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水番

    漢獻帝換成漢武帝劉徹的話,無法挽救漢朝的頹勢。因為劉徹的成功來自於父輩為他積攢了殷實的國力,他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擊敗匈奴,而漢武帝后期,漢朝國力空虛,十室九空。

    所以漢武帝的成功是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實現的,如果在岌岌可危的漢朝末期,劉徹無法挽回頹勢。

  • 2 # 窮小子770

    第一,很多答主說的道理沒問題,即沒有實權,不論有沒有能力都發揮不出來。第二,我反駁你們,是因為你顯然對漢代的政治鬥爭和漢武帝本人不瞭解,結論下得太輕易。

    漢獻帝遇到的困境,總結起來,權臣,外戚,太監,軍權外流。如果你能瞭解一下劉徹掌權的過程可能會改變想法。劉徹登基的時候年齡小(16歲),整個皇權兵權主要在以竇太后和長公主劉嫖為首的後宮、周亞夫為首的武將階層、竇嬰為首的外戚以及權臣階層手中,外面還有一堆劉姓諸侯國動不動就謀反,你看他怎麼一步步藉著諸如攻打百越等等事件不動用虎符就調動軍隊,如何培養親信打擊後宮和外戚勢力,以及後期如何藉助外部壓力(匈奴)來打擊內部勢力(劉姓諸王),然後中央集權以後再全力對匈作戰的,簡直驚為天人。

    前期設立中朝(自己百度,我懶得碼字),鞏固中央集權,打擊權臣。後來設立監察制度(自己百度,我懶得碼字),打擊地方豪強。再後來發推恩令(自己百度,我懶得碼字),打擊劉姓王爺。親自從零培養出來的親信包括並不限於:衛青、霍去病、霍光、董仲舒、張騫、司馬遷、司馬談、李廣、李陵、桑弘羊、主父偃、蘇武、司馬相如、東方朔、汲黯、竇嬰、韓安國、田千秋、李敢、公孫弘、金日磾。再後來對匈全面開戰,“寇可往吾亦可往”,把匈奴逼退到漠北躲著,向北打到狼居胥山,向西北打到大宛,吞併東甌國、南越國、閩越國,衛滿朝鮮,冊封夜郎國,用都護府掌控西域四十八國。

    劉徹這種人,骨子裡都透著鬥爭意識,幾千年出那麼聊聊幾個的武字頭帝王,如果晚一百年出現,就沒有王莽新朝什麼事了。如果他晚三百年出現,就沒有魏蜀吳什麼事了,千萬別小看他。漢獻帝所有面臨的困境的製造者,太監(後宮)和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張濟、楊奉(權臣或軍閥)之流,見了帶著御林軍從上林苑打獵回來的十六歲的漢武帝劉徹,我想他們應該連個屁都不敢放。

    但是東漢末局面不同於秦末,秦末實際上是秦被天下反叛,失去了合法性。而東漢末,農民起義軍先被鎮壓,之後董卓亂政,董卓李儒一批被鎮壓了,漢帝國就已經沒有名義上的敵人了,內部一統,各地刺史將軍都可以自稱是討董安劉的忠臣義士。漢庭失去了中央軍,才使得各地諸侯蠢蠢欲動。但問題在於漢庭沒有暴政沒有失德,天子雖然年幼可以廢立,但是皇位正統還在劉氏手裡。因而諸侯的路線是事實上掌握天下,而後脅迫漢帝遜位。 所以這樣理解,劉協依然擁有皇帝的合法性,保證他的合法性在於新王朝需要從漢朝四百年的傳承中得到合法性。但事實上,劉協很難將自身的合法性化為實際的統治實力,這注定了他只是傀儡。而類比秦朝的合法性,秦自絕於天下,故而反秦可以得到大義名分;漢無過於天下,故而需要漢禪才能得到合法性。

  • 3 # 小李哥經典影視

    如果把漢獻帝換成漢武帝,東漢的依舊歷史無法改寫,因為翻盤與否的機會並不是全靠能力,而且要考慮到年齡問題,而時間上就給不了漢武帝機會。當時漢獻帝繼位時候,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如果等到親政的時候,歷史已經是另一番天地。

  • 4 # 天堂1999

    我也來吹一波

    換成漢武帝劉徹肯定是負薪救火,自取滅亡。

    若無胡喬木不懂歷史,瞎說了句秦皇漢武,漢武帝一直是一個昏君暴君的代名詞。

    劉徹此人,不是太子出生,全靠母族有錢,賄賂他爹漢景帝入宮。後來靠金錢鋪路,加上太子死亡,竇太后需要一個沒有根基的人,才僥倖得到帝位。

    此人上臺窮兵黷武,年年發動對外戰爭,到處徵兵,到他老年,實在沒有兵源,就亂抓人,家裡面貧窮沒有辦法入贅的,也成了罪名,抓去充軍。

    此人極其殘忍好殺,濫殺大臣,朝中文臣武將被他殺了個便,而且還親自殺死了自己太子。這樣殘暴不仁的只有商紂王能有一比,商紂王還沒有親自殺死自己的嫡子太子。

    好大喜功曰武,亂動刀兵曰武,武是中下的惡諡。

    漢武帝此人,和劉協掉個個兒,也就是東吳孫浩一樣的下場,孫浩也殺伐果斷,濫殺大臣。最多劉徹能幹掉董卓,遇到曹操還是被殺死,成為一個少帝。

  • 5 # 小李自說

    改變不了,為什麼這樣說呢!漢武帝雖然可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但漢武帝劉徹本人可以說是一個富四代都不為過,劉邦建立了大漢帝國,除去了異性諸侯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韓王信等那個是善茬,那個又不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又制定了無為而治的國策,劉邦歿了以後,呂后又在治國方面還繼續執行劉邦定下的國策,呂后去了以後,漢文帝本人更是注重先發展經濟,到了景帝手中更是發展各方面經濟方面(鼓勵養馬等)雖發生了七王之亂,但由於景帝用人得當,周亞夫幾個月就解決了七王之亂,並沒有給國家造成太大的動亂,動亂以後景帝又趁機支解了劉姓諸候王,其中吳國當時可是相當富啊(有銅礦,有鑄幣權)!有楚國也不錯,漢帝國此時直接控制的人力物力才力那是相當大的,到漢武帝繼承的時候,,他繼承的是一個經過發展了七八十年的各方面相當優越的帝國,加上本人又天縱英才,雄才大略的這麼一個人,使得他在對匈戰爭,還是對劉姓諸候王時,都是相當於一個非常睿智的大人去打幾個小孩子和一個強壯的野蠻人(比喻可能不恰當)沒有不剩的道理,漢獻帝呢繼承的是一個經過四百多年傳下來的千瘡百孔的搖搖欲墜的帝國,雖然有曹操這樣的亂世能臣,也只能在其活著的時候有點作為,到了其子曹丕手中又落入世家大族手中,沒有徹底治好結塊病,更何況漢獻帝長於深宮的這樣一個帝王,雖漢武帝復世,亦很難改變

  • 6 # 午夜迷情9

    武帝屬於千古一帝,豐功偉績無可厚非,但是他的所有成績都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的,爺爺和父親留下的局額資源才撐起武帝騰飛的翅膀。若是換在漢獻帝時代是一樣的無能為力。畢竟漢獻帝也不是一位庸主。

  • 7 # 銀河淘玉

    要說這個問題,首先要以今人的角度看漢獻帝有沒有機會,可能重掌皇權呢?漢獻帝是董卓所立。所以以皇幼子身份,以傀儡蹬上皇位。在強人董卓手裡,漢獻帝沒有機會的。同理,在梟雄曹操手裡,也是沒有機會的。最好的機會,在於董卓死到曹操掌控之間的那段時間。如果換做武帝,是會翻盤的。重新掌權的關鍵是再培養自己的班底,武帝是從得到衛青,平定閩越來始的,但獻帝一直沒有得到這樣的人。

  • 8 # 泥題姆

    王朝末年各有各的死法,活不了的,世家已經把持了天下,經過黃巾起義王朝的根基已經斷了,漢武帝就是一個只會用錢的人,死的更快

  • 9 # 棲梧鷹

    有句話,歷史的車輪不容倒退。漢朝末年,外戚宦官專權,為啥這樣,莫非漢朝末年沒有更加優秀的皇帝,全是傻子?根本原因是,這些專權的人是不允許雄才偉略的皇帝長大的,劉徹這樣的,估計五六歲就被鴆殺了,因為這樣的皇帝成年以後一定會收拾這幫專權的。所以漢末的局面,不是皇帝能夠改變的。

  • 10 # 命犯沒桃花

    沒實權的人,換誰來都沒用。竇太后在世的時候,武帝屁都不敢放一個。竇太后追求的是黃老之道,武帝想用儒家治國,竇太后一個不滿,武帝就乖乖的將他那幾個儒家大臣給砍了。那時候武帝還是有點權力的,如果他獻帝的位置,連吃飯睡覺都被嚴格監控的時候,他能做得了什麼?夠隱忍的,就像獻帝一樣乖乖當個孫子,該吃吃該喝喝,混著過一輩子好了。如果不夠隱忍,輕則像獻帝的衣帶詔一樣,身邊忠於自己的人全被殺光。重則直接連自己都被廢被殺。獻帝成為亡國之君,與他的能力沒有半點關係,如果不是被曹操挾持,獻帝會是一個明君。

  • 11 # 吐槽能

    當然也還會滅亡!……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紅日升扶桑……及至獻帝火德衰,諸猴割據各一方!……火德衰也就是氣數盡了,換誰也不好使……何況重用外戚就是他劉徹傳下來的……

  • 12 # 苦瓜炒雞蛋加米飯

    換成越王勾踐和朱元璋或許可以。主要不是帝王沒有才能而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主要是忍等待時機。雄才偉略沒用,有用的是臥薪嚐膽。

  • 13 # 手機使用者55195413800

    命題有問題,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雄才大略而亡國的,如商紂王隋煬帝:有聰明睿智的如漢獻帝明崇禎。奈何沉呃積累無力迴天。誰處在漢獻帝被架空的位置上,能夠保全性命就是智慧

  • 14 # bratskid

    漢武帝牛,是因為文景之治給他攢了豐厚的家底,漢初以來的不斷髮展使他有了可以牛起來的本錢。漢獻帝㞞,是因為漢朝從高處跌落,國家已經奄奄一息。他倆換個位置,獻帝就是武帝,武帝就是獻帝。

  • 15 # 面對現實1976

    1、漢靈帝已經把江山敗壞掉了

    漢靈帝劉宏,是漢獻帝的老爹,漢靈帝在位二十一年,黨錮之禍興起,宦官把持大權,公開賣官,肆意大興土木,加大對百姓的盤剝。漢靈帝劉宏,是個極度追求淫慾的皇帝,他在後宮看中那個女子,隨時隨地拉到床上交歡。漢靈帝在西園開裸遊館,除方便和女子交歡不知道還有何用意。

    漢靈帝還在後宮設立市場,他扮顧客去和宮女、太監交易,看上那個宮女就恣意地淫樂尋歡。寵信何皇后,把何皇后的殺豬哥哥封為大將軍,位極人臣。中平六年,漢靈帝終於死了,給兒子劉辯留下一個黃巾軍起義,宦官當政,朝廷混亂局面。

    2、引狼入室

    面對宦官們的猖獗,大將軍何進卻無能,本來只需數百獄卒可以拿下宦官們,何進確定從地方招人進京殺宦官。結果招來惡狼董卓,董卓進京前宦官殺何進,袁紹曹操殺宦官,已經平了宦官們,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帶兵五千,今天殺一批百姓充軍功,明天搶百姓財物,連大戶也不能倖免。

    董卓廢掉了小皇帝劉辯,立小孩子劉協為皇帝,日後的漢獻帝。軍政大權獨攬在董卓手裡,此時的漢朝廷已名存實亡。董卓殘暴荒淫,殺百姓殺大臣,夜宿皇宮強暴宮女。董卓的罪惡滔天,死後被老百姓點了天燈。漢獻帝劉協的苦難還沒有結束,董卓手下四將作亂長安又開始流浪江湖,直到被曹操接到許昌。

    3、許昌不是復興之地

    曹操把漢獻帝迎接進自己的地盤許昌,表面上稱臣口呼萬歲,實則挾天子以令諸侯包藏禍心。漢獻帝成了曹操的傀儡,每日裡膽戰心驚,時刻準備著掉腦袋,換英明神武的漢武帝劉徹也沒辦法。如果漢靈帝換成漢武帝劉徹也許可能延長東漢王朝的性命。

  • 16 # 彼岸歷史

    首先亮明觀點:東漢末年,即使把漢獻帝換成漢武帝劉徹,也無法改變國家滅亡的命運。

    理由有三。

    一、大漢王朝氣數已盡

    “氣數”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從概念上解釋,它是指人生存或者事物存在的年限。其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像一個人,如果壽限到了,就是大羅金仙也沒辦法讓他多活一天。

    放到歷史朝代上,漢、唐、宋、元、明、清莫不如是!

    這一點,其實是由封建社會專制體制的特點決定的。

    專制體制的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個就是權力在一家一姓內進行傳承,沒有新鮮血液注入,路子越走越窄,思想越來越僵化;

    第二個是接班人選拔機制存在問題,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即使是個傻瓜也不能改變(晉惠帝司馬衷),這一點除了能保證皇位傳承的穩定外,於國於民有百害無一利(西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三個是“家天下”權力缺乏監督,既得利益集團無節制地對土地、社會財富進行瘋狂攫取,造成貧富分化越來越大,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並不可調和,雖然有極少數統治者進行一些表面上的社會改良,卻是治標不治本,矛盾激化導致改朝換代是遲早的事。

    以題目中的東漢為例,它的衰敗氣象其實從漢和帝劉肇時就已經顯現出來了。這一時期由於和帝即位時年幼,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開始真正登上歷史舞臺。同時,因為光武帝劉秀從一開國就對文官集團的打壓,東漢政治先天不足,外戚和宦官先後專權的畸形政治態勢,導致整個東漢的國勢在後三分之二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出現過回暖,更別說是中興了。到桓、靈二帝的時候,帝國已是積重難返,黃巾軍起義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輪到漢獻帝的時候,實際已經淪為東漢帝國的“名譽主席”和曹操實現政治抱負的一塊金字招牌。

    就“氣數”問題,再以明、清兩代為例,明代到憲宗、宣宗,清代到道光、咸豐的時候,帝王雖然有為,帝國卻已經進入暮年,這種情況是他們造成的嗎?

    嚴格來說不是,因為無論是從性格人品、勤政愛民以及工作能力等各進行方面評價的話,這幾位君主其實都可以歸入“明君”之屬,問題是:當時社會所積攢下來的矛盾已經不是人力所能解決的了——問題出在體制上,出在既得利益集團身上,想徹底解決就得對自己動刀——但這一點是不可能的。

    所以,王朝除了慢慢等死,沒有其他選擇!

    二、漢武帝不是救時之主

    第一,劉徹的風格不對。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來講,漢武帝劉徹根本不能算是一代明君,充其量只能是一個權術大師、一個戰爭狂人。他在抵禦外侮、大揚國威方面滿分,而在強國富民方面則嚴重不及格!

    對外,打匈奴、通西域、徵閩越、服朝鮮、開巴蜀,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對內,收鹽鐵、頒推恩、置酷吏、興巫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在他的手裡得到空前強化。

    猛一看功勳卓著、政績斐然,但細一瞧,缺了一項重要指標——民生——這一點與他的前任文、景和後任昭、宣大相徑庭:前者給他攢下家底,供他揮霍;後者則給他收拾爛攤子、擦屁股。

    也就是說,他的強項是外交、是打仗,不是治國。

    而東漢末年最需要的是什麼? 是革除積弊、是扶頹救時,但這和劉徹根本不在一個節拍上。

    放眼整個西漢,劉徹之前有“文景之治”,之後有“昭宣之治”,主要工作和精力就是發展經濟,是王朝國計民生最為穩定的兩個時期。西漢能立國二百年,全是因為這兩次大治的深厚積澱。

    劉徹雖然也有經濟政策,比如改革幣制、鹽鐵官營,但是,他和另外幾位帝王的目的和出發點卻是完全不同。用司馬光的話說,就是“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竭國家之力滿足個人慾望、成就個人虛名。

    他穿越到東漢末年能帶去什麼?

    第二,戰爭不能解決問題。

    《淮南子》記載了一則故事。

    戰國第一位雄主魏武侯問李克:吳(夫差)之所以亡者,是什麼原因?

    李克:數戰而數勝。

    武侯:數戰數勝,應該是國家之福,為什麼卻導致國家滅亡了呢?

    李克:天天打仗則百姓窮困而且疲憊,而每戰必勝君主就會驕傲,驕傲的君主領導窮困疲憊的百姓,國家怎麼能不滅亡呢?

    這就是著名的吳王夫差“勝而國亡”的故事。

    同樣,整個漢武帝時期,他雖然東西南北四面出擊,開疆拓土,漢之威名傳遍四方。但是,國家和百姓卻全部被拖垮了。

    正如《史記•孝武本紀》中司馬貞索隱:“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說劉徹喜歡打仗,一天也不停,搞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東漢史學家荀悅則評價說:“奢侈而無限,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罷弊。當此之時,天下騷然,海內無聊,而孝文之業衰焉”。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後來“昭宣之治”的繼續休養生息,漢武帝可能就是一個漢朝的“隋煬帝”!

    他去替換漢獻帝,東漢有可能在名義上也撐不到220年。

    三、漢武帝的性格不合時宜

    漢獻帝有性格、有能力也有抱負,無奈生不逢時,這一點像極了唐昭宗李曄和崇禎皇帝朱由檢。

    他由權臣所立,從一開始的角色就是傀儡。

    傀儡的特點是不能有思想,更不能獨立自主,凡事看權臣的臉色行事——乖孩子,有糖吃。

    不乖的孩子呢?

    西漢第三代皇帝劉恭說“(呂)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接著就被呂后廢殺;

    東漢質帝劉纘一句“跋扈將軍”,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北魏孝明帝元詡不滿母親胡太后臨朝稱制,被毒死;

    唐中宗李顯想和武則天爭一下權(封岳父為王),過把皇帝癮,立馬就被廢掉。

    漢獻帝對自己的處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更對自己有一個非常準確的定位,所以他做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裝孫子。

    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一輩子沒有按自己的意志下過一道詔令(不包括《演義》)。即使在公元220年強行“被禪讓”之後也是心平氣和,並得享天年。

    這兩種情況就像亡國之君劉禪和李煜。

    “此間樂,不思蜀”,被嘲笑了上千年的劉禪活了下來;

    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煜卻在生日那天被“牽機藥”毒死。

    在這裡並非說劉禪的苟且偷生值得書寫,而是李煜當時不思治國,當了亡國奴才忽然想起挺直腰板,他的所謂“骨氣”用錯地方了。

    引出話題:以劉徹的性格,他能在後來漢獻帝的境況下立足嗎?

    難,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

    縱觀他的一生,是執拗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強悍無匹,永不服輸。

    這種性格,曹操能容得下他嗎?

    即使能,到曹丕的時候還能容得下嗎?

    曹丕這孩子,連親兄弟都能逼出《七步詩》來,更何況一個只剩下名份的掛名皇帝!

    所以,劉徹換不得漢獻帝,也沒有人能救得了垂死的東漢!

  • 17 # 春秋風雲錄

    時也命也,漢獻帝時期,國力衰退,關鍵是漢獻帝走上歷史舞臺時,才9歲個小屁孩兒,董卓專權,劉協一邊玩去,司徒王允連環計除掉了董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獻帝剛出狼窩又入虎口,再次成了傀儡皇帝,後來曹丕登基,建立“魏”,漢獻帝劉協做了末代皇帝!

    而300年前的漢武帝,登基時已經16歲,而且國力達到了頂峰,如果把獻帝換成武帝劉徹,這麼一個爛灘子,劉徹又碰上董卓曹賊,一樣的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 18 # 一介農夫方寸天

    形勢永遠比人強,大勢已去就不是一兩個關鍵人物可以扭轉的。漢武帝時代名將輩出,名相輩出,中央集權高度集中於皇帝的形勢到漢末時還剩多少?

  • 19 # 何法師456

    漢末其實是一個講究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混的好的都是有能力的。而劉徹恰恰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曹操逃出洛陽後,回到家裡,就靠著自己村裡的親戚朋友拉起了一支小隊伍,結果這星星之火最終燎了原。如果把劉備換成劉徹,也許漢朝就能繼續興旺。劉徹只要有一千人的隊伍,一座城池就可以起家,然後裝備和人才全靠打

  • 20 # 紫光魔戒

    自漢高祖劉邦開始給匈奴納貢送女人七十年,說劉徹他老子他爺爺攢家底沒錯,可匈奴單于讓呂后陪床,漢朝公主遠嫁匈奴和親,邊關隔三差五被騷擾洗劫一番,就問問你丟人不?宋朝經濟確實發達,又怎樣?靖康之恥永遠定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用一代人幸福換來了兩千年後中華民族版圖的雛形,就問問你值不值?沒有南北匈奴分裂哪有後來西漢東漢幾百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銷售業務員怎樣去陌生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