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資料民工
-
2 # 曉艾同學
品牌定位初衷不一樣,註定他們走的路線不一樣,也就有誰走的更遠了。小米橫空出世 主打價效比。給大眾的心裡印象就是同價位我的產品效能配置最高,因此從建立手機品牌效應開始從而延伸出強大廣泛的生態鏈。就目前而言,小米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而更像一家百貨公司,牙刷,毛巾,電器,玩具,傢俱樣樣覆蓋。因為小米前期的品牌烙印,促使我們認為他其他產品同樣價效比高。老羅的錘子科技就方向不一樣,他走的是匠心,情懷路線。
-
3 # 彼岸100
我就知道那一年走到大街上朋友們用驚訝的口吻對我說 小米出手機了 另一個說 你才知道啊然後我心裡想 小米手機小米是誰 我得去買一臺 要不然落後了
-
4 # 鐵皮75918123
看過關於羅永浩的紀錄片,這個人一味想複製蘋果模式,但是蘋果的成功有喬布斯,有蘋果上市時的藍海條件,有不理性的客戶群體。但錘子只有羅永浩,而這個人不具備喬布斯的能力,同時又沒有現代企業的管理經驗,所以,他能成功就是奇蹟了。
-
5 # 黑暗科技世界
雷軍和羅永浩兩個人我都非常欣賞,他們各有特點,不過在做手機方面雷軍更成功一些,他們倆的差距在哪裡?我認為是這樣的,大概有幾點。
第一:時機差距,雷軍做小米手機的時候,國內品牌以中華酷聯為主,還有一個剛崛起的魅族手機,其次就是國外品牌以及大量山寨手機。
那時智慧手機剛起步,經歷過的朋友肯定知道價格死貴死貴的,一般人只能買配置不高的低端機。第二:顛覆傳統的營銷方式,小米手機在短時間內就做到了家喻戶曉,其實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有一個更絕的技能。
那就是網際網路式的營銷,當然這一點也被某些人稱為“飢餓營銷”,一批批的放貨立馬勾起了使用者的興趣,越是難買我越要買,營銷助力火上加火。第三:小米式價效比,第一代小米手機上市價格1999元,釋出會上響起了經久不絕的掌聲,高性價比這是小米對使用者的承諾。
九年時間過去了,現在的小米手機依舊是價效比的代名詞,雷軍也說過“小米手機綜合硬體利潤不超過5%”。
而羅永浩做錘子手機時比較晚,不過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6 # 追科技的風箏
時勢不同。第一,雷軍本身就是程式設計師在,在通訊資訊科技服務領域有過實踐、經驗和資源。所以雷軍轉行做手機,比羅永浩更具天賦。第二,雷軍做手機的時候,國產品牌還沒有成長,山寨機有很多,只要把握住供應鏈和品質,良幣驅逐劣幣的機會很多。羅永浩進入手機行業的時候,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高度飽和競爭,小米第2代手機已經發布了一年多,留給羅永浩和錘子的機會不多了。模式不同。第一,雷軍崇尚的是價效比手機,透過網際網路打法把手機的價格降下來,透過把控供應鏈,將盡量好的硬體組合,小米手機是國內非常好的組裝型手機商。第二,雷軍依靠網際網路是賣手機,手機是鮮花,自己是泥土,可以被粉絲消費調侃,小米手機只要賣出去就萬事大吉。羅永浩是被網際網路推著走的,網際網路之上羅永浩是一個網紅,與其說是推銷錘子手機,不如說是在推銷羅永浩的特質與符號。理念不同。 對於羅永浩來說,從一開始就想做精品手機,自主設計研發,崇尚工匠精神,追求品牌溢價,對標蘋果和喬布斯,Smartisan與錘子手機是羅永浩的兩大殺手鐧,設計和體驗確實被很多人稱讚。羅永浩是想透過網際網路加手機硬體降低,當年是讓老百姓買得起手機,即使進入AIot領域,也一直以來堅持硬體綜合利潤率。羅永浩一開始就定位高階市場,推出中高價手機,雷軍直到這兩年才下狠心把手機價格調高。雷軍和羅永浩當年合作沒有談攏,可能跟這也有關係。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7 # hello程式猿
小米獨特的技術是自己的生態鏈系統和設計,別的廠商是很難學的。極致的價效比高品質控制這兩個帶來了品牌效應,品牌效應帶來了巨大的流量
不懂技術。這是創業者最大的問題。因為不懂技術,因此錘子只能在系統上面做手腳,因為這是羅永浩唯一能提出感受的地方,至於供應鏈,深層硬體開發,甚至在程式細節的主導方向,羅永浩基本都是無能為力。
雷軍選對了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當然同期還有很多比如酷派啥啥的手機。現在好像基本都死了,小米活下來了麼有其它優點。但是我覺得錘子沒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手機市場現在已經比較穩定了,幾個主流品牌已經把市場佔據的很牢固了,高階機有華為蘋果三星,線下有oppovivo線上小米榮耀等
-
8 # 光芒萬丈34957
雷軍與羅永浩是兩類人,不在一條道上,雖然都做手機,可做法上完全不同。
雷軍是個識時務者,才有那句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會上天的名言。
中國手機使用者從3G功能手機過度到4G智慧手機的時候,雷軍抓住了這個風口,推出價效比奇高的4G智慧手機,打著一部手機只賺一百元的口號,實行網上搶購的模式,讓消費者趨之若鶩,拼了命地搶購小米手機。
羅永浩卻沒抓住這個風口,自命清高地宣傳錘子手機的高效能,價格也不親民,有點曲高和寡,不被消費者接受。
雷軍就很有悟性,知道生產什麼樣的手機,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先從低價做起,有了錢再做高階,保住小米品牌在民眾心目中的第一造擇名聲,比什麼都重要。
羅永浩就沒這悟性,眼高手低,要做手機就做高階手機,要跟國內外名牌手機爭高下,不血本無歸才怪。
就好比尉蘭汽車與比亞迪汽車的對比,尉蘭汽車一開始就走高階,得到馬化騰,劉強東的投資,可發展卻不如比亞迪新能源車表現好,比亞迪電動車已經贏利了,尉蘭汽車還在鉅額虧損中。
-
9 # 遠方167427784
不光做手機,同樣做一件事情,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才屬正常。大家都能成功還叫什麼成功?
成功需要很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各人的才幹機運等等,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
-
10 # 那個大肚腩
關鍵詞在於入行手機的時間節點不對,另外沒有做出屬於自己的產品特點出來,和同類產品比不具備優勢那自然就不容易成功,也就是沒有核心競爭力。
-
11 # 科技數碼隨時答
感謝邀請同樣都是做手機,雷軍成功了,羅永浩卻失敗了。你認為差在哪裡?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同樣是做手機,雷軍成功了,羅永浩失敗了。你認為差在哪裡?主要差距就是定位和營銷方面大,其實當初雷軍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我做的就是價效比,那麼配置更高,價格更低,當時確實吸引到了我們,而且當時安卓手機卡頓,所以人們對於高配置的手機,價格更低,確實沒有抵抗力,再加上雷軍的飢餓營銷,每次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這款手機真的很火爆,需要去搶購,所以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小米手機好到脫銷,就這樣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和使用者群體。而老羅為什麼不行,其實我們來簡單的看看錘子的發展史:
一,從錘子手機當初的定位來看,確實有些模糊了,其中缺少了一些亮點:錘子手機本身其實是一個網際網路品牌,雖然羅永浩很能說,當初錘子走的是情懷路線,包括請來了當初iPhone4S的設計師等等,但是當初品牌還沒有做起來,因為本身錘子手機就是網際網路品牌,但是錘子剛剛出來的時候,兩千多的價格,甚至高配版本已經來到了接近3000元,雖然外觀漂亮,但是從UI設計和品牌力度來講,OV手機當初的旗艦也是這個價格,而價效比有小米手機,等等,市場基本上已經成為了這幾個品牌的領地,你再想去插一腳確實很難。
其實從錘子的發展歷史來說,也說明了這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旗艦手機不火爆,但是開始做堅果手機之後才會銷量大增,那就是價效比,爭奪千元機市場,透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所以之後的錘子pro2,以及pro3系列,確實銷量很不錯,但是旗艦手機品牌麼有打響,價格更高,所以確實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
小結。本身你的起步雖然很晚,也是網際網路品牌,但是定價很高,你本身手機UI錘子OS很多人不知道好用不好用,再者就是配置雖然不錯,不過沒有人聽過這個品牌,所以讓消費者買賬確實很難。
二,銷售模式和創新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場的碾壓和擠壓。1.銷售模式。確實雷軍會營銷,這是出了名的,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從配置方面來說,還是從手機功能性方面來說,以及從網際網路銷售模式來講,這都是錘子不可相比的,而且當時也有像360,以及努比亞,以及樂視同時在競爭。
2.創新的能力。本身資金鍊其實錘子一直不是很充裕,所以雖然每次定價很高,創新也不錯,但是相比外觀設計的創新不如OV,價效比不如小米,所以在中間的價格確實很尷尬,如果真的有充足的資金鍊在保持,你創新和用料好一些,即便是價格高也有很多人說不定可以會接受,但是錘子每次的創新,更多的錘子OS系統層級的。
3.市場的趨勢。特別是最近兩年的時間,國內,OV,小米,魅族,華為已經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小米的價效比,OV手機的創新和實體店鋪的優勢,而魅族的與眾不同,華為的高階和榮耀的價效比,唯獨錘子手機品牌的因素沒有,價格不算是很低,銷售方面宣傳和推廣,以及線下都沒有優勢,所以何來發展。
總結:其實筆者看到錘子的T1也就是第一款手機的時候,確實看到了他的優勢和設計,而且當初王自如和老羅的戰爭,確實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不過我們要明白一點的是錘子確實有些好高騖遠了,我們最近幾年的時間才承認了錘子OS的與眾不同和自己的優勢,但是前期價格過高,以及品牌知名度沒有打下基礎,也沒有屬於自己的營銷方式,所以最後最後也只能算是默默無聞,沒有銷量的情況下,也沒有運營資金,所以現在也只能轉手。而相反小米雖然說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但是當初是透過更低的價格,更高的配置來吸引消費者,所以雷軍剛剛創立小米就知道自己的定位和走向,看中了市場的空缺的部分,不得不說眼光確實獨到。
回答完畢
-
12 # 科技縱橫666
感謝閱讀!
差在能力,羅永浩和雷軍的現狀差距有多大,那麼,他們的能力差距就有多大。
當然,你要比演講說相聲,顯然,羅永浩要強一些。
羅永浩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多讀了幾本文學書,就自認為無所不能。創業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當然,在一切還未有定論以前,目前的失敗是暫時的。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就個人成就來說,混的還是不錯的,說他能力不行,是相比雷軍來說的,以他的能力來說,永遠也做不到雷軍的水平。
-
13 # IT老菜鳥
雷軍畢竟是正牌企業家出身,在小米之前已經當了很長時間的金山公司總經理,也是從金山公司的基層員工做起,踏踏實實的做研發搞業務,也具有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這也讓雷老闆再怎麼浪,再怎麼營銷,做產品本身還是務實的迴歸產品的本質。
所以我們看到小米不管飢餓營銷也罷、碰瓷營銷也罷,小米的手機本身還是踏踏實實的走在價效比這個道路上。中國消費者又不是傻子,有自己的選擇,中國的消費市場即能容下華為、OV,也能容得下小米,小米的戰略方向至少是正確的
所以我認為,雷軍做產品,人設或者說是產品的定位只是產品的輔助,不會喧賓奪主。而且雷軍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讓他管理小米時僱傭信任專業的人,自己也不會過多的干預。而羅永浩不一樣,羅永浩更多的是賣人設,而且沒有大型企業的管理經驗,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追求完美,做企業顯然不能這樣。
錘子的失敗我覺得最終還是企業戰略方向的失敗,從一開始強行對標蘋果主打高階,到後來價效比不如小米,高階不如華為一加OPPO、到最後更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TNT,錘子一直在按照老羅的路線發展,基本沒有找到正確的可以殺出重圍的方向,最終沒有抓住智慧手機市場低端顛覆的機會。
我們談到小米,基本上首先想到的是小米的手機,而談到錘子,首先想到的是羅永浩,這個就是問題的所在。老羅主打的情懷,其實和雷軍主打的價效比,都是很好的人設。但主要問題是老羅過多的把自己當網紅,讓情懷成為自己的人設而不是手機的人設,對錘子手機肯定是有傷害的。
這就導致了錘子的鐵粉更多的是因為老羅個性鮮明的人設,而很少因為錘子本身。再加上錘子初期的供應鏈不給力,很長時間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消費者買手機還是要用的,這樣就讓錘子一直不溫不火。把個人人設和企業產品人設混淆,是非常有問題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企業的管理,老羅可能完全不夠格。老羅是“相聲”出身,當網紅一點問題沒有,當一個企業管理者嚴重不夠格,雷軍實在比他好的太多了,甚至我覺得把老羅作為企業家和雷軍相提並論,對於雷軍來有可能說是一種恥辱。
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是冷靜而不衝動的,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如此。而且一個企業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團隊,只在戰略重點決策。由於老羅太注重自己的人設,太追求自己心中的“完美”,把錘子當成了自己的一言堂,這種性格很難做一個好的企業家。
要知道錘子剛剛誕生的時候,智慧手機市場已經快進入寡頭時代,現在的大佬小米、OPPO、VIVO、華為已經初見格局,這個時候錘子找準自己的定位就非常的重要。一方面找準定位,另一方面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老羅不是企業家出身,老羅的眼光無法看到那麼長遠,一心要做一個完美的手機,而且在人設上就對標高階,結果自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所以這是老羅最大的問題,不是企業家的老羅為了滿足自己的人設,在企業的戰略方向上發生了嚴重的失誤,導致了產品的失敗。說句明白的話,做產品還是要踏踏實實做產品。
-
14 # 一休數字化
有些人註定這輩子會成為優秀的創業者,而有些人註定這輩子無法成為成功的創業者。那大家覺得老羅是前者還是後者呢?我個人認為老羅是後者,雷軍是前者!
同樣都是做手機,雷軍成功了,羅永浩卻失敗了,我認為:主要在於其兩者的見識與格局相差甚大!
羅永浩羅永浩是個產品經理型的創始人,但僅僅是在軟體上。他做手機出發點很簡單,他認為喬布斯死後,所有做手機的人,手機做得都不夠好,而他有能力繼承喬布斯的衣缽,把它做得更好。其實他沒有理解喬布斯蘋果的內在本質。他的格局就是從產品的外觀、設計、體驗出發,造出一款更好的錘子手機,卻沒有想的更高、更遠。
羅永浩更像是一個網紅創業者,在沒有錘子手機之前,羅永浩就已經在小範圍內出名了。有了錘子手機後,又再次在質疑和認可中出名,天下誰人不識君?按說後面的銷售應該是順風順水,想必在投資人投資錘子科技時,看中的就是羅永浩的知名度背景,難道還看中羅永浩的英語老師背景?跟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手機行業,一點也不搭邊。
像羅永浩這樣的背景出身的人,有很多,但是不是誰最後都成了羅永浩,幹出類似去人家廠商門前砸冰箱等出格的事,最後成就了羅永浩這個網紅。但可惜,羅本身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決定了成也羅,敗也羅。所以如果說羅永浩是個媒體人的話,他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企業經營者,他是失敗的!
有先天的知名度優勢,但是網紅若不專業,且本身實力不強,那出問題是早晚的。不否認老羅對於智慧手機的執著和感情,但是客觀的說老羅不專業啊。起碼在手機領域,老羅的網紅,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可惜了。
雷軍雷軍的志向比羅永浩更高遠,他發現智慧手機的出現,會形成移動終端的一個巨大風口,只要站在這個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所以他創辦了小米,適時地站在了移動終端的風口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雷軍利用他對智慧手機的這種認知高度,用極致、專注、快等手段,小米手機銷量很快打敗了眾多國內傳統手機廠商,取得了智慧手機全國領先的成績。就像雷軍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做感動人心的好產品。而羅永浩好像是:做會說相聲的網紅!
總結:品質和格局決定高遠羅永浩是對所有創業者的一個精神層面的標杆又是實戰層面的警醒。我們來看看那些成功的創業者都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
1、看的更遠、看的更清楚、專注、咬住牙、經歷過人生重大磨難後依然堅持不懈者:任正非。
2、得風氣之先者,並且有強大的管理能力、號召力、控制力、整合力者:馬雲。
而老羅恰恰都缺少這些品質,比如:
1、老羅的創業選擇:別人做什麼、別人做的很成功了的,然後他去做。為什麼他會這樣選呢?因為他不管做什麼、走到哪都自帶流量,所以他認為自己能改變世界、改變自己。
2、老羅浮躁的心態:老羅每次創業在產品、技術、渠道等各個層面都沒有沉住氣,雖然做的比較平衡,但往往會死的很快,沒有把每一個環節做紮實。
我是泰瑞聊科技,為您開啟科技生活,感謝您閱讀與關注! -
15 # 廚留香香
光名字就能看出差距,雷軍取名字主要是以客服為中心,羅永浩主要是自己覺得好。實際錘子這個名字在雲貴川人看來就是在罵人。
-
16 # 在春天路等春天
商業不僅需要創意和個性。
老羅是個有創意的人,也是個自我的人,而商業和產品的所謂個性是迎合目標市場的個性,目的是鎖定、聚攏核心人群然後影響周邊人群,很明顯,老羅走得太快,更多的時候是迎合自己的喜好。落入孤芳自賞的窘境,通俗的說是飄了。
錘子剛上市很火的哦。不火或者老羅的錘子事業夭折得沒這麼快。
有些老土的話蘊含著事物發展的真理,先求生存再求發展。還是通俗的說,老羅攢下的基業太淺太薄,稍有風吹雨打便支離破碎。
而錘子誕生的時代對於投資人有太多選擇。
選擇復辟還是前行?
錘子的個性發展思路有時候是為了不同而不同,比如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方正邊框,作為情懷致敬一下可以喚起市場響應,作為紀念版溢價都可以,但它註定是時間的棄兒,小眾的情趣。硌手啊!大哥。
最要命的是擁躉大多停留在欣賞而不買單。
因為有人懷念文革你就去唱樣板戲就是傻。
我還懷念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呢,但你讓我去那個時代過日子,不威脅打死我,我都不去。
細究起來,老羅的個性只是偏執,而偏執和保守只是表象不同而已。
而雷布斯,他是一個剋制而變通的人,他的個性就是共性,小米一直在追逐大眾滿足大眾的道路上。
老羅的孤傲註定了他的孤獨。
-
17 # 智者觀察
跟雷軍就不是一個層面的,雷軍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就有三家,還有幾百家其他公司的投資,都是非常成功的,總資產幾百億美元,人家上學的時候就賺了幾百萬,在金山從基層員工做到總經理也才20多歲,然後帶著金山做到上市,基本就是個天才型人物,技術管理投資全部一流,羅永浩只不過會耍嘴皮子,也是考嘴皮子玩的溜在網上火了,也是有個人能力的但是跟雷軍還是有差距的,他創業幾次可以說沒有一次成功的
-
18 # 宥兒爹
一個做企業的一個說相聲的。你說呢?我是米粉,從小米2,4,到note,到max再到mix。產品都很給力。我的小米4到現在都能開機執行。錘子我是沒用過,不過從釋出會能感覺出羅永浩作為一個網紅還是挺好的。但是請問網紅這詞在當下社會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一個網紅做的產品你敢用?
-
19 # ABCD天外飛仙
雷軍能成功絕對不是全靠運氣,人家那麼年輕就能在金山做高管,沒有實力跟能力是不可能做到那個位置的。金山的WPS.能夠跟微軟的分庭抗禮不容易。做手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利用自己的資源,利用自身的管理經驗,然後把小米越做越大。
羅永浩也是我很關注的一個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最早關注的老羅是做培訓的時候每年的釋出會,挺有意思的。到後來老羅做手機。欽佩的是人家敢想敢做。只是手機的風口剛好過了,如果老羅早幾年,手機現在應該也做的不錯。
都是有能力有思想的聰明人。
-
20 # 手機使用者63476261477
資源,資金鍊是關鍵。況且,老羅已經在手機行業留下深深的、不可磨滅足跡。他的團隊依舊在,只不過他不是領導。你能說羅永浩失敗嗎?說早了!雷軍的成就是一統華強山寨機江湖。上市套現是目的,他為手機行業貢獻了什麼?你能說雷軍成功嗎?說歪了!
回覆列表
兩個人的格局不同,不在一個層次。
雷軍創立小米之初,就確立下小米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成立至今,小米也是這麼踐行自己的承諾。從最初的MIUI到手機,再到pad,筆記本,再到現在的衣食住行全產業鏈,生態鏈模式。
小米的目標是宏大的,並不是說只做手機,現在小米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鏈,從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真正是個價格屠夫。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剛推出的小愛老師英語翻譯學習機,價格做到了499元,在此之前,某廠商將翻譯裝置賣到了2999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小米能不大賣嗎?
老羅走的是小眾情懷路線,跟小米的大眾情懷不同。老羅擁有不少鐵粉,買他產品的也都是這些人。沒有一個大的格局和視野,能夠把錘子帶到今天,也是實屬不易。雖然錘子已經跟老羅沒關係了,但還在受老羅的影響。錘子這個品牌,個人標籤的烙印打的太深了。很多人都是衝著老羅的這個人才去買的。
一個企業能否走的長久與成功,跟他們內在的基因和願景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