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心蔚藍

    如果意境好,但是不符合平仄的詩句算好詩嗎?我認為算吧,沾邊就行,又不是真正的詩人,不要要求太高喲。再說了文人墨客,達人,寫的就好嗎?只不過有人緣有人捧罷了。我們寫幾句並不差,只是無人聞,涼哪好看呀,只好作罷。這問題問的,既然意境好,又豈不知平仄,這說不過去吧?莫怪莫怪我言直,無奈無奈自心知。

  • 2 # 潁濱先生

    詩是情懷,也是語言精華。不同人有不同的情懷和文化素養。我想只要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容易去理解詩的內函。更能讓善通大眾化讀者所接受就是好詩,文化在發展,語言文字也在發展。不必咬文嚼字,學八股之文。發揚傳統國學與現代文學相交合最好。(大眾化最好)

  • 3 # 坐看雲天風起時

    在我看來,相比於一首詩的意境,平仄只是一種形式要求,而形式是要服從於內容,並要為內容服務的。唐朝之前的詩歌是不太講究平仄的,但也為我們就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當我們細心品味古詩時,我們吟誦、欣賞的不是它們的平仄格律,而是它們的優美旋律和經久不衰的意境。詩的格律和平仄關係只是到了唐代才逐漸規範起來的,當然唐朝的詩歌是詩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我們寫詩也大都以唐朝以後的詩為版本,所以也多少制約了詩歌的發展,正所謂有其利必有其弊。我們常說“詩以言志”,何為“志”?我個人認為,所謂“志”,就是“心志”,“意志”和“情志”,寫詩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要抒發種“志”,如果寫詩只是堆砌詞藻、空洞無物,即使再符合平仄關係,恐怕也不能稱之為好詩。 所以在寫詩之前要精熟格律和平仄並能熟練應用,然後在詩詞創作中,儘可能符合格律和平仄關係,但也不能絕對化,千萬要讓“死格式”來束縛住“活思想”!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探討!(圖片來自網路)

  • 4 # 高粱179816305

    一稞樹,如果側枝斜生,樹葉繁多,有風吹來,婆娑搖曳,但是綠葉掩映之中,主幹卻低矮彎曲,缺了凌雲風骨,你說它是好樹嗎?

    恐怕沒人認同,它頂多只是一棵比灌木強不了多少的平常的樹罷了。

    一棵好樹,它不僅僅擁有繁茂的枝椏和層層錯落的綠葉,它還要具有粗壯的,高大的,挺直的軀幹,屹立大地,笑傲霜雪,有一種讓人靈魂受到震撼的氣質。

    詩也是這樣,詩言志,志是詩人在詩歌裡所表達出來的境界,思想情懷,是立世的骨骼,是生命的靈魂。

    如果外形技巧再純熟,但詩中卻內容平平或蒼白泛泛,這樣的作品是不能留傳於世,被稱為好詩的。

    當然,如果既有大的情懷,又能把語言技巧運用的出神入化,不露痕跡,那麼恭喜了。

  • 5 # 老街味道

    詩好不好與平仄無關。

    但我覺得你的意思可能是:意境好但是不符合格律算不算好詩吧?

    這裡有些問題初學者一定要清楚。老街在這裡簡單說一下。

    一、格律詩與非格律詩

    格律詩用南朝的永明體演變而來,到唐朝成熟並達到高峰。

    唐朝開始古詩分為格律詩和非格律詩。

    1.格律詩

    又叫作近體詩,平仄、押韻(平聲韻、首句外單獨韻部)、對仗、粘連。

    例如黃庭堅的七律《登快閣》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2.非格律詩

    叫做古體詩,近體詩以外的詩都是古體詩,即使是唐朝的詩人,也做了大量的非格律詩。

    所以說,是否好詩與平仄無關。

    例如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二、非格律詩要注意的問題

    古體詩也是有規矩的,押韻不能亂押,比如絕句的古體是不能換韻的,平聲韻與仄聲韻不能混用。

    篇幅長的古體換韻也是有規矩的。

    我有一篇文章可以看看《老街詩詞閒話08-古體詩可以不講平仄只押韻嗎?》

    三、分清是否格律

    1.律詩可以標“五律”、“七律”、“排律”三種。另外絕句有古絕句、律絕句之分,這兩種都可以叫做絕句。

    2.古體詩可以標題“絕句”、“古風”、“五古”、“七古”、“七言”……等等。

    3.如果寫得不是格律詩,標題上卻寫作“五律……”、“七律……”那就不對了。

    結語

    當然,即使您不懂格律,不耽誤您寫出優秀的詩篇。

    即使標題鬧了笑話,好詩還是好詩。

    ……

    2018-3-9

  • 6 # 中中爺爺

    意境好,不符合平仄,不能算好詩。符合平仄的字,詞是有的,只是你沒找到。不符合平仄,讀起來會繞口不流暢。詩如曲,也稱詩歌。曲子為什麼那麼難作?因為節奏是固定的,旋律是流暢的,這兩個基本條件不符合,也就亂了。不符平仄的只算山歌吧!

  • 7 # 蓊鬱垚

    愚家淺顯以為:詩好,首推意境,次則平仄、對仗等。以此推理,當然算好詩。進一步講,如果兩者能夠統一起來,一首詩的意境好,又押韻,合平仄,對仗工整等,就更好了。

  • 8 # 陳廣逵

    不受格律約束的有一定節奏的押韻的作品(韻文),都可算作詩,如果意境好,表達得體,當然算好詩。

    沒有格律,不考慮押韻,但意境好,表達得體,又分了行,算好的分行散文。

  • 9 # 老墨樵

    請注意前提。問如果意境好,不合平仄的詩算不算好詩。

    只問算否好詩,並未說是何體裁的詩。那麼這個問題就藏了一個坑。如果是寫律詩絕句或詞,你說不講求平仄,只要意境好就是好詩,顯然是不正確,至少不完全正確。只是每句湊夠了字數,堆砌些詞藻,羅列些典故,就敢冠以律詩絕句或詞,自娛自樂尚可,如堂而皇之地示人面世,怕是會授人笑柄貽笑大方的。

    反之,如果是古風樂府,新詩散文詩,其對平仄則要求則不大講究和完全不講究。如果意境優美,詞句通暢,節奏鮮明,能給受眾以善的啟迪,真的共鳴,美的享受,那就是好詩無疑。咱中國是個詩的國度,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就是一部壯美瑰麗的史詩。學一點詩詞知識,掌握一些寫作技藝,積累些詩性語言,培養點詩詞興趣和愛好,具備點詩詞鑑賞能力,對我們的工作,生活,交遊,娛樂都是有積極的意義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想大家會有同感的。

  • 10 # 老楊 Liven

    格律詩賦對格律是有嚴格標準的,要不咋叫律師呢?

  • 11 # 與爾同銷2

    詩歌按形式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民歌體和散文詩四類。不講格律的詩歌意境再好也不能算是格律詩。雖然如此,但你所說的意境好但不符合格律詩形式的詩,當然也是很多讀者所喜聞樂見的格律詩以外的其他詩歌形式。

  • 12 # 仙人脫俗

    贊“詩好不好與平仄無關”。理由有二:

    一是,作者寓於好的意境,並據其借題發揮而一氣哈成,就會成就一首好詩。

    二是,作者為了迎合去刻意拼湊平仄,就會破壞其良好意境而大為遜色,反而淪為一首拙詩。

    因比,一首好詩不在於符合平仄與否。

  • 13 # 流年是你

    看來你是不瞭解紅樓。

    香菱學詩那一段。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林黛玉所言之奇句,按王靜安的觀點,可以理解為有意境的詩詞句子。“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王氏的詞論亦可作詩論,《人間詞話》也引詩入證過。

    不過話說回來,前提是要意境,但不是說平仄不重要。舊體詩就因為有了這些條條框框才令人膜拜、稱道。

  • 14 # 白馬騎士13

    我從上小學起,就喜歡詩,以我看,好詩第一應是立意好,亦即意境好,第二是遣詞用句好,第三是合乎格律。我自己寫的詩,自認為有感而發,而非堆集詞藻,從不自標律待,如嚴格按古風要求,也算不上,只能說是靠近古風類的詩。作詩過程中,按平仄首次蒙不對,也可以說是水平未到,但詩成後再改使之合乎格律,多數情況是還不如原先的,還是不改的好。例,前幾天回老家,偶遇一當年學生,談論甚多,那年我入師行,年十七、八歲,學生亦就十二、三歲,而今四十年過去,師生都年過半百,雙鬢已斑,回想過去,作此詩。

  • 15 # 一望的無際

    這個問題爭議太大,不敢說,怕捱罵。

    詩是什麼?

    詩是語言的精華。是文學之祖,藝術之根。是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形式。“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極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詩是心志的表達。是一種闡述心靈、表達情感的文學體裁。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

    詩是格式文學。詩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魯迅說:“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勞動號子是其祖。

    詩不是什麼?

    詩不是散文,更不是增加分段的散文,更更不是一字一行的不知何物。

    詩不是呻吟。呻吟無狀,不知何意。有話要好好說。

    詩不是文字遊戲。不該墮落到這個層面。

  • 16 # 杜新1

    什麼是“平仄”?“平仄”就是高音與低音。世界上的主要文字的發音中有高音、低音的分別的,分為四聲的唯有中國的漢字。所以,由漢字所組成的漢語中就天然地擁有了高音與低音的組合,也就天然地由漢字的“平仄”(按照〈中華新韻〉一聲和二聲為平聲,屬低音;三聲和四聲為仄聲,屬高音。)而具有了語言的音樂性。這個音樂性,普通話能夠表現出來,有些地方話則能夠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聽一聽湖廣中州韻的京劇道白,就能夠切實地體會到它的音樂性了。

    正是由於漢字的音樂性,才有了以其音樂性為依託的漢語語言在表達上的形象性、生動性、深刻性和悠遠性。是否如此?不妨讀一讀〈百家姓〉裡的四字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魏,蔣沈韓楊。”有平乎?有仄乎?當然有!簡而言之,“李”字仄聲,“王”字平聲,“魏”字仄聲,“楊”字平聲。那麼,是否因其有了刻意的平仄的組合從而有了讀之上口,記之難忘的顯著的效果?如果它沒有平仄上的有序的排列,它還能夠具備這個效果嗎?試著讀一下,假如是“王張孫周,曾韓吳彭。郭馮何嚴,劉林樊唐。”的清一色的平聲字的組合,還有這個音樂性嗎?沒有了這個音樂性,還能夠讀來上口,還能夠記之難忘嗎?

    古人的文章裡講平仄,傳統詩裡就更講平仄。〈百家姓〉與〈千字文〉裡的四字句裡不過在每一句中有一個或兩個節點上作了平仄的安排,而在格律詩裡,則是每個字都有它的平仄的安排,又由這個安排而使一首詩具備了完整的,優美的旋律,所以從古至今人們都把詩稱作是“詩歌”,把透過寫詩來進行交流稱作是“唱和”,即“一唱一和”,“和”字讀四聲(仄聲)。

    眾所周知,通常所說的“格律詩”是指律詩和絕句,它們或是五言,或是七言。為什麼格律詩的每一句的字數都是單數(奇數)而不是雙數(偶數)?因為這樣的字數避免了高音字(仄聲字)和低音字(平聲字)的平均分配,以平起首句不入韻的一首七言絕句而言,第一句為四個低音三個高音(痴兒了卻公家事,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四個高音三個低音(快閣東西倚晚晴。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也是四個高音三個低音,但三個低音連續在句子的中間(落木千山天遠大,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四句四個低音三個高音,而三個高音則在連續句子中間(澄江一道月分明。平平仄仄仄平平。)在標準格律裡,第一和第二句每個相同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都是相反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是如此,此為“相對”。第二句和第三句呢?它們的前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即“相對”,後三個字的平仄卻有“對”有“不對”,不對的(相同的)就叫“粘”,二、三兩句中對應的字的音調的高低有“對”有“粘。這首仄起首句入韻的七言絕句詩中的高低音的搭配是不是最為和諧的組合?以上是平起首句不入韻的七絕的格律,絕句還有平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的另外三種格律,總共四種格律詩。律詩同樣也有四種格律,此處就不作贅述了。

    格律是對作者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意境的一種束縛,甚至是一種桎梏嗎?恰恰相反,一首格律詩只有它在音樂性上達到了一種近乎完美的程度,即合乎這個詩體的格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自然也能使作者所表達的意境能夠最大限度的感染看到或聽到這首詩的讀者,使他們得到傳統文學的美的感受,並由此而得到情感、思想、哲理的薰陶。

    請讀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請讀陸游的“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請讀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合乎格律的詩句中的音樂效能給人以多大的詩句的音樂旋律的美?當一個格律詩的愛好者,讀到一首標題為七律或七絕的作品時,他們心底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這首詩的旋律的美,倘若他們只讀了一句或兩句,嚴重的失律便會使他們味同嚼蠟,他們還會去體悟其中的意境的美嗎?

    格律詩講求格律,但並不是刻板地、機械地講求格律,它也有變通的一面,因此就有了“拗救”。但並不等於作者就可以不把它的格律放在眼裡,甚至還說出什麼“意境優先”的理論來。格律詩的平仄是束縛嗎?那麼就絕句來說,每首四句是不是束縛?每行五字或七字是不是束縛?怎麼會接受行數、字數的束縛,卻不能接受平仄的束縛?本人曾經比喻說,平橫木上的體操,當然看的就是選手在平衡木上的表演,從木條上掉下來,當然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如果掉下來以後在地板上繼續表演,表演的再精彩,它也不是“平衡木”了。若喜歡在地面上表演,何不去練自由操呢?

    格律詩之外還有“自由詩”,但自由詩也同樣有平仄,只不過不那麼嚴格罷了。自由詩裡的平仄如果運用的不好,同樣會缺少自由詩所應有的藝術表現力,如果運用得好呢?當然就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了。請看賀敬之的〈三門峽之歌〉:望三門,三門開,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仗崖(讀ai)。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有平仄吧?有旋律吧?當然也有不講平仄的散文詩,請看冰心在三十年代所寫的一段散文詩:雨聲住了,簾子裡透過一絲青光。推開窗子一看,呀!涼雲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恰似熒光千點……。即是散文又是詩,它不講平仄,全在於這段文字的意境。

    現在回到一開始的題目上來。不那麼嚴格要求平仄的詩也有好詩,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陳毅的“答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都屬“五言古詩”之列。但是要寫格律詩,當然就要尊重和遵從它的格律的要求,一時達不到,並不要緊,就五言絕句而言,不過四句二十個字,即使每個字的平仄都來背,有多難?何況它還是有規律的平仄?對有些人來說,非不能也,乃不為也。但如果以格律詩為標題,卻不遵循其中的格律,意境再好,也不是格律詩。既然不是格律詩,為什麼還要別人承認他所寫的就是格律詩呢?這不是邏輯的混亂,混亂的邏輯嗎?一孔之見,或有謬誤,如有,則在這裡提前道歉了。

  • 17 # 非白非黑

    當然算!李白的《靜夜思》符合平仄嗎?不符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誰也無法否認,這是一首意境極佳、流傳千古的好詩。

    還有他的《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貌似也不符合平仄吧!

    我最反感那種專在平仄上鑽營賣弄,明明別人寫了一首意境優美的好詩,他卻以某些詞句不合平仄為由一筆抹殺的偽學者。

    林黛玉說得好:“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 18 # 文文mm4545

    我就愛寫意境詩,只要句子好,我就上,不愛三七二十一,說不定寫出的詩.會超過古詩呢。只要意境好,語句朗朗上口就上。

  • 19 # 綺閣書生

    詩之優劣,以意境佳否為最高標準。且舉一例謝: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描述了登上黃鶴樓時的所思所見,前四句登臨懷古,後四句描述登臨所見的山川風光。首句鶴字出律,空悠悠之空字;頷聯亦欠對,詩雖略欠恊律,卻是弔古懷鄉之名作也。

    這首詩在當時就廣泛流傳,據說李白稍後來到黃鶴樓,有人請他也留下筆墨,李白卻感慨萬千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高度讚揚了崔顥的就首詩作。嚴羽《滄浪詩話》評首:”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 20 # 風雨中展翅搏擊中成功

    我寫作很隨意,今試作一詞。

    <<念奴嬌>>

    遊蘭湖:

    蘭湖春深,花正濃,引來蝶蜂爭蕊。千頃鱗波盈不斷,鷗鷺拍水助漣漪。值日多西,半碧瑟紅,客疑若入夢。去了煩絲,優雅夕陽痴醉。

    浪跡風雨為伴,苦覓少年,誓言已古遠。日暮景迷孑然,孤賞焰霞一遍。忘卻思念,糾結纏綿,縈心數十年,嘯空何時,胸似天宇浩瀚。

    2018.5.6.嘉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群俠傳3印記怎樣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