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寇準背靴

    這類所謂農民在城市,城鎮都有穩定的職業,工作。及其他全面的生活保障,否則是不敢放異賴以生存的,僅有的土地。

  • 2 # 夏荷盛開

    這件事情,早晚會發生的,因為國家做事不公,才導致農民不願種地的主要原因,誰願種地,糧食不值錢,老了連個養老的保障都沒有,還得象過去一樣,連累兒女。這就是主要原因,別的就別找了。

  • 3 # 黑土農夫敏哥

    大家好,我是我似驕陽378.黑龍江樺南的。

    我是種地農民,今天我來談談這個問題。現在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程度照比剛剛實行家庭生產承包那時候高很多,在籽種,化肥農藥的運用上也有了很大發展,而近幾年的智慧化又在農業上又突飛猛進。促使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種地,出去打工謀生。

    出去打工的人把土地承包給種糧大戶,自己也能得到一部分收入。在工廠或工地每年能掙三四萬元左右,會技術的還能更高,如果幹的好在帶幾個人一起還有獎勵。還有出去開小店,比如水果店,小吃店,早餐店等,只要能吃苦不怕累,誠實守信貨真價實,收入還是比種地的強。如果是不上學的年輕人,最好去學點技術,現在國家有個“春風行動”,免費培訓農民,讓農民有個一技之長的活動,想學技術的多多關注這方面的訊息。

  • 4 # 北方的郎161765506

    其實現在農民真正的想離開貧窮,唯一的方法就是國家鼓勵大富種地,讓農民的土地轉租予大富。農民在出去打工,辛苦一點,就會很快的脫貧。不要老守著一畝三分地。

    現在要想農民早日走出困難,農村土地只有租給富人或合作社,才會讓農村的氣氛和麵貌渙然起來。因為他們有好的銷售市場以及靈活生動的供應體系。他們不象農民家家戶戶,他們是一個整體,有時候在農民覺得划不來或利益稍高,他們都保持他們的整體利益。而農民是多家多戶,有時感覺一點偏見,就會刁難而影響整體利益。所以我覺得農村要想真正脫貧,政府必須喚醒合作社和富人的動力。讓他們來帶動農村,讓農民把辛勤灑在農村或城市,有效的讓農民的勞力得到城市建設和合作社的合理分配。那時候我敢保證,我們農村就真脫貧了。

  • 5 # 老農民183672930

    農民永遠不會離開土地,離了土地就不叫農民了,土地歸了大戶,沒地的農民去給有地的大戶去打工,種地農民還是農民。出路就是跟地主打工唄

  • 6 # 使用者5391947141911

    大戶種地,農民沒事幹,到城市去,都能夠找到長久的工作嗎?誰能保證?能籤合同嗎?腦子一熱定個政策,吃虧的事讓農民去扛,就像計劃生育帶來的光棍多,讓農民遭受災難,這樣對嗎?

  • 7 # 施子清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把田地承包給大戶種殖養殖,這就是農民的根本出路。本來種田、種地成本高、收入少,一年到頭賺不了幾千塊錢,這點收入養家餬口都困難。

    當今社會正在飛速地發展,農民也要跟著時代的潮流前進,農民必然要發展第三產業,有實力的自己辦企業或小型工廠,一般般的人上班當工人。不過上班簇也不虧,每個月可拿工資幾千塊錢,隨著社會的不但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不但地提高,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 8 # 駿景農業

    你怎麼看農民離開土地?歸大戶種地?出路在哪?

    無論從事什麼型別的職業,人們的初衷都是一樣的,為了生活。但是種地是一個能有效改善生活質量的行業嗎?自然不是!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走出農村,走向城市,離開了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

    你怎麼看農民離開土地?

    “農民離開土地”在現在情況來看是不爭的事實,但其實更多的是無奈。農民對土地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的,如果不是種地實在不掙錢的話,是沒有人願意離開家鄉,離開家人去異地工作。為了生活,農民只能選擇背井離鄉,選擇改變自己的職業,從農民轉變成一個工人。

    歸大戶種地?出路在哪?

    “土地歸大戶”自然是不可能“歸”的,但是外出務工的農民是可以將土地承包給村裡的種糧大戶的,這樣自己既能拿到土地承包的費用,也能外出務工,掙另一筆錢。怎麼算都比外出務工,把土地荒廢了強。

    而且近些年國家在大力推行土地流轉,土地規模化、集約化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小農經濟必將被取代。新興職業農民才是農村未來的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也是現代農業的未來。

    駿景——殷

  • 9 # 使用者遼河人家

    首先弄清一些農民為什麼願意離家鄉,背井離鄉去打工。

    以遼河流域一帶農民,以種水稻為主,不算高效農業,也算有效,還是有很多人把土流轉大戶去打工,怎麼算自己種不合算。

    舉個列比如你有二十畝地,全你自己幹,累死累活,好年頭每畝能掙一千二三百元,二十畝地掙二萬四五千元。

    假如你地包給大戶,租金19年最少每畝七百元,加國家補貼,你共收入至少一萬七千元,你不受累比你種地只少收入不到一萬元。外出打工肯吃苦的能年收入4萬元以上,加上租金每年收入近六萬元。誰還能種地呢?

    農村也有不外包的自己種,50歲以上身體還很好,生活壓力小,外出打工無人要,20畝地,農忙為趕季節只插秧收搳僱人,輕飄飄也能掙2萬元,過個年吃年用小富即安的生活。

    種田大戶包你土地也合算,全部機械化作業。你不幹活掙七百,他就掙你每畝剩餘那500元,流轉一千左右畝,收入五六十萬。但還是風險很大,稍有不慎和極端氣天就不掙錢了。

  • 10 # 使用者9283544595333徒

    因為是農民的一份子,根據自已所處的地理環境,聊聊想法吧!我們地處山區,旱地坡地,田為梯田,可耕地面積只佔山林面積二十分之一,人均六分水田,坡地四,五分吧,農田基礎建設為零,水田流轉租金,每畝二百元還沒人要,旱地根本沒人願承包,但如果自巳種,需然辛苦,可產六百斤稻穀,基本上能為持吃喝,現在年青男女都外出務工,一個個的大齡務工者又重新回來扛起鋤頭,如果按現在的流轉價格,田地落入大戶手中,老年農民不是出路問題,是沒有活路,一年二百元的流轉租金,加上每月八十多元老年補貼……’出路在哪裡?靠山吃山,樹不敢賣,林業部門管著,自已用一根樹還得到處蓋章,所以我們這裡也來過幾個租田大戶,都灰溜溜地走了,誰都不願讓出土地。

  • 11 # 老梁話三農

    這是一種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農村種地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導致越來越多人放棄種地,農村的年輕人又不會種地,都不希望自己的農田在老家荒廢長草,即便免費給別人種都沒關係,問題是都沒人種地了,想承包出去,都沒人要。

    就拿我家鄉來說,村裡大部分勞動力在城市,農村只有幾戶年近60的村民在家種地,每戶承包15畝左右,這已經是夫妻倆勞作的極限,村裡還有很多農田都被種植大戶承包了,以後村裡沒人種田了,基本上所有的農田都會被種植大戶承包。

    相對種植大戶而言,不在乎地多地少,一百畝沒問題,兩百畝也能種,反正都是請人勞作,種得越多賺得越多,而且村民與其免費把土地承包給村民種,把土地讓給種植大戶,在租金方面還會高一些。

    種植大戶相比家庭式種植有很多好處,管理方便,節約成本,不會造成土地拋荒的情況。

    我們家鄉地處丘陵地帶,不過沒什麼梯田,只不過不同農田之間地勢高低不一,落差在兩三米之間,村裡有傳言,等以後村裡都不種田了,在大勢的趨勢下,會把所有的農田用機器推平,連成一個整體,如果是這樣,那以後就方便了,可以大大節省種植成本。

    至於農民的出路在哪裡,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打工,如果想掙更多的錢,就去城市裡打工,如果不在乎錢多錢少,留在家鄉幫別人種田、集市賣菜、幫別人建房子、裝修都可以。

  • 12 # 山後景色更美

    這個做法有點早,因為60後怎麼辦?出去打工沒人要,在家養老有點小!只能種點地,雖然收入少但省錢不少,怎麼辦???路在何方?現在死了還有點早

  • 13 # 3535764815845

    農民絕不是不願種l地,而是種地沒有經濟效益不得不放棄種地,如果政策變了,種地有錢可賺,誰願意背井離鄉。有限的國家補貼,到農戶手中有多少是能到手的,為了能夠爭取到國家政策支援的補貼農民得花多少精力,要與多少貪官打交道,想想算了吧不如荒了實惠,。集中到大戶如果沒有國家政策補貼,我看也是死路一條,農民活路斷了。資本家得不到補貼也定虧。何必把毛老爺的耕者有其田變成蔣介石的大地主階級呢?。如果國家政策支援,種糧或其它有錢賺,農戶會自願流轉或參股種植。,本人堅決反對把農民耕種的土地集中到大戶套取國家的政策補貼。

  • 14 # 後追夢

    大戶???不就是所謂的地主?農民???又分為長工、短工、保姆……現在已經拉下了貧富懸殊???以後不更大嗎……

  • 15 # 瀘永春

    說得隱隱藏藏的,就像國企一樣,賣麼就是賣還躲躲藏藏的不是賣是股權改制……耕地商業話化運作就是耕地商業化運作,還那個咯講些藏貓貓得話大戶種地(實際就是地主了麼)……說來講去就是某些組織團體債整多要,還不起債想賣耕地填債務窟窿……整些債務處出來(子孫債)單麼讓億萬民眾來買,讓億萬農民來犧牲生存利益……這咯整法麼怕天理難容……

  • 16 # 日出日落007

    死胡洞,進去出不來,枉費人力財力心機,還是實事求是對症下藥。大戶小戶目的掙錢,不是響應口號,最終坑害的還是百姓,小心小心且小心,,,

  • 17 # i許許如生

    農民離開土地為什麼?土地為什麼農民離開,難道有比農民更會種地的什麼人嗎?大戶是農民嗎,比農民種地高收入嗎?高收入了離開土地的人高收入了嗎?你大戶農代表離開士地的人都高收入了嗎?農民變工人這是放屈,工人的工作農民行嗎?你不是農民想把土種的跟農民一樣,你會嗎?你能吃著非常人吃的苦嗎?我趕說到以和時農業無農民不行。

  • 18 # 鬥魚691

    幾十年糧食收購價格不變,所有的農資產品如:農藥,化肥,人工成本等等翻倍增長。中國最勤勞勇敢的廣大勞動人民都相續老了,田也種不起了,地也種不動了!為了生存,農村裡六,七十歲的老人只好在家帶孫子孫女了。孫子輩隨父母去城市裡讀書了,許多老頭子也得去城市裡當保安,看工地,甚至是撿破爛掙生活費了!農村裡的田地拋荒就逐年增加了!好的地方,土地轉讓費稍高一點都有人願意承包。水漲沙淹不穩產的田地,外地承包者佘化肥,農藥,佘租金什麼的,當眼看各種原因減產或絕收時,捲起被蓋逃之夭夭!

    中國的農業正在大變樣中,政府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撂荒土地,以及農村老人種不起田地,而又不願意放棄土地的無奈心態。解決三農問題,主要就是要為這些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農村老人的生存,生活問題!才能解決農業(農田)綜合改革方案!!!中國的糧食生產基地必須紮根在中國的土地上!

  • 19 # 168天馬行空

    土地不能歸大戶這樣說,大戶私大戶的產品還是競爭,那就一定有的大戶會失敗,就象我們做生意一樣,有的飯店還在生存,甚至還不錯,但是有的就倒閉了,一個道理,那麼被倒閉的大戶包地的農民怎麼辦,要錢他沒有,結果還的你自己種,還有可能造成重新分地麻煩事就多了,所以說有一部分大戶失敗了,這種方式也就失敗了,現在就有這種情況大戶把地弄一起種了幾年看不掙錢了就都跑了,誰也沒有辦法。所以說土地只有全部歸國家所有,統一使用統一管,用什麼種什麼,人們才能富起來,什麼叫富,不一定你非地有多少多少錢就是富,.夠用就是富,不欠不掙扎就是幸福。

  • 20 # 濟源市三信農業專業合

    其實又轉到人民公社年代了,只是那時是大集體,現在是一家一戶。80年代初我們生產隊就有汽車一臺,收割機一臺,()50車一臺,小四輪一臺,手扶車一臺。農民種地都很省力了。可包產到戶後,農具都處理了,隊裡損失很大,當時又回到用牛耕地的年代,慢慢又有了小四輪,把原夲平整的土地變成了一家一戶的高低不平,有的種樹有的種糧,現在又從一家一戶從新把地流轉過來,從新開始發展大型農貝作業,浪費成夲,難度還大。原因是有的農戶流轉,有的不流轉,造成大塊地變成小塊地,機械來回跑空,也不知道啥時才能把這圈轉圓,以村,組,為單位把土地流轉出去,方便耕種。這只是我們這裡的情況,不代表其它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善有惡報,惡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