    想當孫皇帝,無耐比大遼皇帝大了幾歲,當不成了。只好委屈在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大遼作為投名狀後,認小他幾歲的大遼皇帝當父親,成為了兒皇帝。當孫皇帝的願望實現不了了。該割讓直接讓後來的宋王朝失去了北方長城的屏障,把首都開封完全暴露在北方強敵面前,也間接釀成了後來金攻宋的靖康之恥。

  • 2 # 使用者4357250780783李

    石敬瑭是五代時後晉的建立者,原為後唐將領,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936年背叛後唐,以向契丹皇帝耶律徳光稱兒皇帝以及割讓幽雲十六洲為代價,聯合契丹兵滅了後唐,登上了皇位,從此中國陷入內亂,直到宋朝滅亡都無法收復失地。

  • 3 # 勇往值錢

    石敬瑭是五代十國中後晉的建立者,是後唐第二個皇帝李嗣源的女婿,喜讀兵書,是帶兵打仗的將領,後唐到了第三個皇帝李從珂時,石敬瑭造反了,想要當皇帝,可手下兵力有限,如何推翻後唐呢,自己當上皇帝呢,經過一番考慮,他決定向契丹借兵,為了達到借兵推翻後唐的目的,石敬瑭便向契丹承諾,如果能借來兵推翻後唐,願以燕雲十六州相贈,並且給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當兒子,史稱兒皇帝。契丹統治者一看這買賣做的過兒,於是就幫助石敬瑭出兵推翻後唐,這就是出賣國家利益的兒皇帝。

  • 4 # 步鳴

    唐明宗病死後其子李從厚即位,即唐愍帝。愍帝素與明宗養子李從珂有矛盾。公元934年發生兵變,將士們殺了愍帝,擁戴李從珂做了後唐皇帝,稱唐末帝。

      石敬瑭是唐明宗李思源的女婿,也就是李從厚和李從珂的姐夫,李從珂即位後一直對石敬瑭心有餘悸,兩人互相猜疑。公元936年,石敬瑭據晉陽反叛。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進攻晉陽。石敬瑭抵擋不住,就向契丹人求救,並向契丹國主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耶律德光為父,答應在打退唐軍之後,將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耶律德光早就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的優厚條件,立刻出動5萬精銳騎兵援救晉陽。唐軍腹背受敵,被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10歲的耶律德光稱作父親。耶律德光正式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

      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援下,帶兵南下攻下洛陽。唐末帝在宮裡放起一把火,舉家老少投火自殺,後唐滅亡。石敬瑭在汴京正式做了中原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他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每向契丹上奏章時,把契丹國主稱作“父皇帝”,自己稱“兒皇帝”。其實按輩分來講石敬瑭並不吃虧,因為他是李思源的女婿,李思源是李克用的養子,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機是拜把子的兄弟。而耶律德光是阿保機的兒子。因此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也是名義上的叔侄。

  • 5 # 枕籍阿杜

    為了自保能當皇帝給耶律得光當兒子,自稱兒國,拜乾爹的人多了,為什麼他的名聲如此大,原因有三,1他當了皇帝,歷史幾乎沒有為了當皇帝拜乾爹的事,有也是主少國疑的時候,他一個幾十歲的老頭子給小他十幾歲的耶律德光當兒子,簡直太不要臉了,並且耶律德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族,簡直亙古未有,2因為他辦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割讓幽雲16州使北方失去屏障,這是從秦始皇統一之後,從來沒有過,也沒有人敢這麼幹,從他以後也沒有人敢這麼幹,使中原文明失去北方屏障,完全暴露在契丹的鐵騎之下,並且失去了很久很久直到元末,被徐達和常遇春給奪回來!3從此之後數百年,每一次外族南侵,燒殺搶掠,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平民老百姓都會把賬算在他身上一筆,有的人甚至認為宋朝滅亡都和他有直接原因,可想人們對他的恨有多大。

  • 6 # 鬼谷子智囊團

    誠邀。石敬瑭真可謂是標準的“千古罪人”。

    一,算起來,石敬瑭也是唐末的老人了,娶了李嗣源的女兒,標準的駙馬爺。而後又參與了李克用,李存勖的“梁晉爭霸”,後來被封為“趙國公”。

    但是,後唐皇帝不信任他,而石敬瑭也不甘心一輩子當打工仔。於是,這位沙陀族的胡人動起了小心思。

    他在等機會:等李嗣源死。

    二,老天爺很給石敬瑭面子,公元933年,李老闆還真嗝屁了。接下來繼位的李從厚根本搞不定局勢,於是石敬瑭不負眾望的除掉了大舅哥李從厚。投靠了李從珂,但是人家新老闆並不信任石敬瑭。甚至,把石敬瑭當成最大的威脅。

    要不是媳婦求情,石敬瑭也就跟著老丈人去另一個世界了,如果這樣也是極好的。

    可是,石敬瑭沒死,而且把石敬瑭調離河東,此舉無疑是放虎歸山。

    三,於是接下來的故事就簡單了,石敬瑭韜光養晦,臥薪嚐膽終於跟老闆李從珂反目了。可是,自己依然打不過李從珂,怎麼辦呢?

    自然是尋找外援,是啊,他想起了契丹人,於是向耶律德光求救,幹了一件臭名千古的事情:割讓燕雲十六州,並認賊作父自稱兒皇帝。

    這件事給歷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此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天然防護,使得中原地區洞門大開。北方蠻族進入中原如無人之境。整個宋代也沒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才回收。而此時已經是公元1368年。

    所以,石敬瑭是整個華夏文明的千古罪人。

  • 7 # 逸兔ing

    石敬瑭,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本是沙陀人,從小就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法書,而且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當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後唐末帝李從珂即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石敬瑭起兵造反,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石敬瑭會遺臭萬年,主要與他造反並稱帝這件事的過程有關,當時他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己之私,實現自己打敗後唐的軍事目的,向契丹借兵滅後唐。石敬瑭為了讓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攻打後唐,他不惜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並且向契丹稱臣,甚至認比自己年輕的耶律德光為父!當時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只有34歲,如此厚顏無恥的皇帝,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連他的軍事盟友劉知遠也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石敬瑭雖然在契丹的相助下,很快取得了後唐的江山,建立了後晉,自己當上了皇帝。然而,他這個皇帝卻當的並不舒坦,他不僅要稱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甚至連遼國貴族,只要石敬瑭的禮數稍有不周,人家就能大發雷霆,他還得彎腰低頭去賠禮道歉。

    而石敬瑭卻是典型的“家裡狠”,他在契丹人面前點頭哈腰的,在自己國內卻霸道的很。在石敬瑭稱帝之前,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治理地方政務,都很節儉。等他做了皇帝之後,就開始大肆斂財,大造宮室,極盡奢侈,同時他還把搜刮來的財寶拿去孝敬他的遼國主子。建國之初,首都定在洛陽,後來石敬瑭嫌其破舊,就遷都汴州,將汴州升為東京開封府。

    北宋史學家薛居正在《舊五代史》裡說,石敬瑭是太原人,而且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漢朝衰亡,關中京城動亂,其子孫後代流浪漂泊西部邊遠地區,定居甘州。若他真是石門之後,那他這番作為,豈不是有辱祖宗?而他自幼崇拜的李牧與周亞夫,難道不以此為恥嗎?

    當年李嗣源對他很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還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他為自己的心腹愛將。後來在和後梁大將劉鄩對陣交戰時,李存勖被劉鄩襲擊,是石敬瑭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住了後梁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那時的石敬瑭身上,驍勇善戰,你很難想象,他會成為日後的兒皇帝。

    千百年來,石敬瑭這個名字一直被釘在恥辱柱上,他在屈辱中當了七年的兒皇帝,面對國內的不斷叛亂,權臣劉知遠的威脅,外加遼國不斷施加的壓力,終於在憂鬱之下,一病不起,結束了他短暫的皇帝生活。而他曾將燕雲十六州拱手獻給契丹人,使中原門戶大開,失去了北方屏障,令整個中原無險可守,造成中原百姓隨時都會面臨遊牧騎兵南侵的這一後果,無論如何,他都會招來後世史書的唾罵,遺臭萬年!正如薛居正所言: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飲鴆漿而止渴,終取喪亡。

  • 8 # 熱血方圓

    石敬瑭這個人有一身的好武藝,也讀過不少兵書。他父親還曾是李存勖手下的一員 大將,所以他很受李存勖的賞識,而且在朝廷當上了大官。李從珂和石敬瑭原來都是唐朝的大將,但是關係一直不是很好。

    當李存勖死後,李從珂當上了後唐的皇帝,就把石敬瑭調到山東去做官。石敬瑭不服 氣,想以武力對抗朝廷,李從珂立即派兵將他包圍。 石敬瑭一面迎戰,一面派人向北方的契丹國國王耶律德光求援。

    耶律德光本來就想進人中原發展勢力,一看這是個好機會,就出兵幫助石敬瑭,打退 了後唐的軍隊。石敬瑭得救以後,帶領部下將領出城來拜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拉著石敬瑭的手,跟他敘起父子故情誼來了。雖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還大11歲,但他卻裝得特 別孝順的樣子,處處討好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考慮了好幾天後,對石敬瑭說:“憑你的相貌和氣量,足夠做皇帝了,我要立你為天子。”於是石敬瑭被立為“大晉皇帝”。耶律德光又 說:“是我把你立為皇帝的,從今我把你看做兒子,你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我。

    我們之間就是父子關係了!”石敬瑭高興得不得了,便決定把雁門關以北的幽州、薊州等16個州白白地送給契丹 國,而且每年還贈送大量的布匹、絲綢、錢財。 石敬瑭稱呼比他小得多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

    自從幽、薊16州被割讓以後,北方几個少數民族先後把這片土地當成根據地,出兵侵 犯中原。前後幾百年裡,給中原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石敬瑭建立的晉朝(為了區別於前朝的東晉與西晉,歷史上把這個晉朝稱為“後 晉”),也只存在了11年就滅亡了。

  • 9 # 歷史戰爭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堪稱臭名昭著,他將戰略要地割讓給契丹人,甘做契丹人的“兒皇帝”,許多人提起他便會咬牙切齒,史學家認為他是千古罪人。而這位無數人唾罵的“漢奸”,就是石敬瑭。

    石敬瑭本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皇帝的女婿,但他引契丹人滅亡後唐,建立後晉,以兒國自稱,並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正是由於石敬瑭這一系列出賣國家民族利益以換取個人利益的行為,讓他被釘在恥辱柱上。不過,歷史上真正的石敬瑭,真的是徹徹底底的“漢奸”嗎?

    嚴格意義上來講,石敬瑭其實不是漢人,他出身沙陀族。在五代十國時期,國家陷入分裂,軍閥割據,就連許多漢人都對神州陸沉忽視不見,卻指望一位沙陀人肩負起守衛漢族的責任,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拋開石敬瑭之後所做的事情不談,他的能力其實非常出眾。石敬瑭年少時就成熟穩重,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書,非常崇拜名將李牧與周亞夫,並學習他們的用兵之道。時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對石敬瑭非常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將他調到軍中,統領自己的嫡系部隊。

    在戰場上石敬瑭驍勇無比,他追隨李嗣源南征北戰,還曾在亂軍當中救出被困的李嗣源。除此以外,石敬瑭還經常在李嗣源面臨政治難題時為他出謀劃策,替他解惑。之後,正是在石敬瑭的擁護下,李嗣源順利登基,是為明宗。在當時北方面臨眾多威脅,契丹、突厥人時常來犯,需要一位大將鎮守,朝廷討論再三,最終決定派遣石敬瑭擔任河東節度使。在臨行前,石敬瑭與明宗都淚流滿面,足以可見此時他們的感情還是十分深厚的。

    李嗣源去世以後,李從厚登基,但他最終敗給了李從珂。石敬瑭對於兩人本就沒有什麼感情,不存在支援誰的問題,因此當李從厚失敗以後,石敬瑭將李從厚俘虜,並將他獻給李從珂。李從珂殺掉李從厚以後卻沒有感激石敬瑭,反而覺得石敬瑭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一直想將他殺掉。石敬瑭在河東寢食難安,當他得知李從珂要先發制人攻打自己以後,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於是便與契丹勾結。

    石敬瑭為得到契丹人的支援,甘做“兒皇帝”,並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石敬瑭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行為讓許多人痛斥,就連他的親信劉知遠都勸說道:“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新五代史》)然而石敬瑭不聽,為將李從珂滅掉,他已經不擇手段。

    最終,後唐被石敬瑭引著契丹人滅掉,石敬瑭建立後晉。稱帝以後的石敬瑭立刻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並自稱兒皇帝。自此,中原王朝徹底暴露在契丹人的馬蹄下,這也為北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其實石敬瑭引契丹人滅後唐有被逼無奈的緣故,不過他出身並非漢人對於中原領土也並沒有什麼故國情結,他當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不過是出於對於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慮。所以與其說他是漢奸倒不如說他是亂世之中的投機分子。

  • 10 # 凡塵飛雨

    要說石敬唐,先得從後唐末帝李從珂說起。

    清泰三年(936年),李從柯擔心時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謀反,於是調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企圖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權。石敬瑭素有謀反之意,當然拒絕調任。於是,石敬瑭叛變,同時他還上表指責李從珂即位非法,應立即將皇位讓給許王(明宗第四子)。李從珂大怒,撕毀奏表,削其官爵,同時派遣張敬達率兵數萬進攻晉陽,並命各鎮聯合討伐。

    石敬瑭無法應對,於是他想到向契丹求救,用土地換生命,用中國的土地去換的他的生命,於是乎,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東西約六百公里,南北約兩百公里,面積約是12萬公里,被石敬瑭連地帶人全部割讓給契丹。更要命的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倚為生命保障的萬里長城已經徹底失去功能了,從此燕雲十六州到開封,一馬平川五百公里再也沒有一個險要的關隘可以阻擋契丹的鐵騎。當時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大喜如狂,好傢伙,還有這好事,當即是御駕親征,動員全族力量,趕緊南下,幫助石敬瑭擺平李從柯。

    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親自率軍五萬增援石敬瑭,大敗張敬達於團柏谷,後唐軍死傷萬餘人。隨後,石敬瑭與契丹大軍得以順利南下進逼京師洛陽。此時,後唐兵力還很強,但李從珂志氣消沉,晝夜飲酒悲歌,不敢領兵出戰,坐等滅亡。各鎮將領見狀,紛紛投降石敬瑭。

    石敬瑭稱帝后,很守“信用”,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幽雲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石敬瑭當皇帝后,常常得接待來宣詔的倨傲契丹使者,而且要跪地拜受契丹主。石敬瑭天福年間,朝廷為了免起兵端,上上下下對契丹人尊敬無比,但契丹的使者來後,無禮驕橫、橫加斥責時有不得不卑躬屈膝地應酬。大臣中除了桑維翰少數幾個人外,都對契丹人有氣,主張抵禦契丹。石敬瑭也曾動搖過,但看了桑維瀚的長篇奏摺,又覺得當兒皇帝好處較多,所以一直到死也沒有自己扔下兒皇帝這頂帽子。

  • 11 # 唐代丹藥

    清泰三年(936年)九月,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率軍進入大梁,兩個月後,33歲的耶律德光冊封原後唐河東節度使44歲的石敬瑭為兒皇帝,國號晉(史稱後晉)。石敬瑭也奉國書,敬獻幽雲十六州為大遼屬地,稱大遼為上國,奉耶律德光為奉大遼皇帝耶律德光為父皇。

    自此,石敬瑭開創了有史以來最為屈辱的時代,這在兩宋時期體現的最為明顯。那麼為什麼石敬瑭會在割讓幽雲十六州之後又自稱兒皇帝?契丹為什麼會容忍在它的大遼之內出現一個國中之國?那為什麼契丹又出兵將後晉滅掉?到底兩人達成了什麼協議迫使割據一方的幽州也臣服於契丹?

    其中的緣由還要從後唐末帝李從珂進攻駐守在太原的石敬瑭時說起。

    清泰三年四月(936年),後唐末帝李從珂三路大軍圍剿石敬瑭,擺在石敬瑭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棄守河東(今山西)如新州刺史盧文進故事叛入契丹。二、向北方霸主契丹遣使,奉上重金力邀契丹派兵救援而自保。三、藉助契丹武力入主中原,稱帝。

    史書記載,石敬瑭在進行抉擇時,是經過大範圍的商討的。

    大部分的朝臣的意見是第二種,敬獻重金邀好契丹,求其派兵救援,如果戰事順利則順勢而發,入主中原,進駐大梁,進而滅除後唐李從珂的後唐,建立萬世基業。

    石敬瑭當時並沒有表態,而是將心腹桑維翰和劉知遠招來密談,決心割讓疆土幽雲十六州,祈求契丹發大軍直接參戰,滅掉李從珂。

    桑維翰和劉知遠的態度是支援的,但是對於石敬瑭講述了自己的看法,覺得石敬瑭的自稱兒皇帝的做法太過,有失體統,但是不反對割讓幽雲十六州。

    《舊五代史•晉高祖本紀》:“劉知遠諫曰:"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敬瑭不從。”

    《舊五代史•漢高祖本紀》:“帝(劉知遠)勸晉高祖舉義,贊成密計,經綸之始,中外賴之。”

    於是石敬瑭堅持讓桑維翰秉持這個底線和契丹進行商談。可是這裡面卻存在一個問題,幽雲十六州中,最大也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北京即幽州,其節度使為趙德鈞。

    雖然石敬瑭的職務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判六軍事,可石敬瑭的勢力範圍僅限於山西。出了山西,其號召力幾近於無。這就意味著,石敬瑭所說的割讓,就是一個口頭支票。

    當時,整個華北在名義上隸屬於名義上的皇帝李從珂,他的帝位來自於後唐閔帝李從厚的征討大軍的擁立,李從珂給予的承諾為人人有賞,最少的且沒有絲毫作為的黃門宦官也有10緡錢,官位按口述得以任命。

    ”應順元年(933年)三月,潞王(李從珂)悉斂城中將吏士民之財以犒軍,至於鼎釜皆估直以給之。“

    本來唐朝末期已經是藩鎮自立林立的時代,李從珂的做法更是助長了這一現象的蔓延,瘋長。

    "帝(李從珂)乃召將士慰諭,空府庫以勞之,許以平鳳翔,人更賞二百緡,府庫不足,當以宮中服玩繼之。軍士益驕,無所畏忌,負賜物,揚言於路曰:"至鳳翔更請一分。""

    石敬瑭委任桑維翰為專使覲見耶律德光,碰到了幽州節度使趙德鈞。

    趙德鈞的目的顯而易見,趁李從珂和石敬瑭互掐,藉助契丹實力,自立門戶。

    石敬瑭和趙德鈞的相繼來訪,使得耶律德光感到此次事件非比尋常,有意無意讓雙方注意到彼此的存在。

    具體的商談已經不得而知,但史書記載了耶律德光的最後態度。

    “清泰三年七月(936年),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其主(李從珂)所討,遣趙瑩因西南路招討盧不姑求救,……時趙德鈞亦遣使至,河東復遣桑維翰來告急,遂許興師。”

    清泰三年九月,耶律德光按照約定一路南下,一舉擊潰了李從珂圍困太原的張敬達和楊光遠軍。(張敬達是令人敬佩的。光遠等勸敬達出降,敬達曰:“吾有死而已。爾欲降,寧斬吾首以降。”楊光遠、安審琦殺敬達以降。上聞敬達至死不變,謂左右曰:“凡為人臣,當如此也!”命以禮葬。)

    石敬瑭與耶律德光在太原城下終於會面。

    “帝(石敬瑭)出北門見契丹主,契丹主執帝手曰:"恨會面之晚。”

    至於石敬瑭,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舊五代史:“(兩人)因論父子之義。”

    新五代史:“敬瑭夜出北門見耶律德光,約為父子。”

    十一月,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約定的內容大致展現出來。

    ”帝(石敬瑭)言於契丹主,願以雁門已北及幽州之地為壽,仍約歲輸帛三十萬,契丹主許之。“

    石敬瑭的出現,完全將歷史改寫。

    不復以往漢唐時期,萬夷來朝的盛況。

    石敬瑭為了個人利益出賣了國家、民族、百姓的權益和幸福,造成了中原國家忙於應付來自北方的入侵,直至兩宋蒙元相繼滅亡,大明建立才堪堪將幽雲收回,時間已經過去了420年。

    後晉建立後,凡是契丹國內的王公貴族召喚石敬瑭,石敬瑭便立刻遣使進貢,根本不敢錯過,奴顏媚骨已深入其靈魂之中。

  • 12 # 讀史能明鑑

    五代十國時期,朝代更替頻繁,皇帝也換的頻繁,石敬瑭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開始了他的統治。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石敬瑭為了當皇帝主動認契丹皇帝為父,割讓幽雲十六州,乞求契丹出兵幫助他對付後唐,因此覺得他是一個卑躬屈膝,賣地求榮的人,不僅自己沒有尊嚴,也讓漢族同胞沒有了尊嚴。

    石敬瑭在後梁時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駐守太原,儘管當時並沒有明確反對篡位的李從珂,但是他從心裡不認同李從珂。在長期不信任下,李從珂首先發難,派遣張敬達,楊光遠率部隊15萬進攻太原,石敬瑭的軍力顯然打不過李從珂,因此不得不向契丹求助,契丹部隊助其解圍。

    契丹滅了後唐,協助石敬瑭建立了後晉,主導了後晉取代後唐的過程,契丹從後唐軍隊中拯救了石敬瑭,後晉與契丹的關係是附屬國與宗主國的關係,石敬瑭與契丹皇帝是臣子與君主的關係,儘管後晉名義上是一個國家,實際上是契丹的附屬國,儘管石敬瑭是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上是臣子。

  • 13 # 讀史匯

    歷史上曾有一個人,他年輕的時候,雄才大略能征善戰、智謀廣遠;前半生跟隨主人四處攻伐征討,立下不少奇功;後半生卻活在屈辱的陰影中,死後仍然要替宋朝背鍋1000年之久。從藩鎮割據勢力,一路做到藩王,最後建立後晉政權。此人便是後晉太祖石敬瑭。

    但凡懂點歷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聽說過石敬瑭,華夏文明的“漢奸”“走狗”“兒皇帝”“無恥”等等,好像一切卑劣的行為和詞彙,都可以用來形容分石敬瑭。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賣國”“無恥”的兩頂帽子,實在有點冤枉石敬瑭。為什麼說石敬瑭冤枉呢?

    原因一 人家不是漢族人,哪來“漢奸”的說法

    話說石敬瑭是沙陀族人,人家跟漢族人沒有半點關係。與其說石敬瑭是“漢奸”“賣國賊”,不如說石敬瑭更是個外來侵略者。“漢奸”是什麼,它必須以“漢人”為基礎,才有可能成為漢奸。石敬瑭作為沙陀族人,與遼朝契丹人的關係更近,他們屬於同根共源。所以說,石敬瑭聯合遼太宗耶律德光圍剿幽雲十六州的趙德鈞和趙延壽父子,人家屬於族人結伴“打鼓草”搶掠漢地。何況幽雲十六州沒有在石敬瑭手裡,趙德鈞才是幽州節度使,所謂的“漢奸”一詞,實在太不恰當。

    原因二 “兒皇帝”輩分上合情合理

    很多人罵石敬瑭的無恥,主要是因為石敬瑭認比自己小10歲的耶律德光做爹。誰家裡還缺爹,沒事跑人家門口管人叫爹。認爹是個很重要的事,作為石敬瑭和耶律德光都是當時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肯定不會做出落下口舌的事情。

    很巧的是,石敬瑭認耶律德光做爹沒有任何輩分上的爭議。為什麼這麼說呢?後唐莊宗李存勖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李存勖的乾兒子李嗣源,李嗣源的女婿是石敬瑭;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兒子是耶律德光。所以,石敬瑭管耶律德光叫聲叔父沒有任何問題,誰讓人家耶律德光“蘿蔔長坑裡,位正”呢。雖然耶律德光小,石敬瑭這聲叔叫定了。

    原因三 石敬瑭的無奈與宋朝的無能

    就算是正常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想著遺臭萬年、遭人唾棄,何況石敬瑭也不是昏庸的人。石敬瑭他有苦衷,唐末帝李從珂總是對石敬瑭不放心,三天兩頭便要敲打石敬瑭,這讓石敬瑭整體活在恐懼之中。有一次,石敬瑭的老婆回孃家給李從珂祝壽,宴會結束後,李從珂的老婆急著趕回家。李從珂醉醺醺地說道“汝歸甚急,莫欲與石郎反也”。石敬瑭最後忍無可忍,毅然決然走向推翻李從珂的道路。憑藉他自己的力量實在有限,只好尋求耶律德宗的支援。

    另外,石敬瑭的頭銜是宋朝人給封的。宋朝300年,所有帝王最大的願望都是拿回幽雲十六州。特別是宋朝建立不久,更是經常發動對遼的作戰。由於宋軍無能,每次出兵失利,眾人為了給自己開脫,就一起罵石敬瑭,都怨他,要不是老兒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我大宋軍隊也不至於如此狼狽。

    最後要說的是,歷史不能隨波逐流地附和,要有自己的見解,要深入地去讀歷史,用客觀公正的文獻,建立自己正確的歷史觀。

  • 14 # 澳古說歷史

    有兒,就有父。石敬瑭被稱為兒皇帝,自然就有被稱為父皇帝的,那這父皇帝是誰呢?那就是遼太宗耶律德光。

    那石敬瑭為何會被稱為“兒皇帝”呢?

    其實,石敬瑭被稱為“兒皇帝”這怪不得別人,完全是他自己自願的。

    石敬瑭,一個連其姓都讓人猜不透的開國皇帝,北宋大文豪歐陽修說石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就是不知道他為何要姓石。而另一位北宋宰相薛居正卻說石敬瑭“本衛大夫碏、漢丞相奮之後,漢衰,關輔亂,子孫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說他是春秋時衛國大夫石碏、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

    當然不管他是誰的後代,如若不考慮他之後的某些讓人不齒的作法,他卻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悍將。後唐莊宗李存勖能開創後唐基業,石敬瑭功不可沒,後梁貞明二年(916年),與後梁大將劉鄩一戰,若不是石敬瑭在關鍵時刻率幾十位親軍抵擋住劉鄩的突然襲擊,李存勖此戰能不能活下來都將是個未知數。而後,劉鄩能被李存勖打的大敗,這其中石敬瑭可謂是居功至偉,若不是石敬瑭率領左射軍遏制住了李軍敗退的頹勢,李存勖又何來之後的大勝。

    此後,李存勖能夠滅後梁,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成就“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的宏圖霸業,石敬瑭居首功。

    再之後,石敬瑭又輔佐李嗣源登上帝位,是為明宗。在與莊宗李存勖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石敬瑭多次幫助李嗣源力挽狂然,最終讓明宗擊敗莊宗,由此坐上了那九五之尊的大位。

    可以說,作為輔佐兩位帝王登基的石敬瑭,他的實力絕對是不俗的,所謂“致莊宗一統,集明宗大勳”,在五代這亂世,若要排出一個名將榜,石敬瑭雖說不是最頂尖的,但絕對是榜上有名的,至少能進入前15的行列。

    憑藉著這等不世之功,石敬瑭的權力也是越變越大,最終官至鄆州節度使,趙國公,掌控後唐河東地區,成為割據一地的土皇帝。由此,隨著石敬瑭權力越來越大,他的權力慾也是隨之越變越大,他不再甘心於自己只是一個土皇帝,他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一個開國皇帝。

    當然,如若石敬瑭只是單純的想做皇帝,這無可厚非,畢竟在那個亂世,只要有能力,無論他是何種身份,是貴族也好,還是奴隸也罷,他都有機會做皇帝,吳越開國皇帝錢鏐不就是一個販賣私鹽出生,因此想當皇帝,這件事的本身並沒有錯。

    但是,與其他五代開國皇帝不一樣的是,石敬瑭並非是想完全藉助著自己的實力去開創不世之功業,他想的是藉助外來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去打造出一個王國,而且他要藉助的力量,還是一個對中原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政權,這就是契丹(遼國)。

    當時,為了獲得契丹的支援,石敬瑭是無所不用其極,不但自願割讓關乎著中原王朝絕對安全的燕雲十六州,而且還自願以“論父子之義”,即稱契丹國主為父,自己為子。想想看,契丹國何曾受到一箇中原王朝的國主如此的“禮遇”呢?只要幫助石敬瑭,契丹不但能得到燕雲十六州那廣闊的中原土地,掌控著中原王朝的命脈,而且還能讓一箇中原王朝的國主認為父,試問契丹豈能會拒絕呢?

    最終,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得以建立後晉,由此石敬瑭也遵循了自己的承諾,割讓燕雲十六州,然後認契丹國主為父。

    而這就是石敬瑭為何會被稱為“兒皇帝”的原因,一個原因認他國君主為父的皇帝,不稱他為“兒皇帝”,還能稱什麼呢?

  • 15 # 泗水布衣

    你好,我是“歷史工場”,為您解答!

    首先,“兒皇帝”不是幼兒時候就當皇帝,而是對契丹成父皇,自稱兒,又當了皇帝,才被稱為“兒皇帝”。

    ▲(唐明宗)

    唐明宗在位的時候,他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是他兒子李從珂,一個是他的女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兩個人都驍勇善戰,但又互不服氣。到了李從珂做了後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後,兩人終於鬧到公開破裂的地步。

    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擋不了,晉陽十分危急。有個謀士桑維翰給他出個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討救兵。

    ▲(石敬瑭)

    那時候,耶律阿保機已經死去,他的兒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國主的位子。桑維翰幫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給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契丹國主做父親,並且答應在打退唐軍之後,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指幽州、雲州等十六個州,都在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土地獻給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動遭到他的部將的反對。部將劉知遠說:“您向契丹求救,稱臣還說得過去,拜他做父親未免過份;再說,答應給他們一些金銀財寶還不要緊,不該割讓土地。”

    ▲(晉王和遼太宗)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兒肯聽劉知遠的勸阻,急急忙忙派桑維翰帶了這些賣國條件去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來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提出這樣優厚的條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萬精銳騎兵去救晉陽。

    石敬瑭從晉陽城出兵夾擊,把唐軍打得大敗。

    ▲(石敬瑭向遼太宗稱臣)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做父親,還請教契丹兵為何這樣快就能打敗唐軍。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馬上表示十分欽佩,捧得耶律德光滿心歡喜。

    耶律德光經過一番觀察,覺得石敬瑭的確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對石敬瑭說:“我奔波三千里,來救你們,總算有個收穫。我看你的外貌和氣度,夠得上做箇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

    ▲(燕雲十六州圖)

    石敬瑭還假惺惺推辭,經部下一勸說,就高興地接受了。契丹國主正式宣佈石敬瑭為皇帝。石敬瑭稱帝后,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援,帶兵南下攻打洛陽。唐末帝李從珂接連打了幾次敗仗,被契丹的聲勢嚇破了膽,意志消沉,成天邊喝酒邊哭泣,等待滅亡,哪兒還有反抗的勇氣。石敬瑭的兵還沒進洛陽,唐末帝已經在宮裡燒起一把火,帶著一家老少投在火裡自殺了。

    ▲(唐末帝自焚)

    石敬瑭攻下洛陽,滅了後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國號叫晉,建都汴。這就是後晉高祖。石敬瑭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國主稱做“父皇帝”,自己稱“兒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進貢帛三十萬匹外,逢年過節,還派使者向契丹國主、太后、貴族大臣送禮。

    那些人一不滿意,就派人責備石敬瑭,石敬瑭總是恭恭敬敬,賠禮請罪。晉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員傲氣十足,說了許多侮辱性的話。使者受了氣,回到汴京,把這些事傳了開去。朝廷上下都覺得丟臉,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晉出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護,做了七年可恥的兒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兒石重貴即位,就是晉出帝。晉出帝向契丹國主上奏章的時候,自稱孫兒,不稱臣。耶律德光就認為對他不敬,帶兵進犯。

    契丹兩次進犯中原,在晉朝軍民的奮力抵抗下,遭到慘重失敗。但是到了最後,由於漢奸的出賣,契丹兵打進汴京,晉出帝當了俘虜,被押送到契丹。後晉就滅亡了。

    ▲(耶律德光)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佈說:“大家別怕,我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進來的。我一定會讓你們的生活過得更好些。”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縱容遼兵以牧馬為名,到處搶劫財物,叫做“打草谷”,鬧得汴京、洛陽附近幾百裡地方,成了沒有人煙的“白地”。他又命令晉國官員搜刮錢帛,不論官員百姓,都要獻出錢帛“勞軍”。

    ▲(中原漢人百姓起義)

    中原的漢人百姓受不了遼兵的殘殺搶掠,紛紛組織義軍,反抗遼兵。少的幾千,多的幾萬。他們攻打州縣,殺死遼國派出的官員。東方的起義軍聲勢浩大,攻下了三個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從說:“想不到中原人這樣不容易對付。”過了一段時期,他把晉朝官員召集起來,宣佈說:“天氣熱了,我在這裡住不慣,要回到上國(指遼國)去看望太后了。”

    遼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仍舊被契丹貴族佔領,成為後來他們進攻中原的基地。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遼史》)

  • 16 # 漁先生讀史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我來回答!

    一、

    石敬瑭原本是後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任職河東節度使,但他與後唐皇帝的兒子李從珂產生不和。唐明宗在位時,尚且能夠壓制的住他們兩個,直到李從珂當上了後唐皇帝后以後,兩人的矛盾變得不可調節。

    很快,李叢珂就派軍隊去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擋不住,此時的晉陽情勢十分危急,於是石敬瑭身邊有個謀士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要他去向契丹人討要救兵。

    此時,契丹國的國王是耶律德光,也不知道是不是中原王朝倒黴,偏偏攤上了這麼個有雄才大略的主。從而在此後的數百年裡,給中原王朝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當然這是後話!

    二、

    石敬瑭的謀士替他草擬了一封書信給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契丹國王為父親,並且答應在打退唐軍後,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所有土地獻給契丹。

    石敬瑭的這一恥辱的投降舉動遭到了部下的反對,但石敬瑭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裡聽的進部下的勸阻。他急急忙忙的就派他的謀士送信給耶律德光,正如上面所說,耶律德光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早就有了向南擴張的意圖。

    當他聽到石敬瑭的優厚條件時,喜出望外,當即派出了五萬精銳去救晉陽,而石敬瑭從晉陽城出兵夾擊,將唐軍打得大敗。

    把唐軍打敗後,耶律德光來到了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把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作父親,模樣十分卑微。耶律德光看到石敬瑭是死心塌地忠心於他的,於是就封了石敬瑭做皇帝,石敬瑭高興之餘就立即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

    三、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援,攻下洛陽,滅了後唐,正式做起了中原的皇帝,國號為“晉”。當他坐穩帝位後,對契丹十分感恩戴德,在向契丹上奏章時,都把契丹國主稱做“父皇帝”,自己稱自己為“兒皇帝”,不僅每年準時給契丹上貢,還會在逢年過節時派專人向契丹國主、太后、貴族大臣送禮。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完全充當了“孝子”的角色,這就是他“兒皇帝”稱號的由來。

  • 17 # 華夏問長安

    石敬瑭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著諸多的傳奇,既有年輕時披堅執銳縱橫沙場的英豪,也有晚年昏聵導致國內叛亂叢生的低谷,但是其最為被世人所詬病的無疑是向契丹進獻“燕雲十六州”,使得華夏王朝長期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鐵蹄之下慘遭蹂躪,並且向契丹稱臣,自稱“兒皇帝”這一行為。尤其是“兒皇帝”這一稱號更被後世之人屢屢作為談資予以嘲諷譏笑。

    那麼現在我們回到問題本身,究竟石敬瑭為什麼要自稱“兒皇帝”?

    一、首先我們要分析石敬瑭面臨的政治形勢

    對於我們來說,石敬瑭首先是一個政治人物。對於政治人物的認知首先必須要從其面臨的政治形勢來分析。那麼當時石敬瑭面臨的政治形勢是怎麼樣的呢?

    一是以一隅敵後唐全國。石敬瑭本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依靠著李嗣源的一路提攜才逐步嶄露頭角,後來擔任了太原節度使,成為坐鎮後唐北方的重臣。但是在李嗣源去世之後,繼位的李從珂對石敬瑭多番猜忌,最終逼反了石敬瑭。那麼此時石敬瑭實際上是以太原一地抵抗整個後唐的全面圍剿,如果沒有外援必然只有死路一條。

    那麼此種情況之下,能夠給予石敬瑭幫助的只有北方的契丹。那麼在生死攸關的情況下,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然後許諾一些報酬,我們看來其實並無可厚非!當時石敬瑭提出的條件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以兒國自稱。很多人引用劉知遠的話: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來指責石敬瑭不知廉恥。那麼這裡小編替石敬瑭辯解一句,一邊是馬上太原城就要破了,自己腦袋都保不住了,這個時候請契丹幫忙不下血本人家能答應嗎?

    二是立國之後局面並不安穩。在契丹的幫助之下,石敬瑭總算是滅掉了後唐自己當了皇帝。當上皇帝的石敬瑭嚴格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以“兒皇帝”自居,割讓幽雲十六州於契丹,並每年按時上供。難道石敬瑭就真的安心作他的“兒皇帝”?當然不是,就連當初推動這一切的主要謀臣桑維翰也曾經有想要擺脫契丹控制的建議,何況是石敬瑭本人?

    但是,立國不久的後晉根本沒有能力擺脫契丹的控制。首先,國內藩鎮勢力依舊擁兵自重,中央號令難以統一,國力難以得到整合。其次,石敬瑭以藩鎮造反而稱帝實際上給其他藩鎮將領樹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既然你石敬瑭可以這樣幹,我們大家也都可以這樣幹!所以後晉國內藩鎮叛亂的狀況十分頻繁。

    三是石重貴的結局說明石敬瑭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一點實際上是第二點的延伸。在石敬瑭去世之後,繼位的石重貴算是一個“有骨氣”的皇帝,敢於用實際行動擺脫契丹的控制。那麼結果呢?其繼位僅僅經過了不到五年時間,後晉便在內部叛亂和契丹攻伐之下滅亡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治是現實而殘酷的,盲目的憑著血氣之勇不過現實情況,武斷決策必然造成敗亡的結果。

    那麼反過來,石敬瑭的“委屈求全、積蓄實力”恐怕真的是後晉的唯一出路,想當初李淵入主中原之時不也借了突厥的兵馬嗎?若是他能夠厚積薄發,一面與契丹虛與委蛇,一面逐步一統華夏,然後揮師北上收復幽雲十六州,只怕歷史對他又是另一個評價,只是……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二、其次我們要分析石敬瑭的個人認知

    前面我們從政治的角度對石敬瑭的選擇進行了分析,那麼接下來我們站位於石敬瑭個人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究竟他對於“兒皇帝”這個稱號是怎麼想的。

    一是石敬瑭不是漢人。關於石敬瑭的民族歸屬目前尚存爭議,主流的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沙陀人,一說為羯族後裔。總之不管怎麼說,石敬瑭絕非是正統的華夏漢人,那麼如果我們寄希望一個胡人來守護漢家的土地,不就很可笑嗎?然後人家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我們又從民族大義上來譴責人家是“漢奸”,這樣的說辭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既然後世的這種說辭站不住腳,那麼我們就可以反推回當時那個年代,石敬瑭割讓土地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他心中不會有什麼“華夷之分”,也不會有什麼“守護漢家疆土”的民族大義。

    二是石敬瑭稱“兒皇帝”,按輩分合理。石敬瑭是後唐李嗣源的女婿,而李嗣源又是李克用的義子,當年沙陀和契丹結盟的時候,李克用就和阿保機結拜為兄弟了。那麼我們再往下算,遼主耶律德光是阿保機的兒子,所以算起來耶律洪光剛好是石敬瑭的叔叔輩。那麼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兒皇帝”,實際上在輩分上是合理的。當然,我們並非是要為其所受的侮辱“洗白”,而是指出當時這一政治抉擇是有客觀依據的。

    三、我們要分析對石敬瑭的評價主體

    從政治層面,從個人層面,我們都對石敬瑭這個人進行了分析。最後,我們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對於石敬瑭的後世評價主體。也就是說,究竟是誰因為“割讓幽雲十六州”和“兒皇帝”把石敬瑭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呢?

    答案當然是宋朝!

    一是宋朝對外戰爭屢屢失敗的“鍋”要有人背。我們知道宋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卻始終未能從北方遊牧政權手中奪回幽雲十六州。對於宋王朝來講這無異於真正的“奇恥大辱”!原本宋朝立國,就是依靠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在世人看來這就是“得國不正”!歷來“得國不正”者都需要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而隱諱自己的過錯,方能鞏固自身皇權。那麼好,為了掩飾宋朝的恥辱,那麼自然而然就要用別人的恥辱來進行替代。

    所以,石敬瑭被釘在“兒皇帝”和“割讓幽雲十六州”的恥辱柱上真正的原因在於,宋朝沒能收回“幽雲十六州”。

    二是政治上凝聚民心的需要。這一點是第一點的延伸。不可否認,宋朝確實曾經多次試圖收回“幽雲十六州”,但是結果都是以失敗收場。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宋朝一方面要隱諱自己的失敗,另一方面又要重新振奮人心,以利再戰。那麼怎麼振奮人心呢?既要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又要有一個可恥的“叛徒”!那麼石敬瑭非常恰如其分的扮演了這個角色。

    三是宋朝恰好在輿論宣傳層面對後世有極深的影響。宋朝這個國家對外軍事作戰確實不如漢唐,但是在文化層面確實是達到了華夏封建王朝的巔峰。尤其是到了中後期,武勳集團基本退出了政治舞臺,朝堂基本上成了讀書人的天下,所以宋代“著書立說”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後人如何知道前人的事蹟呢?當然要從前朝流傳下來的書籍、學說來認知。現在這一渠道自宋朝開始被文人所壟斷,那麼我們後世所讀到的自然是宋代文人的觀點,如果不加以深入考證分析自然會以前人觀點為主。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敬瑭的“恥辱”便最終形成了定論!

  • 18 # 依稀說史

    說到石敬瑭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是何許人也,如果說到“兒皇帝”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個什麼樣的稱呼。石敬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兒皇帝”,也是第一個將“兒皇帝”這個名詞“發揚光大”的人。此後那些投靠外國,甘願建立傀儡政權的統治者都可以被稱為“兒皇帝”。

    因為“兒皇帝”事件,石敬瑭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許多人都認為石敬瑭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漢奸”,其實石敬瑭並不是漢族人,而是沙陀族人。所以嚴格意義上說石敬瑭並不是“漢奸”,但一定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賣國賊。

    為什麼石敬瑭會成為一個“兒皇帝”,又怎麼會臭名昭著呢?

    唐朝晚期,各個藩鎮實力已經大過了唐朝中央。907年,朱溫廢除了唐朝皇帝建立後梁。後梁建立之後,開啟了五代十國時代。五代十國時期,手握重兵的節度使都有當皇帝的希望,不少人也有當皇帝的實力。後梁滅亡之後,後唐緊接著建立。後唐建立之後,政權也不穩定,後唐的各個節度使也都有當皇帝的可能性。石敬瑭手握重兵,自然也有當皇帝的野心。

    石敬瑭的實力明顯跟不上他的野心,如果僅靠自己的實力,肯定當不了皇帝。石敬瑭為了自保,更為了嘗一嘗當皇帝的滋味,決定將契丹引為外援。石敬瑭接受桑維翰的建議,讓其請求契丹國出兵。為了打動耶律德光,石敬瑭和桑維翰提出了割地、納貢、稱“兒皇帝”等條件。史稱:

    石敬瑭遣間使求救於契丹,令桑維翰草表稱臣於契丹主,且請以父禮事之,約事捷之日,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

    耶律德光看到了南下干預中原事務的機會,同時又能獲得更大利益,尤其能夠獲得燕雲一帶。所以答應了石敬瑭的“請求”,決定出兵南下。936年9月,耶律德光親率5萬大軍南下,與石敬瑭合兵一處打敗了唐軍。石敬瑭和耶律德光聯手攻佔洛陽,攻滅了後唐政權。後唐滅亡之後,石敬瑭和耶律德光成為中原的實際掌權者。當時遼國入主中原的時機尚且不成熟,所以耶律德光便決定立石敬瑭為兒皇帝。史稱:

    契丹主作冊書,命敬瑭為大晉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築壇於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以與契丹,仍許歲輸帛三十萬匹。

    石敬瑭之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兒皇帝”,更沒有一位中原王朝的皇帝像石敬瑭一樣向遊牧(漁獵)民族政權稱“兒皇帝”。石敬瑭向耶律德光稱“兒皇帝”,使得皇帝尊嚴掃地,也使得中原王朝對遊牧(漁獵)政權的心理優勢逐漸喪失。南宋皇帝向金國稱臣的時候,與金國約為“伯侄之國”的時候,有了石敬瑭這個先例,心中的壓力自然也就小了不少。

    契丹扶植石敬瑭建立後晉這個半傀儡政權之後,也為後來的遊牧(漁獵)民族政權南下提供了借鑑。金國攻滅北宋之後,曾經在北方扶植劉豫建立“偽齊政權”,扶植張邦昌建立“偽楚政權”。石敬瑭稱“兒皇帝”之前,從未出現北方遊牧(漁獵)民族扶植中原傀儡政權的先例。

    石敬瑭稱“兒皇帝”最大的影響還在於割讓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位於現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扼守住燕山、陰山一帶,也是長城防線東部重要組成部分。中央王朝將燕雲十六州掌握在自己手中便能將長城防線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便有了抵禦北方遊牧(漁獵)民族的天然屏障。燕雲十六州的喪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屏障,黃河以北地區幾乎無險可守,中原王朝直接置於遊牧(漁獵)民族的威脅之下。中原王朝喪失燕雲十六州,為此後四百年間,契丹、女真、蒙古等政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北宋建立之後,曾經想奪回燕雲十六州,但是以失敗而告終。此後北宋的北部邊境始終置於強敵的窺伺之下。北宋政權不得不在平原之上以步兵對抗遊牧(漁獵)民族的精銳騎兵。

    石敬瑭為了一己私利,自稱是“兒皇帝”,不僅每年向契丹繳納30萬布帛,更是割讓燕雲十六州。石敬瑭不僅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門戶,還將自己和“兒皇帝”緊密聯絡在一起,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 19 # 歷史是杯酒

    石敬瑭為後晉高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因為他稱比自己小10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親。當然了,他之所以被後世所唾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耶律德光,以致於改變了此後的至少四百年中的中原王朝的命運。

    那麼,石敬瑭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後唐大將,深得器重

    石敬瑭為人樸實穩重,沉默寡言,愛讀兵書。李嗣源為代州刺史的時候,非常器重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李存勖聽說他善於騎射,就把他提拔到自己身邊,李嗣源請求將他調往軍中,李存勖同意了。後梁貞明二年(916),後梁大將劉鄩偷襲存勖軍營,情況十分危急。石敬瑭率領十餘騎深入敵陣,無人敢當,最終把整個部隊救了出來。他因此名聲大噪。還有一次,李嗣源中了梁將的埋伏,也是石敬瑭殿後,從容擊敗梁軍。此後,李嗣源多次遇險,都是石敬瑭力保才得以脫身。

    李嗣源稱帝也和石敬瑭有關。稱帝后的李嗣源封石敬瑭為寶義軍節度使,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兼六軍諸衛復使。在李嗣源在位的八年中,石敬瑭也是不斷得到重用,成為後唐政權在北方地區軍權最重的大臣。

    為當皇帝,割土做兒

    李嗣源死後,後唐最終落在了李從珂手中。李從珂做了皇帝后,對石敬瑭處處提防,常常試探。而石敬瑭則韜光養晦,暗度陳倉。

    為防止以後有變時措手不及,石敬瑭決定試探李從珂,就上書假裝辭去馬步兵總管的職務,讓他到別的地方任節度使,如果李從珂同意就證明懷疑自己,如果安撫讓他留任說明李從珂對他沒有加害之心。李從珂聽了大臣薛文遇的建議,下令以石敬瑭為太平節度使,進封趙國公,又改賜"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名號,並且派張敬達為西北番漢馬步都部署催促石敬瑭移鎮鄆州。石敬瑭先是裝病觀察動靜,接著又上表要求李從珂下臺。李從珂隨即派張敬達圍攻太原。

    石敬瑭自知力量不足,便派遣使者求救於契丹,令人草表稱臣於契丹耶律德光,且請以父禮事之(要當人家耶律德光的兒子了)。並且還約定事成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燕雲十六州沒了)由於石敬瑭答應的這些條件太失國格和人格,以致於連親信劉知遠都勸他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事實證明,劉知遠的擔心是對的!由於燕雲十六州的丟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長城的屏障,使得宋朝深受其害)但是石敬瑭卻顧不上這些了,為了當皇帝,他才不管這些呢!這樣,他就厚顏無恥的認了比自己小10歲的耶律德光為父,成為了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兒皇帝”。耶律德光看到石敬瑭的奏表,大喜過望,不僅得了許多土地,還賺了個便宜兒子,於是答應出兵。最終,石敬瑭與契丹軍聯合,奪得了政權。

    石敬瑭稱帝后,很守"信用",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幽雲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這也是石敬瑭遺臭萬年的重要原因,燕雲十六州的失去在此後至少四百年時間裡直接改變了中原王朝的命運。

  • 20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兒皇帝石敬瑭叫的不屈

    唐明宗在位的時候,他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是他兒子李從珂,一個是他的女婿、河東 節度使石敬瑭。兩個人都驍勇善戰,但又互不服氣。到了李從珂做了後唐皇帝(就是唐末 帝)以後,兩人終於鬧到公開破裂的地步。

    李從珂派了幾萬人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擋不了,晉陽十分危急。有個 謀士桑維翰給他出個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討救兵。

    那時候,耶律阿保機已經死去,他的兒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國主的位子。桑維翰幫石 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給耶律德光,表示願意拜契丹國主做父親,並且答應在打退唐軍之 後,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指幽州、雲州等十六個州,都在今河 北、山西兩省北部)土地獻給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動遭到他的部將的反對。部將劉知遠說:“您向契丹求救,稱臣還說得 過去,拜他做父親未免過份;再說,答應給他們一些金銀財寶還不要緊,不該割讓土地。”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兒肯聽劉知遠的勸阻,急急忙忙派桑維翰帶了這些賣 國條件去見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來想向南擴張土地,聽到石敬瑭提出這樣優厚的條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 派出五萬精銳騎兵去救晉陽。

    石敬瑭從晉陽城出兵夾擊,把唐軍打得大敗。

    耶律德光來到晉陽,石敬瑭親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稱做父 親,還請教契丹兵為什麼這樣快就能打敗唐軍。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馬上 表示十分欽佩,捧得耶律德光滿心歡喜。

    耶律德光經過一番觀察,覺得石敬瑭的確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對石敬瑭說:“我奔波 三千里,來救你們,總算有個收穫。我看你的外貌和氣度,夠得上做箇中原的主人,我就封 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還假惺惺推辭,經部下一勸說,就高興地接受了。契丹國主正式宣佈石敬瑭為皇 帝。石敬瑭稱帝后,立刻按照原來答應的條件,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援,帶兵南下攻打洛陽。唐末帝李從珂接連打了幾次敗仗,被契丹 的聲勢嚇破了膽,意志消沉,成天邊喝酒邊哭泣,等待滅亡,哪兒還有反抗的勇氣。石敬瑭 的兵還沒進洛陽,唐末帝已經在宮裡燒起一把火,帶著一家老少投在火裡自殺了。

    石敬瑭攻下洛陽,滅了後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國號叫晉,建都汴。這就是後晉高 祖。石敬瑭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國主稱做“父皇帝”,自 己稱“兒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進貢帛三十萬匹外,逢年過節,還派使者向契丹國主、太 後、貴族大臣送禮。那些人一不滿意,就派人責備石敬瑭,石敬瑭總是恭恭敬敬,賠禮請 罪。晉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員傲氣十足,說了許多侮辱性的話。使者受了氣,回到汴 京,把這些事傳了開去。朝廷上下都覺得丟臉,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護,做了七年可恥的兒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兒石重貴即位,就是晉 出帝。晉出帝向契丹國主上奏章的時候,自稱孫兒,不稱臣。耶律德光就認為對他不敬,帶 兵進犯。

    契丹兩次進犯中原,在晉朝軍民的奮力抵抗下,遭到慘重失敗。但是到了最後,由於漢 奸的出賣,契丹兵打進汴京,晉出帝當了俘虜,被押送到契丹。後晉就滅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進了汴京,自稱大遼皇帝(這一年契丹改國號為遼)。京城百 姓聽到遼兵進城,紛紛逃難。遼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樓,派人用漢語宣佈說:“大家別怕,我 也是人嘛。我本來並不想來,是漢人引我們進來的。我一定會讓你們的生活過得更好些。”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縱容遼兵以牧馬為名,到處搶劫財物,叫做“打 草谷”,鬧得汴京、洛陽附近幾百裡地方,成了沒有人煙的“白地”。他又命令晉國官員搜 刮錢帛,不論官員百姓,都要獻出錢帛“勞軍”。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遼兵的殘殺搶掠,紛紛組織義軍,反抗遼兵。少的幾千,多的幾萬。 他們攻打州縣,殺死遼國派出的官員。東方的起義軍聲勢浩大,攻下了三個州。耶律德光害 怕了,跟左右侍從說:“想不到中原人這樣不容易對付。”過了一段時期,他把晉朝官員召 集起來,宣佈說:“天氣熱了,我在這裡住不慣,要回到上國(指遼國)去看望太后了。”

    遼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仍舊被契丹貴族佔領,成為後來 他們進攻中原的基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是小牛老闆庫班,字母哥單換077,你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