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啟鈞

    讀史以明志。

    縱觀歷史,大將敗於無名之徒,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太多次。

    提兩個例子。

    三國時期,袁紹以優勢兵力對戰曹操,明朝末年李自成兵敗滿清,都是經典的以多敗少案例。

    我們平時看三國演義,那是以計謀為首的世界,曹操手下有郭嘉荀彧荀攸等眾多出類拔萃的謀士,反觀身為四世三公的袁紹手下謀士就不那麼出彩,甚至還有謀士許攸臨陣反叛曹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就是袁紹四世三公的身份鬧的。雖說他不及袁術的家庭地位尊崇,可他好歹也是地地道道的姓袁不是,名聲地位給他帶來的心理優越性,他並不怎麼相信謀士給他提的所謂建議,他更相信他的家族是戰無不勝,對戰之前就表露出了狂妄自大,引謀士寒心,那麼手下兵將會無動於衷嗎?

    俗話說,一衣帶水。袁紹對謀士的情感處理,就預見了整個戰爭大局的偏向,乃是不戰而自亂。

    撇去演義的假說,戰爭中謀士的作用確實重要,更重要的是領軍的將領以及手下的精兵,無兵無將,僅靠一個臥龍鳳雛,也只能結廬南陽山野遊蕩。

    問些題外話,兵聖關羽街亭失守,重責在於誰?

    迴歸正題,就是袁紹的輕視之心,使整個部隊都身形散漫,就如袁紹所說,我有上將顏良文丑……這兩位在袁紹口中數一數二的武將,比較關羽呂布張遼等人,早已優勢不在,沒有扛起身為大將的責任,使戰爭的走向無疑走向了不好的一面,也從側面看出袁紹久未考察市場,目光停留在過去,不知道有更多出類拔萃的人正在成長起來。

    輕視、自大、固步自封,種種原因,使袁紹不可能的敗於曹操。

    反觀曹操,正是起步創業階段,用全部的身家性命才拉起來一個部隊,他不能輸,沒有退路,戰時連糧草都不足,正如古時項羽破釜沉舟的一戰是何等的氣蓋雲天,勝了,就得到了敵人的一切,敗了,就留下身體被敵人煮粥,此戰盡是拼命的理由。

    袁紹有太多的退路,大不了一敗還能迴歸老家,閉眼看三個兒子內訌……有太多退路,是他的優勢,也成了他致命的弱點。

    最終,袁紹念著四世三公的名號,敗給了一個小小的曹阿瞞,只能說虛名害人不淺啊。

    李闖李自成犯得也是同樣的問題,他帶領部隊推翻了明朝,不過一年就被清朝打敗,為何起兵時的兵將攻勢勢如破竹,反而當上諸侯當上官後兵力就變得不堪一擊呢?是人從一窮二白變成億萬富翁後,開始懂得惜命。

    李闖哪怕還是那個李闖,他手下的農民軍已成了住在城牆裡的富家翁,人已經從一個農民,獲得了城市戶口,完成了畢生的理想,還有何所求,還有何鬥志?

    正是溫水煮青蛙,青蛙呱呱呱。

    攻城時,李闖的部隊自以為是弱者,他們拼盡了全力獲得成功。被攻城時,同樣的這些人,角色發生互換,他們城裡有車又有房,他們只想保護自己的財產,打仗的事兒讓窮人去,於是窮人去開了城門……

    歷史是何其的相似。

    不止是龍且與韓信,還有太多相似的人與事,每天都在上演,哪怕是在平民之間,不是也有很多平常人獲得成功後一反常態變的得意忘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後事之師總忘前事。

    創業難,守業更難。老話說的一點也不假。

  • 2 # 一個人的歷史

    忠勇之將,可信之人

    龍且是最受西楚霸王項羽信任的人,甚至超過了亞父范增。漢王劉邦採納陳平的計謀,用重金賄賂使行離間之計,讓項羽對范增產生了懷疑,但項羽始終信任龍且。龍且的勇武之能,並不亞於項羽。因此九江王英布叛亂時,龍且可以擊敗英布,靠的是實打實的實力,龍且並不僅僅是匹夫之勇。如果說韓信是劉邦手裡的一柄利劍,那龍且就是項羽手中的一口屠刀。刀劍之爭總要分出個勝負,有兵仙之稱的韓信在楚漢戰爭中就從來沒有敗,他的成名之作中就有擊敗龍且的戰役。從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記載來看,龍且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輕敵冒進,目中無人

    在龍且眼裡,壓根就沒有把韓信當成對手,擊敗了九江王英布後,龍且的自信心空前高漲,在他心目中除了項羽,就沒有英雄。何況是在楚軍中默默無聞的韓信,龍且認為韓信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之所以獲勝無非是僥倖。

    誘敵深入,孤立無援

    韓信之所以被稱為兵仙,就因其用兵不遵循定法,變化莫測讓人無法揣度。他先讓人把河水用沙袋截住,讓後假裝敗退,引誘龍且的部隊追擊。龍且渡河後韓信讓人去掉沙袋,龍且的部隊大多還沒有過河,因此被阻斷,龍且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以多擊寡,騎將灌嬰

    龍且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後,韓信手下的騎將灌嬰突襲龍且將其斬首。後來追擊西楚霸王項羽到烏江之畔的,也是灌嬰的部隊。總結一下,龍且死於自己的過於自信,韓信的詭計以及騎將灌嬰的勇猛之下。

  • 3 # 君山話史

    龍且是項羽麾下驍將,他的生平,史載不詳。在英布背叛項羽後,項羽派龍且、項聲率十萬大軍前往擊之。英布與龍且大軍交戰,未能得勝,終於徹底倒向劉邦。能打敗英布,說明龍且是有一定水平的。

    然而,在與韓信之戰中,龍且卻輸得很慘,在戰鬥中被殺。

    這場戰事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

    酈食其見了齊王后,雄辯滔滔,口若懸河,向齊王指出漢王劉邦奪取天下,乃是大勢所歸,齊國只要儘早歸附,仍然可以保住自己的封國,這才是上策,否則必遭到滅國之禍。經過權衡利弊後,齊王決定歸附漢王劉邦。他派出使節晉見漢王,表示願意歸降。為了表達歸附的誠意,齊王還下令解除邊境的戰備。

    然而,謀士蒯通卻對韓信說:“將軍必須要繼續進攻,原因有二:其一,漢王雖然派使者與齊國往來,但是並沒有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其二,酈食其不過是一辯士,憑三寸之舌,收降齊國七十餘城;而將軍以數萬之眾,耗時一年多,才平定趙國五十多城;難道將軍幾年的戰功,還不如一個窮酸書呆子嗎?”

    於是韓信不顧齊王投降的誠意,維持原先的計劃,攻伐齊國!

    時值冬季,天氣嚴寒,齊王已經下令解除邊境的戰備,不料韓信軍隊卻悄悄渡過黃河,發起襲擊,大破齊軍。齊王對漢軍背信棄義發動進攻深感震怒,大呼上當,遷怒於酈食其,將其烹殺。

    韓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下臨淄,齊王落荒而逃。齊國本來與西楚敵對,現在被韓信打得國破家亡,便決定向西楚求援。項羽正在西線進退維谷,得知齊國來歸附,焉有不答應之理。於是,項羽派出手下最驍勇的戰將龍且率軍入援齊國,援軍聲勢浩大,號稱二十萬之眾,在高密與齊王殘軍會合後,聯合抵禦韓信兵團的進攻。

    韓信又一次展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他讓士兵們攜一萬多袋沙包,在濰水上游築壩攔水,而後指揮大軍渡過濰水,進攻齊、楚聯軍。西楚大將龍且是韓信的老相識,看不起這個曾經受過胯下之辱的漢軍將領,認為韓信不過是個懦夫罷了,見漢軍前來進攻,當即率軍反擊。

    韓信假裝不敵,向河對岸撤去,龍且焉知是計,還以為韓信就是個草包,急忙令全軍渡河追擊。不想西楚兵團剛一半過河時,韓信下令將上游的沙包壩拆除,河水奔騰而下,河床上的楚軍被滔滔巨浪衝得無影無蹤,軍隊被分割為兩半,分別在河的兩岸。韓信揮師反撲,過河作戰的楚兵團寡不敵眾,衝鋒在前的西楚大將龍且在戰鬥中被殺,其餘將士或死或降。滯留在河對岸的楚軍,見到大將戰死,哪有心思作戰,各自逃命去了。齊王見大勢已去,不敢戀戰,一路狂奔,但還是被韓信大軍追上,成了俘虜。

    龍且敗給韓信,一個原因是輕敵,另一個原因是智慧謀略比不上韓信。

  • 4 # 淼淼點滴生活

    在楚漢之爭這段歷史中最重要的兩位人物就是項羽和劉邦兩個人,龍且是項羽手下的大將,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大將,兩人第一次交手是在濰水之戰,龍且在這場戰爭中,敗給了韓信,自己也被殺害了。他敗給韓信的原因無非有兩個。

    第一,居功自傲,貪功冒失。在戰場上的韓信士氣銳不可當,一舉攻入齊國,齊國這時候向項羽求助,項羽便派手下大將龍且出兵支援,龍且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去支援,本來就是一場勝券在握的戰爭,但是龍且卻失敗了。主要是因為龍且在平定英布的戰役上嚐盡了甜頭,所以急功近利,想迫切的在這場戰爭中去的勝利,卻疏忽了他的對手是韓信。

    第二,也是韓信才智過人,靈活多變,而且善於兵法佈陣等,龍且在濰水上佈陣,想渡河攻打韓信陣營,而韓信早就看透了一切,於是命士兵裝了幾萬袋的沙子圍在河流的上游,堵住河道,這就是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次日兩軍交戰韓信卻逐漸弱於龍且,處於下風,逼得韓信節節敗退。

    此時的龍且想趁勢追擊,正當大部隊準備渡河的時候,韓信命人把堵在河道上的沙袋移了過去,瞬間滾滾河水沖走了很多龍且計程車兵,一時間軍隊大亂,韓信趁此主動出擊攻打,而龍且也在戰亂中被殺。

  • 5 # 渣渣的冒險歷程

    輕敵自大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楚漢之爭這段歷史中最重要的兩位人物就是項羽和劉邦兩個人,龍且是項羽手下的大將,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大將,兩人第一次交手是在濰水之戰,龍且在這場戰爭中,敗給了韓信,自己也被殺害了。他敗給韓信的原因無非有兩個。

    第一,居功自傲,貪功冒失。在戰場上的韓信士氣銳不可當,一舉攻入齊國,齊國這時候向項羽求助,項羽便派手下大將龍且出兵支援,龍且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去支援,本來就是一場勝券在握的戰爭,但是龍且卻失敗了。主要是因為龍且在平定英布的戰役上嚐盡了甜頭,所以急功近利,想迫切的在這場戰爭中去的勝利,卻疏忽了他的對手是韓信。

    第二,也是韓信才智過人,靈活多變,而且善於兵法佈陣等,龍且在濰水上佈陣,想渡河攻打韓信陣營,而韓信早就看透了一切,於是命士兵裝了幾萬袋的沙子圍在河流的上游,堵住河道,這就是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次日兩軍交戰韓信卻逐漸弱於龍且,處於下風,逼得韓信節節敗退。

    此時的龍且想趁勢追擊,正當大部隊準備渡河的時候,韓信命人把堵在河道上的沙袋移了過去,瞬間滾滾河水沖走了很多龍且計程車兵,一時間軍隊大亂,韓信趁此主動出擊攻打,而龍且也在戰亂中被殺。

    這場戰爭也是楚漢之戰的一個轉折點,丟掉齊國,令項羽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最終無奈只能與劉邦議和。龍且敗給韓信,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傲慢輕敵,主要也是遇到了韓信這個強大的對手,註定會失敗。

  • 6 # 鹹魚談歷史

    濰水之戰敗給韓信的,當時韓信的兵力只有五萬,而龍且的兵力有二十萬,結果龍且在兵力四倍於韓信的情況下,被韓信打得大敗。

    主要原因如下:

    一者龍且驕傲輕敵,貪功冒進,看不起韓信,忽略了韓信的軍事才能,如果遇到一個不知兵法、不懂謀略的酒囊飯袋對手,或許還能憑藉兵力優勢與勇猛之力打敗對手,但遺憾的是,韓信不是酒囊飯袋,他不僅深知兵法謀略,作戰的策略還神出鬼沒、十分靈活。

    二者韓信被稱為兵仙,必定有其過人之處,龍且雖然也是項羽手下大將,但相比韓信,還略有不足,大敗也屬實正常。

  • 7 # 大白白野

    龍且驕傲輕敵被韓信擊敗。龍且曾經打敗過英布。英布是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可見龍且也是善戰之將。

    1、龍且是項羽陣營中猛將,他在項羽陣營戰功赫赫,而韓信在項羽陣營中基本沒有什麼戰功,龍且輕視韓信。這是龍且致命的弱點,古人云“驕兵必敗”。龍且還貪功,想早日消滅韓信。驕傲貪功導致龍且失敗。

    2、韓信打仗謹慎,喜歡講究智謀,知道龍且帶二十萬精銳部隊來到齊地,他請求劉邦派兵支援,劉邦派曹參、灌嬰等支援韓信。

    3、203年濰水之戰爆發。龍且楚齊聯軍和韓信漢軍在濰水(山東淮河)兩岸對壘。韓信命令部隊在夜色中悄悄用上萬個沙包壅塞濰水上游,第二天,“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龍且笑道:“吾固知信怯也!”親自率領大軍渡河追擊漢軍,韓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太半不得渡”。韓信見對方陣勢已亂,率兵攻打對方已上岸的先頭部隊,斬殺龍且,齊楚聯軍大敗,韓信乘勝追擊,俘虜了齊王廣,與漢將灌嬰、曹參等將領平定齊地。

    4、濰水之戰導致項羽損失了二十萬精銳部隊,漢軍佔領了齊地,導致了漢強楚弱的局面。

    5、曾國藩對濰水之戰漢軍動用上萬個沙包堵塞濰水錶示懷疑,認為《史記》記載有誤。曾國藩是有水平的人,帶過兵,打過仗,還是學者,辦事認真。他的懷疑應該是有道理的。

  • 8 # 漫漫胡剪輯

    話說進入楚漢爭霸的後期,考慮到正面交鋒效果不明顯,主線戰場線長面廣,項羽決定轉變思路,從支線戰場找突破口。

    楚漢相爭支線第四場戰役,也是最後一場的濰上戰役因此拉開了序幕。

    而韓信為了立功,聽從部下蒯徹的建議,硬是不聽從酈食其和平解決齊地問題的建議。齊王田廣把“妖言惑眾”的酈食其扔進了油鍋,然後把橄欖枝拋向了項羽。

    項羽自然接受了齊王田廣的好意,雙方重歸於好,很快進入了蜜月期。因此,面對韓信對齊地的步步緊逼,步步蠶食,項羽儘管“終日奔波,憔悴不堪”,但卻沒有坐視不管,馬上決定抗漢援齊。

    考慮到韓信是位傑出的軍事家,自從關中出兵以來,鮮有敗績,這一次項羽派出了自己最為得力的干將龍且做主帥,外加虎將周藍、項冠為副帥,並且給了他們二十多萬楚軍。單從這一點來看,也足以證明項羽對這場戰役的重視。

    龍且在項羽手下和鍾離眛並稱為“絕代雙雄”,可謂戰功累累。

    在項梁時代,項梁率革命軍支援齊國,和秦軍主力決戰於東阿,龍且就是急先鋒。他一騎絕塵,勢不可當,如入無人之境,威武之氣震懾住了敵軍,為革命軍大勝利立下了頭功。這一戰,龍且名聲大震。

    在項羽時代,英布背叛項羽投奔劉邦,龍且掛帥出征,在淮南打得不可一世的英布滿地找牙,最終狼狽地逃回了劉邦的大本營。這一戰,龍且聲名遠播。

    而這一次龍且一到齊地,就得到了齊王的熱情接待。他們兩軍一聯手,頓時琴瑟相合,人聲鼎沸,士氣高昂。

    韓信本來順風順水,正要把齊地踏平在自己的腳下,突然聽說楚軍最為得力的猛將龍且來了,心裡頓時像被潑了一盆涼水。憑他在趙地臨時徵集的那點兵,怎麼能和龍且的二十多萬大軍相比呢?韓信不禁有點畏懼了。就算他本領再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行軍打仗,如果手中沒有兵馬,你就算有千萬妙計也白搭。

    在這一仗開打前,韓信還做了一件必須要做的事,那就是馬上向劉邦請求派兵支援。面對韓信的求援,劉邦犯難了。眼下他正被項羽壓得喘不過氣來,要是派兵去支援,那麼自己這邊的兵力就會嚴重不足。

    正在這時,張良出場了:“大王,我軍現在有這條深澗做屏障,楚軍一時半會兒還攻不過來。大王可以放心派兵去支援。”

    於是,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派曹參、灌嬰兩員大將帶領數萬人馬秘密出發了。

    韓信在得到了兩員猛將的支援後,信心大增。漢軍與楚軍也隨即在濰水邊正式對壘。

    交鋒之前,龍且手下有個門客獻出了一條妙計,可助楚軍以逸待勞,大挫漢軍。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門客向龍且進言道,“漢軍人數雖少,但挾平魏滅趙之威風遠道而來,同心同德,目標一致,就像擰成的一股繩,鋒銳難擋。而我們楚軍和齊軍雖然人多,而且是本土作戰,但離心離德,各懷心事,就像貌合神離的夫妻,毫無鬥志。因此,我們雖然佔據天時和地利,卻失去了人和這個重要條件,一旦打起仗來,吃虧的肯定是我們。”

    龍且點點頭,皺眉問道:“那該如何是好呢?”

    “避其鋒芒,擊其隋歸。深溝高壘,堅守不戰。一來,我們要讓漢軍找到不拼命的目標,二來要走群眾路線,聯合發動齊地的廣大百姓,共同保衛家園。這樣一來,韓信在齊地非但沒有立足之地,還沒有供糧之道,不出幾個月,漢軍便是甕中之鱉了。”門客回答。

    都說高手在民間,此話果然不假。這樣的高論如果龍且採納了,縱使韓信有三頭六臂,齊地也註定是他人生的滑鐵盧了。而如果是這樣,龍且或許可以憑藉一人之力,扭轉整個楚漢之爭的格局。

    然而,事實上,龍且想都沒有想就直接拒絕了這個建議,原因是龍且對和韓信這場大戰充滿了信心。

    龍且在拒絕部下的妙計後,馬上磨刀霍霍,厲兵秣馬,等著與韓信面對面地決一死戰了。

    然而,就在他準備大幹一場時,濰水對岸的漢軍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對韓信的突然消失,龍且迷惑了:是渡過河“乘勝”追擊漢軍,還是繼續留在老窩觀察敵情呢?

    不過,龍且的猶豫一閃而過。他本來就沒把這個曾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放在眼裡,現在看到他突然撤軍,第一反應就是認為韓信因為害怕逃命了,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追擊。

    龍且立功心切,但他的部將卻很清醒。副將周藍盡職盡責地勸說道:“韓信素來詭計多端,他突然退兵肯定有詐。如今最穩妥的做法,還是堅守不出。”

    然而,龍且當時充分體現了作為項羽最為得力大將的“項氏風格”——剛愎自用,他不顧眾將的勸說,馬上率兵渡河去追韓信。

    追到濰水中央的龍且居然沒發現河水似乎在一夜之間變得特別淺,居然騎著馬就可以蹚過河去。他手下部將周藍髮現了這個問題,但還沒來得及說,龍且就已經一馬當先地渡過了濰水——他要生擒韓信立戰功。

    周藍沒辦法只得追隨龍且而去,然而,他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楚軍的大部隊正走到河中央時,突然聽見“嘩啦”一聲,洪水像猛獸一樣猛撲過來,頓時氾濫成災。這下楚軍就是想逃也來不及了,數萬人馬頓時被河水沖走。

    這真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啊,它不但沖走了眾多楚軍,還把楚軍一刀兩斷地隔離在濰河兩岸。岸東的大量楚軍,這時候已被突如其來的洪水阻住了去路,只能眼巴巴地望著河西的主將龍且和周藍。

    此時,岸西只站著龍且和周藍等孤零零最先渡過河來的一兩千士兵。他們望著身後氾濫成災的洪水,已是弱不禁風,瑟瑟發抖。

    龍且再笨也知道這沒來由的河水肯定不是自然災害了。這的確是韓信事先安排的,他連夜叫士兵用空糧袋裝好沙子,堵住了河上游的水。韓信渡河去,只是為了引來龍且這條大魚而已。等他一過河,上游就開始放水。

    洪水氾濫成災,是天災,更是人禍。我們不得不佩服韓信,他果然是“打水仗”的高手:打章邯是靠白水河水淹城而勝,打陳餘是靠背水一戰而勝,此時打龍且又是靠半渡擊之而勝。

    最後,龍且被斬殺,周藍被生擒。隨後,韓信率大軍直搗城陽,將齊王田廣、齊相田光生擒在手。而劉邦派來的兩位援軍將領曹參和灌嬰也不負眾望,曹參挺進膠東,擊潰齊國大將田既;灌嬰進軍嬴下,斬殺齊國名將田橫。

    不久,齊國徹底被漢軍征服。

  • 9 # 清晨如風195

    我是史明,我來回答。

    要說楚漢時期有名的將軍的話,相信肯定會有人提到龍且的名字,畢竟他是項羽身邊的大司馬,楚軍的大將軍。龍且與英布一戰的時候,將他成功打敗,這個事件後來經過各種文化渲染,改編到了各種小說和戲劇裡面,龍且本身也是項羽手下五位名將當中最厲害的一個,戰鬥力很強。那麼他是怎麼敗給韓信的呢?

    自負

    龍且的過度自負是導致他失敗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在開戰之前,就有人曾經勸過龍且,先對韓信的糧草進行堵截,讓士兵渙散,再加上地理的優勢,韓信的軍隊就會不戰而降。然而這個提議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龍且看不上。因為龍且和項羽一樣,驕傲自負,他覺得自己對韓信這個瞭解的很透徹了。可是龍且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了解的呢?瞭解的方式當然是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的這個事情了。韓信窮困潦倒的時候,被街頭上的一個臭流氓欺辱,當時為了息事寧人,只能從他的胯下面鑽。龍且只知道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是個無用的人,卻不知道韓信在為劉邦發現之後不僅有了一飯千金這樣的感人故事,還幫助劉邦打了很多勝仗,攻略了很多城池。現在韓信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小混混了,絕非往日可比,龍且自認為了解韓信,卻只瞭解到了韓信的過去,因為這點小事就驕傲自滿,無視他人的勸告。

    韓信多詭

    龍且碰上了韓信,在計謀方方面已經註定不是他的對手。龍且兵力是自己的四倍,韓信當然明白,所以他可不會選擇正面和龍且對抗,畢竟他一直是靠腦子打仗的。戰鬥前韓信命手下做了一萬個沙袋,將沙袋堵在了濰水上游,然後派出半數的軍隊向龍且進攻,故意失敗逃跑。自信的龍且派出騎兵追擊韓信的軍隊,為了儘快將韓信拿下,龍且走在軍隊的最前面,整個軍隊士氣滿滿。因為淮河水被麻袋隔絕,所以滔天大浪被阻塞在了上游,等到龍且他們為了追擊而全軍渡淮河的時候,韓信便下令撤回麻袋,大水瞬間將他們淹沒。就一瞬間,龍且沒了一大半的兵力,再看看龍且後面的將士們,還在濰水那邊,龍且身邊計程車兵還真是沒剩多少了,真是風水輪流轉,這下,龍且兵力不多了。韓信殺死龍且以後,後面的人看見沒了將軍,也就成了一盤散沙,韓信趁機收攏軍隊,不僅沒有損失,自己的實力也得到了增強。

    遇事衝動易怒

    龍且的衝動,喜歡戰鬥,不動腦子向前衝,是失敗的決定性因素。龍且項羽兩人性格極為相像,都是在戰場上好衝動,不過腦子行事的人,很是急功近利,而且曾經都被韓信大敗過。龍且相當自負,也相當好戰,這和他與項羽從小就一起生活有一定的關係,項羽讓龍且性格也發生了改變。龍且作為將軍,肯定是讀過孫子兵法的,但是真打起仗來,什麼兵法,全部拋之腦後。孫子兵法講究的是用一點點兵力達到你想要的結果,但是龍且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只要自己殺個痛快就好。雖然龍且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是論到用兵的話,那就不擅長了。追擊韓信的一個小部隊,也不用傾盡全部兵力吧,那些大部隊,龍且並沒有下達命令,任由他們跟著,估計覺得這場戰爭一定會贏。龍且對這場戰爭有十足的把握,向項羽許過誓言,留了口棺材,說回來裡面趟的不是韓信就是他自己,龍且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躺在了自己準備的棺材裡。龍且在最重要的時候,一心只想殺死韓信,才會急功近利,帶領少數騎兵前去追,結果卻是自己和士兵被分開,自己也是命喪黃泉。

  • 10 # 錢錢他爹

    龍且從小跟項羽一起長大,並且項羽一起義他就跟著項羽。所以項羽對他十分信任並親近。龍且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項羽對他格外器重,視他為臂膀。但是他卻在濰水一戰敗給了韓信,直接導致了楚漢形式的大逆襲。

    公元前203年,韓信對齊國發動突襲,十月韓信攻下齊國都城臨淄。韓信攻下臨淄後,又趁勢向東追殺齊王田廣。田廣向項羽求援,項羽派龍且率領20萬精銳救援齊國。十一月,龍且和韓信在濰水對陣,隨後爆發了影響楚漢形式的重要一戰濰水之戰。

    但是龍且手握20萬大軍,又剛剛打敗英布,可以說士氣正盛。而韓信只有五萬兵力,按理來說龍且勝算大很多。但是龍且最後兵敗被殺,二十萬大軍傷亡殆盡,實在讓人唏噓不已。其實龍且失敗是有原因的,他敗的一點都不冤枉。

    濰水之戰前有人給龍且獻策“讓齊王派人去招撫那些已經失去的城邑,讓那些城邑的百姓起來反叛韓信,韓信就得不到補給,這樣就能不戰而讓他們投降”。但是龍且卻說自己瞭解韓信,認為一個寄食於漂母還受過胯下之辱的人不足為懼。他直接否定了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認為讓韓信不戰而降,不能提現自己的功績。龍且這樣已經犯下了兵家大忌“輕敵”而且還“貪功”,已經也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其實韓信並不是龍且眼裡那麼簡單的一個人,他是一個深懂兵法謀略的軍事家。早在兩軍對陣濰水的時候,韓信已經命人連夜用沙袋堵住濰水的上游。隨後他才率領一半的渡河去攻打韓信,隨後假裝戰敗,往後敗退,騙龍且過來追。

    龍且果然上當,大笑道“韓信果然膽小如鼠”。於是他親率大軍渡河追擊韓信。龍且的先頭部隊剛渡過濰水,韓信就令人挖開濰水上游的沙袋。一時間大水奔洩而下,龍且的大部隊被阻斷沒法過濰水,楚軍一時間大亂。因為渡過濰水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楚軍,韓信迅速組織反擊。最後龍且被灌嬰手下丁復斬殺,而濰水對岸的楚軍主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主帥被殺,而無能為力。龍且被殺後,楚軍大亂。韓信乘勝追擊,活捉齊王田廣,楚軍二十萬精銳也幾乎全軍覆沒。

    濰水一戰成了楚漢之爭的轉折點,項羽賠了夫人又折兵。濰水之戰,不僅讓項羽痛失愛將,更是促使得後來項羽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

  • 11 # 子曰讀歷史

    我們要想知道項羽大將龍且如何敗給韓信,首先得了解到龍且是什麼樣的人?韓信又是什麼樣的人?

    龍且是什麼樣的人?

    龍且是楚漢相爭時期的一位傑出的將軍,是項羽賬下五大將之首。這五大將按順序排名為:龍且、季布、英布、鍾離眜和虞子期。龍且自幼和項羽一起長大,情同手足,官拜大司馬,位高權重。龍且對西楚的主要功績在於:

    一, 龍且和項羽類似,武藝高強,在戰場上有萬夫不當之勇,士兵被他的氣勢深深折服。

    二, 曾追隨項羽叔父項梁起義,後與田榮合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

    三, 大敗叛將英布。由於劉邦使用了反間計,英布受到項羽的猜忌而反叛西楚,項羽派龍且追殺英布。龍且最終不辱使命,大敗英布,大大的鼓舞了士氣。

    韓信又是什麼人呢?

    韓信年輕時受過胯下之辱,後來在西楚霸王項羽賬下做執戟衛士,最後才去了劉邦賬下做了大將軍。韓信心細如髮,能洞察敵將的心思並運用到戰爭中。

    我們再看看當時這一仗的背景和雙方的兵力。

    當時的情況對於韓信非常不利。韓信在連續平定魏、趙、燕三國之後,又聽從謀士蒯徹的建議,出兵攻打在酈食其勸說下名義上已經投降的齊國。而項羽在接到齊王田廣的救援請求之後,命龍且率領二十萬精兵前往救援。龍且來到濰水,迫切地想和韓信一決高下。有謀士為他獻了個萬全之策:

    漢兵遠鬥,窮寇久戰,鋒不可當也。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聞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二千里客居齊,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毋戰而降也。

    意思是說:漢軍孤軍深入,本部大軍相距二千里,基本上沒有援軍。而齊王威信仍在,可以招募舊部四處反漢,漢軍糧草不夠,楚軍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漢軍不攻自破。

    然而龍且和項羽一樣,剛愎自用,貪功冒進,高傲自負,十分輕視韓信,認為韓信昔日受過胯下之辱,做過執戟衛士,怎能和自己一較高下,就完全否決了謀士的計策,並且輕蔑的評價韓信:

    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幹跨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救齊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半可得,何為而止!

    意思是說:我韓信是甘受胯下之辱的懦夫,不足為懼。況且解救齊國,卻只是讓齊國投降,也顯示不了我的本事啊?不如一戰而勝之,打敗韓信不說,整個齊國也唾手可得,何樂而不為!

    濰水一戰,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中計,全軍覆沒。

    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韓信連夜派人制作一萬多條裝滿沙土的沙袋,阻塞濰河上流。隨後率小部分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於是率全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挪開上游沙袋,河水奔騰而至,龍且大軍大半沒有渡過去。這時韓信揮軍猛烈截殺,龍且被灌嬰手下丁義斬首,楚軍全軍覆沒,經此一役,楚漢之爭勝利的天平倒向了漢軍。

    韓信勝利的原因很簡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在項羽賬下做執戟衛士時,就已經非常瞭解龍且了,所以將計就計。龍且呢,輸在剛愎自用,貪功冒進,高傲自負,不聽他人建議。

  • 12 # A章北海

    第一

    且的過度自負是導致他失敗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在開戰之前,就有人曾經勸過龍且,先對韓信的糧草進行堵截,讓士兵渙散,再加上地理的優勢,韓信的軍隊就會不戰而降。然而這個提議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龍且看不上。因為龍且和項羽一樣,驕傲自負,他覺得自己對韓信這個瞭解的很透徹了。可是龍且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了解的呢?瞭解的方式當然是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的這個事情了。韓信窮困潦倒的時候,被街頭上的一個臭流氓欺辱,當時為了息事寧人,只能從他的胯下面鑽。龍且只知道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是個無用的人,卻不知道韓信在為劉邦發現之後不僅有了一飯千金這樣的感人故事,還幫助劉邦打了很多勝仗,攻略了很多城池。現在韓信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小混混了,絕非往日可比,龍且自認為了解韓信,卻只瞭解到了韓信的過去,因為這點小事就驕傲自滿,無視他人的勸告。

    二、詭計多謀

    龍且碰上了韓信,在計謀方方面已經註定不是他的對手。龍且兵力是自己的四倍,韓信當然明白,所以他可不會選擇正面和龍且對抗,畢竟他一直是靠腦子打仗的。戰鬥前韓信命手下做了一萬個沙袋,將沙袋堵在了濰水上游,然後派出半數的軍隊向龍且進攻,故意失敗逃跑。自信的龍且派出騎兵追擊韓信的軍隊,為了儘快將韓信拿下,龍且走在軍隊的最前面,整個軍隊士氣滿滿。因為淮河水被麻袋隔絕,所以滔天大浪被阻塞在了上游,等到龍且他們為了追擊而全軍渡淮河的時候,韓信便下令撤回麻袋,大水瞬間將他們淹沒。就一瞬間,龍且沒了一大半的兵力,再看看龍且後面的將士們,還在濰水那邊,龍且身邊計程車兵還真是沒剩多少了,真是風水輪流轉,這下,龍且兵力不多了。韓信殺死龍且以後,後面的人看見沒了將軍,也就成了一盤散沙,韓信趁機收攏軍隊,不僅沒有損失,自己的實力也得到了增強。

    三、好戰好強

    龍且的衝動,喜歡戰鬥,不動腦子向前衝,是失敗的決定性因素。龍且項羽兩人性格極為相像,都是在戰場上好衝動,不過腦子行事的人,很是急功近利,而且曾經都被韓信大敗過。龍且相當自負,也相當好戰,這和他與項羽從小就一起生活有一定的關係,項羽讓龍且性格也發生了改變。龍且作為將軍,肯定是讀過孫子兵法的,但是真打起仗來,什麼兵法,全部拋之腦後。孫子兵法講究的是用一點點兵力達到你想要的結果,但是龍且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只要自己殺個痛快就好。雖然龍且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是論到用兵的話,那就不擅長了。追擊韓信的一個小部隊,也不用傾盡全部兵力吧,

  • 13 # 大漢史談

    濰水一戰,是楚漢相爭期間韓信打出的一場經典戰役,在此戰中,韓信設計用水阻斷龍且後軍,以多打少,陣斬龍且,大敗楚軍。

    龍且是項羽手下的大將,隨項羽東征西討,能征善戰,而且救援齊國的時候,帶領的是二十萬精銳楚軍,然而,面對遠道而來的韓信,卻為何如此輕易地就敗了呢?

    歷史上有關西楚霸王手下的大將記載很少,我們都知道霸王項羽是如何神勇,然而要說他手下的大將龍且,到底其軍事能力如何,就很難有一個定論了。

    但公元203年,在英布背叛楚國得時候,項羽就派了龍且前去追趕,龍且和英布兩個人之間大戰三百回合,最終龍且將英布擊敗,這在當時很多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因為英布是當時的名將,武藝高超,聲望名譽不是龍且可以比擬的。再加上龍且與曹咎、周殷三人並列為楚國的大司馬,可見他在項羽帳下絕對是重量級的人物,屬於第一梯隊的重臣。

    而濰水一戰,一交手就敗給了韓信,我們可以把他失敗的原因歸結為“驕傲自大”“迷信武力”

    公元前203年,韓信趁齊國放鬆警惕、毫無防備之際,對齊國發動突然襲擊,從歷下一路打到齊國都城臨淄。韓信攻下臨淄後,又趁勢向東追趕齊王田廣。田廣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統兵救援齊國。於是,龍且與韓信在濰水爆發大戰。這一戰,史稱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前,有賓客勸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拼死戰鬥,鋒芒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在自己的家門口作戰,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築深溝高壘固守,讓齊王派遣心腹大臣去招撫已經丟失的城邑。已喪漢軍之手的城邑民眾聽說自己的君王還健在,楚軍前來救援時,必定都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在遠離本土二千里的齊地,如果齊國的城邑全都起來反叛它,漢軍勢必無處取得糧草,這樣即可以不戰就使他們投降了。”

    不得不說,這位賓客很有謀略,分析了三點楚軍必勝的原因,還給出了擊敗韓信的方法:

    第一、雖然已經攻破趙國、燕國和齊國,但是韓信屬於孤軍深入,而此時漢朝本部大軍正被楚王項羽圍困在滎陽,所以韓信並沒有什麼援軍;

    第二、齊王田廣雖然已經流亡,但是他的威信還在,要是讓他召集已經被韓信攻克的城池共同抵抗韓信,齊國與楚國裡應外合,韓信便會陷於被動;

    第三、漢軍是客場,沒有援兵、缺乏糧草;

    這個賓客的意思就是:我們根本就沒有出兵的必要,等他內耗就行了。但是龍駒的驕傲自大讓他聽不進去:

    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也。

    如今的韓信已是劉邦集團的大將軍,不僅幫助劉邦成功還定三秦,還在不久前接連消滅魏國、趙國、收降燕國,豈能把如今的韓信與當初的韓信相提並論?龍且以此認定韓信“易與耳”、“不足畏”,顯然犯了先入為主、自以為是以及用老眼光看人的經驗主義錯誤,從而滋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而且他還貪功冒進,最終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十一月,龍且、韓信兩軍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命人連夜趕做了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投堵濰水的上游,然後率領一半部隊渡河去襲擊龍且,隨即假裝戰敗,往回奔逃。

    龍且見韓信戰敗逃回,十分得意,說:“我本來就知道韓信膽小如鼠嘛!”於是親率大軍渡濰水追擊韓信。龍且不愧是項羽手下的猛將,追擊之時,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領著少量的兵卒率先渡過了濰水。

    龍且的先頭部隊剛剛渡過濰水,韓信立刻下令挖開堵塞在濰水上游的沙袋。積聚了一夜的大水立刻奔瀉而下,驚濤拍岸,龍且的軍隊因此大部分沒能渡過河去。

    龍且原本有二十萬兵力,在數量上遠勝於韓信。但此時,韓信只用了一河之水,便讓龍且的兵力優勢瞬間化為烏有。不僅如此,由於龍且的大部隊都被河水阻在對岸,跟隨龍且渡過濰水計程車兵太少,韓信反而在區域性上擁有了兵力之優勢。

    韓信驅動優勢兵力迅速反擊,終於殺了龍且。在龍且被殺時,阻留在濰水東岸的楚軍只能望洋興嘆,卻無能為力,待他們看到龍且被殺後,全都作猴孫散。龍且死,楚軍散,齊國也丟失了。這場戰爭中,二十萬楚兵除了一部分戰死之外,其餘悉數被韓信俘虜(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龍且終於為他的狂妄自大和迷信武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一戰,給楚軍造成了重大打擊,不僅損失大量生力軍,更重要的是,得力大將龍且的戰死,導致齊國的丟失,令項羽從此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最終只能無奈地被迫以鴻溝為界,與劉邦議和,項羽不可避免地進一步走向衰敗......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

  • 14 # 歷史知道點

    龍且楚漢戰爭時期楚國大將,自幼就和項羽相識,項羽起兵時跟隨項羽征戰南北深得項羽的信賴。

    彭城之戰劉邦損兵折將,戰場形勢對劉邦十分不利。於是劉邦把目光投到的位於項羽戰略側後方,距離楚都彭城不遠的齊國。他派遣韓信、曹參和灌嬰從後方攻打齊國,欲借齊國之地從後方牽制項羽,達到兩面夾擊的戰略。

    齊國抵擋不住韓信的進攻,就向項羽求救。項羽考慮到齊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戰略地位重要,就派大將龍且和周蘭率領20萬楚軍援助齊國。楚、齊軍會和後襬開陣勢隔濰水與韓信軍隊對峙,韓信趁著夜晚,命令軍隊在濰水上游壘壩堵截河流。

    第二天拂曉時分,韓信把一部分人馬埋伏在濰水岸邊,自己親率一部分軍隊向濰水對岸的齊楚聯軍進行挑戰。龍且率領大軍迎戰,韓信假裝敗走退到事先設伏的地方,當龍且和周蘭帶領前鋒部隊殺到濰水西岸,後續部隊剛渡到一半時,韓信命令早有準備的上游士兵挖開水壩,迅速暴漲的河水把齊楚軍隊分割在濰水兩岸首尾不能相顧,正在渡河計程車兵被大水沖走,渡過濰水的龍且軍隊則被事先埋伏好的漢軍擊殺,沒渡過濰水的楚軍見龍且被擊殺群龍無首則迅速潰逃。

    龍且濰水的兵敗,一方面使楚軍損失慘重,另一方漢軍兩面夾擊項羽的構想成為相識,楚漢戰爭形勢發生了巨大轉折。對於原本處於優勢的龍且卻兵敗,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是龍且貪功輕敵。

    1、良策不用

    《史記》中有記載,說在這場戰爭開始之前,有人向龍且建議“漢軍遠途前來作戰,士兵們都盡心盡力,軍隊銳不可當。而楚軍基本是本土作戰,離家近,一心掛念著家室,這樣也就很難取勝漢軍了。最好的辦法是先不和他們在正面作戰,而是堅守陣地,讓齊王派人拿著信物潛入齊國告訴齊國人齊王還活著,正和楚軍前來營救他們,讓他們起來反抗漢軍。漢軍原來故土作戰,糧草供應就必然成了大問題,楚軍就可以不戰而勝了。然而龍且卻沒有采納這個建議。

    2、貪功輕敵

    對於他人一針見血的計策龍且沒有采納,反而說:韓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本領,自己對付他簡直太容易了。自己率領大軍前來救齊國連仗都不敢打,而用別的計謀來降服韓信,這不能顯示出他的本領,體現他的功勞。 如果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打敗韓信,自己還可以得到半個齊國的賞賜。

    3、輕敵冒進

    由於史料的缺失我們無法知道韓信當時有多少兵,從韓信能夠打敗強大的齊國,又能和齊楚聯軍處於對峙的局面,顯然即便韓信軍隊沒有龍且多但也不會差太大,況且韓信一方還有曹參和灌嬰,此二人都是漢時的名將。再者兩軍隔河對峙,對於作戰地形龍且事先當是要有所考察的。韓信能利用地利在上游築壩截流,河流水勢大減這應當是十分明顯的。然而當韓信率軍進行挑釁時龍且面對韓信的挑戰十分高興,對韓信假裝敗退也沒有絲毫的懷疑就冒然率軍追擊,這實在是輕敵之舉。

  • 15 # 閱史銘心

    公元前204年(漢三年)十一月韓信率領曹參灌嬰等漢軍向東追擊齊王田廣的殘餘勢力到達濰水(今濰河)與龍且,周蘭率領的救齊楚軍以及齊王田廣率領的齊軍殘部組成的齊楚聯軍夾河對峙。雙方決戰的前一天晚上,韓信命令手下將領帶人秘密運動到濰水上游狹窄處,用布袋裝沙堵塞水流。並和前線保持聯絡,等候下一步指示。又令曹參和灌嬰分別帶兵埋伏在戰場周圍。

    天亮韓信親自帶領漢軍主力部隊半渡濰水主動攻擊齊楚聯軍,不知有詐的楚軍主將龍且和副將周蘭亦親自帶領楚軍主力迎戰。戰無多時,韓信率軍退向濰水西岸,龍且 周蘭率軍追擊,楚軍前鋒剛過濰水,主力還沒來得及渡河的時候,韓信命令上游決塞放水,奔騰而下的濰水瞬間將楚軍截為兩段,並且沖走了河床中的楚軍,趁此機會,韓信命令左右伏兵盡出,直擊過河的楚軍,陣斬主將龍且,俘虜副將周蘭,東岸的楚軍群龍無首,指揮失靈,就這樣崩潰了。之後漢軍渡過濰水俘斬了齊王田廣,又在成陽俘虜的大量楚卒,最終平定了齊地。

    韓信此戰能夠成功一是善於利用地利,事前曾親自考察地形,發現了濰水可用。反觀對手連漢軍堵塞了上游的水流都不知道!

    二是對楚軍的瞭解,善於利用對方的弱點。楚軍在項羽的示範下,一直有主要將領帶頭衝鋒的優良傳統,這樣做雖然臨戰士氣高昂,但是卻把己方的中樞置於險地!所以此戰中漢軍先渡河,然後詐敗引誘楚軍渡河追擊,進而利用濰水以分楚軍的兵勢造成漢軍的區域性優勢,從而成功對楚軍實施斬首行動,最終贏得了勝利。

  • 16 # 慕容鑑史

    龍且是項羽手下排名第一的大將,二人從小一起長大,並且從始至終他一直選擇跟著項羽,項羽對他情深意切(兄弟之情)。他是項羽必不可少的一條臂膀,不過在劉邦與項羽發動楚漢之戰後,其中有一戰叫做濰水一戰,一戰之後項羽軍大敗。雙方的將領正是項羽器重的龍且與劉邦器重的韓信。

    先來為大家簡介一下龍且的功績與項羽對龍且的信任程度公元前206年,劉邦起兵揚言滅三秦。龍且、項佗與漢將曹參、灌嬰在定陶以南交戰失敗。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後項羽將西楚國僱傭的樓煩騎兵盡數交由龍且統帥。前204年,蕭何成功說動英布叛楚,項羽不慌不忙的派龍且去平定,只看龍且率軍十萬攻打九江國,大破英布。

    公元前204年,西楚軍把漢王劉邦圍困在滎陽,並切斷了漢軍糧道。劉邦求和,西楚軍謀士范增力諫項羽不要和談。陳平向劉邦獻計說:“項王的忠臣,只有范增、鍾離眛、龍且、周殷幾個人,如果你能用萬金買通說客,去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再出兵攻打,項王必敗。”劉邦遂用此計。項羽果然對忠臣疑忌,致使范增離去。

    龍且依然受到項羽信任,由此可見項羽對其的信任程度。

    公元前203年龍且奉命參加濰水之戰,這一戰不光是他人生中最慘的一次敗績,也是楚漢之爭的分界線,傳聞項羽聽後龍且戰死的訊息後,整日鬱鬱寡歡再無征戰之心。他對龍且的情義對自己的兄弟一樣,相信龍且一死他手下真的再也沒有能夠完全信任的人,因此龍且被韓信設計被圍城中殺死,是龍且一生的恥辱。

    龍且失敗的原因

    用兵者最忌諱的地方就是狂妄自大,當初韓信奇襲攻下齊國首都後,龍且奉命項羽命令去打敗韓信奪回齊國。韓信立足未穩,戰線脫的太長,不濟全靠當時的富紳來供給。畢竟他們是外來的,富紳對他的意見是非常大的。龍且手下的謀士建議派人去聯絡富紳不要將食物給他們,沒有吃的,韓信必然乖乖回到漢中。

    可龍且認為這樣的做法不是大國所為,用自己的拳頭打敗他們才能讓他們記住,用這樣的發放,下一次他們帶夠了充足的糧草,我們應當如何?謀士當即不說話了,龍且這種觀點在當時已經比較落後的,一個人一旦思想落後並且驕傲自大,怎麼可能打敗敵人呢?韓信略施小計就讓龍且片甲無歸、命喪黃泉。

    龍且還將韓信的身世說出了,不以為然,其實韓信是一種謀略家,與龍且交戰相當於成年男子在欺負一個拿著武器的小孩而已。

    戰鬥經過:

    兩軍對陣濰水兩岸時,韓信已經命人連夜用沙袋堵住濰水的上游。次日他率領一半的渡河部隊去攻打龍且,龍且一看韓信軍還有人在渡河率先發動進攻,韓信假裝戰敗大軍開始敗退,龍且想都不想直接就追。隨機龍且上當,還大笑道“韓信果然膽小如鼠”。

    他親率大軍渡河追擊韓信,龍且的先頭部隊才剛剛渡過濰水,韓信就令人挖開濰水的上游。一時間大水奔洩而下,龍且的大部隊被阻斷沒法過濰水,楚軍一時間大亂。由於渡過濰水的楚軍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楚軍,韓信迅速組織反擊。

    龍且被灌嬰手下丁復斬殺,而濰水對岸的楚軍主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主帥被殺,而無能為力。龍且被殺後,楚軍大亂。韓信乘勝追擊,活捉齊王田廣,至此楚軍二十萬軍隊全部被韓信蠶食(殺死的、投降的、失蹤的)。

    綜上所述:韓信能夠打敗龍且其實他的功勞只有設計了一個小的計謀,更多的還是由於龍且的輕敵所謂驕兵必敗,這一戰不僅自己送了命還未不久後項羽被迫烏江自刎埋下了伏筆,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17 # 北斗趣史

    龍且乃是項羽座下五虎大將之一,自幼就跟隨項羽,一起長大,情同手足。為了項羽他一生身經百戰,同樣也是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英雄。參加項梁起義,聯合田榮大破秦軍於東阿。項羽因為生性多疑,猜忌座下大臣,使得身邊的人很多背叛他,只有龍且留在了他的身邊保護他。在同為五虎大將之一的英布背叛楚國得時候,項羽就派了龍且前去追趕和擊殺,龍且和英布兩個人之間大戰很久,最終龍且將英布殺死。在當時這是不可能的發生,因為英布乃是成名已久的名將,武藝高超,聲望名譽完全不是龍且可以相比的,龍且對於英布來說就是一個新人,這使得龍且的名聲大起。

    在楚漢之爭中,龍且死於漢將韓信的手下。當項羽聽到龍且的死訊傳來的時候,差點沒傷心到暈倒,也是非常的恐慌。龍且和韓信兩人第一次交戰於濰水之戰,也是最後一次交戰。在戰場上的韓信士氣銳不可當,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破齊、趙,而且想要擊楚,項羽便派手下大將龍且出兵支援,龍且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去支援,而當時韓信只有五萬兵馬,這可以看出就是一場勝券在握的戰爭,但是龍且敗了。主要是因為龍且在平定英布的戰役上嚐盡了甜頭,所以急功近利,想迫切的在這場戰爭中去的勝利,卻疏忽了他的對手是韓信。

    龍且在濰水上佈陣,想渡河攻打韓信陣營,而韓信早就看透了一切,在半夜的時候率領軍隊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來堵塞河水,讓水不再往下流。等到第二天打仗的時候,韓信卻逐漸弱於龍且,處於下風,這都是因為韓信帶領自己的軍隊假裝不敵,然後裝作要逃走。

    龍且知道韓信的兵都是新兵,還有就是龍且戰勝英布使他信心倍增,急切功利。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不勝武力,於是趁勝追擊,正當大部隊準備渡河的時候,韓信命人把堵在河道上的沙袋移了過去,瞬間滾滾河水沖走了很多龍且計程車兵,一時間軍隊大亂,韓信趁此主動出擊攻打,而龍且也在戰亂中被殺。項羽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感到了莫名的驚恐,因為龍且一死使得項羽不僅損失了一名大將,而且還沒了二十萬的兵力,這可是相當於項羽四分之一的軍隊啊!

  • 18 # 始於終

    漢四年冬十月,漢相國韓信採納范陽辯士蒯通的計謀,趁齊國君臣因漢使酈食其提議齊、漢結盟抗楚而放鬆對漢軍守備的有利時機,突然襲擊齊軍,攻取齊歷下城。韓信隨後乘勝追擊,攻取齊國的國都臨淄。齊國君臣四散逃亡,齊王田廣向東逃往高密,田橫讓灌嬰打敗,逃向彭越軍中。

    項羽得知韓信打敗齊國的訊息後,趕忙派龍且前往增援。

    韓信、龍且

    韓信是漢軍大將,輔佐劉邦迅速平定三秦。彭城失利後又是他帶領漢軍偏師連破魏、代兩國,然後在井陘俘虜趙王歇、擊殺名聲赫赫的代王陳餘,一年後盡數平定趙地五十多城。韓信為漢挽回了戰略劣勢,同時也從默默無聞的小卒成長為震動天下將帥。

    龍且為項羽心腹,各種小說以及影視作品總是將他設定成項羽的死黨,這是根據項羽喜歡任用親舊的性格以及龍且日後領一軍征戰的事實而推定,大致可信。龍且最出彩的戰役當屬攻打九江王英布。

    項羽彭城大勝劉邦,諸侯大多背叛劉邦歸降楚國,可英布卻在隨何的勸說下反其道而形之,殺死項羽使臣,公然投靠劉邦而襲擊楚國後方。項羽只得放棄親自追殺劉邦,返回平叛。項羽攻打下邑,派項聲、龍且率軍攻打淮南。龍且竟能打敗勇猛的英布,攻取九江郡,英布只得孤身走小路投奔劉邦。英布是楚軍中數一數二的猛將,能打敗他,龍且的才能毋庸置疑。

    同是楚人,龍且很看不起韓信。首先,韓信身為七尺男兒,卻不能自食其力,險些餓死,還是靠漂母接濟才能過活,這是無能;其次韓信不敢殺人,因而受辱於同城少年,這是沒有勇氣。他認為既無能又無勇的韓信非常容易對付,所以輕率的和漢軍決戰。雙方在高密西邊的濰水兩岸各自紮營。

    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幹跨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漢書·韓彭英盧吳傳》

    吳楚地方的人強悍勇猛,頑強不屈,項羽是其中最好的代表。韓信身為楚人卻是其中的異類。他更喜歡動腦筋,花最少的力氣獲取最大的收穫。

    對陣魏豹時他明面上臨河對峙,暗地裡派人從上游偷襲魏國都城;背水一戰,他又派人偷襲趙軍營寨導致趙國軍心動盪,從而一舉獲得勝利。

    高密之戰是韓信從軍以來最重要的一戰,干係非常重大,決定著楚、漢雙方勢力消漲。韓信為此定下了周密的作戰計劃。

    戰爭經過

    楚漢雙方在高密城西的濰水兩岸夾河對峙,漢軍在西,齊楚聯軍在東。從後來雙方越河作戰的描述來看,這段流水水位並不高,步卒可以跨越。

    韓信在決戰前夜命人在河流上游用沙袋築壩,阻攔流水。

    第二天兩軍臨河對壘,他首先指揮漢軍渡河衝擊楚軍,假裝不敵,敗退而回。由於抱有韓信怯懦無能的固有印象,龍且將漢軍的誘敵之計信以為真,大笑他果然無能的同時親自帶隊追擊漢軍“潰兵”。

    可當他率先鋒渡河後,韓信命上游漢軍決堤,霎時間濰水水位上升,楚軍後續大部隊無法跟上,他們讓突然湍急的河流一分為二。此時漢軍以多攻少,趁機反攻龍且部。楚軍卻因這突然的變故慌亂不已,給漢軍打的一敗塗地,龍且不幸當場戰死。河流對岸的楚軍目睹主帥殞命,四散潰逃。韓信趁機向東一路追殺聯軍逃兵,一直追到城陽城,俘虜大量楚國士卒,更是乘勝徹底平定齊地。

    總結

    這一戰韓信軍力不如齊楚聯軍,漢軍遠道而來,補給也不如齊楚充沛。可楚軍將領龍且輕率的和韓信決戰,給了他可乘之機。韓信巧妙的利用了地形,在戰鬥中突然改變水流速度,抬升河流水位高度,從而將楚軍分成兩部分。當楚軍面對這地理變化慌亂不已的時候,早已準備妥當的韓信指揮漢軍反擊,殺死龍且,一舉奠定勝利。

    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韓信不但如此,還能突破慣性思維,改變地理為己用,變不利為優勢,真不愧是千年一出的名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是長城魏牌vv7,38號車評和汽車之家的測評結果大相徑庭,作為消費者該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