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新媒介
-
2 # 歪理不邪說
新媒體行業流行一個詞:去中心化。
什麼意思?
與新媒體對應的而是,過去的傳統媒體,往往是以媒體為價值導向,媒體說什麼,大眾就得接受什麼。
而隨著新媒體的介入,和以90、00後為生力軍的當代,每個人都渴望表達自己,這時候再以原來的傳統媒體為中心顯然是要被淘汰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中心,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新聞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又產生了大量的UGC的內容,換言之,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久而久之產生了新媒體的一支:自媒體。
如何做好,歸根結底,就是做好內容,做好目標使用者喜歡的內容,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圖文、影片、段子、圖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深挖使用者的需求。然後就是不斷的提供內容,不斷地提供內容。
其實,就這麼簡單。
-
3 # 成周子
我的感覺是首先是要擁有創作內容的能力,除此之外,各種媒體工具都要會一點,比如ps,pr或者會聲會影,我以前做過電子刊物,也製作過影片,會得越多,做新媒體就越得心應手,自己盡到最大努力了,能不能做好,就看天意啦
-
4 # 科技最焦點
首先我覺得心態要擺正,一開始可能不會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很快就能賺錢,畢竟那樣的人是少數。第二,要投入一定的時間,沒有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第三,要想走得長久就得自己原創,要想做好原創,就得先鍛鍊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正確表達的能力。第四:要想與讀者有互動,想打造出爆文,寫的話題就一定要留有一定的討論空間,或是說要具有一定的爭議性,積極地引導讀者參與其中一起討論。第五:去尋找自己一個穩定的話題來源。
這是簡單的說幾點,這裡面水很深,你慢慢走也會不斷學到更多的,先做好現在這幾個就夠了。
-
5 # 創業專案點子
新媒體工作也是工作,說深很深說淺很淺,新媒體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新事物,甚至是新名詞,讓我說想做好就兩個字:堅持。怎麼堅持?都堅持哪些呢?
1,堅持學習
新媒體本就是一個新事物,我理解它是傳統媒體和網際網路的結合,更寬泛的內容更多樣的傳播和操作,所以你要學習傳統媒體的運營,編輯創作,還要學習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
2,堅持實踐
你知道再多的事情,再多的專案和運營思維,在沒有自己去實踐的前提下都是空話,什麼都不是,在你學習到很多專案,思路以後,認準一定,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你一定能做好
3, 堅持創新
在這一行待久了你會發現,自己的腦子為什麼那麼笨,為什麼別人從很簡單的一件事就能做一個很好的專案,這是因為你還見的太少,做的太少,還沒有形成一種創新思維
所以做新媒體創新的思維,執著的堅持,不斷的學習是成功的必備!
-
6 # 柒公子的職場下午茶
關於新媒體工作,其實不必要把它作為一個特別嚴重性的問題對待。它的媒體屬性一直都在,核心與本質都是資訊的傳播。不過,新媒體多了更多的互動性,將以前的一言堂的主流媒體觀點,變的更為多樣性,多角度。新媒體具備了個性化的標籤,能透過更為直接的自我觀點的表達,吸引更多的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去關注。
做新媒體,不僅僅需要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思維,更需要綜合知識與能力的積澱。做好新媒體,成為意見領袖,需要深入度,垂直度,真的能夠有自己原創的思想與觀點。炒剩飯,硬貼熱點,吸流量,是不可取的。雖然階段性可能有增粉的效果,但是,互動與活躍度,並不能保持持久的熱度與健康的發展。
做新媒體,要有自己統一的調性與價值觀。要保持一致性的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它會穩定的吸引粉絲跟隨,並且獲得他們的互動支援與主動轉發。很多人,想透過轉發來表達自己的價值觀。瞭解你的粉絲的調性,或者說,你宣導的價值觀影響了哪些人,就持久的為他們服務。這樣的媒體才能夠生存下來。必要的互動,關注粉絲的主張,都是做深做精的必要路徑。
-
7 # 非常寵
聊聊自己的心得吧。如今的新自媒體不單單只是一個資訊傳播平臺,更多是有了互動性和多樣性,能透過更為直接的自我觀點的表達,去吸引使用者的關注。想要做好這個工作應該先清楚這幾點。
1、多多關注實時熱門熱點新聞,行業術語叫做“搶新聞、搶熱點”,養成習慣性的資訊蒐集,再把蒐集的資訊和新自媒體的運營內容結合起來,才能跟上網際網路資料的步伐。
2、做新自媒體可不僅僅是碼字排版P圖,文案也是至關重要的,好的文案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意點,可以日常多看看優秀的文章作品,再結合熱點的詞或者可以連結的點,結合素材,寫出一篇吸引人球的推文,必定會能有你想要的價值。
-
8 # 聽藍灣
新媒體工作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它不同於過去傳統的媒體方式,以紙質和傳統網路連線客戶之間,新媒體以其多樣化、多渠道,多終端的形式進行資訊傳遞。要做好新媒體工作,需要我們從多方面下功夫
1、重視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平臺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
3、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4、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充分了解使用者需求,收集使用者反饋,分析使用者行為及需求。
-
9 # 健身浪子濤
要做好新媒體,我就不多說什麼要堅持啊,要用心啊這些雞湯話了,因為這些誰都知道,並且說得很籠統,根本沒有說具體應該怎麼去做。堅持,做什麼不需要堅持啊?用心,做什麼不要用心?想要做好的話這些是必備的,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應該做什麼呢?
其實不管是做淘寶,還是做微商,還是做小編,只要是在網際網路上的工作,都需要一個執行力!什麼是執行力?就是說到做到,自己給自己的目標能夠完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要做的事,因為在網際網路上都是由大腦去發揮,許多人能想得很完美,但是自己一點都做不到,那到頭來還不是竹籃打水?然後就是學習,在這個更新節奏超快的網際網路世界裡,如果沒有及時的去學習新的知識,瞭解新的模式,那很快就會被淘汰,因為每個人都在進步,如果自己不進步的話就如同逆水行舟了。
-
10 # 大眾微健康
現在是全媒體的時代,不侷限於以往的媒體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自己的理念。從事自媒體這麼久,有三點要和大家分享。
1.堅持
堅持放第一位是因為現在人心浮躁,真正專心堅持做一件事的人真的不多。所以,如果你認準了一個方向,不管是你擅長的還是你喜歡的,堅持做下去,才有可能有收穫。
2.學習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關注你寫的領域的知識,不斷的保持你有內容可以寫,而不是寫著寫著就不知道寫什麼,遇到瓶頸期。
3.創新
現在全媒體貌似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當然也許你跟了熱點,抄了豹紋,會得到一定量的閱讀。但是往往這種走不長遠。並且,現在各個平臺都需要創新、需要不一樣的東西。
-
11 # 巡山小妖非你莫屬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控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被稱為新媒體。
新媒體和過去的四大媒體相比:反應快、無地域性、社群劃分明顯這幾個特色十足。
那麼要做好新媒體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也就是我適合做什麼?我的角色更適合做什麼?自媒體作者、影片作者、網紅、營銷經理、美工、產品經理、推廣者。
其次找到定位後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與相關的環節配合到位。
再次不斷學習,不斷迭代,不落後於發展。
最後,透過獨立思考,實際操作,能夠領先於時代發展。
我認為,這樣才能做好新媒體工作。
-
12 # 進識
咱們要去做新媒體工作,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以數字資訊科技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
簡單從價值來說,做新媒體,自己的使用者希望獲得收穫,就需要你持續不斷的輸出價值。這就需要你不斷的持續的學習,來補充更新自己。
堅持每天不斷的學習這個是少不了的。
同時也要多多去和大家交流學習總結,耐得住寂寞。
再者你要知道自己做這一行的優勢有哪些,劣勢有哪些。想好自己進這一行的目的是什麼?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
總結經驗。不要怕出錯,敢於實踐。
-
13 # 檸檬草綠時尚
如果你微信好友只有幾百個想做新媒體的話,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較弱勢,需要擴大自己的人脈圈,建立社群,積累人脈。微博的認證更加具有信服力和提高行業知名度。玩社交網站需要註冊賬號,不能只是簡單的看,你在裡面要發帖子、回帖子,跟很多使用者接觸,甚至加入使用者圈子,才能慢慢了解整個社交網站發展的脈絡趨勢。
-
14 # 勾俊偉
做新媒體,最忌諱“別人做什麼我做什麼”,看到有人做微店賺了錢你也去做、看到有人用微博加粉絲你也去做……這樣做,失敗的機率很大。
那具體怎麼做?建議你分四步走:
第一步,梳理資源。你手裡有哪些牌?需要拿出一張紙,邊寫邊思考,包括:你自己有哪些網站賬號?你的朋友有沒有擁有大號資源的?你手裡的產品有什麼特色?等等
第二步,組織矩陣。把你手裡的網際網路資源,進行排兵佈陣。畢竟每個人精力有限,你不可能把所有網站都註冊和運營。你的矩陣至少要包括三部分:
①店鋪體系——要做微店?淘寶店?京東店?
②傳播體系——在微博推廣?用網站推廣?還是去論壇推廣?
第四步,資料反饋。每個店鋪後臺都有資料分析的功能,不論淘寶店還是微店。你可以看看你的流量、跳出率等資料,然後反過來看之前的推廣是否有效。
以上四步,不是一次性做好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需要持續最佳化與提升。
-
15 # 百拓牛牛
我認為做好自媒體工作有兩個方面。
那就是渠道和內容。
渠道呢,就是你要了解到各個自媒體平臺的運作機制,
比如說哪個平臺的使用者一般在哪個時間點活躍,
然後就是該平臺比較看重哪塊區域,諸如:影片板塊,問答板塊等。
內容方面呢,那就要做到優質。
要讓讀者看了你的文章有著乾貨的感受。
要寫出要讓人合胃口的文章,
要讓讀者感興趣!
在配圖上面也要用心。
請記得,現在的人群看到長篇大論都是一頭霧水的,
根本是沒有耐心來看你的文章,
你的配圖簡潔明瞭,
可以更讓讀者引起共鳴。
以上只是我一個剛接觸自媒體新手的理解。
-
16 # 雙門洞12號
這已不是報紙和電視的黃金時代,在網際網路浪潮的席捲下,傳統媒體被推向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從2014年開始,大量紙媒接連關停,今年年初,《京華時報》和《東方早報》相繼宣佈停發紙質刊物,全面轉戰新媒體。
受到衝擊的不僅僅是紙媒,廣播電視也未能倖免。近年來,整個廣電系統的廣告經營遭遇斷崖式下滑,有些甚至面臨生存危機。2015年底,一篇火遍朋友圈的《吃屎趕不上熱乎的廣電人!》觸到了不少廣電人的痛點,有人評論道:再不轉型,紙媒的今日,也許就是電視臺的明日。
重重困境之下,轉型顯得迫在眉睫,而佈局新媒體成為不少廣電媒體探索轉型的嘗試。一方面,微信公號等新媒體平臺為廣電提供了觸達受眾的新視窗,可以跨越地域、訊號的限制,拉近與使用者的距離。另一方面,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的增長率逐年下滑,需要透過線上營銷渠道的發力,來維持經濟收益。
然而轉型二字對於龐大的廣電系統而言談何容易?縱有成功案例作為燈塔,很多廣電人仍然在資訊海洋中苦苦摸索。體制弊端重重,缺乏專業人才,商業模式單一,缺少網際網路基因……這些都是廣電媒體在轉型中的痛點。
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廣電系統應該如何應對?又該如何解決轉型中的痛點?媒記君跟七位來自東部沿海、東北、西南等廣電系統從業人員進行深度交流,同時結合業界的研究和觀察,試圖呈現廣電系統在轉型中的現狀和困境,並探討廣電新媒體轉型的出路。
除“兩微一端”之外,一些有背景有實力的電視臺建立起獨立發展的網路影片平臺,全方位涉足新媒體領域。其中比較突出的當屬央視的CNTV,還有鳳凰衛視的鳳凰影片、湖南衛視的芒果TV,以及SMG的網路新聞頻道Knews24。不過,這對於其他傳統的地方電視臺而言,經濟、技術和節目實力難以支撐其邁出這麼大的步伐,在新媒體上的探索還比較侷限,後勁不足。
人員配置差異大,部分是兼職運營新媒體
還有一些電視臺並沒有抽出專人來負責新媒體的運營。比如東北某省會市級電視臺財經頻道,基本沒有專門的新媒體運營人員,而是在已有的崗位中找一些年輕人做,而內容就是把原本的媒體內容重新編輯釋出。
西南某省級衛視新聞頻道的小顏告訴我們,頻道的公號還好,在正常運營著,但自己所在欄目的公號已經是半廢棄狀態,基本沒有人在打理。“現在電視臺效益越來越不行了,像一個欄目或者一個小組,很難抽調出專人做新媒體,都是大家兼顧著管一下。”
廣播電臺的情況也是類似,華東某廣播有自己的融媒體產品矩陣,旗下有各頻率、節目的官方雙微,另外還有獨立的微信公號、App及月均幾十萬條的短音訊產品。據介紹,其新媒體運營人員大致保持在百人團隊規模,但部分是兼職人員,做節目同時兼職做新媒體運營。
缺乏良好的激勵機制
由於廣電新媒體中兼職運營人員普遍存在,很多單位沒有對新媒體部門設立專門的績效體制,有的仍然是按照傳統媒體中按作品數量計算績效,缺少一套適合新媒體節奏的激勵機制。
東北某市級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小趙表示,新媒體部門沒有單獨的績效,也沒有單獨撥資金。在他看來,傳統媒體做新媒體通常缺少兩個崗位: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因此也就缺乏對使用者的洞察和更新迭代。而在網際網路體系中,這些都應該有專人負責,而且考評方式也應該與記者、編導等傳統崗位完全不同。
受體制弊端束縛
運營上的難題,很大程度是體制內長期積累的弊端帶來的。廣電系統內有著較為複雜的層級結構,這與網際網路公司的扁平化結構相差很大,因此廣電來做新媒體很難像網際網路公司那樣靈活。
“全中看傳媒”曾指出,傳統媒體對網際網路產品採取的仍是體制內運作方式,體現在這四點:一是基於現有內容優勢的延伸,本質依然是內容基因;二是分配上的平均主義,更遑論管理層持股;三是考核上的短期主義,以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KPI指標;四是採編人才主導。
據去年7月相關權威部門公佈的資料顯示,省會電視臺廣告營收下滑18%,普通城市臺下滑25.7%,縣(區)電視臺更為嚴重,達30%—50%。營收的“雪崩式下滑”為廣電人拉響警報,而轉型新媒體的主要目的便是增加收入來源。
網際網路媒體的商業運作核心是流量與使用者粘性,只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流量才能實現變現,良好的使用者忠誠度能夠提升變現的能力。而廣播電視做新媒體在商業運作上通常缺乏活力,除了部分擁有巨大流量的廣電品牌,其他的要透過新媒體實現可觀的收益還比較吃力。
從我們採訪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廣電新媒體的變現途徑是廣告,而且這方面的運作方式基本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廣告大同小異。如華東地區某廣播為旗下各頻率公號制定了廣告刊例價格,華東地區另一個知名的廣播電臺也表示,變現仍以廣告經營為主。
除了廣告外,廣電新媒體還有電商、O2O等變現途徑。東北某市級電視臺的小趙告訴媒記君,目前新媒體靠廣告基本能自負盈虧,電商的話要看運營能力,而跟線下商家合作的玩法很多,可能性也大一些。但要靠新媒體的收入拉動電視臺整體經濟效益,現在還看不出來這樣的效果。
中部地區擁有百萬粉公號的電視臺工作人員小艾說,他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就是——“作為一個體制內的媒體大號如何變現?”經過在新媒體變現方面的一些嘗試,他們採取了跟新榜這樣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合作的方式。
在採訪中,多位廣電人在談及向新媒體轉型的關鍵時,都提到了必須要轉變傳統思維。
很多電視臺辦新媒體沒有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群差異,比如電視受眾和網際網路使用者觀看的模型和思維差異很大,也沒有基於大資料得出受眾的使用者畫像,而這種使用者思維對於網際網路產品是至關重要的。
一位電視臺工作人員指出,做新媒體的時候,傳統媒體還是持有居高臨下的視角。不少媒體人覺得外面的草根號沒什麼大不了,自媒體大號的內容對於受過專業採編訓練的人也不難,但是他們很難用服務使用者的態度去思考。傳統媒體人的優越感也成為了一種阻礙。
具體到內容方面,從選題到操作,新媒體都應有所不同。東北地區某廣播電臺的評論員元表示,如果要做新媒體,必須要轉變思路。對於地方媒體人而言,應該以什麼樣的眼光和心胸去關注新聞?以前更多關注的是地方新聞,思維比較侷限,會覺得國際國內的很多新聞跟自己沒關係。而做新媒體面對的是網際網路使用者,沒有地方媒體的侷限性。
華東地區某廣播電臺的小鄧說,工作團隊在理念、技術、前瞻思維等方面的提升,是目前運營新媒體的最大挑戰。
要打造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需要具備網際網路思維,這個道理似乎大家都明白,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像說得那樣容易。
尤其是對於實力不夠雄厚的地方廣電,很多從業者安於現狀,缺少改變的動力。就像西南地區某電視臺的一位編導告訴媒記君,“本質上都知道不推陳出新會死,在傳統媒體裡溫水煮青蛙不可能幹一輩子。但實際上還是更看重每個月的薪水,只要沒少,就不會有緊迫感。大家已經習慣於多年的機制了。”
廣電傳媒研究者郭全中曾撰文指出,傳統媒體要真正發展新媒體,就需要突破現有的體制限制,符合網際網路的發展規律:首先要轉變思路,從使用者出發製作內容;其次是以技術為主導,培養網際網路基因;三是轉變激勵和考核機制,薪酬上按貢獻分配。
讓內容生產注入網際網路基因
現在很多廣電新媒體平臺都是把已傳播過的內容拿來做二次加工,再發布到廣電新媒體產品上,但是這種做法只是在“炒冷飯”,並沒有具備網際網路產品思維和使用者意識。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宣傳推廣的全面覆蓋。節目總導演田梅介紹,他們是把節目按一個專案去做,對節目進行重新剪輯在全網傳播,從而在全網打造媒體事件。
廣電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傳播理念和方式都要轉變,要以使用者為中心來調整,而不是依靠單純的平臺疊加和內容移植。
建立有效的激勵和考核機制
如今,大部分電視臺的新媒體人員架構還是完全按照傳統媒體的人員體系設定,考評方式也跟著臺裡的發稿量等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容易讓員工缺乏歸屬感和個人價值感,從而造成工作上的倦怠。
而在網際網路體系中,使用者的研究、需求的採集、產品的開發與測試、內容策劃與運營、品牌宣傳與推廣都是專人專崗,考評方式也根據崗位各有差異。
因此,廣電新媒體在量化考核的同時,應建立其他約束和激勵方式,激勵一線人員的潛能,比如KPI指標可以以使用者數、活躍使用者數和流量等為主。
成立專門的數字化運營部門
在採訪中和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廣電媒體並沒有抽出專人來負責新媒體的運營,也沒有成立獨立的新媒體部門,即便有新媒體部門,也只是和其他部門平行的二級部門,依然採用傳統媒體的思維在運作,而沒有被賦予更多的新媒體職能。
在這方面,廣電系統可以成立專門的數字化運營管理部門,比如參考NPR(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數字媒體部。
NPR的新媒體部門主管2012年被提升為NPR首席內容官,全權負責數字媒體、新聞、節目三個部門的業務,新聞和節目部主管向他彙報工作,意味著NPR將透過線上、移動等數字平臺釋出內容,提升為整體發展戰略。因此,廣電媒體要想真正做好新媒體轉型,就需要調整原有的組織架構,從發展戰略的層面上進行佈局。
開拓多元化的商業變現路徑
透過我們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廣電新媒體的變現能力較弱。部分新媒體面臨漲粉難、閱讀量差的困境,難以將流量轉化為收益。而另一部分擁有可觀流量的廣電新媒體,侷限於傳統的招商引資渠道。沒有采用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運作手段,在拉廣告、品牌合作方面容易碰到天花板。
-
17 # 細節
不請自來,很激動呀。
作為一隻運營和想要搞事情的新媒體工作者,我來告訴你一點點兒實用的。
搞清楚新媒體工作是啥?
當然當新的媒介出來併成為主導的時候這些渠道也就成了“傳統渠道”。
那麼怎麼做?
無論你是公司的新媒體工作者還是單幹自媒體,在下奉勸你一句一定要做好內容,一定要做好內容,一定要做好內容。
目前的流量大戶基本上集中在娛樂、搞笑、美食、旅遊這些方面,相對而言真正的乾貨看的人不是很多。
但目前整體的趨勢是很多使用者只要覺得你的內容對他們有用,他們樂於向你付費。所以這點兒告訴咱們內容很重要。
有了內容想要快速做大做好怎麼辦?
推廣!!!
花錢推廣和不花錢推廣的區別在於,花錢推廣能讓粉絲快速的增長,但粉絲的粘性不是很好,而不花錢推廣的粉絲很少,但只要你能在保證內容的前提下持續的更新粉絲數相就會一點點上去。
然後類,就是運營
運營很不容易的啊它涉及到內容的構建,粉絲的互動,活動的策劃......等反正你只要想著法的搞事情,並且把粉絲們帶“活”就是運營。別給我們這群做新媒體的人說什麼運營不重要,這年頭粉絲經濟是新媒體的一個很重要的玩法,你看看那些以“情懷”為主的新媒體產品哪個不是從粉絲的角度出發,然後再尋求與商業的平衡點。
-
18 # 運營工匠
新媒體營銷入門容易,做好難!(可惜半數以上企業還沒入門[嘿哈])新媒體營銷堅持三月容易,堅持一年難!(內容枯竭、信心枯竭、激勵枯竭)新媒體團隊流動性大,這跟傳統管理的思維有(直接)關係。新媒體營銷是使用者經營思維而不是賣貨思維,陪使用者玩好了傳播量上去了,自然就有銷量了。新媒體營銷大多數並不是很快見到結果,它也是持續-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新媒體營銷本身在做好一個企業(專案)中的重要性可能只佔到10-20%,高顏值、體驗好、年輕化的產品本身就能帶來流量,這其實指的是產品媒體化。新媒體是個傳播工具,用以放大品牌價值/產品價值,做新媒體營銷最核心的思維是將產品與媒體融合,而不是分開,老是說傳統企業玩不好新媒體,就是因為傳統企業把二者分開了:做新媒體追求10萬+(所以標題黨出來了,八卦內容出來了…),做產品只求銷售賣貨(從不考慮使用者體驗),結果都做不好。-祝老溼
-
19 # 秦為路
自己的心態要放好,做任何事情,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自己的特性,儘量不做搬運工。
萬事難開頭,做好一件事情,開始的時候是最難得,當你克服了困難,在繼續做就很容得多。自媒體人的心態很重要,所發表的內容也要真是可靠,不能看別人做搬運工做的很多,獲得了很多的利益,但你沒有看到搬運工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最後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畢竟粉絲的眼睛是雪亮的,粉絲給你提出改進的建議,要及時的回覆,問題發現的越早,自己付出的代價就越低。
-
20 # 新科技觀察員
我還沒過新手期,不知道自己的答覆是否正確。就我自己而已,我認為自媒體最重要的是輸出觀點,而不是人云亦云。把你對事物的想法,觀點表達出來即可。同時要保持正能量的輸出,讓讀者暖心,感受到鼓舞。
回覆列表
新媒體和網路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
傳統媒體以一對多的大眾傳播模式為主,媒體是傳播者,觀眾是接收者,主要是單向傳播,反饋效率很低;
而新媒體往往以平臺的形式呈現,媒體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相對平等,使用者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想要接收的內容,使用者自主性更強。
因此,做新媒體的核心策略是: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思使用者之所想,提供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