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七哥探世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作者目前具體是誰還不知道,大部分人都認為是蒲松齡,但《山西日報》中曾提過“喻世明言”其中錄 “題書齋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者〕胡寄垣,明代人,生平事蹟不詳.〔解說〕此聯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大,傳說作者亦甚多,一說為金正希作,一說為蒲松齡題鎮紙銘聯.清人鄧文濱《醒睡錄》筆記,作者為明人胡寄垣,今從此說.此聯引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說明篤志的重要性.”這裡雖存誰是作者疑問,但也明確作者為明代胡寄垣.

    金正希,即金聲,崇幀初成進士.清兵南下,率眾拒險抗清,恢復了安徽的寧國等縣,不久清兵大至,戰敗被捉,於弘光元年(1645)被害.餘曾讀吳恭亨《對聯話》,其中記載:“金又有題書室聯雲: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定吞吳.精氣四射,咄咄逼人.後日之起兵與清軍戰,此聯即其張本.”可見金正希是作者也不是空穴來風

  • 2 # 八零後生活連環畫

    公元前207年,項羽率領楚軍與章邯的30萬秦軍主力在鉅鹿展開大戰。楚軍不畏強敵,渡過漳水河後,項羽為了鼓舞士氣,命令鑿沉戰船,用斧頭打破鐵鍋,焚燬帳篷,只讓每個士兵帶三天口糧。項羽身先士卒殺向秦軍,楚軍個個抱著必死的決心,以一擋十,力戰秦軍。結果秦軍大敗,項羽的名氣威震天下,後來這個家喻戶曉的典故傳頌至今。

  • 3 # 弘揚國粹小郎君

    破釜沉舟是司馬遷講的項羽的故事。出自《史記》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曆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市)展開大戰。

    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 4 # 玉成

    我來貼一個關於“破釜沉舟”的文章:

    有句話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項羽破釜沉舟的英雄故事,激勵了多少人堅定信念,篤志前行。

    秦朝末年,鉅鹿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一次戰役,在軍事上徹底地打垮了秦朝軍隊,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秦朝瞬間崩塌。

    而在此次戰役中發揮著決定性影響的楚霸王項羽,其果斷、敢為的魄力,為後人所憧憬嚮往。

    一、戰前形勢,鉅鹿被圍

    秦朝末年,天下兵事洶湧,各地諸侯國皆復國自立,面對狼煙四起戰亂局面,秦朝章邯成為唯一有機會挽狂瀾於既倒的大將。

    項梁的楚軍在幾次戰勝秦軍後,漸生驕意,與此同時,秦國悉其全國之力支援章邯,大破項梁的楚軍。

    此時項梁以為楚地已經沒有太多的軍事力量,不用過多擔憂,便引軍攻打趙國邯鄲,大破趙軍。趙王歇和大將陳餘、國相張耳逃到了鉅鹿城。

    章邯命令率領二十萬“長城軍”來援的大將王離和涉間包圍鉅鹿城,章邯率軍屯駐於鉅鹿南面的棘原,並且修建了兩邊蓋有土牆的甬道,為王離大軍運輸糧草。

    秦將王離在軍需保障充足的情況下,大舉進攻鉅鹿城。

    當此之時,趙將陳餘收得常山之兵數萬人,屯軍於鉅鹿之北。

    鉅鹿城中兵少糧缺,趙相張耳便派人召集陳餘前來支援。陳餘卻覺得自己的兵力太少,不敢近前支援。

    張耳、陳餘,本為刎頸之交的朋友,張耳再次派張黶、陳澤去催陳餘進兵,陳餘依舊不敢,只是給了他們兩人五千兵士,這五千士兵進攻秦軍,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當時,聽說趙王被圍困在鉅鹿,危在旦夕,燕、齊、楚皆派軍前來救援。然而到得軍前,又全部都築軍壁於旁邊,不敢向秦軍發起進攻。

    二、以少勝多,破釜沉舟破秦軍

    當時楚國派卿子冠軍宋義前來救趙,和其他各路援軍一樣遲遲不前,被項羽一劍斬之。

    項羽引兵救趙,到達漳河南岸,與秦軍相持對峙。楚軍五萬,而秦軍除了章邯本部兵馬,加上王離帶來的二十萬“長城軍”,人數在四十萬左右。

    兩軍人數上的巨大差別,並沒有讓項羽產生絲毫退意。項羽首先派英布和蒲將軍率軍兩萬渡過漳河,往救鉅鹿,攻擊秦軍運輸糧草的甬道,但效果不甚明顯。

    王離見項羽攻擊己方甬道,越發加緊攻打鉅鹿,眼看鉅鹿不保,趙相陳餘再一次懇求救兵。

    面對軍情緊急,項羽毫不猶豫,率領所有剩下的兵馬全部渡河,渡過河後,把所乘之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用的鍋全部打爛,把房屋廬舍全部燒掉,每位士卒只帶三天的糧食!

    如此行事,讓全軍士兵明白,我們已經沒有了退路,沒有用以休息的地方,更沒有多餘的糧食!每人懷必死之志,要麼戰勝敵人,要麼只有死路一條,大大激起了全軍的鬥志與求勝慾望。

    楚軍懷必死之心、必勝之志,渡過河後,便迅速從外圍開始進攻秦將王離,與秦軍短兵相接,一口氣爆發了九次戰鬥!

    楚軍在項羽的帶領下鬥志高昂,個個以一當十,喊殺聲響徹天地,阻斷王離運輸糧草的甬道,大破秦軍!斬殺秦將蘇角,生擒大將王離。秦將涉間不肯投降楚兵,自焚而身亡。鉅鹿之圍終於被解。

    三、作壁上觀,膝行而前

    楚軍與秦軍交戰之時,旁邊還有十幾路其他諸侯的援軍,但他們只是在自己的營壘上遙遙觀望,不敢向前。

    楚軍勇猛的衝殺、如山似海的喊殺聲、血肉紛飛的戰場,不僅衝破了秦軍,更是震懾得各路諸侯軍心驚膽戰,項羽和楚軍,已經成為他們心中不可戰勝的存在。

    攻破楚軍後,項羽召見這些作壁上觀的各路諸侯軍將領,早已被項羽和楚軍震懾住的各路將領,入得軍營轅門,全部都跪著向前移動,不敢站起身來,也不敢抬頭看。於是,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他們的軍隊也毫無意外地,統歸於項羽麾下。

    此時秦將章邯還屯軍於棘原,項羽和章邯兩軍相持,並未交戰。秦軍數次退卻,秦二世催逼,趙高朝中弄權,趙相陳餘給章邯寫信勸降。同時項羽再次率軍攻打秦軍,皆破之。進退不得的章邯,不得不率二十萬大軍與項羽和談,其實類似於投降般和談。項羽自度軍糧不多,也就便接受了章邯和秦軍的投降。

    鉅鹿一戰,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此後章邯所率二十萬秦軍,被項羽全部坑殺,秦王朝再無力組織起像樣的軍事力量,已名存實亡。

    項羽從次將,斬宋義而為楚軍假上將軍,懷王迫於形勢拜為上將軍,破釜沉舟,鉅鹿一戰, 成為諸侯共主,統領各路大軍,一戰而聲名、權勢、實力,俱至巔峰!

  • 5 # 路遙lgy

    “破釜沉舟”是成語故事。卻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它來自於秦末時期項羽親身經歷的事,也是項羽最著名的戰役鉅鹿之戰時,採取的作戰策略。

    公元前208 年,秦軍大將章邯匯合王離攻打趙國。趙王歇在張耳陳餘的保護下逃跑至鉅鹿城,不料被秦軍圍困。

    趙王只好派人找楚懷王求救。於是,楚懷王派劉邦出兵攻打咸陽,派宋義,項羽領軍救趙王,兩支義軍誰先打到咸陽,立誰為王。

    宋義領軍救趙,因擔心失敗和下雨停止不前,被項羽殺了,楚懷王隨即命項羽為主將,繼續援救鉅鹿。

    項羽帶領大軍渡過漳河(也有說是黃河),命士兵將做飯的“釜”和渡河的船隻,全部砸爛,燒了帳篷,所有人只帶三天的糧食。表示出此戰不勝則死的決心,自己親自帶領士兵衝在最前邊,極大的鼓舞了軍兵的戰鬥士氣。

    項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奔襲秦軍。很快擊敗章邯的軍隊,又將王離的部隊包圍。經過九次對決廝殺,最終活捉王離,迫降章邯,取得鉅鹿之戰的偉大勝利。

    鉅鹿之戰,是項羽一生中最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一戰,成就了項羽各路義軍首領的地位。而“破釜沉舟”,是鉅鹿之戰的“魂”,彰顯出項羽不愧為傳世名將的氣魄!

  • 6 # 八弓塬

    《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處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時值秦朝末年,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起兵抗秦,聲勢浩大,節節勝利,先後打敗了秦朝大將章邯和李由率領的部隊。隨著鬥爭的不斷深入,項梁逐漸滋長了驕傲情緒,認為秦軍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從而產生了輕敵思想。後來章邯重新發動反攻,項梁戰死。

    章邯消滅了項梁後,引軍渡過黃河北上,圍攻趙國。趙王無奈,只得頻頻向楚懷王求救。項羽為報叔父之仇主動請纓,懷王應允,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領二十萬精兵解趙之圍。

    大軍行至安陽,主將宋義臨陣畏懼,以不作無謂消耗為由命令楚軍停止前進,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一再貽誤戰機不說,最後連軍糧也接濟不上了,兵士們又冷又餓,怨聲一片。項羽一怒之下拔劍殺死宋義,手提宋義的人頭,號令三軍將士:“宋義不義,做了刀下鬼。今後凡有不服將令者,立斬!”三軍將士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殺過黃河,消滅章邯。

    當晚,項羽率領楚軍渡河救趙。過了黃河,項羽命令部隊鑿沉了全部船隻,以絕士兵戰敗返渡之念,並燒掉軍帳,每人只發給三天的乾糧,他還親自砸破了飯鍋,以示戰勝秦兵的決心。項羽的決斷和勇武,大大鼓舞了三軍將士,一時間士氣大振。

    翌日,楚軍與秦軍主力在鉅鹿展開了一場惡戰。楚軍很快包圍了秦將王離的軍隊,不僅活捉了王離,還瓦解了秦軍的鬥志。王離餘部潰不成軍,倉皇逃竄。此後,又經過數次激烈的戰鬥,終於打敗了秦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7 # 梁一雜說

    秦朝末年,風起雲湧,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隨著陳勝、吳廣的失敗,項羽、劉邦領導的起義軍崛起,破釜沉舟的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自江東出,率8000江東子弟兵由南到北,一路披荊斬刺,軍隊開發到趙國,差不多現在的河北省,終於遇到了秦朝的主力軍,由王離和章邯率領的軍隊。

    面對秦軍主力,項羽非常清楚這次戰爭的重要性,意味著是決定性的一場戰爭,贏了,就此消滅秦末軍隊,徹底推翻暴秦,如果失敗,也將死無葬身之地。西楚霸王不是白喊的,接下來的舉動讓他彪炳史冊,名垂千古。士兵一早起來,洗米造飯,吃飽飯後,項羽突然下令每人準備三天干糧,然後把做飯的鍋(古代把做飯的鍋叫釜)砸掉,把所有的船隻鑿沉,史稱“破釜沉舟”。項羽用破釜沉舟的舉動,告訴所有士兵自己的決心,一定要奪取戰爭的勝利,要麼就在這場戰爭躺下。楚軍士兵看主帥如此決心,也知道破釜沉舟後有進無退,唯有拼死一戰,在這種背景下,楚軍表現的異常兇猛,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歷時三天,楚軍九戰九勝,完勝秦軍,史稱“鉅鹿之戰”。

    這次秦朝和楚軍的戰爭,基本達到了一戰定乾坤的效果,秦朝以失敗告終,從此一蹶不振,僅有的幾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王離被殺,章邯降楚,這就意味著秦朝軍隊就此消滅。與此同時,劉邦率領的西路軍也攻陷了咸陽,從此秦王朝退出歷史舞臺。

  • 8 # 品茶說事侃大山

    “破釜沉舟”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講的是歷史上著名的鉅鹿大戰。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鉅鹿南數里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餘率軍數萬屯於鉅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鉅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裡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裡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 9 # 陽高快樂

    破釜沉舟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是由孫武寫的,他在自己的《孫子兵法·九地》中寫道:“焚舟破釜,若驅群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因為兩者相差年代太遠,有270年之久。所以,不是出自典故“鉅鹿之戰”,也不是出自漢朝之後的人文章或史料。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一。

    鋸鹿之戰(公元前207年)是以楚軍為首的各諸侯義軍與秦軍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戰役。

    孫武的兵法中,明確提到了“破釜沉舟”的這個作戰方案,這是講的兵法而非故事。目前,人們的認為都是錯誤的。

  • 10 # 江湖小曉生

    破釜沉舟,才能讓楚軍佔領百二秦關。既然是楚軍領袖佔領的秦國關隘,其實我們就能猜到,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就是楚霸王項羽。

    秦國軍隊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一來他們軍隊紀律比較好,二來他們的兵器比較先進,所以戰必勝攻必克,佔領了其餘六個諸侯國。

    其中楚國是地盤最大的一個諸侯國,他們當然非常不服氣。為此楚國後裔反秦之聲絡繹不絕。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所打的旗號就是楚國名將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

    此外項羽的叔叔項梁也拉起了一支隊伍,他們以楚懷王為君主,開啟了討伐秦國的戰爭。所以破釜沉舟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產生的。

    01宋義被殺,項羽奪取軍中大權。

    按道理來說,項梁找來了楚懷王並且奉他為義帝,那麼項梁應該就是軍隊的領袖。可是義帝本人也是有韜略的,他利用卿子冠軍宋義的勢力,開始平衡楚懷王的力量。

    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局面,項梁和宋義之間不和,義軍還沒有什麼功績,就開始內訌。在這種情況下,項梁還被秦國大將章邯設計斬殺。

    失去項梁的義軍,完全掌握在了宋義的手裡。那項羽當然不服氣,不過此刻的項羽還只是副將,不足以跟宋義相抗衡。

    趙王歇被清軍圍堵在鉅鹿的時候,楚懷王命令宋義和項羽前去搭救。此刻宋義是上將軍,而項羽只是他的次將,兩人領兵20萬。讓人不解的是,宋義帶兵到了安陽以後,連續46天時間沒有發兵救助趙國。項羽非常不滿,表示現在渡河就能夠擊敗秦軍,為何不動身。可是宋義有自己的考慮,他希望楚國一家獨大,所以姑且讓秦軍和趙軍互相廝殺,等他們殺得差不多了,自己再漁翁得利。

    這一招的確厲害,不過項羽卻不以為意,他認為宋義這是膽怯。而且長期原地待命,軍糧都快吃光了,哪裡能夠與敵人決戰呢?

    於是項羽不顧眾人反對,堅持把宋義給殺了,並且他是以楚懷王的名義殺了宋義。其實項羽是為了奪取軍權這才殺了宋義,也算是為他叔叔洩憤了。

    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史記》

    殺了宋義以後,項羽成為了楚國義軍的領袖,被大家推舉為上將軍,威震整個楚國,也為破釜沉舟之戰,埋下了伏筆。

    02項羽破釜沉舟,鉅鹿之戰擊敗章邯20萬秦軍。

    得到軍權的項羽可不管那麼多,他心裡就想著擊敗秦國的大軍,從來沒有什麼權謀之術。所以項羽堅持渡河去拯救趙國的義軍。

    不過項羽這一次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計劃,他知道秦軍實力強大,要想擊敗秦國軍隊十分不容易。所以他帶兵渡河以後,吩咐士兵們好好吃一頓飯,每個人身上再帶足三天的乾糧。這一切準備妥當以後,項羽命人將渡河的船都給擊沉了,再將煮飯的鍋也給砸爛了。意思很明確,這次大戰有進無退,如果失敗了那就只能全部死掉,沒有生還。要想活下來,就要戰勝對手,搶奪他們的糧食和地盤。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不過故事後面是更加精彩的實戰。在項羽這種方式的激勵之下,楚國義軍一個個勇氣倍增,可以說是以一當十。

    最終楚國大軍在鉅鹿徹底擊敗了秦國章邯的軍隊,鉅鹿之戰的勝利,使得秦國主力徹底消亡,再也無力與天下義軍一戰。

    此後章邯大軍一路敗退,穩定下來以後,得知趙高亂政的孝心,章邯心灰意冷,只好選擇投降項羽。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史記》

    項羽問鼎天下的時候,天下諸侯莫敢仰視,可見破釜沉舟這一戰,使得項羽徹底贏得了天下人的敬重。此後項羽不顧眾人的反對,坑殺了20萬秦軍,這倒是挺讓人意外的。

    理由很簡單,項羽軍中沒有那麼多糧食養這幫人,留在手裡,又怕引起軍隊譁變。所以項羽一不做二不休,就把這幫人給坑殺了,這也為他丟失天下埋下了伏筆。

    03背水一戰是韓信的戰績,兩者效果類似。

    韓信先投靠項羽,項羽瞧不起韓信,只給了他一個執戟郎的身份。此後韓信逃到了劉邦那裡,在蕭何的一再舉薦之下,成為了劉邦集團的大將軍。

    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史記》

    從此韓信開啟了自己一路開掛的人生。帶領漢軍出了漢中以後,劉邦吩咐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國實力強大,有足足20萬大軍前來迎戰。

    而韓信卻只帶了一萬兩千人馬,這實力懸殊實在是太大了。這可能就是劉邦在考驗韓信的能力,不過考驗的似乎有點誇張了。

    韓信自然是知道對手很強大,不過他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將其中一萬人安排在河邊列開陣勢,其餘兩千人馬則潛伏在趙國軍營周圍。20萬趙軍殺來以後,韓信這裡靠著水的一萬人馬壓根就沒有退路,只能拼死和對手搏鬥。不過這麼打其實只是為了提高士兵的勇氣罷了,更重要的是還有兩千騎兵是在趙軍的大營周圍。等到這邊一萬人馬和趙軍20萬大軍激戰的時候,剩下兩千人馬早就已經拿下了趙軍的軍營。前無去路,後無退路的趙軍,最終被韓信徹底擊垮。

    其實韓信的背水一戰和項羽的破釜沉舟,如出一轍。兩個人都是當時非常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他們十分看重士兵的勇氣,或許這才是戰爭取勝的關鍵。

    總結:作戰勇猛,不懂政治也是白搭。

    項羽和韓信可以說是當時最優秀的軍事領袖,就算是放在歷史中,這兩個人都能夠排在前列,作戰能力沒的說。

    可是他們倆的下場實在是不忍直視,項羽最後被劉邦大軍五馬分屍,韓信則是被呂后和蕭何設計殺害。

    為什麼這兩位帶兵如此厲害的將領,卻無法善終呢?道理很簡單,他們只懂得打仗,卻不懂得政治權謀。

    劉邦作為一個資深老牌政治家,他們倆自然無法與之相抗衡。項羽不懂政治,偏偏要做西楚霸王,而韓信也不懂政治,卻搶著要做齊王。結果自然是不得善終。

    參考資料:《史記》

  • 11 # 雲清說史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被人稱之為西楚霸王的項籍。項羽這傢伙

  • 12 # 校史公

    破釜沉舟,是如今家喻戶曉的成語,比喻下定了決心,決一死戰不留後路的大無畏氣概。與義無反顧、背水之戰等成語意義相近的。破釜沉舟的故事最早是出自於司馬遷之手的,史記中是有明確記載的。所以說破釜沉舟最早是由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所書寫的。

    《史記·項羽本紀》中明確的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此句就是成語破釜沉舟來源演化的源頭。成語發生的背景是在項羽率兵渡過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困的時期,此戰秦軍收到了重創,沒幾年在各地的農民起義大軍的暴亂之下,秦朝滅亡了。

    隨著《史記》這一史學鉅著在後世的流傳解讀之下,慢慢地“皆沉船,破釜甑”,不知在那個文人墨客的筆下就漸漸地演化為了成語故事“破釜沉舟”,用來比喻下定的決心很大,不顧一切的拼死一戰。

  • 13 # 一城歎號

    破釜沉舟從其字面本意上來講,是指將船隻鑿穿沉入河底,將煮飯的鍋打碎,將所有存活下來的必需品全部毀毀滅,不留退路。

    如今也表示放棄所有,不顧一切的朝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幹到底。

    破釜沉舟,這個歷史典故說的是項羽,項羽面對強大的敵人秦軍沒有後退,也毫不畏懼,一心的想將其誅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項羽帶領與秦軍兵力極為懸殊的楚軍 ,渡過漳河後,令所有士兵將船隻沉入河裡,相當於斷絕了後路,只能前進,另讓大家把鍋碗打碎,每人只帶三天干糧,表示必須一舉得勝,否則沒有戰死也會餓死,此外,項羽還將所有屋舍全部燒燬,更加表達了,如果不得勝,連住的地方也沒有了,項羽的一系列舉動,鼓舞了軍心,士兵全力以赴,勇猛殺敵,逆轉局面,最終打的秦軍落花流水。

  • 14 # 牧然趣歷史

    早在孫子兵法中就有“焚舟破釜”的記載,也表示誓死一戰的決心,但並未能形成過於廣泛的談論,直至《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皆沉船,破釜甑”,講述了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帶領士兵所做出的破釜沉舟的舉動,逐漸成為後世老生常談的經典故事。

    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鉅鹿之戰,秦朝末年各地起義紛起抗擊秦暴政,當時由項羽率領的楚軍與秦朝名將章邯帶領的四十萬兵力在鉅鹿發生的一場重大戰役,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至今還常被世人所稱道的以弱勝強的一場著名戰役。

    公元前208年,秦軍大將章邯殺死楚軍起義首領項梁後便不把楚軍放在眼裡,於是與王離率領的20萬援軍匯合後一同進攻趙國,趙軍難以抵抗,於是逃進了鉅鹿城,被秦軍團團圍住不得動彈。趙王無奈之下只好向楚國與各諸侯求救,由於秦軍過於強大,凡是前來試探的援兵均是全軍覆沒,於是各諸侯沒有願意送死的。

    此時,楚懷王兵派兩路,一隊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率軍北上以解鉅鹿之困;另一隊則是以劉邦為主帥,直攻關中,並且楚王許諾稱誰先拿下關中,誰就於關中稱王。

    前去援趙的楚軍在進入安陽後,宋義由於畏懼秦軍兵力則按兵不動執意要等兩軍交戰多時後出兵收漁翁之利,項羽忍無可忍將其殺之,領軍渡過大河後鑿船摔鍋不留回頭路,指揮全軍奮勇殺敵,交戰多時最終大破秦軍,取得勝利。

    此次一戰,楚軍打得秦軍就此隕落,再也沒能振興,從此名存實亡。在這場戰役中,項羽破釜沉舟的大無畏決心與魄力感染了眾諸侯在後期一同加入抗秦,也使項羽聲名大振,從此確立了在諸侯中的領袖之位。

    所以“破釜沉舟”這個成語應該是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寫的,你怎麼看呢?

  • 15 # 森林高大

    項羽。項羽因為這場戰爭而名聲大作。他與別人開戰。坐船渡了河。然後將士將船砍壞。然後士兵們覺得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沒有退路了。,還不如與他們拼命老,所以拿了一種不怕死的精神勝利了。

  • 16 # 花近高樓1

    在項羽之前400多年,秦國大將孟明視伐晉時,秦軍出浦津關,渡過黃河後,焚燬所有渡船,自絕退路,以示誓死克敵,有進無退之意。

    孟明視這樣做也是別無選擇,這是他第三次和晉國交手了,頭兩次都以秦國慘敗而告終。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顧大臣勸阻,執意要討伐鄭國,大將孟明視率領大軍無功而返,在路過崤山時,被埋伏在那裡的晉國兵打了伏擊,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殲滅戰,秦國將士全軍覆沒。

    晉國活捉了孟明視和他的兩員副將,準備用來獻祭。晉國的王后文贏是秦穆公的女兒,施巧計幫孟明視三人逃回秦國。

    秦穆公知人善任,沒有怪罪打了敗仗的將軍,仍然對孟明視施以重任。

    公元前625年春天,孟明視率領400乘戰車及5萬大軍捲土重來。著名的彭衙之戰爆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結果又是大敗而歸。孟明視把自己關在囚車裡去見秦穆公,沒想到秦穆公再次原諒了他。

    孟明視臥薪嚐膽,散盡家財,苦苦操練士兵,秦國受損的實力迅速恢復,公元前624年5月,孟明視再伐晉國,渡過黃河後,他破釜沉舟,以示決心。

    這其實也是孟明視的無奈之舉,當時秦國的實力遠不如晉國,要想戰勝晉國,只有置於死地而後生。

    哀兵必勝,秦國將士們懷著必死之心,無不以一當十,晉國見勢不對,馬上收縮兵力,躲在城中避其鋒芒不敢迎戰,任由秦國大軍在晉國的土地上任意馳騁。

    秦軍終於揚眉吐氣,一雪前恥,在凱旋途中,秦軍繞道崤山,收集三年前戰死沙場的秦軍骸骨,妥善安葬。

    面對堆積如山的骸骨,孟明視忍不住痛哭失聲。

  • 17 # 關注岐哥不迷路

    西楚霸王……項羽

    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餘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燬,只帶上三天的乾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鉅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慄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 18 # 農村陽陽y

    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處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時值秦朝末年,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起兵抗秦,聲勢浩大,節節勝利,先後打敗了秦朝大將章邯和李由率領的部隊。隨著鬥爭的不斷深入,項梁逐漸滋長了驕傲情緒,認為秦軍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從而產生了輕敵思想。後來章邯重新發動反攻,項梁戰死。

    章邯消滅了項梁後,引軍渡過黃河北上,圍攻趙國。趙王無奈,只得頻頻向楚懷王求救。項羽為報叔父之仇主動請纓,懷王應允,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領二十萬精兵解趙之圍。

    大軍行至安陽,主將宋義臨陣畏懼,以不作無謂消耗為由命令楚軍停止前進,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一再貽誤戰機不說,最後連軍糧也接濟不上了,兵士們又冷又餓,怨聲一片。項羽一怒之下拔劍殺死宋義,手提宋義的人頭,號令三軍將士:“宋義不義,做了刀下鬼。今後凡有不服將令者,立斬!”三軍將士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殺過黃河,消滅章邯。

    當晚,項羽率領楚軍渡河救趙。過了黃河,項羽命令部隊鑿沉了全部船隻,以絕士兵戰敗返渡之念,並燒掉軍帳,每人只發給三天的乾糧,他還親自砸破了飯鍋,以示戰勝秦兵的決心。項羽的決斷和勇武,大大鼓舞了三軍將士,一時間士氣大振。

    翌日,楚軍與秦軍主力在鉅鹿展開了一場惡戰。楚軍很快包圍了秦將王離的軍隊,不僅活捉了王離,還瓦解了秦軍的鬥志。王離餘部潰不成軍,倉皇逃竄。此後,又經過數次激烈的戰鬥,終於打敗了秦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19 # 海納百川1969

    明·陳孝逸《與羅杓庵書》:“秋間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必不敗;而後杜門卻軌。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與秦兵交戰中,引用。把鍋打破,把船鑿沉,

  • 20 # 拾破爛

    破釜沉舟,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書中有一段寫到,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除此之外在《孫子兵法》中有“焚舟破釜”的記載,但並未形成廣泛的言論,直至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 “皆沉船,破釜甑”的出現,再加上鉅鹿之戰的強大影響,最終形成了“破釜沉舟”這一歷史典故。

    所以破釜沉舟,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播劇《情滿四合院》最大的不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