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子汽車達人
-
2 # 聽風思故人
如果說吉利能沉下心來好好做車,不驕不躁,吉利的前途很寬廣,是任何一個國產車都沒法比的!
首先吉利車型覆蓋很廣,SUV,轎車,MPV,中高階。低端等等車型都全覆蓋了!可以說沒有短板
其次吉利營銷售後做的也很不錯,有口皆碑!
然後技術方面,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寶騰,已經投資入股了賓士,讓他國際知名度大大提高,視野高了,前景自然也好了
最後政策背景方面更不用說了,不差長安,雖然長安是國企,但是吉利背後的也不差!
總而言之,吉利如果能沉下心好好發展,研究技術,騰飛是必然的,如果不注重內裡只一味追求營銷,發展前途不容樂觀!
-
3 # 由然265
以後,的研發基地,和車輛的質量,技術用料,人才的培養,員工的待遇
吉利,長城,不要看世界怎麼樣,世界都落後了,吉利長城知道新技術更好,就要改變世界格局,技術更新,才能改變遊戲規則,幹掉日系和大眾
要普及雙a臂獨立前懸掛,世界的a級車都應該用,
環保材料,強度更好的車身,轎車必須要有大梁就是硬派越野車的大梁,原理是一樣的,材料結構肯定不能一樣
吉利長城要和所有國產汽車企業一起團結一致,和國家商量,在四川建立世界頂級的汽車研發基地全球招科學家,汽車的核心科技我們要超越世界而且要持續開發永不止步。
大咖們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全世界60多億同胞,都要買車,我們要的車,不是日系大眾就能給的,也許現在他們是厲害,不過他們終將落後,人類的發展是要團結一致,世界現在做不到,但中國現在能做到,這就是我們的優勢,國家和國產企業團結起來一起搞研發,大眾日系加起來也沒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
不要在乎市場,我們的市場是世界,就是要追趕世界超越世界,創造未來
這個大事情,吉利長城一汽長安,必須要好好想想,我們百年之後的中國汽車的科技技術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又穩的發展,只有我們國家和國產企業,團結一致,一起把汽車企業的高尖端科技技術突破,研發更好的技術,中國的汽車產品才能在世界上造福人類,以後的內燃機,氫燃料內燃機,還有以後的電池汽車,最後的飛行汽車,都是需要科學家大力研發的,國產企業單幹,肯定會很慢很難突破,要是現在國家和國產所有的企業一起研發做這些事情,100年之後的中國汽車,任何國家都要仰望,那時候的日系大眾早就倒閉了
大企業的平臺在世界,小企業的平臺在國內,大企業要給世界創造就業和造福人類,小企業在國內一樣要創造就業造質量好的產品,不要想誰死就會對誰好的想法這種思想是悲劇的
要想大家都能好好的發展造福一方百姓,國家的經濟發展才是堅強有力的,
世界上一樣是這個道理,每個行業都應該這樣做,我們國家所有的科技產品就能讓世界科技升級,文明升級
我們十幾億人需要所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
企業是1,十幾億同胞是1,1+1得2
少一個1那中國的經濟,就得不到2
2就是企業的市場,沒有2企業就得死
我們十幾億同胞也是一樣,2就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工作,我們只能回家種地,而且還要抵制無人化的工廠
世界上也是一樣,而且世界上的1+1得2更是難上加難,這是政治問題了
-
4 # 南城小霸主
首先來說說長城汽車。
常年穩居自主品牌suv銷量榜首,這個可不是一般車企能隨便做到的,長城汽車車系單一,主要以SUV為主,旗下哈佛品牌h6單月最高銷量能達到7/8萬輛,市場保有量巨大。如此銷量就能說明車輛的穩定性和綜合實力非常強
吉利汽車車系佈局全面,多點開花常年穩居國產銷量大哥的地位。旗下轎車有博瑞,帝豪gl,帝豪,遠景系列,suv從緊湊型的博越,遠景x6,到小型的繽越,遠景x3,x1等等,現在在mpv市場又增加了嘉際,每年的研發投入也是上百億
綜合以上來看,長城隨時都面臨危機,一旦suv銷售疲軟那將萬劫不復,反觀吉利,多重保險。所以說從長遠來看吉利優於長城
-
5 # 手機使用者傳奇百合
絕對是吉利,更有前途,長城外觀又老又蠢,都在改觀,不可能戰勝吉利,吉利時時刻刻在更新外觀,技術也不斷地創新,所以我認為吉利更有遠大的前程。
-
6 # 猩爺說車
都不容樂觀~國產汽車正遇到拐點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真正的拐點到來了,無論是吉利還是長城,都無法避免的與這次的汽車市場寒冬正面碰撞,猩爺認為,能在這場戰役中生存下來的車廠才更有未來,如果不能生存,又何談未來!
資料來了:
1.傳統意義上的“金九銀十”,中國乘用車的總體銷量沒有增長,同比下滑達12%以上,今年乘用車銷量下滑幅度將達到4%以上。前所未見!
2.2017年全年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中,在2018年前11個月,有五家銷量同比下滑,長安福特銷量——腰斬,賣車的王者五菱,急轉直下!前所未見!
3.自主品牌完成全年銷量目標基本無望!前所未見!
4.銷量嚴重萎縮,國家沒有祭出減稅大法(這其實是好事,少做政策干預),前所未見!
5.2018下半年中國汽車品牌經銷商信心指數,下降到8.45,當然這是前8月份的統計,如果把最近這幾個月的加上,恐怕會更低。
因為:
想當年,在2015年9月市場疲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釋出通知,1.6L及以下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給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又延續一年至2017年年底。
在此期間,中國汽車銷量從1705萬輛猛增到2887萬輛。我們過度的透支了消費需求,現在是報應的來到!
此外,2018年宏觀經濟去槓桿成為常態,企業脫實向虛的風氣收斂,影響了居民收入,沒錢了,汽車這種大宗商品市場萎縮是必然。
長城與吉利的資料:
從最新的資料來看,吉利和長城分列第一和第二,這一年半來,吉利明顯急速狂奔,逆勢而上,但是長城進入了衰退期,除了H2,H6這種主力車型,很多車型都出現了腰斬的現象,而力捧的VV7,在11月份2000臺的樣子,有點令人大失所望。
未來:
無論是吉利還是長城,活下去,才是企業的主旋律,而如何活下去,就要做到產品型別的適時轉型,價格的最佳化壓縮,服務的特色提升(增加後市場收入),金融的靈活多變,爆款思維壓縮庫存率,銷售方式轉型,降低營銷和管理成本。
從猩爺所知的行業情況來看,吉利的購車金融專案,門檻低,容易貸,甚至有些黑戶都放款,從金融貸款領域急於彌補主機廠的生存壓力,可見一斑。長城金融暫時還沒有這麼大的力度。
產品角度來看,未來混動(省油),MPV(省車,有大空間),小型化(減少養車成本),輕量化(還是省油)將成為趨勢。猩爺比較鐘意韓系從未與國人見面的Ray EV這種小車,非常適合開始準備越冬的我們!
-
7 # 霸氣野男說車
長城汽車,一步一個腳印,用心踏踏實實走出來的!吉利汽車,劍走偏鋒,買,買,買出來的!以後誰走的更遠,還需時間……讓你們拭目以待吧。
-
8 # 汙溼101331526
吉利 比亞迪 長安 長城 奇瑞 這應該是五年後的排名 一個車企營銷是實力 看產品結構 轎車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賺不賺錢 看旗艦產品 吉利有帝豪 金剛 博瑞 很響亮的產品 長安有逸動 比亞迪有各種王朝系列 長城城鄉結合部客戶最多 殺馬特最愛 奇瑞一想qq這都是情懷 長城走的路子 海馬汽車 東南汽車 眾泰汽車誰都沒慫過 可農村包圍城市這條路真的走的有點硬 天天路上開車遇到這個品牌車就頭疼 生插 亂停車也是想怎麼停怎麼停
-
9 # 非專業車評
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都是國內非常強大的自主車企,吉利汽車的優勢在於體系、平臺,而長城汽車的優勢之處在於產生;所以從長遠上看,吉利更具有潛力,有了屬於自己的平臺、有了自主打造體系平臺的實力,什麼樣的車都有可能造出來,吉利已經率先邁出了崛起的第一步,日後只要吉利能多花些功夫,是有很大機會被世界所認可的;但長城目前的強大還是在於產品,產品的定位準確、價格合理、質量也不錯,所以長城是以劍招取勝,而吉利則悄然的練就了一身內功。。。自主研發到底指的是什麼?
其實很多自主車企,無法脫離對外來技術的支援;比較常見的就是從外邊弄來某個平臺,然後基於這個平臺來打造汽車,在這個過程中透過逆向工程獲得發動機,或者直接從三菱或者AVL、FEV處獲得發動機專利;在愛信、格特拉克、採埃孚處獲得變速箱;在博格華納處獲得四驅系統;在聯絡博世把電控部分搞定,這樣一來一輛自主車就造出來了,國內絕大多數自主車企都走過這條路,並沒有什麼不好,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這種簡便方式更適合生存,關鍵看這種方式用多久?而這種方式打造的車子算自主車麼?雖然貼著自主的品牌,但幾大部分及平臺都是外來的,所以嚴謹的說這並不覺自主。。。每一個平臺都代表著獨有的體系標準,但如果融入了各個體系所生產製造的零部件,那麼融合到一起後出現的各類問題一定不少;所以曾經的自主車小毛病不斷,正是因為吸收了各路門派的招式,但內功不足沒辦法融會貫通,所以打造自己的體系平臺很重要,體系平臺就是內功。。。但即便在今日,又有幾個自主車企有能力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平臺體系?大多數還是在沿用老方法,而只有為數不多的自主車企如今具備了設計平臺的實力;這麼多年來很多朋友總圍繞什麼發動機、變速箱爭論不休,實際上最該較真的是平臺,沒有自主研發平臺的實力,想在未來生存是很難的。。。
對於自主車企而言,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得平臺者得天下。。。長城的厲害之處在於魏先生犀利的眼光、對市場的精準把控、對品質的嚴格控制,實際上如今的長城有些華為的感覺,但終究顯得過於沉穩而缺乏靈活;在2011年,魏先生敏銳發現市場中缺乏一款10-15萬價格區間的SUV,隨後推出了哈弗H6,獲得巨大的成功,也獲得了多年的銷量冠軍,從本質上看長城贏在了產品定位之上,有種一劍封喉的感覺;但這麼多年之後,長城的發展思路仍沒跳出之前形成的條條框框,對平臺的研發方面顯得很保守,依然在按部就班的發展,即便後來推出了WEY,但實際上依然沒有擺脫哈弗的影子;所以現如今很多朋友再說長城換殼。。。吉利同樣經歷過迷茫、低谷,但吉利踏出了一條充滿激進又夾雜著些許風險的路;同樣是在2011年前後,那時的吉利還不具備什麼自主研發的能力,同時期打造的產品大多數敗筆,透過逆向花冠獲得的EC7也僅僅是勉強及格,所以說那個時期的吉利充滿了無奈;但隨著對沃爾沃的收購之後,吉利逐漸脫離了對逆向工程的依賴,而漸漸的走上了自主研發的正途,而此時的長城已經沉浸在了SUV車型的成功所帶來的快感之中;所以吉利、奇瑞汽車在2011年後並沒有如長城那般耀眼,但卻逐漸的完善了自己的研發體系,而如今的吉利在CMA平臺誕生後,獲得了與國外品牌一較高低的實力,至少讓自主車達到國外品牌的程度的想法變得不在那麼空洞,至少能看到希望。。。總而言之就目前的發展趨勢而言,吉利在未來的路會越來越好走,但長城如果不能徹底擺脫逆向工程,那麼在未來的阻力會越來越大;長城的產品很符合國內消費者的胃口,會針對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產品,但長城很多款產品都存在原型車,比如M4、炫麗、酷熊等,甚至包括旗下的幾款主流車依然擺脫不掉原型車的影子;咱們的自主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到幾十年了,如果說當年依靠逆向工程是不得已而為之,那麼幾十年後我們還要用這種方式麼?找一些消費者不熟悉的外國品牌冷門車型進行復制改動,這種玩法已經不再適合未來;因為如今汽車市場的各個價格區間都已經被填補的滿滿的,所以現如今獨到的眼光已經失去了實際的作用,未來沒有取巧,有的只是硬碰硬的衝擊,所以吉利無疑更有未來,因為吉利是自主車企中平臺設計能力最強的,做到這一點就足矣應對未來了,有了深厚的內功,早晚會練成華麗的招式。。。
-
10 # 奧斯特洛夫基可夫斯基
我做不到那麼有資料、那麼有道理的分析,談談自己的真實感覺,鄙人屬地勘單位一員,很基層的那種地勘單位,接觸的都是一般的私人的礦山企業和私人的鑽探施工的單位居多,這些單位近幾年來無論是用來拉貨的皮卡,還是用來拉人的越野車或者是suv一般都是以長城的為主,說實話幾年跑二三十萬公里的長城車在這些單位很常見,所以他們對長城的認知度和信賴度也很好,最關鍵是長城車銷量不錯,在一些大點的鄉鎮都可以有現成的配件直接維修,很少會有等著發配件的情況,而且那些修車的好像對長城車也很熟,畢竟市場保有量大,修的也多了,哪裡有問題他們都清楚。而且我發現他們有很多員工自己代步的車都是買的哈佛車,像我們單位這邊有的時候技術人員幹小點自己的私活,可能要開自己的車跑下礦山這些,所以自己買車也是以哈佛h5、h5這些居多,我們單位公家以前用北汽212.後面用獵豹,近些年都是用哈佛來當野外一線用車,跑十多二十萬公里的就有幾張,出了內飾有點老化和門這些會響以外說實話沒有什麼其他的問題。只要吉利,是近些年比較開始熱門起來的,當時只知道吉利的帝豪這些轎車,所以好像對吉利車沒什麼過多的接觸和感覺。以上均屬個人認識,非喜勿噴啊
-
11 # 頁sure
產業層面咱們不懂多少東西,就說產品層面,這幾天試駕了長城的f7-vv5-vv6,吉利也是新車博瑞ge兩個版本-繽越,看了星越。領克01-02-03。就從產品力本身角度來說說吧!
首先,魏派的外觀設計大氣漂亮動感,用料十足,隔音和底盤濾震底盤支撐都不錯,尤其隔音,座椅舒適度較好,車內有毒氣體不算多,我自己對甲醛甲苯二甲苯這些過敏,算是精密檢測器了吧!配置非常高,尤其喜歡vv5的天幕。vv5動感靈活。vv6寬敞且更舒適。但是魏派的車有個致命問題,我說的不是油耗,是駕駛體驗:油門響應極差!踩油門不愛走車,再大力一點降檔。等兩三年突然有個加速度,做不到小油門和大油門的隨心所欲,想加速時候不能隨你心願,這誰受得了?放棄!
吉利和領克,外觀內飾精緻動感,尤其內飾設計感更強,用料做工更好。1.5T輕混的ge隔音和座椅舒適度非常贊,底盤紮實厚重,支撐好。動力系統不僅動力好而且響應快,開起來狠順心,油門才下去就有反應,而且聲音振動都不大,引擎加速聲音也好聽。領克更精緻一些,但是價格偏高不多說了。繽越,沒有輕混支援,但是靈活而且狠衝,踩油門車就衝,起步爬坡都不像雙離合,更像是At變速器,12萬的價格配置基本都有了,關鍵是隔音和操控比chr還要好,油門響應速度和扭矩更是超越2.0的奕澤和chr。下週試駕車上牌了就去試駕星越,星越1.5和繽越二選一給老婆買一臺。
-
12 # 老夫子論車
我個人認為吧,長城會更有優勢,之前對比了一下魏派和領克,感覺魏派更好一些
第一,除了部分自媒體和汽車入口網站做測評,很少有廣告,這是長城一貫的作風。不存在大面積水軍轟炸的情況。
第二,魏派的VV7系列的發動機和H6上的發動機相比,賬面資料好一些,動力效能比自家H6好。這是相對於長城以往的改進,而這個改進對於VV7的操控有提升。
第三,長城系列的SUV國內保有量很大,長城H6 H2 車主很多,我個人沒有研究過,不確定品牌忠誠度方面,長城是否佔優。
第四,VV7的內飾看起來比領克要好看一些,不那麼廉價,這是我的主觀看法,不知道其他人怎麼看這款車的內飾。
第五,我認為售後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售後的保養期限什麼的,對消費者的影響也很重要。
希望兩家品牌都能好好發展,給中國汽車長長臉
-
13 # 風雷的雷
吉利現在除了吹沃爾沃,就剩下這個CMA了,但這個CMA是怎麼來的,相信稍微有些關注自主車的人都明白,吉利只管出錢,技術仍然牢牢掌握在沃爾沃手裡。不信?你讓吉利單獨再做一個獨立平臺出來,吉利能做的出嗎?即使不要求達到CMA同樣的水平。吉利一樣做不出來。
而長城的發展沒有大旗可以扯,因此,長城很踏實的在逆向的平臺上慢慢的改進和積累。這個過程雖然堅難,但對於技術的掌控卻更為真實和厚重。這跟長城的企業文化口號"每天進步一點點"相得益彰。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長城或許還不及有沃爾沃背書的吉利,但在新能源領域,至少在目前,長城已可以說徹底甩開了毫無技術積累的吉利。僅一個ME純電平臺就不是吉利油改電能比的,更何況長城的終極目標或許昰比電能更有前景的氫能源。
-
14 # C位車道
就當從消費者角度去看,我個人覺得是吉利汽車。
第一,吉利在民用車市場的車型比較豐富,比如有轎車,有SUV,有轎跑,有旅行車。比起長城汽車,在民用市場有更廣闊的定位。更多的市場產品可以更好的符合更廣大的使用者群體。這對於未來的發展有很好的幫助。
第二,在技術層面上,吉利先後全資收購了沃爾沃,然後又入股10%的賓士股份,這對於吉利的國際化事業,甚至是整個行業未來的定位都有很好的幫助,尤其是未來全球化市場戰略的認識。
第三,吉利這兩年在進行一個轉變,從入門級向中高階轉變,這也是吉利對於自己品牌的再一次升級。
所以對於我這個消費者來說,我更看好吉利。
-
15 # 老梁聊車
長城:北方硬漢,皮卡出身,埋頭搞研發,汽車外觀顏值一直線上,網路上被吉利黑的體無完膚,一直沒有迴應,最近突然爆發,估計以前雖然一直被黑,但是好歹銷量不差,現在是切切實實影響到銷量了,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聽說長城裡面的採購敢拿供貨商一瓶水就會有紀律監察介入,我認為長城是一個真正認真做車的企業。
而且長城又被稱作是中國吉普,把主要精力放在了suv,越野車的開發上,包括哈弗系列以及wey品牌。長城的王牌應該還是哈弗,h6這樣的神車月銷幾萬臺臺,幾乎撐起了整個長城的半邊天,配置豐富,空間寬敞,價格便宜,外形大氣都是它能吸引眾多消費者的主要原因。長城的發動機同樣強悍,其中2.0t引數達到了185千瓦,355牛米,不輸大眾豐田。
-
16 # 是因為了
十年後見分別,長城和吉利一個是做產品的 一個是運作資本的,專業方面一概不懂,只談品牌印象,吉利從金剛遠景熊貓美人豹到現在一二十年,給人的感覺一直很飄,往好裡說是探索新領域,但是每次嘗試都淺嘗輒止,當年全球鷹徵集LOGO很轟動,沒幾年牌子都沒有了,近期的LOGO更是百元水平,LOGO是一個企業的精神圖騰,是最大做強的前提,也是一個企業家對待事業的態度,一個有發展的企業不是靠收購幾個國際大牌來彰顯實力,也不是造靠個五六百萬的豪車和跑車來炫耀的,另外對於S90的定價,既然國產,一開始就不用標那麼高,當初如果29萬,已經開上一年多了,就像華為筆記本,同樣配置比戴爾高出一兩千,很想支援國產,可惜沒有錢啊。
-
17 # 老司機侃侃車兒
在開始對比前,首先我們要聊一個問題,全資收購來的公司,它的技術算不算母公司的技術儲備。有人會說大眾集團沒有奧迪的技術嗎?不過因為這家公司是中國的,不過因為收購之初採取獨立發展的策略。吉利中歐汽車技術中心又有幾個人知道?CMA平臺、Drive E發動機,算不算吉利從沃爾沃那得到的技術?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他的看法,我只是說出我的觀點,吉利品牌不應該和吉利集團混為一談,就像大眾品牌和大眾集團完全是兩碼事,當我們談論車企的未來時,應該聊的是吉利汽車集團和長城汽車集團的未來。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始對比。
造車實力造車實力上並不是很多人說的一邊倒,吉利和長城應該是各有千秋。誰說長城沒有造車平臺?吉利有CMA平臺,長城也有Pi4平臺、ME平臺,其中ME平臺是國內第一個電動車專屬平臺。不過長城沒有燃油車的造車平臺,不像吉利的CMA能夠相容性那麼強。
除了造車平臺,三大件領域,如果不算沃爾沃的技術,長城其實要更強,自主研發的2.0T發動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且長城汽車做工更好,質量穩定性更強。
那就回到了我們開始的那個問題,沃爾沃的技術該算在吉利集團的技術儲備中嗎?如果算,吉利要略強,吉利的優勢都是與沃爾沃相關的技術。領先的造車平臺、領先的供應鏈體系、甚至沃爾沃的發動機技術都是吉利的優勢。
銷量及利潤在銷量和利潤這一環節,無疑是吉利更強,2018年吉利售出超過150萬臺車,比長城多50萬臺,淨利潤125.5億元,而長城的淨利潤為52.1億元。
研發資金及專利數雖然吉利銷量更高,但是長城的研發投入更大。吉利汽車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19.26億元,其中費用化5.49億元,資本化13.78億元。長城汽車2018年共39.59億元的研發投入,其中資本化達到了22.16億元,費用化約17.4億元。
但是研發投入和專利數並不成正比,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著的《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7)》顯示,長城專利數為7183個,而吉利汽車專利數為14172個,兩倍於長城。
產品線相比專注SUV的長城,吉利的產品線顯然要比長城更齊全,從轎車到SUV到摩托車到跑車,從燃油車到混動車到電動車,吉利的產品線正在不斷健全,雖然不及豐田那樣的完善程度,但是相比長城要豐富很多。
目前來看,吉利和長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吉利在向著大眾那樣的多品牌、集團化執行的方向發展,而長城類似JEEP,專注於單一領域突破。小而精和大而博誰更強?或者說小眾的魅族和普適的小米誰更強?答案顯而易見。
-
18 # 寧明知心
說實話,吉利汽車接觸不多,近幾年也算是比較火,身邊倒是有朋友開吉利的,問他也只是說油耗有點偏高,其他的空間動力各方面還算OK。我自己家裡算是長城的“三代”使用者,為什麼說“三代”呢? 家裡第一款車就是長城的皮卡,那時候家裡做了個小加工作坊,主要做零部件粗加工,皮卡非常實用,而且這車特別皮實,基本沒什麼毛病,一直到現在還在“服役”。SUV剛流行的時候,家裡也入手了第一部私家車,哈弗H6,當時合資SUV價格相當高,比較而言H6外觀霸氣、空間也大、配置也非常豐富,那時候這個級別基本沒有對手。回來“服役”了快7年,接近20萬公里,從來沒有什麼大毛病,油耗和動力也都挺滿意。難得的是用了這麼多年這麼長的里程,動力幾乎沒什麼衰減,車況依然很好。
家裡第“三代”長城,是我去年結婚買的VV7,算是現在比較成功的自主豪華品牌了吧。整體上非常滿意,尤其是內飾做工,真的是厚道,幾乎沒有異味,豪華感也非常好。
吉利不太清楚,長城汽車從我家“三代”的經歷來看,造車水平是一直都在進步,質量上也一直把握的很好。當我們需要買車的時候,也有合適的車型可以選擇,這算很好的把握住使用者需求了。我相信隨著大家對汽車瞭解的越來越深入,長城汽車的銷量也會越來越好。
-
19 # 2253480
說實話,吉利汽車接觸不多,近幾年也算是比較火,身邊倒是有朋友開吉利的,問他也只是說油耗有點偏高,其他的空間動力各方面還算OK。我自己家裡算是長城的“三代”使用者,為什麼說“三代”呢?
家裡第一款車就是長城的皮卡,那時候家裡做了個小加工作坊,主要做零部件粗加工,皮卡非常實用,而且這車特別皮實,基本沒什麼毛病,一直到現在還在“服役”。SUV剛流行的時候,家裡也入手了第一部私家車,哈弗H6,當時合資SUV價格相當高,比較而言H6外觀霸氣、空間也大、配置也非常豐富,那時候這個級別基本沒有對手。回來“服役”了快7年,接近20萬公里,從來沒有什麼大毛病,油耗和動力也都挺滿意。難得的是用了這麼多年這麼長的里程,動力幾乎沒什麼衰減,車況依然很好。
家裡第“三代”長城,是我去年結婚買的VV7,算是現在比較成功的自主豪華品牌了吧。整體上非常滿意,尤其是內飾做工,真的是厚道,幾乎沒有異味,豪華感也非常好。
吉利不太清楚,長城汽車從我家“三代”的經歷來看,造車水平是一直都在進步,質量上也一直把握的很好。當我們需要買車的時候,也有合適的車型可以選擇,這算很好的把握住使用者需求了。我相信隨著大家對汽車瞭解的越來越深入,長城汽車的銷量也會越來越好。
-
20 # 專逗長城水狗
非專業人士,但還是想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長城造車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也就是說是以利潤為導向,什麼車賺錢就造什麼車,當初放棄轎車業務專攻利潤較高的SUV車型就是這一原則的反映。還有長城造的每一部汽車都有某些品牌車型的影子,外形、內飾、發動機、底盤借鑑太多,最近還收到了本田的起訴和索賠要求吧。其高階品牌魏VV7上市之初,並未做到完全匹配與最佳化就匆忙上市然後再偷偷升級最佳化,還有怠速不計油耗以使得表顯油耗數值看起來比較漂亮。一個不誠實、不誠信、一切向錢看的企業又如何讓消費者去信任你的企業和你的產品?再說回吉利,曾經跟著奇瑞玩多生孩子好打架,後來又步了奇瑞迴歸一個品牌的理念,現如今透過收購的手段,也擁有了自己的汽車平臺和技術,在轎車和SUV領域佈局較為均衡。如果就這兩個車企來講個人認為吉利的未來會更好!再說一下長城和吉利的水軍問題,這兩個車企的水軍都不少,但長城的水軍真的遠超吉利的水軍!
回覆列表
相對來說吉利會好一些,因為吉利車型廣,覆蓋面廣,並且有沃爾沃的技術支援,還是可以的!長城的話只有suv車型,相對客戶群體窄,並且單打獨鬥,後續的技術支援沒有吉利強!總體來說吉利集團會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