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猛歷史

    趙武靈王有個寵姬叫吳娃,他為趙武靈王生了個兒子,在她死的時候,她要求趙武靈王立她的兒子為太子,為了自己心愛的寵姬,他同意了,於是乎他廢掉了原來的太子,立了吳娃的兒子為太子,不久之後傳位給了他。 雖然趙武靈王傳位給了吳娃的孩子,也就是趙惠文王,但是他始終牢牢的把握住軍隊,不給趙惠文王兵權。同時他有對原來的太子感到愧疚,經常重重獎賞他,這變相的鼓舞了原太子發動政變。在政變失敗後,趙惠文王把趙武靈王囚禁在深宮,不給吃食,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他教會了他兒子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君王,卻沒教會他兒子如何憐憫,最終被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 “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他的諡號很有意思,一褒一貶。很公正的描述了他的一生。

    連結:http://toutiao.com/i6274385774154613249/

  • 2 # 力薦美文

    公元前326年,趙武靈王即位時,年僅十二歲。五年後,為了與韓國結盟,他娶韓國宣惠王女兒為夫人,即趙惠後,生子趙章,立為太子。後來,趙武靈王曾經在夢裡夢見一位姑娘在彈琴歌唱,姿色美豔,嗓音悽婉。在一個飯局上,趙王把這個夢講了,說很想見到這個姑娘。一個叫吳廣的大臣聽後,忙回家把自己的女兒孟姚獻了出來。趙王見了,果然像夢中人。於是他又納孟姚為妃,後生子趙何。由於孟姚長相美麗,很受趙武靈王的寵幸,須臾不能離開。孟姚身上的人性醜惡一面開始膨脹,她逮著機會就向趙王說王后和太子的壞話,內容非常惡毒,比如講趙惠後十分淫蕩啦,趙章太子非常不孝順啦,等等。

    在沙場上大智大勇的趙武靈王,在女人面前卻表現得極其弱智,公元前299年,就是趙軍攻破中山國都城靈壽的那一年,趙武靈王把夫人趙惠後給廢了,將寵妃孟姚提拔成為王后。同時,他又做出了一件毫無先例、驚世駭俗的改革舉措,將王位直接傳給了十幾歲的幼子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而他自己號稱“主父”,在正當年富力強之時,退居二線。

    孟姚當上王后不久就死了,而她一死,趙武靈王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又有了明顯的改變。公元前296年,也就是趙國滅掉中山國的那一年,趙武靈王又將廢太子趙章封到代地,號安陽君。這位對改變政策有近乎狂熱癖好的君主,甚至計劃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何當趙王,讓趙章當代王,實行邦聯制。

    “一國兩主”雖未實施,但把趙章叛亂的熱情給鼓動起來了。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與趙章在朝會之後,一同到位於沙丘(今河北涿鹿縣東南)的行宮遊玩,他們在此各有一處宮殿。趙章準備趁機武力奪權。他首先謊借趙武靈王之命召來趙何,企圖殺趙何後自立。但還沒殺掉趙惠文王趙何,叛亂之事就已敗露。趙章等人為求生路,只好逃入趙武靈王居住的宮中。

    趕來平叛的公子趙成和大將李兌立即包圍了趙武靈王的宮殿,並將趙章等殺掉。但趙成和李兌在趙章死後未撤圍。“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他們倆無疑想置趙武靈王於死地。因為這時法統上的國王是趙惠文王趙何,除掉趙武靈王,肯定符合趙何的利益。當然,這兩人不願背上誅君的惡名,便以圍困的方法把趙武靈王逼死。“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最後歷經三個月,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一代偉人,竟然死得如此悲慘。究其緣由,還是那個寵妃孟姚惹的禍。

  • 3 # 資治通見

    一代明君

    世事難料,古語有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縱觀整個世界歷史,那些曾經縱橫捭闔、馳騁沙場、對後世影響深遠的人物都難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結局。不是死於權力鬥爭,就是死於陰謀詭計。本文介紹一位深刻影響中國古代兩千年戰爭史的人物,他就是趙武靈王。提到他,人們馬上想到胡服騎射。

    確實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對他的人生經歷,以及最後的結局知之者甚少。趙武靈王是嬴姓,趙氏,名雍(古代的姓、氏、名的關係很複雜,這裡不多講,可以稱其為趙雍),公元前340年出生,為趙肅侯之子。公元前326年英明神武的趙肅侯病死,時年15歲的趙武靈王在即位之初,就面臨生死考驗。

    戰國形勢圖

    此時秦、楚、燕、齊、魏等國以會葬的名義各自派出萬餘人,意圖乘機滅趙。然而趙武靈王在重臣肥義的幫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最終將五國的陰謀瓦解。公元前323年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史稱“五國相王”。

    但趙武靈王認為趙國的實力還不如以稱王,言道“無其實,敢處其名乎!”下令國人稱自己為“君”。此後趙國在對外戰爭中不斷失利,如“九年,與韓、魏共擊秦,秦敗我,斬首八萬級”、“齊敗我觀澤”、“秦取我中都及西陽”、“十三年,秦拔我藺,虜將軍趙莊”。

    趙武靈王雕像

    一系列對外對外戰爭的失敗,時刻困擾著趙武靈王這位力圖振興趙國的君主。他首先開始調整外交策略,創造一個有利於自己的和平外交環境,首先他趁燕國內亂之際,於公元前311年扶立公子職為王,是為燕昭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舉鼎時絕臏而死,趙武靈王看準時機,派手下護送公子稷回秦即位,是為秦昭襄王。此時六國不是忙於內爭,就是陷於外戰,唯獨趙國獨善其身,此時一個大膽的決定在趙武靈王的心中成形。

    公元前307年正月的一天,趙武靈王召集肥義談論天下大事,兩人一共談了五天。此後他前沿著趙國的邊境做了考察,對大臣樓緩說出了他的想法,原來他想趁著中國各國混戰之際,出兵討伐趙國的北部遊牧民族林胡、東胡、以及中山,並說出“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吾欲胡服。”

    不料他的提議剛一出來就遭到眾多大臣的反對,包括他的叔叔公子成。為此趙武靈王費勁口舌,才將他們一一說服,從此一場改變中國古代戰爭的變革就此發生。在春秋以前,戰爭方以車戰為主,衡量一國的軍事力量,也是“乘”(四馬一車為一乘)來衡量的,如萬乘之國、千乘之國。

    但戰車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中,完全敗北。遊牧民族的戰馬有著極強的機動靈活性,再加上士兵服裝衣短袖窄,十分利於馬上騎射。趙國再與遊牧民族的長期對抗中,逐漸意識到騎兵作戰的重要性,於是趙武靈王開始了這場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

    不久後改革初見成效,趙武靈王率領騎兵重創中山國、林胡,並奪取了秦國的部分土地。為了專注與對外戰爭,同時履行對愛妻臨終前的承諾,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於趙何,是為趙惠文王,並任肥義為相,負責主持內政。

    經過多年的征戰,趙國先後滅掉中山、樓煩,領土得到空前擴大,此時趙國的軍事實力已經位居各國之首,於是已經改稱“趙主父”的趙武靈王更名換姓,喬裝改扮成使者前往秦國,偵查情況。秦昭襄王見到這位“使者”時,感覺他氣度不凡,非人臣之相。會見之後,派人前去調查,才知道是趙主父,而此時趙武靈王已經出函谷關回國了。

    公元前前296年在滅掉中山後,趙武靈王舉辦盛大慶功宴會,並封自己的長子公子章為安陽君,而公子章一直對自己弟弟的即位耿耿於懷。這裡簡單說一下趙武靈王的婚姻情況,公元前321年,他娶韓女為夫人,生下了長子趙章,並立為太子,但這是一樁政治婚姻。

    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漂亮少女鼓琴而歌,便將此時對眾臣說了。大臣吳廣覺得趙武靈王所說的少女很像自己的女兒孟姚,於是就把孟姚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非常寵愛孟姚,趙人稱她為吳娃。吳娃為趙武靈王生下一子,就是趙何。

    韓女形象想象圖

    但無奈紅顏薄命,不久後吳娃病危,臨終前她要求趙武靈王立趙何為王,趙武靈王於是廢趙章,立趙何。此後趙武靈王退位,與長子趙章率領征戰四方,拓土開疆,他愈發感覺長子很像自己,但又為他不能繼承王位感到遺憾。於是趙武靈王想要將趙國劃為兩半,封趙章為代王。就在他猶豫之時,一場統治權力之爭就此發生。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父子出遊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期間父子分宮居住。趙章與手下想要發動叛亂,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召趙惠文王入宮,趁機誅殺。不料肥義先行入宮被殺,因此事情敗露,趙惠文王的重臣公子成、李兌起兵消滅了趙章的黨羽。

    無奈之下趙章逃入趙武靈王的宮中,於是公子成、李兌率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王宮,最終將趙章殺死。此時公子成、李兌兩人合計“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因此兩人在趙惠文王的默許下,繼續包圍趙武靈王的王宮。並向宮中的人下令“後出者夷”,宮中侍從紛紛逃出,只剩下趙武靈王一人

    。此時的趙武靈王“欲出不得,又不得食”,為了生存,凡是能吃得東西,全被他吃了,甚至把樹上的小鳥都吃了。最終堅持了三個月後,這位偉大的軍事改革家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時年46歲。

    趙武靈王雖然死了,但他主導的這場“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卻改變了中國古代的作戰方式,從趙國開始,其他各國以及後世紛紛效仿,採用騎兵作為戰場主力,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騎兵一直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直到現代,才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同時趙武靈王的改革精神也激勵著後世的人們,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曾評價,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

  • 4 # 成周子

    趙國,作為三晉之一,歷史上出過不少優秀的執政者,趙簡子、趙襄子、趙武等等,而在戰國中後期,這個燕趙之地、慷慨悲歌的國家,又誕生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便是趙雍,史稱趙武靈王。

    “武靈王”這個諡號對於趙雍來說,實在是有點遺憾,本來,以趙雍滅中山、練騎射、強兵馬的作為,妥妥的“趙武王”,可是因為他自己的一次失誤,最後生生地在趙武王三個字的諡號中間,被加了個“靈”字。靈——亂而不損曰靈,這也不是啥好諡號。而這次失誤,最終也葬送了一代英主趙雍的性命。

    這還得從趙武靈王的夫人說起,一開始武靈王五年,娶的是韓女為夫人。後來有一天,他夢見窈窕淑女在鼓琴而歌,從此心儀,醒來對大臣說起,有一個叫吳廣的臣子就把自己女兒孟姚,給推了出去。或許孟姚確與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相似,反正自那以後,被趙武靈王格外寵幸,她就是以後的惠王后。

    趙武靈王原本有太子叫趙章,寵愛孟姚後,愛屋及烏,更喜歡孟姚生下的兒子趙何,最終廢掉了太子章。緊接著,他人生中最致命的失誤,也就此發生——性情中人的趙武靈王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宣稱傳王位於趙何,史稱趙惠文王。

    而他自己,則瀟灑恣情地身著胡服,帶著將士出征胡地去了,或許朝堂對他來說,太小;而廣闊的戰場才是趙雍的最愛。

    然而,暗中卻有一人心生恨意,那便是長子趙章,恰巧這時候孟姚已死,身死而愛弛,趙雍的內心又開始心疼起長子來,想要將趙章另封在代地為王,這便犯了君王的大忌。可以想象的阻力,使得趙雍欲封趙章的主意暫時擱置,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結果在趙武靈王遊沙丘的時候,悲劇終於發生,趙章和田不禮犯上作亂,假傳趙武靈王的命令詔趙何進見,公子成和李兌起兵殺了公子章和田不禮,公子章敗了,去尋找父親趙雍求收留,到底是親生父子,趙雍開門而納之。於是公子成和李兌連趙雍的宮殿一起圍了起來,後來趙章死去,他們心想當初因為趙章而圍趙雍,如果此時解兵,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乾脆繼續圍困趙雍,並遣散宮中所有人,這擺明了是想將趙武靈王活脫脫軟禁在宮中,可憐的趙武靈王出又出不去,又沒吃的,只好去找小雛雀為食,但也總有吃完的時候。最終,在被圍三個多月之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就這樣窩囊地餓死在宮中,而不是死在戰場上。

  • 5 # 史詩雜談

    趙武靈王

    即趙雍,這就是戰國時期透過實施"胡服騎射"而使趙國得以強盛的那位君王,他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年少登基(十五歲),趙國國力不強,魏惠王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趙雍年幼之際俟機圖趙。年少的他,在肥義的幫助下,退走五國之兵。後"胡服騎射",增強趙國軍力、國力,進而滅中山,敗林胡、樓煩,闢雲中,開疆拓土。

    他因母寵子,廢掉公子章,改立寵姬韓夫人之子何為太子,他傳位於太子何,是為趙惠文王,他則自稱為主父。趙武靈王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君王稱號,但這最終造成趙國內亂。

    在田不禮不斷煽風點火之下,這位退位的"太上皇"奪位之心復燃,他想要奪回王位重做趙王。那時的他已不把趙王何看作兒子,而是對手。"沙丘宮變"中,趙雍兵敗而被圍困在內宮裡,內宮無存糧,公子成對他斷糧斷水達三個月之久,一代英主趙雍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他死後,開啟內宮為其收屍。趙王何對其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父親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 6 # IT售前圈

    黑澤明的電影《亂》拍攝於1985年,可謂是現代宮鬥劇的鼻祖。講述日本戰國時代,老皇帝把國土分封給3個兒子,自認太上皇,結果落的手足相殘的可悲下場。

    早在中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就上演了類似的悲劇。

    趙武靈王年少即位,處理朝政時,首先問候先王的大臣肥義,並給他加薪加爵;國中八十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給他們送禮。

    趙武靈王即位八年,燕、韓、魏、齊等五國相互尊稱為王(周代唯周天子稱王,諸侯稱公,大夫稱君,東周時楚國君主也自立為王),趙武靈王不幹,他說:“沒那實力,還敢叫那名號?”他命令國人稱呼自己為“君”。

    三家分晉後,老牌大國秦、楚仍然強大,其他國家與兩國交手常常處於下風,而小國之間也連年征戰。趙國深受戰爭之苦。

    趙武靈王十九年春,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召見大臣商議說:“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地的君長,可是功業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麼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背離習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可是群臣都不願意。

    武靈王跟肥義說:“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並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麼辦呢?”

    肥義說:“我聽說疑事無功,疑行無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俗的責難,那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您還猶疑什麼呢!”

    武靈王說:“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驅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佔有。”於是就穿起了胡服。

    兩年之後,武靈王統率三軍,進攻中山國。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中山國獻出四城求和,武靈王應允,收兵停戰。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宣告傳國,立王子趙何為新王。這就是惠文王。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三年後,趙滅中山國,北方的土地才開始屬於趙國,通往代地的道路大為通暢。歸來之後,論功行賞,實行大赦,設酒宴聚會歡飲五天,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趙章平素放縱,弟弟被立為國君他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肥義對人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非常令人憂慮。他們對我說得好聽而實際上很壞,他們為人不孝不忠。這種人貪婪並且野心很大,宮內得到君主寵愛就到外邊行兇胡為。假傳王命傲慢無禮,一旦擅自發出命令,也是不難做到的,禍害將要危及國家。從今以後,如果有人請見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君王才能進來。”

    惠文王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看到他的長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裡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遊覽,分住兩處宮室。公子章詐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肥義首先進去,被殺死了。惠文王與趙章兩方打了起來。公子成調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禦這場變亂,殺死了田不禮和公子章的黨徒,安定了王室。

    公子章逃到了主父那裡,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公子章死後,繼續包圍主父宮室。主父想出宮但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飢,三個多月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宮。

  • 7 # 歷史見聞一覽

    趙武靈王趙雍死因是由於一次昏庸的決定。他沒有按照傳統讓長子趙章接班而選擇了小兒子趙何(趙惠文王)。

    這事雖然做的過份了點,但是隨著趙何的繼位也應該到此為止了。然而趙雍在其晚年時後悔了,覺得不應該將皇位傳給趙何,於是預謀將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王。

    這個荒唐的建議自然是遭到眾人的一致反對。不死心的趙武靈王於是找到趙章,雙方一合計,直接反了丫的!

    公元前295年,父子三人約在沙丘見面。期間趙章借趙雍的名義召趙何前來,然而狡猾的趙何卻僅僅只是派了一個使者前來,事情很快就敗露。

    趙何的大臣信期率軍包圍了趙雍和趙章住的宮室,與趙章的軍隊展開激戰。李兌與趙成很快也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

    趙惠文王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並將趙章等叛將殺掉。但大將趙成和李兌在趙章死後未撤圍。“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他們倆無疑想置趙武靈王於死地。但對於前國王,又是現在國王的親生父親,他們自然不敢動手。因為沒有人敢擔刺殺太上王的罪名。

    於是他們圍而不殲,把裡面的人全部趕出來,就剩下趙武靈王一人,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幾天就被吃光了,趙武靈王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去掏鳥窩,但也不是每天都有小鳥和鳥蛋給他吃。最後一直圍了三個月,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在沙丘宮。

  • 8 # 指動濟南

    趙武靈王趙雍進行胡服騎射的革新,打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東征西討,很快使趙國成為東方大國。但在傳位問題上他首鼠兩端,猶疑不決,最終被困在沙丘行宮中活活餓死。

    1、傳位太子趙何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五月,趙武靈王在東宮朝會,傳位太子趙何,肥義任相國。趙何就是趙惠文王,趙武靈王則自稱為“主父”(後世所稱的太上皇)。

    趙何是吳娃的兒子。史載,趙武靈王曾夢見一妙齡女子彈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苕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歌詞大意是:美人純潔如玉,貌如苕花美麗。可嘆命運啊命運,君居然不得見我嬴娃。“趙武靈王次日飲酒中多次給大臣提到這個夢中情人。大臣吳廣聽到後,把女兒孟姚送進宮中,時人稱之為“吳娃”,很得趙武靈王寵愛,為趙武靈王生下趙何。

    2、把長子封為“君”

    趙何出生時,趙武靈王的大兒子趙章已是太子。趙章是韓王后的兒子,韓王后是趙武靈王迎娶的韓國國君女兒,被立為王后。吳娃死前數次向趙武靈王說韓王后、趙章的壞話,因此趙武靈王廢掉了韓王后和趙章,改立吳娃為王后,趙何為太子。

    等到吳娃死了,趙武靈王滅了中山國後大赦天下,設酒宴聚會歡飲5天。因在戰爭中趙章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立有戰功,趙武靈王便封他為“安陽君”,派田不禮輔佐他。

    3、肥義等人覺察有變

    大臣李兌對肥義說,趙章身材強壯,心志狂傲,門客眾多,野心很大。田不禮殘忍並且傲慢,這兩個人一定會陰謀作亂。你擔任輔佐新王重任,握有大權,因此動亂起來後首先禍及你。你何不聲稱有病回家,把政事移交給公子趙成呢?

    李兌的建議被肥義回絕。他說,主父把新王託付給我,如果害怕田不禮作亂就忘記王命,這是等同於變節的大罪!我怎能只保全自己。感謝你對我賜教和忠告。李兌只好說:“好吧,你盡力而為吧。我能看到你只有今年了。”說完痛哭而去。

    4、趙武靈王要設兩個王

    趙惠文王四年群臣來朝拜,趙章也來了。趙武靈王暗中觀察,看到趙章很頹喪,還要向弟弟稱臣,就心生憐憫,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領一國。

    趙武靈王把想法給肥義說,肥義不同意,隨後給趙惠文王說了。趙惠文王與肥義商議對策,令將領信期日夜守護。公子趙成、李兌聽說此事,主動向肥義表示願意輔佐,肥義就把趙惠文王兵符給了他們,以隨時準備發兵勤王。

    趙武靈王又把此事告訴趙章、田不禮,兩個人就十分怨恨趙惠文王、肥義,決定採取行動。但是趙惠文王的防衛嚴密,趙章、田不禮無法下手。同時,趙惠文王開始限制趙武靈王兵權,使趙武靈王也產生怨恨。爺仨此時都劍拔弩張,只待時機到來。

    5、肥義首先被殺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今河北廣宗縣)選墓地為名,讓兩個兒子隨行,到地方後趙武靈王、趙章住一處宮室,趙惠文王住另一宮室。趙章、田不禮就派使者詐傳趙武靈王命令召見趙惠文王。

    肥義建議趙惠文王不要前往,由自己去探聽情況,如果不歸即為事變,可通知公子趙成、李兌前來勤王。結果,肥義入主父宮後,被趙章、田不禮所殺。

    6、田不禮被勤王兵所殺

    趙章、田不禮再召趙惠文王。此時,趙惠文王見肥義未歸,使者又來催促,知道發生事變。令信期逼問使者,得知肥義被殺後斬殺使者。

    信期就帶兵前往主父宮,和趙章、田不禮及其門客武士激戰。公子趙成、李兌也帶兵趕來,最終殺死田不禮,消滅一眾門客。

    7、趙章逃進主父宮

    田不禮被殺後,趙章和其他門客逃進主父宮。公子趙成、信期、李兌就包圍了主父宮。李兌想派人向趙惠文王請示如何處置,公子趙成說,如果請示趙王,他不會下令趕盡殺絕,承擔誅父滅兄的惡名,我們會成為罪人被追責。如果不請示,無論結果如何,趙王都會接受。於是攻入主父宮,誅殺趙章和黨羽。史載,“主父不能止”,趙武靈王也無法阻止。

    8、趙武靈王被禁宮室餓死

    趙章死後,公子趙成和李兌商量:“因為趙章包圍主父,即使撤兵,我們也要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主父宮。命令宮中的人:“最後出來將滅族”,於是宮裡的人全出來了。

    趙武靈王想出來不被允許。日久,趙武靈王糧食斷絕,只好掏宮中樹上雛雀充飢。3個多月後活活餓死。趙惠文此時才痛哭一場,厚葬趙武靈王,向諸侯發出訃告。

    最後來說下公子趙成、李兌的結局:沙丘之變後公子趙成因護君有功成為相國,封安平君,壽終正寢。李兌先為司寇,趙成死後任相國,封奉陽君。任期內主張聯齊抗秦,與魏、韓達成合縱之盟……後被趙惠文王免職,下落不明。

  • 9 # 歷史神預言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王權不穩,國家必亂。”這是鐵血的教訓。

    祖龍霸業車申恨,主父雄心宮裡愁。唯有朦朧沙上月,猶自照荒邱!” ——《沙丘臺懷古》

    用通俗的話說,不作就不會死。英勇神武的趙武靈王不顧國家王權的穩定,冒用激進的對外戰略,在鼎盛的時候為了專于軍國大事把王位禪位給兒子趙惠文王,後來想收回權力,扶植叛黨,宮變失勢被困餓死,令人扼腕嘆息。

    重奪權利,扶植廢太子。

    趙武靈王因寵幸吳娃,廢太子章而立王子何為王是為趙惠王。趙武靈王在鼎盛的時候為了專于軍國大事把王位禪位給兒子趙何(趙惠文王),自己被尊稱為“主父”。趙和在肥義的教導輔佐下,天賦聰敏的趙何很快就進入了王的角色,經過三年的聽政,趙王何已經很懂得治國的道理了,名正言順地取代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號人物。在自己主動放棄王位,禪讓趙何以後,趙武靈王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趙武靈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設想失敗了。

    趙武靈王畢竟正值四十六歲的壯年,在攻滅中山、趕走林胡、消化樓煩後,趙武靈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想收回權力。儘管趙王何是趙武靈王親自立為王的,但權力與名位遠去的痛苦讓趙武靈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榮譽的趙武靈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此時的趙國由於沒有參與中原國家的混戰,實力最強,而齊、秦、韓、魏、楚由於連年的混戰,此時已不是趙國的對手。趙武靈王在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後,還要做中原的霸主。為了實現他心裡的這個偉大理想,潛意識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來越明晰,說到底,就是要奪回自己曾經放手的權力。

    趙惠王四年,趙國大朝群臣,公子章也來朝見。趙武靈王就打算把代從趙國分出去,讓公子章在代建國稱王,彌補自己對公子章無辜被廢的愧疚。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

    三股勢力,王權不穩。

    公子章比趙王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大有趙武靈王之型,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公子章多次隨從趙武靈王出征,屢立戰功,為國人所稱頌。當初,趙武靈王封長子章於代,號安陽君。又派田不禮為相,輔佐公子章。公子章本是太子,應為趙王,被幼小的異母弟取代,心中不滿。田不禮是一位"忍殺而驕"的小人,他與公子章兩人很合拍,於是圖謀奪回王位。公子章暗借羽翼,一旦為代王,立即就會有大批的臣民歸附他。趙武靈王就更不用說了。趙王何是個與他父親一樣渴望榮耀的人,在過去的四年裡,肥義精心輔佐趙王何,使趙王何已經很得王的精髓。趙王何對待王權的態度,決不允許任何人對王權有所覬覦,事實上,肥義也正是以鐵血來教育。公子成受胡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趙王何即位後,肥義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響,為趙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和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勢力範圍,趙王何的羽翼已成。王權不穩,國家必亂,這裡不只是一個個人榮辱的問題。如果趙國再出現一個王的話,不管是誰,趙王何都不會容許,趙國必然要有一場血戰。

    肥義明白趙武靈王的真實用意。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國家的相,那麼就要為國家負責,自己是趙王何的老師,那就要對趙王何負責。肥義對趙武靈王雖然很有感情,但國家大義卻不允許他支援趙武靈王的悖逆。支援趙武靈王的想法就等於將趙國分成了三部分。肥義對趙武靈王的拒絕也採用了冠冕堂皇之詞,來明說立公子章為代王的不可,同時暗示趙武靈王重新執政這個想法的危險性。趙武靈王本以為自己代公子章討封必成,不想被肥義拒絕。肥義拒絕則趙王何更會拒絕。趙武靈王悻悻而去。

    肥義在送走趙武靈王后,就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向趙王何講了。趙王何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與肥義商議了對策,趙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義代辦,命令可靠的胡人將領信期日夜守護趙王何。這個時候,公子成與大臣聽說趙武靈王代公子章討封不成後來見肥表明願為王效勞。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來見,提醒趙王何與肥義早做準備。趙豹與肥義同為趙肅侯時的重臣,與肥義最為交好,但卻不為趙武靈王所喜。李兌為肥義選拔培養的青年才駿。公子成也為自己能夠東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趙王何與肥義。肥義讓李兌與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著趙王何的兵符,準備隨時起兵勤王。讓趙豹坐鎮邯鄲,不許外地軍卒入城。趙王何則嚴控兵符,肥義則注意收集情報、統籌安排。

    宮變失勢,被困餓死。

    趙武靈王將討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爭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王何與肥義,對於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採取行動。在朝群臣後不久,趙武靈王及惠王遊沙丘異宮時,公子章、田不禮發動叛亂。他們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召見惠王。大臣肥義先進入他們的宮中,即刻被殺死。高信保護著惠王與公子章一夥相戰。由於趙豹對邯鄲的防衛很嚴密,趙王何也只是聽政時才得一見,公子章與田不禮無法下手。趙王何對趙武靈王的調兵也控制得很嚴,趙武靈王知道趙王何已對自己有所防範。這激起了趙武靈王更大的鬥志。此時,趙武靈王已經不把趙王何看作自己的兒子了,而是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早對公子章及田不禮的活動有準備的公子成、李兌聞訊,即從國都帶領"四邑之兵"趕到,打敗了公子章一夥的叛亂,將其黨徒全部殺死。公子章兵敗,忙逃到趙武靈王所居住的宮中躲藏,公子成、李兌以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終於殺死公子章。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公子章死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包圍了趙武靈王,即使撤圍解兵,也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不解。趙武靈王想出去,卻被士兵攔住不讓出。他被包圍達3個月,在宮中得不到飲食,飢餓難耐,就掏雀窩捉幼雀生食充飢,終於餓死在沙丘宮中。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趙惠文王默許圍困餓死父親趙武靈王。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

    趙武靈王的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國無二日、百姓方寧。

  • 10 #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個人認為,趙武靈王后期由於分權和對繼承人的遲疑反覆,使得他斷送了一代英明,被困死於沙丘。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趙武靈王禪位於他和吳娃之子趙何,就是趙惠文王,他自稱為趙主父,他主抓軍事鬥爭,而惠文王負責國內生產,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種分權的方法,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壯年的趙武靈王當上主父一段時間之後,對當初的這個決定有一點後悔,相比較起來,他更喜歡他的大兒子安陽君趙章,趙章不管是從體態,神情,性格,智商好像更像自己一點,但是惠文王趙何已然進入正軌,也不可以改變他的地位了。於是主父趙雍就想把代地封給趙章,讓他也當王,結果引起了趙惠文王不滿,開始加強對主父趙雍的監視並控制他的兵權。而主父趙雍也開啟了戰鬥模式,這對父子開始相互敵視。

    後來主父趙雍以勘察沙丘(邢臺廣宗)墓地為名,讓趙章和趙何隨同前往(想調和),謀臣田不禮勸趙章採取先殺惠文王趙何,然後再控制主父趙雍,然後再繼位為趙王的三步棋。

    趙章聽從了田不禮的計策,就以主父的名義,以議事為由請惠文王趙何前來。但是惠文王也不是傻子,大臣肥義挺身先行前往刺探,到了一看果然是趙章和田不禮的詭計,可惜他為惠文王犧牲再也沒有回來。

    趙章見事情敗露,一眾跑到了主父的宮殿,趙惠文王立即讓李兌與信期率兵並攻入主父宮,殺了趙章極其黨羽,主父趙雍也制止不了,於是想拼死出宮,但被公子趙成圍在了宮內,但誰也不敢冒著弒君的罪名進去殺了主父,就這樣圍了足足三個月,一代天之驕子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感嘆政治鬥爭太可怕了,毫無父子情意可言,武靈王遺體下葬之地命名為靈丘。

  • 11 # 曉霜文史論述

    戰國時期,各路諸侯爭霸天下,戰爭不斷,軍隊的實力往往決定著國家的地位與命運。

    趙國,北面與戎狄為臨,東面與燕齊兩國接壤,南面魏國與楚國虎視眈眈,西面間接受到強秦的壓迫,提升國家與軍隊的力量刻不容緩,趙武靈王就是再這樣的情況下提出了胡服騎射的治國方針,使趙國成為東方六國抗擊秦國的中堅力量。

    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最後怎麼會被活活餓死呢?聰明的他究竟犯了什麼錯?致使他的孩子對他不管不顧,而自己也落得個老無所依的下場?結合歷史資料大概有三個原因:

    第一,無端廢黜太子趙章,是趙武靈王被餓死的根本原因。

    趙章:趙武靈王的長子,早年被大王立為太子,後來趙武靈王在夢中遇見以為妙齡少女,就開始茶不思飯不想,日日思念夢中女子,後來朝中有一位大臣覺得大王描述的女子模樣與自己的女兒十分的相似,於是,就把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這個女子名叫吳娃,深得大王寵愛,趙武靈王更是連續幾年不出吳娃的宮門,而吳娃也為趙武靈王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趙何。

    子以母貴的趙何,因為母親被寵而被封為太子,而之前的太子趙章就這樣被無緣無故的廢黜。心懷怨恨的趙章一直韜光養晦,忍氣吞聲。他就像黑夜中的狼,時刻準備著反擊。

    第二,趙武靈王搖擺不定,意圖分裂國家,是他被餓死的間接原因。

    隨著吳娃的過世,趙武靈王對太子趙何的寵愛也有所下降此時的趙武靈王已經禪位於兒子趙何,自己則退居幕後,意外斷練趙何(趙惠文王)的治國能力,一日,當他看見自己的長子趙章精神萎靡,臉色蒼白,就心生疼惜之情,相到他還要像自己的弟弟俯首稱臣心裡就更不是滋味。

    於是,趙武靈王決定把趙國分為趙、代兩個國家,讓兒子趙何掌管趙國,長子趙章統帥代國。他覺得這樣既儲存了趙國的實力,又不傷害兩個兒子的感情。

    可惜啊!現實是殘酷的。趙章身邊有一位大臣名叫田不禮,此人生的狡猾,不安於世。時刻想要把趙章再次推向大王的寶座。

    第三,趙章和田不禮發動宮變事敗,趙武靈王偏袒趙章,是他被餓死的直接原因。

    在趙武靈王有了分裂趙國的想法以後,他私下裡曾經召集大臣商議此事,雖然,沒有被立即執行,但是,如果一切順利,趙章登上代國的王位也是有可能的。

    但事情就是這樣的不湊巧。在一次出遊的途中,趙章在田不禮的慫恿下,打動宮變。

    趙惠文王身邊有一個大臣——肥義早就看出趙章的不臣之心,對他們一直是小心提防著。

    宮變的這天晚上,趙章派人假扮趙武靈王的僕從。告訴趙何,說:“主父(趙武靈王)生病了,想要見王上。”

    肥義聽了以後,認為主父身體一向很好,生病也是從來沒有的事。這裡面一定有詐!於是,對趙何說:“我先去探探虛實,如果主父真的病了,大王再去也不遲。”臨走之前對宮人交代說:“緊閉宮門,不要輕易開門。”

    事情確去肥義所想,主父根本沒有病,這一切都是趙章和田不禮的陰謀,他們在黑亂中把肥義當成趙惠文王,亂箭齊下殺死了肥義和他的隨從。

    發現事情敗露的趙田二人,商量後決定先把趙惠文王殺了,於是,他們毫不猶疑的奔向了他的宮殿。

    緊要關頭,大夫李兌和公子成趕到,趙惠文王才撿回一條命。眼看事情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趙章為了活命,跑到主父的宮中,書父親庇護自己。

    公子成和大夫李兌並沒有因此放棄兌趙章的抓捕,他們跑到主父的宮中,要求搜查宮殿,終於在牆體的夾縫中找到了他,李兌說:“不能讓主父見到活著的現趙章,那樣主父一定會出言維護。”所以,公子成和李兌就砍下了趙章的人頭。

    事後,為了防止主父秋後算賬,這兩個人並沒有解除對宮殿的曹包圍,反而加大了監督的力度。

    可憐趙武靈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外面的人不進去,裡面的人出不來。趙武靈王餓的只能上樹掏鳥窩裡的小麻雀衝擊。

    三個月後,當人們開啟宮殿大門的時候,這位英明神武的王上已經變成一具乾屍了。

    從趙武靈王處理兩個孩子的事情上可以看出:他是個渣男,他既不是合格的父親,也不是一個好的君王。

    對妻子,活著的時候,百般寵愛,死後,就給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也因此減少了對孩子的寵愛。

    對兒子,無端廢黜太子趙章,只是因為更喜歡他和吳娃的孩子趙何。後來又覺得,趙章身為長子卻要像弟弟俯首稱臣而對他心生憐憫,想要給他一個王上的位置,為此不惜分裂趙國。他可有想過趙何的感受?

    對國家,前期的胡服騎射,他功不可沒,後期,為了一己私慾,意圖分裂國家,實在不是君主所為。

    趙武靈王的的結局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在兩個孩子中間搖擺不定,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宮變發生以後,他不問青紅皂白,直接藏匿趙章。已經是是非不分,罔顧禮法,不把國家法度放在眼裡。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趙武靈王最後落得個餓死的下場。此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 12 # 舊書齋

    趙武靈王是一個值得敬佩,又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雄心壯志千古留名,胡服騎射也成為一種改變歷史的嘗試。

    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這段傳播了千年的豪言壯語,至今讀起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而當我們想起趙武靈王的結局,未免廢書長嘆,久久難以平靜。

    趙武靈王最終的結局是活活餓死在沙丘平臺,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內在原因值得思考。

    趙武靈王的錯誤,都是小錯誤,當各種小錯誤積累,變得一錯再錯,最終釀成悲劇。

    趙武靈王雕塑鎮樓

    第一個錯誤

    趙武靈王犯得第一個錯誤,是愛錯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叫吳娃,是一個美麗溫柔的女人。像一池春水,融化了趙武靈王堅硬的心房。趙武靈王在吳娃的石榴裙下徹底沉淪,甚至出現數月不出的情況。

    英雄配美女,並不是一個錯誤,只是趙武靈王愛的太深,於是失去了一個君主應該具有的冷靜。他愛著吳娃,也愛著吳娃的兒子,也就是趙惠文王。但問題是,他已經立了太子。於是,他廢了原來的太子,立惠文王為繼承人。而他則放棄了王位,自稱主父。於是第二個錯誤出現了。

    第二個錯誤

    趙武靈王放棄了王位,卻沒有放棄權力。當他自稱為主父的時候,已經為趙國埋下了叛亂的種子。在趙武靈王的操縱下,惠文王成了傀儡,趙武靈王依然是趙國的實際統治者。這時候,趙國就出現了兩個君主,一個實際君主,一個掛名君主。

    雖然是掛名,但趙惠文王擁有的地位和尊嚴一點都不少,在一次朝會中,趙武靈王犯下了第三個錯誤。

    第三個錯誤

    這次朝會,再次讓趙武靈王心中波瀾起伏,因為他看到了原來的太子,恭恭敬敬的給自己的弟弟跪拜叩頭。武靈王突然感覺到有些後悔,因為太子並沒有犯錯,依然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他有些不忍心看到自己兩個兒子最終形同陌路,於是,他犯了致命的錯誤,封公子章也就是原來的太子安陽君,擁有了獨自的封地,於是,趙國形勢更加複雜,一個實際統治者,一個掛名軍主,有出現了一個國中之國。

    趙國臣子也迅速分裂成三個陣營,第一個陣營是趙武靈王的忠實粉絲,以肥義為代表。第二個陣營是趙惠文王的忠誠支持者,以公子成為代表,第三個陣營是安陽君的支持者,以田不禮為代表。

    內亂終於出現

    三派終於形成,安陽君集團首先發難,殺死肥義,控制朝局,接著公子成代表趙惠文王討平叛亂。於是,趙武靈王的勢力,公子章的勢力全部崩潰。

    失去了權力的趙武靈王,徹底成為孤家寡人。他終於感受到了政治的無情。因為在公子成眼中,趙武靈王以及沒有任何用處,於是,原來趙武靈王堅定的支持者公子成,成為害死趙武靈王的元兇。

    趙武靈王的悲劇,在於趙武靈王過於坦蕩,一骨子豪傑氣度,他是一個英雄,卻不是一個梟雄,在這個亂世中,他的心太軟,太想顧及所有人的利益,唯獨忘了,政治是無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忘。於是,趙武靈王敗了,而且以悲劇收場。

    趙國疆域圖

  • 13 # 半閒山人

    曾經的太子趙章是多麼優秀,擁有王的氣質和潛力,不到15歲統領趙國中軍攻打中山,戰功赫赫,國人莫不稱讚。然而,趙雍太喜愛吳娃,廢掉趙章改立吳娃兒子趙何,對於原太子來說實在太不公平。

    趙章很孝順,他沒有鬧事,對父親依然恭敬,只是沒有了當初的心氣,萎靡不振。趙武靈王看著心裡難受,盤算著如何補償大兒子。

    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相公子章。

    趙武靈王禪位於趙何(趙惠文王)之後,年幼的趙何尚在聽政,趙雍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還可以為老大弄個分封。但是,趙雍的基因太強大,趙何在肥義的輔佐下,很快進入了王的角色,開始著手限制“主父”的權力。

    田不禮經常在趙章耳邊嘮叨——廢長立幼有違天理,公子無緣無故被廢十分憋屈之類的話題。公子章本來心如死灰,經過不斷地煽風點火,心底又產生了一些想法。

    同時,趙雍也開始後悔,他本來以為,趙何會是一個乖寶寶,感恩戴德的聽話。趙武靈王自己可以全力以赴地發展軍事力量,依靠趙國強大的騎兵,為趙國開疆擴土。可是,有哪一位君王,能放手把軍權交給別人,哪怕是至親!

    在這一點上,趙武靈王犯了幼稚病。

    此刻,關係微妙而複雜。趙武靈王希望奪回王位,趙章希望奪回太子位,甚至可以更進一步,而趙何感覺到,自己的爸爸和哥哥,看起來越來越礙眼。

    由於田不禮的鼓動,趙章萌生了奪權之心,趙武靈王認為利用他們的矛盾,在兄弟二人之間調停,如此他這個父親,依然是主心骨。於是在趙惠文王四年,趙武靈王跟舊臣肥義商量,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

    肥義說得很委婉,無非還是那一套,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但是轉過來立刻與趙何商議對策,緊鑼密鼓地開始拉攏各方面的力量,加強守備,控制軍隊以及重鎮,時刻警醒,防止趙雍和趙章謀反叛亂。

    趙雍把肥義拒絕自己討封的訊息告訴趙章,暗示他採取行動,這是在故意製造矛盾,權力的遊戲開始了。

    但是,邯鄲已經被趙何嚴密管控,滴水不漏,在都城動手沒有任何機會。

    趙武靈王當然會製造機會,他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趙何不能揹負不孝之名,只得在肥義等人的陪同下隨行。到沙丘後,趙王居一宮,主父與公子章居一宮。

    田不禮勸公子章殺趙王何,再控制趙武靈王,以奉主父之命的名義稱王。公子章借用主父的令符請趙王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求禁衛加強戒備,自己代趙王前去,不歸即為事變。並命令隨時準備信使,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勤王。

    趙何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趙章和田不禮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計劃太容易被識破,別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看到來人不是趙何而是肥義,知道對方戒心很重,但是箭在弦上,已經假冒了主父之名欺騙君主,收不回來了,只能殺掉肥義,再派使者請趙王。

    肥義不歸,趙王知道他遇害了,趙章企圖弒君,立刻派出使者通知軍隊前來援助。禁衛馬上行動起來,衝向主父宮殿。趙章養了一批武士,與趙何禁衛激戰,一時難分勝負。勤王的軍隊早有準備,很快就來到沙丘行宮,最終還是趙何控制了局面。

    公子成與李兌的大軍包圍主父宮,李兌想去向趙王請示接下來該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說,這個時候,你去請示趙王,將陷其於不義,背上弒父弒兄的罪名。如果趙王不想背鍋,命令我們殺死主父,那將來我們會被治罪。所以,不要請示,圍住宮殿,不讓主父出來就行了。

    薑還是老的辣啊!果然,趙何對於公子成、李兌的行動不聞不問,裝作啥也不知道。公子成命令軍隊殺掉其他宮人,就是不讓主父出來,趙雍強行衝出,軍士只圍不攻,將其逼迫回去。

    就這樣,叱吒風雲的趙武靈王帶著他的兒子趙章,被活活餓死在宮中,三個月後,公子成才派人進去收屍,不免讓人扼腕唏噓。

    半閒認為:權力的遊戲,絕不是一個重感情的人玩的遊戲,狠毒和殺伐果斷,有時反而會避免節外生枝。

  • 14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趙武靈王英勇神武,在位期間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使趙國迅速強盛起來,但後來因為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感情用事,猶豫不定,釀成政變,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宮裡。

    趙武靈王治國有方,在位期間為趙國的強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在壯年時確犯了糊塗。

    趙國在趙武靈王統治下變得十分強大,當時的秦國都對趙國懼怕三分,趙武靈王覺得應該放鬆一下了,他到一個叫大陵的地方遊玩,晚上睡覺得時候夢到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給他彈琴唱歌,第二天他把夢裡的事情講給文武大臣聽,對夢裡的事情居然記得十分清楚,連姑娘唱得歌詞都一字不落的記下來了,對女子傾城容貌更是記得清清楚楚。

    其中有一個叫吳廣的大臣聽了十分吃驚,趙武靈王所說得夢中女子和吳廣的女兒孟姚非常相似,連名字都一樣,於是吳廣就上奏趙武靈王說:大王所說女子和我家小女一模一樣,既然大王和小女有緣分,臣願意把小女獻給王上。趙武靈王於是迎娶了吳廣的女兒孟姚,發現她果然就是夢中女子,也就是趙武靈王的第二任王后吳娃。

    趙武靈王對這個夢中情人十分寵愛,吳娃為趙武靈王生了個兒子趙何,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吳娃經常在趙武靈王跟前說太子趙章和當時王后韓姬的壞話,墜入愛河的趙武靈王當然禁不住枕邊風的攻擊了,就廢了王后韓姬和太子趙章,立吳娃為王后,趙何為太子。

    吳娃死後,趙武靈王傳位太子趙何,為趙惠文王,自己稱主父,這時候他又覺得十分對不起趙章,把趙章封為安陽君,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掌管。這當然遭到了趙惠文王勢利的強烈反對,大臣肥義嚴詞拒絕,趙武靈王把這件事告訴了趙章,有主父趙武靈王的支援,燃起了趙章和趙惠文王爭奪權利的信心。趙章決定採取行動。趙武靈王親手挑起了趙國的內訌。

    趙章發動政變,率領死士攻擊王宮想殺死趙惠文王奪取政權,趙惠文王命公子成率禁軍反擊,趙章只誅殺了相國肥義,但政變失敗了,趙章逃到沙丘行宮,趙武靈王收留了他,

    公子成率軍包圍了沙丘行宮,殺死了趙章,但公子成並不撤軍,繼續包圍沙丘行宮,把趙武靈王餓死了。

    趙武靈王作為國君,感情用事,在傳位這件事上左右搖擺,猶豫不決,造成了兩個兒子內訌,也導致了自己被活活餓死。

  • 15 # 歪史

    戰國時期,各國都在馬不停蹄的變法求存,戰國七雄都進行了一些列能夠適應生存的改革,這一些改革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但是隻有趙國的進行了一次以軍事為主的改革。

    這就是著名的胡服騎射,很簡單,望文生義,趙武靈王繼位之後根據周邊胡人騎兵不時的騷擾趙國,還有個狄人建立的中山國將趙國一分為二,使得代地成為飛地,而周邊齊國、魏國、秦國都是強國,都是先前的霸主國家,實力都非常強。

    為了生存、發展,趙國東南西都惹不起,眼下只能向北發展,而北方的是胡人,或者匈奴、狄人等善於騎射作戰的民族,為了剪除心腹大患,於是決心改革華夏人的服飾,訓練作戰部隊。

    再說服公卿貴族之後,胡服騎射迅速開始,因為君王主導,推行力度很大,取得成績很好,在軍隊成功之後,趙國軍隊作戰能力日益強盛,後來攻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迫使他們逃遁,在他們的故地開闢雲中、雁門、把原來的代郡和趙國連城一片,也乘機消弭南北差異,然後修築了趙長城來防禦匈奴。

    因為軍事上的威懾力,趙武靈王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強大的聲望,乘著齊國滅燕之際擁立燕昭王,乘著秦武王死後秦國內鬥擁立秦昭王,利用合縱方略徹底摧毀三晉老大魏國,使得魏國徹底成為二流實力國家。

    方言當時的趨勢,能夠一爭高下的只有秦國、趙國、齊國、楚國四個國家,這個局勢是春秋時期齊秦楚晉互相攻伐的翻版,原來的晉國被趙國代替。完成攻滅中山國這一年是趙武靈王27年,公元前299年,標誌著趙國胡服騎射徹底取得成功。他也躋身英主行列。

    這一年,趙武靈王42歲,趙國如日中天、趙武靈王也鼎盛年紀,如日中天,這個時候趙武靈王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主動退位,把王位讓給兒子趙何,自己統領軍隊。

    他的目的是打造一個二元化的領導班子,自己主抓軍隊,兒子統領內政,伺機坐收漁人之利。

    想法是美好的,結果是殘忍的,僅僅四年之後,趙武靈王被李兌、公子成包圍餓死在沙丘,結束了46年的生命。這樣一位英主,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廢長立幼。被趙武靈王立為國君的趙何是老二,他是趙武靈王后妻的兒子,因為前妻韓氏死得早,續娶一個叫吳娃的女子,他們的感情不錯,所以吳娃病死的時候,請求立他兒子為太子,趙武靈王照做了,於是廢了原來太子趙章的太子之位。

    但是太子趙章和趙武靈王很像,趙武靈王又經常後悔當初的決定,於是縱容大兒子積蓄勢力,後來又把代郡作為趙章的封地,後來,趙章藉著父親的庇護,飛揚跋扈,萌生了自立的想法,於是在沙丘發動宮變,趙武靈王竟然默認了這個現實,結果被李兌和公子成包圍起來餓死。趙章也被殺。這成為趙武靈王餓死的直接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早放棄權力,但是後來又反悔,想著藉助趙章取回權力,但是他之前的安排太過於嚴密,以趙何為首的趙國領導團隊已經滴水不漏,他又沒辦法直接跑去廢了兒子,只能假借長子的企圖來間接謀求這一目的,可惜公子成和李兌這兩個權臣自然不願意他再回去掌權,所以合夥餓死他。

  • 16 # 愛分享的小兔兔

    前言

    趙國死於多變,趙國的歷史執政的國君僅有10位,然而政權交接之時有5位國君經歷了政變。

    趙肅候去世,年輕的趙武靈王趙雍繼位。趙雍面對著內憂外患的格局,在大將肥義的輔助下平穩過渡。

    趙武靈王接管的趙地是四戰之地,北方有強大的匈奴、樓煩威脅,趙國腹地有中山國的作亂,外有魏、燕、齊的虎視眈眈。趙雍為改變不利的形勢,不顧國內貴族的一致反對進行胡服騎射改革。

    趙國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滅掉了戰國不死鳥第八雄中山國(被魏國兩度滅國又重新復國)。國力顯著得到提升,成為戰國時代,唯一能與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對抗的國家。

    那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為什麼會餓死呢?

    原因一,廢長立幼

    趙武靈王生次子趙何時,已經立長子趙章為太子。趙武靈王非常寵愛趙何生母“吳娃”,吳娃一直吹枕頭風說太子趙章的壞話。愛屋及屋,趙武靈王廢長立幼,改立趙何為太子。

    原因二,過早退位

    趙武靈王為了專心對秦,讓位太子趙何,趙何即趙惠文王,自稱“主父”,即現在人們熟知的太上皇。自己專門負責軍事,研究對秦方略。這樣就被反對派公子成鑽了空子。

    原因三,朝三幕四

    趙章是長子,跟隨趙武靈王出征,勇武過人。看見年長的趙章給弟弟趙何行跪拜禮,於心又不忍。更何況,趙何生母吳娃去死多年,對吳娃的愛意漸漸消逝。對趙章的愧疚感日甚。趙武靈王竟產生讓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當代王,這個想法被重臣肥義反對。趙章知道後,痛恨肥義和趙惠文王。

    原因四,不明大義

    趙章聯合田不章判亂,擊殺重臣肥義,被趙惠文王聯合公子成和李兌打敗。趙章逃到趙武靈王沙丘宮,趙武靈王不但不處罰判亂的趙章,還把趙章藏匿起來。公子成在沙丘公找出趙章,並殺了趙章。公子成和李兌怕趙武靈王秋後算賬,對沙丘宮圍而不殺,活活餓死趙武靈王。

    原因五,用人不明

    李兌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趙武靈王重用之,田不章是個野心很大的人,讓田不章輔佐趙章,才有沙丘之變。

    總之,趙國是個多政變的國家,趙武靈王一代雄主,竟主導了一起王室政變,使胡服騎射改革半途而廢,最後在舉國大戰——長平之戰中,被變法更加徹底的秦國擊敗。不禁令人須臾不易。

  • 17 # 柳氏異聞錄

    因為趙武靈王太愛折騰,也太能折騰。

    趙武靈王晚年在太子問題太能搞事情了。他的長子公子章是是韓侯的閨女生的,老二公子何是他喜歡的美人吳娃生的。本來呢,太子沒什麼問題,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立誰很明白的事情。其實,趙武靈王開始的太子是公子章。然後,公子章在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攻打中山國的時候,曾任中軍,也算為趙國立過功勞。總的來說,太子能力也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老趙愛搞事情,晚年老趙實在偏愛吳娃又很喜歡公子何。所以,他愣是改立公子何為儲君,而且誦佛送到西,他後來直接禪位給了公子何,自己去當趙主父去了。老趙這人,也算是開創了太上王的先例。沒死就這樣放權了,但是找趙主父當著當著有不甘寂寞,又開始了搞事情了。本來都立公子何為王了,這就不要折騰了,為了江山社稷,也該渣掉了前太子公子章。趙主父就不幹。這事情因愛廢太子,後來又覺得自己對不起長子公子章。於是,把自己次子推上王位後,趙主父又開始給長子公子章開各種綠燈,甚至還打算把代郡給公子章,讓公子章做代王。顯然,已經是趙惠文王的公子何這方面是不願意答應的。於是,趙國被趙主父搞得禍起蕭牆。

    趙主父讓兩個兒子隨他去沙丘本就是去選墓地的,他的目的是想借這個機會做一個調停,萬萬沒想到那裡真成了他的葬身。當然,公子章和趙惠文王的問題,後期也是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的問題。趙武靈王對趙惠文王放權太多,後來又後悔了。開始有些壓不住惠文王了,他也是想借擁公子章的機會,打壓一下惠文王。其實這三個人去沙丘各懷鬼胎,沙丘開撕不意外。趙主父為什麼會被餓死,因為兄弟兩人開撕都顧不上爹地。趙惠文王這一派誅殺了公子章一派後,其實本來就不願意留趙主父這個麻煩在世,但是又沒願意被弒君的名聲,可能趙惠文王也不想被罵成楚穆王。所以,趙惠文王這一派選擇圍宮不戰,就這樣耗了三個月,趙主父餓死了。

    趙主父這個結局,純粹是自己折騰來的。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趙主父比上個餓死的齊桓公還能折騰。

  • 18 # 讀史坊

    很肯定的回答,是被餓死的。這件事要從趙武靈王的兩個兒子和他對繼承人的態度說起。

    趙武靈王很寵他的第二個王妃吳娃,跟著受寵的,是吳娃的兒子趙何。吳娃為了自己兒子的長遠打算,經常給趙武靈王吹枕邊風,讓他廢掉太子章,立何為太子。趙武靈王耳根子軟,很快就換了太子,又很快把王位傳給趙何,自己號稱“主父”(相當於以後的“太上皇”)。與此同時,他又把代地給了被廢的趙章。

    屈居一隅的趙章很不開心,總想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於是,趙章和一些親信開始計劃謀反。有人看出了跡象,向趙武靈王彙報,趙武靈王自己也看出了蛛絲馬跡,但他把罪過都攬在自己身上,有意把趙國一分為二,倆兒子一人一半。

    趙武靈王的放任助長了趙章的囂張,趁趙武靈王和趙何去沙丘時,趙章造反,帶兵進宮空虛的都城。都城裡實際掌權者趙成和李兌集合兵馬,對抗趙章的反兵。他們打敗了趙章。而趙章,跑到沙丘老爹那裡尋求保護。趙成和李兌以捉拿反賊趙章的名義包圍沙丘。

    趙章死了,捉拿反賊的趙成和李兌擔心趙武靈王會跟他們秋後算賬,就一直不撤兵,想把趙武靈王困死。果然,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行宮,身邊的人一個個溜走,他靠捉麻雀為生熬了三個月,最後被活活餓死了。

    一代梟雄,因為繼承人沒有處理好,又因為重用小人,結果落得自己被餓死的悲慘下場。可見,趙武靈王在處理家庭矛盾和用人上有問題。人無完人,可悲,可嘆啊。

  • 19 # 趣撩歷史

    趙武靈王年少即位,但是趙國實力弱小,總是被其他國家欺負。武靈王九年的時候,和南韓、魏國聯合攻打秦國,結果被三國聯軍被秦國打敗,斬首八萬。齊國也來湊熱鬧,在關澤把趙軍擊敗。十一年的時候,秦國奪取了趙國的中都及西陽兩地。十三年的時候,秦國又奪了藺城,趙國被秦國欺負慘了。

    趙武靈王經過多年的執政後,分析總結趙國積弱的原因,並積極尋找強大的方法。在即位十九年後,最終決定拋棄舊的習俗,全民推廣胡服騎射。他先親自到叔父公子成家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說叔父同意推廣胡服騎射。然後在朝會的時候帶頭穿上胡服,最終將胡服騎射推廣下來。 接下來趙國在武靈王的領導下越發的強盛起來,先後幾次領兵攻打中山國,攻城略地,開疆擴土。

    武靈王一開始立長子趙章為太子,但是他的寵妃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由於他太寵愛她的妃子,就把太子趙章廢掉,立寵妃的兒子趙何為太子。就在武靈王正當壯年的時候,突然想把王位傳給寵妃的兒子趙何。原來他想讓兒子在國內主持內政,他自己來東征西討。於是在二十七年的時候,把王位傳給了趙何,即趙惠文王,武靈王自稱主父。

    武靈王傳位後,他裝扮成使者的模樣親自前往秦國,來觀察秦國的地形,並親眼看看秦昭王是否英武。秦昭王接見了他,開始時並沒有發覺異常。但是後來越琢磨越不對勁,因為他覺得這個使者魁梧雄壯、氣度非凡,不像是居人之下的臣子。於是趕快派人追趕,結果武靈王已經快馬跑出了秦國的邊關,揚長而去。

    在武靈王傳位後三年後,趙國滅了中山國。得勝歸來後,武靈王大肆封賞,並封長子趙章為安陽君。又過了一年,趙國舉行朝會,武靈王讓趙惠文王主持朝會,他在旁邊看群臣和宗室與新王見禮。看到長子趙章面容頹喪,大禮參拜自己的弟弟,突然就心軟了,覺得大兒子很可憐,就有心把趙國分成兩國,讓趙章為代王。雖然有了這個念頭,但是始終搖擺不定。

    可是趙章可以沒有閒著,有一天,趁著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出去巡遊,趙章就和他的黨徒發動叛亂,卻沒有得逞,被公子成和李兌迅速平叛。趙章逃到了武靈王的宮裡,公子成和李兌就把武靈王的宮殿圍了起來,殺了趙章和他的黨羽。公子成和李兌因為圍困了武靈王,害怕回去之後被武靈王報復,就把宮裡的人統統趕了出來,把武靈王困住宮裡。武靈王把宮裡能找到的吃的東西都吃光了,最後實在找不到吃的,就掏鳥窩抓幼鳥吃。就這樣堅持了三個月後,最終被活活餓死在宮中,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就這樣隕落了。

  • 20 # Su57

    趙武靈王被餓死與他胡服騎射的改革沒有關係。他的死其實和袁紹劉表留下的禍根一樣,都是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

    趙武靈王晚年娶了年輕貌美的妻子,生了小兒子。因為愛屋及烏,寵愛妻子的同時他漸漸更喜歡小兒子。後來,趙武靈王就禪位給他小兒子,這就是趙惠文王。

    因為禪位時趙武靈王年富力強,能鎮得住爭鬥。所以一開始沒有發生兒子之間為了爭奪位置而火拼的情況。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趙惠文王能得到一批文臣武將的心,權力的過渡比較平穩,他逐漸掌控了趙國。

    但是,大兒子顯然不甘心,趙武靈王也覺得自己愧對大兒子。於是,趙武靈王有意縱容大兒子培植自己的勢力。

    這就是趙武靈王處事不果斷埋下的禍根。如果趙武靈王當時傳位給嫡長子,或者傳位給小兒子之後徹底廢掉大兒子的勢力,就不會出現沙丘之變了。

    在沙丘之變中,趙惠王與自己部下識破了大哥趙章假借趙武靈王名義召見自己,意圖斬殺的陰謀。並擊敗了趙章的部隊。

    趙章躲到趙武靈王的宮殿中。此時,如果趙武靈王能夠大義滅親,交出長子,自己仍然不會死。但趙武靈王偏偏又動起了感情,可憐並保護大兒子。於是,趙惠文王的手下只得強行入宮搜出趙章並處死他。

    強行入宮,必然冒犯趙武靈王,更何況當著他的面殺了他的大兒子。如果此時撤軍,趙惠文王的帶兵手下將來肯定會被清算,沒有好下場。正是想到這一點,他們一不做二不休,把趙武靈王圍起來活活餓死。

    趙惠文王手下的做法當然是聰明的,無可厚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匡胤如果在宋朝初期奪取幽雲十六州,那麼宋朝在對戰遼金是否會佔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