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皇太極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針對袁崇煥的作用來說,假如他不死,能挽救明朝的局勢嗎?
5
回覆列表
  • 1 # 短閱讀之家

    不能。明既不是亡於李自成,也不是亡於滿清,而是亡於崇禎。退一萬步說,即使袁崇煥能夠戰勝滿清,收復遼東,關內的李自成還是會收拾了崇禎。

    袁崇煥,只是明朝政壇上的一個棋子,而不是主帥。即使他有天大的本事(至於袁崇煥是否有這個本事,在此不做過多論證),即使有十個袁崇煥,即使他能戰勝關外的敵人,他也戰不勝崇禎,戰不勝滿朝的腐朽勢力。能挽救明朝的只有崇禎一個人,我們來看看他的所做所為:

    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宰相。明朝的內閣首輔大學士就是宰相,如果把明朝比成一個公司,崇禎皇帝是董事長,首輔大學士就是相當於公司總經理。這是一個政權最重要的中樞機關,崇禎在位17年,用了50個宰相,平均每個人的在位時間不足3個月。北宋開國到亡國130年的時間裡才用了51個宰相,崇禎換總經理的速度超過了所有的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先不說這些人的能力和人品如何,3個月換一個,別說是一個國家,即使是一個公司也受不了,走馬燈一樣,還沒熟悉情況就換了,再來一個又得換一套思路,政策的延續性得不到任何保證,何況這家公司本來就到了內憂外患的地步,要想轉虧為贏談何容易?

    法部(邢部)部長換了17個,正好一年一個。國防部部長(兵部)換了十四個,而且這被撤掉的十四位,還都是正經八百的兵部尚書,只加兵部尚書銜的兼職幹部還沒計算在內。這十四人裡,其中有9個被治了重罪:斬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殺三人,下獄兩人,革職查辦兩人。

    大軍區司令員(督師、總督),下令處死和被逼自殺的,包括袁崇煥在內合計有11人,如薊遼總督劉策,漕運總督楊一鵬,督師熊文燦,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薊州總督範志完、趙光抃等。

    省委書記兼地方軍區司令員(巡撫),處以死刑的就有11人,未來得及問罪先行自殺者一人。“終崇禎世,巡撫被戮者十有一人:薊鎮王應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養衝,登萊孫元化,大同張翼明,順天陳祖苞,保定張其平,山東顏繼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馬成名,順天潘永圖,而河南李仙風被逮自縊,不與焉。”《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多明粉說崇禎果斷,有骨氣,不行就換!幹不好就殺!可是對這樣天啟留下的爛攤子,什麼人也不可能馬上解決所有問題,結果有一件事沒達到崇禎的要求,馬上就是手起刀落,即使袁崇煥把大清國的皇帝努爾哈赤擊斃在前線,也沒有讓崇禎手軟。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工作,你不能犯一點兒錯誤,否則隨時可能人頭落地,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如何選擇?絕大部分人都會束手而立,多鼓掌,少說話,不做事,這恰恰是崇禎朝的政治生態,最後崇禎說臣下皆是亡國之臣,這或許沒錯,但他忘了正是他把這些人變成了亡國之臣。

  • 2 # 留研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導致明朝滅亡的是崇禎皇帝自己!崇禎皇帝心性多疑,滿朝文官整天誡惶誡恐?何以為國為民,保家衛國!再好的官員也只能保一方平安。而一個開明愛民的皇帝能振興一個國家。袁崇煥不死,也只能保一方平安,沒有朝廷的支援,什麼也保不住!

  • 3 # 中國歷史探索者

    天啟年間1627年,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私自透過弔唁的名義與黃太極經行了和談,當時黃太極剛剛繼位,內部有兄弟爭權,外有四敵環繞,(蒙古人,北韓,毛文龍,關寧軍,)承諾不相互攻擊,以大淩河為界,袁崇煥恢復了努爾哈赤南下時丟失的錦州等八座城堡,黃太極也及時穩定了內部,並出兵5萬(加民夫3萬,總計8萬人)進攻北韓和毛文龍,袁崇煥此時三次抗旨不出兵救援,(忙著花10萬兩銀子為魏忠賢建祠堂),只派9千士兵想趁機修復大淩河與小淩河等三座城堡,後金一個只剩守兵的牛路,拼湊了老弱100士兵夜襲,關寧軍9000人落荒而逃,將大批物質和糧食留給了後金,從此躲在錦州和寧遠不出城,毛文龍得不到援助損兵折將,北韓被迫投降,為滿清消除一害。後來黃太極統5萬八旗兵回軍,以袁崇煥不遵守和談的名義進攻寧錦,搗毀大淩河等三堡,還向關寧軍挑戰,說你們別老躲在城牆後面,有種出城和我們野戰,我們出100人,你們出1000人,關寧軍不敢應戰,後來黃太極減10人,90對1000,袁崇煥下令死守寧錦不準出城,滿桂不聽將令私自領兵出城與八旗兵野戰,斬殺48名八旗兵,自己負傷,後毛文龍再次出兵迫使八旗兵退兵,袁崇煥將功勞記在自己頭上,這就是寧錦大捷。後來事情敗露,被以抗旨不援,冒功免職,(這就是所謂的閹黨迫害)

  • 4 # 鈴殿

    首先作為一個明史迷而不是明史學者,我只能大致談談我對袁崇煥在明末的作用。袁崇煥的成名戰是寧遠戰役,在此次戰役中,他死守寧遠城,以重火力火炮轟擊努爾哈赤。而努爾哈赤當時並沒有重視火炮的發展,就是說以騎兵步兵去進攻佈滿火炮的城,被擊退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這一戰只能體現袁崇煥排程,和決心,與那種缺其不可還相差甚遠。然後努爾哈赤在此戰後就死了,皇太極顯然比他老爹有計謀。明朝與之又磨了幾年,幾年後的關錦會戰,可以說我看不出這是一場大捷。明軍守,皇太極攻,皇太極掃蕩了眾多城市,然後與袁崇煥一戰。皇太極掠奪了資源,磨練了士兵,減少了人口,目的都達到了。袁崇煥最後以關寧鐵騎背城一戰擊敗了皇太極,這有什麼值得誇獎的,拿一群手持三發火銃,打完還能當鐵錘砸的重騎兵和後金騎兵打,就等同於二戰的虎式坦克打謝爾曼一樣,不贏才怪。這裡要提一下,這隻關寧鐵騎是明末三大軍之一,高薪、有土地、裝備又好,戰鬥力極強,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地,也會和後金死磕吧。

    老實說,袁崇煥真不是救國之臣,在我眼裡明末眾多名將,李定國、盧象升、孫傳庭、左良玉等等個個都強於袁崇煥,後來被他砍了的毛文龍,打起仗來也是不虛皇太極。明朝滅亡的原因很簡單,不是張獻忠李自成皇太極一干人,就是沒錢,軍餉發不出,支撐不起更多的軍隊。而袁崇煥在遼東的投資與收益根本不成正比,我認為最正確的是把投入在關錦防線的錢投入到山海關的防禦,後金想攻破山海關很難。同時把軍隊派去鎮壓起義,明軍幾千人能碾著幾萬人跑,戰鬥力高不到哪裡去。

    明末天災人禍,也是朝代氣數已盡,如果真有救國之臣,那也不會是袁崇煥。我個人意見恰恰是他剛愎自用,不但使皇太極打到北京,最後還滅亡了明朝。

  • 5 # 南柯三境

    如果袁崇煥不死,我也認為明朝會亡,哈哈,原因很簡單,一個人是不能影響歷史發展的潮流的。 但我們不能這麼教條。細說一下,如果袁崇煥不被冤殺,他繼續鎮守遼東同後金對抗,我就有十足的把握說大明不會說亡就亡的,而且亡得那麼快!首先,關錦防線後金軍是啃不動的,他們也受到過教訓,寧遠一戰,把努爾哈赤整死了。關錦大戰把皇太極搞得焦頭爛額,以至於他只好繞道蒙古,從長城攻入北京地區,而在這之前已經說了(袁崇煥不死)那麼,北京的城牆加袁崇煥的指揮,皇太極無論如何是沒辦法的。所以,遼東至少能守個二十年。再加上崇禎帝的努力工作,大明暫時到不了。 再說西北農民軍起義,大家都知道隨著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入北京,崇禎自縊,明朝宣告滅亡。西北的農民起義也是一個大威脅,而且更不好收拾。但上天沒有讓明軍毫無還手之力,她為明軍送來了洪承疇,左良玉,孫傳庭,陳奇瑜盧象升這樣的好將領,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展開血戰(經常打的他們滿地找牙),才使得西北民亂得以控制。 但兩線作戰向來不利,還好人手剛剛夠,遼東有袁崇煥,西北有那麼多人。靠這,怎麼也能撐下去呀。

    但明朝不是一個袁崇煥可以救的,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明朝滅亡原因有三 一外患,關外有蒙古和清軍。 二內憂,天災人禍不斷,農民起義頻發。 三自身,黨爭激烈,東林黨都是一幫清談誤國之士,或許他們有氣節,有骨氣,但是對整個國家來說,卻毫無用處。 關鍵還是內憂和自身。

  • 6 # 喂31251883

    明朝滅於內亂而已,那叫氣數!自己人把自己人搞死了!那時候農民起義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不是這邊起義就是那邊起義。這是我們漢人最有骨氣的朝代!

  • 7 # 懂懂婚禮科技

    無論哪個朝代,總有幾個NB,幾個SB,時代潮流的更迭,不單純只是靠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可以改變一個朝代的命運;就算袁崇煥活著,最後的結局無非跟明王朝同葬。袁崇煥對於末年的明王朝來說,確實是明王朝的擎天柱,為大明守住了北方,贏得了喘息時間,阻擋了八旗的鐵蹄。奈何昏君無能.奸臣當道,有心力挽狂瀾,無力身死邊疆,不免讓人痛惜。

  • 8 # 暗夜騎士111

    絕對不能,袁大忽悠是1630年死的,明王朝是1641年被李闖破北京城而亡,中間相隔了足足11年,明朝滅亡和袁大忽悠的死有個蛋關係啊?是哪個腦殘把志大才粗的袁大忽悠無限拔高到袁死明亡的地步的!?史上明文記載:傳庭死,明亡矣!

  • 9 # 我行我素133293626

    可以,如果重用袁崇煥。給他足夠的權力和信任,明朝也許會滅亡,但絕對不會在崇禎當政時期,正是崇禎皇帝剛愎自用,極度嗜血虛偽貪財而又迷戀變態權力,使得他本來有一副好牌卻打了個大啦。說白了,就是明朝的氣數盡了,再多的忠臣良將也敵不過一個猜忌的混球皇帝瞎折騰!再加上滿清的領導階層英明果斷,和李自成的內耗,三線作戰的腐朽明王朝豈能不亡!只是袁崇煥,可惜了!

  • 10 # 歷史活化石

    圓嘟嘟因為自己主和,毛文龍主戰而把他騙過來隨便羅列幾項罪名私自砍了;永遠只躲在城裡不敢出去打不敢主動出擊,唯一的一次救援北京還是一路墨跡讓敵軍從自己守的薊門透過,到了北京城下不打卻要求躲城裡;在敵方陷入糧荒的時候糧食賣給敵方;女真酋長死了以後還去弔唁對方(明清雙方從未有老奴在寧遠受傷和被擊斃的記載,圓嘟嘟自己也從未承認,後人非要說老奴死於圓嘟嘟之手,再者老奴寧遠之戰後過了快一年才死,期間還活蹦亂跳的親征蒙古);拒絕蒙古人的合作對抗女真,把女真的敵人蒙古人趕走;女真十萬大軍入關,派主戰派的趙率教幾千人去送死;女真人圍住了京城,回來不救援先要求帶兵入城;主戰派大將滿貴在外面和女真人激戰,他在後面放冷箭射滿貴,後滿貴帶箭入宮面聖,和圓嘟嘟當面對質,圓嘟嘟低頭不敢言;圓嘟嘟死後自己的家裡留有重金和廣大田畝被查封。

  • 11 # 潦草蛋炒飯

    內政當面,首先重新組閣,多選軟蛋昏庸之人,效仿當年朱元璋去丞相職位的做法,再宣佈東林黨合法(反正本來也被天下士子認同了),主要是掌握合法性,就像清朝弄的班禪那樣。再重新弄一套類似於內閣的體系,此舉也是效仿清朝軍機大臣那樣主要是架空內閣,代替閹黨分內閣的權(閹黨名聲太臭了),內閣全讓東林黨進,然後讓內閣去收稅,並重新改革稅制,重點收江南地區的稅,再多整點東林的黑材料,主要是貪汙,東林黨主要是江南士族地主的代言人,此舉主要是用全國輿論力量來對抗江南士族財團的力量,還可以逐步剝離天下士子對東林黨向心力!重新組的類似內閣的體系一個東林都不能用,並加強監察功能,適當加入用錦衣衛,讓錦衣衛逐步進入文臣體系,加強對百官的控制。初步掌握輿論後,逐步打擊東林黨,重點是抄家,主要抓東林的經濟問題,捕風捉影小題大做,徹底摧毀東林的輿論基礎。把江南財團的政治力量徹底趕出朝廷。然後消防現代債券發行15年期的救國債,並且救國債可以抵賦稅,重點向江南地主階級攤派發行,西北地區免除賦稅二十年(做做樣子,給華中地區和未淪陷地區看)

    外戰部分,重用孫傳庭,內政部分的賦稅收上來了,軍費足夠的話,讓孫傳庭放手去做,對待闖賊要多殺,哪怕殺降也未嘗不可,對後金講和,若闖賊滅了,控制好晉商,防止物資流入遼東,再調孫傳庭入遼東,小冰河加孫傳庭,後金去矣

  • 12 # buaahjh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

    回答前首先要高畫質楚幾個基本問題,袁崇煥功過哪個大?袁崇煥死於反間計?

    第一個問題,袁崇煥的功過是很複雜的事情,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我想提供幾個思路,供諸位參考。

    袁崇煥確實很有才能,至少其在任期間,寧錦防線固若金湯,當然這不全是他的功勞,但肯定有他的功勞。但其為人所詬病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滿清入關,在北京城逛了一圈,燒殺搶掠而還,而是殺毛文龍。

    袁崇煥對敵一直的思路就是堅城大炮,他靠這種戰術炸死了努爾哈赤,也從實踐證明了這種戰術,但問題就在於,他太狂妄了,這是他的性格缺陷。

    早在其上位之前,還是個小官在孫承宗手下的時候,就曾直接殺了個文官(具體什麼官職記不大清了,貌似比袁崇煥還高一點)。要知道,明朝是以文統武,同級別的武官都常常自賤一等,而袁崇煥一時衝動,竟直接殺了。

    後來,袁崇煥第一次與崇禎見面時,就說自己五年全遼可復,後來有人覺著不靠譜,就問他,他居然說:聊慰聖心。就是說哄皇上玩玩。可怕不?崇禎將舉國安全之任交給他,傾盡六部之力支援他,他居然在這麼重要的問題上開玩笑,鬧呢?

    清軍入關,有兩種說法,一是袁崇煥不知道,另一個是他想把堅城大炮運用到北京城上,關門打狗一舉殲滅。

    不管哪種說法都夠袁崇煥喝一壺的了。如果說不知道,豈不是翫忽職守?袁崇煥總督關外防務,連對手饒了一個大圈子都不知道,可怕不?

    如果說是第二種,那就太天真了,北京城多大,他之前守的寧遠城才多大?北京城就是一個城牆垛口站一個人,都要幾萬人。北京那有那麼多精銳?精銳都在關外袁崇煥手下。清軍集中兵力重點突破,真不一定能守住。袁崇煥這是在拿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的生命作賭。

    而且,北京是什麼地方?帝都,京師,天下中心,哪能容許這麼玩?況且清軍一路燒殺搶掠下來,損失得多大?袁崇煥的軍費怎麼來的?就是這些百姓上交的賦稅。而且袁崇煥回援的時候,基本上是跟在清軍後面。不管你是什麼戰術,這在崇禎看來,就是放任百姓遭受屠戮,我要是崇禎,我都會問,我要這軍隊有何用?

    另外,清軍犯京,對明王朝的政治打擊是最大的,一個王朝連自己首都都保不了,百姓怎麼看?而且對手還是不開化的野蠻人。

    所以,袁崇煥只是一名軍事家,沒有考慮到政治,也沒有考慮到崇禎的心理感受,更沒有考慮皇帝的信任也不是無盡的。

    另一件事就是斬殺毛文龍。原因是毛不聽調令,虛報軍隊人數亂七八糟。其實主要的,就是不聽話。這一點袁崇煥和崇禎是有些相似的,都是急性子。不聽話是吧,殺掉好了。

    而在當時,毛文龍對清軍的牽制作用是很大的,毛文龍死後,清軍繞道如果,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問題。

    所以毛文龍的功過其實很複雜,有事給人頂樑柱的感覺,有事又犯些糊塗。但是我覺著,這才真實,畢竟,人就是這樣。

    翻過來說崇禎,人們說他剛愎自用,亂七八糟一堆子缺點,甚至到了明朝不亡於他手都沒天理的地步,但有沒有想過,誰最希望你這樣想?清朝。

    沒差,就是清朝。

    你能舉出比崇禎更好的亡國之君嗎?

    少年登基,剿除閹黨,勤政愛民。最後殉國。不說別的,敢於殉國的皇帝有多少?這恐怕是最大的負責了吧。

    我一直忘不了遺詔的一句話: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我感受到了他的愧疚,對先祖,對百姓,對天下的愧疚。

    他有缺點,他性急,他猜忌。沒人可以否認,也不必要否認,但是,如果走出上帝視角,對一個皇帝來說,這再正常不過了。

    當他看到曾經五年復遼的藍圖變成一張廢紙,邊關甚至比五年前還要惡化,連清軍都進犯到京師了,誰心裡能不犯嘀咕?

    這種情況多了,自然也就心涼了,崇禎最後能換了那麼多內閣大臣,與一次次被辜負不無關係。

    畢竟,人都會累。

    最後,在京城百姓對袁崇煥的咒罵中,崇禎下了殺心。

    現在,袁崇煥是不是死於反間計,我想,我已經回答了。

    崇禎作為一國之君,在位17年,不可能小白到中那種低階的反間計。一個從清軍逃跑回來的太監一張口就信,他的多疑哪去了?

    為什麼史書上會這樣寫?誰寫的?清朝,清朝連整個事情在紫禁城的對話都能寫下來,不蹊蹺嗎?整個事情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故事,一個被滿人將領視為兵書的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為什麼這麼寫?因為顯得崇禎傻啊。這麼傻的皇帝趕緊滅國算了。

    其實,至今人們對袁崇煥的好印象,對崇禎的壞印象,更多的是因為有人希望你這樣想。所以做了些手腳。

    只有抹黑崇禎,才能說明清朝的合法性。

    而崇禎殺了袁崇煥,所以,說袁崇煥好,就等於說崇禎壞。

    最後,讓我對這個問題做一個總結。明朝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所以,讓明朝不亡也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

  • 13 # 天山月3

    即使袁崇煥仍為督師也不能挽救明朝的滅亡。一是明亡是大勢所趨。黃仁宇先生《萬曆十五年》寫的分明,自哪時即進入加速腐爛期,屬積重難返。二是明亡於農民軍。關寧一線即使固若金湯,只能當後金,阻止不了李自成進北京。象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等都滅不了農軍,袁崇煥亦然。三是明朝官員已腐敗透頂,都為自己考慮,無視亡國。四是天災使連年乾旱糧食無收,饑民四起,哪裡籌軍餉?五是崇楨剛愎自用,反覆無常,只會殺戮大臣,死不認錯,這樣君主能不亡嗎?

  • 14 # 求圖55

    多讀史書吧!

    明朝不是亡於滿清,而是李自成推翻的,崇禎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時候就自殺了,和滿清沒有直接關係,滿清是從李自成手裡搶的大順的江山!

  • 15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明朝的滅亡其實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袁崇煥是虎將。

    袁崇煥智勇雙全,是難得的帥才。他是在努爾哈赤在江東卻取得節節勝利,日愈迫近山海關時被明熹宗委以重用的。袁崇煥到了最前線寧遠(今遼寧興城)聞屯後,立即組織軍民加高城牆,修築炮臺,製造火器,訓練士兵,儲備糧食,救濟災民,整頓好寧遠的防務。又在孫承宗的支援下,派兵收復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淩河等城市,形成新的防線,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安寧。隨後,數次打敗了努爾哈赤軍隊對寧遠的進攻。

    努爾哈赤戰死後,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接替了汗位。皇太極採取了反間計來對袁崇煥。

    結果接替明熹宗的崇禎皇帝因疑心重而對勞苦功高的袁崇煥產生了懷疑。1629年農曆十月,皇太極率十多萬大軍繞道喜峰口、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越過長城,向北京撲來。袁崇煥獲知後,自己帶著重兵,日夜兼程,趕回北京,親自來保衛京城。

    正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皇太極透過糖衣炮彈,利用明朝奸臣魏忠賢的死黨造謠,說袁崇煥有反叛之心,此次與金軍聯合來攻北京的。多疑的崇禎皇帝不由得對袁崇煥害怕之餘,決定先下手為強,用聖旨招袁崇煥進宮。袁崇煥馬不停蹄地趕回了宮中,結果糊里糊塗就被斬殺了。

    一代絕世虎將被冤殺後,隨後,京城自然擋不住了金兵的猛攻,很快便淪陷了,崇禎選擇了在一棵樹上吊死,明朝至此滅亡。

    其次,袁崇煥不是救世主。

    袁崇煥雖然個人能力出眾,往往能在危極之時做出力挽狂瀾之壯舉來,但他只能算是個民族英雄,卻不是大明朝的救世主。歷經了?年的大明朝到這時滅亡已是必然,非一人之力能阻擋了。深層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方面政府腐敗。明末的皇帝都墜落了,在崇禎前的幾位皇帝都不是明君,都屬於昏君庸君,重用小人,揮空了國庫。上樑不正下樑歪,朝中官員這時也墜落了,都勾心鬥角,拉幫結派,捲入了黨派之爭。除了東廠、西廠、內行廠、外行廠這樣的恐怕組織外,明朝還有東林黨,浙黨,閹黨……另一方面民不聊生。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不得民心的朝廷是很難長時間的延續下去的。同時,因為國庫空虛,士兵們不能按時發晌銀,士兵們都紛紛選擇逃亡。再加上部隊管理不嚴,紀律鬆散,已有軍隊也多半是烏合之眾,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政權,在面臨強敵入侵時,即使有袁崇煥這樣的絕世名將也於事無補,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 16 # 夜狼文史工作室

    袁崇煥不死,大明依然沒戲

    袁崇煥和崇禎皇帝,其實是一對志大才疏的菜鳥。

    當初崇禎上臺剷除閹黨後,一件事就是啟用因為不滿閹黨專權在家賦閒的袁崇煥,最初這對君臣組合像熱戀中的情人一樣,尤其崇禎皇帝,他連下二道聖旨,先任命袁崇煥為左都御史,但就在袁起程來京的路上,崇禎又下一道聖旨,加任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成為了幾乎掌握了天下一半兵馬的邊臣。

    可見袁崇煥在崇禎帝朱由儉的心中份量有多重

    兩人的會面後來被歷史上稱為平臺召對。

    在平臺召對上,君臣交談融洽,雖沒二兩酒下口,這對君臣卻早昏了頭,而袁崇煥則誇下了決定他命運也是大明命運的一句海口:

    ——五年之內收復全遼

    後世常說袁崇煥好忽悠,但其實袁崇煥的一生中,不過說過兩句大話,第一句當年袁崇煥單騎巡閱塞外,回來後說給我錢給我兵,我一人可守遼東。

    兩句話將袁崇煥的一生推向不同的走向。

    袁崇煥再赴遼事,直面皇太極。

    這時兩個人都沒有選擇亮劍,而是選擇了和談。

    兩個人都是足夠的理由選擇假惺惺的和談,皇太極國內矛盾不斷,政治基礎薄弱,而袁崇煥則希望透過和談爭取時間,將遼西各城堡都恢復起來。

    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遣使弔孝,雙方開始“眉來眼去”。

    皇太極平定北韓後,明軍正加緊搶修關外三城(大、小淩河、錦州),皇太極當然不能容忍明軍將這三座城修築銅牆鐵壁的,於是發動攻明之戰,此時錦州已修築完,大小淩河尚在修築中,後金軍隊一到,修築一事半途而廢。

    袁崇煥返遼,再次重奏和談高調,皇太極說要和談可以,除掉毛文龍再說。

    後金每一個人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皇太極,心想袁崇煥會這麼蠢,做出這樣自斷其翼之事嗎?

    毛文龍,山西平陽府人,初為王化貞部下大將,當初王化貞任遼東巡撫,派毛文龍率二百人從海上抵達鎮江沿海島嶼,開闢敵後根據地,毛文龍不負眾望,策反了鎮江城中將士,奇取了鎮江城。湯山、險山、寬甸遼東等地隨之響應,掀起了新一輪的抗金高潮,給後金帶來的極大的威脅,廣寧失守後,毛文龍退據皮島,從海上不斷襲擊後金,令後金片刻不得安生。

    袁崇煥與毛文龍,是明王朝在對後金的戰爭中保持心理憂勢的兩個點。

    袁崇煥會輕易殺掉毛文龍嗎?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爭取時間的假和談,袁崇煥大概也不會笨得下出這步棋。

    然而毛文龍,不但成為了皇太極的心病,也成為了袁崇煥的心病。

    對於全掌遼事的袁督師,毛文龍並不怎麼買帳,袁崇煥對後金戰績驕人,但毛文龍也不是吃素的,從率領二百餘人打入敵後方,到盤據皮島擁兵數萬,亦是一方豪傑,袁崇煥為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毛文龍官亦至左都督,掛平遼將軍印,加太子太傅,授尚方寶劍。

    這樣一個有戰功有實力有官職的封疆大吏,與袁崇煥發生矛盾摩擦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事實上再赴遼事,掌握明王朝一半兵馬的袁督師與部屬的合作就不怎麼愉快,當年和他一起鎮守寧遠取得大捷的滿桂就因與其產生矛盾而被調離遼西,而在與遼東經略王之臣在與皇太極要不要議和上也是意見不一致,最後朝延為了避免再一次出現經撫不和的局面,召回了王之臣。

    皇帝不加節制的重用,大權獨攬的袁崇煥越來越獨斷,而五年後收復全遼的承諾也讓他不再擁有一顆沉靜的心和精準的判斷力。

    殺毛文龍換將,把毛文龍盤踞海島的幾萬兵馬為其所用。這是袁崇煥的真實想法。

    但他沒有考慮過,中國封建史上,沒有那個武將能有這樣的權利,能擅自殺一個與自己品級和擁有軍隊數量的大將。

    除非他想反。

    菜鳥袁崇煥作出了一生最中錯誤的決定。也是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最大昏招。

    崇禎二年五月,袁崇煥至雙島,誅毛文龍。

    袁督師殺毛文龍,深入毛部,迅雷不及掩耳,乾得很漂亮,但結果卻是很糟,毛部頓時四分五裂,一隻對大明來說極其重要的抗擊後金的力量從此消失。

    皇太極聽到毛文龍被誅的訊息,笑了,北韓已平,毛文龍已死,後金的後方再無威脅,

    後金皇太極率八萬後金兵避開寧遠和山海關,繞道蒙古,對北京實施千里奔襲戰。

    這次出征,後金內部的爭議也相當大,認為長途深入腹地,後勤補給都有很大的困難,稍有不慎,就會被合圍關門打狗。

    皇太極還是果斷的選擇出征,或許只有他才明白這次出征的真正意圖。

    十月二十三日,後金的大軍抵達了長城腳下,此時的長城年久失修,後金軍隊可以從任何一個角落突破,後金部隊從大安口、龍井關突進,三十日抵達遵化。

    雖是千里奔襲,但皇太極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在城下等待解遵化之圍的援兵。

    被袁崇煥稱為遼東三傑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四千兵馬援助,被皇太極吃掉,趙率教殉國。

    十一月三日,殲滅增援之敵後,後金軍才開始攻打遵化,城破,遵化巡撫王元雅上吊自殺。

    後金大軍直奔薊州。薊州距北京170裡,是通往北京的重要門戶。

    袁崇煥聽到皇太極破關而入的訊息後,知道了整個事件的嚴重性,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薊州,在薊州一帶作好了佈防。

    皇太極沒有在薊州與袁崇煥作任何糾纏,甩開袁崇煥,直奔通州,埋下了第一個伏筆。

    通州距天安門僅四十餘里,崇禎皇帝終於聽見了後金人的戰鼓聲。

    袁崇煥見皇太極棄薊州奔北京,又率大軍追趕,保衛北京。

    在北京城下,皇太極的軍隊大敗宣府大同來增援的候世祿、滿桂部,卻與寧遠軍稍作交鋒便敗北,敗得很假,埋下了第二個伏筆。

    皇太極最後所需要的只是找人散播袁崇煥通敵賣國的訊息,傳到崇禎皇帝的耳中而已。

    後金軍隊撤離北京,接下的日子裡他們京郊一帶旅遊,先後攻克良鄉、固安、併到房山金太祖、金世宗宗陵進行了祭祖活動,回來時又到北京效,這時皇太極已經見不到袁崇煥了,他的反間計已經生效了,崇煥將袁崇煥打下天牢,計謀得逞的後金終於可以放手與明軍一戰了,滿桂等三十餘將戰死,黑雲龍、麻登雲等大將被俘。一直到崇禎三年二月初一,皇太極的八旗大軍才決定搬師,回東北進行春耕種生產,留少量軍隊守所佔各地(很快被孫承宗率兵收復)。

    皇太極的千里奔襲擾襲戰,粉碎了大明君臣五年收復全遼的幻想,先借袁崇煥之手除掉毛文龍,再借崇禎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煥,一石兩鳥,毛袁一除,明再無可獨擋一面的大將。

    數百年來,很多人都為袁崇煥喊冤,認為是崇禎皇帝昏庸,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但袁崇煥先是誇下海口在先,又擅殺已方一軍主帥在後,最後還讓皇太極打了個襲擊,這樣的錯誤在任何一個皇帝面前都是死罪。除非那個皇帝是傀磊皇帝。

    但崇禎皇帝不是,所以袁崇煥必死。

    即便不死,袁崇煥的能力算不上膽識皆具的一代名將,當初寧遠城下紅衣大炮轟死努爾哈赤有太多偶然因素。

    與皇太極的對決,必也會敗下陣來。

  • 17 # 梓鷟

    這個問題我很有興趣,但答案恐怕是令人失望的。以崇禎朝的光景,滅亡已經無可避免,無論有沒有袁崇煥結果都一樣,無非是早一點遲一點的問題。

    明朝的衰落早在萬曆時期就已經開始,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到崇禎時期,統治根基已經腐爛,這並不是一個能臣幹吏統兵十萬就能解決的問題。

    有人說,崇禎殺了袁崇煥無異於自毀長城,在我看來,女真的崛起對已經病入膏肓的大明朝來說固然是火上澆油,但問題的癥結並非在長城之外,而是在蕭牆之內。

    當然,,明朝滅亡的原因非常複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皇帝昏庸、黨爭不斷、農民起義、女真崛起、小冰河期等等。各個方面都有人進行過詳盡的分析,並且分析的都很到位。而我想試著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入手來闡述一下明朝滅亡的必然性。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發明並推行紙幣的國家,繼宋朝和元朝之後,剛剛建立的明朝也發行了自己的紙幣“大明寶鈔”,並在積極推行寶鈔的同時禁止了金銀的流通。這種貨幣政策本來是很先進的,但明代紙幣只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還沒有現今銀行的準備金意識,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寶鈔氾濫成災,發行當年就通貨膨脹。從洪武年間一直到正德年間,寶鈔貶值達到了數十倍,實際上已經不能通行,民眾不再相信寶鈔的信用,“積之市肆,過者不顧”。市場上開始大量使用白銀輔以銅錢進行交易,政府屢禁不止,最終也只能預設。明朝紙幣政策的徹底失敗使得“大明寶鈔”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白銀和銅錢,又因為各地私鑄銅錢的情況非常猖獗,導致銅錢也迅速貶值,最終只剩下了白銀。

    其實中國並不是一個產銀大國,自身的銀儲量並不能滿足市場流通的需求,這也是明朝政府一開始禁止白銀流通的原因。但很巧的是,到了正德年間,也就是十六世紀初,由於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西班牙人開始經營中南美洲,那裡是全世界銀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海量的白銀被西班牙人開採之後運往歐洲。由於絲綢、瓷器和茶葉貿易的興盛,這些白銀到了歐洲之後又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流向了明朝。而明朝就如同一個巨大的黑洞,白銀流進去就再也出不來。就這樣,因為明朝紙幣政策的失敗以及銅錢貶值所產生的影響,再加上美洲白銀的流入滿足了市場流通的需求,使得白銀在明朝的貨幣地位得到穩固。內外因素的結合使得明朝政府從最初禁止白銀流通到逐漸預設白銀流通,再到最終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白銀就這樣陰差陽錯的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為大明王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貨幣政策往往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衰。一個沒有多少銀產量的國家把白銀作為法定貨幣,無疑等於放棄了本國的貨幣發行權。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要取決於地球另一端的白銀開採量,這是讓人匪夷所思的。

    十六世紀末(明朝萬曆年間),在地球另一端的大西洋上,英國和西班牙為了爭奪海上霸權開始了一場持續30年的戰爭,大量的西班牙商船遭到攻擊,海上商道被英軍切斷。英華人一定沒有想到,他們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同時也將地球另一端的大明帝國一併帶走了。此時,明朝的白銀流入量急劇下降,由於貨幣的供應量不足,導致了嚴重的通貨緊縮。銀子不夠,市場上的貨品積壓成山,大量的商戶破產,市場嚴重萎縮。由於銀價飛漲,佃戶交不起租,數年之間,紛紛逃亡,因而造成耕地荒廢,生產停止,經濟凋敝。這樣的情況如果放到現在的中國,市場流通所需要的人民幣不夠了,政府只要開啟印鈔機,發行足夠的人民幣投放到市場中,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可是當時的明朝政府在關鍵時候卻印不出銀子。銀子不是紙,當然印不出來。後來發生的種種悲劇幾乎都離不開銀子。

    這實際上是一場由於貨幣斷供而引發的嚴重金融危機,風暴席捲了整個中華大地,隨之而來的饑荒、瘟疫、流民、起義都是這場金融危機的衍生品。

    沒有貨幣發行權就等於沒有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手段。眼看情況愈演愈烈,明朝政府卻對此束手無策。

    面對內有闖軍外有清兵的局面,前線要打仗,沒有軍響,而朝堂上下從皇帝到大臣,抓破了腦袋也變不出銀子。沒有銀子怎麼辦?只能向全國徵收。本來應該往市場上投放貨幣的,現在不投放不說,反而還要徵收,無異於雪上加霜,直接加速了國民經濟的崩潰。

    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可見,問題發展到這一步,明王朝的命運已經註定,即便孫武復生,也於事無補,何況袁崇煥。

    從貨幣金融的角度分析,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應該是白銀。銀子自然是好東西,可是把銀子當錢使卻釀成了大禍。慶幸的是,今天的我們出門不再帶金子和銀子,而是帶人民幣,甚至帶個手機就行,我們應該擁抱手機,擁抱人民幣,因為有人民幣,這樣的悲劇將不會再上演。

  • 18 # WarOH協虎

    袁崇煥不死,明朝還是無法拯救,因為袁崇煥雖然本身能力很強,但其實並沒有具備那個挽救全域性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在袁崇煥到遼東前,他曾跟崇禎皇帝吹過這樣一個牛,說自己可以五年平遼。而事實就是,他後來自己也承認,這只是讓皇帝開心一下罷了。所以說,他的個人能力是無法支撐起這一句諾言的。令人無奈的是,崇禎皇帝當時真的信了他這句話,以至於直接就把尚方寶劍給了他。後來,袁崇煥還犯下了一個戰略大失誤,那就是冤殺毛文龍。在當時,毛文龍的東江鎮部隊是在前線唯一一支敢和後金野戰的部隊,因為毛文龍的部隊在後金附近的一座島上,只要後金的部隊進攻大明,毛文龍就可以帶兵去偷襲後金的後方。至於毛文龍的作用,我們看看他生前死後的地區局勢就知道:毛文龍活著的時候,後金沒有一次進入山海關的記錄,但毛文龍死後,清朝多次入寇北京。所以可以說,毛文龍對後金有巨大的牽制作用。但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袁崇煥無緣無故地用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殺死,以至於後金進攻大明再也沒有顧慮。最後,讓我們對比一下毛文龍和袁崇煥的後人,就大概知道袁崇煥和毛文龍的死對明朝是雪上加霜。先看看毛文龍的兒子。毛文龍的兒子在正史中曾三次登場:第一次是逃亡被袁崇煥抓住下獄,在獄中寫血書給崇禎;第二次是東江兵變,被朝廷派去平息東江官兵怒氣;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這次,清朝的官員給可敬的對手毛文龍搞了一個祭祀儀式,派尚可喜去請毛文龍的兒子出場,毛文龍的兒子直接拒絕了。而第三次,也可以看出在清朝(後金)的眼裡,毛文龍確實是個對手,否則是不會專門給他弄祭祀儀式的。那袁崇煥的兒子呢?袁崇煥的遺腹子袁文弼後來當了清朝的將軍,成了漢軍正白旗,為清朝出生入死。

  • 19 # 歷史春秋網

    袁崇煥對明朝的遼東的作用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明朝的“武安君趙牧”他在平臺奏對時對明思宗說五年復遼。他接替熊廷弼任薊遼督師,在對後金作戰中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據傳說寧遠大戰一炮將清太祖努爾哈赤給炸成重傷。崇禎二年解北京之圍,可後來明思宗中後金的反間計,被處以凌遲,千刀萬剮。

    《明史 袁崇煥傳》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這句話翻譯過來,袁崇煥死,邊防事務就沒有更好的人了,明亡是絕對的了。 袁崇煥不死真的能挽救明王朝於倒懸嘛?歷史是客觀發展的絕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改變。明王朝的腐朽積弊已經是積重難返。明朝階級矛盾已經空前激化,絕不是一個管理軍事的袁崇煥所能夠解決的,如果認為袁崇煥能挽救危機,那麼就是把明朝滅亡的事實,歸咎於明王朝的敵人滿清和李自成,這個就是“袁崇煥不死能挽救明朝嘛?”這句話的內在邏輯。 正如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的歷史合力理論,歷史的發展是多個因素導向一個發展方向。明末士紳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土地兼併嚴重,國家財政空虛,甚至連部隊的軍餉都發不出來,正如李自成攻打襄陽的時候,部隊已經是發不出糧餉,部隊長官跑去見當時的福王,所獻出財富的十分之一先給部隊發出糧餉才能大戰。可是福王說,你們不打,朝廷自會處理你們。最後部隊起義,福王最後被李自成剁成肉泥,整了一出酒席,名曰“福祿宴”。

  • 20 # victor35000

    誰也救不了。皇帝根本不相信官員,明朝特務政治所決定的命運,朱元璋的惡行到朱由檢時期大爆發,大家只要看餉銀捐款就知道了,連周國丈都賴捐夠時候,滿朝官員把崇禎皇帝當路人,個人小九九打得賊精,那個時候其實明思宗巳經玩完了,他還不明白,這個朱明朝廷還有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懂理財,聽說貨幣基金好,把100萬存到裡面,比存款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