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雪雪spotlight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顎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顎,牙齦、扁桃體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後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週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 併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可見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痺;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徵,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徵陽性。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 併發肺水腫時有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溼囉音或痰鳴音。

    (3)迴圈系統表現 併發心肌炎時可見面色蒼灰、面板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檢查

  • 2 # 良兒寶貝

    “手足口病”,透過字面,我們就可以理解到,它的症狀主要體現在“手,足、口”三個部位,而以手足部位最為明顯。這也是區別於普通感冒、口炎、咽炎的典型症狀。

    這種病,成人感染後,往往沒有什麼症狀。但是對於小兒來講,感染症狀往往非常明顯。

    小兒感染後,發病比較急,同時伴有低熱、口疼、厭食、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手、足部,以及臀部、臂部出現斑疹或皰疹,以手、足部為多。皰疹內有少量液體,周圍有炎症性紅暈。消退後沒有痕跡。

    個別患兒,感染這種病後,可能會產生一些併發症,比如:腦炎、肺水腫、呼吸及迴圈障礙、神經系統失調等等,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死亡。但是,大部分的小兒,在一週後都會自愈。而且愈後良好。

    對於這種病,目前還沒有良好的針對性藥物。西醫往往採用一些抗病毒、抗菌的藥物來治療,主要就是為防止併發症的產生。

    患兒在家休息期間,要給予其良好的護理,儘量不要讓其撓抓皰疹,注意消毒、保持衛生,仔細觀察病情。

    祝寶貝早日康復!

  • 3 # 芝麻育兒

    在手足口病的高發時節,身為父母總會很擔心。有不少家長一看到寶寶起了皰疹,就以為是手足口病。其實,除此之外有多種疾病都會出現長皰疹的症狀,但並非全都是手足口病引起的,所以學會區分很重要。

    如果寶寶患了皰疹性咽峽炎,在口腔內也會出現皰疹,這種情況就很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但其實也很好區分,寶寶患皰疹性咽峽炎時,皰疹只出現在口腔部位,而手心和腳心都看不到皰疹。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是先在嗓子處出現皰疹,之後出現在手心、腳心上,也有少數寶寶會長在手背、腳背上。所以,如果看到寶寶口腔內有皰疹,別忘了再仔細檢查一下他的手心和腳心,就不容易判斷出錯了。

    另外,手足口病和水痘有時也容易混淆,家長可以這樣區分:手足口病的皰疹主要分佈在口腔和手腳部位,在軀幹部位長皰疹的機率很少。而水痘的皰疹是全身性的,從紅色痘疹很快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皰疹個頭大,有癢感。而手足口的皰疹個小,顏色更紅,一般不會發癢,但是可能會有疼痛感。

    不過還需要提醒爸爸媽媽們的是,雖然學會簡單區分一些兒童常見疾病是有必要的,這樣能讓你做到心中有數,在遇到狀況時不至於過度慌亂。但是,想要確診還是應該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不能私自給寶寶亂用藥物哦!

  • 4 # 小蘋果兒科醫生

    手足口病的症狀得分位常見病例和重症比例分別來講。常見比例以發熱,以及手,腳,口腔各部位的皮疹,皰疹為主。起病急,寶貝會有發熱,咳嗽,流鼻涕,噁心,頭痛等等的症狀,早期有點像感冒。1,2天以後,皰疹的症狀開始出現,變紅,從手掌,腳掌開始,可能也會擴散到屁股,膝蓋。口腔內的皰疹破潰的話會流口水,影響吃東。關於手足口的皮疹,有幾個關鍵點。第一個四部曲,發生部位主要在手/足/口/臀。第二個四不像,跟蚊蟲叮咬,藥物疹,口唇牙齦皰疹,水痘都不像。第三個四不特徵,疹子不痛不癢不結痂不不結疤,病好以後不留痕跡。

    重症病例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具體又可以分為重型和危重型。重型病例主要引起神經系統病變,表現為肢體抖動,無力,驚厥,嗜睡,經審查,認知功能下降,眼球功能障礙,肌肉陣發性痙攣等等很多現象。危重病例還可可能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症狀,出現頻繁抽搐昏迷,口唇紫紺,呼吸困難,肺部有羅音,心率和血壓變化,脈搏減弱,面色發灰,休克等等。以上這些情況就很危急了。

    綜上,手足口病的輕重不一樣,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普通比例在家隔離休息,一般一星期左右就好了,預後也都很好。但是重症病例就需要儘快就診,醫生緊急治療,嚴密觀察病情,甚至是危重症的需要進PICU搶救。所以再強調一般,手足口病不可怕,治療以後沒有什麼後續影響,面板也都不會留下痕跡,但是如果發現病情加重,就要第一時間就診處理。作為家長,在護理寶貝的時候還要掌握科學觀察的技能。mm

  • 5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傳染病。主要發病範圍體現在口、手、腳、臀、、外觀有紅色的皮疹。或者疹周圍有紅暈,這些皮疹不會留疤,也不會疼或者癢。

    如果是孩子的話、表現為口腔內有皮疹狀,而且不喜歡吃飯、而且會疼,一般情況會伴有發燒症狀。

    如果是小寶寶,還會伴隨有持續的1到2天的發熱症狀,發燒的體溫大約在38°c左右吧【寶寶正常的體溫應該和大人一樣36°c---37°c】還要觀察是否有皮疹類狀況發生、【如果體溫持續不退的話、還是要早點去醫院掛號、聽醫生的意見】不要引起併發症狀。

    上述情況是較輕的症狀。如果有比較嚴重的狀況、極少數的兒童患者、會出現腦膜炎、肺水腫、腦脊髓炎等。這中情況會有持續的高燒會引起死亡。患者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觀察,一:呼吸系統、同常人有異常不同。二:神經系統受到破壞。面色、四肢溫度等均有變化。三:迴圈系統,注意觀察心臟和血壓的狀況。

  • 6 # 醫學慕課

    手足口病是五歲以下幼兒常見傳染病,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它的症狀有:伴或不伴有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掌心、足底、口咽部和臀部出現皰疹,皰疹周圍可饒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可伴有咳嗽、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部分患兒皮疹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丘疹、皰疹。以上為普通型手足口病例,及時治療,預後良好。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3-5天出現病毒性腦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此類患兒稱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症狀有:1.持續高熱,體溫>39.0C,常規退熱效果不佳(此症狀最準確,最易判斷);2.出現精神差,嘔吐,驚厥,肢體抖動等神經系統症狀;或伴有易困、易睡。3.四肢發涼、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4.呼吸淺快,口唇紫紺,肺部可聞及溼性囉音或痰鳴音。出現以上症狀,提示患兒病情危重,需趕快到當地指定醫院就診,及時救治。醫院檢查如果血糖升高,大於9mmol/L,白細胞超過15x109/L,再結合病原學檢查(核酸檢測陽性,分離出相應的病原體或抗體檢測強陽性)可確診。

    嬰幼兒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衛生文化水平的敏感指標,故每年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各地衛生系統對此病非常重視,如果寶媽們發現孩子有以上部分症狀,請及時到當地指定醫院就診,注重手部、飲食衛生,發病後及時就診為控制此病的主要策略。

    答案編輯及稽核專家:城固縣醫院 劉立權醫生

  • 7 # 光明科普

    你的孩子出疹子了?千萬不能大意,那可能是手足口病。

    今年3月,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病例已達2.8萬例,是2月份的兩倍以上,這預示著手足口病逐漸進入流行期。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症狀表現為:發熱、厭食、手、足、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

    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在一週內可以自愈,期間要做好消毒、隔離、口腔和面板護理,避免交叉感染;如果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要提醒的是,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腦脊髓炎、肺水腫等併發症,可危及生命。這時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能大意。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很重要。

    病毒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和個人衛生。

    儘量少讓孩子到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率。

    注意嬰幼兒的營養和休息。

    希望大家在不負春光的同時,也能遠離傳染病。

  • 8 # 李喆天驚中藥消毒劑

    採用天驚牌人體衛士360中藥消毒劑,有強效殺滅手足口病毒,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檢測對EV71有較強的滅活作用,北京某班級應用後無一例患手足口病。

  • 9 # 崔玉濤育學園

    怎樣判斷是不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一般有2-7天的潛伏期,潛伏期內沒有什麼特別的徵兆,然後突出現症狀。

    症狀一:嘴裡長皰疹,口腔潰瘍,寶寶會說嘴裡疼。不會說話的小寶寶,會有拒絕吃奶的表現。

    症狀二:手心和腳心的面板有發紅的小疹子,有時肛門周圍也會有。

    症狀三:類似普通感冒的症狀,比如發熱、咳嗽、流鼻涕等。

    媽媽區分寶寶是手足口還是感冒,主要看前兩種症狀,因為感冒不會起疹子。

    所謂“一二三”,不是說會按照這個順序出現啊,小區裡的孩子就是先發現手上有,然後才發現的腳上也有、嘴裡也有。

    得了手足口怎麼辦?

    首先是隔離。手足口是傳染性疾病,所以寶寶患病後,應在家休息兩週左右,少出門,也不要去幼兒園。

    然後就是寶寶的護理。大多數寶寶的症狀都比較輕,一兩週就好了,期間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

    1、口腔護理

    因為嘴裡疼,寶寶不願意吃東西,更不願意吃熱的。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味道清淡的面、粥、小軟餅等,晾涼點再吃。把蔬菜和肉剁碎,做成菜肉粥,能儘量均衡營養。吃完用清水漱漱口。

    2、皮疹護理

    這些疹子通常是不痛不癢的。如果寶寶覺得癢,在皮疹表面沒有潰破時,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起到一定消腫止癢的作用。注意防止寶寶抓撓。

    3、發熱護理

    和平常發熱差不多,物理降溫、多喝水、多休息。寶寶體溫超過38.5℃時(有熱性驚厥史的寶寶體溫超過38℃時),合理使用退燒藥。一定要注意補充液體,喝奶喝水。大量出汗的寶寶,可以和一些用水稀釋的鮮榨蘋果汁,能起到補充電解質的作用。

    再提示一些注意事項

    ·手足口病一般不會出現網上傳的那些非常嚴重的後果,爸爸媽媽不要害怕。

    ·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也不需要吃抗生素。

    ·小寶寶嘴裡疼又不會說,容易有哭鬧、粘媽媽的表現,媽媽要耐心安撫。

    ·如果發現寶寶持續高熱不退,或有嗜睡、抽搐、呼吸困難等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

    如何預防手足口?

    手足口病可以透過飛沫傳染,也可以經由患者的物品傳染。因此爸爸媽媽注意:

    ·別讓寶寶在空氣流通差的地方多停留,家裡要注意通風。

    ·別和其他小朋友共用手絹、水壺等個人物品。

    ·外出回家後,及時洗臉洗手等容易沾染病菌的部位。

    ·和小朋友們分享的玩具,回家要認真清洗、晾曬消毒。

    有的媽媽可能聽說了,國內已經有針對手足口病的疫苗。但是目前,疫苗只能預防EV71這一種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預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而且很多地區還無法接種到。所以咱們暫時還是以生活中的預防為主。

  • 10 # 憂憂若水—鄧

    最直接的孩子手腳長很多水泡,發現就得去醫院。有的不一定長手腳上。我家孩子洗澡發現屁股上長了一個紅疙瘩,第二天早上立馬去醫院嘴巴里已經很多了,醫生一看就手足口,之後屁股嘴四周嘴巴里面就很多了。所以發現孩子身上無緣無故多了小紅疙瘩或水泡就得注意了。發現早治療早,我家那是就吃了藥和塗抹患處,一星期徹底好的,嚴重的會發燒甚至致命一定不能耽誤。

  • 11 # 穆赫蘭道123

    手足口病好發於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的。由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A 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多見)引起的,主要透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傳播。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皰疹,重者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及迴圈衰竭等。目前分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普通病例為大多有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口腔可見散發的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多在1周內痊癒。

    重症病例主要表現在1.神經系統:如精神萎靡,嗜睡,嘔吐,昏迷,驚厥,肌無力等2.呼吸系統如呼吸增快,呼吸困難,口唇紫,咳粉紅色痰液等3.迴圈系統:心率增快,面色灰白,四肢發涼,指端發紺。

  • 12 # 執業藥師yang

    每年的4-6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也是家長們需要提高警惕的時候。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多種病毒均可致病。多發於6個月~5歲之間的嬰幼兒。少年兒童和成年人感染病毒後雖然不會發病,但是會傳染疾病。

    手足口病的初期一般症狀

    在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寶寶們一般先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的症狀,類似上呼吸道感染。

    有的寶寶還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隨後,寶寶的手指、足趾的背部開始出現梭型或橢圓形的水泡,水泡的周圍有紅暈,水泡內的液體比較清涼,而且水泡的長軸與皮紋一致。

    同時,寶寶的口腔裡如嘴唇、齒齦上和舌口腔黏膜也會發生散在的水泡,並很快破潰,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者灰白色的膜,周圍有紅暈,灰白色的膜下面還可以見到片狀或點狀的糜爛面。

    手足部位的水泡,中心會凹陷變黃,隨後乾燥脫屑,另外還會有散在的淡紅色皰疹或丘疹,質地比較堅硬。

    手足口病的病程

    大多數手足口病病程較輕,屬於自限性疾病,多在5~10天自愈,預後良好,也沒有後遺症。

    由柯薩奇病毒A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症狀比較輕微,多可自愈;由腸道病毒EV 71引起的手足口病,有發展成重症的案例,病情比較兇險,需要警惕。

    手足口病的重症表現

    部分手足口病,可累計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發展成重症,病情兇猛,需要及時治療。

    (1)神經系統表現為: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等,表現為嗜睡、精神差、易驚頭痛、嘔吐、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地抽搐、昏迷,甚至發生腦水腫或腦疝。

    (2)呼吸系統表現為:可出現肺水腫,表現為肺部可聽到溼羅音或痰鳴音,口唇紫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的節律發生改變,口吐白色、粉色或血性泡沫液(痰)。

    (3)迴圈系統表現為:可發生迴圈衰竭,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減慢或者加快,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四肢發涼,指(趾)發紺。

    手足口病如果出現重症表現,是非常危險的,需要立即送醫搶救治療!

    家長們要時刻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如果發現有手足口的症狀,一定要送醫治療。

  • 13 # 中華醫學科普

    作為傳染病的手足口病,其發生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並以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和EV71、埃可病毒為病原體,其中最常見的感染型別是EV71和coxA16,因為手足口為消化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兒童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糞-手-口。因其為RNA病毒變異性高,容易生成新的亞型,故採用滅活病毒疫苗注射免疫難以預防,手足口病可侵害機體的各個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多發生於5歲以下小兒,3歲以內嬰幼兒發病率率最高,成年人多為帶菌者。重症可危急患兒的生命。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這個臨床症候群,其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狀較輕,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為主要臨床 症狀,但也有僅出現皮疹或皰疹的患兒。多數患兒均可自愈, 但病情較重的,且病情演進較快的,可引發死亡。在諸多臨床症狀中,出現最早的是口腔黏膜疹,最常見的表現為潰瘍,但也有患兒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或是無口腔內病變。同一患兒不 一定全部出現手、足、口病損。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手足口病,但多見於夏秋季,其發病高峰以11月份為主,在其高峰期,以流行病學特點及其臨床特徵為依據均可準確診斷手足口病。 但是,在散發的情況下,應注意鑑別手足口病與出疹性疾病之間的鑑別,比如水痘、丘疹性蕁麻疹等。目前手足口主要對對症支援治療,嚴重的患者應到醫院進行治療。

  • 14 # 藥事健康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經糞-口和呼吸道途徑傳播,是5歲以下兒童生命健康的嚴重威脅。手足口病全年散發,每年4-6月份是高發季節,那麼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和臨床表現可供我們的家長早期發現呢?

    普通病例病情較輕,7-10天后即可康復。發病初期有發熱和口痛,伴有輕度咳嗽、流涕和咽痛。家長可以透過檢視孩子口腔有無小皰疹、小潰瘍,手足及肢體有無皮疹等與上呼吸道感染進行區別。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病例僅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也有病例並無發熱。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毒後,如出現以下症狀需及時就醫:①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症狀、體徵出現,或原有症狀加重等,如有發熱,可以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②患兒高熱超過38.5℃或情緒較差時每1-2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可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對症處理。布洛芬口服用量為5~10mg/(kg·次),對乙醯氨基酚口服用量為10~15mg/(kg·次),兩次用藥的間隔時間不小於6小時,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不推薦以上兩種藥物用於交替退熱;③如患兒食慾不振、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肢體抖動、站立或坐立不穩甚至出現抽搐、休克時及時送醫檢查。

    手足口患兒有口痛、咽痛時,會影響患兒進食慾望,要注意儘量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將食物或白開水放至溫度較低後食用飲用。出現皮疹時,應保持面板清潔,穿寬鬆衣物,儘量避免患兒將皮疹抓破,可以適量塗抹爐甘石洗劑等。

    目前國家衛健委出臺的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根據疾病的發生發展程序,將手足口病進行分期、分型,可供家長判斷病情:出疹期、神經系統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復期等五個分期。當然,手足口病大多預後良好,並無後遺症。這就需要家長及時觀察和發現患兒病情,早期對症處理,如有加重一定及時送醫,避免病情的進展或惡化。

  • 15 # 大洋網

    一般地,我們都認為只有寶寶才會得手足口病,但其實大人也會,症狀跟寶寶的很類似。

    杭州37歲的孫女士這個週末過得有點糟心,不僅發燒發到40℃,雙手還生滿了紅色的小疹子,又疼又癢。昨天上午,實在熬不過身體的難受,她去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結果卻讓她大吃一驚,醫生說她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醫生你確定嗎?這不是隻有小朋友才有的毛病嗎?”孫女士問。

    接診的醫生說,雖說成人患病的機率比較小,但是並不意味著成人不會得手足口病。“你看,除了手,你的腳上、嘴巴里也長了皰疹。”醫生開了一些藥,讓孫女士回去好好休息,“手足口病並非兒童的專屬疾病,成人同樣可以得。”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金潔介紹,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每年4-6月是高發期。在這個時間段裡,每個月也會有五六個成人病患。但7月以來就很少碰見了。

    “成人患病,大部分是家中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在照顧的過程中,碰到了病變的部位,或者是透過呼吸道傳染上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過勞累,導致抵抗力下降,所以病毒侵入。”金潔說,一般成人的症狀會稍微輕一點,就是發疹子,發低燒的屬於少數,而發燒高達40℃的真的很少見,也會相對嚴重點。

    同樣,手足口病不只在孩子之間傳染,成人之間同樣會傳染。“透過呼吸道傳染。一般我們都會建議患者回家休息。畢竟夏天,辦公室開著空調,密閉空間裡空氣不流通,傳染風險還是高的。”

    當然,對於疾病的治療也不用太擔心,按時吃藥,多喝水,一週時間差不多就能痊癒。

  • 16 # 北京京城面板高醫生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本病在臨床上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徵,故通稱為手足口病。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但少數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炎、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那麼手足口病有哪些的症狀特點專家指出:

      1、寶寶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最為明顯的就是發熱,對於大多數輕症病例來說,以中等熱度為主,通常體溫在39℃以下。

      2、寶寶手足口病初期,發熱1~2天后手掌,腳掌,以及臀部上同時會長出紅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綠豆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一圈紅暈,沒有明顯的瘙癢感,以及出現口腔皰疹,多分佈在咽喉、扁桃體等處,很快會變成小潰瘍。

      3、寶寶手足口病初期出現口腔皰疹,口腔皰疹易破潰出現潰瘍,所以在吃東西格外疼痛,患兒因而出現拒絕進食,流口水等症狀。

  • 17 # 杏花島

    手足口病還會讓患兒死亡?傳染性還很強?這病又要來了?是的,一年中的夏天和秋天是該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孩子開學後,每天都在一起,小孩子抵抗力又不強,病毒就會透過空氣飛沫、小朋友之間的密切接觸等途經引起傳播。柯薩奇病毒往往就是導致孩子患上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該病是一種發疹性的急性傳染性疾病。導致孩子發皮疹的疾病很多,比如麻疹、風疹、猩紅熱等,那麼,手足口的皮疹又有什麼特點以及需要做些什麼檢查來明確診斷呢?

    5歲以下的孩子容易發生該病。在發病前的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左右可能會有跟手足口病患兒的密切接觸史,潛伏期一般在2天到7天,患兒一般會有發燒、咳嗽或者有些孩子會有頭疼、流鼻涕、不想吃飯、噁心、拉肚子等,孩子燒的越厲害,一般病情就越嚴重。皰疹一般在孩子的手、腳、臀部等,口腔皰疹一般是在孩子的硬顎、齒齦以及舌部等,皰疹破潰以後一般會變成小潰瘍,孩子往往會因為進食疼痛而拒絕進食,或者流口水。手足口病的皮疹一般質地硬,數目不等。手足口病患兒的白細胞計數大多沒有異常,但是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比值相對較高。咽部分泌物、皰疹液以及糞便中可以分離出相關的腸道病毒。

    接種疫苗是預防手足口病的好方法;其次,家裡應該勤通風,通風換氣至少30分鐘;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經常消毒孩子用過的餐具、床褥等;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儘量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

  • 18 # 家庭醫生雜誌

    手足口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此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該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

    此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多數病情輕,在家護理即可,愈後良好;只是極少數患兒病情嚴重。因此,正確的家庭護理,在一定程度上比用藥還更重要。

    家庭護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消毒隔離

    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患兒應留在家中,直到發熱、皮疹消退及水皰結痂。

    一般需隔離兩週。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

    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於日光下暴曬。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

    2.休息及飲食

    患兒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故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每次餐後應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區域性可用適量溫開水將思密達調成糊狀,塗抹於口腔潰瘍區域性,每天4次,以減輕疼痛,促進癒合。

    4.皮疹護理

    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乾燥。

    將患兒指甲剪短,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皰疹破裂者,可用思密達加適量溫開水調成糊狀,塗抹於區域性,每天4~6次。

    5.發熱護理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值得提醒的是,由於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併發症,故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等,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72)

  • 19 # 醫聯媒體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嚴重時還可能會致死。手足口病的症狀需要分常見病例和重症比例分別來講,常見的如發熱,以及手,腳,口腔各部位的皮疹,皰疹為主。這種病一旦發病,寶貝會有流鼻涕,咳嗽,噁心,發熱,頭痛等等的症狀,早期有點像感冒。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臨床的症狀有發熱,起皰疹,特別是在手、足和臀部斑丘疹、皰疹,皰疹,而且周圍可有炎性紅暈。與此同時,患病的寶寶還會伴有食慾不振、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由於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自限性,大多數寶寶會在一週左右痊癒,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家長要密切注意寶寶身體情況。

    綜合來看,手足口病的輕重不一樣,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普通患兒在家隔離休息即可,一般一星期左右就好了,預後也都很好。但是重症病例就需要儘快就診,嚴密觀察病情,病危嚴重甚至要進行搶救。所以,手足口病不可怕,治療以後沒有什麼後續影響,面板也都不會留下痕跡,但是如果發現病情加重,就要第一時間就診處理。

    面對手足口病,家長們要注意做好環境衛生和手衛生,每天要保持室內通風,保證空氣清新,防止病毒積聚。在平時更是要多多清洗並消毒寶寶的玩具、毛巾及其他用品。

    指導專家:郭紅枝,副主任醫師,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

    從事兒童保健工作近20年,擅長兒童生長髮育檢測,兒童腦癱,運動、言語等發育遲緩的康復干預。

  • 20 # 白老師談健康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時邪,以手、足、口咽部出現皰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典 型病例以口腔炎症表現,如口痛、拒食、流涎,口腔內出現皰疹,繼而形成潰瘍,同時手 足亦出現皰疹,可伴見低熱或高熱、咽紅等症狀為臨床特徵。本病多數病程較短,約1周 左右,病情較輕。重證病例可出現咳嗽、咯血、心悸、神昏、抽搐等變證。本病一年四季 均可發病,在夏、秋季節發病率明顯增高。1~5歲小兒發病率較高。

    中醫文獻中無手足口病之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當屬於中醫學中 “斑疹” “口瘡” 等 範疇。

    【病因病機】

    一、病因

    手足口病發病的外因為感受手足口病時邪,為溼熱疫毒。內因為小兒素體肺脾不足, 內蘊溼熱。

    二、病機

    1. 基本病機 溼疫內侵。

    2. 常證病機 手足口病邪毒為溼熱疫毒,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衛失宣,而見 發熱、流涕、微咳等肺衛表證; 疫毒在肺衛不解,入於中焦,或直中脾胃,影響脾胃運化 功能而見吐、瀉等症; 脾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口,脾溼不運,與溼熱疫毒相合,鬱於肌 腠,發於口、手、足等部位,熱鬱為疹,毒透為皰,溼溢為皰液,故臨床在口、手、足等 部位發生皮疹,漸變成皰,並引發口痛、流涎、拒食、煩躁、手足癢痛等症。溼熱疫毒隨 皰疹外透,正氣漸復,皰疹幹縮,但疫毒已傷津液,故見肺脾不足之陰傷證候。

    3.變證病機 如正氣不足,溼熱疫毒熾盛化火,則毒邪直入營血,內陷心肝,引發 肝風內動,出現抽搐、驚厥、神昏、心悸等變證。

    【臨床表現】

    臨床首先表現為口痛、拒食、流涎。常有低熱或高熱,也有部分患者不發熱。伴見流 涕、咳嗽、咽紅、咽痛等症狀。1~2天口腔內散見小皰疹,很快皰疹破潰,形成小潰瘍 點,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顎處為多,亦可波及軟顎、咽部; 手足蹠掌及面、臀部先起紅色 斑丘疹,然後變成皰疹。皰成圓形或橢圓形,較水痘小,質較硬。皰周色紅而痛癢; 皰疹 數目少的幾個,多的幾十個,軀幹部較少見。病情持續1周左右,皰疹結痂,或幹縮而 愈,不留瘢痕及色素沉著。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 病史 夏秋季節流行病史或接觸史。

    2.症狀體徵 手足口部位皰疹,繞以紅暈,癢痛,流涎,拒食,煩躁等。

    3.實驗室檢查 取皰疹液進行病毒分離以確診; 也可在恢復期進行血清特異性抗體 測定。

    二、鑑別診斷

    1. 水痘 水痘的皰疹較手足口病之皰疹略大且軟,數量亦多。並且水痘好發於軀幹 部位,而手足口病則多發於口腔及手足蹠掌等部位,兩者有明顯不同。

    2.膿皰瘡 膿皰瘡為化膿性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表皮化膿性面板病, 多見於口周面板及四肢,少見於口腔黏膜,其皰疹皮薄而大,易破,內含膿液,皰破後露 出溼潤潮紅的糜爛面,周圍淋巴結腫大,這些均與手足口部不同。臨床較易區別。

    【辨證診治】

    一、辨證要點

    1.輕證 病程短,皰疹僅限於手足掌心及口腔部位,疹色紅潤,稀疏散在,根盤紅 暈不著,皰液清亮,全身症狀輕微。

    2.重證 病程長,皰疹除手、足、掌心及口腔部位以外,還可累及四肢、臀部等部 位,疹色紫暗,分佈稠密,或成簇出現,根盤紅暈較著,全身症狀重,甚或出現邪毒內 陷、邪毒犯心等證候。

    二、治療原則

    1. 基本治則 清疫解毒。

    2.具體治法 輕證治以宣肺解表,清熱化溼; 重證宜分清溼重、熱重。偏溼盛者, 治以利溼化溼為主,佐以清熱解毒; 偏熱重者,則以寒涼清熱解毒之品為主。若出現邪毒 內陷或邪毒犯心者,又當配伍鎮痙開竅、益氣養陰、活血祛瘀等法。

    三、分證論治

    1. 疫犯肺脾

    證候表現: 口痛,拒食,流涎,手足起皰,破潰後形成潰瘍,癢痛欲抓,煩躁不安, 或發熱或不發熱,流涕,微咳,咽紅,尿黃,便幹。舌紅,苔白滑或薄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 溼熱疫毒之邪與脾溼相合,鬱而化火,上壅脾竅,故口痛起皰,拒食流 涎; 疫毒蘊於肌腠,外發肌表而為疹,溼毒外透而為皰,溼熱毒邪齊聚皰周而癢痛; 溼熱 鬱於肺衛而見發熱,流涕,咳嗽; 熱毒內盛而見尿黃,便幹; 熱毒擾心而煩躁不安; 舌 紅,薄黃,脈滑數為溼熱之象。

    治則: 宣肺理脾,清疫解毒。

    方劑: 荊翹散 (驗方) 加味。

    方解: 方中荊芥、連翹疏風達邪; 牛蒡子、蟬蛻、薄荷解表透疹; 防風、白蒺藜祛風 止癢。

    加減: 本病為溼熱疫毒致病,故常加木通、六一散清熱利溼; 如發熱較高者,加柴 胡、生石膏解鬱清熱; 皰疹癢痛甚者,加苦參、防風以祛風燥溼止癢; 大便乾結者,加大 黃、玄明粉以通便下火。

    2. 溼熱蒸盛

    證候表現: 身熱持續,煩躁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 皰疹,痛癢劇烈,甚或拒食。皰疹紫暗,分佈稠密,或成簇出現,根盤紅暈顯著,皰液混 濁。舌質紅絳,苔黃厚或黃燥,脈滑數。

    證候分析: 本證為手足口病重證,溼熱疫毒侵犯肺脾,發於肌膚,偏於溼重者低熱起 伏,口苦而黏,面板皰疹較重,皰液混濁,瘙癢不適; 偏於熱重者高熱持續,口渴引飲, 口腔皰疹較重,疼痛流涎。若失於調治或感邪過重,可出現邪毒內陷或邪毒犯心變證。

    治則: 祛熱化溼,清疫解毒。

    方劑: 甘露消毒丹 (《醫效秘傳》) 加減。

    方解: 方中黃芩、連翹、薄荷清熱解毒; 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溼; 滑石、茵 陳、木通清熱利溼; 射干利咽解毒; 川貝化痰止咳。

    加減: 高熱加柴胡、生石膏解鬱清熱; 皮疹密佈加紫草、野菊花解毒透疹; 大便洩瀉 加葛根、生苡仁、澤瀉清熱利溼,昇陽止瀉; 噁心嘔吐加蘇梗、姜竹茹和胃降逆止嘔。

    四、其他療法

    1. 中成藥

    (1) 雙黃連口服液 清熱解毒。每支10mL,每次5~20mL,每日3~4次。適用於本 病的早、中期。

    (2) 清熱解毒口服液 清熱解毒。每支10mL,每次5~20mL,每日3~4次。適用於 本病的早、中期。

    (3) 板藍根沖劑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每袋5g,每次2.5~10g沖服,每日3~4 次。適用於本病的早期。

    (4) 萬應丸 清熱解毒,每次5粒,每日2次,適用於皰疹期。

    2. 外治法

    (1) 石柏粉 將煅石膏、黃柏、蛤殼粉、白芷、黃丹,共研細末,油調,外敷。用於 皰疹多而痛癢甚者。

    (2) 珠黃散或雙料喉風散 吹於潰瘍面上,清熱解毒,每日1次。

    (3) 立效散 黃連、細辛、玄明粉,共研細末。每次取少量藥粉,點於潰瘍面上。每 日1~2次。

    (4) 手口面板皰疹破潰後,可塗1%龍膽紫藥水。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1.增強體質,加強鍛鍊,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2.注意飲食結構及衛生習慣,避免因飲食不節,而導致脾胃積滯,內蘊溼熱,造成 本病發生的內在環境。

    3.在夏秋流行季節,可服用板藍根沖劑,每次1/2~1袋,每日1~2次,以預防之。

    二、調護

    1.患皰疹期間,應注意休息,儘量少外出,減少再感染的機會。

    2. 在患皰疹期間,應避免搔抓,以防面板感染。

    3. 以流食、半流食、多營養飲食為主,注意飲食溫度適宜,避免過燙,應忌食甜、 鹹、辛、辣之品,禁食肥甘厚味之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太累,該如何讓自己活得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