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教育啟蒙
-
2 # 開竅九式
轉變你的教養思維!從感激和正念出發,把孩子的犯錯視作為“他的優勢不線上”。即:從糾錯式管教,轉換為:優勢關注管教!
記住如下幾個原則:
1、解決孩子問題的唯一通道是——識別並培養孩子的優勢。
2、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是家長教養的結果。
所以教養專家說:孩子生病,家長吃藥3、越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注意力、積極放空能力、正念思維力、抑制衝動能力,並讓孩子學會生氣,則孩子越是能夠戰勝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和挑戰,減少犯錯!
4、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藉助感激、正念與自制力,從優勢出發的批評,提升孩子的領悟力。
規則的基本含義是:提供指導和知識,而不是懲罰!5、家長要把孩子的每次犯錯,當成孩子的優勢不線上。
總之,控制不打孩子的基本方法是:藉助感激、正念與自制力,換個視角對待孩子的犯錯。記住:不要懲罰孩子,這正是教育他如何更好地利用、協調自身優勢的好機會!
另外家長務必放下投射心理,避免引發孩子的羞恥心,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他能夠修復的問題。
-
3 # 雲涵細語
我小時候比較執拗,一直到上初中,都會捱打。我當時內心就是恨,雖然長大後明白父母打我是為了讓我改正毛病,但是捱打並沒起到什麼作用。所以後來我當了媽媽,就提醒自己不打孩子。因為打孩子就是以大欺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首先要意識到經常打是沒有用的,如果自己作為大人都不能控制情緒,怎麼要求孩子?其次是分析一下為什麼要打孩子,還有其他辦法嗎?
-
4 # 希顏之士
動手之前默唸——忍忍就過去了;再不行就繼續默唸——親生的,隨我;最後還是控制不住請默唸——臥槽,這可不是打遊戲號練廢了可以重來!這是自己的娃,好不容易養大的娃!
-
5 # 獨孤三劍2020
我所說的懲戒不是用腳去踹孩子,用手打孩子頭,我主張的懲戒是,比如說罰站,或者是用戒尺打手心。我覺得這種懲戒行為對孩子,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我反對的是用暴力的行為,肆無忌憚的打孩子。這種暴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很惡劣的影響,給孩子留下一個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潛意識。
當然了,當家長的難免會生氣,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就想動手打幾下。我覺得首先家長要自己給自己定規矩,不要光給孩子定規矩,自我反思,首先要自己決定打孩子到底對不對?要從觀念上認識到打孩子是不對的,打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動手打了孩子,自己回過頭來,又後悔,決心下回再不打了,那讓自己打孩子的這個行為更加沒有意義了。
另外,我們要尋找打孩子的替代方式。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加糟糕。我推薦上面說到的用戒尺。我不認為用戒尺是一個暴力行為。我把它歸納為一個懲戒行為。這種懲戒是明確的,是孩子可以預料到的。當犯了錯誤,或者是成績不好,或者是在其他某些情況下,孩子預料到會接受戒尺的懲罰,那他就會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最關鍵的還是要加強自我的修養,自我修煉了。同孩子一場是一種緣分,幹嘛要打呢?有其他更合適的相處方式,那我們多多的去探索,去摸索。建立自己在孩子心中更強的威信,也許比打罵更有效果。
-
6 # 光志
換位思考是比較好的方法,將心比心如果你犯錯,你是希望你的父母直接打你還是希望他們放下自我好好來平靜溝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孩?
-
7 # 農村壞小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避免不了捱打的,看你自己怎麼教育的,我是那種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孩子一犯錯或不聽話巴掌就到孩子身上了,我也知道打解決不了問題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覺得自己做的說的孩子必須的聽如果不聽就打我知道不對這樣,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也許等孩子大了不在身邊了就知道疼了吧!
-
8 # 小鹿玄
冷靜。打孩子並不能讓孩子意識到他錯了,有時讓他冷靜下來,並告訴他為什麼錯了,舉個例子告訴他要如何做。比打孩子更有效。
-
9 # 多彩春天w
這個一直也是困擾我的問題,給別人分析的時候很理性,到自己身上很難控制,我以前也經常打孩子,但是結果越來越糟糕,後來我看了一個影片給了我很大觸動,就是讓孩子給家長打分,讓家長給自己孩子打分,家長總是找孩子的缺點這不好那不對,但是即使這樣的家長在孩子眼裡也是十分,孩子寬容的心家長做到了嗎?所以我們都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問題,孩子學習不好,問問當時的自己什麼樣子,像動手的時候去衛生間馬桶蹲會兒,還推薦朋友們看本書《好老師不如好媽媽》看完這本書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個不合格的家長。
-
10 # 煜媽媽
現在父母的壓力比較大。比如說社會壓力和管教孩子的壓力。使很多父母在情緒上比較惡化。有的父母發洩的物件就是孩子。 就是打罵體罰。下面就這個問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控制不住打孩子原因1、哪些是因為自己心情不好造成的?2、哪些是你認為孩子犯了錯理智的打的?
3、認為自己打了就能改掉孩子的毛病嗎?
如何控制自己不打孩子1、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智的看待事情,生氣的時候先冷靜一下再來處理。對於大部分孩子的童年來說,都是各種調皮、各種惹禍惹父母生的氣。有些父母也的確忍不住每天在家河東獅吼,甚至是打罵。特別是常年在家帶孩子的寶媽們,已經達到了接近崩潰的狀態。完全無法控制,但是平時還是控制好情緒比較好,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有些小方式在每次開罵、開打之前先想想再說。其實孩子性格很頑皮和天真無邪的。而且判斷事情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但是對於父母來說,就有點兒強迫症,看到孩子一做不好就無法控制。輕則上去就罵,嚴重的上去就打。在打罵孩子之前,想一想孩子為什麼這麼做?父母是不是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呢?或許可以減少很多次的責罵和生氣。作為家長也要把孩子當小大人看,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遇到事情多聽聽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給你一個解釋。如果你覺得孩子說的頭頭是道,可以把你說服了,那麼你就按照孩子的說法去接受,如果還是覺得孩子做法不對,也不要責罵,可以跟孩子解釋和分析,讓他們能夠很好的接受我媽媽的建議。
2、多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父母說自己的孩子什麼事都不和父母說。而孩子對小夥伴兒經常這樣訴苦,爸爸媽媽從來不理解我。有時候他們想說什麼就會說起來沒完沒了。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說的事情不正確的時候,就半路打斷孩子的。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不管孩子對與不對,都要讓孩子把話說完。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其實孩子有許多事情的感受是很想跟父母分享。比如孩子的快樂、苦惱都想找個人來傾訴。但是往往沒有地方傾訴,多是因為父母不夠重視,沒有認真聽孩子的意見和感受。不願意和孩子談心。怎麼了解孩子的成長是否健康。當孩子的成長髮生變化時,父母要排除對孩子的偏見,而是耐心聽聽孩子的心聲。對於孩子來說,父母要對孩子要有熱情和耐心。並且從心底裡願意和他玩溝通。並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說話的內容,對他重視,接納他的意見。如果父母足夠仔細就會發現孩子很容易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當孩子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哭鬧亂髮脾氣。這個時候父母要耐心的聽孩子的傾訴,親切得去摟抱孩子,講些關心孩子的話,但是不能說的太多,不然就成孩子聽你說話,這樣會適得其反。父母應該想辦法去引導,那麼孩子就會好很多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自己會發火、大聲吶喊,把不高興的情緒發洩出來,這樣心情就好多了,會感受到輕鬆和精神煥發。
-
11 # 又見炊煙1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大部分人都說的是注重於語言教導,或者是知識的教導,可是說是這樣說,但是打孩子呢,還是不例外的。對於怎樣控制不打孩子這個問題呢?你要分情況來看待這個問題了。
首先孩子的錯誤是否可以原諒,如果孩子是犯的一些小錯,比如忘記寫作業了,或者是和你頂嘴了,這時呢,家長可以來進行語言方面的教導,或者是讓孩子讀幾本關於家庭的書,如果孩子較小的話,那家長能可以透過一些小故事呀,和一些小遊戲,讓孩子理解,並且能改正錯誤。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的年齡,那這是家長可要有正確的引導青春期呢,說不定會改變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從學習好經過青春期以後也許會變壞,但是家長只要好好的引導孩子的青春期能可能會波瀾很小的就度過了,青春期呢,是一個重要階段,家長也要會理解孩子,因為在青春期,許多孩子都是逆反心理的,這就要看家長如何教導了。教導的好和教導的壞是會有很大差別的。
這裡我和大家分享幾條:
第一條:是孩子年齡較小的話,可以給他講一些故事,玩一些遊戲,讓他從感受到自己應該改正什麼,自己錯了什麼。
第二條: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可以理解你說的話的時候,就是大概在小學五、六年級,這時你就要平靜下來,和孩子去溝通,都說溝通是成長的橋樑,家長要注意一下這一點。
第三條:就是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幾乎都會有點逆反心理,想著自己長大了也可以幹一些事情了,但是結果卻不以為然,家長呢,這時要平靜下來,跟孩子溝通,也可以作為孩子的好朋友一樣,和孩子一塊聊聊心事,讓成長的橋樑更加絢麗多彩。
最主要的是控制不打孩子,還是自己的心裡態度,如果自己的心裡可以像我說的這樣的話,那你的孩子成長道路上一定會有多了一道彩虹,變得更加美好。
-
12 # 學習心匯
其實,我們要控制的不是“不打孩子”,而是要控制我們的“控制慾”。
想想,我們會在什麼情況下打孩子?你的回答一定是“他犯錯誤了”,那他犯錯誤,我們為什麼就會打呢,一般情況也是你先說教,他不能馬上給到你想要的迴應,例如:你想讓孩子馬上寫作業,可是孩子卻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晚了幾秒鐘,你的控制慾沒得到滿足或延時了,所以你的脾氣就來了,而你習慣的發洩方式就是”打孩子“,那其實,我曾經也是打孩子一族,但我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孩子就常常被打,小二胎卻從來沒有因犯錯誤被打過,原因在於我對大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慾,而對於小二胎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會有意識避免自己的控制慾在她身上。可以說我現在改掉打孩子的問題。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減少我們的控制慾,要解決問題時每次用接納孩子感受的方式與孩子談話。我們要能傾聽孩子,與他產生共情。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是被父母接納的,這樣家長和孩子都能更好的認知自己當下的情緒,進而也能更容易的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心裡可能會打鼓,因為與孩子產生共情,並能說出一些接納孩子感受的話,著實有些困難,但是我們成年人也要先接納一個事實,因為我們不是天生就會說產生共情語言的,因為它不屬於我們母語的一部分,我們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內心感受被否定的經歷,所以為了能流利的說出這種接納他人的新語言,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操練。感受的4個方法,第1個就是全神貫注的傾聽,第2個,用哦嗯,這樣啊,等簡單的詞語來回應他們的感受,第3個方法是說出他們的感受,第4個,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這需要我們家長不斷的演練,才能與孩子共情。與孩子談話時,我們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用1~2個描述孩子當時感受的詞語,第二,用一句話來表達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
例如當孩子與你說:”我搞不懂老師為什麼非要週末給我們佈置這麼多作業,是不是想累死我們呢?”,這時我們要控制我們要批評他的控制慾,而先要做到感受孩子的感受,找個詞“討厭”,用一句話來表達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你有些討厭這些作業,是吧?”當我們把這兩件事做完後,你會發現你的情緒和感受就發生了變化,你也會在此過程中轉變你的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了。
-
13 # 清風吠水
1、講道理
2、自己要控制情緒
3、要拿老師話或方式教育他
4、家長要做好模範
5、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
14 # 張老師的家庭教育
怎麼控制不打孩子?
說真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管教孩子不是一日之功呀。
雖然和孩子長時間在一起,感覺特別累,但也不是總是那麼糟糕的。雖然其中充滿挑戰,但也有快樂、幸福和成就感。那麼怎樣才能控制不打孩子呢?下面我推薦以下幾種方法,供您參考。
一、把孩子身上的問題,當成一個研究教育孩子的契機。其實,孩子讓我們生氣,並不是孩子成心這樣的。他只是不知道他那樣做居然會讓爸媽生氣。如果爸爸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孩子訓斥一番的話,孩子可能會被嚇哭,進而會納悶:爸爸媽媽為什麼會這樣呢?所以,當孩子讓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最好先詢問和思考一下,孩子可能是出於什麼原因。透過多觀察和多思考孩子的言行,你會發現,你越是往深處思考,你越覺得有趣。這樣,你就不會生氣了。
二、把孩子當成自己看,把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當成自己身上的問題,你內心的怒氣就會緩和很多。孩子猶如父母的一個影子,也許孩子讓我們大人生氣,根源可能並不是在孩子身上呢。如果我們大人仰仗著自己身上的力量和輩份優勢,經常以勢壓人地對待孩子,孩子就會養成膽小懦弱的習慣。這是很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害怕我們,而是讓他們學會熱愛生活,喜歡學習,追求進步,興趣廣泛,並且敬重長輩。
三、生氣的時候,自己先不要看孩子,也不要搭理孩子。先換個地方,或換個方向,平靜一下內心波動的情緒,想一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孩子真的有錯嗎?我是不是有點易怒呢?這樣多問自己,讓自己回答這些問題,慢慢地,你就會把自己的思想引向深入。想通了,氣也就消了。適時地調解自己的情緒,是負責任的表現。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多數情況下孩子捱罵、捱打,其實是挺冤枉的。我們打孩子,累得是自己,心疼的也是自己,傷害的卻是孩子。
四、有一句話說得好,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同時,這也是在告訴我們,要認真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父母就是畫師。我們要想把這幅畫,畫得很美麗,就必須付出足夠的耐心、愛心和時間。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小孩子的世界,那是不公平的。父母不見得一直都對,而孩子還是我們的孩子。疼孩子是一個技術活。疼孩子,疼對了是愛,疼錯了是害。只要我們父母能夠正確地教育孩子,我們的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你的付出終將在孩子身上顯現的。
-
15 # 小鹿成長堂
你好,作為一名從不打孩子的寶媽,我想我的經驗可以跟你分享一下:
第一,控制情緒深呼吸,多想想孩子蠢萌的樣子。每個小孩都會做錯事,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不是說養娃不發瘋做啥都成功嗎?哈哈,就當一場修行吧。
第二,給孩子辯解的機會,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孩子做錯事就是故意的,其實孩子很多時候犯錯只是好心做錯事,也許他是為了討父母歡心,因為能力有限,沒做好,不要傷害孩子的積極性。
第三,多想想打孩子的壞處,我想,作為父母,誰也不想,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吧。經常打孩子,也解決不了問題,相反,孩子越來越叛逆,還可能因此變得暴力,為了孩子長遠的發展,父母一定不要信奉打罵教育。
好好愛你的孩子,態度溫和點,不吼不叫,同樣收穫優秀的孩子。
-
16 # 薛薛的小屋
不打是不可能的
只能說要不斷學習,如何科學地打孩子,以及如何透過“打”這個手段達到教育目的。
如果單純為了發洩情緒,孩子能感受出來你的恨意,時間長了孩子心理也會不健康。
比起打孩子這件事本身來說,更重要的是打完之後一定要和孩子溝通,說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確保他理解。
總之,該打還是要打,就是要動動腦筋
-
17 # 鄭不成功
為什麼要控制呢?中國祖傳的戒尺是幹嘛用的?也有句古話說得好:不打不成才!京劇三孃教子看過吧,也是拿棍子打啊,打出個狀元!
關鍵看怎麼打,什麼時候打,打得有理沒理。
有的家長劈頭蓋臉地打孩子,沒輕沒重,沒個固定位置,沒個準星,很容易讓孩子受傷。我媽打我從來只用一招,一個地兒~掐大腿裡子,那叫個疼!但對我身體沒傷害,記憶猶新。而我打孩子從來都是打手板,戒尺都不用,手板打手板,不受傷。
中國有句老話兒:餐前不打子,睡前不訓妻。打孩子一定要分時候,餐前不打、當外人面不打、自己有情緒時不打。孩子犯了錯要先講明道理,然後戒尺懲罰,讓孩子心服口服。
再有就是不能因為自己撒氣打孩子,自己沒理還依靠強勢地位拿孩子撒氣,那就不是教育孩子,是虐待兒童。
-
18 # 大頭生活記
作為兩個女兒的爸爸我知道做父母的苦惱,每當孩子一次次調皮不聽話的時候,都氣的咬牙切齒兇她們沒有用,打她們又捨不得。我想我們倆的處境是一樣的,那麼我來說說我是怎麼控制不打孩子的吧!
-
19 # 小腳呀媽媽
我們父母都是成年人,不會隨隨便便打孩子,如果打孩子,那也是有一些原因:1.孩子成績不好,覺得作為家長自已的教育是失敗的2.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達成某件事3.不知道怎麼教孩子,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認為打孩子也是一種方法4.關心則亂,太在乎孩子,害怕孩子受到傷害.5.父母覺得孩子在朋友面前沒給自己長臉,讓自己沒面子。如何做到不動手打孩子呢?可以試試這5個A-B-C-D-E步驟:
1.A(Ask):自問:問自己到底要不要打孩子?是什麼原因激怒了我們?除了打真的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2.B
(Breath)呼吸,深呼吸2分鐘,讓我們自己的身體稍微平和一下。3.C
(Clam yourself)平靜自我,先調整情緒再處理事情。4.D
-
20 # 小高影片
經常打罵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影響,有適得其反的效果
經常打罵孩子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膽小、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問題,還會引起孩子嚴重的牴觸和叛逆,不僅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反而適得其反。
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任老師,教育的方式很多,打罵是不可取的,父母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採取敦敦教導的措施和合理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是一個綜合的、長期的、系統的過程。首先要順勢而為,發現孩子的長處加以鼓勵,要讓孩子認真的對待每一件小事,永遠保持嚴謹科學的態度。要正面教育為主,家長要以身作則,以德服人。避免不必要的訓斥,更不要因為某些錯誤或者暫時的不足而諷刺挖苦,一定要培養孩子抗打擊能力,當然是絕對不能虐待孩子的,以免造成終身的心理陰影。
回覆列表
小時候經常被打的孩子,當了父母基本都會打孩子。這就是原生家庭的罪孽難該,但也不是不可能該。
首先認清打孩子是不對的,會給孩子帶來多少傷害,可以百度一下,或者向權威教育專家印證,寫下來,放在顯眼的地方,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打孩子。有了這種認識和行為,打孩子的機率就會降低很多。
打孩子的父母多是不能控制情緒的人,控制情緒本身就是一種情商能力,需要培養。這又關聯到很多方面的知識,比如認識自己,審視一時一刻的心念流轉,掌握一些調控情緒的方法。意識到情緒爆發,要打孩子的時候,強制自己離開現場,可以快速平復情緒,還可以冷靜三分鐘,再採取措施。
父母一定要多積累育兒方面的知識,不要單憑本性和本能養育孩子,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後天學習,不斷打碎原生家庭帶來的壞痕跡,重新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