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大牛樂談

    從他挑動李傕郭汜“10萬西涼兵亂長安”就能看出一斑來.............

    公元195年,董卓舊將郭汜、李漼一方挾持公卿,一方挾持皇帝,上演一場慘烈的肉票爭奪戰,牽連而死的百姓數以萬計。昔日孔子曾經批評幫助季氏的冉有和子路:“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李漼和郭汜正如牢籠中的門戶,本來在籠中待斃,是賈詡提醒了李漼和郭汜,打開了牢籠,使得天下大亂,朝廷百姓毀於兵火。賈詡雖然並未親手執刀殺人,卻難辭其咎。一句話害死數百萬人。

    綜上所說:賈詡為毒士可謂不虛也。

  • 2 # ni微笑時好美

    賈詡,特別能看懂人性。出謀劃策沒有道德底線。我們看看賈詡都幹了些什麼:

    一、反攻長安

    董卓進軍洛陽,賈詡在董卓軍中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尉。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這時賈詡站說來說話了:“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將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李郭禍亂長安,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人被殺,長安城也像曾經的洛陽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從此真正開啟了三國亂世。

    作為提議人,賈詡因此被罵作“毒士”。但想想他也僅僅是為了自保,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蔡邕都殺,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沒頭腦和不高興”,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二、敗兵取勝

    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

    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三、勸張歸曹

    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

    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

    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

    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打消了張繡的疑慮: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政治、道義的制高點,跟著他幹,就相當於跟著皇帝幹,名正言順。

    第二,袁紹現在還十分強盛,我們帶這麼點人“入夥”,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實力弱,我們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

    第三,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對我們不計前嫌。

    事實證明賈詡是正確的。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四、挑撥離間

    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雖然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鬥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還是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

    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一起“調皮搗蛋”“撒尿和泥”的舊事。等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你們聊的那麼起勁,都說啥了?韓遂老實回答:也沒說啥!馬超等人開始對韓遂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絡。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信中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五、暗助曹丕

    賈詡是個聰明人,他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賈詡勸曹丕做事不要張揚,要做好兒子和臣子的本分,關鍵是要“孝順父母”。潛臺詞就是,寫文章你比你兄弟差點,要學著揚長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諮詢的時候,賈詡也是不明說,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開河”:我剛剛想起你的老同學袁紹和老相識劉表來了(袁紹、劉表因為沒有立長,導致分裂,最後被曹操“一鍋燴”)。賈詡沒有直接表態,但經這麼一敲打,曹操確定最終人選是年齡更大、做事也更穩重的曹丕。

    賈詡的站隊是明智的,收穫也是重大的。後來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他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 3 # 藍領笑笑生活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謀士輩出,賈詡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很多人認為賈詡是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不管是東漢的徹底滅亡或者是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都和他有著很大的關係。

    賈詡原本是董卓部下重要的謀士,可以說三國之亂始於董卓也始於賈詡之謀。靈帝末年董卓奉詔進京平亂,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倒行逆施,殘忍嗜殺,招致群雄聯合討伐。董卓死後,賈詡又作為幕後黑手推動西涼軍閥李傕郭汜洗劫長安,真正拉開了三國動亂的大幕。

    賈詡見李傕郭汜難成氣候,便轉投曹操麾下,幫助曹操一舉統一了北方,成為了曹操心中的重臣。曹操統一了北方過後,就想南下攻取荊州,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後方的馬超和韓遂的聯軍讓曹操的部隊很忌憚,於是曹操決定先拿下後方的聯軍,在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計讓馬超和韓遂之間生出來了間隙,最後讓曹操一舉平定了關中。

    賈詡此人所用計策,善於抓住人心,角度刁鑽,效果顯著狠辣,當之無愧可以稱作毒士。而比計策更恐怖的是賈詡不單單對敵人毒,對自己更毒,特別善於權衡利弊,忍辱負重,明哲保身。賈詡晚年在當初力保曹丕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曹丕猜忌,拒絕接待一切客人,對自己的子孫家眷也十分嚴格,從來不結黨,不享受榮華富貴,從而清貧安全地過完了自己的晚年。正是這種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的態度讓賈詡在三國群星中也熠熠生輝,成為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 4 # 西楚酒仙

    個人理解毒字的含義,賈詡與以往的文人謀士不同,仁義禮智信全部沒有。

    1、頻繁更換陣營,董卓,王允,漢獻帝,李榷,張繡,曹操,曹丕等都效力過。無義無禮。

    2、計謀損人利己,無視普通百姓生命,無視國家統一完整,雖無直接研究證明三國割據狀況與賈詡有關,但大事均有他的影子存在。無仁義之心。

    3、效力朝廷確建言分封各諸侯引起相互戰爭,投靠張繡在宛城設計害死曹昂與典韋。確以國家大義傍身求曹操放過並投降。無信無仁心。

  • 5 # 偉哥隨拍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也。涼州系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賈詡一生中共獻出五條毒計,每條都能命中要害。

    一、建議李傕、郭汜急速反攻長安。董卓死後,李郭禍亂長安,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人被殺,長安城也像曾經的洛陽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

    二、勸張繡敗兵取勝,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

    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不克而還。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三、“勸張歸曹”之謀。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

    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

    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而且曹操與他還有“殺子之仇”“奪妻之恨”。

    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張繡的疑慮:

    1.,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

    2.,袁紹瞧不上眼;曹操實力弱,我們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

    3.,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對我們不計前嫌。

    後來,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四、“挑撥離間”之計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雖然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鬥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還是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利用馬超對韓遂的猜忌,瓦解了聯軍,一舉平定關中。

    五、“暗助曹丕”之計曹操晚年身體不好,尤其愛頭痛(悔不該殺那華佗喲),選誰做“儲君”的大事就擺在了眼前。選曹丕還是選曹植,曹操一直猶豫不決,這也沒辦法,誰讓有兩個“價效比”太相似的兒子呢?賈詡是個聰明人,他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賈詡勸曹丕做事不要張揚,要做好兒子和臣子的本分,關鍵是要“孝順父母”。取長避短。事實證明,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他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在三國時代眾多的謀士裡,賈詡是最具有傳奇性的一個,他智謀很高,也是三國時僅有的能夠善終並位極人臣的人。

  • 6 # 古今文社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賈詡的生平:

    賈詡是三國時期著名謀士,精通兵法謀略,出生於公元147年,武威郡(今甘肅武威)人,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又投奔段煨、張繡等軍閥,最後投靠曹操,成為曹操手下重要謀士之一。

    賈詡投靠曹操後非常低調,為曹操出的計謀也不算多,但次次算無遺漏。《三國志·賈詡傳》中記載,賈詡一生共為曹操出了三條計策,分別是勸曹操不要征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慘敗。

    其次,賈詡為曹操獻計,成功離間馬超、韓遂兩大軍閥,使曹軍一舉平定關中。最後,曹魏政權建立後,曹操在繼承人選問題上有些猶豫,賈詡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幫助曹丕順利稱帝,保證了曹魏政權的統一。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后,拜賈詡為太尉,封魏壽鄉侯,位列三公之首,公元223年去世,時年77歲,死後配享魏文帝廟,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唐會要》一書將賈詡列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足以可見此人謀略之深,至於後來為何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很可能是和李郭之亂有關。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聯合呂布等人殺死權臣董卓後,王允等人開始清算董卓餘黨。董卓手下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打算逃亡到其他地方的,賈詡找到他們勸說,現在王允等人沒有對他們下手全是因為他們手上還控制著大量軍隊,一旦放下軍隊逃亡很容易落到王允手上。

    在賈詡的勸說下,李傕、郭汜等人以“為董卓報仇”為由率領大軍攻破長安,殺死司徒王允一家老小,趕走了呂布,控制漢獻帝劉協把持朝政長達4年時間,在此期間在長安殺戮無數,給關東地區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據《後漢書》記載,李郭之亂髮生前,長安三輔地區有百姓數十萬戶,李郭大軍攻入長安後,在四十多天內竟然成為一座空城。史書上稱其為“強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身體強壯的人都逃離了長安,老弱婦孺被人吃掉,關中一帶兩三年間不見人煙,這是何等慘狀。

    由於反攻長安的計劃是賈詡提出並堅持的,因此後來學者多將其認定為李郭之亂的罪魁禍首,賈詡也因此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不過站在賈詡的立場,當時反攻長安的確是自保的最好辦法,如果不是李郭二人在長安殺戮過重,賈詡也不會被稱為“毒士”。

  • 7 # 風吹下的洛夜

    賈詡號稱三國第一毒謀士,可以說當之無愧。

    賈詡一句話,開啟三國亂局

    賈詡曾為董卓女婿牛輔手下都尉,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及呂布殺掉,董卓手下李傕、郭汜等人上書朝廷請求赦免,王允不準,眾人準備各自逃脫時候,賈詡說到: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辛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而後矣。----《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李傕、郭汜等人聽從賈詡之謀,攻打長安,立經磨難剛剛恢復的漢室朝廷,之後不得已重新返回洛陽,最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亂局可以說是因賈詡一句話而導致的。

    由於李傕、郭汜二人大開殺戒,與董卓相比有過之而不及,賈詡便離開二人,先歸順張繡後同張繡一起歸順曹操。

    賈詡離間計,平定馬超

    建安十六年,馬超聯合西涼各部共十萬人馬攻打曹操,兩軍互有勝負僵持不下,馬超兩次與曹操商量劃地為界,賈詡建議表面答應麻痺馬超,然後在找準機會消滅掉馬超。

    之後曹操問賈詡有什麼好辦法消滅馬超,賈詡說到:

    離之而已---《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曹操用賈詡計謀,挑撥馬超與韓遂之間的關係,趁馬超與韓遂互相猜疑時候,率軍攻打馬超,馬超戰敗逃跑。

    賈詡一句話確定曹操接班人

    曹操兒子中以曹丕與曹植比較優秀,曹操也在二人之間猶豫不定該立誰為太子。曹操便問賈詡,賈詡不回答。曹操又問:

    曹操言:“與君言而不答,何也?”賈詡答:“屬適時有所思,故不即對耳”。曹操問:“何思”?賈詡答:“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袁紹與劉表都是廢長立幼,沒多久二人都給滅亡了。曹操聽了賈詡的花後放生大笑,沒多久便立曹丕為太子。

    賈詡懂得低調做人

    賈詡知道自己畢竟是後歸順曹操的,害怕自己鋒芒畢露,遭到曹操猜疑,所以一直低調做人

    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往往都在關鍵時刻,一句話就能左右局面的發展。同時也懂得如何低調做人,也成為三國中活的最久最安穩覺謀士。所以說賈詡是三國第一毒士,並非浪得虛名。

  • 8 # 老梁有看法

    賈詡這個人被說成是“亂武”,這個人不是毒,他是把人性看穿了。賈詡第一次出現就是在初平二年,當時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聯合弄死以後,王允把持朝政,要西涼軍好看,這是的西涼軍已群龍無首,董卓部將一個叫李傕,另一個叫郭汜的,本來已經決定遣散兵馬,回老家躲起來的,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賈詡,賈詡就給人家出主意:你們這樣回去結果一定不會好,朝廷本就要拿你們開刀,你們在遣散人馬,就算回到鄉里,一個亭長就可以滅了你們,還不如跟丫死磕,萬一贏了呢?結果這倆傢伙聽了賈詡的話,真就攻打長安了,還真就把長安給打下來了,逼走了呂布,弄死了王允,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對長安開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黑暗統治。再就是曹操去打張繡,張繡投降了的,結果曹操這個人,看到人家張繡的嬸母好看,就給人家睡了,結果引得張繡反叛,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將軍典韋也在戰鬥中死了,包括曹操自己也差點掛了。那你想老曹操能幹嘛?不久又去打張繡,結果人家張繡早有準備,曹操愣是沒打下來,於是就撤兵了,張繡一看來勁了,哈哈,老曹操撤兵了,我得追上去幹掉你,這是賈詡堅決不同意,張繡正在興頭上,那聽你賈詡的,開開門就追出去了,結果還真吃了個大虧,被曹操打敗了,垂頭喪氣的回來後,賈詡這時對他說,將軍,現在可以去追曹操了,保證你大勝,張繡其實是不信的,可拗不過賈詡,硬著頭皮又去了,嘿,還真就把曹操給打敗了,你說奇不奇怪?那張繡就不理解了,我們之前去打他,結果打敗,為什麼再去打就能得到勝利呢?賈詡說:之前曹操攻我們,其實並沒有用全力,那想必一定是曹操老窩出了問題,所以他撤走了,但老曹操鬼的很,他怕我們會追擊他,所以一定有安排,也正是這樣,將軍你去追擊他,就會失敗,但第二次追擊時,曹操猜不到將軍你還會來,也就不做設防,所以,將軍第二次追擊就會取得勝利。第三,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對峙,這時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看袁紹勢大,十分不解。張繡告訴他說:袁紹不能容人,自己的弟弟袁術都不能好好相處,何況你呀,但曹操不一樣,第一,曹操格局還是很大的,第二,現在曹操力量小,我們投曹,他一定高興的不得了,會厚待我們的。再也就是赤壁之戰後,曹操決定去打涼州,那裡的大咖是韓遂和馬超,賈詡給曹操出主意,要曹操用“挑撥離間”計,曹操採納,於是故意和韓遂套近乎,疏遠馬超,馬超就果然中計,老曹操利用韓馬聯軍互相猜忌的機會,一舉擊敗了他們。最後就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賈詡本身是不想過多參與的,但架不住曹丕老是找他,於是就暗暗幫助曹丕,其實賈詡也是看好曹丕的,你看曹丕即位後,對賈詡的賞賜那是不用說的,又是太尉,又是魏壽鄉侯,關鍵人家還是三國裡為數不多的得到善終的人。賈詡沒毒,賈詡有心。他洞察人性,並在每一個節點上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他高於常人的地方。

  • 9 # 文青聊史

    願您用兩分鐘的時間看完文青的高質量回答:這個“毒”字萬萬不可曲解了,別人用“毒”來形容賈詡則說明他的計謀有獨到之處,正所謂一針見血說得不過如此。

    三國的謀士有哪些?想到的自然是臥龍鳳雛、鬼才郭嘉、王佐之才荀彧等,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有一個響亮的稱呼,證明著他們的所對應的能力,但是有這麼一位謀士,被人稱之為毒士,千萬不要誤解他就是專門下毒的,而毒士這個稱呼我認為從另一個方面何嘗不是稱讚他的才能,這個人就是賈詡。

    三國中的猛將和謀士如過江之鯽一般多,但是大多都沒有一個善終,雖然可惜但這卻是時代之必然,但是賈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到了最後,並且期間多次換主也並無意外發生,要注意的是賈詡的計謀是不斷的,可見其過人的智慧,但是後人對他的稱呼則是毒士,那麼他的毒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奇計禍長安

    早期的賈詡在董卓帳下從事,最高曾做到校尉這個位置,但是好景不長,董卓在朝中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滿,最終外有十八路諸侯聯合討董,內有大臣仇視,最終王允聯合呂布將董卓進行誅殺,隨後自然是對董卓的殘黨進行清理,作為董卓殘黨的賈詡按理說應該逃命才對,但是賈詡卻反其道而行之。

    董卓死後其手下將領以李傕和郭汜兩人為首,兩人正準備逃命,這時候賈詡站出來說,如果一味的逃命那麼最終或許能夠活下去但是卻一直要進行躲藏,但是如果率領人馬再度回去,一旦成功那麼將擁有天下,就算是失敗了也是早死一步,並無太大差別。

    李傕和郭汜聽了之後覺得確實如此,於是收集舊部重新回師長安,長安內早已沒有了重兵把守,所以很快兩人就佔領了長安,曾設計誅殺董卓的王允等人也被兩人殺害,長安城內在迎來短暫的和平之後再度陷入大亂,因為賈詡這一計讓長安數萬人喪命,因此才有了毒士的說法。

    一計克曹

    賈詡在董卓、李郭二人之後就去追隨了自己的老鄉張繡,賈詡真是跟隨誰,誰就容易出事,張繡為求自保投降了曹操,但是曹操的性格我們都知道,想要去禍害張繡嬸嬸的同時殺了張繡,這讓張繡怎麼忍?一怒之下就反了,曹操因此喪失了猛將典韋,自己最出色的長子曹昂等。

    曹操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於是整頓旗鼓之後再次征討張繡,奈何張繡這次死守讓曹操最終失敗而回,要麼說張繡一根筋呢,在成功擊退曹操之後張繡不聽賈詡的勸告執意出擊反打,但是卻慘敗而歸。

    回來後賈詡非但沒有對張繡冷嘲熱諷,反而是讓張繡再度出兵,這樣絕對可以擊敗曹操,張繡半信半疑之下再度出兵,最終果然跟賈詡預想的一樣成功擊敗曹操。

    這是因為賈詡看到曹操並未發起強大的進攻就撤退,不是埋伏還能是什麼,如果這時候出擊只會上當,但是一旦曹操得手就會放鬆警惕,所以這時候恰巧是最應該出兵的時機,賈詡洞察人心的本事果然非同凡響。

    勸張再度降曹

    宛城之戰告一段落後曹操就沒有繼續找張繡的麻煩,而是著手應對官渡之戰,但是因為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兵力懸殊太大,於是雙方就陷入到一個僵局之中,這時候就看誰的援兵多和快了。

    袁紹看中了身在宛城的張繡,曾多次派人去請張繡到自己軍中,張繡對袁紹亦有一定的好感,但是賈詡勸告張繡不要跟著袁紹,否則必定沒了前途。

    不跟袁紹可以,那跟誰呢?賈詡提出跟隨曹操,首先雙方已經陷入僵局,如果跟隨袁紹,那麼只能算得上是錦上添花,因為投奔袁紹的人本來就不少,但是投奔曹操呢,無異於雪中送炭,曹操現在最缺的就是精兵強將。

    雖然張繡跟曹操之前鬧過不愉快,但是曹操的愛才之心可是名揚天下的,這時候哪有不待見的道理?因此,張繡就順從了賈詡,跟隨了曹操,果然張繡受到了曹操的禮遇,後半生一直在曹營征戰,曹操重用張繡並沒有難為他。

    挑撥離間平關中

    因為赤壁之戰的緣故導致曹操對於南方有些犯怵,所以就將目光看向了身在北方的涼州,但是涼州是馬超的地盤,並且為了抵抗曹操,馬超和韓遂形成聯軍,一時間讓曹操寸步難行。

    隨著時間的延長,馬韓聯軍逐漸出現後繼無力的情況於是不得不準備求和,而賈詡正好就對著這個求和開始做文章,在求和的時候賈詡專門讓韓遂前來而不是馬超,曹操和韓遂本就是小時候在京城的玩伴,所以見面之後並沒有說些什麼。

    但是馬超就不樂意了,憑什麼不讓我去,肯定是揹著我要做些什麼,於是在韓遂回去之後就一直防備著韓遂,直到曹操的一封書信從而爆發,曹操給韓遂的書信中其實也沒談什麼軍國大事,但是按照賈詡所說在上面塗塗畫畫,讓人摸不著頭腦。

    馬超本性多疑,在拿到書信之後看到上面塗抹的痕跡就認為是韓遂乾的,於是就料定韓遂已經跟曹操達成協議,而韓遂自然不願吃這個虧,於是兩人開始內亂,從而讓曹操看準時機一舉攻下關中。

    從這四個計策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哪一條都是絕處逢生之計,從萬念俱灰到恢復希望只在賈詡的一念之間,實在是讓人拍手稱快,由此可見,對於賈詡“毒士”這個稱號,我們可以認為是對他計謀的一種肯定,而不是真的人有多毒。

    結語

    賈詡的一生太過精彩,在官場上雖然一生曾追隨多個主公,但是無論是對哪個主公都是兢兢業業獻出奇計,在人情世故上賈詡也活得很明白,不曾跟人結仇,三國中有太多因為人情世故從而結仇成為生死冤家的。

    而賈詡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最終得到一個善終,可見其非凡的才能無愧於“毒士”這個稱號。

  • 10 # 歷史課代表張大同

    老規矩,先說結論——這讓我想起三國時期賈詡的一個小故事:

    賈詡和朋友路過一條河,看到有人溺水,在叫救命。朋友不會游泳,賈詡會,朋友就催賈詡去救人。

    賈詡紋絲不動,也不說話,就這麼看著。

    眼看那個人就要暈過去,暈過去之後必死無疑,賈詡才脫衣服下去救人,最後成功把人救上岸。

    事後朋友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賈詡說:“這人不會游泳,而且還有力氣掙扎,如果我現在去救他,很可能被他亂掙扎拖住,到時候我和他都有可能淹死,而等他淹個半死沒有力氣了,我再去救,就沒有這樣的風險了。” 歷史總是這麼讓人頭大……

  • 11 # 湘野狂客

    賈詡之“毒”,其一在於“心毒”:賈詡的出謀之道,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其次是主公,再次是時局,最後才是國家社稷,依照這個先後順序,他雖然身處亂世之中,頻繁易主,卻總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其二在於“眼毒”:賈詡不僅智慧過人,更對人性有著驚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使得他每計必成,眼光之毒辣,不虧為“三國第一聰明人”。

    禍亂長安,保全自己

    董卓兵敗被殺後,王允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賈詡正在董卓軍中,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賈詡清楚一旦逃散肯定難道一死,為求自保,就勸二人進攻長安挾持漢獻帝,李傕、郭汜依計而行,果然成功。李傕、郭汜成功後綁架文武百官,並開始相互攻擊,賈詡心知這二人無法輔佐,就協助漢獻帝出逃,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勸降張繡,成全自己

    李傕、郭汜二人展開混戰後,賈詡輾轉投靠了張繡。張秀勢小,經常被曹操攻擊,張繡依賈詡之計,偷襲曹操的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後來曹操又兩次南征張繡,結果都沒有徵他。建安四年,袁紹派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投降袁紹,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曹操才是明主,必定不計前嫌,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當即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投降曹操看似皆大歡喜,其實賈詡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從此平步青雲;張繡投降曹操後,屢歷功勞,最後卻不堪曹丕羞辱而自殺。可以看出,賈詡考慮事情時,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暗助曹丕,成就自己

    曹丕未被確定為曹操繼承人之前,曹植才名方盛,不僅得到楊修、丁儀等人的支援,且得到曹操本人的青睞。曹丕因此十分緊張,暗中派人問計於賈詡。賈詡勸他多盡孝道,多幹實事。曹丕聽從了賈詡的話,時刻暗自磨鍊自己。後來曹操也私下詢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聞言大笑,立刻明白了賈詡的意思,於是立曹丕為太子。

    曹丕代漢當皇帝后,感念賈詡當初的暗中幫助,便任命賈詡為曹魏的第一任太尉,進爵魏壽鄉侯。賈詡從此功成名就,得以善終。

  • 1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士子精神中的“士”,不僅有智計超群,還有道德規範的意思。既然稱賈詡為“毒”,不可再加之“士”。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賈詡評價極高,稱他“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對於張良、陳平而言,張良以謀算之功顯於當時,而陳平所進之策,往往都是毒計,史書秉筆直言,會影響漢高祖的形象,所以陳平很多的計謀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如果真要找一個“毒士”,陳平應該比較符合標準。

    (青年時期的賈詡是董卓舊部)

    賈詡原來是董卓的部將,他設計助董卓進京。董卓死後,他又鼓動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他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

    賈詡投靠曹操到達許都,發現荀彧、荀攸叔侄、郭嘉、程昱等都是大才,又自忖不是“太祖舊臣”,懼怕曹操猜忌,所以就閉關鎖戶,不和其他人交往結黨。非經曹操親自詢問,他不敢輕言獻策。

    因為賈詡的立場、態度都很客觀、公正,因此曹操的一些軍國大計也經常詢問他。曹操在立世子的問題上猶疑不決,諮詢賈詡,賈詡躲避不過,只以袁紹、劉表之事應對,曹操因此定下了曹丕繼位的決心。

    曹丕登基後,封賈詡做了太尉。此時,賈詡已高壽70有餘,在公元224年,77 歲的賈詡壽終正寢,這在漢末三國的亂世中,能夠如此高壽的沒幾個。

    (賈詡老年能獨善其身)

    之所以有人說賈詡是毒士,大概是因為董卓在敗亡後,李傕、郭汜等人為禍朝綱,賈詡居中獻計不少,因此有助紂為虐的原罪。可是,賈詡給李傕、郭汜等人說的是:“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後來的李傕、郭汜等人不成器,在關中地區打來打去,把關中地區打爛了,漢室天下也被攪擾的失去了權威,這與賈詡此前的“奉國家”相去甚遠。漢獻帝出逃時,賈詡還送上璽綬。

    後來進入曹操團隊中的賈詡,本身就謹小慎微,也沒有多少“毒計”獻出,甚至還經常勸說曹操不要輕啟戰端,懷柔收服人心。所以,相比於曹操屠城的事幹了不少,賈詡的計策,算是很溫和的了。

    三國時,名士的生存空間有限,很多人無辜枉死。賈詡一生數易其主,卻能夠獨善其身,與他的洞察人性,緘默不言有很大關係。可能也因為賈詡平時不怎麼進言,一旦有所獻,必是奇計奇謀。在一定程度上,奇計之說,也可謂之“毒”。不過,以此而論賈詡為“毒士”,不是很公允。

  • 13 # 傲視蒼穹39

    謝邀!賈詡在三國時代,屬於頂尖的人才之一。無論是政治上、軍事上的大局觀,都是頂尖的。他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更不是佞臣。至於為何被稱為“毒士”,我還真有點孤陋寡聞。我看《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有數十年了,而且一直都很有興致,還喜歡刨根問底。但也僅是近年才於網路上才看到賈詡有“毒士”之稱。我認為賈詡是個聰明人,但也是個矛盾體;令人對他的好感度提不高,但也不壞。我想,這與賈詡的道德觀等,有一定關係吧!

    賈詡是涼州人士,年輕時就很有智計,並憑此還救了自己一命。被當時名士稱為“有良、平之奇”,比曹操對荀彧的評語還要高。可是,要說造成漢末大亂真正的“罪魁禍首”,我認為並不完全是董卓,而是這個行為很矛盾的賈詡!他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只是為了自己能活著和活得瀟灑。對名譽與財帛,他好像都不怎麼計較。實在是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傢伙!

    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固然是宦官之亂引起的,從而導致了黃巾起義。但黃巾之亂很快就被平息,卻引來了董卓的專權跋扈。本來王允聯合呂布,已經平定了董卓之亂。董卓手下的干將李傕、郭汜、樊稠等,都認為大勢已去,準備解散回西涼老家了。東漢的危機,至此基本就已經解決,剩下的只是重振朝綱了!可是,就因為賈詡的攛掇:"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就因為賈詡這番話,李郭等才打消解散的念頭:“傕乃西攻長安”,殺了王允,奪取了漢獻帝及朝政。賈詡的經天緯地之才,第一次就用錯了地方!而導致他出這種“壞主意”的原因,無非是為了保自己的命而已;“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也不知道這種謠言,他是從哪裡聽到的?為何說他僅是為了保命呢?看看另一段記述:“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連封侯、升為尚書僕射他都堅決拒絕,足以證明;之所以攛掇李傕,郭汜殺王允、奪朝政,就絕不是為了個人名利吧?

    在造成了李傕、郭汜之亂後,他又好像是良心發現,並沒有再“助紂為虐”。行事也挺正派,以至李傕等既喜歡他,又都有點怕他;“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而且,在李傕與郭汜相爭的時候,李傕想奪漢獻帝,他卻以“義”字來責備他。在李傕以皇宮美女財物為引誘,招來羌、胡數千人為援時,又是他偷偷的跑出去,阻止了羌胡人。導致了李傕從此開始衰敗。他還憑自己的智謀,救出了被挾持的漢獻帝以及一班大臣。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朝廷自然會對他封賞。可他卻在此時堅決辭官,納還了官印離開了。這就更令人有點搞摸不著頭腦;他到底是哪一邊的人呢?!

    辭去朝廷的官職,是不願做官嗎?可他又並沒有去歸隱,以求得“苟存性命於亂世”;還帶著家人又去投靠了段煨,之後又投了張繡。如果是知道漢庭已經不可為而不願做官,為何又不乾脆投在曹操的麾下呢?他的理由居然就是:“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說白了,又好像僅是為了“身家性命”而已。難道直接投曹操,就保不住身家性命?曹操早有謀主了,他後來還不是與張繡一起投了曹操?他的思維,還真令人琢磨不透!

    至於為張繡、劉表出謀劃策的追曹操,之後又使張繡降而再反偷襲曹操,這些策劃都很正常。我是看不出有什麼地方是“毒”的。至少也不會比諸葛亮出的;要劉備趁著劉表的死,偷襲孤兒寡母的劉琮,以奪取荊州之計更“毒”!

    在袁紹強、曹操弱的時候,居然逆他主公張繡之意,拒絕了袁紹的聯盟,反勸張繡歸降曹操。的確是眼光獨到;若說“毒”,可能是說他的眼光“毒辣”;任何事情,他都能窺一管而知全豹之故吧!他對曹操說的“四勝論”,是趨於整個大局闡述的,的確高明。尤其是在赤壁之戰前,賈詡就堅決反對曹操急於對江東用兵,可惜曹操沒有采納。否則,三國鼎立,絕對難以形成!而裴松之卻否定賈詡此論。認為;因馬超虎視關右,以至曹操不可能自己守荊州。因為劉備、孫權都對荊州虎視眈眈,除了曹操自己,無人能守住荊州。還舉出曹仁在荊州“敗不旋踵”來說事。完全忽略了赤壁之戰前;孫劉聯盟並不是很牢固。劉備雖有關、張為將,但實力很有限。還是初到夏口,與劉琦的軍隊也還沒有整合好。而曹軍佔有數倍的絕對優勢,又沒有損失。奪取及穩定荊州,完全是曹魏擅長的陸戰為主。只要不以重兵駐紮於長江邊,不刺激孫權;即使孫權派兵支援劉備,也應該僅是象徵性的。以東吳的實力及陸戰能力,也決不敢在陸上、在荊州的核心區域,與絕對優勢的曹軍一決雌雄。所以,賈詡之計,應該就是最佳的方案!

    之後破馬超、韓遂,也是賈詡之謀而取得的成功。連曹丕能當上太子,都是賈詡之功。以智計來論,三國中無人能出其右。看他無論主公是誰,只要聽他的,無不如計,都是成功的。一旦不聽他的,一定會失敗。很多事他都是點到為止,並不完全說破。除了害了大漢朝、害了漢獻帝,他似乎沒有害過任何人。實在是三國中最聰明的第一人!

    所以,我倒認為他不應該稱為“毒士”,而應該稱為“滑士”更貼切!

  • 14 # 橦霖

    賈詡(147年-223年)

    一、“反攻長安”之計

    董卓進軍洛陽,賈詡在董卓軍中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尉。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開始清算董卓餘黨。當時董卓餘黨群龍無首,李傕、郭汜等將領打算逃亡涼州。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這時賈詡站說來說話了:“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敗,再逃走也不遲。”李傕、郭汜等將聽後彷彿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收羅舊部急速攻佔長安

    李郭禍亂長安,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等人被殺,長安城也像曾經的洛陽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直到西晉短暫統一才告一段落。

    作為提議人,賈詡因此被罵作“毒士”。但想想他也僅僅是為了自保,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蔡邕都殺,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沒頭腦和不高興”,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二、“敗兵取勝”之計

    李郭之亂後,賈詡又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賬下。

    先是張繡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佔”了他的嬸嬸鄒氏,還準備殺掉張繡。張繡降而復叛偷襲宛城,結果曹操戰敗,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不克而還。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張繡不理解,賈詡解釋:曹操沒有盡全力打我們就撤軍,肯定是“後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會留下精銳斷後,你去追擊必定失敗。等咱們敗退回來,曹操肯定以為咱們怕了,就不會留後手,他大意“不設防”,我們就追著他屁股使勁揍,一定會有好結果。

    三、“勸張歸曹”之謀

    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但如何正確地“站隊”,張繡十分謹慎。

    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賈詡不同意,並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他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你一個外姓人。

    賈詡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畢竟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而且曹操與他還有“殺子之仇”“奪妻之恨”。

    賈詡列舉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張繡的疑慮: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政治、道義的制高點,跟著他幹,就相當於跟著皇帝幹,名正言順。

    第二,袁紹現在還十分強盛,我們帶這麼點人“入夥”,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實力弱,我們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

    第三,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對我們不計前嫌。

    事實證明賈詡是正確的。張繡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並予以重用,還留下了一段“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的千古佳話。

    四、“挑撥離間”之計

    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雖然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鬥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還是一步步佔領了重要的渡口、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

    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一起“調皮搗蛋”“撒尿和泥”的舊事。等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你們聊的那麼起勁,都說啥了?韓遂老實回答:也沒說啥!馬超等人開始對韓遂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絡。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信中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五、“暗助曹丕”之計

    曹操晚年身體不好,尤其愛頭痛(悔不該殺那華佗喲),選誰做“儲君”的大事就擺在了眼前。選曹丕還是選曹植,曹操一直猶豫不決,這也沒辦法,誰讓有兩個“價效比”太相似的兒子呢?

    賈詡覺得自己是後來跟著“幹革命”的,資歷相對淺,不想跟著摻和。不想歸不想,但曹丕主動上門來“求教”,這就躲不過去了,必須要謹慎站隊了。賈詡是個聰明人,他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但為防變成楊修第二,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賈詡勸曹丕做事不要張揚,要做好兒子和臣子的本分,關鍵是要“孝順父母”。潛臺詞就是,寫文章你比你兄弟差點,要學著揚長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諮詢的時候,賈詡也是不明說,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開河”:我剛剛想起你的老同學袁紹和老相識劉表來了(袁紹、劉表因為沒有立長,導致分裂,最後被曹操“一鍋燴”)。賈詡沒有直接表態,但經這麼一敲打,曹操確定最終人選是年齡更大、做事也更穩重的曹丕。

    賈詡的站隊是明智的,收穫也是重大的。後來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他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裡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 15 # 微山秋水

    賈詡被稱呼為三國第一毒士,有點驚駭,我不知道是誰把這個大帽子扣在賈詡頭上的,感覺甚為不妥。

    三國時代,謀臣武將,人才濟濟,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曹魏政權,特別突出的大謀士就有五位,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各有所長。

    《三國志》中,荀彧、荀攸、賈詡歸為一傳,而程昱、郭嘉則因為品行差了一點點,與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這些謀士放在了一起。

    陳壽說的明白:“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品行二字,把程昱、郭嘉關在了門外,更不用說那個潛伏著的司馬懿了。入選超一流的謀士只剩三人,荀彧、荀攸、賈詡,陳壽認為他們都是德才兼備的大才。

    賈詡,洞察人性,隨機應變。

    論德,四易其主而不害主,非常人所能及。

    論謀,他一句話就能攪得天翻地覆,扭轉乾坤。

    之所以能與二荀比肩,善於處理突發狀況也是賈詡的特長,關鍵時刻扮演著救火隊長的角色。

    賈詡用計也是有尺度的,火攻、水攻這種殘忍的招數他是不用的。他也曾勸諫曹操不要攻打東吳,提議採用富國安民之策,不戰而屈人之兵,可惜曹操不聽,導致赤壁大敗。

    因此,說賈詡是三國第一毒士,確實是冤枉老先生了。

  • 16 #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先回答第一個,說他是毒士,其實是因為他的計謀的獨特。第二個問題,我認為他是謀士裡最頂尖的一批人,三國裡最聰明的人。

    那我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心目中的這個謀士,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曹魏勢力著名謀士,官至太尉,諡曰肅侯,被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從以上來看他已經做到我剛才提到的謀己了,在動亂的三國時期他能活到77歲,這算是高壽了。

    咱們接著說謀人,李傕郭汜作亂時,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這兩次裡面咱們老曹同志可是吃了大虧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戰死,這也就是咱們曹老闆大度啊,這事要是擱我身上,賈詡這小老頭,我非宰了他,所以說一般人成就了不曹操的偉業呢,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曹操佔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後面就該說謀天下了,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後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鄉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後來魏國的發展基本也是按照賈詡的這種套路走的,也只有已魏國為基礎才有可能一統天下,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點。

  • 17 # 熙水長流說史詩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哈。我覺得賈詡此人介於小人跟君子之間,利己主義者的化身,城府比較深,不鋒芒畢露,善於審時度勢,保全自己。他不像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鬼才郭嘉、荀彧他們給人形象比較立體正面,賈詡容易被人忽略,但是關鍵時候又見解獨到,眼光敏銳,有特立獨行的一面。

    一計禍亂長安

    王允聯合呂布將董卓殺害後,清除董卓餘黨,賈詡建議李傕、郭汜背水一戰,進攻長安挾持漢獻帝,他們依計而行,果然成功。但是使長安數萬人喪命。為了保全自己讓數萬百姓置於水深火熱之中,此不失為小人行徑。

    投奔張繡共御曹敵,後又勸其招降曹操

    賈詡投奔張繡後,建議他偷襲曹操的宛城,此戰役讓曹操損失慘重,手下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後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和袁紹都想勸降張繡來壯大力量,賈詡說袁紹沒有容人之量,曹操有愛才之心,勸張繡歸順曹操。曹操聞聽張繡願意歸順他,大喜,不計前嫌,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張繡投降曹操後,屢歷功勞,最後卻不堪曹丕羞辱而自殺。賈詡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從此平步青雲,獲利良多。

    巧施離間計破馬韓聯軍

    赤壁之戰後,曹操想攻打北方的涼州,涼州是馬超的地盤,他和韓遂形成聯軍攻打曹操,曹軍開始受阻。後來在馬韓不得不商量求和的當口,賈詡故意讓韓遂前來而不是馬超,後來曹操給了韓遂一封胡亂塗鴉的書信,馬超生性多疑,認為韓遂肯定跟曹操達成了某種協議,他們鬧起了內訌給了曹操可趁之機奪取了關中。這點說明賈詡善於觀察人物性格特點,出奇制勝。

    暗助曹丕,功成名就

    賈詡勸曹丕多盡孝道,多幹實事。在曹操私下詢問他對立嗣的看法時,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這話巧妙的道出了立長的主張,最後曹丕被立為太子,賈詡後來也為曹魏的第一任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可謂功成名就。在當時如此複雜的環境中還能安身立命還是有他的亮點之處的,而且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最後善終的人。

    借鑑意義

    我們要學會如何在複雜的大環境下安身立命,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國內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國外疫情也還是蠻嚴重的,我們還是要特別注意自身安全,為自己,為家人,為以後春暖花開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 18 # 大坡梁

    賈詡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當中最重要的謀士之一,與荀彧、荀攸、程昱、郭嘉並稱為曹操集團的“五大謀士”,之所以稱他為“毒士”,主要是因為他洞悉人性弱點能力實在太強,出謀劃策沒有底線。主要有以下幾點:

    1、董卓帶著十萬西涼鐵騎禍亂長安,被司徒王允用美人計成功之後,被其義子呂奉先刺死,此時,董卓部大將李傕、郭祀憂心忡忡,準備率殘餘勢力逃往西涼,這時候,謀士賈詡站出來,說了一句話,“既然要逃命,為何不先在長安城幹一票再逃亡?”,果然,李傕、郭祀聽從賈詡之計,在長安城內壞事幹盡,開啟了浩浩蕩蕩的三國混亂時代!

    2、然而,賈詡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料到李傕、郭祀不會成大器,果然,在擾亂長安城之後,軍閥內部出現了矛盾,為了保命,投奔了張繡!後為張繡出謀劃策,於宛城差點殺掉曹操,幸得部將典韋奮力救主,曹操才得以脫身,但還是損失了大將典韋,賈詡可謂老謀深算!

    3、後來因張繡投靠了曹操,賈詡也就隨之成為曹操麾下一名謀臣。三國時期,一場比較著名的戰役,渭水之戰,賈詡為曹操獻上一計離間計,馬超韓遂的西涼大軍土崩瓦解,從此,馬超投奔劉備,曹操控制西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未能征服!

    4、公元200年,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官渡之戰,賈詡作為曹操謀士,為曹操獻計獻策,在曹操軍隊糧草將盡之時,分析兩軍優劣,他認為袁紹雖然兵強馬壯,但生性多疑,且優柔寡斷,主張跟袁軍決戰!曹操聽從其計,派精兵偷襲袁軍糧草大營烏巢,出其不意,果真戰勝袁紹。從此,袁紹再也無力抵抗,曹操勢力則日益壯大,奠定曹魏霸業!賈詡也因此加官進爵,深受重用。

    5、在立世子之爭中,賈詡也參與其中,當時曹操問計於賈詡,到底立曹丕還是曹植,賈詡知道其中嚴重性,而他又為魏文帝曹丕的師傅,當然主張立長子曹丕為世子。為保全自己,賈詡並未直接回答曹操,而是巧妙的舉例說冀州袁紹和荊州劉表沒有立長,間接表明了自己立場,而且讓曹操看不出來自己與曹丕暗中勾結,真可謂善於心計,聰明絕頂!

    縱觀賈詡一生,正因為其獨到的眼光和毒性的計策,才讓他在那個本就戰亂的年代,在董卓,曹操等生性多疑之人的帳下安穩。而正因為其為達到目的,不計後果的處世之道,讓他保全自己的位置和性命。他也算是三國時期長壽之人,享年76歲。

  • 19 # 青芒簡史

    賈詡是三國時代非常傑出的一位謀士,作為一個真正的謀士,他的許多謀略是非常成功的,這點我們是必須要承認的,而在這一點上,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但是因為他出謀劃策往往都是先考慮自己,最後才回去考慮平民百姓,出的計謀常常會對老百姓造成損害,所以被後世的人稱為三國第一謀士。

    當然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來看看賈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一、少年時代

    賈詡他在年少的時候並不出名,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其實賈詡有著大智慧。

    當時賈詡在回鄉的途中被叛亂的氐人給抓住了,當時一起被抓住還有好幾十人。

    然後賈詡謊稱自己是太尉段熲的外孫,所以那些氐人因為害怕被牽連,就放了他,但是其餘人都遇難了,從這件事情上不難看出,他的聰明和自私。

    二、獻計長安

    賈詡之後投靠了董卓,成為董卓女婿牛輔手下的謀士,跟著一起打仗,後來董卓身死,當時董卓手下的人打算四散而逃,但是賈詡阻止了他們。

    認為現在要是逃命反而會陷入危機之中,反倒是迴轉長安能夠得到一線生機,當然他也是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在他的強烈建議下,郭汜李傕等人都聽他的計謀轉而攻打長安,一場大戰之後,當郭汜李傕等人大勝時候,長安城的很多老百姓都受到了無妄之災,死傷過萬,屍體全部都堆滿了街道。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計謀沒有考慮當地的百姓。

    三、明哲保身

    賈詡一力勸張繡歸降曹操,成為了曹操的謀臣,為曹操之後的征戰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此期間,賈詡不斷的告誡自己的子孫,不讓他們犯錯,同時自己也儘可能保持低調,就這樣他最後安然去世,按三國中的很多謀臣的下場,他可以說是三國謀士之中結局最好的。

    賈詡其實明哲保身沒有錯,因為自己深處亂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但是從他的很多作為來看他確實才能出眾,謀略得當,而且很懂得明澤保身,對於時勢有著清晰的見解。

    但是他的很多計謀確實都是先考慮自己,因此對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害,這也是他這一生最大的缺點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外國人交往是一種什麼感受?