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板凳看電影

    太平天國的失敗不是一城一池得失這樣簡單,即使是石達開做統帥,也改變不了失敗的厄運。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宗教思想的禁錮:天王洪秀全一面用“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無處不均勻,無處不溫飽”的人間天國理想來動員民眾;另一方面又用辟邪享樂的宗教理論來蠱惑民心。太平天國政權在理論基礎上就極度偏差。這種政教合一的組織體系使整個太平天國的思想完全被宗教迷信所禁錮,每一名天國士兵均是上帝教的忠實信徒。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不斷自我神話,各種內部矛盾集中爆發,加速了政權的崩潰。

    2,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是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農民畢竟是分散的小生產者,不可能制定明確的革命綱領。雖然頒佈過《天朝田畝制度》,但理想化的平均主義根本不能付諸實施。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的目的不明確,佔領天京後,領導集團迅速腐敗墮落,導致內亂分裂等一系列的不正常事件。這些不斷瓦解廣大將士的革命鬥志,加速革命的失敗。

    3,政權領導層治國無方,天平天國以宗教起家,是政教合一組織。定都天京後,政權把整個社會變成"大兵營"的做法完全違背常理,遭到各式各樣的抵抗。生產力受到破壞,物質極度匱乏,糧荒嚴重。統治者一味使用嚴刑酷法,更加激化社會矛盾。後期雖然有些改進,但縱觀整個太平天國史都沒有看到什麼治國良方,最終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4,政治腐敗,領導層政權奪利。太平天國建立了森嚴的等級制度,史有罕見。從天王到地方各級官員生活非常腐化,廣大將士敢怒不敢言。統治階層的腐敗,特別是高層領導集團中,爭權奪利,競相腐化之風迅速蔓延,無情的侵蝕了政權的軀體。天京變亂和石達開出走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高層的互相殘殺,神話開始受到質疑,信念開始破滅,政權的根基動搖,崩潰隨即而來。

    5,清政府與外國勢力聯合絞殺,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被西方國家視為異端,未能取得外國勢力的支援。後期清軍卻得到大力支援,形式此消彼長。後期太平天國的軍事實力極度衰落,在強強聯合下,迅速敗亡。

  • 2 # 陶短房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一件事,即太平軍掃北(這是太平軍自己對北伐的專稱,且只要是目標為北京的北伐都叫掃北)為什麼會失敗?是將領無能還是戰略性錯誤?

    定都南京並攻取鎮江、揚州後太平軍約有50個軍(中一至左十,不算水軍),號稱百萬,但能戰之士應該只有10萬多一些,派遣的掃北軍兵力達9個軍,且番號都在5以前(武昌之前編成的老部隊),總兵力達2萬,且這只是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所率的前軍和中軍,原本還有朱錫錕、黃益芸、林紹璋所率的後隊(林、李從揚州出發,在滁州以南迴合從浦口出發的吉文元,而後隊是從天京渡江北上的)因為迷路錯走六合,被六合縣令溫紹原偷襲,僅朱錫錕帶少數人在滁州或臨淮關附近追上前隊,黃益芸因大營火藥庫被焚燒死,林紹璋退回天京。楊秀清在寫給林鳳祥的誥諭中提到後隊時稱“左軍及右軍錯路官兵”,這表明後隊至少還有兩個軍(左某軍和右某軍),只有少數人加入掃北(朱錫錕打黑旗的“先鋒營”,似乎只有幾百人)是個意外。也就是說,掃北軍已集中了太平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一強且是精銳中之精銳,指揮官為3個丞相1個檢點(當時太平天國一共也只有六個丞相,丞相之上就是東西南北翼王),這樣的陣仗差不多是太平軍在定都天京情況下所能拿出的力量極限。

    但這樣的力量是不足以推翻清朝的:從廣西到天京儘管太平軍一路走過來,但除了大峒一仗殲滅清軍四個總兵一個參將,是出色的殲滅戰外,其它大小戰役都是消耗戰、擊潰戰,清軍有生力量損耗有限,被動的原因主要在於無法把握太平軍行動方向,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即便如此,太平軍1853年3月8日抵達南京城外,19日破城,從廣西一路追來的向榮部清軍31日即抵達南京城外孝陵衛下寨,僅僅晚了23天,比洪秀全入城更只遲了兩天而已。“功莫大於勤王”,清軍最擔心的就是太平軍北上直取北京,當太平軍衝過三汊河,攻破滁州,又渡過淮河後,其行軍方向已毫無懸念,清廷完全可以動員其尚未傷筋動骨的大半個中國兵力、財力,去專門對付這樣一支孤軍。

    實戰中掃北軍的勝利基本上都是趁清軍當面尚未集結,或自己突然轉進而清方圍堵體系未及調整之際,如趁江北大營和安徽袁甲三、周天爵部反應不及破滁州、過淮河,趁河南清軍尚未完全集結攻破歸德府,趁清軍集結懷慶城下突然向西,在臨洺關擊破措手不及的山西軍並攻破堅城平陽,趁清軍注意力被吸引到山西-北京一線突然掉頭向東,攻破只有幾百駐防八旗和少數回勇的滄州,等等,一旦清軍部署完畢則幾乎無能為力,如在河南歸德大勝後卻攻不破汴梁,在懷慶面對以河內團練為主力的守軍久攻不下,敵方援兵抵達後更陷入被動,在山西當勝保等部集結後就走不通北道不得不掉頭向東,在楊柳青遇到以謝子澄為首、準備較充分的團練和僱勇就連敗三陣,最終讓僧格林沁得以從容集結起足以正面擊破太平軍的人馬,等等。從戰役戰術看,林鳳祥、李開芳除圍攻懷慶太久和在楊柳青遇挫後不肯立即南撤,結果貽誤時機被圍殲外,並沒有大的失誤。

    如果主帥換成石達開,在定都天京的情況下兵力不會有明顯增加(題外話,定都天京是當時太平天國最穩妥的戰略選擇,本身無錯,錯誤在於既定都天京又派兵掃北),既然掃北的失敗主要是戰略性失敗,而石達開無權更改太平軍的掃北戰略,他作為戰役統帥未必可以比林鳳祥、李開芳等做得更好,從他後來獨當一面“遠征”的軌跡看,在無後方、無增援情況下他也難以開啟局面,且他遠征的方向是遠離清廷要害的西南,而掃北卻要直搗清廷首都,騰挪餘地更小。

    當然,石達開用兵靈活,頭腦敏銳,如果是他為主帥,楊柳青受挫後大約會立即知難而退,這樣可以把掃北軍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帶回太平天國區域,避免全軍覆沒的命運,但他改變不了力量對比,完成不了掃北的終極任務——消滅清朝。甚至退一萬步,即便石達開僥倖攻破北京城,同樣無法推翻清朝,更無法在北京長久立足,清廷不過較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更早幾年受那一番驚嚇罷了。

  • 3 # 國史館

    太平軍北伐慘敗而歸,其中“慘敗”是真,“而歸”沒有,是全軍覆沒。

    北伐軍之敗,敗在天王和楊秀清在戰略上不重視,人數太少,以往行之有效的戰術發揮不出來。石達開如果是北伐的統帥,也是照敗不誤。只不過他是王,帶的部隊可能會多一些,不至於像林鳳祥李開芳一樣兒戲般就貿然北上。

    太平軍根本就不重視北伐

    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天京。

    天京是太平軍對今天南京的稱呼,清朝叫江寧。江寧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當時江寧是兩江總督的駐地,佔據江寧等於控制了兩江。而清朝每年80%的財賦收入和糧食產自兩江,兩江糜爛,清廷的脖子就算被掐住了。

    所以當時太平天國方面一片歡騰,極其樂觀,以至於大家都不願意去提北伐的事了。但北伐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兩軍相對直搗老巢是決勝不可或缺的一步。這一點李自成、吳三桂和多爾袞當年用兵就都非常明瞭其中的訣竅。

    然而,對大多數太平軍將士來說,定都天京意味著革命的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了,下一步的中心工作是鞏固勝利成果,好好享福了。這個時候讓他們北伐,都有些不情願。

    因為當初在金田起事時,天王洪秀全親口向他們許過願。洪秀全說,他是受上帝之託下凡來除妖的,除完了就可以帶大家上真正的天堂。但在沒有除完之前,大家可以先去小天堂去享受一番,這個小天堂就是江寧和蘇杭。太平天國實際上是個宗教組織,必須得有具體而明確的目標才能號召信眾。現在果然到了江寧蘇杭小天堂了,洪天王沒有瞎說,於是全軍更加信服天王,也都懈怠了,從上到下大大鬆了一口氣。這也是太平軍定都天京以後迅速腐敗的原因之一。

    所以,洪秀全以下,楊秀清等人其實都很滿足於江南割據的局面。雖然沒有滅了清妖,但像三國的東吳一樣據有江東膏腴之地,悠哉悠哉也不錯。

    但北伐還是要去的,只是要看派誰去而已。之所以還要北伐,是因為清朝的皇帝住在北京,除妖還是要除王的,這關係到太平軍的最高綱領。還有,太平軍雖然定都天京,但大批清軍也蜂擁追趕而至。北伐至少是個戰略佯動,能夠分散清軍的注意力,打擊清軍計程車氣。

    但是,從洪秀全、楊秀清以下,都不認為有舉全軍之力北伐的必要,甚至也沒有派出主力部隊的必要。江南的膏腴之地太誘人了。太平軍的將士大多是來自兩廣苦寒之地的客家人,到了江南的確就有了上天堂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那麼重要的北伐不派王一級的統帥的原因。

    不封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封了王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太平天國初期,洪秀全共封了五個王,定都天京時只剩下三個。

    其中西王蕭朝貴在長沙被左宗棠的大炮轟死了,南王馮雲山在蓑衣渡被江忠源的大炮轟死了。到定都天京時還剩下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

    各位王當時都功成名就了,派誰去北伐都不合適。

    照太平天國的規矩,將領們如果沒有封王,哪怕當官當到最大也不算是出頭,因為丞相以下是不能有家的,太平天國分男行女行,即便是真夫妻,在一起親熱也是要殺頭的。

    當時的太平軍,五個王以下丞相為最高官員,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有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共二十四人。丞相們雖然官至極品,但也不能有老婆。

    為了排解軍中寂寞,這些丞相都各自養了幾十個八九歲至十二三歲的男童,號稱童子軍。這些童子軍都面容姣好,平時的打扮都是粉雕玉琢。他們也上陣打仗,有的還頗能打。據說太平軍攻打武昌城時就是童子軍首先攻入城的,著名的忠王陳玉成就是童子軍出身。不打仗時這些童子軍就做些洗衣、收拾房間等雜務,入夜則充當媵妾,為將丞相們侍寢。

    但當了王就不同了。每個王都可以合法地擁有幾十個老婆,有規模宏大的王府。 所以封王就成了太平軍將領的夢想了。

    當時北伐軍統帥林鳳祥的官職是天官副丞相,李開芳的官職是地官正丞相,另一個統帥吉文元是春官正丞相。他們三人離王都還有一兩步之遙,因此亟需建功立業。 建功立業就要接著打仗,而北伐是立不世之功的捷徑。

    而對於已經封王蕭朝貴、韋昌輝和石達開來說,北伐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已經貴為王了,沒有必要那麼拼命了,如果不是後來的天京事變,他們是不會離開江南的。他們那時最關心的事是多弄些美女,東王楊秀清實際上是為洪天王身邊的四個美人而打洪天王屁股的。

    所以,太平軍北伐時,沒有王這一級的統帥參加,同時也就意味著沒有主力部隊參加。

    其實,太平軍當時正確的做法是傾巢而出,舉全軍之力繼續北伐,一路打到京城才有希望。可惜洪天王和掌實權的楊秀清一點遠見也沒有,定都天京以後迅速跌入溫柔鄉。

    以往的打法不適用於北伐

    任何一支造反的隊伍,最初起兵的都是種子選手,而種子選手是非常重要的。

    史載,林鳳祥、李開芳北伐時帶了兩萬老廣西兵,但據唐德剛先生的考據,人數可能沒有那麼多,當時太平軍和清軍在官宣方面都很浮誇,喜歡往大了說。

    為什麼帶了這麼少的人就敢去北伐?

    如果我們瞭解太平軍徵兵和徵糧的方式就不會奇怪了。

    太平軍從廣西桂林出發也就不到一萬人,但一路打過來,太平軍的人數越打越多,到江寧城下時,已然五十萬大軍了,而且也不見糧草缺乏。

    太平軍的戰法是流寇戰法。

    具體說來,就是“堅城必圍,城破必屠;得城不守,順民不殺;就地裹挾,沿途徵發”。

    就是說,它的所有的軍需來自於破城之後的搶掠,沒有任何根據地。因此,太平軍特別喜歡攻城,它的所有戰略目的集中到一點就是攻城。

    城池一旦攻破,必定屠城,大開殺戒。屠城的目的是兩個,一是為了搶掠,籌集軍需,二是為了震懾人心,製造恐怖效果。當然屠城不是所有人都殺,太平軍主要殺富人、清軍將士和他們的家屬,被搶的富人首先要殺掉,窮人就參軍,這就是所謂就地裹挾。但富人和窮人之間沒什麼明確的分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殺紅了眼,僅憑殺人者目測,所需的民夫徭役則沿途徵發,隨心所欲,沒有什麼規則。

    用這種方式打仗,在出發時的確不需要很多人。如果運用得法,一路播撒革命種子,一路就會做大。這也是太平軍一路從廣西打過來,糜爛東南半壁,不需要根據地的主要原因。

    這一套做法在南方,尤其是在兩廣、兩湖地區很好用,但到北方就不行了。

    林鳳祥他們在河南汜水渡黃河之前還有捻軍配合,勉強也能搶掠幾個城池。但過了黃河,就是單純的孤軍深入了,沿途的城市嚴陣以待,都是易守難攻。百姓也很難裹挾,不願跟著太平軍走。

    清廷方面在後期已經完全明瞭太平軍的打法。實際上,與太平軍作戰只要一個訣竅,就是堅決守住城池。

    說來清軍很丟人,這個方法是苗佩霖發明的。苗佩霖是個奇妙的人,他比三國時的三姓家奴呂布還沒有原則,一直在官軍和太平軍之間投了叛,叛了投,無休無止地折騰,反正他自己不嫌累。但他有一個貢獻,就是發現了結寨這個防禦方法。

    所以,太平軍的後期,曾國藩的打法是,結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不求速成。而且,這個方法被曾國藩推廣到全國,幾乎各地的團練都學。

    太平軍方面也有個規律,是左宗棠最先發現的,就是圍城久攻不下就會放棄,轉而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所以當時咸豐皇帝特別強調地方官守土有責,嚴令他們與城池共存亡。

    懷慶知府顏丙燾就是個例子。顏丙燾是個被人忽略的英模,他其實是應該稍微彪炳一下的。

    與曾左一樣,他是個從未打過仗的書生,但大敵當前卻臨危不懼。他在太平軍林鳳祥部圍城時率全城軍民浴血奮戰,竟然堅守了兩個多月,硬是支撐到訥爾經額率大軍到來,對林鳳祥實施了反包圍。林鳳祥一戰不利,是從沁陽逃出來的,差點就全軍覆沒。

    北伐人數少的弱點在渡過黃河後特別明顯。清廷方面調集北方各省綠營、還有勝保的大軍和機動能力更強的僧格林沁的黑龍江馬隊圍追堵截,人數上佔優的清軍對北伐軍形成了圍毆之勢。

    北伐軍完全不能發揮以往的特長,北伐到最後變成了一路奔逃。至林鳳祥、李開芳在天津靜海和獨流會師時,沒有任何勝利的喜悅,只剩下恍恍如喪家之犬的恐慌。北伐軍馬上就被數倍於己的清軍反包圍,只能固守待援,最後全軍覆沒。

    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北伐軍一路北上,一直沒有機會補充兵員。反過來,北伐軍自己自顧不暇。

    清時黃河以北地區的百姓生活極其貧困,糧食很少且粗糲。這讓那些從未吃過粗糧的老廣西們極其不耐,想到其他人都在小天堂享福,他們卻被清軍攆得像兔子一樣逃亡,所以士氣一天比一天低落,最後竟致絕望。

  • 4 # 錢品聚

    如果石達開做統帥,恐怕會一敗塗地,連慘敗都算不上。

    因為從決定北伐的那一天起,就是錯誤的,洪秀全等人攻佔金陵前,形勢一片大好,但定都金陵以後,整個太平軍內部的矛盾開始突顯。

    第一,內部將領異見分歧較大:

    在太平天國內部,分男女營,天王以上級別盡享榮華,下面的中堅將領卻過的清湯寡水,甚至倍受約束。

    對於一個構成權力金字塔的整體來說,同樣是戰功顯赫,將領們為了太平天國也拋頭顱灑熱血,然而局勢穩定後,他們卻不能享受到應有的榮華富貴,這勢必導致部分將領內心的不平衡,繼而形成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導致剛建都沒多久的天京,突顯出內部團結的矛盾。

    所以洪秀全最初北伐的目的,一是為了轉移內部矛盾,二是為穩定天京局勢爭取時間。

    但眾所周知,一個並不團結,甚至意見分歧較大的內政團體,勢必會影響到整個軍隊行動的決策,這也是導致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

    第二,對於時局的錯誤判斷:

    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以後,五大天王自此過上了悠閒的生活,本來洪秀全招兵買馬之初,是打著“上帝”的旗號,為的是“消滅惡魔,驅除清廷,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這種理念在前期很能鼓舞人心,所以那時的太平起義軍打仗尤為勇猛,但自從連打勝仗後,雖然整個太平軍計程車氣高昂,然而領導者卻因此陷入了盲目的自信,他們覺得自身戰無不勝,即便清軍的裝備先進,糧草豐盈,可一旦對上自己,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北伐的終極目的,是在於攻佔北京,徹底瓦解清朝的統治,然而北京不同於其他之處,這可是滿清的大本營,說是有重兵千萬也不為過,而農民組成的起義軍,即便前期再勇猛,但面對受過訓練的王牌正規軍來說,仍然有不小差距,更何況初期的太平天國非常仰仗人海戰術,即便是最著名的一場勝仗——三河鎮大捷,起義軍也是動用了超過清軍將近二十倍的人數才贏得了勝利。

    可是北伐軍隊呢?

    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三大將,只率領區區兩萬餘人參戰。

    拿兩萬人去直搗黃龍,幻想著一舉攻破清廷的核心重地,這不就是胡鬧嗎?

    說難聽的,洪秀全把這些人派出去,根本就是讓他們去送死,估計這仨人當時在軍中鬧的最歡,當然也不否認,他們也是最想撈取軍功,儘快稱王,好跟天王平起平坐。

    所以不顧一切也要帶兵出征,打了勝仗就是軍功,有軍功了就能封王,然而到最後卻活活把命搭了進去,三個人當中林鳳祥、李開芳死的最慘,受凌遲酷刑。

    第三,戰術失策,孤立無援:

    戰術失策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太平軍基本都是南方人,對於北方的嚴寒氣候極不適應,而且當時剛進入北京的範圍,就遇到了一場大雪,本來兩萬人帶的衣物糧草就不多,一路戰鬥下來,到了北京,兵力基本所剩無幾,如同強弩之末。

    雖然起初清軍選擇跟太平軍正面交鋒,拿著兵力死磕,卻完全討不到便宜,後來清軍改變戰術,不再正面作戰,選擇用多股兵力進行車輪持久戰,憑藉自身的強大補給,慢慢蠶食缺衣少糧的太平軍,最終成功將其合圍,這下徹底斷糧,沒了糧草,就算給你雄兵百萬,也難以發揮出戰鬥力,更何況負傷累累的太平軍。

    於是很快,北伐軍就連連告退,一敗再敗,最終陷入了北伐以來最艱難的絕境。

    然而天不遂人願,洪秀全等人的情報與動作更是太遲,直到北伐軍被全部包圍,他們才慌忙組織援軍,但是由曾立昌率領的這支援軍,在抵達要地臨清後,城中軍械庫早已被清軍盡數焚燬,又在看到清軍趕來圍困時,完全拋棄急需支援的北伐大軍,曾立昌一眾當即落荒而逃。

    因為援軍的中途叛逃,最終導致孤立無援的北伐軍全軍覆沒。

    (曾立昌)

    以上三點,對於一支力圖攻克強敵的軍隊來說,無異於最大缺陷。

    其一,內政充斥矛盾,直接影響軍隊決策。

    其二,盲目自信,定都天京前的連連大捷,致使太平軍過於自信本身實力,而對時局缺乏準確的判斷。

    其三,軍心不凝,曾立昌率領的增援部隊,因懼戰而棄軍令於不顧,甚至棄同袍於死地,恐怕縱觀歷朝歷代,都是被人所不齒的懦夫行為,足以體現出太平天國內部人心的鬆散與混亂。

    假設太平軍當真兵臨城下,清廷為了王朝的延續,絕對會不知廉恥,去請求英國列強幫戰,當然清廷後來也的確這麼做了,即使清廷部隊打不過太平軍,但裝備現代化武器的英軍,面對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打敗的。

    總結出這三點,再回到問題上來,如果石達開接手北伐任務,統領北伐大軍,結局還是一樣,最終不可避免的全軍覆沒。

    因為從理性的角度上來講,一支內部人心不齊,盲目自大,缺少後勤與支援的部隊,試圖攻佔雄踞北方上百年的王朝重地,且敵軍全部都是裝備滿編,糧草充沛的正規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哪怕他是天縱英才——石達開。

    ————————

  • 5 # 大國布衣

    太平天國史上唯一一次的北伐其實更像是一次試探,勝敗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損失了兩員重將確是非常可惜的。

    這一次北伐,兩萬人的軍隊,林鳳祥,李開芳兩位身經百戰的將領統帥,區區兩萬人北伐,即便個個驍勇善戰以一當十,也註定了結果是失敗的。

    太平天國北伐前後歷時三年,先後轉戰安徽,河南,山西,直錄諸省,1854年北伐軍進圍天津,京師鎮動,咸豐帝急調精兵馳援天津 ,北伐軍招到清軍的重重包圍,1855年3月林鳳祥在連鎮突圍被俘4月3日在北京英勇就義,李開芳在山東被俘,6月11日在北京凌遲處死,太平天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北伐徹底失敗。

    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裡兩萬多太平軍將士浴血奮戰轉戰數省,而後方的太平天國大本營在錢糧兵員上面卻並有給予支援,孤軍深入孤軍奮戰註定是失敗而歸。

    直到得知北伐進入天津附近時洪秀全才命夏官又副相曾立昌等人率軍馳援,結果在山東臨清遭到清軍阻擊,曾立昌戰死,援軍覆沒,北伐軍徹底成了孤軍。

    對於這一次帶有冒險主義的北伐,其成就也是明顯的,堅持了三年,轉戰數省有力的震懾了清朝,使清軍首尾不能相顧,兩線作戰疲於奔命,這為太平天國在南方大敗清軍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回到正題,假設由石達開來領導北伐大軍結果會怎樣?我想到最後結果都是一樣的,林李的能力在太平天國諸將領中已是非常出類,但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兵員有限,其結果只能是失敗,能堅持三年已屬超出預想,能打到京師附近更是了不起了。

  • 6 # 瀟湘夜雨63052

    太平天國北伐軍犯的是偏師弱旅孤軍深入且後援不濟的錯誤,以區區兩萬人便想指導北京,太輕視滿蒙八旗了,即便換了石達開,在遠離天京且兵力遠遜於清軍的情況下也很難有所成就,再者石達開後來帶十多萬人出走江南數省最終被滅,可見石也算不上出色的軍事家,

  • 7 # 農業未了情

    根本就不是誰做統帥的問題,是太平軍內部系統已經分化的問題!如果太平軍確實是想統一全國,一定會有第二第三梯隊,這樣完全可以成功!問題是太平軍內部只想爭權奪利,高層分化、失敗就是必然!可惜了幾員大將

  • 8 # Mer86

    大清咸豐三年,太平軍在攻克湖廣武昌後又順長江而下,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清朝的東南重鎮南京。此時的太平軍有五十萬之眾,聲勢浩大。但是比較搞笑的是,太平軍雖然有幾十萬大軍,但卻只佔領了南京、鎮江、揚州這三座城池。洪秀全這個人胸無大志,拿下南京後就認為革命成功了,大封功臣、大蓋王府,比當年李自成拿下北京還要嘚瑟。有個書生就以此,寫了一首對聯諷刺洪秀全:『一統江山五十七里有半,滿朝文武三百六行俱全』。

    書生的這副對聯意思很明顯,就是在嘲諷洪秀全雖然自立為天王,但其所管轄的土地只五十七里的彈丸之地,完全有名無實。太平軍的諸王全部窩在南京城裡,而南京城外的紫金山就是清軍的大營!敵人就在眼皮子底下,這睡覺能安心?

    於是在楊秀清主持下,太平軍兵分三路。他自己坐鎮南京,對付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胡以晃、賴漢英率領三萬水師作為西征軍,向江西和安徽擴充套件地盤;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率兩萬廣西老兵作為北伐軍,威脅清朝的政治中心北京。

    當年的五月,林、李二人統帥的北伐軍從揚州出發,先攻安徽,再轉戰到河南。在河南過黃河時遭到清軍的堵截,有一部分太平軍沒有能渡河,便調頭回去了。林、李則率北伐軍主力繼續北上,進入直隸,逼近天津。咸豐皇帝宣佈京師戒嚴,並急調蒙古騎兵入關圍剿。八月份北伐軍進攻天津失利,由此之後太平軍的北伐急轉直下。楊秀清在南京得知訊息後,命西征太平軍在安慶抽出一支部隊北上增援。這支太平軍在山東臨清渡黃河時被擊敗,未能與先期北伐的太平軍匯合。

    於是,林、李二人率領的北伐軍便成了一支孤師,被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包圍在了直隸。林鳳祥率部突圍後還是被再次包圍,他本人被清軍俘虜,後被押解北京處死;李開芳則率幾千殘部退到了山東,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還是被殲滅了,他本人也被俘虜,並被押解到北京處死。隨著二人的處死,太平軍的北伐也宣告失敗。前後共堅持了兩年。

    就在北伐軍失利的時候,西征軍的進展也不是很順利。太平軍在拿下安慶後,遭遇了湘軍的兇狠反撲,節節敗退,失地千里。石達開以翼王的身份出鎮安慶,穩定局面。他看出了太平軍和湘軍的水師差距,便命人仿照湘軍的船式造艦,加緊操練水師。並由他親自指揮,在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令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幾度欲投水自盡。西征的隊伍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太平天國達到了鼎盛時期。

    正是因為石達開出鎮安慶,節制西征,打了湘軍一個底掉天。後世之人才會產生這樣一個疑惑:若是讓石達開統帥北伐軍,北伐能不能成功呢?

    當然了,石達開畢竟沒有指揮過北伐軍。所以我們只能從史料記載和石達開的作戰特點,這兩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石達開的軍事經驗不足

    我這麼說,不是說石達開不會打仗。而是他太年輕,二十歲封翼王,二十三歲大破湘軍。在大破湘軍之前,石達開還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縱然他有打仗的天賦,但是沒有經驗也是不行的。北伐軍出征時,石達開其實是在安慶督師。等到北伐軍差不多要完蛋時,石達開才開始展現自己超高的軍事天賦。如果晚兩年,1856年的石達開指揮一次北伐,說不定有可能成功。但要讓1853年的石達開負責北伐,他肯定是不能勝任的。

    其次、石達開的指揮風格不適合北伐

    其實石達開更擅長防禦戰或者防禦反擊,運動作戰非他所長。後來石達開單幹之後,從江西跑去打寶慶,從柳州跑去打百色,流傳了四五年,每次都是大敗而歸!由此也可見,石達開不擅長長途奔襲作戰。但是恰恰北伐就是長途奔襲作戰!除了風格不適合之外,石達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的擅長打巧戰,不擅長打硬仗,不喜歡跟對手硬碰硬。但是北伐是一定要打硬仗的,尤其是殺到京城附近,必然要跟清軍硬扛。能不能硬扛的住,石達開的能力值得懷疑。

    第三、太平天國太腐朽

    就在石達開西征大捷的時候,南京城裡爆發了內亂。韋昌輝殺了楊秀清,洪秀全又殺了韋昌輝,諸王這麼殺來殺去的,偷笑的是清軍。要知道當時南京的防務其實沒什麼好轉,都已經定都南京三年了,清軍還能在城外設立江南大營威脅南京。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在鞏固根據地方面的能力之差,可想而知了。

    而我們知道,北伐的根本就是要有穩固的根據地。先不說在中原建立根據地,起碼在江南要有根據地吧!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沒有穩定的後方,在周圍敵人沒有肅清,北伐力量未充分的情況下。讓將領統帥精銳兵力北伐,這就是在削弱、分散自己力量的愚蠢行為。縱觀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的前四年,可以發現這個政權在建設後方根據地,發展生產,組織民眾,這幾方面,真的是太差勁了!

    像這種不重視後方,卻出兵北伐的案例,在歷史上並不是太平天國這獨一份。元朝末年的紅巾軍北伐,也是一樣的情況。

    紅巾軍三路北伐,聲勢浩大。西路軍打到了寧夏;中路軍殺到了漠北草原,把蒙古人的老家都給抄了;東路軍殺到了北京城下,攻城失利後又繼續東進,差一點把高麗國給滅了。這種北伐戰績,比太平天國的北伐那強的不是一點半點。但是紅巾軍的北伐也跟太平天國北伐一樣,沒有後援,幾路大軍沒有配合,基本都是各自為戰,被敵軍各個殲滅。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給敵人送人頭罷了。

    或許石達開有能力打到北京城下,但是這又怎麼樣呢?整個太平天國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家,儘管東征、西征打的是有聲有色,但其實還是清軍佔有絕對的優勢。天王、東王自己帶頭腐朽墮落,光靠幾個戰爭天才在前線硬頂堅持,也不頂什麼用。

    所以太平天國的北伐能否成功,不取決於由誰來統帥。關鍵是太平天國本身的實力要足夠的強,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戰略眼光要放的足夠的遠。沒有堅實的後方根據地,哪怕讓徐達、常遇春來指揮,也一樣是給清軍送人頭!相比於洪秀全和楊秀清這種草臺班子,石達開倒是個人物。只是可惜了,所奉之主非人傑,他自己也是犧牲品。

  • 9 # jkszhao

    太平軍北伐之舉,是典型的虎頭蛇尾之事。孤軍深入本就是軍事行動中的大忌,被清軍撲滅則是必然命運,即使換成石敢當領軍,其被消滅的命運也不會改變。為什麼?沒有根據地,沒有戰略縱深,沒有補給,沒有協同作戰,在人多勢眾的清軍面前,北伐軍猶如籠中虎豹,猶如折翅的雄鷹,縱然胸中有雄兵千萬,那還能使嗎?

  • 10 # 王軍95141

    廣西人善戰是出了名的,但長途遠征,直入清統治腹地,即便石達開親臨也無濟於事。首先多為拔城攻堅戰,傷損極大,二是接濟困難,尤其短缺大火力裝備,三是人員精銳日減,廣西原義兵先鋒疲弱,戰力不佳。主要還有滿蒙力量仍有餘勇,地方百姓也多不隨和太平軍。

  • 11 # 歷史茶坊

    太平天國攻佔南京之後,東王楊秀清高瞻遠矚,派出天官副丞相林風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領兩萬精銳北伐,企圖一舉攻佔京城,活捉咸豐妖頭。這次北伐從咸豐三年四月一日(1853年5月8日)開始,到咸豐五年四月十六日(1855年5月31日)李開芳向清軍投降,歷時兩年多,最終全軍覆沒,慘敗收場。

    太平天國唯一的一次北伐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無準備之戰。原本,林鳳祥和李開芳二人在太平軍3月19日攻破南京之後,奉命鎮守江北重鎮揚州。太平軍統帥楊秀清立即命令林、李二人率軍北伐,5月8日大軍出發,開創如此大業,準備工作才一個多月,豈非兒戲。

    林鳳祥、李開芳兩人都是太平軍勇將,北伐前期雖然孤軍深入,但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一路上所向披靡,在重兵圍困的華北大地,最遠攻佔了天津靜海,把坐在紫禁城內的咸豐帝都嚇了一跳,京城戒嚴。若不是孤軍奮戰,後援無力,說不準還真能殺到北京城下。

    林鳳祥、李開芳在進攻天津受挫後,不得已步步南撤,被清軍包圍在阜城(今河北衡水市境內),太平軍一方面緊急派人到南京求援,一方面突圍南撤,1854年5月5日,林鳳祥,李開芳退守東光縣連鎮(今河北滄州市境內),在這裡堅守了半年多的時間,1855年1月7日,終因糧盡援絕,重傷被俘。

    李開芳率領幾千北伐軍南下至山東高唐(今山東聊城境內),方才得知北伐援軍已經慘敗,幾近全軍覆沒。斷絕了援軍希望的李開芳被勝保的大軍圍困在高唐,堅守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到1855年1月,得知林鳳祥被俘的訊息之後,李開芳率軍南歸,被僧格林沁的馬隊包圍在茌平縣馮官屯,堅守4個多月之後,5月30日,李開芳率眾投降。

    林鳳祥,李開芳被押解到京城,凌遲處死,太平軍的北伐以慘敗而告終。實事求是來說,即使派石達開出師北伐,戰績也不過如此,原因是孤軍深入,缺乏後援。北伐之戰完全是以戰養戰,最終糧盡援絕而敗,並不是戰鬥失利被俘。具有遠見卓識的楊秀清倉促發動的北伐之戰,實在是一大敗筆之一。

  • 1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放個馬後炮,我認為,石達開做統帥,林鳳祥、李開芳這樣的猛將配合,北伐的結果會好很多。

    北伐兵力並非不足,如組織得當,有在北方開啟局面的可能。

    許多朋友認為,北伐只派出2萬多人,兵力少得可憐,無異於自殺。這可能是高估了當時清軍和太平軍的兵力。

    太平軍兵力剖析:太平軍攻入天京時,總兵力很嚇人,有50萬之眾。可是,這50萬大軍是太平軍男女營拖家帶口的數字,真正能戰之兵,只有10萬左右。其中,很大部分還是水軍(光船隻就萬餘艘),不適合參加北伐。

    當時,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兵力4萬兵正攻打天京外圍。太平軍要保守根據地(除留守天京外,還有鎮江、揚州各留守萬餘兵),還在預備攻略上游的西征。一口氣拿出2萬軍隊北伐已經是接近太平軍的極限。(當然,是否應該同時在北伐和西征兩個戰略方向上用兵,有待商榷,但這不在這個問題的討論範圍內)。

    清軍兵力剖析:似乎,在中國打仗,動輒幾十萬大軍,兩三萬人都不好意思出門打招呼。

    可是,清朝的情況確實很特殊,作為外族統治者,旗兵不多,也不敢讓漢兵太多,因此,清朝的兵力確實不多,且分散在各地。

    當時,清軍全國的正規軍總兵力約為:旗軍20萬;綠營60萬,合計80萬。這是編制上的數字。實際上,旗人當時真正上戰場的已經很少了,基本都是靠綠營打。不管是太平天國戰爭,還是兩次鴉片戰爭,除了僧格林沁軍幾萬人,很少有旗人參戰的事例。綠營則吃空餉非常普遍,實際兵力不詳。因此,清軍實際兵力是遠遠低於80萬的理論數值的。

    這些兵力,分佈在全國各省。以大清國土之廣袤,能形成機動兵團作戰的兵力十分有限。實際上,在北伐作戰中,清軍主要的機動兵團就是僧格林沁和勝保所部,總兵力也就2、3萬人,並不比北伐軍多。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擊敗僧格林沁和勝保的軍隊後,咸豐就只能逃離北京了。大清真沒沒多少機動兵力。

    同樣,在歷次戰爭中,號稱有“百萬大軍”的大清,何時在戰場上形成過真正的兵力優勢?

    在太平軍“勿貪攻城”的前提下,北方清軍和北伐軍的機動兵力實際上是差距不大的。

    如果北伐軍能夠在北方組織得當,以他們的初始兵力,他們完全有機會開啟局面。

    北伐失敗,主要在缺乏帥才,政策多有失策。

    北伐軍是從來沒有為兵力匱乏操心過的。

    而當時的局勢也對太平軍有利。當時北方除了捻軍,還有各地的反清會黨。這些組織都人數眾多,只是缺乏統一領導,以致長期未成氣候。而此時,各地反清勢力對太平軍也報以很高期望,很多組織早早就“遙尊天王”。

    因此,北伐作戰,除了需要能征善戰之將,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全面的軍政能力,可以籌集物資,發動群眾,團結盟友。以壯大勢力,威脅滿清統治。

    林鳳祥等人,自然能征善戰,但他們缺乏全面的軍政能力。

    他們嚴格遵守太平軍宗教,搗毀各處廟宇。使得反清勢力反目成仇(這些反清勢力原本就信仰白蓮教等教義);他們匪氣過重,尤其是屠殺滄州,使得各地百姓紛紛開始反對太平軍,(後來,北伐軍援軍在山東,百姓寧可毀掉物資也絕不留給太平軍,致使太平軍即使攻下城池也得不到補給)```

    可以說,北伐軍在軍事上出現的失誤(如圍攻懷慶不克、渡河物資籌備不佳貽誤戰機等)並非無法彌補的錯誤。

    歷代取得成功的組織,也常常因軍事上的失策而遭遇挫折(如劉邦彭城之戰大敗;初唐在第一次淺水原之戰的慘敗),但他們在政策上的不失策,確保了他們東山再起。

    因此,北伐的失敗,不宜以狹隘的軍事觀點來評判。

    石達開的軍政才能,可以彌補北伐軍的缺陷

    在當時的太平天國領導人中,石達開是敢於擺脫狹隘的宗教觀點束縛,較務實的人物。

    在西征初期,因為太平軍的政策不得當,安徽、江西等地農民並不支援太平軍。石達開不受理想化的《天朝田畝制度》束縛,大膽推行合理的土地政策和財政政策,使得太平軍在江西、安徽得到了農民的支援。

    對於石達開在江西的政策,左宗棠說:江西恐怕已不可為也,人心均傾向長毛。可見石達開不受奇葩宗教束縛,能務實施政,發動群眾。這些都是當時北伐軍需要的。

    石達開本人也對奇葩的宗教不甚感冒,早在起義之前,就曾經公開和“天兄”頂過牛。對於天地會及各地會黨,他也能求同存異,爭取團結。

    因此,如果石達開能總攬太平軍北伐,很可能保證北伐軍少犯政策上的錯誤,確保北伐平穩發展。

    石達開不擅戰略規劃,需要楊秀清指導;不擅打硬仗,急需林鳳祥這樣的猛將支援。

    石達開在擅長打巧仗,並不擅長打硬仗。這是清朝方當時給石達開的評價,實際上也是如此,天京事變前,在武昌解圍戰中,他內外5萬人馬,就是打不下湘軍李續賓;在單幹後,更是轉戰各地,始終不能有一處大勝改善局面。

    石達開缺乏打硬仗的能力,因此急需林鳳祥這樣的猛將輔助才能彌補短板。

    但是,對石達開的軍事能力,實在不必過於貶低。畢竟,當時無論太平軍內部還是敵人清軍,都稱讚他的軍師才能。我們再否定,就有扛精之嫌了。

    他出走後的失敗,細看下來,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是:石達開出走是以帥才行王霸之事,他淡化拜上帝色彩後,沒有新的政治綱領做號召(當然,也和名義上沒有脫離太平天國有關),他失去了楊秀清大方向的戰略規劃和實施路徑,自己越走越困難,連自己都沒方向了)。石達開的出走遠征和北伐遠征性質截然不同。出走遠征本質上是已經脫離太平天國(雖然名義上沒有)開始王霸之業,如何收攏人心,如何規劃戰略,均是需要自己規劃的。石達開遠征的失敗,雖有寶慶之敗、大渡河失機等軍事失誤,但最大的失敗,是戰略上不知所措。在廣西時,消沉迷茫、心灰意冷,甚至想歸隱山林,導致大部散去!所謂迷茫,其實表露出他戰略上已無計可施,如果有早期楊秀清的指導,他絕不至於如此。

    石達開出走,是以一帥之才行王霸之業。失去了正確的高層指導,石達開路越走越偏,自己也一度沒信心了。

    如果讓石達開擔任北伐統帥,總體戰略上聽從楊秀清指導(當時與天京通訊極難,但在天津之戰前,北伐軍與天京戰略級別的通訊是能夠保持的);同時,輔以林鳳翔、李開芳這種擅長打硬仗的良將,是可以充分發揮出他的才具,開啟北方局面的。

    西征中,早期石達開並沒有參加。太平軍一度被湘軍反攻,退出湖南、丟失武昌,秦日綱在田家鎮也大敗而歸;石達開到達後,一舉扭轉局面。可見,石達開在正確的總體戰略指導下,擔任方面之任,綽綽有餘。北伐戰略的理解

    現在提到北伐戰略,大家都很熟悉楊秀清的“師行間道,疾趨燕京,勿貪攻城”。但是,很多朋友對這個理解有誤。好像覺得老楊是想讓這2萬人一波流衝過去攻下北京一樣。

    在攻取金陵前,早在道州時,楊秀清早就提出了“專意金陵”的方略。可是,他並非沿途不攻城呀,他打武昌,下九江,克安慶,難道打的城還少嗎?

    所謂“勿貪攻城”,是楊秀清對早期軍事鬥爭的反思,太平軍早期圍攻桂林、長沙不克,是其慘痛的教訓。“勿貪攻城”,不是“勿攻城”,是要求北伐軍考慮攻城的價效比,好打又有利可圖的城市當然要打!

    因此,北伐戰略,不是說北伐軍要冒險一波流衝北京,不要落腳點,不要發動群眾。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具有統帥之才的前敵總指揮,充分考量各種因素,選擇性攻城,接納盟友,發動群眾。這些才具,林、李二人不具備,石達開是可以起到大作用的。

    但是,即便如此,太平軍想要推翻滿清,改朝換代也是不可能的。

    太平天國有奇葩的宗教體系作為原始碼,即使石達開做出最佳化恐怕也只能有益於一時,絕不能長久;而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素質又極為低劣,內訌屠殺只是早晚的事。即使太平軍在一地或幾地取得區域性勝利,甚至攻下北京城,其結果,也必然是會遭到反撲而滅亡。

  • 13 # 漢史趣聞

    太平軍的宗旨,一開始就是錯誤的,這和誰做領導人是沒有關係的。他們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小打小鬧一下還可以,登不上大雅之堂上的。

    要知道一個組織,若是想要有一番作為,必須要以民為本。

    太平軍裡的人,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人,他們都不讀書,一個比一個的草莽,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幹得了一番事業呢。

    太平軍的人基本上認識字的沒有幾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先把孔廟給砸了。

    在當時這就是泯滅人性,就是反人類。

    你看大家都是在以讀書為業,都是在考取功名。相處的時候,都是很懂禮貌的。你太平軍來了,把人家祖師爺孔子的像給砸了,你說你這不是神經病,是什麼呢?

    太平軍的領導人,也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一群混混,他們之所以當混混,就是因為考取不來功名,連個秀才都考不上,所以,才幹這種勾當的。

    這種人都是典型的小地方來的人,他們沒見過什麼世面,一旦見了繁華的都市,一旦享受到一丁點的權利,他們就會迷失自我。就會不知天高地厚,把自己當做是人看,把別人當做是奴隸來看。

    這種情況,在他們定都南京之後,表現的最為淋漓盡致了。

    你看,他們幾個領導人,都是住豪宅,女人成百上千。吃的喝的,也是當時最好的。比皇帝的生活,都要滋潤的多。

    尤其是天王洪秀全,他給自己在南京蓋了一個十公里大小的宮殿,裡面養了三千多個女人,而且他的宮殿裡不允許出現,除了他和兒子之外的任何一個男人。

    作為老大的洪秀全都這樣,更不要說他手下的其他諸王了。

    就這還不算,他們這一個一個的土鱉們,在掌了權力之後,還都喜歡互相殘殺。說白了太平軍,就是滅掉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先是洪秀全讓韋昌輝殺死了楊秀清,然後石達開又殺死了韋昌輝。每一次屠殺,太平軍都會陣亡幾萬人馬。

    最後就剩下洪秀全和石達開了,但是,這兩個人也不和,開始起內訌,就這樣兩個人分家了。

    石達開帶上二十萬人馬,出走了。

    在湘軍吊打洪秀全的太平軍的時候,石達開好幾次都是見死不救。不說別的,就石達開這氣度,他就成就不了什麼事。

    說實話若不是石達開坐視不管,見死不救,安慶的太平軍就不會被湘軍滅掉。

    因為安慶是南京的門戶,只要安慶被攻破,南京就指日可滅。

    南京攻破,太平軍也就完了。洪秀全完了,石達開還能走多遠?

    所以說就是石達開這種目光短淺的人,讓他統帥太平軍,絕對比洪秀全更差。石達開在沒有和洪秀全分家之前,他還可以,打了一些勝仗。

    但是,分開之後,他的人馬一度達到四五十萬,可是,戰鬥力十分的低下,幾乎沒有打過一次勝仗。

    最後石達開不得不被湘軍,逼迫強渡大渡河,因渡河不利,最後投降清軍,被駱秉章給殺了頭。

    所以說石達開絕對是不能當老大的人,他若是當老大,只能是加速了這個集體的滅亡。太平軍的出現,就是反人類,所以不管是誰領導,就是滅亡。

  • 14 # 帝國烽火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今南京後,為徹底摧毀清朝的統治,派兵西征的同時,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委派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為主將,率兵兩萬,由揚州出師北伐。

    北伐軍由浦口出發,經安徽蒙城一路轉戰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直隸數省,10月底便勝利到達天津附近。北伐軍深入直隸,清廷震動,為解救京城危局,咸豐帝即命勝保為欽差大臣,率軍由南而北追趕,並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率軍由北而南迎堵。從東北和蒙古調來大批精銳,全是清朝號稱弓馬騎射最強悍的老底軍隊。

    節節勝利的太平軍,一路雖說戰無不勝,但只是劫掠而非佔領,因此越往北邊打,越身陷重圍,等到兵臨北京的時候,基本就已成孤軍深入,很快後路被斷,陷入團團重圍。而老天這時也不做美,這年中國北方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的都要早,來自南方的太平軍戰士,本就缺衣少吃,又碰上這惡劣天氣,立刻凍傷減員嚴重。

    面對清軍的數倍兵力包圍,又加上部隊成為了一隻孤軍,在外無援軍,內有死傷的情況下林鳳祥和李開芳決定突圍,但是由於清軍兵力強大,才突圍後又立馬被包圍,最後被包圍阜城。

    林鳳祥、李開芳被困於阜城,到四月初九,北伐軍自阜城突圍,進據東光縣之連鎮,隨後清軍攻陷連鎮,北伐軍將士大多陣亡,林鳳祥被俘後解送北京,英勇就義。李開芳棄城南走茌平縣之馮官屯。僧格林沁又率數萬清軍趕到,李開芳等被俘,在北京遭殺害。至此,北伐軍全軍覆沒。

    天平天國的北伐失敗是對形勢的錯誤估計和後續組織不當造成,當佔領南京後就開始了西征和北伐,對於太平天國而言是兩面作戰,如果要兩面都取的勝利,那麼必須有優勢的兵力和後勤保障。但是當時貿然派出 2萬餘精銳,深入華北,謀取北京,可謂孤軍深入敵人的心臟,如果是分散敵人的兵力聲東擊西到好,但是想依靠2萬人攻入北京,可謂有些樂觀的估計了形式,失敗的機率遠遠大於成功的機率。

    其次北伐沒有後續力量,就如同子彈被打出去了,雖然很強勁,但是一旦時間長久沒有後續力量就會衰弱,而北伐的後續力量只到第一批北伐軍隊打到天津才出發,而且實力很弱,這樣整個北伐就脫節,第一批北伐一旦勢頭被抵擋住,等待他們的就是滅亡。

    所以太平天國的失敗不是將領指揮不當造成,而是實力過於懸殊,加上屬於無後方作戰,即使是換上石達開也於事無補。

  • 15 # 開心98302

    以2萬孤軍北伐,勞師遠征就是換作石達開也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從後來石達開帶十萬大軍尚不能取四川就可以作為明證,要知道清朝帝都的重兵防守是要遠大於四川的,太平天國在江南一帶雖然深受百姓擁護但就全國來說遠沒有達到喚醒民眾覺醒的目的。

  • 16 # 安平144796971

    太平軍北伐,實際上時機未到。

    一、兵力太少,才兩萬人,雖基本上是老廣西,但就算怎麼精銳,也很難成功。不過,當時太平天國,能拿得出北伐的兵力,就這麼多了。因為路上每佔一城,務必留下應有的兵力留守,即使一路攻城略地,到達北京的也沒多少兵力了。而北京,以城防堅固聞名,這兩萬人,也攻不下。

    二、物資沒有充足的準備,必須靠沿途攻城略地後補充。而本身攻城略地也要損耗的,即使付出損耗能攻下來,也不容易。

    三、在人員配備上也十分不足,僅有軍事將領,沒有合適的行政人員,攻佔一地不為我用,不能發展壯大隊伍,還要派部隊留守減少前進兵力,是沒有能力繼續前進的。

    可見,太平天國北伐,僅是採用奇襲北京的軍事方針,失敗是必然的。

    當然,若派石達開任北伐首領,以石的軍事才華和行政才華,加上號召力,或許會有一線生機。石達開在江西,是很得民心的,說明其軍政才華和號召力不錯。但以如此少的兵力,又沒有充足的物資、人員準備,勝利還是十分渺茫的。

  • 17 # 洞察舊機

      太平軍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統帥所用非人,而是因為太平軍的整個北伐方略都是錯誤的,可以這麼說,太平軍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無論是誰來做太平軍北伐軍的統帥,其結果都是失敗,全軍覆沒是大機率的。

      太平軍的北伐方略到底錯在哪裡呢?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場和太平軍北伐頗為相似的北伐戰爭,那就是朱元璋的北伐。

      朱元璋在攻取了湖北、湖南、河南東南部和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包括漢水流域和長江下游以後決定發動北伐。

      此時在朱元璋統治區域以外還有幾個割據勢力,以四川為中心國號為夏的的明玉珍,雲南有元朝宗室梁王,福建有陳友定,就算北方表面上屬於元朝,其實情形更復雜,山東屬於王宣、河南屬於擴廓帖木兒、關中隴右有李思齊和張良弼。其中擴廓帖木兒和思齊、張良弼不和。

      朱元璋是他們中間力量最強的一支,可是他們沒有人理會朱元璋,不僅不理會,反而還自相殘殺,大起內訌。

      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決定北伐。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因為自己兵強馬壯而輕視正在自相殘殺的敵人,相反,在北伐軍出發前,朱元璋召集眾將,召開了一次關於北伐的軍事會議。

      這也應該算是軍事民主了。

      朱元璋問,對於北伐,你們都有啥主意啊?

      常遇春說,現在南方都平安了,兵力有餘,直取元都,以我百戰的精兵,來消滅元朝疲憊的兵力,非勝不可,到都城攻下後,分兵掃蕩,其他城池也可以不戰而下。

      朱元璋說,不行不行,那蒙古韃子大都建國有上百年了(應該是從成吉思汗攻佔金中都算起),防禦工事一定很堅固。假定大軍孤軍深入,前有堅城,後邊補給線被切斷,元朝的援兵四面八方趕到,進不了,退不得,豈不壞事?不如用斫樹的法子,先去枝葉,再挖老根,先取山東,撤掉大都的屏風,回師下河南,斷掉它的羽翼,進據潼關,佔領了它的門戶,軍事要點都拿到手了,再進圍大都,那時勢孤援絕,自然不戰可取了。

      常遇春覺得朱元璋膽子太小,上一回打張士誠的時候不就是直取張士誠的老巢平江嗎?這一會怎麼就不成了?只要蒙古韃子的巢穴根本一下,枝幹自然不成問題。

      徐達說,老常啊,你這是孤軍深入啊,要是兵員和糧草的補充被切斷了,那大家可就都完犢子了,你這是典型的機會主義啊,太冒險了,不是萬全之計。

      最後所有的人都支援朱元璋穩紮穩打,步步擴大,佔領地和後方連在一起,補給線在自己的兵力控制之下,立於不敗之地的戰術思想,最終覆滅了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

      再看看太平軍的北伐,論周邊環境,太平天國比起朱元璋差遠了,當時的太平天國僅僅控制著以南京為中心的一小塊地方;清朝雖然被太平天國起義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還沒有地方軍閥之間的自相殘殺,比起元朝,那是要團結的多的。

      可是洪秀全的北伐方略是什麼?

      師行間道,疾驅燕都,無貪攻城奪地糜時日。

      洪秀全還決定,待北伐軍進抵天津後,再派兵增援。

      真的是無語了……

      這完完全全就是在執行常遇春的北伐方略啊!

      這種北伐方略的危險性朱元璋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了,難道太平天國中沒有一個人讀過《明史》嗎?

      所以,無論是誰來做北伐軍的主帥,都難逃全軍覆沒的結果。

      以筆者之陋見,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以後確實需要西征和北伐來開啟局面,但是西征和北伐需要一個側重點,不能兩個拳頭同時打兩個人,這樣是肯定打不過的。

      太平軍應該以他的主要力量西征,而北伐軍的方略應該是依託天京,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廣大地區聯合捻軍施行流寇戰術,不攻堅,不守城,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主要目的就是牽制和消滅中原地區的清軍有生力量,同時配合西征軍攻取武漢。比如北伐軍可以流動到信陽一帶,從北面配合西征軍發動對武漢的進攻。

      北伐軍只要不過黃河,絕對不會招致全軍覆沒的厄運。

      

  • 18 # 使用者3910143606

    太平軍的失敗,不在北伐。北伐可以輸,輸了再來。太平天國的失敗,在於沒有能夠真正改變大家的理論,僅僅靠膚淺的西教絕不可以籠絡勞苦大眾,所以,太平天國實質是從內部瓦解的。

  • 19 # 王者歸來249525140569

    石達開做統帥會敗的更慘,為什麼很多人都石高估,離開楊石啥都不是!

  • 20 # 高飛獵鷹

    太平軍沒有推翻滿清異類真是太可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家鄉最有名的美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