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大炮灰
-
2 # 韓宇娛樂
說實話,這部電視劇進展太快了,一共經歷了五個皇帝,女主開始的時候太過於俠氣,大俠風範,而她妹妹從小在宮裡長大,性格太差,到最後兩個人連姐妹都做不成反而成為仇人,只是因為權利,女二心太狠了。女主卻是前期太弱了,中期開始變強,後期又變的怕事,其實兩個人都有點太自私!
-
3 # 身隨意動
一部《大明風華》,讓湯唯的演技遭遇了成名以來最大的爭議。
這部古裝大劇在開播之前,湯唯在預告片中的造型就遭到了“群嘲”。劇集播出後,一線電影咖湯唯“下凡”小熒屏“翻車”說法,更是不絕於耳。
前兩天,藝綻君和湯唯聊了聊拍《大明風華》的感受,她也坦承,自己欠缺電視劇的表演經驗,可能會影響到觀眾對人物內心的感受,透過這部戲,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大明風華》改編自網路小說《六朝紀事》,以明朝傳奇皇妃孫若微為主人公,講述了她從八歲入宮,歷經六朝五帝的故事。
古裝戲一直是湯唯希望嘗試的型別,孫若微這個歷史人物的厚重感更吸引了她,“孫若微在靖難之役中失去親人,在一群男人堆里長大,一直以來都把為父母報仇當作目的,直到遇見朱瞻基,然後進宮,成為妻子、成為母親,其實最後她是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她的一生也是逐漸找回自我的過程。孫若微的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謂重生一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
湯唯眼中的孫若微不是一個有謀略和野心的女人,而是被命運推到了這一步。“好像我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麼一個人,我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也沒有什麼野心和慾望,就是個普通人。對,還有孫若微是一個勞碌命,我也一樣。”
與湯唯接觸,能夠感受到她身上的平實。面對《大明風華》播出後的種種爭議,湯唯也坦言,“我一直以來都願意去看別人的評價,對那些客觀指出我問題的評價會主動和一遍遍去看,其實我每一部戲都是這樣的,可能跟我本身的性格也有關,我一直覺得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演員還有很多路要走,所以每一次拍攝都有一些成長,那就很開心了。”
《大明風華》中湯唯的造型也被認為令人物失色,所以一同被吐槽的還有造型大師張叔平,這位香港美術指導鼻祖因為近年來多部古裝劇中光到發亮的大腦門造型,被網友戲稱“張梳平”。不過,首次接演古裝戲的湯唯表示,其實張叔平做出來的衣服都很好看,只是自己的長相和氣質不是古典美人那種,沒有把衣服穿出韻味。
觀眾認識湯唯,始於《色·戒》,李安鏡頭下純真青澀的王佳芝與湯唯自身的特質高度適配。
李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拍湯唯需要一些技術,因為她不是360度無死角的臉,不好拍,所以要一直找角度。不僅僅是鏡頭角度,角色展現上李安也是悉心指導。據報道,《色戒》拍攝118天,114天都在拍湯唯,調教、糾正她的眼神、動作、語氣等。
對湯唯來說,導演的濾鏡很重要,她更需要優秀導演的精準調教。前不久上映的電影《吹哨人》,就讓“湯唯是不是演技派”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湯唯至今還沒有拿過一個影后,她曾坦言自己沒有演技:“我真的覺得自己沒什麼演技,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我沒有技巧,沒有捷徑,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裡,感受她的喜樂。”
而《大明風華》中湯唯的表現,還與她對“跨屏”的不適應有關。自從憑《色·戒》成名以來,湯唯一直在拍電影,雖然十多年前,她也曾拍過電視劇,但對這次重返熒屏,她認為自己完全是新人的狀態,“以前那個真不叫拍,就是個小屁孩,跑到那兒去(拍電視劇),完全不知道自己演啥。”
看《大明風華》,可以感覺到與梁冠華這樣在舞臺上摸爬滾打一輩子、渾身是戲的老輩演員在一起,作為女主角的湯唯存在感很弱。湯唯也說,拍這部戲讓自己覺得這麼多年拍過很多角色之後,才慢慢懂得什麼是演戲。看到其他演員在《大明風華》中的表現,她才明白了大銀幕和小熒屏的不同之處,“他們的表演讓劇中人物的性格更加外化,而再看我自己,我也很用心,甚至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地在演,但觀眾不一定能感受到我臉上肌肉、眼神的變化。”
湯唯表示,以前自己並不明白這些,《大明風華》拍到後期,她才逐漸適應了電視劇的拍攝。
拍電視劇的另一個挑戰是體力,湯唯坦言,自己從來沒嘗試過這麼高強度的拍攝方式,“電視劇每天都有大量拍攝的工作,《大明風華》無論臺詞量,拍戲的時長、密度,表演的節奏,都是之前沒試過的,天天都是幾頁幾頁地拍,而電影可能幾天就拍一張紙。”
在奠定湯唯文藝片女神地位的電影《晚秋》中,湯唯所有的臺詞就只有一張A4紙。而《大明風華》臺詞量大,湯唯在開拍前就向朱亞文請教過背臺詞,“他說每天起床後和睡覺前,就要利用一切時間來背臺詞。所以我基本上每天一睜眼就先背臺詞,刷牙也背。去拍攝場地的路上、化妝的時候也一直背臺詞,晚上收工有時會做按摩,按的時候也背,按著按著就睡著了,醒來以後繼續背。背完今天的就開始背明天的,沒日沒夜都在背……”
對於拍電視劇和拍電影的差異,《大明風華》導演張挺認為完全是“兩種勁兒”,電影幾天拍一場戲,電視劇一天要拍十幾場戲,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上,演員無需大動,一個眼神觀眾就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所以電影表演更為收斂。
在張挺導演看來,演員是很看“開口奶”的,像湯唯以前吃的是那種三四天一場戲的“奶”,而電視劇的表演是另外一種模式,演員要重新調整表演節奏和技巧。
拍《大明風華》時,湯唯曾反覆生病,被確診肺炎。“拍攝期間,劇組很多人都感冒了,因為攝影棚是封閉的,而且是流感,病毒就是你傳給我,我傳給你,我大概前前後後被傳染了4次流感,扁桃體永遠在發炎,也不敢喝水。那段時間每天喝抗病毒的沖劑比水還多。”一次,湯唯發著高燒躺床上在準備第二天的戲,“我順手給醫生髮個微信,醫生馬上讓我上醫院看病,到地方直接被安排住院了,後來才知道我當時肺炎已經很嚴重,每天咳也已經不當回事兒……”
談到未來是否還會考慮繼續拍電視劇,湯唯表示,等自己身體調整到能再次扛七八個月的拍攝強度後,還會找合適的劇本和機會。
在湯唯身上發生的經歷並非個例。《如懿傳》開播時,周迅因為“面露老態”的少女扮相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導演汪俊事後透露,《如懿傳》的前三集是放到最後才拍攝,而劇組演員當時已經連續拍攝9個月,周迅因為過度疲憊,臉出現浮腫,“其實就是累的,在我們拍攝的9個月裡,她就休息了三天,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天沉浸在戲裡,白天拍戲,晚上背詞,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她有時候晚上回去揹著劇本泡著腳就睡著了,我覺得這一點非常敬業。在壩上拍攝的時候,一天能拍十七八個小時,這樣的工作強度,她也不吱聲,我覺得她挺‘好欺負’的。”
這兩年,一些活躍在大銀幕的一線演員,紛紛轉戰小熒屏,但脫離電影拍攝的精緻和雕琢,電影咖們多多少少都顯現出水土不服的症候。另一位新近在古裝劇上遭遇“口碑滑鐵盧”的電影咖是出演《宸汐緣》的張震。
他在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面無表情或者瞪大眼睛面無表情,很多網友看過後表示,張震還是比較適合《繡春刀》,《宸汐緣》中眾神敬仰愛慕的上神對他來說,即使影帝般的演技,也拯救不了。
當然,我們依然能看到一大批在大小熒幕間從容切換的好演員,但每個演員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也有自己的侷限性。和電影考究的鏡頭、畫面和製作模式相比,電視劇幾百場、上千場戲拍下來,演員身上的不足也必然被放大。由此看來,“電視民工”這個電視人的專屬名詞並非浪得虛名,作為文藝片的女神男神,在下場拍電視劇之前,真的要想清楚,“下凡”會不會讓自己下到坑裡
-
4 # 忘憂影視劇場
《大明風華》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這部劇從劇本、演員陣容、製作團隊,都屬於豪華陣容,我覺得很有看點。
-
5 # 愛吃肉的王羊羊
明英宗朱祁鎮是一個譭譽參半的皇帝,喜歡他的人,會說他仁儉愛民,聽信納諫,廢除了慘無人道的嬪妃殉葬制度,還施行“優老之政”,國家對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糧食錢帛等福利,讓人從心底感到暖暖的。
討厭他的人,會說他寵信太監王振,及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奸險小人,殺掉于謙、王文等忠貞之臣,把好端端一個政壇弄得烏煙瘴氣,讓人齒冷。
朱祁鎮如此具有爭議,和他從小的成長環境也有很大關係。朱祁鎮登基時年僅九歲,政權都掌握在太皇太后張氏的手中。太皇太后張氏和朱祁鎮的母親皇太后孫氏一向不和,孫氏嚴厲,張氏寵溺,沒有一個男性長輩的管教和壓制,使得朱祁鎮驕縱、叛逆,又因為先輩們已經將嘔心瀝血拼來的江山完完好好地留給他了,他就是一個在溫室裡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歷過挫折和磨難,既自我又天真,對身邊的人沒有防備心,分不清好人和壞人。
張藝興出場,便把這個被寵壞的熊孩子演活了。在和湯唯飾演的皇太后孫若微的對手戲中,湯唯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卻故意和母親唱反調,句句抬槓。湯唯眉毛一抬,熊孩子就被嚇得蹦上了床,戰戰兢兢地跪在被子裡,嘴裡說出的話卻還是在和母親頂嘴,真的是“用最慫的姿勢說出最拽的話”。張藝興把又槓又慫的朱祁鎮拿捏得太到位了,氣的之前喊著催生朱祁鎮的觀眾們連呼“快把他塞回去”。
這也是觀眾們對張藝興演技的認可。從《老九門》到《一出好戲》,張藝興每次的角色都在帶給觀眾驚喜。他作為國內的頂級流量藝人,演戲卻並不一味地爭番,他的心思並不在爭做男主上,反而更像是在完成自己給自己定的打怪升級的任務,不斷挑戰新的角色,磨練自己的演技,沉浸並享受著演戲帶給他的快樂。這在國內的流量藝人中是很難得的!希望更多的流量藝人能向張藝興一樣不斷挑戰升級!
-
6 # 嗯哼嗯哼12123
一部《大明風華》,讓湯唯的演技遭遇了成名以來最大的爭議。
這部古裝大劇在開播之前,湯唯在預告片中的造型就遭到了“群嘲”。劇集播出後,一線電影咖湯唯“下凡”小熒屏“翻車”說法,更是不絕於耳。
前兩天,藝綻君和湯唯聊了聊拍《大明風華》的感受,她也坦承,自己欠缺電視劇的表演經驗,可能會影響到觀眾對人物內心的感受,透過這部戲,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大明風華》改編自網路小說《六朝紀事》,以明朝傳奇皇妃孫若微為主人公,講述了她從八歲入宮,歷經六朝五帝的故事。
古裝戲一直是湯唯希望嘗試的型別,孫若微這個歷史人物的厚重感更吸引了她,“孫若微在靖難之役中失去親人,在一群男人堆里長大,一直以來都把為父母報仇當作目的,直到遇見朱瞻基,然後進宮,成為妻子、成為母親,其實最後她是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她的一生也是逐漸找回自我的過程。孫若微的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謂重生一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
湯唯眼中的孫若微不是一個有謀略和野心的女人,而是被命運推到了這一步。“好像我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麼一個人,我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也沒有什麼野心和慾望,就是個普通人。對,還有孫若微是一個勞碌命,我也一樣。”
與湯唯接觸,能夠感受到她身上的平實。面對《大明風華》播出後的種種爭議,湯唯也坦言,“我一直以來都願意去看別人的評價,對那些客觀指出我問題的評價會主動和一遍遍去看,其實我每一部戲都是這樣的,可能跟我本身的性格也有關,我一直覺得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演員還有很多路要走,所以每一次拍攝都有一些成長,那就很開心了。”
《大明風華》中湯唯的造型也被認為令人物失色,所以一同被吐槽的還有造型大師張叔平,這位香港美術指導鼻祖因為近年來多部古裝劇中光到發亮的大腦門造型,被網友戲稱“張梳平”。不過,首次接演古裝戲的湯唯表示,其實張叔平做出來的衣服都很好看,只是自己的長相和氣質不是古典美人那種,沒有把衣服穿出韻味。
觀眾認識湯唯,始於《色·戒》,李安鏡頭下純真青澀的王佳芝與湯唯自身的特質高度適配。
李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拍湯唯需要一些技術,因為她不是360度無死角的臉,不好拍,所以要一直找角度。不僅僅是鏡頭角度,角色展現上李安也是悉心指導。據報道,《色戒》拍攝118天,114天都在拍湯唯,調教、糾正她的眼神、動作、語氣等。
對湯唯來說,導演的濾鏡很重要,她更需要優秀導演的精準調教。前不久上映的電影《吹哨人》,就讓“湯唯是不是演技派”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湯唯至今還沒有拿過一個影后,她曾坦言自己沒有演技:“我真的覺得自己沒什麼演技,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我沒有技巧,沒有捷徑,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裡,感受她的喜樂。”
而《大明風華》中湯唯的表現,還與她對“跨屏”的不適應有關。自從憑《色·戒》成名以來,湯唯一直在拍電影,雖然十多年前,她也曾拍過電視劇,但對這次重返熒屏,她認為自己完全是新人的狀態,“以前那個真不叫拍,就是個小屁孩,跑到那兒去(拍電視劇),完全不知道自己演啥。”
看《大明風華》,可以感覺到與梁冠華這樣在舞臺上摸爬滾打一輩子、渾身是戲的老輩演員在一起,作為女主角的湯唯存在感很弱。湯唯也說,拍這部戲讓自己覺得這麼多年拍過很多角色之後,才慢慢懂得什麼是演戲。看到其他演員在《大明風華》中的表現,她才明白了大銀幕和小熒屏的不同之處,“他們的表演讓劇中人物的性格更加外化,而再看我自己,我也很用心,甚至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地在演,但觀眾不一定能感受到我臉上肌肉、眼神的變化。”
湯唯表示,以前自己並不明白這些,《大明風華》拍到後期,她才逐漸適應了電視劇的拍攝。
拍電視劇的另一個挑戰是體力,湯唯坦言,自己從來沒嘗試過這麼高強度的拍攝方式,“電視劇每天都有大量拍攝的工作,《大明風華》無論臺詞量,拍戲的時長、密度,表演的節奏,都是之前沒試過的,天天都是幾頁幾頁地拍,而電影可能幾天就拍一張紙。”
在奠定湯唯文藝片女神地位的電影《晚秋》中,湯唯所有的臺詞就只有一張A4紙。而《大明風華》臺詞量大,湯唯在開拍前就向朱亞文請教過背臺詞,“他說每天起床後和睡覺前,就要利用一切時間來背臺詞。所以我基本上每天一睜眼就先背臺詞,刷牙也背。去拍攝場地的路上、化妝的時候也一直背臺詞,晚上收工有時會做按摩,按的時候也背,按著按著就睡著了,醒來以後繼續背。背完今天的就開始背明天的,沒日沒夜都在背……”
對於拍電視劇和拍電影的差異,《大明風華》導演張挺認為完全是“兩種勁兒”,電影幾天拍一場戲,電視劇一天要拍十幾場戲,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上,演員無需大動,一個眼神觀眾就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所以電影表演更為收斂。
在張挺導演看來,演員是很看“開口奶”的,像湯唯以前吃的是那種三四天一場戲的“奶”,而電視劇的表演是另外一種模式,演員要重新調整表演節奏和技巧。
拍《大明風華》時,湯唯曾反覆生病,被確診肺炎。“拍攝期間,劇組很多人都感冒了,因為攝影棚是封閉的,而且是流感,病毒就是你傳給我,我傳給你,我大概前前後後被傳染了4次流感,扁桃體永遠在發炎,也不敢喝水。那段時間每天喝抗病毒的沖劑比水還多。”一次,湯唯發著高燒躺床上在準備第二天的戲,“我順手給醫生髮個微信,醫生馬上讓我上醫院看病,到地方直接被安排住院了,後來才知道我當時肺炎已經很嚴重,每天咳也已經不當回事兒……”
談到未來是否還會考慮繼續拍電視劇,湯唯表示,等自己身體調整到能再次扛七八個月的拍攝強度後,還會找合適的劇本和機會。
在湯唯身上發生的經歷並非個例。《如懿傳》開播時,周迅因為“面露老態”的少女扮相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導演汪俊事後透露,《如懿傳》的前三集是放到最後才拍攝,而劇組演員當時已經連續拍攝9個月,周迅因為過度疲憊,臉出現浮腫,“其實就是累的,在我們拍攝的9個月裡,她就休息了三天,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天沉浸在戲裡,白天拍戲,晚上背詞,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她有時候晚上回去揹著劇本泡著腳就睡著了,我覺得這一點非常敬業。在壩上拍攝的時候,一天能拍十七八個小時,這樣的工作強度,她也不吱聲,我覺得她挺‘好欺負’的。”
這兩年,一些活躍在大銀幕的一線演員,紛紛轉戰小熒屏,但脫離電影拍攝的精緻和雕琢,電影咖們多多少少都顯現出水土不服的症候。另一位新近在古裝劇上遭遇“口碑滑鐵盧”的電影咖是出演《宸汐緣》的張震。
他在劇中大部分時間都是面無表情或者瞪大眼睛面無表情,很多網友看過後表示,張震還是比較適合《繡春刀》,《宸汐緣》中眾神敬仰愛慕的上神對他來說,即使影帝般的演技,也拯救不了。
當然,我們依然能看到一大批在大小熒幕間從容切換的好演員,但每個演員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也有自己的侷限性。和電影考究的鏡頭、畫面和製作模式相比,電視劇幾百場、上千場戲拍下來,演員身上的不足也必然被放大。由此看來,“電視民工”這個電視人的專屬名詞並非浪得虛名,作為文藝片的女神男神,在下場拍電視劇之前,真的要想清楚,“下凡”會不會讓自己下到坑裡
-
7 # 鴻途混剪
有點狗血 聶興,這個人一根筋,做了很多蠢事。他隔三差五搞刺殺,不僅沒有刺殺成功,反而讓周圍的人都寒心。既然孫若微已經放下了過去,她心裡有更重要的事情,她已經向他解釋了,而他還死纏爛打,打著復仇的幌子,實則是幹著令觀眾痛心的事情。聶興這段劇情落入俗套
還有一心想要復仇的胡善祥,到太子爺跟前自薦秀女,眼看計劃要落空,不料她卻搭上漢王這棵大樹,想要漢王自薦她當選秀女。野心極大的漢王,自然喜歡玩火的人,先是試探了胡善祥的誠心,接著玷汙了她,讓她不得已和他有了實質關係。
-
8 # 火狼觀影
優秀的鏡頭語言、黃金陣容的老戲骨加持等因素,似乎已經消磨光了觀眾的耐性,讓網友對類似詞彙產生了免疫力;《大明風華》第一集的鋪敘部分,似乎隱隱有“又一部《天盛長歌》”的尷尬。
此後故事密度高了很多,一下子將觀劇體驗和期待值拉高。
鏡頭、敘事、戲骨多項加持
完整的影視劇作品一定不僅僅是用臺詞來說話,演員的肢體語言、鏡頭的表達功效,都是話中話、話外話。
這一點上《大明風華》無疑是成功的,開篇的鏡頭細節、氛圍都相當講究,如果不是煙霧繚繞的鏡頭裡混進了某酷遮衛視廣告用的馬賽克,效果會更好。
(吐槽下畫外音,唸詩的晚會朗誦腔實在不是我的菜)
無論是攻城撞門時的火星四射,還是角色倒下時層層槍矛落影森長的畫面,鏡頭表現力都很到位。
這部劇原本叫《大明皇妃孫若微傳》,看名字似乎就是部值得懷疑的假冒大女主、真瑪麗蘇、狗血傳奇。
前兩集裡各路戲骨們紮實的群像,成功打消了我的誤解和顧慮。
這已經很接近略帶女性視角的正劇了。
起初,舒心醬非常懷疑:王學圻和梁冠華兩位演父子?
看清人物關係之後我把進度條又倒了回去、確認了一遍:啊真的不是我幻聽?
小時候看梁冠華老師演老臣(狄仁傑),總有種“他是爺爺輩”的錯覺,不習慣他和俞灝明演兩兄弟。
但專業演員的厲害就在這裡,看戲之前讓我覺得最詭異的就是王學圻和梁冠華這一對父子“不像父子”,但兩集進度條走完、最沒毛病的就是這兩位。
(仔細看梁冠華老師嘴巴抖抖的細節,哈哈哈是兒子的委屈沒錯了)
看完舒心醬感覺像被洗腦:他們就是父子,我已經不記得我懷疑這個選角的年紀差了!
父子矛盾拍得清楚、有說服力。
父親鐵血精明,而兒子寬仁到有窩囊的嫌疑,互補的倚重、一方不滿猜忌另一方擔心驚懼,種種情緒都很有基石。
短暫出現的太子(梁冠華飾)、太子妃(吳越飾)、皇孫(朱亞文飾)一家人戲份,居然演出了溫馨的市井小家庭的幸福感。
梁胖胖躺著生悶氣,吳越碎嘴子羨慕人家能拿出這麼多錢,倒黴孩子一轉眼又抽空闖了個禍。
這樣溫馨的氛圍,雞毛蒜皮抱怨的外表下卻是寬仁的核心。
一場王學圻、梁冠華的父子對峙,一場秦淮河畔的男女主試探,都拍得很有意思。
後一場戲中,湯唯、朱亞文二人的單線故事和樓下兩撥勢力的對峙群戲,節奏穿插很可圈可點。
兩幫人兵刀相見、血拼一觸即發,這個時候為首的人卻喊了一句“小二十壇酒,這些兄弟我請了”,節奏張弛很有意思;而結束之時兩幫人馬撤退時的互分陣營、針鋒相對,甚至還拍出了一點可愛感。
第二集裡三條主線,一條王學圻梁冠華父子線,一條男女主的相識線,一條妹妹在深宮獨自長大的“對食式相親”故事線,其中這第三條線內容最單薄、密度最低,內容也很容易讓人產生不適感。
鄧家佳的部分,完全是一出“古代宮廷太監相親記”。
醜化這個悲劇群體的生理心理缺陷,以現代女孩相親遇奇葩式的進度一一描寫這個群體,價值觀上很錯位。
從瑪麗蘇到正劇的艱難之路
整體而言《大明風華》的完成度很高,故事推進言之有物,追劇不需要開2倍速、還挺期待他們接下來要做什麼,但又總隱隱覺得很不對勁。
看完兩集劇作之後,舒心醬找出原小說對比開頭部分,終於發現了哪裡不對勁。
真是難為編劇團隊了。
這是改編嗎?
這是拿著四十分的原小說、寫了八十分的同人電視劇啊。
開啟小說《六朝紀事》我以為自己找錯了書,除了人物姓名一樣之外、幾乎完全沒有相同之處。
原小說什麼樣呢?
女主看著鏡子“這是六歲的身體”?
開篇如同流水賬、只有兩個細節讓人有印象。
一個是照搬了《紅樓夢》寶黛見面那一大串“這位妹妹我曾見過的”,哦說錯了這叫“致敬”。
一個是女主在路邊,輕輕鬆鬆解決所有專職人員都解決不了的交通問題。
穿越題材裡這種回到過去輕鬆吊打古人的寫法,表面上是對現代科技和人類集體智慧結晶的尊重,本質上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意淫。
(不單獨針對這一本,談門類)
在現代有工具、有原料、有資源庫有幫助的情況下,尚且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離開了外賣連一頓飯都創造不了,從小到大的履歷中連一個手工課的作品都沒能好好“發明”,這樣的普通女孩回到過去,卻分分鐘厲害到腦袋裡能裝下二百四十史和人類文明資料庫?
文武雙全還是首席表演藝術家、還兼任發明創造以及生產線研發?
啊多麼荒唐的腦洞。
這樣的設定,本質上是爽文型別。
存在於諧謔搞笑的文字中、可以依賴調侃態度消解不合理性。
存在於偶像劇言情劇中似乎問題也不大,因為這類劇對邏輯和常識的要求都偏低。
但正劇不行。
《大明風華》捨棄了原作的拙劣設定,盡力做了非常可圈可點的彌補,補得很優秀了,但依舊被拖累得很奇怪。
皇孫冒充錦衣衛,和疑似女刺客的嫌疑人相約秦淮河畔,一言不合就打賭、跳船、相愛相殺。
試探毒酒的進退心理拍得很微妙很到位,但“我輸了你就答應我一件事”是什麼鬼?
二人喝酒對峙的戲份,朱亞文的表現節奏很細膩,直接拿去《繡春刀》這樣的優秀電影裡都沒毛病。
但一個好端端的專心查案的皇孫,突然就插播霸道總裁式羞恥臺詞“你這樣的女人我從來沒見過”?
這又是什麼鬼?
這如果是武俠、仙俠設定那麼沒問題,這類題材背景疏闊、不必拘泥於真實與否。
如果是言情劇也沒問題,只要發糖發得好,什麼喪心病狂的奇葩設定都可以夾帶。
還是那句話,放在正劇裡很奇怪。
《大明風華》正劇基調裡歪了的七魂六魄,根本原因就在於要擺脫原本荒唐不知所云的設定,在沒有根基的城牆裡建萬丈高樓。
強行把一個瑪麗蘇故事改成更有追求、更符合邏輯、更接近正劇的敘述模式,《大明風華》大概可以算很努力的優秀範本了,奈何原材料基準線實在太一言難盡、導致成品始終差著一口氣。
或許原小說後續我沒看的部分無比驚豔,但僅就劇作已播出二集部分的開局對比而言,劇組可以算“巧婦做出了無米之炊”。
編劇團隊的人物塑造能力、故事架構能力都遠遠在原小說作者之上,沒搞懂為什麼要改編這樣一部嚴重先天不足的奇奇怪怪的小說。
家和“國”的側重與割裂。
劇中父子是家中親人、也是國中君臣,原本就具有雙重屬性,《大明風華》和諸多側重從君臣角度來解讀奪嫡的劇作不同,選了更側重“家”的角度。
一眾戲骨老師的紮實演技,也讓這樣的家庭人倫戲份發生得非常自然。
但問題在於,故事終究要回到兄弟鬩牆、弒君謀逆的節奏裡去,如何自然轉換側重點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
目前的故事裡,王學圻飾演的老爹一言不合就激化矛盾“你們這是要氣死我”,逼著大兒子拿劍殺了二兒子。
廟堂上太子黨藩王黨奪權、大概不會是這樣的簡單粗暴,與其說這是施威、不如說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式的撒潑。
讓人感覺說不出的奇怪。
一驚一乍的手法和平淡內容也不相匹配。
梁冠華飾演的太子突然拿出在畫上題的詩,“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親子情,一步一回顧”,成功感化老父親。
太子身邊連個能寫這種水平詩的人都沒有?
還得皇孫出去瞎碰運氣?
這倆父子的業務水平、人才籠絡水平也是很堪憂,還沒被炒魷魚、是憑當錦鯉的好運氣嗎?
更重要的是,這幅畫這首詩從根源上就很說不通。
劇中明明塑造了一個張口閉口愛說“小王八蛋”的行伍氣的角色,都快成明朝李雲龍了,有什麼話不能直說?
非要學話本小說傳奇裡的才子佳人和文人雅士,弄什麼詩裡藏玄機、畫裡藏名堂。
(不過這裡的背景音樂還挺好聽的)
那些故事大多是不方便或不能直接說、才用書畫傳遞。
而劇中,這老爺子兒子當面鑼對面鼓的,非要寫首詩喚醒老爹那早已被遺忘的父子情?
你說矯情不矯情?
邏輯故事線理論上說得通:千鈞一髮的危險關頭,起殺唸的人被高人一句話點醒、及時收手;這句話還得是諸葛孔明“錦囊”一般的存在,要在最關鍵的時候才可以隆重登場。
但劇作裡的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拔劍、拿畫、淚下,每一步都讓人覺得不對勁。
內容本身太平淡、轉折又太生硬,硬靠演員的表演來加“哇好險好厲害”的濾鏡。
還強行為女主角加“超能力”濾鏡。
第二集結尾時,湯唯隨意看了看畫當即明白:你爺爺你和爹關係不好吧?
皇孫大驚:你如何得知?
姑娘滿不在乎:畫上不畫著嗎?
問題就在這裡,畫上不就是大老虎小老虎嗎?怎麼就看出來爺爺和爸爸關係不好呢?
懸念此處停止,挖了一個好大的坑,片尾曲是大寫加粗的“請聽下回分解”。
我以為第三集要揭秘了,要《走進老虎的科學密碼》了,結果一句都沒提?
如果劇作不留懸念、不故作玄虛,那麼平淡糊弄過去也無妨,但用種種方式金手指開掛“哇別人都愁死了,她一眼看透”,然後連個解釋都沒有,這就很糟糕了。
此外,人物枝節過多、敘事散亂。
開局前兩集算是人物出場介紹,讓主要人物依次出場、自帶小故事線,相對比較自然;但在劇情推進中,過於雜亂的多線敘事感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一開始,我誤會這部劇是在更紮實的群相中寫一代女性傳奇。
看完四集,覺得有可能是我想多了。
湯唯之所以是一番女主,可能只不過是因為她下線時間最晚以及戲外演員身份加持。
剪輯也像是被誰趕著交作業。
第四集靠近結尾的部分,朱亞文和湯唯喝花酒的部分與俞灝明兄弟佈局的部分,兩個場景的切換沒有任何轉場,硬切。
最關鍵的是,如何讓湯唯和朱亞文這兩個角色,在正經的官和賊的互動裡產生愛情的小火花,劇作用了最尷尬的方法:射箭調戲的肢體接觸。
這種現代霸道總裁用的低端招數,就不要隨便往“正劇”裡招呼了好嗎?
我們不缺真正優秀的歷史正劇,但二月河老師也好、劉和平老師也罷,他們的作品都是傳統的男性視角。
歷史原本就是his story,沒有她的視角不奇怪。
國劇中能拿得出手的女性向正劇大概只有《大明宮詞》,畫風過於獨特很難被歸類、但品相毫無疑問很出眾。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女主瑪麗蘇層出不窮,某某美女傳、某某女性傳奇扎堆亮相,最後全都不過是改頭換面的低階言情偶像劇。
當言情看、遠遠不夠優秀愛情片的標準,當“傳奇”看、更是隻有驚嚇和好笑、完全當不起真正的“傳奇”二字。
女性向的歷史正劇,《大明風華》非常已然接近,可惜那一步之遙、或許是天塹。
-
9 # Rain毛玲
《大明風華》正在湖南衛視和優酷播出,這部古裝大劇開播之際最讓人關注的就是電影咖湯唯“下凡”小熒屏。從播出情況看,湯唯在劇中的戲份並不是很重,她的表演也一度成為熱議話題,很多網友認為湯唯的電影臉只屬於大銀幕。湯唯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自己欠缺電視劇的表演經驗,可能會影響到觀眾對人物內心的感受。透過這部戲,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可以在日後的表演中去改善,有所成長。《大明風華》導演張挺則表示,在後面的劇情中,湯唯承擔了主要戲份,她的表現會越來越好。
湯唯:重返熒屏是新人狀態嘔心瀝血地在演
《大明風華》改編自網路小說《六朝紀事》,以明朝傳奇皇妃孫若微為主人公,講述了她從八歲入宮,歷經六朝五帝的故事。古裝戲一直是湯唯希望嘗試的型別,孫若微這個歷史人物的厚重感更吸引了她,“孫若微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角色,她歷經五帝六朝,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謂重生一次。”湯唯說,飾演這樣一個厚重的角色,讓自己覺得這麼多年拍過很多角色之後,才開始慢慢懂得什麼是演戲。
十多年前,湯唯曾拍過電視劇,這次重返熒屏,她認為對於電視劇自己完全是新人的狀態,“以前那個真不叫拍,就是個小屁孩,跑到那兒去(拍電視劇),完全不知道自己演啥。”而這次拍《大明風華》,看到梁冠華等老演員的表現,湯唯才明白了大銀幕和小熒屏的不同之處,“他們的表演讓劇中人物的性格更加外化,而再看我自己,我也很用心,甚至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地在演,但觀眾不一定能感受到我臉上肌肉、眼神的變化。”
湯唯表示,以前自己並不明白這些,《大明風華》拍到後期,她才逐漸適應了電視劇的拍攝。對湯唯來說,拍這部戲最大的挑戰是體力,她從來沒嘗試過這麼高強度的拍攝方式,“無論臺詞量,拍戲的時長、密度,表演的節奏,都是之前沒試過的。電視劇每天都有大量拍攝的工作,天天都是幾頁幾頁地拍,電影可能幾天就拍一張紙。”
湯唯記得,拍電影《晚秋》時,她所有臺詞就只有一張A4紙。而《大明風華》的臺詞量非常大,她在開拍前就向朱亞文請教過背臺詞,“他說每天起床後和睡覺前,就是要利用一切時間來背臺詞。所以我基本上每天一睜眼就先背臺詞,刷牙也背。去拍攝場地的路上、化裝的時候也一直背臺詞,晚上收工有時會做按摩,按的時候也背,按著按著就睡著了,醒來以後繼續背。背完今天的就開始背明天的,沒日沒夜都在背……”
對於拍電視劇和拍電影的差異,《大明風華》導演張挺認為完全是“兩種勁兒”,電影幾天拍一場戲,電視劇一天要拍十幾場戲,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上,演員無需大動,一個眼神觀眾就能體會到人物內心,所以電影表演更為收斂,而電視劇的表演是另外一種模式,演員要重新調整表演節奏和技巧。
導演:按自己路徑去體驗角色感覺薄弱實際堅韌
《大明風華》播出後,很多觀眾對劇中湯唯的造型提出了質疑。而湯唯認為,其實《大明風華》的造型和服裝設計張叔平做出來的衣服都很好看,但自己的長相和氣質不是古典美人那種,沒有把衣服穿出韻味。也有人認為李安導演在《色戒》中把湯唯拍得很美,對湯唯來說導演的濾鏡很重要,她更需要導演精準的調教。對此,湯唯迴應說:“李安導演拍的是他心中的王佳芝,而張挺導演是在我身上不斷髮掘孫若微的東西,每場戲他都給我很大的發揮空間。”
《大明風華》已播出過半,作為女主角湯唯的戲份並不吃重。張挺導演介紹說,《大明風華》從一開始就不是大女主戲,劇中每個歷史階段的主事件屬於誰,戲就給誰,在後面的劇情中,孫若微成為太后之後,主要的戲就全在湯唯身上了,而湯唯的表現也是越往後越好。
與很多演員拍戲用巧勁不同,湯唯用的是拙勁,她完成每個角色,都是努力地按照自己的路徑去體驗角色。此前接受採訪時,湯唯曾說,她能感受到的,就能演到,感受不到的,真的演不到,她沒有技巧,也沒有捷徑,只能走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裡面,感受她的喜樂。拍《大明風華》時,湯唯學了崑曲、禮儀、古琴,也去北京故宮和南京明故宮遺址看過,她努力讓自己走進那個歷史時代,走進孫若微的內心世界。
在張挺導演看來,湯唯和朱亞文兩位主演在拍戲過程中,都深入到了各自的人物中,也進入到黑暗的歷史漩渦中。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並非傳奇帝王,他一開始就是個權貴子弟,後來朱瞻基越來越發現皇權制度沒那麼簡單,他逐漸跌到了黑暗深處,再努力爬出來,“這個戲亞文演得很苦,體驗了人物整個的變化,演員如果沒有承受這份苦難的心靈,是完成不了的,它真的不是爽劇。”
張挺表示,湯唯拍《大明風華》一樣很受罪,透過孫若微這個角色,更能讓人清晰地看到帝王家庭的黑暗和乖戾。拍《大明風華》時,湯唯曾反覆生病,被確診肺炎。張挺認為,湯唯的身體狀態和拍這種動心起唸的戲是有關係的。孫若微在《明史》上只有392個字的記載,而湯唯的表演完成了人物漫長的人生歷程,她用非常柔和的女性力量,一點點把朱瞻基身上黑暗的東西、魔性的東西包容化解掉了,“雖然感覺力量很薄弱,實際上卻非常堅韌,我看下來覺得,換任何人來演,恐怕都出不了她那個味道。
-
10 # 小啤哥影視
又不是歷史正劇,太祖也僅僅是在成祖晚年的噩夢中出場了幾十秒,是成祖夢見自己追殺侄子時被他爹給拿下砍了,放在劇情中,不用那副驚悚的臉還真不一定能鎮住成祖。這部劇最大問題是演員年齡普遍比角色年齡大了一倍還多,朱亞文要是年輕個十幾歲就不至於顯得那麼廠裡廠氣了。但總比老拍些清朝穿越宮鬥,九子奪嫡好吧。至少從看了的這幾集來說,成祖仁宗父子都演得挺好的
-
11 # 影娛互動先鋒
電視劇《大明風華》在熱播以來備受廣大劇迷的關注,該劇是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領銜主演的大型歷史傳奇劇,講述了一代青年人為家國大義放下個人仇恨的故事。
老戲骨線上飆演技 塑造千姿百態人物形象
基於《大明風華》所展現的歷史時期的特殊性,劇中出場人物眾多,群戲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極其高,若是過於平庸則難以給觀眾留下印象,若是特別出挑則會破壞整體的和諧狀態,《大明風華》在這一點上極為用心,主要視角聚焦在皇室家族中的日常相處,其所呈現的人物形象立體、豐富、真實、細膩,各有特點卻又不會過於突出,可謂是恰到好處。
例如,朱棣劇中的三個兒子,就實實在在印證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梁冠華飾演的太子朱高熾溫厚謙和頗得人心,懼內的小細節設定又顯得他略微缺乏男子氣概,演員在表現人物時眼神中的謹小慎微、額間的汗珠,無一不將人物刻畫的恰到好處;漢王由俞灝明飾演,為了人物需要,他蓄起了大鬍子,一副外表剛硬,脾氣急躁火爆的樣子,卻也會在鬥嘴中顯出幾分可愛;朱亞文飾演的皇太孫幾縷不羈的髮絲,看似風流腹黑,又在其身手和言行中透出幾分英氣瀟灑,而這些細微之處的刻畫離不開演員對角色的用心鑽研。
在多年演藝事業的精雕細琢下,老戲骨王學圻的演技功力也堪稱硬核,在他的傾情詮釋下,一個身居廟堂高位卻又有著普通為人父無奈的父親形象呼之欲出。劇中有這樣一段,朱家五子聚於堂上,朱棣面對自己的兒子孫子,回憶往事種種潸然淚下,他一個個說起兒子們在他心中的份量之重,不是君臣之間而是如同平常人家父子之間的對話,苦口婆心,全然是一個無助年邁的父親形象。王學圻將劇中朱棣這個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也正是許多這樣的人物塑造,撐起了這部劇的人情冷暖。
-
12 # 清華落榜生
之前也在為大明風華抱不平,覺得死扣細節的朝代粉太矯情了。但這兩天看完我非常的失望,甚至憤怒。我現在已經開始懷疑編劇的用心,借用六老師的名言,細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雖然這部劇拿歷史正劇來標榜自己,但我也真沒期望過他們能多符合歷史。像朱元璋鞋拔子臉這種小事上的戲說我覺得完全無傷大雅,可是重大歷史事件的顛倒黑白真的就讓人無法忍受了。歷史上孫後魅惑陰險,胡後無辜被廢,你們為了講故事對調了兩位女主的善惡屬性,我覺得也沒什麼,畢竟後宮恩怨對歷史程序而言只是小事,也沒有多少人會在意。歷史上平安盛庸都是建文朝後起的救世名將,在朱允炆和李景隆爭相給朱棣送分的時候力挽狂瀾,多次把朱棣打得滿地找牙,雖然最後都投降了朱棣,但也都為朱允炆盡職盡責到了最後一刻。張輔邱福朱能孟善,多少可以用來充當靖難功臣首領的角色,為什麼偏偏要選朱棣的兩個死敵?知道平安盛庸的人你說他不熟悉這段歷史弄錯了我是絕對不信的。好好好,到這畢竟還是無傷大雅,可以看作是編劇的黑色幽默。
朱棣北伐的最後兩次確實有點勞而無功,但之前幾次北伐草原諸部都被打慘了,最後兩次北伐時幾乎完全不與明軍交戰,朱棣在草原上溜了一圈就回去了。你們想表達打仗勞民傷財有很多方法,稍微渲染一下百姓的辛苦生活或者農民起義就能夠很好得達到效果了。但你們直接顛倒黑白說朱棣北伐慘敗是幾個意思?無論哪次北伐,或許會有收穫不豐的情況,但明軍毫無疑問都是勝利的,朱棣縱橫草原未逢敵手。這部劇裡呢?朱棣不僅固執得聽不進任何意見強行北伐,作戰時還多次不聽正確的策略,大意輕敵瞎指揮招至大敗,連朱棣的中軍大帳都被沖垮了,明軍的大纛都讓也先繳獲了,你怎麼不直接把土木堡提前二十年,讓也先把朱棣俘虜算了?活脫脫一個不懂兵法強行指揮的老頑固,不說我還以為這是朱由檢呢。反倒朱棣的手下敗將馬哈木臥薪嚐膽統合草原各部,作戰時沉著冷靜一步步把明軍牽著鼻子走,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鐵木真呢,然後就到了我最不能忍受的地方。歷史上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老早就被朱棣廢了武功,甚至要靠著朱高熾力保才保住了爵位性命,最後幾次北伐的時候朱高煦和朱高燧根本不在朱棣身邊也根本沒有掌控大軍。朱棣病逝軍中後是先發喪返京,朱高熾以太子的身份主持完葬禮之後才繼位為帝,光明正大地登基流程沒有任何問題。這部劇裡倒好,朱棣死前想要改立朱高煦,卻被朱瞻基聯合楊士奇等人陰謀篡改遺詔封鎖訊息,連趙高這種有名的奸佞小人用鮑魚掩蓋屍臭的招都給挪到朱瞻基身上了。正常繼位沒有任何問題的朱高熾父子成了陰謀篡位的,一代名臣楊士奇成了趙高式的人物,驕奢淫逸野心勃勃禍亂朝綱的朱高煦成了被陰謀奪位的受害者?編劇一提筆原告就成了被告了?我現在是明白了,這部劇名為歷史正劇,但所有的重要情節全都要跟歷史反著來,醜化朱元璋,汙衊成祖仁宗宣宗這些有為帝王。這部劇人物刻畫實屬一流,每個角色確實都立起來了。然後把這些立體的角色放進看起來正常實則已經黑白顛倒的劇情裡,這夾帶私貨的水平可真是高明。
-
13 # 歡樂小港灣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大明風華》的熱播,憑藉著強大的明星陣容,收視率也是漸入佳境直逼《慶餘年》。這部戲中網羅了大量當紅實力派明星,有湯唯、朱亞文、鄧家佳、俞灝明、張藝興等,搭配老戲骨王學圻、梁冠華、吳越。在最新的劇集中,隨著“朱家五口”最後一個朱瞻基下線,張藝興出演的皇上也將要粉墨登場了。
在《大明風華》中,“朱家五口”是全劇的主心骨,每一代皇帝的演技都是備受矚目。在上幾任皇帝中,他們精湛的演技也是讓觀眾深深折服。張藝興的上線,也是讓大家激動不已,老朱家的重任將要由張藝興撐起來。
近日,飾演朱棣的王學圻也給張藝興隔空送上忠告:你要注意身邊的人,那些心術不正的人趕緊讓他們走開。王學圻的一番話彷彿讓我們又回到了劇中,透露出一股王者霸氣。相對王學圻的忠告,“爺爺”這邊要溫馨的多,爺爺親切的喊到乖孫子,做人要慫一點比較好,不要太剛了。
而飾演“父皇”的朱亞文演技也是很線上,憑藉著角色還上過熱搜,贏得了廣泛的認可。“父皇”不像爺爺那樣諄諄囑託,而是非常嚴厲的說“我勸你好好聽話”。而飾演二爺爺的俞灝明則是鄭重其事的說“打仗,跟你二爺爺我學沒毛病”。隨後也是開心地唱起了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
最後三爺爺也不忘隔空送忠告,要像三爺爺一樣到那座山,唱哪一樣的歌。看到“朱家五口”隔空送來忠告,真的是太有愛了呢。作為當紅流量明星的張藝興在演技方面也會受到考驗,前幾任的皇帝的出色演技也給他不少壓力。不過沒有壓力哪來的動力,張藝興讓觀眾朋友們備受期待。
-
14 # 欲言卻無辭
《大明風華》由知名導演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王學圻、梁冠華、俞灝明等人領銜主演。劇集改編自蓮靜竹衣的網路小說《六朝紀事》,以歷經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傳奇皇后孫若微的經歷為主線,展現大明王朝從初建王朝到國力鼎盛的那段歷史。
-
15 # 爬蟲娛樂
感覺一:朱棣的成就,不比李世民遜色
靖難之役,朱棣自己又打了一遍天下,而李世民只是打下了中原。從繼承角度來看,朱棣是遠勝李世民的。
感覺二:人想要前進,還是需要鞭策
自我鞭策,自我激勵,無論如何必須做到完成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感覺三:凡事盡力,但不強求
所謂盡人力,聽天命,把自己能做的都做到最好,已經比許多人要強了。
-
16 # 瞎剪Hero
父子兄弟情是這部劇的唯一看點。以前歷史王朝的劇大多是關於爭權奪位,而這部劇將幾個男人之間的感情刻畫得很生動。
Judy是一個天生的帝王,他的兒子孫子全部是他的棋子,大兒子當了二十年太子,替他勞心費力;用一句:“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忽悠二兒子替他拼命;利用老三當線人,制衡三個兒子;孫子也只是他為了見建文的一個踏腳石。但是這些也正體現了他是在為天下計,當然,說是為自己的身後名計也無不可。
胖子朱高熾與Judy不一樣,只想建設好自己的小家,對兒子也是全心全意的付出,在他拖著病體為兒子做事的時候,還要遭受兒子的不理解與責問,幸好他老婆還是明事理的,一巴掌打醒了兒子(這時體現出伴侶的好處了,當孩子做錯事時可以統一戰線),最後他用自己的命為兒子搏出了一條出路。老二的就比較悲劇了,應了那句話:“哀莫大於心不死”,對於皇位過於執著的他就是那種我要是下了地獄你也別想好過的人。老三好像沒什麼好說的,一直以假面遊走於各派之間,和老二之間的感情卻是真的。朱亞文的戲很好,但是被編劇給毀了,也可能是剪輯的鍋,角色立不住。湯唯果然是個鐵憨憨,臺詞念得跟朗誦一樣,不過她也是劇中最敢說真話的,一句“都沒有我當反賊時候快樂”,包含了太多不得以,雖然不準備再看這部劇了,但是希望還有她和徐斌哥哥的重逢。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
17 # 愛抽菸的大叔
《大明風華》
主演:湯唯 朱亞文 鄧家佳 喬振宇 王學圻 張藝興
該劇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揚威海外,經五帝六朝,一百年群星閃耀的熱血往事,一段波雲詭譎的金陵舊夢。明永樂元年,靖難之役,建文帝削髮入山,行蹤遂成千古之謎。建文舊臣,盡遭屠殺,御史大夫景清,夫妻罹難,長女若微,被副將孫愚所救,次女蔓茵,為太子朱高熾所救。骨肉同胞,一在宮中,一在江湖,同時長大。十年之後,若微圖謀刺殺朱棣,妹妹蔓茵嫁入宮中,若微在刺殺中,遭遇皇太孫朱瞻基,目睹了金陵城波雲詭譎的政治叛亂,蒼茫暮色中,曲折隱微的帝王心事,國家正在從亂象中恢復,平關外,遷首都,通運河,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編撰《永樂大典》,盛世將成。最終若微決心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為天下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和安寧,她歷經了五帝六朝,以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在歷史洪流中,孤身一人,溯流而上,見證了一個偉大時代的誕生。
女主的身份被設定為靖難遺孤,是歷史滾輪推動下必然會遭遇的犧牲,身上揹負著仇恨,但根據對後面劇情的瞭解,女主後來成為救國難、安邦業的傳奇王后,這種對立身份的轉換會經歷怎樣的過程成為我關注的一個點。其實這一點在前期的劇情中我已經看到了鋪墊。女主如果是長在深宮裡的人,她可能和其他人也別無二致,但正是由於靖難遺孤的身份,她經歷了更多的民間疾苦,她比宮內的人更多了一份體驗和感悟,這為她之後的格局奠定了基調,她必然不會是高臺樓閣中的仙子,她更懂得向下看。
跟女主的“抑”不同,男主一來就是“揚”,天之驕子,風流不羈,規矩森嚴也擋不住的意氣風發,聰慧機敏但是尚且心思單純,這時的男主還不是皇帝,也還缺乏沉穩,相比之下,生活在仇恨中的女主還顯得更“穩”,但是二人的相遇肯定會發生碰撞,他們彼此性格中那些截然不同的成分到底該如何去調和以及改變,也是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而且會忍不住猜測,是不是因為女主和男主各自環境的不同,在之後一起前行的時候,才會更懂得家和國,才成就了一代傳奇。
回覆列表
《大明風華》改編自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大明開國,到開創盛世,孫若微所經歷的故事。本劇由張挺導演,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等主演的古裝劇。
《大明風華》於近日播出,作為本年度屈指可數的古裝劇卻霸佔了衛視的黃金檔期,故而未播出已引來一片關注。待播出後,《大明風華》陷入了一片口水戰中,電視機前的觀眾紛紛指責劇本“脫離了歷史,而誤導了大家”,從劇景的佈置到人物性格的刻畫,劇本與歷史的記載都相差甚遠。把古裝劇中真實的人物和年代呈現,如何處理才能在劇本和觀眾之間找到平衡,這才是考驗導演的水平。
而《大明風華》也不是唯一引起爭議的電視劇。再回過頭來看看曾經古裝劇的爆款《延禧攻略》與《如懿傳》,故事背景都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但故事中的人物,卻是與史實嚴重不符。如在《延禧攻略》中的皇后“白月光”,令妃“魏瓔珞”人設都是心地善良的女子,而到了《如懿傳》一劇中,所有的人設都被黑化了,昔日賢淑的富察皇后和令妃都成了惡毒的女人,看到這一切,我們不免困惑,到底歷史上誰才是正確?難道為了迎合商業,歷史也可以隨意改編?
正在熱播改自網路小說的《夢迴》,出自於《夢迴大清》,故事以康熙晚年九子奪帝位為背景。我們不妨將《夢迴》和其它兩部清朝宮廷劇《宮》和《步步驚心》放一起做一個對比,同樣朝代的人物形象卻不盡相同。例如《步步驚心》一劇裡的阿哥,頗富才氣,而在《宮》裡卻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回到《夢迴》他又成了全能開掛的男主角。
咱們再來看《大明風華》一劇,故事中的歷史人物人設也受到了大家的質疑,導演有故意醜化歷史人物博大家眼球的嫌疑。例如劇中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被描述成了一個殺人如麻的狂魔,而兒子燕王卻成了一個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弱智兒……
古裝劇脫離了歷史刻畫的歷史人物真就是錯誤嗎,卻也不盡條。如對一些已經蓋棺定論,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有過卓越貢獻的偉人,古裝劇中就不會有太大的虛構、改變,更談不上醜化一說。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歷史人物數不勝數,而同一個人物卻在不同的記載中都不盡相同,有些甚至失去了有力的佐證,這就給古裝劇創作時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畢竟古裝劇只是文學媒介的載體。正是如此,《甄嬛傳》裡的甄嬛,和《如懿傳》裡的鈕鈷祿氏可以不盡相同;《大明風華》中的朱元璋相貌,和兒子朱高熾是否有奪帝的野心,這些都給了導演足夠的想象空間。
這並不就意味著在古裝劇的虛構上沒有底限,不然作者怎麼不放棄歷史背景,而要藉助歷史的背景為依據呢?古裝劇一旦和歷史平行,創作者就必須遵守一條最後的底限,故事主節與歷史吻合,人物人設也和正史一致。就好比《大明風華》故事開頭就講了靖難之役,就是因為這一事件歷史上已有定論,所以古裝劇的導演也不敢隨意改編。
在底限面前,古裝劇也有各自的訴求,這也造就了許多不同的評價。就如《大明王朝1566》,經久不衰,也有如《宮》劇一般曇花一現。其根本原因就是,價值觀的取捨不同。
曾有評論家講過,古裝劇應走現實的寫真路線。也就是說,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真實的歷史人物,以此把觀眾從現代帶入歷史的畫面中,以歷史為借鑑,時刻警醒我們。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民族英雄,給我們也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好的古裝劇會傳承文明,敘述真實的歷史,從而警醒世人。
而現在的古裝劇都偏離了歷史,只會一味地去迎合市場,要麼是宮廷的爾虞我詐、從大臣的維度看待宮廷的爭權奪利、要麼就是些風花雪月的故事,在他們認為,也許歷史就是這樣,其輕慢的態度,放了對古人的一絲尊重……而究其原因,不過是逐利的商人已經忘了影視是一門藝術。
從現在來看,《大明風華》已經偏離了歷史。故事中的情節以家庭聚會方式展開,其獨特的方式讓人雖覺頗為新鮮,但這一切卻太過隨便,就如朱高煦向朱棣要帝位一樣,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如此出格的做法誰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